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妙招

當前位置 /首頁/生活妙招 > /列表

人類行為心理學

我也很喜歡行為心理學,但是我個人覺得你應該去買本實書!有收藏價值還可以隨時學習!如果需要資料的話可以在網上下載,或者看看一些專家的講座!

平常被認為怪異的行為或許恰恰就是最有用的心理技巧,人的心理十分複雜,具有特性又有共性,每一個行為的背後都隱藏着神奇的心理奧祕。下面我們將介紹10個日常生活中常見而又最有用的行為心理現象,幫助大家更好地瞭解旁人的行為。

人類行為心理學

方法

1、行為心理規律一:羅森塔爾效應

《心理學與生活》《夢的解析》,對心理學有興趣的人都會看這兩本書的,我也正在看!~

美國着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

根據您的情況,我建議您通過自考心理學來系統那個的學習心理學知識。理由有三: 首先,自考心理學本科段可以是您比較系統的學習心理學相關知識,這也是您最希望的。 其次,自考心理學本科的可以提升您的學歷,這可以是您獲得社會的認可,方便從

他把一羣小白鼠隨機地分成兩組:A組和B組,並且告訴A組的飼養員説,這一組的老鼠非常聰明;同時又告訴B組的飼養員説他這一組的老鼠智力一般。幾個月後,教授對這兩組的老鼠進行穿越迷宮的測試,發現A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組的老鼠聰明,它們能夠先走出迷宮並找到食物。於是羅森塔爾教授得到了啟發,他想這種效應能不能也發生在人的身上呢?他來到了一所普通中學,在一個班裏隨便地走了一趟,然後就在學生名單上圈了幾個名字,告訴他們的老師説,這幾個學生智商很高,很聰明。過了一段時間,教授又來到這所中學,奇蹟又發生了,那幾個被他選出的學生現在真的成為了班上的佼佼者。

本書從生物學、心理學、社會行為學等不同角度 詳盡闡釋了人類種種行為的 動機、行為模式與個性特徵等問題。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正是“暗示”這一神奇的魔力在發揮作用。

《人類行為心理學》是1989年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克康納爾。本書從生物學、心理學、社會行為學等不同角度詳盡闡釋了人類種種行為的動機、行為模式與個性特徵等問題。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接受這樣或那樣的心理暗示,這些暗示有的是積極的,有的是消極的。媽媽是孩子最愛、最信任和最依賴的人,同時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如果是長期的消極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會使孩子的情緒受到影響,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其心理健康。相反,如果媽媽對孩子寄予厚望、積極肯定,通過期待的眼神、讚許的笑容、激勵的語言來滋潤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愛、自信、自強,那麼,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來的成果就會有多大

《心理學與生活》國外大部分心理學專業的入門第一本教材 國內有中文版 網上有中文電子版。 書的價格是80多 但是很入門。是學心理的專業入門書 很好懂 老外寫的很有趣。屬於那種理論加實際的 圖片例子很多 《高調做事 低調做人》張振學 要講的是

2、行為心理規律二:超限效應

最佳答案人的心理是個很微妙的東西,所以過去才會有人將人的大腦比作暗箱,所謂知人知面難知心,但如今,透過《行為心理學》,我們可以較為清晰地認識它、瞭解它。人快樂,是因為笑;人傷心,是因為哭;人恐懼,是因為戰慄;《行為心理學》的研

美國着名作家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聽牧師演講。最初,他覺得牧師講得很好,使人感動,準備捐款。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他有些不耐煩了,決定只捐一些零錢。又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於是他決定1分錢也不捐。等到牧師終於結束了宂長的演講開始募捐時,馬克·吐温由於氣憤,不僅未捐錢,還從盤子裏偷了2元錢。這種刺激過多、過強和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反抗的心理現象,被稱之為“超限效應”。

很簡單,因為人的行為是心理的表現,所以心理學要研究人的行為。 行為不同於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聯繫。引起行為的刺激常常通過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人的行為的複雜性是由心理活動的複雜性引起的。同一刺激可能引起不同的反映,不同刺激也

超限效應在家庭教育中時常發生。如,當孩子犯錯時,父母會一次、兩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複對一件事作同樣的批評,使孩子從內疚不安到不耐煩乃至反感討厭。被“急”了,就會出現“我偏要這樣”的反抗心理和行為。

我看過一些這樣的書: 心理學的:人格心理學 認知心理學 普通心理學 實驗心理學 人類行為學(這個我不知道你説的是不是行為主義):) 斯金納《超越自由與尊嚴》 其實有一套書叫 《20世紀心理學通覽》這個也不錯。

