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妙招

當前位置 /首頁/生活妙招 > /列表

應該怎麼鑑定老瓷器

鑑定古瓷器主要從款識、造型、紋飾和胎釉特徵方面下手, 每個朝代瓷器胎體的厚薄程度都不盡相同 提防新瓷作舊。把新瓷退去光澤,以顯出古樸的風味 根據款式鑑別 識別真偽時,首先看款識,注意款識的筆法,由於每個人的書法不同,寫官窯款的字體

古陶瓷鑑定的基本目的是為了辨別真偽,判斷時代、產地和質量優劣,揭示歷代陶瓷的內涵及價值,從一個側面研究人類的物質文化史和社會發展史。同時還起到保護祖國文物,提高人們藝術修養等作用,從而使其在現代人類社會中發揮積極功效。

方法

古瓷紋飾,運或刀法自然流利;仿造者生硬,做作,呆板,絕無真品紋飾那種揮灑自如的流暢感,而處處留下臨摹痕跡。

一、本方法很適用於宋金代及以前的北方多數青瓷,如汝窯、官窯、南宋米黃釉哥窯、磁州窯,唐(遼)三彩。耀州窯大致也可判別。也就是説,對於燒成温度較低的瓷器,這個辦法判別的效果較好。二、本辦法對於高温燒製的瓷器,如南方多數瓷器和北方

應該怎麼鑑定老瓷器

古瓷釉面無耀眼的浮光(燥光),光澤靜穆;新瓷則有耀眼的浮光,仿古瓷往往做假去掉浮光。去掉浮光的方法主要有:

一:老瓷器站一米之外就能看出油油的光澤,光澤裏含油,這就是所謂的寶光,新瓷器光澤直白,無油;老瓷器外面的釉釋掛上去的,很厚,釋透明釉。僅此一點可以避免買到新的瓷器。所謂民間的看寶光就是這個技巧。這點過去師傅也是傳男不傳女的。 其

(1) 用酸浸塗去光,用這種方法處理的,釉色蒼白,與古瓷不同。

胎質辯新老瓷器之一:觀察瓷器胎土是否經過人工淘洗。明清瓷器製作程序很規範,胎土都要經過人工淘洗,因而胎質顯得乾淨。老瓷器的胎質看上去既有粉狀,又有細顆粒狀。胎質辯新老瓷器之二:觀察胎的密度有無過大或過於疏鬆現象。明清瓷器製坯前

(2) 用獸皮打磨,用這種方法處理的,在放大鏡下觀察,釉面可見無數平行的細條紋。

老陶瓷鑑定的基本目的是為了辨別真假,判斷時代、產地和質量優劣,揭示歷代陶瓷的內涵及價值,從一個側面研究人類的物質文化史和社會發展史。同時還起到保護祖國文物,提高們藝術修養等作用,從而使其在現代人類社會中發揮積極功效。 王掌櫃總結

(3) 用茶水加少量鹼久煮,用這種方法處理的,釉色不正,仔細比較,即可識其破綻。

新老瓷器鑑定方法: 1、胎質釉色看仔細 商周時代胎質情況: 鑑定一件古瓷器一定要仔細看胎釉,從胎質、釉色可以基本看出其年代和窯口。例如,距今4000年的商周時代的青釉瓷器,又稱原始青瓷,是青瓷的低級階段,其胎為灰白色和灰褐色,胎質堅硬

應該怎麼鑑定老瓷器 第2張

出土的古瓷土鏽進入釉裏,一般土鏽都在釉薄之處;仿者土鏽附於表面,用水洗之即去。

它能決定你在收藏的道路上,成功與失敗之間,起到關鍵的作用。 新老瓷器的鑑別區分是一個比較複雜的過程。它牽涉到瓷器的胎質、釉面、髮色、器型、紋飾、製作工藝以及反應在瓷器上的時代特徵等。又可通過瓷器上的這些特徵來斷定它的年代。這可能

應該怎麼鑑定老瓷器 第3張

釉上彩瓷一般達一百年之久者,迎光斜視可見彩的周圍有一層淡淡的紅色光澤,俗稱“蛤蜊光”。

清代青花瓷氣泡 在收藏中,鑑定瓷器真假,看瓷器氣泡也是鑑定瓷器年代、窯口的方法之一。不過,首先我們要知道哪些瓷器肯定有氣泡,哪些瓷器肯定沒有氣泡。1)有氣泡的瓷器青花瓷、釉裏紅、青瓷、鬥彩、唐三彩、等等,一句話,凡是釉下彩瓷器,

