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教育

當前位置 /首頁/學習教育 > /列表

愛新覺羅·玄燁生平,愛新覺羅·玄燁簡介

愛新覺羅·玄燁簡介 愛新覺羅·玄燁生平

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蒙古人稱他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蒙語“平和寧靜”之意,為漢語“康熙”的意譯)。西藏方面尊稱為“文殊皇帝”。順治帝第三子,母親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帝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衞者,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學者尊之為“千古一帝”,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農曆十一月十三日崩於暢春園,終年68歲。廟號聖祖,諡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於景陵。傳位於第四子胤禛。

早時勤學

順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玄燁生於北京紫禁城景仁宮。其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時為庶妃。史載孝康章皇后向太后問安之時,出門時看到有龍繞身,孝莊太后才知道孝康章皇后有身孕。孝莊太后説:“我當初懷順治皇帝的時候就有這種景象,如今佟佳氏也是如此,必定降下祥瑞。”

玄燁一出世,就得到了年輕的父母親的喜歡,特委託可靠的奶媽帶他到紫禁城外哺養。他小時候未經出痘(天花),父母惟恐他染上這不治之症,才不得不採取這一措施。因此,他在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歡。多少年後,他猶抱憾不已。但是他所患天花之症並沒有危及性命,僅在臉部留下幾個細小的麻點。這使他對當時這種最可怕的疾病有了終身免疫力。而他出過痘竟成了他將來繼登帝位的一個有利因素。玄燁從五歲開始讀書識字,很快顯露出勤奮好學的天分。史載玄燁天表英俊,聲音洪壯有力。六歲的時候,偕同眾兄弟向父皇問安。世祖福臨問皇子們最想做什麼。皇二子福全説作為一個賢王足矣。唯有玄燁説道希望效法父皇。於是福臨十分看重玄燁。

後來,康熙帝曾談到自己的學習情況,八歲“學庸訓詁,詢之左右,求得大意而後愉快。日所讀者,必使字字成誦,從來不肯自欺。及四子之書既已通貫,乃讀尚書,於典謨訓詁之中,體會古帝王孜孜求治意。”接着,“讀大易,觀象玩佔,實覺義理悦心”。自此便養成了讀書的好習慣,“樂此不疲” ,“好學不倦”,每每讀書至深夜,而不知倦怠。他十七、八歲時,因讀書過勞,至咯血也不肯罷休。他所説的自己的學習情況,並非是自誇之辭。官方檔案記載他舉凡“帝王政治,聖賢心學,六經要旨,無不融會貫通”,亦非過譽之辭。

少年天子

順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玄燁年僅八歲,二十四歲的父親福臨突然病逝。順治帝生前沒有冊立太子,順治十八年(1661年)他臨終時接受湯若望的建議,因玄燁出過天花具有免疫力而選其為繼承人,以遺詔的形式冊立玄燁為皇太子。當年正月初九日(2月8日),玄燁即位於太和殿,時年僅6歲(虛歲8歲),頒詔大赦,並改明年為康熙元年。順治遺詔同時指派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大臣輔政。玄燁八歲喪父,母親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又在他十歲的時候病重。生母重病時,玄燁“朝夕虔侍,親嘗湯藥,目不交睫,衣不解帶”;十歲喪母,玄燁晝夜守靈,水米不進,哀哭不停。康熙後來回憶説,幼年在“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歡”。

四輔臣聯合輔政的局面並未維持很久,他們之間的矛盾和鬥爭日益公開而激烈起來。在四人中,逐漸專擅實權的是鰲拜。他平時已表現出居功自傲,盛氣凌人,但受“顧命”之初,尚能謹慎從事,履行誓詞。然而,不出三年,他就暴露出驕橫和專權的野心。他位在最末,不甘人後,處處越位抓權。首先便跟蘇克薩哈不相容。康熙六年(1667年)六月,首輔索尼病故。七月初七,14歲的康熙帝正式親政,在太和殿受賀,大赦天下。但僅十天後,鰲拜即擅殺同為輔政大臣的蘇克薩哈,數天後與遏必隆一起進位一等公,實際政局並不受康熙帝直接掌控。