可見,媽媽對孩子的批評不能超過限度,應對孩子“犯一次錯,只批評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評,那也不應簡單地重複,要換個角度、換種説法。這樣,孩子才不會覺得同樣的錯誤被“揪住不放”,厭煩心理、逆反心理也會隨之減低。

心理學家馬斯洛把人的基本需要劃分為五個層次,生理的需要,安全感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擴展資料: 1、生理的需要——包括温飽和性在內的要求,前者關係到個體的生存,後者則影響人類的延續,所以都是基本生存需要。

3、行為心理規律三:德西效應

心理學上把人的行為動機分為主動型和被動型。還有勤奮型和懶惰型。9B從努力工作中體味人生的真諦 那麼,具體怎麼做才能砥礪人格,磨鍊精神呢?是否需要深居山中或搏擊逆流等特別的修行呢?其實不需要,相反,在這個凡俗的世界裏,一心撲在工作上

心理學家德西曾講述了這樣一個寓言:

美國心理學家、行為學家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為五個層級。 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在自我實現需求之後,還有自我超越需求(Self-Transcendence needs),但通常不作為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必要的層次,

有一羣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門前嬉鬧,叫聲連天。幾天過去,老人難以忍受。於是,他出來給了每個孩子10美分,對他們説:“你們讓這兒變得很熱鬧,我覺得自己年輕了不少,這點錢表示謝意。”孩子們很高興,第二天仍然來了,一如既往地嬉鬧。老人再出來,給了每個孩子5美分。5美分也還可以吧,孩子仍然興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給了每個孩子2美分,孩子們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們多辛苦!”他們向老人發誓,他們再也不會為他玩了

第一大流派,人本主義流派 從人類顯意識中的人性(以情緒等等為主)角度出發,探討人類的心理現象及規律。 第二大流派,認知心理學流派 從人類顯意識中的認知心理(以思維等等為主)角度出發,探討人類的心理現象及規律。 第三大流派,行為主義流

在這個寓言中,老人的方法很簡單,他將孩子們的內部動機“為自己快樂而玩”變成了外部動機“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縱着美分這個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縱了孩子們的行為。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個心理學家翻譯過這本書.不過你可以去看看這本書《敍事心理治療導論》由李明和楊廣學編寫的,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因為它基本上和《敍事心理學:人類行為的故事性》的性質很相似,也很雷同.

德西效應在生活中時有顯現。比如,父母經常會對孩子説:“如果你這次考得100分,就獎勵你100塊錢”、“要是你能考進前5名,就獎勵你一個新玩具”等等。家長們也許沒有想到,正是這種不當的獎勵機制,將孩子的學習興趣一點點地消減了。

(1)社會知覺對人的行為的影響。知覺是眼前客觀刺激物的整體屬性在人腦中的反映。客觀刺激物既包括物,也包括人。人在對別人感知時,不只停留在被感知的面部表情、身體姿態和外部行為上,而且要根據這些外部特徵來了解他的內部動機、目的、意圖、

在學習方面,家長應引導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增進孩子對學習的情感和興趣,增加孩子對學習本身的動機,幫助孩子收穫學習的樂趣。家長的獎勵可以是對學習有幫助的一些東西,如書本、學習器具,而一些與學習無關的獎勵,則最好不要。

這裏有個教案,因為太長,所以我只給你列舉了一部分,自己去看看吧 http://cache.baidu.com/c?word=%C8%CB%C0%E0%3B%D0%D0%CE%AA%3B%D1%A7&url=http%3A//www2%2Ezzu%2Eedu%2Ecn/wwy/%25CE%25D2%25B5%25C4%25D2%25EB%25D7%25F7/%25CF%25D6%25B4%2

4、行為心理規律四:南風效應

通常可以這樣理解 行為是指做莫見事情之後 所發生的 通過一個人的肢體語言和言行舉止 來判斷他的心裡

“南風”效應也稱“温暖”效應,源於法國作家拉·封丹寫過的一則寓言:

行為分析behavior analysis 人類行為分析 亨特的人類行為學 瓦爾特·亨特(1889—1953)生於美國的伊利諾伊州,曾就讀於機能主義心理學的策源地芝加哥大學,也是安吉爾和卡爾的學生。他曾在德克薩斯、堪薩斯、克拉克和布朗大學工作。主要著作有《

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風首先來一個冷風凜凜、寒冷刺骨,結果行人為了抵禦北風的侵襲,便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覺得春暖上身,始而解開鈕釦,繼而脱掉大衣,南風獲得了勝利。

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象及發生發展規律的科學,既研究動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除此之外,還研究個體行為、社會心理、個體意識與個體無意識。

