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知识

当前位置 /首页/综合知识 > /列表

发酵工程知识点

发酵工程知识点

1. 微生物发酵:微生物发酵是指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物(如细菌、酵母菌、真菌、藻类等)进行生物过程的一种技术。微生物发酵广泛应用于食品、制药、生化工程及环境工程等多个领域。

2. 发酵介质:发酵介质是指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环境条件。常用的发酵介质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维生素等。

3. 发酵工艺:发酵工艺是指微生物发酵过程中所需的条件和步骤。发酵工艺包括发酵条件的控制、发酵罐的设计、发酵过程的监测等。

4. 发酵罐:发酵罐是用于进行微生物发酵的集装式容器。发酵罐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罐体、罐盖、搅拌器等。

5. 发酵控制:发酵控制是指针对发酵过程中的条件进行调节和控制。发酵控制的主要手段包括温度、pH值、氧气、营养物质的添加等。

6. 发酵产物:发酵产物指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通常包括有机酸、酶、酵母、细菌菌体等。发酵产物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常见的应用领域包括食品、医药、生化工程等。

7. 发酵动力学:发酵动力学是指微生物发酵过程中生化反应的速率和路径。了解发酵动力学,可供发酵过程的仿真模拟和优化。

8. 发酵清洗:发酵清洗是指对发酵罐进行清洗、消毒和保养的过程。发酵清洗的目的是保持发酵设备的卫生和安全,减少残留污染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高三生物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知识点

发酵工程的概念和内容

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新技术。发酵工程的内容包括菌种的选育、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方面。

(1)“发酵”有“微生物生理学严格定义的发酵”和“工业发酵”,词条“发酵工程”中的“发酵”应该是“工业发酵”。

(2)工业生产上通过“工业发酵”来加工或制作产品,其对应的加工或制作工艺被称为“发酵工艺”。为实现工业化生产,就必须解决实现这些工艺(发酵工艺)的工业生产环境、设备和过程控制的工程学的问题,因此,就有了“发酵工程”。

(3)发酵工程是用来解决按发酵工艺进行工业化生产的工程学问题的学科。发酵工程从工程学的角度把实现发酵工艺的发酵工业过程分为菌种、发酵和提炼(包括废水处理)等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都有各自的工程学问题,一般分别把它们称为发酵工程的上游、中游和下游工程。

(4)微生物是发酵工程的灵魂。近年来,对于发酵工程的生物学属性的认识愈益明朗化,发酵工程正在走近科学。

(5)发酵工程最基本的原理是发酵工程的生物学原理。

(6)发酵工程有三个发展阶段。

现代意义上的发酵工程是一个由多学科交叉、融合而形成的技术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开放性的学科。发酵工程经历了“农产手工加工——近代发酵工程——现代发酵工程”三个发展阶段。

发酵工程发源于家庭或作坊式的发酵制作(农产手工加工),后来借鉴于化学工程实现了工业化生产(近代发酵工程),最后返璞归真以微生物生命活动为中心研究、设计和指导工业发酵生产(现代发酵工程),跨入生物工程的行列。

原始的手工作坊式的发酵制作凭借祖先传下来的技巧和经验生产发酵产品,体力劳动繁重,生产规模受到,难以实现工业化的生产。于是,发酵界的前人首先求教于化学和化学工程,向农业化学和化学工程学习,对发酵生产工艺进行了规范,用泵和管道等输送方式替代了肩挑手提的人力搬运,以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操 作,把作坊式的发酵生产成功地推上了工业化生产的水平。发酵生产与化学和化学工程的结合促成了发酵生产的第一次飞跃。

通过发酵工业化生产的几十年实践,人们逐步认识到发酵工业过程是一个随着时间变化的(时变的)、非线性的、多变量输入和输出的动态的生物学过程,按照化学工程的模式来处理发酵工业生产(特别是大规模生产)的问题,往往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从化学工程的角度来看,发酵罐也就是生产原料发酵的反应器,发酵 罐中培养的微生物细胞只是一种催化剂,按化学工程的正统思维,微生物当然难以发挥其生命特有的生产潜力。于是,追溯到作坊式的发酵生产技术的生物学内核(微生物),返璞归真而对 发酵工程的属性有了新的认识。发酵工程的生物学属性的认定,使发酵工程的发展有了明确的方向,发酵工程进入了生物工程的范畴。

