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教育

當前位置 /首頁/學習教育 > /列表

北京景點導遊詞範例集錦

北京景點導遊詞範例集錦

北京作為我國著名的集政治文化經濟於一體的城市,有很多的景點好玩又能開闊視野,不知道你們都去過哪裏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北京景點導遊詞大全,歡迎閲讀

北京景點導遊詞範例1

各位遊客,大家好,我叫李子涵,大家可以叫我李導,很榮幸當你們的導遊。

今天,我帶大家去觀賞我國鼎鼎有名的長城。這長城在世界可是獨一無二的,你們期待嗎?我們遊玩時請保護這裏面的城牆,不要用筆在上面寫“某某人到此一遊”,也不要亂丟垃圾,亂吐痰呦。長城,是我國古代一項極為雄偉的防禦建築工程。它東、西、南、北縱橫交錯,連綿起伏,建於我國遼闊的土地上。其中橫貫我國北方的長城規模更為宏大,東西相距長達一萬餘里。因此,我們要保護這裏的各種東西,不要損壞他。

現在我們的車子已經停在了八達嶺上了,遊客們,請看正前方有一塊碑,上面刻有“八達嶺”幾個紅字。大家可以把它拍下來,做為一個到達八達嶺的留念。長城按地理位置分有八達嶺長城、司馬台長城、金山嶺長城等等。八達嶺長城是長城中保留最完整的一段長城。遊客們,你們知道嗎?關於長城還有一段傳説呢!相傳孟姜女和丈夫成親的當晚,朝廷把她丈夫抓去修長城,孟姜女在家苦苦地等着他回來,始終沒有等到自己的丈夫。來到長城,她詢問一位農夫,有沒有看到她的丈夫,農夫説看到過,可是搬石頭死了。

一聽到這裏,孟姜女哭了三天三夜,哭倒了長城,把她的丈夫哭了出來。這就是著名的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遊客們,現在我們已經下了長城,結束今天的長城之旅。感謝大家的支持,我們下次再見。

北京景點導遊詞範例2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北京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_。

潭柘寺位於北京西郊門頭溝區東南部的潭柘山麓,距阜成門41公里。潭柘寺坐北朝南,背倚寶珠峯,周圍有九座高大的山峯呈馬蹄狀環護,這九座山峯從東邊數起依次為回龍峯、虎距峯、捧日峯、紫翠峯、集雲峯、瓔珞峯、架月峯、象王峯和蓮花峯,九座山峯宛如九條巨龍拱衞着中間的寶珠峯,規模宏大的潭柘寺古剎就建在寶珠峯的南麓。

潭柘寺規模宏大,寺內佔地2.5公頃,寺外佔地11.2公頃,再加上週圍由潭柘寺所管轄的森林和山場,總面積達121公頃以上。殿堂隨山勢高低而建,錯落有致。北京城裏的故宮有房9999間半,潭柘寺在鼎盛時期的清代有房999間半,儼然是故宮的縮影,據説明朝初年修建紫禁城時,就是仿照潭柘寺而建成的。

解放初期將部分年久失修的殿堂拆除,並新建了一些房舍,現潭柘寺共有房舍943間,其中古建殿堂638間,建築保持着明清時期的風貌,是北京郊區最大的一處寺廟古建築羣。潭柘寺不但人文景觀豐富,自然景觀也十分優美,春夏秋冬各自有景,晨午晚夜情趣各異,早在清代“潭柘十景”就已經名揚京華。

潭柘十景:平原紅葉、九龍戲珠、千峯拱翠、萬壑堆雲、殿閣南薰、御亭流杯、雄峯捧日、層巒架月、錦屏雪浪、飛泉夜雨

潭柘寺位於北京西部門頭溝區東南部的潭柘山麓,距市中心30餘公里。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寶珠峯。潭柘寺寺內佔地2.5公頃,寺外佔地11.2公頃,再加上週圍由潭柘寺所管轄的森林和山場,總面積達121公頃以上。

潭柘寺始建於西晉永嘉元年(公元320_年),寺院初名"嘉福寺",清代康熙皇帝賜名為"岫雲寺",但因寺後有龍潭,山上有柘樹,故民間一直稱為"潭柘寺"。

20_年12月18日,北京門頭溝區責令景區撤除違規功德箱。

潭柘寺始建於西晉永嘉元年(公元320_年),寺院初名“嘉福寺”,到了清代,康熙皇帝賜名為“岫雲寺”。由於寺後有龍潭,山上有柘樹,故一直稱為“潭柘寺”。民間素有“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的民諺。潭柘寺距今已有1700多年曆史,是北京最古老的古寺。

潭柘寺規模宏大,總面積達121公頃以上。殿堂隨山勢高低而建,錯落有致。北京城的故宮有房9999間半,潭柘寺在鼎盛時期的清代有房999間半,儼然故宮的縮影,據説明朝初期修建紫禁城時,就是仿照潭柘寺而建成的。現潭柘寺共有房舍943間,其中古建殿堂638間,建築保持着明清時期的風貌,是北京郊區最大的一處寺廟古建築羣。潭柘寺不僅以古蹟眾多、風景優美吸引着四海賓朋、八方遊客,而且近幾年還修建了現代化的旅遊服務設施,實行交通、住宿、餐飲、遊覽、娛樂、購物的一條龍服務,使景區成為享譽中外的旅遊勝地。1997年,經北京市政府批准,僧團進駐,潭柘寺恢復了宗教活動。