故事中南風之所以能達到目的,就是因為它順應了人的內在需要。這種因啟發自我反省、滿足自我需要而產生的心理反應,就是“南風效應”。

分為5個層次,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五種需要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逐級遞升,但這樣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變化,也有種種例外情況。 需求層次理論有兩個基本出發點,一是人人都有需要,某層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家庭教育中採用“棍棒”、“恐嚇”之類“北風”式教育方法是不可取的。實行温情教育,多點“人情味”式的表揚,培養孩子自覺向上,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你好 當然不是的 跟學心理學的人接觸 你會發現自己也是一個人 一個被尊重的人 一個被接納的人 無論你是什麼的人 對方都是可以理解你的。 滿意請採納

5、行為心理規律五:木桶效應

是內部需要。 外在誘因。 1動機,在心理學上,一般被認為涉及行為的發端,方向,強度和持續性。 2在組織行為學中,動機主要,指激發人的動機的心理過程。通過激發和鼓勵,使人們產生一種內在驅動力,使之朝着所期望的目標前進的過程。 3心理學最

“木桶”效應的意思是:一隻沿口不齊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於木桶上那塊最長的木板,而在於木桶上最短的那塊木板。

1、球與我們生活的地球有相似之處,人人都有爭霸之心,小小的球寄託了人的佔有。 2、球完全由曲面組成,處處都體現“安全”的意識,沒有造成傷害的尖刺,而又能滿足人的一些,所以人們趨之若鶩。 3、球都具有很高的彈性,往往能彈出自身大

一個孩子學習的學科綜合成績好比一個大木桶,每一門學科成績都是組成這個大木桶的不可缺少的一塊木板。孩子良好學習成績的穩定形成不能靠某幾門學科成績的突出,而是應該取決於它的整體狀況,特別取決於它的某些薄弱環節。因此當發現孩子的某些科目存在不足時,就應及時提醒孩子,讓其在這門學科上多花費一些時間,做到“取長補短”。

6、行為心理規律六:霍桑效應

美國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廠是一個製造電話交換機的工廠,有較完善的娛樂設施、醫療制度和養老金制度等,但工人們仍然憤憤不平,生產狀況很不理想。後來,心理學專家專門對其進行了一項試驗,即用兩年時間,專家找工人個別談話兩萬餘人次,規定在談話過程中,要耐心傾聽工人對廠方的各種意見和不滿。這一談話試驗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結果:霍桑工廠的產值大幅度提高。

孩子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有困惑或者不滿,但又不能充分地表達出來。作為母親,要儘量擠出時間與孩子談心,並且在談的過程中,要耐心地引導孩子盡情地説,説出自己生活、學習中的困惑,説出自己對家長、學校、老師、同學等的不滿。孩子在“説”過之後,會有一種發泄式的滿足,他們會感到輕鬆、舒暢。如此,他們在學習中就會更加努力,生活中就會更加自信

7、行為心理規律七:增減效應

人際交往中的“增減效應”是指:任何人都希望對方對自己的喜歡能“不斷增加”而不是“不斷減少”。比如,許多銷售員就是抓住了人們的這種心理,在稱貨給顧客時總是先抓一小堆放在稱盤裏再一點點地添入,而不是先抓一大堆放在稱盤裏再一點點地拿出。

我們在評價孩子的時候難免將他的缺點和優點都要訴説一番,並常常採用“先褒後貶”的方法。其實,這是一種很不理想的評價方法。在評價孩子的時候,我們不妨運用“增減效應”,比如先説孩子一些無傷尊嚴的小毛病,然後再恰如其分地給予讚揚……

8、行為心理規律八:蝴蝶效應

據研究,南半球一隻蝴蝶偶爾扇動翅膀所帶起來的微弱氣流,由於其他各種因素的摻和,幾星期後,竟會變成席捲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紊亂學家把這種現象稱為“蝴蝶效應”,並作出了理論表述:一個極微小的起因,經過一定的時間及其他因素的參與作用,可以發展成極為巨大和複雜的影響力。

“蝴蝶效應”告訴我們,教育孩子無小事。一句話的表述、一件事的處理,一個細小的行為,正確和恰當的,可能影響孩子一生;錯誤和武斷的,則可能貽誤孩子一生。

9、行為心理規律九:貼標籤效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由於兵力不足,而戰爭又的確需要一批軍人。於是,美國就決定組織關在監獄裏的犯人上前線戰鬥。為此,美國特派了幾個心理學專家對犯人進行戰前的訓練和動員,並隨他們一起到前線作戰。

