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攻略

當前位置 /首頁/旅行攻略 > /列表

閬中十大旅遊景點

閬中十大旅遊景點有哪些?一起來看看小編今天的分享吧。

1.閬中

閬中位於四川東北部,嘉陵江中上游,是川北政治、經濟、軍事、文化重鎮。戰國時為巴國國都,秦滅巴置閬中縣迄今2300多年,歷代為郡、州、府、道治所。明末清初為四川臨時省會達17年之久。閬中素有風水寶地之美譽,三面環山,四面環水,風光鍾靈毓秀,如詩如畫。閬中是全國保存最好的四座古城之一,是四川省唯一立法保護的古城。閬中文化底藴深厚,名勝古蹟眾多,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閬中是華夏本源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是巴文化的主要發源地,是漢唐民間天文研究中心,是四川狀元之鄉……全市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3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多處。

閬中2004年擠身於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行列,目前全市有以古城為龍頭的重點景區4處,星級酒店6家,國內旅行社10家,民居客棧100多家。閬中靈奧秀麗的山水風光和獨特的古城文化讓您回味無窮,豐富的旅遊資源為您提供無限商機。

2. 閬中錦屏山

閬中錦屏山系國家AAAA級風景區,古稱閬山,有“天下第一江山”之譽。位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四川 閬中市錦屏山

省閬中市城南,因“花木錯雜似錦,兩峯連列如屏”,故人們通常都叫錦屏山。吳道子三百里《嘉陵江山圖》,即以錦屏山為軸心,杜甫詩句“閬盛事可腸斷,閬州城南天下稀”即指此。現在的錦屏山園林共佔地80多萬平方米,錦屏山東側為黃花山,有配襯古城風水的奎星樓,始建於明末清初,名魁星閣。

錦屏山風光秀麗,歷代都在山上建造樓閣亭榭,有杜陵祠、閬峯亭等。明嘉靖初,保寧知府張思聰更建錦屏書院,內有尊道閣貯藏經史,另建三賢祠祭祀理學家朱熹、張栻、黃裳。後楊瞻增修望江樓及三洞六亭。清代黎學錦重建三賢祠,改祀杜甫、司馬光、陸游,並在錦屏山麓建張烈文侯祠,在閬南橋附近立“張烈文侯故里”碑,紀念抗金名將閬中人張憲。清代先後建呂祖殿、八仙洞、飛仙樓、太白樓、邱祖殿、觀音殿、三賢祠、武侯祠、靜應祠、瞰碧亭、惠泉亭、“天下第一江山”碑(此碑已毀於文革)等。現在的景點主要有:張憲祠、九曲長廊、呂祖殿、八仙洞、飛仙樓、杜工部祠堂、放翁祠、碑林、兒童樂園、動物園、賽錦屏、觀星樓、荷花池、錦屏山造像及石刻、懷飛亭等。物換星移,多所替廢。特別是1981年7月久雨,錦屏山大滑坡,樓亭垮塌殆盡。