潭柘寺寺院坐北朝南,主要建築可分為中、東、西三路,中路潭柘寺主體建築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齋堂和毗盧閣。東路有方丈院、延清閣、行宮院、萬壽宮和太后宮等。西路有愣嚴壇(已不存)、戒台和觀音殿等,莊嚴肅穆。此外,還有位於山門外山坡上的安樂堂和上、下塔院以及建於後山的少師靜室、歇心亭、龍潭、御碑等。塔院中共有71座埋葬和尚的磚塔或石塔。

山門外是一座3樓4柱的木牌坊,牌樓前有古鬆二株,枝葉相互搭攏,猶如綠色天棚,牌樓前有一對石獅,雄壯威武。過牌坊是單孔石拱橋,名“懷遠橋”,過橋就是山門。

天王殿殿中供彌勒像,背面供韋馱像,兩側塑高約3米的四大天王神像。天王殿兩旁為鐘鼓樓,後面是大雄寶殿。寶殿面闊五間,重檐廡殿頂,黃琉璃瓦綠剪邊,上檐額題“清靜莊嚴”,下檐額題“福海珠輪”。

正脊兩端各有一巨型碧綠的琉璃鴟吻,是元代遺物,上系以金光閃閃的鎏金長鏈。殿內正中供奉碩大的佛祖塑像,神態莊嚴,後有背光,背光上雕飾有大鵬金翅鳥、龍女、獅、象、羊、火焰紋等。佛像左右分立“阿難”、“伽葉”像,均為清代遺物。大雄寶殿後為齋堂院,是和尚們吃飯的地方,堂後有三聖殿,但此二殿均已拆除。只剩兩株娑羅樹和兩株銀杏樹,樹體高大。中軸線終點是一座樓閣式的建築,名毗盧閣,高二層,木結構。站在毗盧閣上縱目遠眺,寺廟及遠山盡收眼底。

寺院東路由庭院式建築組成,有方丈院、延清閣潭柘寺白華鬆(2張)和清代皇帝的行宮院,主要建築有萬壽宮、太后宮等。院中幽靜雅緻、碧瓦朱欄、流泉淙淙、修竹叢生,頗有些江南園林的意境。院內有流杯亭一座,名猗軒亭。[5]

寺院西路大多是寺院式的殿堂,主要建築有戒壇、觀音殿和龍王殿等等,一層層排列,瑰麗堂皇。戒壇是和尚們受戒之處,台上有釋迦牟尼像,像前有三把椅子,兩側各有一長凳,是三師七證的坐處;觀音殿是全寺最高處,上有乾隆手書蓮界慈航,內供觀世音菩薩,斂目合什,雋秀端莊。

潭柘寺始建於西晉愍帝建興四年(320_年),是佛教傳入北京地區後修建最早的一座寺廟。始創時規模不大,名叫嘉福寺。當時佛教還未能被民間所接受,因而發展緩慢。以後又出現了北魏和北周兩次“滅佛”,故而嘉福寺自建成之後,一直未有發展,後來逐漸破敗。

唐代武則天萬歲通天年間(696-697年),佛教華嚴宗高僧華嚴和尚來潭柘寺開山建寺,“持《華嚴經》以為淨業”,潭柘寺就成為了幽州地區第一座確定了宗派的寺院,潭柘寺得到興盛。

唐代會昌年間,唐武宗李炎崇信道教,在道士趙歸真和權臣李德裕的慫恿下,唐武宗下令在全國排毀佛教。潭柘寺也因此而荒廢。

五代後唐時期,著名的禪宗高僧從實禪師來到了潭柘寺,剷除荒夷,整修寺院,“師與其徒千人講法,潭柘宗風大振”,才使潭柘寺走出了“武宗滅佛”的陰影,重又繁盛了起來。當時的潭柘寺也從此由華嚴宗改為禪宗。

遼代時期由於幽州地區律宗大盛,而禪宗則發展緩慢,潭柘寺的香火衰微。

金代,禪宗在中都(今北京)地區有了很大的發展,潭柘寺先後出現了數位禪宗大師,大大提高了寺院的聲譽。金熙宗完顏亶於皇統元年(1141年)到潭柘寺進香禮佛,並撥款對潭柘寺進行了整修和擴建,這是第一位到潭柘寺進香的皇帝,使後代皇帝爭相效仿,這對於進一步提高潭柘寺的地位,繁盛寺院香火,都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金熙宗將當時的寺名龍泉寺改為“大萬壽寺”,撥款對潭柘寺進行了大規模的整修和擴建,開創了皇帝為潭柘寺賜名和由朝廷出資整修潭柘寺的先河。

金大定年間,皇太子完顏允恭代表其父金世宗完顏雍到潭柘寺進香禮佛,當時的住持僧重玉禪師為此特寫下了《從顯宗幸潭柘》一詩,記述了當時的盛況,後於明昌五年(1194年)鐫刻成碑,立於寺中,現此碑猶存,鑲嵌在金剛延壽塔後邊地階的崖壁上。

在金代,潭柘寺禪學昌盛,其代表人物是臨濟宗大師廣慧通理禪師開性。開性是現今北京懷柔縣人,9歲時在潭柘寺出家,拜戒振禪師傅為師,學習禪宗中臨濟宗佛學。後來雲遊遼東和齊魯等地,遍訪名山古剎,向各地高僧學習佛法,歸來後在馬鞍山竹林寺弘揚禪學。大定初年,潭柘寺的善海禪師帶領僧眾來到竹林寺,恭請開性回潭柘地任住持。開性任住持期間,在朝廷的資助下,對潭柘寺進行了長達20_年的大規模整修和擴建,使潭柘寺的殿宇堂舍煥然一新。使潭柘寺的禪學從此中興,開性也成了金中都地區公認的禪宗臨濟宗的領袖,使潭柘寺成為了臨濟宗的中心寺院。開性終老於寺中,圓寂後被佛門尊為“廣慧通理”禪師。