應該怎麼鑑定老瓷器 第4張

有的膺品採用在舊器上後加彩的方法,使其改頭換面,冒充名貴品種。鑑別的方法是仔細觀察釉彩,一般來講舊器用過都會留有傷痕,如傷痕在彩面下面,必然是偽作。此外,後加彩一般較鮮豔,且光澤度強,猶如舊衣服上打的新補丁,格外醒目,顯得很彆扭。

您的問題,這樣的瓷器品種,青花類的老瓷器,主要是從胎質、釉泡、青花髮色、畫工整體氣息綜合評判!

應該怎麼鑑定老瓷器 第5張

金水(即將黃金溶解於王水)最初為德國人居恩在1830年所創制。我國瓷器上的金色,一般來講1840年鴉片戰爭前,用金粉描畫,金色深沉。1840年以後,用金水描畫,光澤度好。因此鑑別古瓷的金色,可以説1840年是一條分界線。此外,古瓷的金色歷久磨損變色,或僅留下痕跡。仿古瓷金色豔麗耀眼。

歷史唯物主義辯證法是科學的認識論,對瓷器的新老認識也不例外。瓷器英文叫CHINA,它是我們中國人的獨創,是我們老祖先把氧化硅、氧化鋁、氧化鈣等其他少量金屬氧化物,用手工加簡單機械燒製而成的器物。從材料學來説,無論新瓷器、老瓷器,它們

應該怎麼鑑定老瓷器 第6張

擴展閲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如何識別新老瓷器

歷史唯物主義辯證法是科學的認識論,對瓷器的新老認識也不例外。瓷器英文叫CHINA,它是我們中國人的獨創,是我們老祖先把氧化硅、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365653833氧化鋁、氧化鈣等其他少量金屬氧化物,用手工加簡單機械燒製而成的器物。從材料學來説,無論新瓷器、老瓷器,它們都是由胎、釉、氣泡三部分組成。胎稱鋼玉晶相,釉稱玻璃相,氣泡稱為氣相。胎、氣泡為穩定相,要降解需很長時間;而釉為非常穩定相,他要朝穩定相過渡,地表狀態下一、二百年就會發生細微變化,它的本徵時效特徵,侵蝕時效特徵,疲勞時效特徵就會顯現出來,這些特徵統稱為古瓷釉面自然老化微觀特徵。之所以稱作微觀特徵,是因為人眼是不容易觀察到這些特徵的,必須要藉助放大鏡才能看到。而本徵時效特徵是釉內的,侵蝕時效特徵是釉表的,疲勞時效特徵是整體的,在它們共同作用下,新老瓷器就會呈現不同的特質。而這些微觀特徵因受內外因素的影響,差異是很大的,這些古瓷釉面差異很大的自然老化微觀特徵,註定是人工不可複製的,只能是時間和大自然所為。事物的區別,就在於微觀特徵差異性。因此,從痕跡學(物質在一定條件下、時間留下的印跡)和材料學(古瓷三個相及釉面三個自然時效)入手來辨別新老瓷器,如同醫生通過望、聞、問、切及心電、化驗、B超、CT等技術手段診斷病情一樣,是一種科學的方法。

對瓷器的玻璃相,既非穩定相也就是釉面用80倍放大鏡觀察,來尋找其釉面自然老化的微觀痕跡,即本徵時效,也就是非穩定相向穩定相過渡所產生的各式結晶體,也叫析晶,這些晶體放大鏡下是有差異的,有的如白霧,有的如白點、冰碴、棉絮、松枝、雪花等。侵蝕時效是指釉面長時間受周圍酸、鹼、鹵素離子的侵蝕而產生的大小不等,形狀各異、顏色不同的坑凹斑痕。疲勞時效是指釉面老化,分子結構酥鬆及相互置換而產生的相關變異,如有的老瓷釉面長期與周圍物質相互作用而產生的包漿光潤如玉,一些釉面放大鏡下,光線的折射使釉內已不清晰,變得混濁,結構的酥鬆使一些釉面脱落,一些老瓷片也變得不割手。上述本徵、侵蝕、疲勞時效特徵,都是古瓷釉面老化內在的本質的客觀反映,就如同醫生看病找到了病灶一樣。而這些古瓷釉面自然老化的微觀特徵,是人工製作不出來的。因此,這些微觀特徵,也就成為我們區別新老瓷器的有力證據。再結合不同瓷器、不同時期、不同環境條件下的胎、釉、工藝、紋飾、韻味、老相等要素,運用掂、摸、彈、聽、嗅等方法,做到經驗與儀器相結合,宏觀與微觀相統一,成本與市場相比較,物質與精神相印證,綜合分析判斷,排除人為作舊因素,即可基本判斷出器物的新老與朝代。因此説新老瓷器是可認可辨的,這也是目前識別新老瓷器科學的、可靠的、簡便易行的方法,也是藏家普遍認可的。這就是:宏觀斷朝代,微觀定真偽。