发酵工程是指采用工程技术手段,利用生物(主要是微生物)和有活性的离体酶的某些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生物产品,或直接用微生物参与控制某些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技术。人们熟知的利用酵母菌发酵制造啤酒、果酒、工业酒精,乳酸菌发酵制造奶酪和酸牛奶,利用真菌大规模生产青霉素等都是这方面的例子。随着 科学技术的进步,发酵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并且已经进入能够人为控制和改造微生物,使这些微生物为人类生产产品的现代发酵工程阶段。现代发酵工程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有目的地改造原有的菌种并且提高其产量;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药品,如人的胰岛 素、干扰素和生长激素等。

已经从过去简单的生产酒精类饮料、生产醋酸和发酵面包发展到今天成为生物工程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分支,成为一个包括了微生物学、化学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机械工程和计算机软硬件工程的一个多学科工程。现代发酵工程不但生产酒精类饮料、醋酸和面包,而且生产胰岛素、干扰素、生长激素、抗生素和疫苗等 多种医疗保健药物,生产天然杀虫剂、细菌肥料和微生物除草剂等农用生产资料,在化学工业上生产氨基酸、香料、生物高分子、酶、维生素和单细胞蛋白等。

从广义上讲,发酵工程由三部分组成:是上游工程,中游工程和下游工程。其中上游工程包括优良种株的选育,最适发酵条件(pH、温度、溶氧和营养组成) 的确定,营养物的准备等。中游工程主要指在最适发酵条件下,发酵罐中大量培养细胞和生产代谢产物的工艺技术。这里要有严格的无菌生长环境,包括发酵开始前采用高温高压对发酵原料和发酵罐以及各种连接管道进行灭菌的技术;在发酵过程中不断向发酵罐中通入干燥无菌空气的空气过滤技术;在发酵过程中根据细胞生长 要求控制加料速度的计算机控制技术;还有种子培养和生产培养的不同的工艺技术。此外,根据不同的需要,发酵工艺上还分类批量发酵:即一次投料发酵;流加批量发酵:即在一次投料发酵的基础上,流加一定量的营养,使细胞进一步的生长,或得到更多的代谢产物; 连续发酵:不断地流加营养,并不断地取出发酵液。在进行任何大规模工业发酵前,必须在实验室规模的小发酵罐进行大量的实验,得到产物形成的动力学模型,并根据这个模型设计中试的发酵要求,最后从中试数据再设计更大规模生产的动力学模型。由于生物 反应的复杂性,在从实验室到中试,从中试到大规模生产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这就是发酵工程工艺放大问题。下游工程指从发酵液中分离和纯化产品的技术:包括固液分离技术(离心分离,过滤分离,沉淀分离等工艺),细胞破壁技术(超声、高压剪切、渗透压、表面活性剂和溶壁酶等),蛋白质纯化技术(沉淀法、色谱 分离法和超滤法等),最后还有产品的包装处理技术(真空干燥和冰冻干事燥等)。此外,在生产药物和食品的发酵工业中,需要严格遵守美国联邦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所公布的cGMPs的规定,并要定时接受有关*的检查监督。

发酵工程的发展简史

20世纪20年代的酒精、甘油和丙酮等发酵工程,属于厌氧发酵。从那时起,发酵工程又经历了几次重大的转折,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20世纪40年代初,随着青霉素的发现,抗生素发酵工业逐渐兴起。由于青霉素产生菌是需氧型的,微生物学家就在厌氧发酵技术的基础上,成功地引进了通气搅拌和一整套无菌技术,建立了深层通气发酵技术。它大大促进了发酵工业的发展,使有机酸、微生素、激素等都可以用发酵法大规模生产。