現在的錦屏山園林,為1984年重建,共佔地1200多畝,修建樓台亭閣一萬餘平方米。遊錦屏山如從海棠溪拾級而上,先見“嘉陵第一江山”巨碑屹立於“閬風之苑”門左,右折為黃瓦朱檻長廊,綴以觀瀾亭。左下是張憲祠,為一黃色琉璃瓦的四合院,坐西向東,一樓一底。院內塑張憲武像,正堂掛有著名畫家趙藴玉繪製的張憲畫像,兩側豎立原“昭忠祠”石碑,兩壁掛張憲生平功跡畫圖和詩文對聯。堂下兩廂為武將館,陳列閬中歷代武將畫像,並有文字介紹其生平業績。右上為瞰碧亭,再上為碑林,重要碑刻有張飛《立馬銘》、吳道子《行道觀音》、張善孖《上山虎》、《下山虎》、馬德昭《魁星點鬥》、《重修臨江樓碑記》、《黎學錦重修錦屏山記及錦屏全圖》等,不但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還有地方歷史文化的重要研究價值。經碑林右去,則為杜少陵祠堂、放翁祠、純陽洞、飛仙閣,最高處為八仙洞。杜少陵祠為兩重樓院,上重正堂有漢白玉“詩聖”像,面北而立,握筆凝神,似正構思新章,為全國一級珍品。純陽洞又稱呂祖殿,殿內塑呂洞賓像,洞門西側掛有長聯,相傳為呂洞賓與張三丰聯句。殿前為飛仙樓,雙層吊腳於峭巖之上。殿頂為層樓疊翼,爬壁而上,上臨雲天。八仙洞,因呂洞賓遊此而名,洞內塑道家八仙,即鍾離漢、曹國舅、韓湘子、李鐵枴、張果老、呂洞賓、何仙姑、藍彩和等。站在八仙洞前俯瞰,嘉陵江繞流如帶,古城樓台掩映,閬中全景盡收眼底。在八仙洞下,有一行草書詩碑,名“純陽瓜皮詩”,傳説呂洞賓到錦屏山訪道友嚴君平不遇,便用瓜汁作墨,瓜皮當筆,題詩於壁。不料字跡不滅,成為奇蹟,故刻碑特作紀念。

從八仙洞沿石階而下,向左繞翠竹古徑,沿山出圓門,有彩虹亭。折而循環山樹蔭花徑,過荷花池,便至聳立於前的觀星樓。樓前有西漢閬中人天文學家落下閎青銅像和他所創制的渾儀。觀星樓為三層六角樓,高24米,頂樓另塑落下閎、任文公父子像,中層塑三國蜀漢周羣等祖孫三代像,底層塑晚年定居閬中的袁天罡、李淳風像。他們均為漢、唐時的著名天文學家,有文字介紹其生平事蹟。由此下橄欖林,過懷飛亭,有巴蜀第一廊,至景杜亭,下有翠雲亭掩映在松林間。抬頭可見遠山似煙,近看則花木擁徑,真有人間仙境之感。

錦屏山東側為黃花山,山上有配襯古城風水的奎星樓,始建於明末清初,名魁星閣。嘉慶十三年(1808)拆遷城中建中天樓。光緒十四年(1888),在其遺址上重建,“0”中拆毀。1988年再建高36米、四層琉璃瓦高樓,並配置四合院落,雄偉壯麗。登臨環望,雲山四合,腳下碧流行舟,波光照影,如在畫圖中。

錦屏山風景區,除錦屏山、奎星樓外,還包括環列於錦屏的東山園林、滕王閣等閬苑名勝。

閬中十大旅遊景點

3.巴巴寺

巴巴寺,位於蟠龍山南麓,為伊斯蘭教嘎德忍耶教派第一位來我國傳教的祖師華哲·阿卜董拉希(又稱“西來上人”)的墓地。“巴巴”,即為阿拉伯語“祖先”、“祖師”的意思。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沙特阿拉伯麥加城人穆罕默德第二十九代裔(yī)孫華哲·阿卜董拉希,從甘肅、陝西來到閬中傳教,閬中川北鎮總兵馬子云待為師長,讓他定居在鐵塔寺(古城東門北側)。這位“西來上人”神形古健,狀貌若仙,他“胸藏三教之書而不以文名,藝精百家之奇而不以技稱”,言語詼諧,善於騎射,尤工詩歌。他同馬子云常遊蟠龍山,見南麓處居蟠龍山龍脈之首,便卜陰宅(墳地)於水池之中。康熙二十八年三月,阿卜董拉希去世。他的高足弟子祁靜一與馬子云便在他生前所卜之處建造“拱北”(墓亭),排水填土,將其安葬於內,並命名為“久照亭”,俗稱巴巴寺,佔地20畝,建築面積1800平方米。