青花類的老瓷器怎麼辨別真假啊

您的問題,這樣的瓷器品種,青花類的老瓷器,主要是從胎質、釉泡、青花髮色、畫工整體氣息綜合評判!

陶瓷鑑定:如何區別新老瓷器的胎體

老瓷器的鑑定方法目前社會上主要有兩種:一是運用科學儀器,二是依靠傳統經驗。傳統鑑定方法以實踐經驗為基礎,強調“五大要素”,即瓷器的胎(包括製作工藝)、釉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1333365653739、造型、紋飾、款識。這五個方面在各個不同時期的器物上都具有不同的年代特徵以及不同的時代背景,對於從事瓷器收藏的愛好者和初學者來説,這是學習鑑定瓷器必須掌握的基本功。每件瓷器斷定年代時,都要通過眼睛的觀察、用手*的感覺,分析它的胎、釉、造型、紋飾、款識等方面的特點,才能做出判斷,這便是傳統的目測手試法。這種方法是幾代古瓷器研究者經過長期的不斷實踐總結出來的,有堅實的實踐基礎,也應是科學的總結,是現在國際上鑑定古陶瓷通用的方法。

景德鎮陶瓷世家王掌櫃來説一下瓷器胎體的觀感。觀感主要是通過觀察瓷器露胎部位的各種痕跡來區分新老。主要有以下幾種:

1、跳刀痕、螺旋紋

跳刀痕是以刀或其它工具在修制瓷器底足時形成的放射性條狀痕跡。瓷器拉好坯後在挖足、修足時如刀不鋭利,或輪車的旋轉之力不均勻,易導致坯體上產生放射狀條紋,即是跳刀痕。跳刀痕在元、明、清民窯瓷器中多見,在官窯器中極為少見。目前有一些明清瓷器仿品,也故意在底足上仿做出跳刀痕,所以不能一看底足上有跳刀痕,就認為是老瓷器真品,對跳刀痕也需要認真辨偽。

老瓷器上的跳刀痕是從底足邊向中心呈現放射狀的細條紋,這種放射狀的條紋寬窄、長短不等,呈不規則狀,有的非常明顯,也有不太明顯、隱約可見的痕跡,有寬一些的,也有細密的,且大多數有跳刀痕的底部都是失釉的。老瓷器上的跳刀痕古樸自然,沒有人為故意造作現象。新仿瓷器上的跳刀痕因為是刻意而為,故放射狀的條紋較整齊,規規矩矩不夠自然,放射狀條紋或旋轉紋凸起,有的如搓板狀,與歷史上的工藝自然形成的跳刀痕有較大差別。收藏愛好者只要熟悉了老瓷器的跳刀痕特徵,就很容易辨別真偽。

螺旋紋與跳刀痕一樣,是瓷工在修胎底時留下的,多出現於元、明時期露胎器底,俗稱為“臍狀”、“乳突”等名。在拉坯時,瓷工削底是從外緣向底心推進的,止於底心,一刀完成,由於轉枱轉速較慢,吃刀量大,轉動不夠平穩,因此造成了特別明顯的螺旋狀切削痕跡,紋路一般順時針旋,也有少數逆時針旋,實為瓷工左、右手不同的操作習慣所至。老瓷器螺旋紋自然流暢,而新仿器螺旋紋生硬,鼓瑟膠柱之感十足。

