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教育

當前位置 /首頁/學習教育 > /列表

小學三年級讀書心得範文

小學三年級讀書心得主要由三個部分構成。首先簡單描述書中內容即書中講的是什麼(包括印象深刻的詞句),然後就自己印象深刻的內容或詞句説出自己的感悟、理解與思考,最後總結通過閲讀本書,我們對書中描繪現象的進一步的思考以及思考後的感悟和心得體會。

小學三年級讀書心得1

    讀完《橋下一家人》這本書,我喜歡上了這本書的主人公阿曼德,他前後的行為變化怎麼這麼大呀?我驚訝了!我開始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以乞討為生流浪多年的阿曼德會最終放棄了自由自在,努力為孩子們撐起一個家?為了尋找答案,我又耐心讀了一遍。

故事情節是這樣的:在巴黎生活着一個上了年紀的流浪漢,名叫阿曼德,橫跨塞納河的大橋底下便是他的住處。一天傍晚,正當他回到橋下的住處時,發現三個小孩和一隻小狗佔了他的地盤。他開始是又驚訝又生氣,有了要趕走他們的念頭。後來,在和孩子們的接觸中,三個孩子早已把阿曼德當成自己的親爺爺了,阿曼德也知道孩子們最渴望的就是有一個温暖的家。於是漸漸改變了自己的態度,振作起來,以嶄新的面貌找到了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並和孩子們的媽媽一起支撐起這個温暖的家。

讀着讀着,我慢慢讀懂阿曼德爺爺的心理變化了。他能從一個流浪人轉變為一個靠工作養家的人,內心經歷是曲折的!剛開始,他發現三個孩子和一隻小狗佔了自己的地盤,是非常生氣的。但當他準備離開時,其中一個小女孩跑過來抓住他的袖口,懇求道:“請別急着走,我們會把你當做我們的爺爺。”於是,阿曼德雖然嘴上在抱怨,但還是打開了行李。這就説明阿曼德有點被孩子們的真誠打動了。阿曼德開始是怕孩子們的,他怕孩子們偷走了他的心,怕被孩子剝奪他的自由生活。但是阿曼德內心不煩孩子,而是打心眼兒裏喜歡孩子。文中接下去這樣寫到“阿曼德抓住遮蓋着他前胸的外套兒,他想,噢,這些孩子在追逐我的心,那麼好吧!‘噢,天哪!’他驚叫道:‘我該帶這三個孩子和一隻狗去哪兒呢?’”從這裏我讀出:老流浪漢阿曼德的心已經屬於孩子們了,他已經感受到了孩子們的真誠、天真和對他的那份信賴。所以才會有了下面的故事,才會使阿曼德最終放棄了無拘無束,為孩子們建立一個真正的家。

現在我明白了:阿曼德爺爺最終放棄了自由自在,為孩子們撐起一個家而奮鬥,是因為他本身就有一顆真誠、善良的心,他感到自己被孩子需要是幸福的。我也喜歡被別人需要的感覺。平時,媽媽累了,需要我端杯水,我就感覺被媽媽需要是幸福的,有一種當兒子就應該疼愛媽媽的責任心!今後,我要學會和家人、同學真誠的交流,互相關心幫助!

小學三年級讀書心得2

    曾經有人説過這樣一句名言:書放在櫃子上是裝飾品,只有翻開去思索、討論、享受,它才會變得有價值。今天,我就翻開《橋下一家人》這本書,體會它其中的道理。

《橋下一家人》講的是巴黎塞納河大橋下棲身的,一個叫阿曼德的上了年紀的流浪漢,他通過與三個陌生孩子的接觸,改變了自己的態度,重新找到了家的感覺並決心振作起來,不再以乞討為生。他以新的面貌謀得一份工作,他將與孩子們的媽媽一起支撐起一個屬於他們的家。

看完這本書後,我從中看到了阿曼德爺爺的責任心。我真是佩服他,因為自己的責任心從一開始不喜歡孩子,説他們是“八哥”,到後來與孩子們難捨難分,這是一個多大的改變啊。阿曼德的責任心使我想到了雷鋒叔叔,他就是一位非常有責任心的好人。雖然他只有短暫的生命,但他那顆裝滿責任的心總是會為人民服務,無論大事小事都盡心盡力認真去做,不計回報。我們都應該學習雷鋒,有一顆責任心,為自己負責,為他人負責,為社會負責。

但你轉眼看看現在,大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優越的生活條件和父母的溺愛使得這些“小皇帝”、“小公主”們沒有責任心。比如做錯事不承認,不承擔後果,沒有擔當;比如做事稍有困難就撂挑子不幹,或_蛇尾的,不能自始至終;比如過分依賴父母的幫助,不能獨立等等,這些都是沒有責任心的表現。