元代元世祖忽必烈的女兒,妙嚴公主為了替其父贖罪,而到潭柘寺出家。後終老於寺中,她每日裏在觀音殿內跪拜誦經,“禮懺觀音”,年深日久,竟把殿內的一塊鋪地方磚磨出了兩個深深的腳窩。現今妙嚴公主“拜磚”依然供奉在潭柘寺的觀音殿內,是潭柘極為珍貴的一件歷史文物。後妙嚴大師終老於寺中,其墓塔在寺前的下塔院。

元代末期的元順帝孛兒只斤·妥歡貼睦爾崇信佛教,特別是對當時名貫京城的潭柘寺極為青眯,元順帝曾請潭柘寺住持雪澗禪師享用御宴,並且由皇妹親自下廚,禮遇之高前所未有。

明初重臣姚廣孝法號道衍,被明太祖朱元璋挑選高僧,從侍燕王朱棣,建文帝削藩時,朱棣按照姚廣孝的謀劃,起兵“靖難”,從而奪取了皇位,即為明成祖。朱棣繼皇帝位後,封姚廣孝為僧錄司左善世,慶壽寺欽命住持,後又加封為太子少師,賜名“廣孝”,仍參與軍政大事。功成名就之後,姚廣孝辭官不做,而到京西的潭柘寺隱居修行,每日裏與自己的老友,潭柘寺住持無初德始禪師探討佛理。期間,明成祖朱棣曾到潭柘寺看望過他。據説當年修建北京城時,設計師就是姚廣孝,他從潭柘寺的建築和佈局中獲得了不少靈感,北京城的許多地方都是依照潭柘寺的樣子修建的,太和殿就是仿照潭柘寺的大雄寶殿而建的,同為重檐廡殿頂,井口天花繪金龍和璽,所不同的是更高大了一些而已。後來姚廣孝奉旨主持編纂《永樂大典》才離開了潭柘寺,但其在潭柘寺隱居修行時的住所少師靜室,至今猶存遺址。

明代從太祖朱元璋起,歷代皇帝及后妃大多信佛,由朝廷撥款,或由太監捐資對潭柘寺進行了多次整修和擴建,使潭柘寺確立了今天的格局。

明代的潭柘寺成為當時對外交流的一個窗口,許多外國人久慕潭柘寺的盛名,而紛紛到此來學習佛法,有的甚至終老於此,其中最著名的有日本的無初德始、東印度的底哇答思、西印度的連公大和尚等人。

萬曆二十三年,達觀大師奉神宗皇帝朱翊鈞之命,任潭柘寺的欽命住持。在此期間,由萬曆皇帝的母親慈聖宣文明肅皇太后出資,在達觀大師的主持下,對潭柘寺進行了大規模的整修。達觀大師與朝廷密切,經常奉詔進宮為皇室講經説法,從而進一步加深了潭柘寺與朝廷的聯繫。

在明代,潭柘寺曾進行了多次大規模的整修和擴建。宣德年間,“孝誠皇后首賜內幣之儲,肇造殿宇”,對潭柘寺進行了整修和擴建。從正統三年二月到第二年九月,潭柘寺又大興土木,在皇室的資助下,擴建寺院,廣造佛像。在此期間,英宗皇帝“詔考戒壇”,奉英宗皇帝之命,在寺內修建了戒壇,英宗皇帝賜名為“廣善戒壇”,越靖王朱瞻墉還在寺內建造了一座高大的金剛延壽塔,正統四年,明英宗“頒大藏經五千卷”給潭柘寺。

弘治十年(1497年),司禮監太監戴義出資作為工食費,並奏請明孝宗撥款,對潭柘寺再次進行了整修和擴建。正德二年(1520_年)三月到次年九月,潭柘寺又進行了歷時一年半的整修,“殿廡堂室煥然一新,又增僧舍五十餘楹”,再一次擴大了寺院的規模。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由孝定皇太后出資,整修潭柘寺,增添殿宇,並建造了方丈院等房舍80餘間。

明代的200多年期間內,皇帝幾次對寺院賜名,因而寺名幾次更改。明宣宗賜名“龍泉寺”,天順元年,明英宗“敕改仍名嘉福寺”,但民間仍稱其為潭柘寺。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康熙皇帝降旨,命阜成門內廣濟寺的住持僧,著名的律宗大師,與自己相交多年的震寰和尚為潭柘寺的欽命住持。當年秋天,康熙皇帝駕臨潭柘寺進香禮佛,並且留住了數日,賞賜給潭柘寺御書金剛經10卷、藥師經10卷、沉香山1座、壽山石觀音1尊、壽山石羅漢18尊。

康熙三十一年,康熙皇帝親撥庫銀1萬兩,整修潭柘寺。在震寰和尚的親自主持下,從康熙三十一年秋到三十三年夏,歷時近兩年,整修了殿堂共計300餘間,使這座古剎又換新顏。

