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教育

當前位置 /首頁/學習教育 > /列表

墨守成規有什麼典故

1、墨守成規:這句成語是從墨子的一個故事來的。

墨守成規有什麼典故

2、墨子名翟(di),戰國時的魯國人,為宋國大夫(有的説是宋國人)。他做過木匠,造過車輛和守城器械,技術精良,和當時的著名巧匠魯班(即公輸般)齊名。(參看“班門弄斧”)

3、墨子主張“兼愛”、“非攻”,即人人相愛,不要戰爭。他不贊成儒家維護奴隸主貴族利益的學説,常與儒家學派進行辯論,而和他的門徒們自創一派,即所謂“墨家”。據《墨子》記載,墨子為了傳播他的學説,推行他的主張,常常不辭勞累,四處奔走。(參看“墨突不黔”)

4、《墨子》有這樣一段記載:有一回,楚國要攻打宋國,魯班為楚國特地設計了一種雲梯,準備攻城之用。那時墨子正在齊國,得到這個消息,急忙趕到楚國去勸阻。一氣走了十天十夜,“手足重繭”而不休息。到了楚國的郢都,立刻找到魯班,一同去見楚王。墨子竭力説服楚王和魯班別攻宋國。楚王終於同意了,但是他們都捨不得放棄新造起來的攻城器械,想在實戰中試試它的威力。墨子説:“那好,咱們就當場試試吧。”説着解下衣帶,圍作城牆,用木片作武器,讓魯班同他分別代表攻守兩方進行表演。魯班九次用不同方法攻城,九次都被墨子擋住了。魯班攻城的器械已經使盡,而墨子的守城計策還綽綽有餘。魯班不肯認輸,道:“我有辦法對付你,但是我不説。”墨子説:“我知道你要怎樣對付我,但是我也不説。”楚王聽不懂,問是什麼意思。墨子説:“公輸子是想殺害我。他以為殺了我,就沒有人幫宋國守城了。他哪裏知道我的門徒約有三百人早已守在那裏等着你們去進攻。”楚王眼看沒有把握取勝,便説:“好了,我決定不攻打宋國了。”

5、因為墨子善守,後來就把牢守、固守稱為“墨守”。但這個“守”一般都已不指守城,而多指守舊,成了貶詞。如“墨守成規”,形容頑固地守着老規矩,不肯改變。“成規”就是陳舊的現成的辦法、制度。《晉書》載:“温嶠與陶侃書曰:僕才輕任重,實憑仁公篤愛,遠秉成規”。

6、上述故事,講墨子從齊國趕往楚國,十天十夜,“手足重繭”。這“手足重繭”也是一句成語。“繭”同“趼”,手掌或腳底因緊握或多走而生出的硬皮,叫“繭子”,或“老繭”。老繭磨破,上面又生出新繭,繭子疊繭子,就叫“重繭”。“手足重繭”形容長途奔走的辛苦。或作“手足胼胝”(參看“過門不入”)。《莊子·無道篇》作“百舍重繭”。古人通常以三十里(約一天的路程)為一舍(住宿旅舍一次),因為急忙趕路,忍勞耐苦,奔百餘里才不得不歇宿,叫“百舍”。

TAG標籤:墨守成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