那怎樣做才是有責任心的表現呢?我覺得首先要勇於承擔,不能逃避,做錯事要承認錯誤並改正;要好好學習,這是作為學生應該完成的任務;要尊重長輩,幫父母做家務,學會合理使用零花錢,在生活上不攀比,不浪費,這是作為家庭成員應盡的義務;量力而行為社會做好事,幫助有困難的人;在公交車上尊老愛幼,主動讓座;不亂丟垃圾,愛護環境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可以做到的。

學雷鋒不一定要去做大事,正如劉備所説:勿以善小而不為。我們可以從小事做起,從身邊事做起,關鍵還要堅持去做,向雷鋒叔叔那樣,無私奉獻,做有道德的人。

小學三年級讀書心得範文

小學三年級讀書心得3

    在炎熱的暑假裏,我閲讀了一本美國作家納塔莉·薩維奇·卡爾森獲紐伯瑞兒童文學銀獎的名作《橋下一家人》。讀的時候,不禁想到了在街頭曾遇到過的一些流浪的孩子,如果他們能讀到這樣一本書,襤褸衣衫包裹的心中也會生出一些希望吧。

這個故事描述了貧窮和貧窮中的愛與温暖。故事發生在冬日的寒風裏。上了年紀的老流浪漢阿曼德以巴黎的一座橋底為家,他有一些同樣貧窮的朋友:在商店裏扮演聖誕老人的卡米拉以及吉卜賽人米一家等等。據他自己説,他“受不了孩子,”“他們像八哥似的,愚昧無知,嘰嘰喳喳,令人厭煩。”可一天傍晚他回到橋下的時候,發現自己的住處被幾個孩子佔據了。

這幾個孩子和他們的媽媽組成了凱爾西特一家。媽媽對“一家人”的看重給了貧窮中的孩子們很大的信心。阿曼德沒有趕他們走,這倒並不是因為女孩蘇西握着拳頭的喊話,而是阿曼德的心其實很柔軟很善良。就像他的吉卜賽朋友米勒説的那樣,機靈的小傢伙們很容易偷走他的心。你跟他們共同擁有了橋下的家,開始了共同的生活。白天,蘇西的媽媽去上班,阿曼德就帶着孩子們去看“聖誕老人”,看街上佈置得漂漂亮亮的櫥窗,看濃濃的節日氣氛籠罩着整個巴黎:聖誕節快到了!阿曼德在不知不覺中也成為了這一家人的一分子。然而不幸的是,他們失去了橋下這個居住地。在找不到其他住處的情況下,他們只有接受米勒邀請,借住在吉卜賽營地。在這裏孩子們很快活,他們和吉卜賽男孩女孩一起玩耍,可觀念傳統的媽媽卻擔心自己的孩子被吉卜賽人影響。況且誰都知道,吉卜賽人是流浪者,當他們離開的時候,這橋下的一家人又該何去何從?面對蘇西媽媽的擔憂、吉卜賽人的離去以及孩子們往後的生活保障,阿曼德終於做出決定:尋找一份工作——這是他以前絕對不會有的想法。阿曼德的心早已被“小八哥兒”們牢牢抓住了!故事的結尾,阿曼德找到了一份提供住所的工作,這一家人終於有了一個穩定的住所。

人與人之間由彼此戒備到了解,再到坦誠相待;相互間的幫助、扶持使得貧窮不再那麼可怕,使得希望漸漸清晰。尤其令我欣喜的是,書中的一些描寫總是能讓人相信詩意、幸福是與貧窮苦難同在的。

小學三年級讀書心得4

    火木棉,血流年,記憶浮光掠影,走進木棉島,走近血色流年。

本書分為六章——《離鄉》《梅雪》《菊隱》《雅歌》《月華》《茗香》,每張可獨立成篇,連綴起來,吟唱一首《木棉·流年》——抗日戰爭時期,一個叫阿寧的小女孩經歷了戰爭,瘟疫,陰謀,生離死別等等。這部作品詞句優美,文筆清新典雅,宛如雨後的陽光,清新又明朗。每章的人物都有十分鮮明的性格特點,《梅雪》裏梅雪的隱忍堅貞、《雅歌》裏茉莉的優雅婉約、《茗香》中茗香的高潔清雅······

書中的“木棉島”就是今天的“鼓浪嶼”,如若我不曾翻閲過這本書,我也不會了解到這個慘痛的歷史:七十多年前,日寇侵華,踐踏“萬國公地”木棉島。我也不會知道如今這麼美好的“鼓浪嶼”,在七十多年前,竟成為了挽救民族危亡之火與血的戰場。

這本書通過小女孩的角度去探索被埋沒的歷史,那段歷史,是本不該被世人遺忘的歷史,但這慘痛的歷史,卻因為時光的流逝而漸漸遺失在世人的腦海中,被蒙上一層層濃霧。李秋沅的這本書不僅展示了被歷史埋沒的歷史,還弘揚了有可能被現實漠視的精神,刻畫了唐明澤、周先生、番婆等民族英雄形象,讚頌了捨生取義、堅貞不屈的高尚精神。那種精神宛如“鼓浪嶼”島上繁盛的木棉樹,花開時,朵朵鮮紅如血,傲立枝頭,花落時,啪的一聲地自高空落下。血色的木棉花不正是一團團蓬勃燃燒的火焰嗎?正是這團火焰點燃了作家的鋼筆,照明瞭世人的腦海。

