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教育

當前位置 /首頁/學習教育 > /列表

重賞造句

造句指懂得並使用字詞,按照一定的句法規則造出字詞通順、意思完整、符合邏輯的句子。依據現代語文學科特徵,可延伸為寫段、作文的基礎,是學生寫好作文的基本功。造句來源清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八:“其用意,其造句,均以纖巧勝。” 夏丏尊葉聖陶《文心雕龍》 四:“造句也共同斟酌,由 樂華 用鉛筆記錄下來。”

下面為您提供關於【重賞造句】內容,供您參考。

1、正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土匪的敢死隊一邊想長官們許諾的白花花的大洋,一邊嚎叫着向解放軍的陣地衝去。

2、此時我正在廬江招兵買馬,積草屯糧,準備進攻曲阿,聞曹操已准奏命我為廬江太守,破虜將軍,大喜過望,重賞使者。

3、劉克林不惜重賞,果然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眾嘍羅再一次不要命的衝了上去。

4、韓碩的條件,對於這些外門弟子來説,簡直太過誘惑,正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九人聯手而動,九股恐怖的內勁層層疊加,直接和兩人來了個大碰撞。

5、事情完了後,李正陽很滿意,又另給了重賞,同時想到這師徒兩個,可以用來對付魏安,就許以重金,請了回來。

6、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而把嵩山派頂到前面,固然是借刀殺人,可也避免了令出多門的情況。

7、韓嘯你為人剛正不阿,本長老要重重賞你。

8、否則,即使採取嚴刑重賞也是不足以令人信服的。

9、員外給了我十兩紋銀,讓咱哥兒倆去辦一件事,待事成之後,員外爺還另有重賞呢!

10、得合不攏嘴,心裏祈禱着聶磐千萬別太菜,哪怕堅持下一局來,結束之後也要重賞這小子!

11、古有“鄒忌諷齊王納諫”的佳話,齊威王採納鄒忌的諷諫,重賞那些給自己提意見的臣民,一時“門庭若市”,很快就善政聲名遠播,國力大為提升。

12、香餌之下必有懸魚,重賞之下必有死夫。

13、這潘大財主,喜歡裝神扮鬼的,你便假稱自己是嫦娥下凡,他必歡喜,明日重重賞你。

14、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正因為那上百萬的金幣砸下去!整個雷霆之刃,才算勉強保全!如往日一般操練,經過昨天晚上的犒賞,大家的士氣也明顯高漲了。

15、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莫小軒斜着看了一眼四周,四五把長劍就朝着自己刺來,胸膛、後背、大腿、喉間,都是他們進攻的重點。

16、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再説這又是顯身揚名的好機會,眾武師自然趨之若鶩。

17、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一聽李應這話,四百精騎更是捨死忘生般,四百人組成一個尖錐陣型,如同一把鋼刀狠狠刺向秦焰。

18、這次!俘獲頡利者,為頭等功,朝廷並進行重賞和加官進爵。

19、這哪兒是來坐牢,壓根就是來當土霸王的,一阿濤心裏也樂開了花,紛紛表示出去後有重賞,獄警們感恩戴德,對他比對親爹還好。

20、正所謂財帛動人心,重賞有勇夫,兩家鄉勇聞聽如此賞格當時就一改往日面對莊頭員外唯唯諾諾戰戰兢兢,一起紅着眼睛鼓臊起來,大有捨命破賊之勢。

21、這種空頭人情一定要許的,重賞?我堂堂的鎮南候,要是收到的賀禮比不上我送出去的賞賜,那麼我不用混了,那些不識抬舉的傢伙也不用混了。

22、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可是一連三年,沒有一個人能把這個女鬼搞的叫出聲來,所有的人都是殺氣騰騰乘幸而來,最後都垂頭喪氣敗興而歸。

23、凡戰勝,則與眾分善。若將復戰則重賞罰。若使不勝,取過在己,復戰則誓己,居前,無復先術,勝否勿反;是謂正則。

24、明眼人都清楚,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如今是火到豬頭爛,沒有請不到的神仙。

25、奸民之甘為夷用者,一則貪彼重利,一則畏我科條,今若予以自新,懸以重賞,必有自拔來歸為我間諜者。

26、不久,偷揭名單的人被抓獲,供出那個姓鐘的指使他去暗殺民兵隊長,許諾事成之後給予重賞

27、何太后自己經此一事後皇家威信掃地,如何敢怪罪面前的這些驕兵悍將,只得委委屈屈地好言安撫眾人幾句,許諾來日定重賞今日有份鋤奸的將士。

28、但是,現在情形非同一般,主師真人吩咐,晉升正式弟子即可,等到大事完畢之後,自然還有重賞

29、平等對待學生,尊重賞識學生。

30、但最終的結果卻令人遺憾,賽後俱樂部總經理葉鵬也是頗為無奈,他表示最後三輪關鍵場次,俱樂部三次懸重賞,但都沒起到作用。

31、重賞之下有勇夫,屠刀威逼出猛將,只有箭與刀才能征服諸侯,強大國家的誕生是靠伏屍百萬流血成河換來的。

32、以往人們常説“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而今“重獎之下必有真貨”。

33、當然他也以朱凌午的名義許下了重賞,答應可以將願意攬活的工匠收入到朱氏門下,成為朱氏的家奴,日後便可以離開銅山縣,去朱氏祖地生活。

34、程學啟懸重賞購死士數百爬城,四次不得。

35、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沒有金剛鑽,又豈敢攬瓷器活,所以,毒狼必然不會是個簡單的角色。

