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教育

當前位置 /首頁/學習教育 > /列表

良藥苦口利於病什麼意思,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是什麼意思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是什麼意思 良藥苦口利於病什麼意思

1、“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形容應該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和批評或教育人們要勇於接受批評。良藥多數是帶苦味的,卻有利於治病;而教人從善的語言多數是不太動聽的,但有利於人們改正缺點。這句賢文是在教育人們要勇於接受批評,常用來説明應該正確地對待別人的意見和批評。

2、出處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出自《史記·留侯世家》沛公劉邦十萬義軍攻破嶢關,在藍田大敗秦朝關中守軍,領先天下義軍,順利地進入咸陽。進入秦朝的咸陽宮後,沛公劉邦被宮中的美色珍玩吸引,忘乎所以,準備留在秦宮裏玩個盡興不出來了。他的連襟兄弟樊噲勸他他也聽不進去。這個時候,張良入宮直諫,很嚴厲地數落了劉邦一頓,説明了他這樣做的錯誤,並且説了這麼一句:“忠言逆耳利於行,毒藥苦口利於病,請沛公聽樊噲言。”沛公這才依依不捨地離開了秦宮,宣佈軍隊開出城市,到咸陽郊外的霸上乖乖駐紮,不許擾民。

《孔子家語·六本》:“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藥雖然是苦的,但有利於疾病的治療。忠實的勸告往往都是不喜歡聽的,但對行動有好處。

《孔子家語》一書最早著錄於東漢班固《漢書·藝文志》凡二十七卷,孔子門人所撰,其書早佚。唐顏師古注《漢書》時《漢書》時,曾指出二十七卷本“非今所有家語”。顏師古所云今本,乃三國時魏王肅收集並撰寫的十卷本。王肅,東海郯(今山東郯城)人,曾遍注儒家經典,是鄭玄之後著名的經學大師。

目前有記錄的“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最早出自《史記·留侯世家》。《孔子家語》為三國時魏王肅收集並撰寫。西漢末年中山懷王劉修陪葬的一部書籍《儒家者言》內容,與現今所流傳的《孔子家語》十分相近,甚至二者之間多有雷同之處。所以《孔子家語》原本是否有該原句有待考證。

3、基本解釋

第一種的意思是,好藥雖然很苦,讓人難以吞嚥,卻能讓病痊癒;忠誠的話雖然有點讓人聽了不舒服,卻能幫助人們改正自己的一言一行。常用來形容應該虛心地接受別人的意見和批評。

第二種的意思是,好藥大多是苦的,卻有利於治病;而教人從善的語言多數是不太動聽的,但有利於人們改正自身的缺點。這句話在教育人們要勇於接受批評。 因為一個人有了過錯並不可怕,只要能夠及時地改正就無大礙,可怕的是諱疾忌醫,不願意接受別人的批評意見,以致於由小錯到大錯,由大錯到不可救藥。苦口的藥雖然很難讓人吞嚥,卻有利於自己痊癒;逆耳的話雖然有點傷人,但能幫助我們的一言一行,使我們更快地進步,起到激勵的作用。

4、詳細解釋

一個人活在世上,能夠得到智者的批評和指導是一件幸事。要知道,説難聽的話得罪人,所以,批評一個人是需要很大勇氣,冒很大風險的。誰都知道“多栽花,少栽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