1957年,日本用微生物生产谷氨酸成功,如今20种氨基酸都可以用发酵法生产。氨基酸发酵工业的发展,是建立在代谢控制发酵新技术的基础上的。科学 家在深入研究微生物代谢途径的基础上,通过对微生物进行人工诱变,先得到适合于生产某种产品的突变类型,再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培养,就大量产生人们所需要的物质。目前,代谢控制发酵技术已经与核苷酸、有机酸和部分抗生素等的生产中。

20世纪70年代以后,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生物工程技术的开发,使发酵工程进入了定向育种的新阶段,新产品层出不穷。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学科之间的不断交叉和渗透,微生物学家开始用数学、动力学、化工工程原理、计算机技术对发酵过程进行综合研究,使得对发酵过程的控制更为合理。在一些国家,已经能够自动记录和自动控制发酵过程的全部参数,明显提高了生产效率。

高二上册生物必修一知识点

【 #高二# 导语】因为高二开始努力,所以前面的知识肯定有一定的欠缺,这就要求自己要制定一定的计划,更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相信付出的汗水不会白白流淌的,收获总是自己的。 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上册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助你金榜题名!

1.高二上册生物必修一知识点

  草履虫有叶绿体吗

  没有,草履虫的身体很小,还是属于圆筒形的一种原生动物。常见的草履虫,它的身体长度大概是80到300微米,由于它的身体形状,如果从平面的角度上面看过去,就跟一只到头的草鞋底,因此被称为是草履虫。草履虫的全身都是由一个细胞逐渐起来,身体的表面上可以看到一层膜,在膜上可以看到很多的纤毛,依靠纤毛进行划动,还可以在水里运动。在它的身边一边,可以看到一条凹入的小沟,这种就是口沟,也能说是草履虫的嘴巴,在口沟里面会有很密长的纤毛。

  草履虫形态特征

  草履虫Paramecium是纤毛纲的代表种,也是原生动物的代表种。体长只有80~300微米。草履虫生活在淡水中,一般池沼,小河中都可采到。世界已知22种,常见有大草履虫(长180~300微米)、双小核草履虫(长80~170微米,伸缩泡2个,有两个小核,很小)、多小核草履虫(长180~310微米,有时有3个伸缩泡,小核泡型,有3~12个)、绿草履虫(体长80~150微米,细胞质内有绿藻共生,在见光处培养后通体呈绿色,小核1个,致密型)。

  草履虫一般呈长圆筒形,前端钝圆,后端宽而略尖,形状似倒置的草鞋,因此得名。草履虫全身长满纵行排列的纤毛,纤毛和鞭毛的结构基本相同。虫体的表面为表膜,由3层膜组成,起到缓冲和保护作用,里面的细胞质分化为内质与外质。每一根纤毛从位于表膜下的一个基体发出来,整个表膜下的基体由纵横连接的小纤维连接成网,起到协调纤毛活动的作用。

  表膜下的外质中有一排小杆状的囊泡结构,与表膜垂直排列,叫做刺丝泡,开口于表膜上,当虫体遇到刺激时,刺丝泡射出其内容物,遇水形成细丝。草履虫有很迅速的应激性,如用5%亚XX蓝、稀醋酸或墨水刺激时,可见放出刺丝。一般认为刺丝泡具有防卫和捕食的作用。

2.高二上册生物必修一知识点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2、反射:

  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4、反射弧:

  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

  5、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

  6、兴奋:

  是指动物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7、神经冲动:

  是指在神经系统中,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兴奋。

  8、静息状态:

  是指在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所处于的状态。膜外侧带有正电荷,膜内侧带有等量的负电荷,整个神经元细胞不显电性。

  9、静息电位:

  指未受刺激时,神经元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未外正内负。

  10、兴奋状态:

  指受刺激后,神经元细胞受刺激部位膜外侧带负电荷,膜内侧带有等量正电荷的状态。

  1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是以电信号(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

  12、突触小体:

  指神经元轴突末梢膨大呈杯状或球状的结构。内有突触小泡,小泡内有神经递质。

  13、突触:

  指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或轴突相接触所形成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14、只有轴突末梢的突触小泡内有神经递质,所以,兴奋只能由轴突末梢传递给其他神经元。