巴巴寺山門為木石結構,-“久照亭”,還有“真一還真”的鎦金門額。入門西側,有乾隆年間水磨青磚砌成的大照壁,長約10米,高8米。照壁正面鏤空雕刻寫意山水,背面為古鬆勁竹,配以花卉,作品取樣於唐代張藻和明代唐寅,刀筆雋美,富有立體感。照壁為須彌座,五脊頂,飛椽鏤空,工藝精美。久照亭大殿,為三重檐盔式四脊頂建築,外體為四方形,室內藻井為八方形,即所謂“明四暗八”。廊檐門窗,頂楣落地,上刻國內少見的金邊雙層窗花,鎦金鍍彩,加上四周的龍牆磚壁相映襯,莊嚴肅穆。大殿分內外二室,外室錦簾垂掩,匾額高懸,水磨地面鋪設絲毯跪墊,供人朝拜。內室即西來上人墓室,頂若蒼穹,懸金匾兩通,其一為清王朝宗人府右宗正多羅貝勒親王手書“清修”二字,上飾龍吻金印。室中安放一寶鼎形鏤空活動香爐,高二尺餘,雕刻精細,是一件藝術珍品。大殿前面有一座結構複雜、雕刻精妙的四柱三間三樓式木牌坊,檐牙高啄,斗拱層層重疊,交錯繁複,相縫合轍,無一榫楔,為木構之精品。牌坊正面一匾,書“仰止”二字,為清道光甲辰年立。

牌坊前與照壁之間,為磚仿木結構垂花大門,吊柱掛羅,欄密花牙,雕刻十分精美。久照亭後院,有碑廊、潛花廳、拜主室,旁連外來朝聖者住室。廳內懸有乾隆時武狀元哈攀龍書“清真流光”掛匾,並有明代呂紀、藍瑛的山水、清代鄭板橋的墨竹等名家書畫。後園為生活用房,有井亭,其水清而甘,乃蟠龍九井之一。

巴巴寺,寺中有林,林中有園,園中有亭榭。巴巴寺不僅是伊斯蘭教聖地,而且是伊斯蘭教建築藝術及其特色磚雕的一顆明珠。

4.觀星樓

觀星樓,是紀念以西漢天文歷算學家落下閎為代表的古閬中籍天文學家而建。在祖國古代天文研究的歷史長河中,古城閬中曾經孕育出眾多的天文學家,成為我國漢唐時期著名的天文研究中心。

出生在距今2100年前的落下閎堪稱世界級天文宗師,開山鼻祖。他對我國天文史上三大貢獻是: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創制我國第一部有文字記載的新曆《太初曆》(即沿用於今的農曆);創制世界第一台比較精密的完整觀測儀器渾天儀;他的渾天學説是世界上最早以地球為中心的先進宇宙結構理論。雖然他在閬中研究天文的遺址早已蕩然無存,但他是對世界天文史上作出傑作貢獻的七傑之一在他的影響下,漢末又誕生了任文孫、孫文公天文學家。三國時閬中的周舒、周羣、周巨祖孫三代獻身於天文事業。其學説與成就對中國曆代天文學家如張衡、僧一行等影響頗大。

由於閬中天文人才輩出,故歷代諸多天文學家被吸引來此。唐朝初年,著名天文學家袁天綱,在唐高宗中(650年)奉皇命到閬中,定居蟠龍山,建觀星台以觀天象。緊接着天文學家、數學家李淳風尋其蹤(664年)也來到閬中,相繼研究天文,其二人死後亦葬於閬中。現在閬中還存有天宮院、天綱墓、淳風墓等遺址。為此,在錦屏山上建觀星樓以示對古代天文學家們的紀念。