康熙三十六年,康熙皇帝二遊潭柘寺,親賜寺名為“敕建岫雲禪寺”,並親筆題寫了寺額,從此潭柘寺就成為了北京地區最大的一座皇家寺院。

康熙三十七年,康熙皇帝為牌樓親題匾額,並賜給潭柘寺桂花12桶和龍鬚竹8槓,這就是我們現今在寺中所見到的“金鑲玉”和“玉鑲金”竹。

康熙三十八年,康熙皇帝命著名的律宗高僧止安律師為潭柘寺的欽命住持,並賜給潭柘寺鍍金劍光吻帶四條,安裝在大雄寶殿的殿頂上,現今這四條金光閃閃的吻帶依然完好如初。

清雍正年間一向深居簡出的雍正皇帝也專程到潭柘寺進香禮佛。

乾隆七年(1742年),乾隆皇帝第一次遊幸潭柘寺,“賜供銀二百金、匾額九、楹聯二、詩二、章幅子一軸、法琅五供一堂”。在潭柘寺到處都留下了乾隆皇帝的墨寶。乾隆九年,乾隆皇帝把御筆心經和自己手書的詩篇賜給了潭柘寺。

嘉慶皇帝也像其前輩一樣,崇信佛教,他也曾到潭柘寺進香禮佛,遊玩賞景,現留有其所作的《初遊潭柘岫雲寺作》五言詩一首。

1920_年蔣介石來北京時,曾專程到潭柘寺去進香。

1950年,北京市園林局接管了潭柘寺,稍加整修後,作為名勝古蹟景區向遊人開放,成為北京市首批開放的七個公園景區之一。

1956年,全國人大朱德委員長到潭柘寺視察,指示有關部門,要修建一條從門頭溝通往潭柘寺的公路,為前來遊覽的人們提供交通上的方便。

1957年夏,陳毅副總理到潭柘寺參觀視察。

1957年10月28日,經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潭柘寺被列為北京市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對潭柘寺的文物保護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964年春,全國政協委員、末代皇帝溥儀到寺參觀考察。

期間,潭柘寺受到了空前的浩劫,文物遭到了毀壞和流失,建築也受到了損壞,因而於1968年底被迫關閉,停止開放。

1978年,北京市政府撥款,重修潭柘寺。這次重修不僅整修了殿堂,重塑了佛像,而且還修建了旅遊服務設施。1980年7月,潭柘寺進行試開放,8月1日正式向遊人開放。

1997年初,潭柘寺恢復宗教活動。

20_年6月,國務院確定潭柘寺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_年夏季,潭柘寺舉辦一系列慶典活動,慶祝建寺1696年週年。經考證潭柘寺創建於西晉永嘉元年(320_年),這個考證結果得到各界認同。

20_年9月9日潭柘寺舉行了隆重的建寺1720_年週年慶祝活動。

在很多門頭溝的老人口中,潭柘寺的寺名有這樣一個傳説:當年佛教華嚴宗高僧華嚴和尚居住在幽州城北,“持《華嚴經》以為淨業”,“其所誦時,一城皆聞之,如在庭廡之下”。很多信徒踴躍捐助,助其在幽州開山立宗,所以華嚴祖師就去找當時的幽州都督張仁願,向其求建寺之地,張仁願對華嚴祖師説:“和尚想要多少土地,地址可曾選好?”於是華嚴祖師帶張仁願來到了潭柘山嘉福寺附近西坡姜家和東溝劉家的土地,張仁願對華嚴祖師説這是有主之地,我也不好擅自做主。就把姜姓和劉姓地主一起叫來協商,兩地主本不想給,但看在張仁願的面子上對華嚴祖師説:“和尚想要多少土地?不可太多,太多的話我們以後就沒有飯吃了。”華嚴祖師知其俱是當地數一數二的大地主,良田無數。便取出蓋自己蒲團的毯子對二人道:“不多不多,兩位施主可否割這一毯之地與我?”姜姓和劉姓地主一看只有這巴掌大的一塊毯子,忙不迭的答應,並且請張仁願做中人。華嚴祖師見張仁願答應了做中人,就把手中布毯往空中一拋,只見布毯在空中越來越大越來越大且遲遲不落地眾人目瞪口呆,不一會,布毯已經大到遮天蔽日,兩地主面如土色的喊:“夠了,夠了!請大師慈悲,不要讓它再大了!”華嚴祖師含笑看了二人一眼説:“落”於是毯子就落了下來。直直蓋住了好幾座大山。張仁願對兩人道:“這一毯之地就讓與華嚴大師,二位可不要反悔。”二人一看真佛在此,哪敢反悔。於是華嚴祖師就在此地以破敗了的嘉福寺為中心,重建寺廟。修築殿宇,擴建寺院。因寺院後山有兩股豐盛的泉水,一眼名為龍泉,一眼名為泓泉,兩股泉水在後山的龍潭合流後,流經寺院,向南流去,不僅滿足了寺院日常的生活用水,而且還可能灌溉附近大片的土地農田,故華嚴大師命名此寺為“龍泉寺”。但華嚴祖師以一毯之地建寺的大神通卻廣為流傳,當地人都私下稱此寺為“毯遮寺”後經千年,“毯遮寺”就逐漸演變為“潭柘寺”。

景區

進香古道

潭柘寺[1]歷史上遊人香客雲集,香火很盛。從金代以後,每個朝代都有皇帝到這裏來進香禮佛,后妃、王公大臣更是數不勝數,平民百姓則更是難以勝記,特別是從明代之後,潭柘就已經成了京城百姓春遊的一個固定廠所。潭柘寺地處深山,交通不便,在歷史上曾形成了多條古香道,從不同的方向通往潭柘寺。這些古道有的是皇室或官家出資修建,有的是由與潭柘寺結有善緣的民間香會出自於對佛的虔誠之心,而集資修築的,還有的是當地的商號與百姓共同修築的。這些古香道經過了歷代不斷的整修,使用了幾百年乃至上千年,為潭柘寺的對外交往,為善男信女到潭柘寺進香禮佛,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蘆潭古道