當時,康熙帝經常召集少年侍衞在宮中作“布庫”之戲,康熙八年五月十六日(1669年6月14日),他突然命令這些侍衞在鰲拜進見時將其逮捕。大臣商議鰲拜大罪三十條,請求誅其族,康熙帝念鰲拜功勞,赦死罪而拘禁,但誅殺了鰲拜的很多弟侄親隨及黨羽,不久鰲拜死於禁所。僅存的另一輔政大臣遏必隆因為長期勾結鰲拜,被削去太師、一等公的爵位。康熙帝由此完全奪回朝廷大權,開始真正親政的階段。康熙帝剷除鰲拜之後,甄別官吏,為被鰲拜矯旨處死的蘇克薩哈等昭雪,獎勵百官上書言事,禁止圈地等弊政,實操朝政大權。

削平三藩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月,以平南王尚可喜請求歸老遼東,但請求留其子尚之信繼續鎮守廣東為引線,引發了是否撤藩的激烈爭論。最後康熙帝認為“藩鎮久握重兵,勢成尾大,非國家利”,決定下令“撤藩”。七月,吳三桂假裝請旨撤藩,康熙帝同意。同年十一月,吳三桂在雲南提出反清復明,殺雲南巡撫朱國治。並於次年派將率軍進攻湖南,攻陷常德、長沙、嶽州、澧州、衡州等地。他又派人四出散佈檄文。廣西將軍孫延齡、四川巡撫羅森等許多地方大員紛紛反清。接着,福建耿精忠亦反。在短短數月之內,滇、黔、湘、桂、閩、川六省丟失,一時間清帝國危在旦夕。隨後,陝西提督王輔臣、廣東尚之信等也相繼反叛,叛亂擴大到廣東、江西和陝西、甘肅等省。

康熙帝的對策是堅決打擊吳三桂,決不給予妥協講和的機會;而對其他的叛變者則大開招撫之門,以此來分化敵軍,削弱吳三桂的羽翼,從而孤立吳三桂。在這個方針之下,康熙帝把湖南作為軍事進攻的重點,命勒爾錦等統領大軍至荊州、武昌,正面抵住吳三桂,並進擊湖南,又命安親王嶽樂由江西赴長沙,以夾攻湖南。此外,康熙帝又放手重用漢將、漢兵作戰。康熙十五年(1676年),陝西王輔臣和福建耿精忠在清軍進攻下,先後投降。廣東的尚之信也於康熙十六年(1677年)投降。陝、閩、粵以及江西都先後平定。吳三桂侷促於湖南一隅之地,外援日削。而清軍已由江西進圍長沙,其失敗之勢已成。

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月,吳三桂在衡州稱帝,國號周,大封諸將。未幾即憂憤成疾,於八月病死。吳三桂死後,其部將迎立其孫吳世璠繼位,退居雲貴。此後,清軍先後收復湖南、廣西和四川。康熙二十一年(1681年)冬,清軍攻破昆明,吳世璠自殺,三藩平定。

統一台灣

康熙二十年(1681年),鄭經中風而死,明鄭發生政變,年僅12歲的鄭克塽繼任延平王,大權實際上為馮錫範、劉國軒掌握,鄭氏官員向心力開始動搖,負責與清朝談和的傅為霖甚至願當內應。福建總督姚啟聖認為是進攻台灣的好時機,向康熙帝推薦施琅。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以施琅為福建水師提督,出兵攻台,在澎湖大敗劉國軒所率領的鄭氏海軍,隨後明鄭納土歸降。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在台灣設一府(台灣府)三縣,即台灣縣(今台南)、鳳山縣(今高雄)、諸羅縣(今嘉義),隸福建省,並在台灣設巡道一員,總兵官一員,副將二員,兵八千。在澎湖設副將一員,兵二千。從而加強了中央對台灣的管轄,促進了台灣經濟文化的發展。