5.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天宮院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天宮院,位於閬中城南20公里的天宮鄉。因閬中天文文化深厚,唐代天文學家袁天罡、李淳風晚年先後來閬定居,在這裏擇地觀天,著書立説,死後也都埋葬在這裏,天宮院為紀念他們而建。天宮院原有萬年台、牛王亭、正殿、觀音殿等建築,始建於唐,明天順三年(1459)重建,清雍正四年書“光澄慧鏡”匾額。正殿為雙重檐歇山式屋頂,台樑式屋架,用料粗大,面闊五間19.4米,進深五間19.3米。觀音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為疊樑式和穿逗式結構相結合的建築。現兩殿保存完好,佔地6畝,建築面積648平方米。天宮鄉即因天宮院而得名。

袁、李二人是天文學術上的好朋友,死後兩人的墓葬也相居為鄰。李淳風墓在五里台山上,墓前有“唐太史令李淳風之墓”碑及淳風觀。袁天罡墓在觀稼山半腰,坐北朝南,前臨天宮院,與李淳風墓遙遙相對。袁天罡官至火山令,李淳風為太史令,二人既是天文學家,又是風水堪輿學家。他倆之所以選擇在天宮院定居,據説這裏地形象一頂王冠,四周有九條山脈朝向這裏,叫做“九龍捧聖”。袁天罡墓所葬的觀稼山,據説像一隻麒麟,前面的圓形山崗即是太陽,地形叫做“麒麟奔太陽”。李淳風墓所在的地方是一個圓形山包,像一顆珍珠,兩邊山脈則似兩條飛龍,這個地形叫做“二龍戲珠”。

6.構溪河

閬中市境內的構溪河,是四川省6個濕地自然保護區之一。構溪河發源於蒼溪兩溪鄉和龍山鎮之間的僑盤山,流經閬中龍泉、千佛、石灘、妙高、扶農,在河溪鎮處匯入嘉陵江,在閬中境內長79公里,流域面積達65839公頃,其中林地23356.1

公頃,森林覆蓋率為40.1%。構溪河流速上急下緩,特別是在妙高、扶農、河溪境內,河牀成“U”字形,河水清澈,在河道轉彎處,形成寬闊的自然湖泊。在濕地保護區內,野生動物共有129種。其中有國家二級保護和省重點保護動物多種。鳥類95種,主要有貓頭鷹、水老鴰、棕胸竹雞、雉雞、董雞、鴛鴦、白鷺等;兩棲類7種,有龜、鼈、大鯢、水獺等;爬行類有棋盤蛇、壁虎、尖吻蝮、錦蛇等8種;獸類有赤狐、野豬、椰子貓、果子狸等19種。特別是幾個水庫河堰中,鷺絲、白鶴、野鴨更多,常常是數十隻、上百隻羣遊於水面,或飛翔在岸上山林間。沿岸丘陵山區又有更為豐富的林木植物。其中,樹木有64科126屬461種,為川北地區最集中、保護最好的野生植被區。構溪河濕地保護區河溪、妙高段,河水碧綠,流速平緩,坐小木船蕩槳漫遊其中,觀賞兩岸綠樹青峯、農家田園,真有“世外桃源”之感。2009年4月被世界文化地理研究院ICGA、亞太環境保護協會APEPA評為中華100大生態親水美景。

7.華光樓

華光樓,又名鎮江樓,位於上華街和下華街之間,緊靠嘉陵江岸,正對南岸南津關連峯樓,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據傳,此樓建在唐滕王元嬰所建南樓的舊址上,故明以前仍稱南樓,清代以來稱華光樓,歷代迭遭火焚,現存為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重建,佔地8畝,建築面積150平方米。

華光樓是一座過街門樓,樓身建於5米高的石砌台基上,通高36米,共四層,三重檐歇山式屋頂,全蓋以翠綠色琉璃瓦,脊飾繁複,重脊套人、獸、邸(古指鷂鷹)吻,正脊為珠寶形疊頂,高達3米。各層裝以花隔門交有回廓周匝,樓層內有“閬範十二樓”縮影和名人書畫。登覽古城風光,美不勝收。宋仁宗時知州李獻卿《南樓》詩云:“三面江光抱城郭,四圍山勢鎖煙霞。”可知華光樓是閬中古城的標誌性建築。樓底石台基南北向起拱形門洞,供行人通過,石供門上刻有當年紅軍標語。底樓側門上有郭沫若題寫的“獨秀三巴”四個金字的橫匾一道,上、下華街和華光樓內外,昔日為閬中鬧市區,金玉麟《夜登華樓》詩寫道:“春城天不夜,人語市如潮。”這是當時一帶繁華景象的真實寫照。