蘆潭古道是舊城通往潭柘寺的一條主要道路,原是一條山間土路,路面質量較差。從清代世宗雍正皇帝起,在河北省易縣修建皇陵,即清西陵,雍正皇帝即葬於斯。為了拜謁皇陵之需,乾隆年間由朝廷出資,將原有的道路拓寬展平,並將部分路段用條石鋪砌,當時稱為“京易御道”。蘆潭古道是京易御道的支線,當時也得到了整修,拓寬展平,部分路段鋪砌了條石或石塊。蘆潭古道起自於京易御道上的盧溝橋,過長辛店,東王佐、沙窩村、大灰廠,穿過石佛村,到達戒台寺,翻過了羅睺嶺,走南村、魯家灘、南辛房、平原村,到達潭柘寺。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康熙皇帝玄燁在去潭柘寺時,走的就是這條蘆潭古道。

這條古道從石景山區的龐村,過永定河後,經卧龍崗、慄園莊、石門營、苛羅坨、越羅睺嶺,與蘆潭古道會合,到潭柘寺,全長20公里的路線與現今108國道門頭溝段基本相吻合。這條古道是京城香客去潭柘寺的主要道路,而且平坦易行,並比蘆潭古道近5公里。位於慄園莊的奉福寺是潭柘寺的下院,是遠途香客去潭柘寺的中轉站,從京城而來的香客,一般都要先在奉福寺休息一夜,第二天再赴往潭柘寺。返回時也要在奉福寺休息一夜,第二天返回京城。清代詩人震均作有一首《丁酉秋遊一百四十韻》,詳細地記述了這條路線,以及沿途的風光和見聞。這條古香道同時也是潭柘寺的一條主要運輸線,奉福寺管理着屬於潭柘寺的13座糧莊,並且設有粉坊、磨坊、麥坊等,是潭柘幸的總倉庫和糧食、副食、蔬菜的主要供應基地,每天都用騾馬向潭柘寺運送生活必需品,所走的就是這條龐潭古道。

現今門頭溝永定鎮的東、西辛稱村,原來合稱為“新城”在歷史上是永定河上的一處古渡口,也是一座繁華的大集鎮。新潭古道從新城開始,經何各莊、太清觀、萬佛堂,翻過紅廟嶺,經桑峪到達潭柘寺。這條道路幾乎是直線,全長不到20公里,是京城到潭柘寺最近的一條古道。除了部分香客走這條古道去潭柘寺外,新潭古道還用於商業運輸。潭柘寺一帶盛產煤炭,有許多小煤窯,運輸煤炭的騾子、駱駝、毛驢進行在古道上日夜不斷。在明代新潭古道得到了整修,部分路段修建了土橋,鋪砌了條石或石塊。現今從萬佛堂至紅廟嶺的一段古道仍保持着原貌。

修建於唐代的古“玉河大道”是從北京到門頭溝的主要道路,從石景山區的麻峪開始,過永定河後,經大峪、東西辛房到圈門,上九龍山,經峯口庵到王平口。其中從麻峪到圈門一段為平原,道路即寬又平坦。於清康熙年間,對道路進行了重修,於清代末期改建為京門公路,解放以後重修了京門公路,並開通了門頭溝區的第一條公共汽車線路,從阜城門到門頭溝的圈門。門潭古道從圈門向南,翻越南大梁,到達潭柘寺,這條道路只有上山時為幾百米長的上坡路,到了山上之後,基本上都是盤山而行的山路平道,繞過兩個山頭之後就到了潭柘寺,全長只有三四公里。

這是指從潭柘寺通往王平口的一條古道。從潭柘寺開始,經陽坡園、趙家台、十字道到達王平口。王平口是京西重要的交通樞紐,從王平口向西經宅舍台、玉皇廟、東板橋、千軍台,翻越大寒嶺,過煤窩到軍響,進入清水河谷地,向西經齋堂、清水到洪水口,翻越山嶺就到了河北省的涿鹿縣,遠可達山西、內蒙等地,是西北而來的香客去潭柘寺的主要道路,門頭溝西部地區的香客去潭柘寺也都走這條古道。在抗日戰爭時期,齋堂地區是平西抗日根據地的中心,根據地的許多物資都是從這條古道運進山裏去的,八路軍、武工隊、縣大隊也通過這條古道進入潭柘寺地區,打擊敵人,將潭柘寺一帶由敵佔區變為游擊區,並以此為依託,向永定鎮一帶發展。解放戰爭時期,中共宛平縣委和縣大隊也是從這條古道進軍潭柘寺地區,並於1947年解放了潭柘寺地區。這條古道既是一條西北部地區進香潭柘寺的古香道,同時又是一條具有革命意義的交通要道。

潭柘二寶

寶鍋

天王殿前有一口銅鍋,直徑1.85米、深1.1米,是和尚們炒菜所用。此鍋原在東跨院北房西次間,現在那裏還有一口更大的鍋,直徑4米、深2米,一次煮粥能放米10石,需16個小時才能煮熟。由於鍋大底厚,文火慢熬,故而熬的粥既粘且香。關於這兩口鍋,還有“潑砂不漏米”之説,原來,鍋底有“容砂器”,隨着熬粥時的不斷攪動,砂石會沉入鍋底的凹陷處。