驅逐沙俄

清軍入關後,沙俄遠征軍曾多次入侵黑龍江流域,燒殺搶劫,四處蠶食。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九月,清廷勒令盤踞在雅克薩等地的沙俄侵略軍撤離清領土。沙俄軍不予理睬,反而率兵竄至愛琿劫掠,清將薩布素將其擊敗,並將黑龍江下游沙俄軍建立的據點均予焚燬,使雅克薩成為孤城。但沙俄軍負隅頑抗。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正月二十三日,為了徹底消除沙俄侵略,康熙帝命都統彭春赴愛琿,數日攻克雅克薩城,即行回師,留部分兵力駐守愛琿,另派兵在愛琿、墨爾根(今黑龍江嫩江)屯田,加強黑龍江一帶防務。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秋,沙俄捲土重來,再次佔領雅克薩城。俄軍這一背信棄義的行為引起清政府的極大憤慨。次年初,康熙接到奏報,即下令反擊。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七月二十四日,清軍2000多人進抵雅克薩城下,將城圍困起來,勒令沙俄侵略軍投降。托爾布津不理。八月,清軍開始攻城,托爾布津中彈身亡,改由杯敦代行指揮,繼續頑抗。八月二十五日,清軍考慮到沙俄侵略者死守雅克薩,必待援兵,且考慮隆冬冰合後,艦船行動、馬匹糧秣等不便,於是在雅克薩城的南、北、東三面掘壕圍困,在城西河上派戰艦巡邏,切斷守敵外援。侵略軍被圍困,戰死病死很多,826名俄軍,最後只剩66人。雅克薩城旦夕可下,俄國攝政王索菲亞公主急忙向清廷請求撤圍,遣使議定邊界。清廷答應所請,准許沙俄軍殘部撤往尼布楚。

雅克薩之戰結束後,雙方於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七月二十四日締結了《尼布楚條約》,規定以額爾古納河-格爾必齊河-外興安嶺為中俄兩國東段邊界,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和烏蘇里江以東地區均為清朝領土。

西征漠北

清初,西北方居住的蒙古分為漠南蒙古、漠北喀爾喀蒙古和漠西厄魯特蒙古三大部。漠北喀爾喀蒙古內部又分為扎薩克圖、土謝圖、車臣等三部,漠西厄魯特蒙古內部又分為準噶爾、和碩特、杜爾伯特、土爾扈特四部。清軍入關之前,漠南蒙古就已歸附大清,喀爾喀蒙古和厄魯特蒙古各部,也與清政府關係密切。

康熙年間,準噶爾在領袖噶爾丹的統治下,勢力強盛。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底,沙俄參加中俄邊界談判的全權代表戈洛文,在伊爾庫茨克專門接見了噶爾丹的代表,策動噶爾丹進攻喀爾喀蒙古,噶爾丹本來就與喀爾喀三部中的土謝圖汗部有矛盾,遂掀起對喀爾喀的戰爭。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噶爾丹親率騎兵三萬自伊犁東進,越過杭愛山,進攻喀爾喀,很快佔領整個喀爾喀地區。土謝圖汗察琿多爾濟與哲布尊丹巴一世決定投清,於是喀爾喀三部數十萬分路南奔,逃往漠南烏珠穆沁一帶,向清廷告急,請求保護。康熙一面把他們安置在科爾沁放牧,一面責令噶爾丹罷兵西歸。但噶爾丹氣焰囂張,置之不理,反而率兵乘勢南下,深入烏珠穆沁境內。對於噶爾丹的猖狂南犯,康熙一面下令就地徵集兵馬,嚴行防堵,一面調兵遣將,準備北上迎擊,先後在烏蘭布通和昭莫多大破準噶爾。康熙三十六年(1698年)二月,康熙鑑於噶爾丹拒不投降,再次下詔親征。噶爾丹在眾叛親離的情況下死去。至此康熙時期討伐噶爾丹之戰始告結束,漠北喀爾喀地區納入清朝版圖。