  15、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

  16、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3.高二上册生物必修一知识点

  植物呼吸作用释放什么气体

  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植物呼吸是指植物在有氧条件下,将有机化合物氧化,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可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植物的呼吸是在细胞内进行,细胞内的线粒体是植物体内的“动力工厂”,整个呼吸过程都是在这里发生。

  呼吸作用是所有活细胞的共同特征,它能提供植物生命活动所需的大部分能量,氧化的中间产物为许多生物合成过程提供原料。

  植物呼吸的应用

  发酵工程:发酵工程是指采用工程技术手段,利用生物,主要是微生物的某些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生物产品,或者直接用微生物参与控制某些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技术。人们熟知的利用酵母菌发酵制造啤酒、果酒、工业酒精,利用乳酸菌发酵制造奶酪和酸牛奶,利用真菌大规模生产青霉素等都是这方面的例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酵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并且已经进入能够人为控制和改造微生物,使这些微生物为人类生产产品的现代发酵工程阶段。现代发酵工程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利用DNA重组技术有目的地改造原有的菌种并且提高其产量;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药品,如人的胰岛素、干扰素和生长素等。

4.高二上册生物必修一知识点

  基因突变和重组的区别

  1、两者性质不同,基因重组是两种不同的基因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基因片段。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组DNA分子发生的突然的、可遗传的变异现象。

  2、基因突变是基因的从无到有,突变产生新基因。基因重组是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产生的是新的基因型。

  3、发生的时间不同,基因重组发生的时期是减数XX中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换和减数第一次XX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而重新组合;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是在有丝XX和减数XX的间期。

  突变与重组的关系

  1、二者在发生的时期有所不同: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有丝XX间期或减数第一次XX前的间期,而基因重组主要发生在减数第一次Xx前期和减数第一次XX后期。

  2、二者在变异的结果上是不同的: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产生新基因(等位基因),而基因重组的结果是产生新的基因型。

5.高二上册生物必修一知识点

  DNA分子的结构是什么结构

  所谓DNA的一级结构,就是指4种核苷酸的连接及其排列顺序,表示了该DNA分子的化学构成。DNA不仅具有严格的化学组成,还具有特殊的高级结构,它主要以有规则的双螺旋形式存在。

  DNA分子基本特点

  1、DNA分子是由两条互相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绕而成的。

  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相结合,形成碱基对,它的组成有一定的规律。这就是嘌呤与嘧啶配对,而且腺嘌呤(A)只能与胸腺嘧啶(T)配对,鸟嘌呤(G)只能与胞嘧啶(C)配对。如一条链上某一碱基是C,另一条链上与它配对的碱基必定是G。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组成DNA分子的碱基虽然只有4种,它们的配对方式也只有A与T,C与G两种,但是,由于碱基可以任何顺序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高中与大肠杆菌有关的知识点有哪些

有关大肠杆菌的知识要点:结构方面:大肠杆菌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细胞内只有核糖体而没有其它任何细胞器,千万不要把大肠杆菌细胞内的质粒当成细胞器,质粒是小型环状DNA分子;代谢方面:大肠杆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常生活于动物和人的肠道内,但和人与动物的关系是互利共生关系;基因工程和发酵工程方面:可以利用大肠杆菌的质粒将人和动物的某些基因转导入其体内,构成工程菌,然后利用发酵工程生产人们所需要的相关蛋白质,例如干扰素、胰岛素等,但大肠杆菌不能直接将这些蛋白质以分泌蛋白的形式分泌出去;大肠杆菌到底检验:常用含有伊红—美兰的鉴别培养基鉴别之,因它在这种培养基上会形成深紫色的菌落,并带有金属光泽;通过鉴别水体和食物中是否大肠杆菌超标,可确定水体是否可以饮用、食物是否可以放心使用,因为一旦大肠杆菌超标即意味着这些水体或食物已经被人畜粪便严重污染。关于线粒体的问题:高中教材中主要牵涉线粒体和叶绿体结构和功能的比较;有氧呼吸第二、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的反应;某些真核生物细胞内无线粒体,例如蛔虫(寄生于动物和人的肠道内,异样厌氧型),有线粒体的真核细胞在缺氧情况下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某些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但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例如蓝藻、硝化细菌等;线粒体在真核生物不同体细胞中的含量不同,如人的肌肉细胞和心肌细胞中线粒体的含量就比皮肤细胞中多,另外相同细胞在不同时期细胞内线粒体含量不同,如冬眠动物肝脏细胞内线粒体含量就比苏醒时多,此外,植物细胞内线粒体含量相对较少,最后同一个细胞内的不同部位线粒体也是不均匀分布的;关于线粒体,还要注意细胞质遗传方面的问题。

