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教育

當前位置 /首頁/學習教育 > /列表

高中歷史考試常用術語有哪些

高中歷史考試常用術語有哪些

1、情況、狀況

情況和狀況都是指情形。因此二者基本相同,可以通用。例如:試述1929到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狀況一題就包括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爆發情況、特點和影響。它們的差異在於情況偏重於動態,狀況偏重於靜態。因此在題目問情況的時候就要着重答事情的發展變化過程。

2、簡述、綜述、概述

簡述就是簡要敍述的意思。但是歷史問答題的題目中如果出現了簡述二字,就意味着以下三種情況:一是簡單敍述題,如簡述商鞅變法的背景和內容。二是複合簡述題,如簡述明清兩代加強封建專制主義的措施及影響三是綜合敍述題。如簡述中國古代在醫藥學方面的主要成就。

綜述就是綜合敍述。歷史問答題中如果含有綜述二字,就肯定屬於綜述題。然而,在歷史問答題中,綜述題直接用綜述作提示語的並不多,更多的是用簡述作提示語,有的甚至不用提示語。所以,判斷一道問答題是不是綜合題,主要應該看全題意思是否以綜述作為主要解答方法。綜述題和簡述的區別,主要在於:第一,從答案內容來看,簡述題只要求敍述一件事情,材料在課本里很集中;綜述題則要求敍述多件事情,材料在課本里很分散。第二,從解答方法來看,簡述題主要概括敍述,而且採用的是詳細概括法,綜述題雖然也要概括,但它採用的是高度概括法;而且它的主要解答方法是綜合。第三,由上述兩點就決定了簡述題屬於普通題或基礎題,而綜述題屬於綜合題或提高題。

概述就是概括敍述的意思。概述和綜述的意思基本相同。它們的共同點是都要求採用高度概括法去敍述。如概述18401949年間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華侵略勢力的消長及其原因和結局。

3、評述、評價、評論

評述就是評論性敍述。

評價就是評定歷史人物的功過是非(包括正與誤、得與失、優與劣、好與壞等),特指歷史事件的性質、作用、地位等。

評論則是對歷史人物、事件、觀點等進行分析、論證和評價。三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繫。評述偏重於敍述,評價(評價)偏重於結論。高考中的評論(評價)題,作答不要求面面俱到,關鍵是要準確而又深刻,精煉而又恰當。在問答題中常用評述作提示語。例如,評述羅斯福新政。如評價反法西斯聯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作用和評論顧炎武八股之害的觀點等。評價和評論歷史問題有一套專門的方法,不贅。

4、聯繫、結合

例,聯繫從法蘭西第一帝國建立到20世紀20年代英法關係的變化及其原因試結合19世紀50、60年代歐洲大陸發生的重大事件的基本原因和性質聯繫、結合意思差不多,字面上説是與之發生關係,實際上則是以之作背景用依據,用以説明或論證或闡述後面的問題。也就是説,題中要求聯繫(結合)的內容是次要的,而後面要回答的問題才是主要答案所在。那麼前者究竟答不答呢?當然要簡明扼要地回答,但重心應放在後面的問題之上。下面再看一例,就更清楚了:結合13世紀至20世紀20年代英國經濟和階級關係的變化,分析英國議會和政黨政治的演變。此題要求答出英國在700年間的經濟、階級關係、議會、政黨政治四個方面的變化,但前兩個方面是次要的,後兩個方面是主要的;同時後者以前者為背景、依據,兩者有密切聯繫,而不是毫無關係。因此,此題答題內容雖包括四個方面,但不能分別將四個方面的史實一一列出了事,而必須分成若干個階段,每個階段都先述前兩個方面的情況,後述後兩個方面的情況,才符合題目要求。

5、説明、表明

説明,表明的含義也相似,就是説從什麼材料得出結合論(這個意義多用表明,如1995年高考歷史第22、24、30、32題);此外,説明還含有分析、闡述之意(這個意義多用於問答題,如概括説明這些局部戰爭為什麼未以能遏制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1994年高考歷史第43題最後一問(恩格斯)對原先的結論進行修正,説明了什麼?就相當於説表明了什麼?也就是可以得出什麼結論?的意思。

6、體現、反映

體現反映主要説明不是直接的,而是間接的,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層的;不是現象,而是本質。

如,下列19世紀中期的重大歷史事件中,體現了資本主義歷史潮流的有此題的含義可這樣理解:資本主義歷史潮流這個實質,通過美國內戰、日本明治維新等史實來體現。

又如,試從民族關係的角度分析此詩所反映的社會現象。民族關係既有戰亂和分裂,又有各民族間的友好交往和合作,且後者是主流,這一現象,通過劉迎的詩反映出來了。這樣的答案,要轉幾道彎才能組織現來(不是直接能夠得現結論的),考生如不能領會此意,何能作出符合命題者意圖的答案?

