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知识

当前位置 /首页/综合知识 > /列表

求所有词牌曲牌格式不用,怎么样写曲牌

1.求所有词牌曲牌(格式不用)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怎么样写曲牌 求所有词牌曲牌格式不用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约有下面的三种情况: ⑴本来是乐曲的名称。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③,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象菩萨。

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据说唐宜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

《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⑵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④,又叫《秦楼月》。

《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

《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⑶本来就是词的题目。《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唉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

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

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关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到江南。

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何罢了. 曲牌是曲的调子的名称。如《点绛唇》、《山坡羊》、《挂枝儿》等,名色多至几千个。

每一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字数、句法、平仄,可据以填写词。曲牌大都来自民间,一部分由词发展而来,故曲牌名也有与词牌名相同的。

有的曲牌有调无词,只供演奏。曲调音节,古代都写在牌子上,故称为曲牌。

2.写抒情的元曲,要曲牌,曲名,作者和内容,好的有追加分,10首左右

正宫 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

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①,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

赏析本曲从风格上看当是文人所作。其末句即用白贲[鹦鹉曲]“侬家鹦鹉洲边住”(“却原来”为衬字)成句,看来也是写“不识字渔父”(白贲曲语)的。

据元冯子振《鹦鹉曲·序》载,白曲在其时享有盛名,“有北京伶妇御园秀之属,……恨此曲无续之者”,于是冯子振逞才和白曲百余首,可见白贲曲的影响之大。而白贲曲一出,因其首句有“鹦鹉洲”,其曲原名“黑漆弩”也就改称“鹦鹉曲”,鹦鹉洲也就从原特定的地名一变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因此,本曲“侬家鹦鹉洲边住”的那个“侬”即“我”)也很可能是个“渔父'。本曲所写意境受白曲直接影响亦较明显。

但本曲的结构与白曲却大不相同。它先用许多扑朔迷离的笔墨描绘了一个似乎无人迹、无尘嚣的世外桃源之境。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一条不知名的小溪,清澄透明的流水静静地淌着;登舟横渡上岸,再沿着一条弯弯小径走去,一座小小屋舍便悠然可见了。这里已隐约透出一缉乏光何叱蛊癸坍含开股神迷之感。

室何人居?诗人未道,他仅描绘了小屋安谧而恬静、雅淡而优美的外部环境;其地何所?诗人未明,是“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的乡村野地?还是“小桥流水有人家”(王安石诗)的郊外花村?读者难知其详。以下两句,诗人将读者引入更加神迷的境界:“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

青山白云,幽邃缥缈,使人想起贾岛《访隐者不遇》中童子的答语,“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令人悬望之余,不无怅惘之感。

诗人似乎知道读者会有这样的心理感受,故再用两句颇涵自得、自傲,而又不无戏谑嘲弄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重复叠唱,再将读者推向迷茫恍惚之极境,让你只好自叹凡俗,对此神秘的仙界可望而不可即,可想然不可知。若全曲到此作结,倒颇堪称之为“朦胧诗”的,“象外”之味,尽可让人作万千之想。

然古代诗歌于“超以象外”后必要“得其环中”,结句“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正是揭其“环中”的全曲之眼。一直隐在曲中而未露其面的小屋之主倏然而出,仙界者,“渔父”居所也。

有此一句,“境界全出”:那青山白云、门前流水、轻舟小径构成的极澄至净的世界,何尝是“红尘”外的仙境,又何尝是现实中实有的景观,它乃是“渔父”心灵中的圣所,理想中的“隐士”精神世界的“物化”罢了。 “渔父”形象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几乎没有一个是现实中真正的渔父。

自从楚辞《渔父》中诞生了一位“世人皆醒我独醉”、不与世俗争流的“渔父”后,其历代“子子孙孙”实际上便成了不求功名、不慕荣华富贵而独善其身的人格精神象征。“渔父”之咏成了古代“隐士”之歌中别具一格的支系,王维的一首“隐士诗”不妨可看作其核心主题:“永怀青岑客,回首白云间。

神超物无违,岂系名与宦。”“渔父”之吟为历代文人所喜爱,绝非无因,元代尤其如此——得志而显达者咏之,以见其不失高雅;失意者又借以曲折表达其对现实的不满或失望,同时又将自己的内心世界融化到“渔父精神”中去,以忘却现实生活的烦恼,在“超尘脱俗”的心灵净化中求得心理的平衡。