高二生物选修3知识点

90、稳态:神经系统、体液和免疫系统调节下,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温度、pH、渗透压,水、无机盐、血糖等化学物质含量

血浆 7.35—7.45 缓冲对 NaHCO3/H2CO3 Na2HPO4/NaH2PO4

2/3细胞内液 组织液

91、65%体液 1/3细胞外液 血浆 淋巴

(内环境) 不是血液 血液>血浆>血清

食物 排尿

92、体内水来源 饮水 水排出途径 出汗 皮肤

代谢水(有氧呼吸)面虫、骆驼 呼气 肺

(氨基酸脱水缩合) 排遗 消化道

93、K不吃也排 不经过出汗排

肾上腺分泌醛固酮(固醇) 保Na排K

高温工作、重体力劳动、呕吐、腹泻→→应特别注意补充足够的水、Na(食盐)

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出现四肢发冷、血压下降、心率加快

K对细胞内液细胞渗透压起决定作用,维持心肌紧张、心肌正常兴奋性 K心

94、血糖三来源(食物、分解、转化) 三去向

糖的主要功能:供能

胰岛素 唯一降血糖激素;增加糖的去路,减少糖的来源 胰高血糖素、 肾上腺素 升血糖

胰高血糖素促进胰岛素分泌,胰岛素却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

血 糖 升 高

↓ ↑ ↑

下丘脑某区域→胰岛B细胞 胰高血糖素↑ 肾上腺素↑

↓ ↑ ↑

胰岛素↑ 胰岛A细胞 肾上腺髓质

↓ ↑ ↑ 下丘脑另一区域

血 糖 降 低

<50-60 低早 <45 低晚 >130高 >160-180糖尿

一次性摄糖过多,暂时尿糖 持续糖尿不一定糖尿病,如肾炎重吸收不行

糖尿病 血糖高且有糖尿 验尿验血 三多一少症状?

不吃少吃多吃含膳食纤维多的粗粮和蔬菜

95、营养物质:

蛋白质不足:婴幼儿、儿童、少年生长发育迟缓、体重过轻 成年人浮肿

提供能量

营养物质功能 提供构建和修复机体组织的物质

提供调节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

维生素:维持机体新陈代谢、某些特殊生理功能

VA:夜盲症

维生素 VB:脚气病

VC:坏血病

VD:佝偻病、骨软化病、骨质疏松症

96、温度感受器分为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分布皮肤、粘膜、内脏器官)

体温来自代谢释放热量(不是ATP提供),体温恒定是产热量,散热量动态平衡结果

寒冷 炎热

↓ ↓

皮肤冷觉感受器 温觉感受器 血管

↓传入神经 ↓ 立毛肌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下丘脑 骨骼肌

传出神经 ↓ 汗

皮肤血管收缩 骨骼肌战粟(产能特多) 血管舒张

皮肤立毛肌收缩 皮肤立毛肌收缩 汗液分泌增多

↓鸡皮疙瘩 肾上腺素↑

缩小汗毛孔 甲状泉激素↑

减少散热 增加产热 散热量增加 不能减少产热

调节水分、血糖、体温

97、下丘脑 分泌激素:促激素释放激素 抗利尿激素

感受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传导兴奋:产生渴觉

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吞噬细胞

98、免疫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胸腺—T 骨髓—B

免疫细胞:B、T

免疫系统的物质基础 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脾

免疫物质:抗体、淋巴因子(白介素、干扰素)

99、抗原特点:①一般异物性 但也有例外:如癌细胞、损伤或衰老的细胞

②大分子性

③特异性 抗原决定簇(病毒的衣壳)