7、指出、舉出

指出直接説出某個(或某此)史實或結論;而舉出(列舉)則為舉列性質,如不限定,一般應全部列出(史實或結論)。如,指出19世紀70年代以前在政治領域內世界上有哪三股進步的歷史潮流,從中各舉出兩個重大歷史事件。此題只要簡明扼要地答出有哪三股潮流,每股潮流舉兩個例子就行了。但當年有的考生卻是想到哪件事就把前因後果都闡述一遍,最終卻未能歸納出什麼潮流,真是下筆千言離題萬里,也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這就是因為沒掌握解題要領,尤其是沒搞清楚題目要求的緣故。

8、基本、根本

基本是指大部分、總體上或主體而言。

根本則是指根源、實質和內部、深層而言。以原因為例,基本原因可以説是幾方面原因的和(一些次要的或技節性的原因可以不計),而根本原則則要追根溯源而挖掘出深層次的原因。

如1995年高考歷史第14題法國1848年革命的根本原因是選a項金融貴族的統治阻礙了工業資本主義的發展,而如果選基本原因,則還要加上b項七月王朝極端腐敗,激起了人民強烈憤怒和c項革命前的農業歉收和經濟危機使人民生活狀況極度惡化這兩點。

9、主要、簡要

主要是指幾者中最重要的;簡要即簡明扼要,是要精煉而準確地把主要的部分概括性地表述出來。關鍵在於抓住主要之點,否則是簡而不要;如果事無鉅細,面面俱到,則又不成其為主要,而是龐雜了。

如:分別指出30年代發生在中國、埃塞俄比亞、西班牙的反法西斯局部戰爭的主要特點,這些國家的反法西斯戰爭都有許多特點,而要求答主要特點,每個人三五句話就概括了。如此精煉的水平,考生自是不易達到,教師要將其訓練到此程度,又何容易!

10、現象、表現

現象、表現俱指情況、史實而言,回答時要將其逐條羅列或分成若干方面若干要點來加以表述,注意條理性,切忌東拉西扯。如上引材料反映了什麼現象?即要求答出材料中反映的史實。南朝和南宋時期,南方經濟發展表現在哪些方面?即要求答出經濟發展的情況。

11、是什麼、什麼是、為什麼、怎樣

是什麼是指具體的有條件的現成的東西,不得不單憑自己的分析和理解去任意編造或杜撰。如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什麼是可以從兩個方面去理解:一方面是和是什麼相當,所不同的是隻不過在語句結構形式上來一個顛倒,問法明顯,回答時容易掌握住中心,如,什麼是《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二是相當於名詞解釋,着重點是需回答一個事物或詞語的定義或概念,條文性沒有第一種解釋原因那麼強烈。例如,什麼是明治維新?

為什麼是詢問原因和目的。考生要憑已有的歷史知識,通過理解、分析,針對問題的需要,用自己的語言去作全面的回答。例如,為什麼説十月革命開闢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在歷史回答題中,分析論證題常用為什麼作提示語。

怎樣疑問代詞,詢問原因、性質、動作、狀況、方式或情況等。當它出現在一個疑問句子中間時,一般包括以下兩種形式;一是問原因和經過;二是經過和結果,並且以前者出現的機會居多。例如,人民解放軍是怎樣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的?這就要求答出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的原因和經過。再如,新航路開闢的經過怎樣?這一題就是要求答出新航路開闢的經過和結果。

12、誰、幾

誰一般指人,而且僅指一個人。幾,一般專指問人物或事件的數目,比如,幾人(幾位)、幾件、幾次等。

13、哪、哪些

哪是疑問詞,哪些是哪的複數,不止一人一事如此。哪一般專指地名,如,西漢建都在哪裏?在歷史問答題中,哪些常用於句子中間或末尾,只用於疑問,並且一般不必答出它的總數。例如,日本古代和近代進行了哪些重大改革?再者,哪如果和幾相結合,出現在一個疑問句裏,那就不僅要答出數目,而且還得把各個數字所代表的具體事物的名稱寫清楚,例如,世界近代史上哪幾個國家是通過資產階級革命走上發展資本主義道路的?這就應該答英國、美國和法國三個國家。

TAG標籤:術語 高中歷史 考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