2、泥鰍背

泥鰍背是指明、清官窯瓷器足背皆削得圓潤,俗稱泥鰍背。老瓷器底足刮釉自然,相對光潤,有質感。新仿器底足邊或器物的沙底表現則過於溜圓,能觀察出人為磨製出的痕跡。凡器物足邊或砂底過於光潤者都值得懷疑。

3、火石紅

在中國古代瓷器特別是民窯瓷器的露胎處,往往有深淺不同的紅色燒成物出現,深者呈桔紅,淺者呈淡紅,由於其酷似火山巖石中的紅色,被稱作“火石紅”。這是古瓷在燒製過程中出現的一種現象,尤其在景德鎮生產的明清民窯或宋元龍泉窯、青白瓷等器物上往往會見到。但並不是所有器物都存在此現象,有的藏家誤認為有火石紅者就是真品,其實是誤解。陝西古瓷專家馬廣彥結合實物的表現,將火石紅分為胎紅、窯紅、刷紅、假紅等類型,還是很有見地的。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望採納,謝謝

如何鑑別瓷器的真假

一、觀察瓷器胎土是否經過人工淘洗

明清瓷器在製作上比較追求工藝和程序,像胎土的處理上,一般會經過人工淘洗,燒製出來的胎質也會顯得尤為乾淨。由於時間的沉澱,這些個老瓷器的胎質看上去既有粉狀,又有細顆粒狀。

二、觀察胎的密度有無過大或過於疏鬆現象

古瓷器在製作時都會經過人工調泥,經人工和泥製坯燒出來的胎密度適宜,無密度過大或過於疏鬆現象。反觀現代的仿品瓷器,制胎所用的泥是煉泥機煉製,燒製出來的胎密度過大,拿到手裏有過重的感覺。當然,仿冒品也有用灌漿的方法制胎的,其密度又過於疏鬆,拿到手裏有過輕的感覺。

三、觀察胎體的厚薄程度

每個朝代瓷器胎體的厚薄程度都不盡相同,如明代晚期、清代康熙早期和同治時期的胎體相對較厚,明代成化、清代雍正等年間的胎體則相對較薄。把握好每個朝代瓷器胎體的厚薄程度,基本相符的才有可能是真品。

擴展資料:

瓷器的保養方法:

1、瓷器都是易碎品,在保存時應注意防震、防擠壓、防碰撞。鑑賞藏品時要注意不要碰撞、摔落,儘量不用汗手摸。看藏品時最好戴上手套,桌上用絨布墊好,賞看時不要互相傳遞,一人賞看結束應重置於桌上,其他人再捧持觀賞。

2、剛買回來的高温釉或釉下彩瓷器,應先放在清水中浸泡l小時,再用洗潔精洗掉外表的油污,用毛巾擦乾水分後用盒子裝上,盒中應有泡沫充墊,且加了泡沫後直徑不能超過藏品0.5釐米,藏品放在盒中應鬆緊適當,同時應避免擠壓,以防損傷藏品。

3、瓶、罐、 尊等一般是由下而上兩段拼接而成,移動時不能一隻手提物件上部的脖子。正確的方法是,一手拿住脖子,一手托住底。有的瓶、罐、尊裝飾有雙耳,在取放時 不能僅提雙耳,以免折斷或損壞。薄胎器皿,胎薄、質輕、嬌氣,移動、安放時更要小心,要雙手捧底,忌用單手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66306439。

怎樣辨別新老瓷器(胎質老化鑑定方法)新老瓷的區別的本質是

一、判斷依據。任何事物都有內在規律,收藏也一樣。就瓷器本身來説,傳世品不能説沒有,但真是鳳毛麟角。因為與任何器物相碰,首先破碎的必是瓷器無疑。在這個意義上講,能保存幾百年的瓷器確實是少之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8685e5aeb931333337613839又少,像大海撈針,機遇很小。我們現在可見的大量器物,大都是新出土的瓷器,而出土器物由於埋藏的地理環境不同,器物的表面現象也存在很大的差別:有的水淹土沁,老化嚴重;有的如同剛出窯爐,光亮如新。但是不管器物本身表象如何,幾百年的歷史痕跡總會多多少少地留下印跡,這就是觀察胎質的依據。