100、体液免疫: 记忆细胞

↓ ↓再次受相同抗原刺激

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B细胞→→→抗体

↑ (摄取处理) (呈递) (识别)

感应阶段 反应阶段 效应阶段

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免疫球蛋白)、抗毒素、凝集素

效应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

识别抗原:B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B/T

效应B细胞获得有三途径(直接、间接、记忆)

记忆细胞受相同抗原再次刺激后引起的二次免疫反应:更迅速、更强

再次接受过敏原(概念)

过敏反应 抗体分布 细胞表面

组织胺:体液调节

101、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自身免疫疾病:风湿…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

先天性: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

免疫缺陷病 获得性:艾滋病、肺炎、气管炎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攻击T细胞

(AIDS)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102、色素吸收、传递、转换光能 色素不能储存光能

蛋白质、氨基酸也不能储存

少数特殊状态叶绿素a 最终电子供体:水

高能量、易失电子 光能→ 电能 最终电子受体:NADP+

103、C4植物:玉米、高梁、甘庶、苋菜

既C3又C4 CO2固定能力强 先CO2+C3→C4

C3、C4叶肉细胞都含正常叶绿体

选修 C3维管束鞘细胞无叶绿体

图 C4维管束鞘细胞含无基粒的叶绿体 不进行光反应

(P29) C4植物花环型结构 里圈:维管束鞘细胞 外圈:部分叶肉细胞

降低呼吸消耗 增加净光合量

104、提高产量 延长光合作用时间 光:光质、强度、长短

提高农作物对 增大光合作用面积 温度:影响酶的活性

光能利用率 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水

矿质元素 N、P、K、Mg

CO2 农家肥、CO2发生器

105、生物固氮:N2 → NH3

根瘤菌的特异性:蚕豆根瘤菌侵入蚕豆、菜豆、豇豆;大豆根瘤菌侵入大豆。

N素

根瘤菌 有机物 豆科植物 异养需氧

共生固氮菌 根瘤 薄壁细胞 愈伤组织

固氮菌 自生≠自养 根瘤菌拌种 豆科植物绿肥

自生固氮菌:圆褐固氮菌(固氮+激素)

生物固氮(主:根瘤菌) 工业固氮 高能固氮

106、N循环 硝化、反硝化、氨化作用

反硝化:氧气不足NO3-→N2

自生固氮菌的分离原理:无氮培养基对固氮菌的选择生长

物质基础:线粒体、叶绿体中的DNA(质基因)

…线粒体

107、细胞质遗传 典型代表 …叶绿体 花斑植株→三种

特点 母系遗传(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来自卵细胞)

后代性状不出现一定分离比

(形成配子时,质基因不均等分配)

编码区:编码蛋白质 连续的

原核细胞 非编码区 编码区上游:RNA聚合酶结合位点

基因结构 编码区下游

108、基因的结构 真核细胞 非编码区

基因结构 编码区 内含子:非编码序列

外显子:能编码蛋白质内含子>外显子

原核基因无外显子内含子之说

主要分布于微生物

剪刀:性内切酶 特异性(专一性)

(200多种) 获得粘性末端

109、基因的操作工具 针线:DNA连接酶:扶手(磷酸二脂键)不是踏板(氢键)

条件①复制保存②多切点③标记基因

种类:质粒、病毒

运输工具:运载体 ①染色体外小型环状DNA

②存在于细菌、酵母菌

质粒特点 ③质粒是常用的运载体

④最常用:大肠杆菌

⑤对宿主细胞的生存无

基因工程 (基因拼接技术、DNA重组技术、转基因技术) 决定性作用

直接分离 常用鸟法

提取目的基因 人工合成(反转录法、根据已知AA序列合成DNA)

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同一种酶

110、基因操作步骤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细菌、酵母菌、动植物

CaCl2处理细胞壁 ( 受精卵好 繁殖速度快)

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标记基因、目的基因是否表达?

