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妙招

當前位置 /首頁/生活妙招 > /列表

古代怎麼計時

古代怎麼計時

古代常用的計時方法有:看太陽、看漏刻、燃香、“一盞茶”、打更、渾天儀、時辰、刻等。看太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漏刻:漏刻是以壺盛水,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觀測壺中刻箭上顯示的數據來計算時間的工具。燃香:一炷香在古代指的是一炷香燃完所需時間,一般為半小時。

一盞茶:指一盞茶涼下來的時間,大約十五分鐘左右。

打更:晚上7點點到次日5點這段時間分成五更,每一更兩個小時。

渾天儀:漢時張衡製造漏水轉渾天儀,用齒輪系統把渾象和計時漏壺聯結起來,漏壺滴水推動渾象均勻地旋轉,一天剛好轉一週,這是最早出現的機械鐘。

古人最常用的計時用語是“辰”,也稱“時辰”。他們將一晝夜分成十二個“時辰”,並給每一個“時辰”取名,也就是子、醜、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每日“時辰”從子時(相當於現在我們説的夜裏十一點鐘到一點鐘)開始,到亥時(相當於夜裏九點鐘到十一點鐘)結束。古人説一個“時辰”就是現在的兩個小時,半個“時辰”就是一個小時。

刻:一刻為現在的15分鐘。古代使用漏壺計時,漏壺分播水壺和受水壺兩部。播水壺分二至四層,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後流入受水壺,受水壺裏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隨蓄水逐漸上升,露出刻數,以顯示時間。

TAG標籤:計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