二、觀察角度。元明清三朝燒造的瓷器,除器物外表製作精細程度不同外,在器物的內在因素上也有很大差別:元代瓷器大都製作粗曠,器底和器內絕大多數為裸胎;明代瓷器製作較為細緻,官窯器底部絕大多數落款後刷釉,器裏也大都為裸胎;清代瓷器,特別是前三代瓷器,不但追求造型完美,繪畫精緻,除圈足外,器物內外也多數滿釉。這就大致上給我們觀察器物劃分了大致的年代。從觀察器物的胎質這個角度來看,元代的最容易,因為它製作得最粗糙,裸露的地方最多,露出的面積最大,胎土品質也最特殊。明代瓷器胎質細膩潔白,質量明顯優於前一代,在觀察判斷的角度上來看,前期的略同於元瓷,後期的與清代瓷器差距不大。清代瓷器由於距離現代較近,在製作瓷器的胎土、造型、方法、機械等方面大致相同,仿造比較容易,在觀察胎質方面也就難度較大。

三、衡量標準。由於經濟利益驅使,現在仿品贋品比比皆是。在現代瓷器的海洋中要淘到自己收藏的器物,就要掌握一套科學有效的鑑別方法:首先要看器物胎質的老化程度,老化程度越高,器物保真的可能性就越大。儘管一些高仿品也想千方百計地用“做舊”的方法掩蓋其本來面目,但假的永遠也變不成真的,後粘的泥土用手輕輕一抹就會露出器物的真面目。其次要透過現象看本質。一些保存較好的瓷器,看起來光亮如新,器表和器底也沒有傳世品那樣有明顯的使用和摩擦痕跡,但通過觀察器底、圈足和器內的胎土老化程度,結合器型、紋飾、製作工藝等綜合分析,去偽存真,去粗取精,不放過好器物的收藏機遇。最後是要正確認識胎土老化程度在瓷器判斷中的比重。就收藏瓷器而言,觀察它的胎質的老化程度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俗話説,底對就對一半。也就是説,器物的胎底看對了,你收藏的瓷器真品在鑑定中就發揮了一半的作用(後接胎的仿品除外)。

(1)罩在瓷器外圍的化學成分引起瓷器內在的分子結構改變,從而使瓷器胎釉的性質發生變化,就是瓷器最本質的變化。(這段話説得是新老瓷的區別的本質是什麼)瓷器的胎釉不斷進行內部結構調整的過程,就是瓷器從新生走向老化、走向衰亡的過程。真品瓷器的釉質和胎骨的化學元素,在自然環境中,經過漫長時間發生化學反應形成的、具有歷史變化層次感的物理狀態、特徵,以及胎釉同步老化後,自然表現出來的那種濃厚的古樸氣息,是高仿大師無法菲的。目前的鑑定模式和方法只是根據鑑定者個人的經驗,對器物的形制、飾紋、彩料、胎土、釉層、款識的表面現象進行綜合鑑別,缺乏對瓷器本質變化的研究。 器物的形制、飾紋、彩料、胎土、釉層、款識等表面現象都是當今的偽造大師人力可為的。他們的“高仿品”雖然不可能達到與真品無別和“神是”的程度,但也足以令大多數人真假莫辨。當然,真品與偽品所表現的氣質是不同的(真正的古瓷器具有濃烈的古樸氣息)。出土瓷器在土壤裏經歷過幾百年的化學反應,胎骨和釉體在老化過程中(2)由於受到外界温度、濕度、冷熱、壓力、引力、排斥力和磁場、電波、放射線等各種因素的影響,使器物的分子結構在外來元素影響下,發生電子吸引或逃逸的運動變化,產生了新的化合物。(這段話説得是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區別)新產生的化合物要在物體內得到合理的安置,物體就會自動而緩慢地進行有序化的內部結構調整,以使物體得到相對的穩定結構。(3)通過高倍放大鏡或者顯微鏡可以清楚看到,釉層上會生長出各種化學元素化合而成的水土沁斑和呈晶瑩半透狀的白色、灰白色或者白中泛黃的土鏽花結晶。(這一段説的是怎麼樣看這種區別)這些土鏽花結晶呈不規則細小斑點或者斑塊。有些釉面上會產生半透明微細晶粒組成的煙霧狀、流雲狀、圓圈狀等多種形態、多種顏色的結晶斑,釉層內部也生成有乳白色或黃白色的絮花狀粉化斑,或者是透明的聚生水晶狀、雪花狀、玻璃碴狀等各種形態的結晶體。有些結晶體表現為極細極短的“毫毛”狀或短纖維狀,類似於磁鐵吸附的細毫狀鐵末(罩結晶多表現在南宋的官、哥窯瓷器的釉層中,要用40倍以上的放大鏡,以最佳的眼力,平心靜氣地觀察)。這些有着獨立表現形態的結晶體,就是化學成份在漫長的結構調整過程中按照“物以類聚”的自然法則進行有序排列的結果。(4)罩瓷器本質變化自然表現出來的胎釉老化特徵,與人為的偽造結晶有着明顯的差別。偽造的結晶形態單一,幾乎都是如同霜狀的銀白色結晶,而且幾乎都在釉體的淺表層或者在開片紋處,有些在釉面微有磨損處形成灰白色條塊狀,類似於自然土鹼,但都有明顯的人為痕跡。(這段話説的是做舊的表現是什麼樣)自然老化,是物體內在的化學成分在自然環境中與外界的化學成分在漫長的時間裏經過緩慢的化學反應表現出來的物理狀態,它不是人為手段急速促成的腐蝕狀。目前,人們尚未重視胎釉老化這一本質變化特徵的研究價值,更沒有人去認真研究自宋朝及其以前的瓷器,各地都是採用本地的瓷土資源製作瓷器,瓷質和性能各不相同。(5)景德鎮生產的影青瓷基本上都是採用自然界中的原始高嶺土混合物,加工過程中不添加任何礦物原料,即一元配方。