訓練期間心理學專家們對他們並不過多地進行説教,而特別強調犯人們每週給自己最親的人寫一封信。信的內容由心理學家統一擬定,敍述的是犯人在獄中的表現是如何地好、如何改過自新等。專家們要求犯人們認真抄寫後寄給自己最親愛的人。三個月後,犯人們開赴前線,專家們要犯人給親人的信中寫自己是如何地服從指揮、如何地勇敢等。結果,這批犯人在戰場上的表現比起正規軍來毫不遜色,他們在戰鬥中正如他們信中所説的那樣服從指揮、那樣勇敢拼搏。後來,心理學家就把這一現象稱為“貼標籤效應”,心理學上也叫暗示效應。

這一心理規律在家庭教育中有着極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如果我們老是對着孩子吼“笨蛋”、“豬頭”、“怎麼這麼笨”、“連這麼簡單的題目都不會做”等,時間長了,孩子可能就會真的成為了我們所説的“笨蛋”。所以,媽媽必須戒除嘲笑羞辱、責怪抱怨、威脅恐嚇等語言,多用激勵性語言,對孩子多貼正向的標籤。

10、行為心理規律十:登門檻效應

日常生活中常有這樣一種現象:在你請求別人幫助時,如果一開始就提出較高的要求,很容易遭到拒絕;而如果你先提出較小要求,別人同意後再增加要求的分量,則更容易達到目標,這種現象被心理學家稱為“登門檻效應”。

在家庭教育中,我們也可以運用“登門檻效應”。例如,先對孩子提出較低的要求,待他們按照要求做了,予以肯定、表揚乃至獎勵,然後逐漸提高要求,從而使孩子樂於無休止地積極奮發向上。

擴展閲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推薦幾本關於人類行為方式的心理學的書籍

最佳答案人的心理是個很微妙的東西,所以過去才會有人將人的大腦比作暗箱,所謂知人知面難知心,但如今,透過《行為心理學》,我們可以較為清晰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78988e69d8331333262366337地認識它、瞭解它。人快樂,是因為笑;人傷心,是因為哭;人恐懼,是因為戰慄;《行為心理學》的研究,向我們揭示了左右人的行為的人們頭腦中的各種詭譎,由此我們得以卓有成效地揣度人的心靈深處的欲求,洞察人的行為,最終發掘一個人行為背後所隱藏的意義!

所以,推薦一本書:《行為心理學》(學苑出版社,2003年)。章乃器學院導師推薦書目 http://znq.zjgsu.edu.cn/eWebEditor/UploadFile/200810309249872.xls

《行為心理學》足本下載: http://psychology.t.sohu.com

心理學為什麼研究人的行為

很簡單,因為人的行為是心理的表現,所以心理學要研究人的行為。

行為不同於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聯繫。引起行為的刺激常常通過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百用。人的行為的複雜性是由心理活動的複雜性引起的。同一刺激可能引度起不同的反映,不同刺激也可能引起相同的反應,因此,不理解人的心理過程,就難以理解他的外部行為反應。

心理支配行為,又通過行為表現出來。心理現象是一種主觀精神現象,是一個黑箱子,看不見、摸不着、沒有問重量、大小、體積等等,但是行為卻具有顯露在外的特點,可以用客觀的方法進行測量。從外部行為推測內部心理過程,是心理學研究的一條基本法則。在這個答意義上,心理學有時也叫做研究行為的科學。

有一本關於生物進化和現在人類行為心理學的書叫什麼名字?

《進化與人類行為》更多追問追答追問謝謝,請問您知道在哪有下載電子書的鏈接嗎,我找了很久也沒找着。。。。謝謝了。。。追答不好意思,不知道呢,我也沒找到。追問哦,那遺憾了。感覺這本書很好追答你可以去當地圖書館看看有沒有。

關於人類行為學的書?

我看過一些這樣的書:

心理學的zhidao:人格心理學 認知心理學 普通心理學 實驗心理學

人類行為學(這個我不知專道你説的是不是行為主義):)

斯金納《超越自由與尊嚴屬》

其實有一套書叫 《20世紀心理學通覽》這個也不錯。

心理學對人的行為五個層次的劃分?

心理學家馬斯洛把人的基本需要劃分為五個層次,生理的需要,安全感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擴展資料:

1、生理的需要——包括温飽和性在內的要求,前者關係到個體的生存,後者則影響人類的延續,所以都是基本生存需要。

2、安全感的需要——安全感來自於人類自我保存的本能,此外,還延伸到支撐個體發展的一系列關係,包括家庭、朋友、同事等。

3、社交的需要---與他人互動的需求。

4、尊重的需要—無論在何種領域,人都需要獲得尊重,讓自己有“被需要、被重視”的感覺。

5、自我實現需要一種人們以他們獨特的方式意識到他們最高潛能並充分發揮自己潛能的狀態,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

TAG標籤:人類 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