36、於是我率大軍進城出榜安民,重賞太史慈及虞翻等。

37、故壯士從軍,斬將搴旗,前蒙矢石,不避湯火之災難者,為重賞使也。

38、要讓大家把事情做好,靠覺悟是不行的。只能有兩個方法:要麼懸重賞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要麼把他爹抓到牢裏,看他賣不賣力,這種辦法可以簡稱為綁架。從管理學的角度説,後者的效果更好。

39、武王非常高興,接受了珍貴的禮物並重賞魯國使者。

40、這教育學位和經驗將會有高薪重賞

41、仙魔妖佛皆有不能親歷而為之事,是故懸重賞以邀天下人共行之。

42、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頓時又有十幾人不顧性命,揮舞起手中的戰刀,分四面八方衝向了宮本正雄。

43、佛朗機戰艦是好東西,卻是惹人眼紅,你留着就是招災,不如獻給我們大龍頭,大龍頭一定會重重賞你。

44、後來,李自成餘部被活捉,地方官府知道了山間的屍體乃李自成,就多次到山中曉諭,表示殺李自成者可受重賞

45、因黌舍的一段英語話劇,需要翻譯,有重賞!!!

46、就算前隊,也是李自成那賊下了必殺令,派自己親兵督陣斬了不知多少人頭,還許諾攻下開封后重賞,才有如此表現。

47、第二天,天清氣朗,特使團採購齊需要的物品,登上兩艘美因港最大的船,並在海港鎮長重賞之下,僱了一羣要錢不要命的水手,揚帆出海。

48、心中打定了主意,對這個勇擒暴徒的下屬一定要不吝重賞

49、凡報名參加皇協軍的人,每人先發三塊餉銀,重賞之下,必應者如雲。

50、但是他們也忘記了,重賞之下必有死夫!“碎山掌!”。

51、網帖言下之意再明顯不過,意思是“天下烏鴉一般黑”,清官不僅鳳毛麟角,重賞之下也未必見得着。

52、為了追查盜案,太妃曾叫敬事房都領侍組織九堂總管會審當事的太監,甚至動了刑,但是無論是刑訊還是懸重賞都不發生一點效果,沒有人承認。

53、妄同產兄西域都護,定遠侯超,幸得以微功得蒙重賞,爵列通侯,任二千石,天恩殊絕,誠非小臣所當被蒙。

54、級通緝令:愛牙協會發布通告,蛀蟲越獄成功,可能對牙齒總部發動進攻,望各部分做好防範工作,保護好牙齒總部!如能提供重大線索者,定有重賞

55、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偏將一席話勝過一切的虛言假意;赤頭軍矛頭一轉爭先恐後的向趙爍逼來。

56、在具體軍事行動中注重賞罰分明,真正激發出廣大官兵不怕艱難、不怕犧牲、勇敢善戰的精神。

57、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有一位從潭州來的青年木工李魯班,手藝高強,擅長土木設計,他自負可以修造出‘天下名樓’,便前往應聘。

58、在我的教室裏,我注重賞識教育及愉快的學習氣氛。

59、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五輛坦克,十輛裝甲車升騰起一股股青煙,開動了,步兵們一窩蜂跟在後面,彎着腰往前走。

60、其實大王本就不捨得殺了高保勛,讓汝去墊下底,大王便能就坡下驢了,你小子日後得了重賞,別忘記分我一份。

61、欲招撫隴西,特使人買囑馬騰韓遂等,餌以重賞,徵令入朝;馬騰韓遂見前文。

62、蕭玉一聽,看來果然是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啊。

重賞造句

句子是語言運用的基本單位,它由詞或詞組構成,能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如告訴別人一件事,提出一個問題,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種感慨。它的句尾應該用上句號、問號或感歎號。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幾種:

一、在分析並理解詞義的基礎上加以説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這樣造:“我站在廣場上瞻仰革命烈士紀念碑。”因為“瞻仰”是懷着敬意抬頭向上看。

二、用形容詞造句,可以對人物的動作、神態或事物的形狀進行具體的描寫。如用“鴉雀無聲”造句:“教室裏鴉雀無聲,再也沒有人説笑嬉鬧,再也沒有人隨意走動,甚至連大氣都不敢出了。”這就把“鴉雀無聲”寫具體了。

三、有的形容詞造句可以用一對反義詞或用褒義詞貶義詞的組合來進行,強烈的對比能起到較好的表達作用。如用“光榮”造句:“講衞生是光榮的,不講衞生是可恥的。”用“光榮”與“可恥”作對比,強調了講衞生是一種美德。

四、用比擬詞造句,可以藉助聯想、想象使句子生動。如用“彷彿”造句:“今天冷極了,風颳在臉上彷彿刀割一樣。”

五、用關聯詞造句,必須注意詞語的合理搭配。比如用“儘管……可是……”造句:“儘管今天天氣很糟,但是大家都沒有遲到。” 這就需要在平時學習中,把關聯詞的幾種類型分清並記住。

六、先把要造句的詞擴展成詞組,然後再把句子補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組成“增添設備”、“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後再造句就方便多了。

隨着信息新媒體的發展,網絡已經成為繼報紙、收音機、電視之後的主流媒體,並有將其整合的趨勢。網民數量的激增使得網絡話題的熱議和網絡語言迅速成為流行語。出現了很多新現象:網絡造句——當某一新聞事件在網絡迅速流傳之後,新聞事件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詞語,在網友們的推廣下,成為造句的主體,並迅速在網絡流行展開。比如李剛事件中,我爸叫李剛成為流行語,以它進行的造句活動在網絡鋪開。例如: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剛;給我一個李剛,我能撐起整個地球等。而在360與騰訊的3Q網絡大戰之後,一句“我很艱難的做出決定”也迅速流行。這類造句的特徵主要是將已有的詩句、文章等進行改變而成。

TAG標籤:重賞 造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