噶爾丹死後,策妄阿拉布坦便成為準噶爾部的統治者。隨着他的統治地位的鞏固和地盤的不斷擴大,又萌生向東擴張的野心。策妄阿拉布坦在沙俄支持下,不斷襲擊清軍據守的科布多、巴里坤、哈密等軍事重鎮,並派兵侵入西藏。由於康熙及時派兵進藏協同藏軍圍剿,才將準噶爾勢力趕出西藏。

九子奪嫡

康熙十四年(1675年),康熙立時年兩歲的二阿哥胤礽為皇太子,日後皇太子變得驕縱與蠻橫並結黨營私。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殺索額圖,父子關係趨於緊張。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在木蘭圍場的布爾哈蘇行宮,康熙皇帝以皇太子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訓,惟肆惡虐眾,暴戾淫亂”的理由,宣佈廢除太子。之後眾多阿哥開始了對於皇位的覬覦。

大阿哥胤褆是庶長子,一向不被康熙喜歡,自知無望,向康熙提議立八阿哥胤禩,理由是“術士張明德嘗相允祀必大貴”,又説要替父殺掉胤礽,讓康熙極為寒心,嚴加訓斥,同時對胤禩嚴加提防。這時三阿哥胤祉揭發大阿哥搞魘鎮加害胤礽之事,康熙將大阿哥囚禁。康熙厭惡胤禩勾結胤褆,也將其關押,後又釋放。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恢復胤礽太子地位。康熙五十年(1711年)末被告與刑部尚書齊世武、步軍統領託合齊、兵部尚書耿額結黨營私。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再次下詔廢太子。從此廢太子一直被圈禁到死。三阿哥胤祉見此亂局,主動退出競爭。

胤礽再度被廢后,八阿哥胤禩轉而支持十四阿哥胤禎(四阿哥同母弟,後改名允禵),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俄附庸八阿哥。十三阿哥胤祥附庸四阿哥胤禛。胤禛在太子首次被廢后,敢於為胤礽説好話,屬太子黨。胤礽二度被廢之後,胤禛看到胤礽絕無復立之可能,開始結黨營私,窺視儲位。這時形成了以胤禛為首的四爺黨和以胤禩為首的八爺黨兩大勢力。

晚年病逝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帝玄燁崩於北京暢春園清溪書屋,終年69歲。在位61年零10月。當時八爺黨支持的十四阿哥胤禎遠在西北,四阿哥胤禛留京。康熙近臣步軍統領隆科多宣佈康熙遺囑,命胤禛繼承皇位,是為雍正皇帝,為康熙帝上廟號聖祖,諡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於景陵。

外貌記載

法國傳教士白晉:“他威武雄壯,儀表堂堂,身材高大,舉止不凡。他的五官端正,雙目炯炯有神,鼻尖略圓而稍顯鷹鈎狀。雖然臉上有一點天花留下的痘痕,但是絲毫不影響他的美好形象。”

荷蘭使節:“皇帝中等人材,是位慈祥、穩重、舉止端莊的人,他那威嚴的外表,無論從那一方面看,即使放在千人之中,也與眾不同,能夠立即分辨出來,這是由於他想使自己的容態和舉止,讓人—看便是心地高尚的人所造成的。”

法國耶穌會士李明《中國現狀》:“據我所見皇帝身材比普通人稍高,堪稱恣態優美,比我們稍胖些,但還達不到中國人所謂的‘富態’的程度。臉也稍寬,有痘痕,前額寬大,鼻子和眼睛比中國普通人小些。嘴美,頤和靄,動作温柔,一切容態舉止,都像是位君主,一見便引人注目。”

