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教育

當前位置 /首頁/學習教育 > /列表

我國傳統節日具體有哪些呢

中華民族是一個上下五千年的民族,傳統節日的形成是一個文化的累積凝聚的過程,中國的節日多種多樣,每一個節日都有一個起源。那麼大家知道我國的傳統節日有哪些嗎?跟着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我國傳統節日具體有哪些呢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春節(正月初一)、元宵節(正月十五)、清明節(陽曆4月5日前後)、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中元節(農曆七月十四/十五)、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重陽節(農曆九月九)、除夕(年尾最後一天)。

1、春節:農曆正月初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

2、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 ,因此又稱“上元節”,即農曆正月十五日。在古書中,這一天稱為“上元”,其夜稱“元夜”、“元夕”或“元宵”。而元宵這一名稱一直沿用至今。元宵有張燈、看燈、吃湯圓的風俗習慣。

3、清明節: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掃墓祭祖的日子,清明節源於上古春祭活動。清明節氣在時間和氣象物候特點上為清明節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條件,該節氣被看作清明節的源流之一。

4、端午節:最古老的傳統節日,源自天象崇拜,由古越人於午月午日(干支歷)舉行龍圖騰祭祀演變而來。端午節並非為紀念屈原而設立的節日,但是端午節之後的一些習俗受到屈原的影響。端午節的主要習俗有吃粽子、掛艾葉菖蒲榕枝、賽龍舟等。

5、七夕節:最早由來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遠古時代,古人將天文星區與地理區域相互對應,這個對應關係就天文來説,稱作“分星”,就地面來説,稱作“分野”。後民間傳説牛郎織女此夜在天河鵲橋相會。七夕節又名乞巧節,所謂乞巧,即在月光對着織女星用綵線穿針,如能穿過七枚大小不同的針眼,就算很“巧”了。中國現在越來越多的情侶把那天視為中國情人節。

7、中秋節:中秋習俗定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中秋已與年節齊名,成為中國的主要節日之一。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8、重陽節:又稱“老人節”。重陽節形成於上古九月農作物秋收祭天帝、祭祖的活動,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又稱“踏秋”與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插茱萸、賞菊花。

11、除夕:年尾最後一天叫除夕,原意為“歲除”,指歲末除舊佈新。除夕主要有貼年紅、年夜飯、壓歲錢、辭歲、守歲等習俗。除夕,全家人在一起吃“團圓飯”,有一家人團聚過年的味道。

TAG標籤:傳統節日 我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