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妙招

當前位置 /首頁/生活妙招 > /列表

漢族的傳統節日有什麼,漢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漢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漢族的傳統節日有什麼

漢族的傳統節日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上元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在這麼多的節日當中,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為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

一、春節

春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古時春節曾專指節氣中的立春,也被視為是一年的開始,後來改為農曆正月初一開始為新年。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節)才結束,春節俗稱“年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也象徵團圓、興旺,對未來寄託新的希望的佳節。據記載,中華民族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

在春節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來表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除舊佈新、祭祀神佛、祭奠祖先、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2006年,“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名錄。

2007年,國務院第198次常務會議通過將春節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二、清明節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4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中國漢族、壯族、朝鮮族、苗族等少數民族都有過清明節的習俗。清明節的前一天禁止生火煮食,只吃冷食,這一天便叫做“寒食”清明節當天為先人掃墓,給祖先的墳墓除草添土。宋代以後,寒食禁火的習俗逐漸消失,清明掃墓仍普遍流行民間。

此外,人們在清明節還有踏青遊春,放風箏,盪鞦韆等習俗。

2006年,清明節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三、端午節

每年的農曆初五,我們都有吃粽子和划龍舟的習俗。這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的楚國愛國詩人屈原。屈原胸懷愛國激情,卻報國無門,在楚國遭受秦國大舉進犯之後,於農歷五月初五投汩羅河而死。民間為悼念屈原,在每年的這一天包粽子投入河中,讓魚蟹吃飽以免傷害屈原的遺體,並且舉行龍舟競渡表達哀思。

2006年,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9年,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四、中秋節

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為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傳説是為了紀念嫦娥。

舊時,一些地區的婦女或姑娘們要在晚間祭月,祭月用的供品是各種月餅和切成花籃狀的西瓜等,形狀都是圓形,象徵着閤家團圓。祭拜後,全家圍坐在院中,一起吃月餅,飲桂花酒,賞月。中秋節還有給小孩子送兔兒爺的習俗。如今祭月儀式已逐漸消失,中秋節成為了人們團聚和娛樂的節日。

2006年,中秋節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TAG標籤:漢族 傳統節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