石魚

潭柘寺觀音殿西側有龍王殿,殿前廊上有一石魚,長1.7米、重150公斤,看似銅,實為石,擊之可發五音,傳説是南海龍宮之寶,龍王送給玉帝。後來人間大旱,玉帝送給潭柘寺消災。一夜大風雨時,石魚從天而降,掉在院中。據説石魚身上13個部位代表13個省,哪省有旱情,敲擊該省部位便可降雨。現在寺中的石魚為後來複製的。

潭柘十景

平原紅葉

潭柘山的紅葉早在明清時期就已經名冠京城。秋天是潭柘寺最美的季節,古剎所處的平原村,山上長滿了柿子、紅果、山楂、秋梨等果木樹以及黃櫨、丹楓。金風過後,這裏“霜草縈淺碧,霜梨落半紅”,可謂是“漫山紅遍,層林盡染”,如火似霞,宛如丹桂塗朱。這就是潭柘十景之一,平原紅葉。

九龍戲珠

潭柘山背靠一座渾圓的小山,此山植被繁茂,青翠欲滴,名曰寶珠峯,當地人則稱其為蜘蛛峯。在小山的周圍,有九座高大的山峯拱衞環護,從東邊數起,依次為回龍峯、虎踞峯、捧日峯、紫翠峯、集雲峯、瓔珞峯、架月峯、象王峯和蓮花峯。“一峯當心,九峯環立”,九座高大的山峯圍成了一個半圓形的馬蹄形,而潭柘寺所在的寶珠峯位於中心,恰似九條巨龍圍繞着一顆寶珠,在爭搶、玩耍、嬉戲。由於有這九座高大的山峯作為屏障,從而擋住了從西北襲來的寒流和風沙,寶珠峯才能松柏蒼翠,花繁草盛。

千峯拱翠

潭柘山值被繁茂,春遊潭柘寺最有情趣。站在寺前,環顧四周,但只見羣山起伏,層巒疊嶂,滿目青綠,賞心悦目。近在眼前的寶珠峯松柏蒼翠,蒿草新綠。清代詩人王嗣槐有詩讚曰:"山足崗低夕杳冥,樹藍坐隱九峯青。含桃紅點祗園樹,修竹蒼浮曲水亭。"就連那位遍遊全國青山綠水的乾隆皇帝見到了此處的美景,也不禁吟出了:"青山綠如洗,四面作佳鄰"的詩句。這就是潭柘十景之三,千峯拱翠。

萬壑堆雲

夏日天氣變化無常,山區尤甚。炎炎烈日西斜,涼風驟起,抬頭遠望西北天際,但只見烏雲翻卷而來,西山爽氣朝來歇,倏忽玄陰滿四陲。如錢塘潮湧,如天兵佈陣,滾過山坡,溢滿山谷,風穿林吼,空谷傳音,洶湧屢欲崩,與山相吞吐。這時候若登上寺內的毗盧閣,你才會真正體會到"山雨欲來風滿樓"的韻味。這就是潭柘十景之四,萬壑堆雲。

殿閣南薰

登上高大的毗盧閣,只見眼前殿宇嵯峨,整座寺院香煙繚繞,每座殿堂前的鐵焚爐、銅香爐內,成炷成把的高香燃盡一層又一層,煙霧升騰,瀰漫全寺。透過青煙,鍾馨聲悠,幡幢微蕩。遊人至此,彷彿置身於西天佛國的祥雲慈霧之中,頗有一種出凡入聖之感。

御亭流杯

流杯亭,位於行宮院內,是當年清代乾隆皇帝為得"曲水流觴"之趣而建。這種建築僅在中南海、故宮乾隆花園等少數幾座皇家御園以及恭王府才可以見到,潭柘寺的"流杯亭"可算是在民間稀有的一座了。這裏旁有竹林,伴以古鬆,環境清幽,是個消暑納涼的好去處。民國時期的著名旅行家田樹藩有詩讚曰:"猗亭畔景殊出,修竹風清送晚秋。隔院鐘聲傳耳底,石間泉水入亭留。"如今的流杯亭是最吸引遊人的地方之一。

雄峯捧日

中國的許多旅遊勝地都有觀日出的景緻,但在潭柘寺觀日出更令人陶醉。清晨登上觀音殿前的月台,舉目望去,只見雄偉的捧日峯的身影在晨光白靄中逐漸清晰。須臾,東方漸明,一輪紅日冉冉而起,彷彿是捧日峯用合攏的巨手將紅紅的太陽緩緩地托起,這種雄渾壯麗的景觀,你只有在潭柘寺才能一飽眼福。詩人黃叔琳贊曰:"曉鐘聲度白雲層,霞氣冥濛冷翠凝。扶杖獨來峯頂望,四山浮黛日初升。"

層巒架月

夜靜觀景,在潭柘寺,令你神馳心醉。夜幕降臨,羣山沉寂,只有殿堂內佛像前的香火燭光透過窗門,在星星點點地閃爍。這時候你登上延清閣,遙望天際,只見宛如波濤起伏,高低錯落的峯巒映在星光點點的天幕上。一輪明月漂浮在由峯巒組成的波濤之上,秀美的架月峯託着宛如銀盆的明月,不願讓她墜落下去。"珠鬥橫斜碧漢低,夜涼風露正悽悽。冥濛淡月誰留得?影在蒼松翠嶺西。"

錦屏雪浪

quot;天然一架錦屏開,不費人間智巧排。"冬季的潭柘山景色別具一格。瑞雪初霽,層巒重嶺,茫茫一片,"紅裝素裹,分外妖嬈。"尤其是南面的錦屏山更是秀美,抬頭望去,恰如一幅錦繡玉雕的美麗圖畫。起伏的山巒宛如玉龍盤繞,又像蠟雕銀鑄。皚皚的白雪好似滿山梨花,又像海上銀波,若身處此情此景之中,你一定會由內心裏呼喊出來,"好一派北國風光!"

