保健養生

當前位置 /首頁/保健養生 > /列表

為什麼閃電後會有雷聲

實際上閃電和雷聲是同時產生的,只不過閃電的傳播速度大於雷聲的傳播速度,所以我們總是先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 打雷和閃電是由於帶異種電荷的雲層或雲層與大地之間的一種放電現象,當帶異種電荷的雲層相互間的距離由於運動而縮小到一定距離時,

因為光速遠大於聲速,並且雷聲的聲波被地面附近較暖和的空氣向上折射,超過25千米的範圍,由於聲音的折射非常厲害,從而向上載播,這樣,地面上的人就只能看到閃電而聽不到雷聲了。

閃電形成的原因 氣流在雷雨雲中會因為水分子的摩擦和分解產生靜電.這些電分兩種.一種是帶有正電荷粒子的正電,一種是帶有負電荷粒子的負電.正負電荷會相互吸引,就象磁鐵一樣.正電荷在雲的上端,負電荷在雲的下端吸引地面上的正電荷.雲和地面之間的

為什麼閃電後會有雷聲

通常情況,雷雨天氣裏,閃電總是伴隨着雷聲,但有時候人們只看到閃電卻聽不到雷聲。這種現象是怎樣造成的呢?

其實在雷雨雲中,閃電和雷聲是同時發生的,人們之所以總是先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這是因為光的傳播速度比聲音的傳播速度快得多。 根據傳播速度可知,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 ;光波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10^8m/s(3*10的8次方),由

閃電和打雷其實是大氣放電的一種形式。帶有不同電荷的雲層相互靠近,發生放電。產生電弧和巨大聲響,電弧就是我們平常所説的閃電,巨大聲響就是雷聲。兩者是同時發生的。但是由於光速遠大於聲速,並且在空氣中的聲速隨氣温的升高而提高,聲音在較暖和的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比在較寒冷的空氣中快。如果氣温是向上遞減的,那麼,沿水平方向傳播的聲波,其上面部分就比下面部分傳播得慢,因而聲波的路徑便向上彎曲。由於氣温在靠近地面較温暖而越向上越冷,聲音的折射就使聲音拐彎向上,因而不能沿地面傳播得很遠。

天上的雨來自空中的雲,空中的雲其實就是水的凝結物,它來自地面的水汽蒸發。當雲中的水滴達到一定程度,也就是不能被上升的氣流頂托住的時候,水滴(也可能是冰滴、雪花)就會落到地面上,即是我們所見的雨(雹、雪)。 水汽的蒸發隨時會有,但

為什麼閃電後會有雷聲 第2張

相反,雷聲的聲波被地面附近較暖和的空氣向上折射,超過25千米的範圍,由於聲音的折射非常厲害,從而向上載播,這樣,地面上的人就只能看到閃電而聽不到雷聲了。

電荷中和作用時會放出大量的光和熱,瞬間放出大量的熱會將周圍的空氣加熱到30000℃的高温。強烈的電流在空氣中通過時,造成沿途的空氣突然膨脹,同時推擠周圍的空氣,使空氣產生猛烈的震動,此時所產生的聲音就是雷聲。雷電是同時發生的,因為光

擴展閲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為什麼下雨天先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

因為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遠遠大於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所以,雷雨天氣,打雷前總是先看到閃電再看聽到雷聲。追問雷聲是由於閃電,也就是放電時附近空氣被迅速加熱膨脹而產生的聲波,即使閃電與雷聲是同時發生,同時由同一地點傳播出來,但是閃電產生的光是以每秒300萬千米的速度傳到我們的眼睛,而聲音是每秒僅360米的速度傳來,那速度不是一個數量級,所以都是光要跑得比聲音快啊。

為什麼有的時候只有閃電 沒有雷聲?

閃電和雷鳴總是同時發生的

這是由於雷雨雲中正電荷區和負電荷區之間的電場大到一定程度時,兩種電荷要發生中和併發生火花,在火花放電時發生強烈的光,這就產生了閃電。

同時在光的通路上產生高温,使四周空氣因劇烈受熱而突然膨脹,雲滴也會因高熱而突然汽化膨脹,發生巨大的響聲,這就是雷鳴。

但是,有的時候我們只見閃電沒有雷聲,這種情況是因為光不僅比聲音跑得快,而且比聲音跑得遠。一般地説,雷聲只能走二三十公里。如果打雷的地方離我們太遠。我們就只能看見閃電,聽不到雷聲了。

參考資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1472654.html?si=1

為什麼只有閃電,沒有雷聲?