逆转录 碱基互补配对

mRNA 单链DNA 双链DNA

推测 推测 合成

氨基酸序列 mRNA序列 DNA碱基序列 目的基因

药(胰岛素、干扰素、白细胞介素、乙肝疫苗)

111、基因工程的成果 治病: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基因替换)

新品种(转基因) 食品工业(食物)

环境监测(DNA分子杂交 探针)

生物固氮、基因诊断、基因治疗、单细胞蛋白(微生物菌体本身)、

单克隆抗体、生物导弹(单抗+抗癌药物)

112、 间接联系 核心 核膜

高尔基体 内质网 细胞膜

线粒体膜

间接(具膜小泡) (内吞外排说明双向)

分泌蛋白:抗体、蛋白质类激素、胞外酶(消化酶)等分泌到细胞外

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 内质网运输加工 高尔基体加工 成熟蛋白质 胞外

113、生物膜系统(不等于生物膜):细胞膜、核膜及由膜围绕而成的细胞器

离体→营养物质+激素 适宜温度+无菌

植物组织培养 离体→愈伤组织→根芽(胚状体)→植物体

选无病毒 尖(生长点) 紫草素

114、植物细胞工程 两种不同→杂种细胞→新植物体

植物体细胞 去掉细胞壁→原生质体→杂种细胞→新植物体

杂交 种间存在生殖隔离 不能有性杂交

好处: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障碍 培育新品种

是其它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

动物细胞培养 液体培养基:动物血清

115、 动 取自动物胚胎或出生不久的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

物 用胰蛋白酶处理

细 原代培养→传代培养(细胞株→细胞系 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胞 灭活的病毒做诱导剂+物理、化学方法

工 动物细胞融合 最重要用途:制备单克隆抗体

程 理论基础:细胞膜的流动性

单克隆抗体→指单个B淋巴细胞经克隆形成的细胞群产生的化学性质单一、特异性强的抗体(优点: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每一个B淋巴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共百万种) *杂交瘤细胞 *生物导弹

116、微生物包含了除植物界和动物界以外的所有生物

质粒(小型环状DNA)控制抗药性、固氮、抗生素生成

核区(大型环状DNA)控制主要遗传性状 有的细菌有荚膜、芽孢、鞭毛

碳源:无机/有机碳源 自养/异养

117、 微生物生长 氮源:加不加额外的氮源

所需的营养物质 生长因子:(维生素、氨基酸、碱基→构成酶和核酸)

水:

无机盐:

固体培养基:分离、鉴定、计数

物理性质 半固体培养基:运动、保藏菌种

液体培养基:工业生产

118、培养基 天然培养基:工业生产

化学性质 合成培养基:分类鉴定

选择培养基 青霉素→选出酵母菌、霉菌等真菌

用途 NaCl:金葡萄球菌

鉴定培养基:伊红美蓝→大肠杆菌→深紫色和金属光泽

自己设计实验:把混合在一起的圆褐固氮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区分开,并筛选纯种。

酶合成的调节 诱导酶:基因和诱导物控制

119、微生物代谢调节 酶活性的调节 结构改变 可逆 快速 准确

必需物质,一直产生 氨基酸、核苷酸、维生素

初级代谢产物 无种的特异性 多糖、脂类

120、代谢产物 非必需物质,一定阶段 抗生素、毒素

次级代谢产物 有种的特异性 四素 色素、激素

121、微生物群体生长曲线: 3

2 4

1

(1)调整期:代谢活跃,开始合成诱导酶 初级代谢产物收获的最佳时期

(2)对数期:形态和生理特性稳定,代谢旺盛;科研用菌种,接种最佳时期

(3)稳定期:次级代谢产物收获最佳时期,芽孢生成(种内斗争最剧烈)

及时补充营养物质,可以延长稳定期

(4)衰亡期:多种形态,出现畸形,释放次级代谢产物 生存环境恶劣

与无机环境斗争最激烈的是4衰亡期。

营养物质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积累PH不适宜导致3.4时期的出现。

注意:前三个时期类似“S”型增长曲线,但是多了衰亡期

122、影响微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

PH值:影响酶的活性、细胞膜的稳定性,从而影响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温度:影响酶和蛋白质的活性