閬中十大旅遊景點 第2張

8.東山園林景區

東山園林景區佔地面積200餘畝,自然景觀及人文景觀眾多,文化底藴深厚。景區內現有省級文物單位兩處(唐代大佛、北宋狀元洞)、市級文物單位一處(明代白塔)。其間林木幽深,高山飛瀑,小橋流水,絕塵俗氣,是人們遊覽休憩的極好去處。

四川十大座佛之一的閬中大佛,佛高10米,造型雄偉,氣勢渾厚,尤其是佛身衣紋為凸紋,面容端莊而慈詳,頭部後面有火焰紋背光,線條流暢,並且其後背兩側有4700餘尊排列整齊的小佛,均坐蓮台排列整齊,鐫工甚精,為全國所罕見。高丈餘的“虎溪”楷書和延展150餘米的唐宋摩崖造像5尊,唐宋元明清各代碑碣24處,以及北魏石獅,都是不可多得的古代石刻藝術珍品。蜚聲中外的“出兄弟狀元宰相處”讀書巖,是閬中書刻造跡保存較為完好的地方,為後世學子朝拜之地;獨立高標的明代白塔,由其塔底窗户北望,但見閬山如畫,閬水如練;“會當凌絕頂”,一覽嘉陵山水的拂雲閣;充滿詩情畫意的黃家花園,以及流淌着神話傳説的虎溪橋……美景如畫,不勝枚舉,令人流連忘返。

9.杜家客棧

杜家客棧又稱杜家大院為前店鋪後居室的民居兼商業型院落。原為大“財東”杜寶山的居所。杜寶山三子杜立生為青幫頭目,有錢有勢,此處常為青幫活動場所,因此形成前店(商店)後棧居所。1943年曾被政府租用開銀行。建國後曾先後作過城關區政府、金庫、航運管理站。現為航務管理所和港務監督所。

常常該大院建於清代,木質穿逗結構,串珠式四合院格局,佔地二畝左右,房屋建築面積1100多平方米,大小天井七個,房屋43間,進出街門三道。前面臨街三間作店鋪,後面房屋作活動、生活用房。該大院建築的突出特點在於因地制宜,隨形借勢,由高到低修建。在同一中軸線上連串四道天井,從下新街街面直抵嘉陵江江岸。1987年被市政府定為一級“重點保護民居”。

10.西秦會館

位於公園路49號,又名西秦會館,原本為古三元宮。修建於清代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現為閬中蠶種場。會館的主體建築坐北朝南,成縱軸佈局,穿鬥木結構,單檐歇山式,額坊象鼻斗拱,琉璃筒瓦屋面,雕樑畫棟,青灰土牆;會館為前殿、正殿、後殿,共1000多平方米。前殿為門殿,單檐歇山式建築,共三間,88平方米。中間為宮門與通道,左右為鐘鼓樓與戲樓。門前一對雄獅高踞石台。出前殿100米便是中殿(正殿),面積357平方米。殿頂拱形曲面與斜面梯次交疊,曲斜交接處雙檐下另起一平直水槽銜接整體,簡繁有致,富麗恢宏,技藝精工。屋脊有大銅鼎一尊,象徵神權至高。大梁-有修築時間文字。天花板上有藻飾彩繪百餘幅。正殿再前30米便是後殿,其間以廊坊旱船相接。正殿兩側接耳房,共537平方米。

TAG標籤:旅遊景點 閬中 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