、判斷依據。任何事物都有內在規律,收藏也一樣。就瓷器本身來説,傳世品不能説沒有,但真是鳳毛麟角。因為與任何器物相碰,首先破碎的必是瓷器無疑。在這個意義上講,能保存幾百年的瓷器確實是少之又少,像大海撈針,機遇很小。我們現在可見的大量器物,大都是新出土的瓷器,而出土器物由於埋藏的地理環境不同,器物的表面現象也存在很大的差別:有的水淹土沁,老化嚴重;有的如同剛出窯爐,光亮如新。但是不管器物本身表象如何,幾百年的歷史痕跡總會多多少少地留下印跡,這就是觀察胎質的依據。

二、觀察角度。元明清三朝燒造的瓷器,除器物外表製作精細程度不同外,在器物的內在因素上也有很大差別:元代瓷器大都製作粗曠,器底和器內絕大多數為裸胎;明代瓷器製作較為細緻,官窯器底部絕大多數落款後刷釉,器裏也大都為裸胎;清代瓷器,特別是前三代瓷器,不但追求造型完美,繪畫精緻,除圈足外,器物內外也多數滿釉。這就大致上給我們觀察器物劃分了大致的年代。從觀察器物的胎質這個角度來看,元代的最容易,因為它製作得最粗糙,裸露的地方最多,露出的面積最大,胎土品質也最特殊。明代瓷器胎質細膩潔白,質量明顯優於前一代,在觀察判斷的角度上來看,前期的略同於元瓷,後期的與清代瓷器差距不大。清代瓷器由於距離現代較近,在製作瓷器的胎土、造型、方法、機械等方面大致相同,仿造比較容易,在觀察胎質方面也就難度較大。

三、衡量標準。由於經濟利益驅使,現在仿品贋品比比皆是。在現代瓷器的海洋中要淘到自己收藏的器物,就要掌握一套科學有效的鑑別方法:首先要看器物胎質的老化程度,老化程度越高,器物保真的可能性就越大。儘管一些高仿品也想千方百計地用“做舊”的方法掩蓋其本來面目,但假的永遠也變不成真的,後粘的泥土用手輕輕一抹就會露出器物的真面目。其次要透過現象看本質。一些保存較好的瓷器,看起來光亮如新,器表和器底也沒有傳世品那樣有明顯的使用和摩擦痕跡,但通過觀察器底、圈足和器內的胎土老化程度,結合器型、紋飾、製作工藝等綜合分析,去偽存真,去粗取精,不放過好器物的收藏機遇。最後是要正確認識胎土老化程度在瓷器判斷中的比重。就收藏瓷器而言,觀察它的胎質的老化程度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俗話説,底對就對一半。也就是説,器物的胎底看對了,你收藏的瓷器真品在鑑定中就發揮了一半的作用(後接胎的仿品除外)。

TAG標籤:瓷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