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妙招

當前位置 /首頁/生活妙招 > /列表

寒食清明是什麼時候

寒食清明是什麼時候

清明節由來

清明節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清明節習俗甚多,全國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習俗內容上或細節上的差異,各地習俗雖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是共同基本風俗。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清明節習俗甚多,全國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習俗內容上或細節上的差異,各地習俗雖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是共同基本禮俗主題,這兩大傳統禮俗主題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節日,既是一個掃墓祭祖的肅穆節日,也是人們親近自然、踏青遊玩、享受春天樂趣的歡樂節日。鬥指乙(或太陽黃經達15°)為清明節氣,交節時間在公曆4月5日前後。這一時節,生氣旺盛、陰氣衰退,萬物“吐故納新”,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遊與行清墓祭的好時節。清明祭祖節期很長,有10日前8日後及10日前10日後兩種説法,這近20天內均屬清明祭祖節期內。

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於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清明節融匯自然節氣與人文風俗為一體,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先祖們追求“天、地、人”的和諧合一,講究順應天時地宜、遵循自然規律的思想。

寒食節由來

寒食節是在夏曆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

據史料記載,寒食節是晉文公記念介子推設立。相傳晉文公當時流落街頭,介子推看到這一場景,拿一些食物給晉文公充飢。晉文公對介子推相當感激,於是就封介子推為諸侯。介子推不敢承受如此優厚的待遇,拒絕當諸侯。

晉文公聽到介子推不願當諸侯,覺得很慚愧。他想要當介子推當諸侯,於是就在介子推隱居的山上尋找他,結果也沒有找到。於是他就想要逼他從山裏出來就在山上放火。結果大火都滅了,介子推母子都沒出來。他們母子倆被燒死在一顆樹上。

於是晉文公感到非常慚愧,就把介子推的忌日定位寒食節。表達對介子推記念記念之情。晉文公同時也規定在這一天,不能吃熟食只能吃生食。而寒食節這一天恰逢是春季適宜人們登山、踏青。因此,現在人們都會在這一天登山、踏青、祭祀祖先。

寒食節和清明節的關係

古時“清明節”與“寒食節”在時間上的關係是:清明前一天為“寒食節”,現在二者已經在習俗上合二為一了。

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是我國農曆的二十四節氣之一,這一時節雨水增多,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據傳清明節的起源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

古時清明前一天為“寒食節”,相傳春秋時晉文公落難,介子推曾割自己的肉給他充飢,晉文公即位後,請介子推為官,介子推卻隱居綿山,晉文公放火燒山想逼出介子推,結果誤將介子推燒死。晉文公十分痛悔,下令從今往後這一天禁火。因為禁火,人們這一天只能吃冷食,故稱“寒食”。後逐漸清明寒食合二為一,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傳統節日。

TAG標籤:清明 寒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