白贲《鹦鹉曲》所以能享誉一时,除了其韵用“鱼模”部去声险韵外,“渔父”这一传统母题具有文人心目中特有的“精神美”魅力,难道不是最根本的原因?而本曲不惮有名作在先,效而再创,不也有这样的魅力在召唤? 然而,如果本曲无自己的艺术魅力,恐怕早就湮没无闻了。在历代“渔父”之吟中,以青山、白云喻其高洁脱俗,以轻舟、流水状其自由洒脱,乃是众所撷取兼含比兴的意象。

白曲如此,本曲亦如此。但白曲以“侬家鹦洲边住,是个不识字渔父”领起全篇,让人一下子进入传统“渔父”的既定精神境界,然后再组合意象,使其表现的精神世界得以形象化,而结句“算从前错怨天公,甚也有安排我处”与之遥相呼应,使全曲颇得爽朗豪放之风。

本曲则首先隐约回环,先造其境,使人捉摸不定,产生强烈的探询感,结句则借当时人所熟知的“鹦鹉洲”指称“渔父”,点出意核,复令人再回味、咀嚼全曲,既得含蓄蕴藉之趣,又不失明朗畅达之风,虽与白曲所取意象大致相同,结构方式则别具一格。细而察之,本曲“溪边小径舟横渡”与白曲“浪花中一叶扁舟”;“青山隔断红尘路”与白曲“觉来时满目青山,”虽句中形象相同,但也各随其曲之意脉与情调,彼此不能互换,而并非增减其字而已。

故其虽受白曲影响和启迪,然却是自己的创作。加上作者选押去声韵之[叨叨令]曲体,除“处”、“住”为白曲原用韵脚外,“渡”、“玉”、“路”,均是字熟而韵险,既继承了白曲“险韵”特色,又有自己的匠心,这大概是本曲并非首唱,又属“无名氏”之作却能流传至今的原因吧。

3.元曲咋写

你这么提问题,就说明你对宋词并不熟悉。

你写宋词的时候,一定要按照词谱写,不要照猫画虎想当然的去写。

写宋词的时候,先学会挑选词牌,然后学会查询并看懂词谱,知道词谱中的平仄句豆是什么意思,然后会使用词林正韵押韵,造句的时候知道什么是律句,什么是拗句。这样你就基本学会写宋词了。

明白了这些,你就会学会诗词的基本方法,一通百通,诗词曲写作的基本方法都是一样的。

写元曲也是要先查询曲牌,弄懂曲牌的格式,按照曲牌规定的平仄格式押韵方式把字填进去。所以写宋词古人称作填词,就是这个意思。

学会了初步的写法(还是以宋词为例),你就要学会布局谋篇,就像老师叫我们写作文一样,开头怎么提领全篇,哪一部分用来写景,哪一部分用来抒情,怎样情景交融融情入景,怎样安排上下阕的内容和关系,怎样结尾显得余味悠长又顺畅自然,学会这些,你才可以说你会写宋词。

当你真正会写宋词的时候,诗词曲的基本创作方法就会了然于胸,剩下的就是看你怎样把自己的灵魂融进文字之中并且真切的表达出来。

写诗词,有固定的格式,有精确的方法,不是看多了宋词按照心中的语感造几个句子连在一起就可以成为宋词了。

我说话直,你别生气哈,但是我说的都是实话。

4.词牌和曲牌如何区别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约有下面的三种情况: ⑴本来是乐曲的名称。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③,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象菩萨。

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据说唐宜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

《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⑵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④,又叫《秦楼月》。

《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

《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⑶本来就是词的题目。《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唉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

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

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关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到江南。

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何罢了. 曲牌是曲的调子的名称。如《点绛唇》、《山坡羊》、《挂枝儿》等,名色多至几千个。

每一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字数、句法、平仄,可据以填写词。曲牌大都来自民间,一部分由词发展而来,故曲牌名也有与词牌名相同的。

有的曲牌有调无词,只供演奏。曲调音节,古代都写在牌子上,故称为曲牌。

5.如何写昆曲,和其他戏曲有什么区别,怎么押韵

昆曲创作的难度非常大。

以昆曲的曲调为例,昆曲的曲调是曲牌体,每个曲牌的曲调都是固定的,如同我们的词牌,像按词牌填词一样。想想,一个剧目里面要有多少个唱段,你需要掌握多少中曲牌?传统昆曲中的曲牌有上千种。一出剧目如果想好听,肯定要选取不同的,适合的曲牌,没有足够的功底,单就这一点上都无法把握。

即便掌握这些曲牌,昆曲的乐谱使用的是工尺谱,简谱、五线谱都不足以全面准确地表现昆曲曲调的特点。

昆曲的唱词的文学性非常高,不仅仅是诘屈聱牙,还有浓重的地方语音特色,不像某些剧种,主要靠十三道大辙就能解决的。

TAG标签:格式 曲牌 词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