飛泉夜雨

夏季夜晚,月影朦朧,可享受仙宇神宮之妙趣。從東側門走出寺院,順着寺院牆邊的小路漫步北行,閒步山谷,靜聽着淙淙流水和聲聲蟲鳴,愜意非常。"巖巒幛開豁耳目,嵐霧翠低濡衣襟。"這就是明初名臣姚廣孝對這種景色的描述,當年他隱居在潭柘寺時,所居住的少師靜室就在寺院的東北側,離這道斷崖很近,他經常到此來散步。正因為他親身領略了這番意境,才會吟出如此美妙的詩句。

北京景點導遊詞範例3

晚上7:00,咱們坐上回京的火車。這一天真是精疲力竭。咱們幾個十分困難找了個座位坐下來,不知不覺中進入了夢鄉。這次遊覽對我來説有許多的首次,首次漂流,首次坐快艇,首次劃竹伐。有太多的首次,它們都將儲存在我的腦海裏,變成夸姣的回想。

這次咱們玩得都很開心。唯一不愉快地即是和導遊引發的爭執。本來換位想一想,她們真的不容易,後來我一想,要按她們説的,5人50,4人40,1人免票。這樣算起來仍是挺划算的。比後來每人45值。但能夠是她們的做法讓咱們厭煩,老是跟着咱們,期望往後不要再這樣了。

這次咱們10自個聚在一同真的很可貴,往後有時機必定要再好好聚一聚。游完十渡,我也該預備學習了,好好的再來一年。同學們也要開端大學生活了,必定要努力學哦。等下一年的這個時分咱們再團聚。本來最少十年沒有寫什麼東西了,言辭生澀自不待言,權當作流水賬供咱們看吧,説不定你們錯失的剛好被俺記住呢。此為序。

嗯,早就期望這一天了。上星期五下班後趕緊衝到物美,隨意撿了幾樣東西(沒想到後來居然受到咱們盛讚,呵呵,可見俺在美食方面仍是有必定天分的,暫時按下不表。),然後回去簡略收拾了一下就上牀歇息了,為第二天的出遊休養生息。

期盼已久的7.28總算來臨了!要知道從俺們雲岡到青年公寓正常情況下要一個半鐘頭呢!所以俺5點半就起牀,洗漱收拾結束6點按時出發,寧早毋遲啊!由所以週末的早晨吧,坐車一路比較順暢,7點半就到翠宮了。從通往青年公寓的小巷裏,邁着清爽的腳步,臉上泛動的春意為俺引來了幾個路人的注目禮。俺乃至還悠閒地吃了早點呢。

抵達青年公寓門口時,見一人氣昂昂氣昂昂地在路北一側行走。定睛一看,本來是天鵝mm。呵呵,真好,俺正不知道怎樣找到組織呢。順着天鵝的手指看過去,frankguy正在大巴周圍等咱們咱們的到來。不一會兒,sg、mv們連續趕到,很快就濟濟一車了。大概是8點半擺十渡孤山寨導遊詞布吧,車子在咱們的歡聲笑語中起程了。

俺素有牌棍之稱,今天出遊十渡孤山寨導遊詞豈能錯失?所以號召人馬,預備一場激戰。由於天鵝只會“乾瞪眼”(注:一種撲克牌的玩法,比較簡略的説),所以咱們也只好一同“乾瞪眼”。玩不了幾局,能夠咱們覺得乾瞪眼toosimple吧,所以咱們三人(花月樓台,舞之精靈,cathlina)共同建議玩雙升。但是天鵝不怎樣會玩,憂慮被輕視不敢參與。幾經勸説無效,所以我定定地望着她,説道:做人要有被人輕視的勇氣!要想往後不被他人輕視,那就如今讓咱們輕視!天鵝必定是從我堅定的眼神和口氣中獲得了一種近乎捨生忘死十渡孤山寨導遊詞的勇氣,所以就義無反顧的投入了戰役。想那易水河畔的勇士亦不過如此!最終誰輸誰贏記不清了,只記住正在鏖戰之時,忽聽得咱們一陣驚呼,忙昂首向窗外望去,但見路旁一池的荷花,大多為白色,婀娜多姿,不染纖塵,纖塵不染。。。

不覺之中,車子現已到了目的地。咱們放下行囊,稍事歇息就開端了十渡之行的第一個項目——劃竹筏。那片河塘不遠,轉瞬即到。青山綠水隨即映入眼簾,一排竹筏整齊排列在岸邊。

真是天公做美,盛夏之時可貴有陰雲連綿遮擋炎日。但是時值正午依然有些熾熱。可我一見清澈見底的河水——碧草泛動,魚十渡孤山寨導遊詞兒徜徉,便覺神清氣爽,暑氣全無。吾非魚,亦知魚之樂也!且看一幫sg、mv兀自徜徉猶疑,有的技能欠佳,有的在尋覓...呵呵,人家內心的隱祕嘛,不要説出來啦!“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過”,如此良辰美景,豈能扭捏錯失?!所以俺十渡孤山寨導遊詞一個箭步而後又縱身一躍,悄悄落在竹筏之上。“好俊的功夫!”本以為會贏來一片喝彩,誰知背對咱們良久,也沒有比及這一句。只好自個漸漸轉過身來,唉...悄悄的一聲喟歎,識我者誰與?