1   因為雷聲在雲層中來回反射而消耗了能量,再加上遠處的波傳到你耳朵裏已非常微弱,所以聽不到聲音,就像水的波紋一樣越遠越小越細。

2  光速遠遠大於聲速,下雨的地方離你太遠了,看得見閃電聽不見雷聲。

閃電雷聲產生的原因:

閃電和雷聲是一種常見的天氣現象,人類對閃電和雷聲的科學研究和正確認識歷史並不長。最早解釋清楚閃電和雷聲的形成原因的人應該是美國科學家弗蘭克林。高空上的雲層常常帶有大量的電荷,這些電荷顯然不能流向大地,由於電荷是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當帶有不同電荷的雲朵在各種力的作用下靠近到一定程度時,它們之間的高壓會擊穿空氣,產生強烈的放電現象。放電時產生的電火花就是閃電,產生的聲音就是雷聲。而且由於雷聲會在大地與雲層之間多次反射,一般聽到的雷聲都是延綿不絕的。弗蘭克林用一個風箏成功收集到了雷電中的一點電能,證明雷電是大自然中的放電現象,只不過規模比較大而已。

先有閃電還是先有雷聲:

天空驟然一亮,接着,雷聲從遠處“隆隆”響起。這使我們覺得先有閃電,後有雷鳴,閃電先於雷鳴發生。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閃電是雲團內產生的大量靜電向外放射時,摩擦碰撞出的巨大電火花。它使周圍的空氣温度突然增高,體積隨之膨脹,發出雷聲。電閃雷鳴可以説是同時發生的。

既然是這樣,我們為什麼先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呢? 原來,光的傳播速度要比聲音的傳播速度快得多。光先從閃電發生的地方傳到地面,雷聲才接着“隆隆”而來。所以,它們雖然同時發生,我們卻先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

雷雨天,為什麼總是先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

光的傳播速度比聲音的傳播速度快。

在夏天的午後或傍晚,地面的熱空氣攜帶大量的水汽不斷上升到高空,形成大範圍的積雨雲,積雨雲的不同部位聚集着大量的正電荷或負電荷,形成雷雨雲。

當雲層裏的電荷達到一定強度時,就會把空氣擊穿,打開一條狹窄的通道強行放電。當雲層放電時,由於雲中的電流很強,通道上的空氣瞬間被燒得灼熱,發出耀眼的強光,這就是閃電,而其造成的高温會使空氣與水滴急劇膨脹,從而產生衝擊波,這種強烈衝擊波活動就產生了雷聲。

可見在雷雨雲中,閃電和雷聲是同時發生的。但是因為光比聲音跑得快。光在空氣裏每秒鐘要走30萬km,聲音在空氣中每秒鐘只能走340m, 聲速差不多隻有光速的九十萬分之一。

擴展資料

1676年丹麥天文學家羅默,利用天文觀測,首次測量了光速。1849年法國科學家斐索在實驗室裏,用巧妙的裝置首次在地面上成功地測出了光速。

1973年美國標準局的埃文森採用激光方法利用頻率和波和測定光速為(299792 485+1.2)米/秒。經1975年第15屆國際計量大會確認,上述光速作為國際推薦值使用。1983年第17屆國際計量大會上通過米的新定義為“真空”中光在1/299 792 458秒時間間隔內行程的長度。

這樣,光速已成為定義值,它的精確度為零。今後也無需再做精密測量了。而長度單位米、時間單位秒是通過這個定義值直接聯繫的。

狹義相對論的基本原理之一是光速不變原理。這與光速定義為一固定值是相一致的。不過迄今還有人仍在檢驗在更高的精確度下,光速究竟是否恆定。

除真空外,光能通過的物質叫做(光)介質,光在介質中傳播的速度小於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在水中的速度:2.25×10^8m/s光在玻璃中的速度:2.0×10^8m/s 光在冰中的速度:2.30×10^8m/s 光在空氣中的速度:3.0×10^8m/s 光在酒精中的速度:2.2×10^8m/s。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光的傳播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傳播速度

為什麼會出現閃電和雷聲?

在夏季悶熱的午後及傍晚,地面的熱空氣攜帶着大量的水氣不斷上升到天空,形成大塊大塊的積雨雲。積雨雲的不同部位聚集着正負兩種電荷,這時地面因受到近地面積雨雲中的電荷感應,也帶上了與雲底不同的電荷。我們知道,不同的電荷是會相互吸引的。但是空氣的導電性能很差,它阻擋着正負兩種電荷的會合。當雲層裏的電荷越聚越多,達到一定強度時,就會把阻擋它們會合的空氣層擊穿,打開一條狹窄的通道,強行會合。由於雲中的電流很強,通道上的空氣就會被燒得熾熱,温度比太陽表面還要高好幾倍,所以會發出耀眼的白光,這就是閃電。雷聲是因為通道上的空氣和雲滴受熱而突然膨脹後發生的巨大聲響。

TAG標籤:雷聲 閃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