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教育

當前位置 /首頁/學習教育 > /列表

茶館是老舍什麼時候寫的

茶館是老舍什麼時候寫的

1、《茶館》是老舍1956至1957年間的作品。它是作家一生中最優秀的戲劇創作,正像曹禺先生所説,它是“中國戲劇史上空前的範例”。共和國建立之後的17年裏,老舍寫小説很少,卻寫了不少的戲。寫《茶館》之前,1955年他寫了話劇《春華秋實》,1956年寫了話劇《西望長安》,在《茶館》之後,1958年寫了《紅大院》、1959年寫了《女店員》和《全家福》……《茶館》跟這些配合時事政治的作品,在題材、風格以及創作模式上,都大不一樣,他重新寫起了解放前寫慣了的“陳年往事”。

2、其實,老舍寫《茶館》,本來也是想要配合時政宣傳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在1954年公佈,作者撫今追昔感慨不少,覺得該寫個説明新憲法得來不易的戲,用來教育青少年。於是,1956年他動筆寫了一個4幕6場的話劇,戲裏人物眾多,由光緒年間一直寫到解放前夕北平學生“反飢餓、反迫害”運動,戲裏的主要人物是兄弟3人。老舍把初稿,拿到北京人藝,讀給院長曹禺、總導演焦菊隱等人,徵求意見。曹禺他們感覺,這部作品,最精彩的,是第1幕第2場發生在一家舊茶館裏的戲,覺得應當以這場戲作基礎,另起爐灶,寫個描繪舊時代社會面貌的戲。老舍挺痛快地接受了這個建議,當即表示:3個月後交劇本!期限一到,《茶館》新作果然有了。經過跟導演、演員們的切磋磨合,這部新作真的大功告成了。劇本的最終完成稿,徹底放棄了正面展現革命鬥爭的場景,成了一部由往昔歲月市井生活畫面組合起來的社會風情大戲。

3、《茶館》要把舊中國的社會變遷演給觀眾看。可是,老舍對政治不大熟悉,這限制了他直接寫社會政治變遷的能力。於是,作家避生就熟,用他了如指掌的社會文化變遷,來折射社會政治變遷的幽微。我們都清楚,一個時代的文化和政治,都從屬於社會的上層建築,二者之間,具有內在的聯繫,社會的政治性質總會或明或暗地作用於它的文化,而形形色色的文化世相,也常常能把暗含着的種種政治信息,傳遞給人們。所以,通過寫一個時代的文化現象來反映這個時代的政治面貌,就成了藝術作品反映社會可行的途徑。《茶館》恰恰體現了老舍選擇了這一創作途徑所獲取的藝術優勢。

TAG標籤:老舍 茶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