竹筏之上樂事甚多。俺自以為現已是劃筏內行了,由於現已劃過一次十渡孤山寨導遊詞嘛,呵呵,所以駕馭起來也還算是稱心如意。咱們把竹筏分而合,合而分,時而是一個強大的艦隊浩浩蕩蕩,時而又各自為陣激流勇進(有些誇大的説,呵呵)。記住河塘中心有一個小島——由幾塊碩圓的石頭組成,俺們幾個樂於冒險的決議上島留影。他們幾個都安然無恙全身而退。總算輪到俺了,嘿嘿,露一手的時機又來了!又是縱身一躍!這一躍可不打緊,但見那隻竹筏直直撤退三尺有餘!!!眼看自個陷於絕境,不由脱口而呼:“天哪!十渡孤山寨導遊詞俺的輕功再好也飛不回竹筏上了啊!”。引來一陣鬨笑。哼,俺又沒説錯!可巧此刻俺的夥伴小雙同志,挾制打劫,不然不把竹筏接近。唉,誰讓俺過早的把自個的缺點説出來呢,游水的水平止於狗刨啊。雖説十渡孤山寨導遊詞自個的狗刨技能已臻化境,但在這小河塘裏,實在難以發揮開來。也罷!正思忖計劃舉手屈服之際,小雙現已駕筏接近接我上去。其時那個感謝啊,小雙——濟困扶危,救人於危險,多好的同志啊!!!期間俺們還駕筏到岸邊採摘了幾枝野花,儘管比不上玫瑰的秀麗多姿,但自有卓著不羣灑脱出塵的風致。

夸姣的韶光老是時間短的十渡孤山寨導遊詞。好在有那麼多相機,把咱們芳華的笑臉,活潑的身姿,一切讓人難忘的和值得回想的剎那間都保留了下來,隨時都可以讓咱們進入一個久期而美好的夢。

咱們一行來到了十渡風景區,該風景區距北京市區約有100公里,素十渡孤山寨導遊詞有北方桂林之稱。這兒峯峭水曲,風光秀麗如畫,沿途有許多秀麗的風光,只因九渡有水上公園,可以供遊人蕩漿泛舟,所以咱們直截了當地去九渡劃竹筏。

來到九渡,我和小雪迫不急待地登上了筏子,拿起了竹竿,等餘大爺和父親登上竹筏後,飛也似的離開了岸。但是還沉迷在想像中的我,被小雪的叫聲拉了回來,只聽她説:“李楷,竹筏怎樣沒動呀?”我睜眼一看,本來竹筏並十渡孤山寨導遊詞不是像我想像的那樣披荊斬棘地離去,十渡孤山寨導遊詞而是原地不動,我登時傻了,回頭一看,本來纜繩還沒有解開。唉,空歡喜一場。

北京景點導遊詞範例4

各位遊客:

大家好!歡迎光臨世界文化遺產——頤和園。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林,你們能夠叫我林導遊。很榮幸為大家服務。此刻我帶我家一齊去遊覽頤和園,大家跟我來吧!

各位遊客,那裏就是有名的長廊,那裏長七百多米,分成273間。請大家抬起頭,看!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繽紛的畫,畫着:人物、花草、風景,這幾千幅畫當中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大家細細欣賞吧!

我們此刻去的就是萬壽山。展此刻你眼前的這座山就是萬壽山。請你們抬頭向上望,聳立在半山腰上的那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築就是佛香閣,它高38米多。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輝煌的宮殿,你們明白那是什麼嗎?不明白吧1其實那就是排雲殿。此刻我們去的是昆明湖,這湖面積大約220平方米。這座橋名十七孔橋,因為這座石橋有十七個橋洞。你們能夠到橋上走一走。

此刻大家能夠自由活動,但要注意:1、不能隨地扔垃圾2、不能亂塗亂畫3、要注意安全。最後我祝大家旅程愉快。

北京景點導遊詞範例5

盧溝橋

位於廣安門外豐台區,距離市中心約20公里。該橋因跨越盧溝河(今永定河)而得名。

盧溝橋位列中國三大古代名橋之首,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另外兩座是河北的趙州橋和泉州的洛陽橋。

歷史:

盧溝橋始建於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迄今已經有八百餘年的歷史。

該橋所跨越的盧溝渡口是當時進出都城的唯一門户,原有的浮橋和木橋等臨時性交通設施已經不能適應都城所在地的交通狀況,為此,建了一座耐用的大石橋,即盧溝橋,初名廣利橋。

建築:

盧溝橋是一座有11拱的大石橋,全長266.5米,橋面寬度為9.3米,橋身用巨大的白石砌成。橋墩砌築為船型,其前有名為"斬龍劍"的分水尖,用於抵禦急流。該橋的建築設計先進,製造精良。

盧溝橋的建築裝飾亦別具特色。橋欄為高達近一米半的的281根望柱與欄板連接而成,每根望柱頂端都刻有一個大獅,它的身上攀附有形象各異、或藏或露的小獅子,於是民間便有"盧溝橋的石獅數不清"的歇後語。根據考古工作隊的勘察,已知共有大小石獅485只。

盧溝曉月--燕京八景之一

始於金代的燕京八景之説,盧溝曉月即是其中一景。

橋的東端有碑亭,石碑為清代乾隆皇帝所書,正面為"盧溝曉月",背面為盧溝橋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