朝鮮使節金昌業《老稼齋燕行日記》:“廣顙,頤稍殺,疏髯犯頰而斑白,雌雄眼,神氣清明。”

廢棄長城

歷代王朝修長城,沒有擋住遊牧民族的鐵騎奔馳,被稱為“天可汗”的唐太宗李世民也公開貶低過長城。康熙三十年(1671年),康熙帝率諸王、貝勒、大臣前往多倫諾爾(今內蒙古多倫),約集內外蒙古來此“會盟”,定疆界,製法律,為外蒙的喀爾喀蒙古諸部編制盟旗,使其接受清朝的管轄,從而實現了北部乃至西北的空前統一,蒙古問題宣告解決。

就在多倫會盟之後,古北口總兵蔡元看到長城年久失修,建議撥款修理。康熙帝繼承皇太極、順治帝提出的“滿漢一家”的民族思想,進而又發展成為“中外一視”“天下一家”的“大一統”思想,發現長城的存在不利於國家的統一,尤其不利於與“三北”遊牧民族的政治一體化,於是否定了修長城的建議。康熙帝總結歷代修長城的歷史教訓,悟出惟有“養好”百姓,才會得到治國之本,邊境自固而無憂。康熙帝拆除了漢人與“三北”少數民族的一道牆,不再有內外之分,迅速形成空前“大一統”的多民族國家。 

推廣西藥

康熙40歲那年得了瘧疾,中醫藥未能治癒,耶穌會士洪若翰、劉應進金雞納霜(奎寧)。康熙服用後,很靈驗,病好了。他召見洪若翰、劉應等,在西安門內賞賜房屋,後這裏成為天主教北堂。曹寅得了瘧疾,康熙賜金雞納霜治好了他的病。此後,康熙便對西藥發生興趣,命在京城內煉製西藥,還在宮中設立實驗室,試製藥品,親自臨觀。他提倡種痘以防天花。他破除因循,推廣種痘,命先給自己子女及宮中女子種痘,還給蒙古49旗及喀爾喀蒙古部民種痘,這就使千萬人因種痘而免去患天花死亡或不死而留下麻子的悲劇。

養生之道

康熙他壽命長與其含性養身,飲食、起居鹹成規度,潔衣淨寶,注意生活細節有關。

一、飲食有節,起居有序。這是康熙的養生之要。康熙帝認為人若想長壽,不能靠服食所謂的可長生不老的靈丹妙藥,而是靠飲食起居有序、有節、有度。這也是他養生之道的核心。 

二、衣着潔淨,室內温馨。愛乾淨,講衞生,成習慣是康熙的健康之友。康熙認為:不論在家裏或出門在外,人們都應該養成乾淨整潔的好習慣。如果平常注意個人衞生,那麼清爽之氣便會附着於身,否則自身的清明之氣就會逐漸被污穢之氣所取代。康熙帝雖提倡潔淨,但也反對太過潔淨而成癖。

三、飲酒有度,反對抽煙。康熙不反對飲酒,反對沉湎於酒中及不節制。康熙能飲酒而不多飲,只是“平日膳後,或遇年節、筵宴之日飲小杯一杯。”他厭惡貪杯之輩。

四、清虛棲心,神靜心和。“寡慮”、“寡嗜慾”、“寡言”,是康熙養生之道的另一招方。康熙認為一個人若想做到神靜心和,必須堅定自己的意志,不意氣用事。若雜念不起,心中清明,即可清察明審,感情和順,自然身健長壽。此外,康熙帝還勸誡後人要心懷寬廣,他在《庭訓格言》中説:“惟寬坦從容,以自頤養而已。”這句話的意思是説,人們把心胸放得寬坦一些,讓心氣平和一些,才能頤養天年。

康熙從不追求長生不老,他認為人的一生,生長壯老已,從出生到死亡是一個自然過程,是不可遏止的。因而人只能順應自然,多加保養,以求在一定範圍內延長壽命。

TAG標籤:生平 愛新覺羅 玄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