木棉,又稱“英雄花”,它像極了那些為革命事業壯烈犧牲的英雄。李秋沅甚是佩服這一樹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英雄花,也甚是欽佩那些捨生取義、視榮譽為生命、誓死捍衞正義與民族尊嚴的英雄們。

《木棉·流年》中《往日》《黃昏》《繁星》《老黑奴》《盈盈凌波去》《友誼天長地久》《荒城之月》(《荒城之月》是日本歌曲)等詩歌都不同於其他譯文,而是更加的典雅優美。“《木棉·流年》寫了一年半,這其間,我幾乎中斷了所有短篇創作。”“翻看這一沓沓的鼓浪嶼資料”“母親給我講起了島上許多家族的塵封往事,帶我拜訪舊友。最令我感動的是,表舅特地將大舅公邵慶元的譯作遺稿從菲律賓帶回交到我手中,其中《往日》《黃昏》《繁星》《老黑奴》《盈盈凌波去》等譯文片斷,均成了創作《木棉流年》的寶貴素材,被引入小説中”這是後記中李秋沅的自述,由此可見她為這部作品做出的甚多功課,以及她在創作這本書時的用心。

翻閲《木棉·流年》,瞭解火木棉,血流年,瞭解“木棉島”背後的歷史。時光荏苒,記憶猶新。

小學三年級讀書心得5

    在海南有個關於木棉樹的民間傳説。相傳挺拔的木棉樹是率領黎族人民抗禦外敵的英雄吉貝的身軀化成的,殷紅的木棉花是吉貝的鮮血化成的。因此人們愛稱木棉樹為英雄樹,稱它的花為英雄花。

認識這樣的木棉花緣於一本書——《木棉·流年》。

書的封面上,立着一棵高高的木棉樹,一個纖弱的小女孩阿寧躲在樹幹後望着,望着。她彷彿望見兩歲的自己從李莊到了番仔園,望見堅貞的梅雪為愛情獻出生命,望見愛國隱忍的唐明澤為國捐軀,望見多情的茉莉為博文擋下日本人的五槍,望見一位位愛國志士的血沾在日本人的手上。

翻開書,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又湧現在眼前。唐明澤,大家都認為他變了心,成為了日本人的走狗,可他頂着背叛國家的罪名,冒死把珍貴的藏書送還祖國,以剖腹自盡的方式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番婆,一個年輕美麗而又精明能幹的女子,不惜打破可以換取生命的青花瓷瓶,絕不讓瓷瓶落入日本人的手中,為此,她也獻出了年輕的生命,被日本人殘忍地殺害了。

日本人,多麼_,用鞭打志士來逼出情報,用挖出志士的指甲來尋求快樂,用肆意殺害來宣揚自己的強悍,絲毫沒有感情!他們就是這樣侵略了我們!《紅巖》中,日本人把燒得通紅的烙鐵按在成崗的胸膛上;《青春之歌》中,日本人動不動就端起槍對着手無寸鐵的學生一通掃射……志士們呼喊着:你們在監獄中得不到的,在刑場上同樣得不到!學生們呼喊着:_日本帝國主義,中國_萬歲!一次又一次的_,一次又一次的呼籲……閲讀記憶中的悲憤被一一點燃,激情充斥在心間,洶湧澎湃!

這些革命者讓我明白了什麼叫“堅強”,怎樣才算“愛國”!做一箇中國人,不是喊着昂揚的口號就夠的,而是要擁有堅定的意志,擁有愛國的氣節,要有“我不需要什麼自白,哪怕胸口對着帶血的_”的民族精神,要有“就算是哭,那也要爬起來再哭”的堅強毅力。我們中國不會永遠這麼軟弱,新一代的革命志士時刻準備着,小米加步槍的年代已成歷史,擁有巡航導彈、突擊炮、無人機的中國已然雄起,不容侵犯!

《木棉·流年》,在閲讀的短短一小時中,它帶我穿越了六十年。六十年前,阿寧目睹了殘忍又悲壯的_;六十年後,阿寧回到木棉島,物是人非,只有木棉樹花開花謝,婆娑作響。木棉島這片多情的土地,埋藏了那麼多英雄的故事,風乾了那麼多的似水流年……六十年的不安,六十年的血腥,六十年的懷念,站在木棉樹下,雲淡風輕。

輕輕掩卷,站在那棵木棉樹下,彷彿看到茉莉那絕望的、有着淡淡憂傷的眼神,看到唐明澤那堅定的、略帶傷感的表情,看到了林嬸在阿寧掌心藏了六十年的一滴淚水……站在木棉樹下,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熱淚盈眶,一種被喚醒的民族情懷在心間湧動……

   

TAG標籤:小學 範文 三年級 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