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教育

當前位置 /首頁/學習教育 > /列表

尉繚生平,尉繚簡介

尉繚簡介 尉繚生平

名繚。尉繚一生事蹟,史籍載之不詳,大約活動於魏國由安邑遷都於大梁的歷史時期,著名的軍事家。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入秦遊説,被任為國尉,因稱尉繚。 ? 9條名句

關於尉繚的真實生活年代如同其他歷史名人一樣無從查考,只能從歷史文獻的殘篇斷語中推斷,但是這往往前後矛盾漏洞百出。比如人們推斷在公元前334年見過魏惠王,但《史記》中明確記載了他最終在秦王政時擔任了秦國的高級職務。這個時間跨度近百年,顯然有違常識。因此,就像對其他歷史人物一樣,我們只能望洋興歎。

他是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來到秦國的,此時秦王政已親秉朝綱,國內形勢穩定,秦王正準備全力以赴開展對東方六國的最後一擊。

當時的情況是,以秦國之力,消滅六國中的任何一個是不成問題的,但是六國要是聯合起來共同對秦,情況就難料了。所以擺在秦王面前的棘手問題是,如何能使六國不再“合縱”,讓秦軍以千鈞之勢,迅速制服六國,統一天下,避免過多的糾纏,以免消耗國力。離間東方國家,雖然是秦國的傳統做法,而且李斯等人正在從事着這項工作,但是採用什麼方法更為有利,則仍是一個很棘手的問題。消滅六國,統一中國,是歷史上從未有人幹過的事情,年輕的秦王深知這一點,他不想打無準備之仗。

另外,當時秦國還有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就是戰將如雲,猛將成羣,而真正諳熟軍事理論的軍事家卻沒有。靠誰去指揮這些只善拼殺的戰將呢?如何在戰略上把握全局,制定出整體的進攻計劃呢?這是秦王非常關心的問題。他自己出身於王室,雖工於心計,講求政治謀略,但沒有打過仗,缺乏帶兵的經驗。李斯等文臣也是主意多,實幹少,真要上戰場,真刀真槍地搏殺,一個個就都沒用了。

據明代太原崞縣(今山西原平縣)人劉寅對照《史記》的記載推測,魏國在前334年招賢,鄒衍、淳于髡、孟軻皆至樑,尉繚可能就在這時至樑並見到梁惠王,《尉繚子》一書即是他與梁惠王晤談軍事學的一個記錄。但由於龐涓當權,尉繚等人都未見用。從《尉繚子》的談話內容看,尉繚不僅熟悉魏國的國情,而且處處為振興魏國着想,表現了他熱愛故土的深情,以及對秦兵壓境的憂慮。另外尉繚對軍事家吳起曾表示了無限欽佩之意。他讚賞吳起執法嚴明,重視士兵在戰爭中的重要性,具有其重民及重視人的因素的積極意義,他希望魏國能有象吳起這樣的軍事首領。

《尉繚子》問世後,受到歷代統治者和兵家的重視。唐魏徵將其收進用於經邦治國的《羣書治要》之中,宋代被官定為武學經書,後世兵家多有引述。它很早就傳到日本,日本研究、譯註《尉繚子》的兵書有慶長十一年(1600)元佶《校定訓點尉繚子》、林道春《尉繚子評判》等三十餘種。此外還有朝鮮刊本。

《尉繚子》是一部具有重要軍事學術價值和史料價值的兵書。同時也應看到《尉繚子》中也存有糟粕,如鼓吹用嚴刑酷法來維持紀律的執行等,是剝削階級軍隊官兵對立的產物。

TAG標籤:尉繚 生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