O2浓度:产甲烷杆菌

123、高压蒸汽灭菌法:1/5、1/2、2/3、75% 由里向外、细密、不重复

溶化后分装前必须要 调节pH

细菌培养的过程: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搁置斜面→接种→培养观察

实例:谷氨酸发酵(短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

概念:

菌种选育:诱变育种、基因工程、细胞工程

培养基的配制:成分、比例,pH适宜

124、发酵工程 内容 灭菌:去除杂菌

扩大培养和接种:菌种多次培养达到一定数量

发酵过程:(中心阶段)控制各种条件,生产发酵产品

分离提纯 菌体:过滤、沉淀(单细胞蛋白即微生物菌体本身)

代谢产物:蒸馏、萃取、离子交换

应用 医药工业:生产药品和基因工程药品

食品工业:传统发酵产品、食品添加剂、单细胞蛋白等

125、 C/N=4/1 菌体大量繁殖但产生的谷氨酸少(P79)

记住 C/N=3/1 菌体繁殖受抑制,但谷氨酸的合成量大增

溶氧不足: 产生乳酸或琥珀酸

pH呈酸性: 产生乙酰谷氨酰胺(P95)

高中生物选修3知识点

基因的操作工具 针线:DNA连接酶:扶手(磷酸二脂键)不是踏板(氢键)

条件①复制保存②多切点③标记基因

种类:质粒、病毒

运输工具:运载体 ①染色体外小型环状DNA

②存在于细菌、酵母菌

质粒特点 ③质粒是常用的运载体

④最常用:大肠杆菌

⑤对宿主细胞的生存无

基因工程 (基因拼接技术、DNA重组技术、转基因技术) 决定性作用

直接分离 常用鸟法

提取目的基因 人工合成(反转录法、根据已知AA序列合成DNA)

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同一种酶

110、基因操作步骤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细菌、酵母菌、动植物

CaCl2处理细胞壁 ( 受精卵好 繁殖速度快)

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标记基因、目的基因是否表达?

逆转录 碱基互补配对

mRNA 单链DNA 双链DNA

推测 推测 合成

氨基酸序列 mRNA序列 DNA碱基序列 目的基因

药(胰岛素、干扰素、白细胞介素、乙肝疫苗)

111、基因工程的成果 治病: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基因替换)

新品种(转基因) 食品工业(食物)

环境监测(DNA分子杂交 探针)

生物固氮、基因诊断、基因治疗、单细胞蛋白(微生物菌体本身)、

单克隆抗体、生物导弹(单抗+抗癌药物)

112、 间接联系 核心 核膜

高尔基体 内质网 细胞膜

线粒体膜

间接(具膜小泡) (内吞外排说明双向)

分泌蛋白:抗体、蛋白质类激素、胞外酶(消化酶)等分泌到细胞外

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 内质网运输加工 高尔基体加工 成熟蛋白质 胞外

113、生物膜系统(不等于生物膜):细胞膜、核膜及由膜围绕而成的细胞器

离体→营养物质+激素 适宜温度+无菌

植物组织培养 离体→愈伤组织→根芽(胚状体)→植物体

选无病毒 尖(生长点) 紫草素

114、植物细胞工程 两种不同→杂种细胞→新植物体

植物体细胞 去掉细胞壁→原生质体→杂种细胞→新植物体

杂交 种间存在生殖隔离 不能有性杂交

好处: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障碍 培育新品种

是其它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

动物细胞培养 液体培养基:动物血清

115、 动 取自动物胚胎或出生不久的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

物 用胰蛋白酶处理

细 原代培养→传代培养(细胞株→细胞系 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胞 灭活的病毒做诱导剂+物理、化学方法

工 动物细胞融合 最重要用途:制备单克隆抗体

程 理论基础:细胞膜的流动性

单克隆抗体→指单个B淋巴细胞经克隆形成的细胞群产生的化学性质单一、特异性强的抗体(优点: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每一个B淋巴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共百万种) *杂交瘤细胞 *生物导弹

116、微生物包含了除植物界和动物界以外的所有生物

质粒(小型环状DNA)控制抗药性、固氮、抗生素生成

核区(大型环状DNA)控制主要遗传性状 有的细菌有荚膜、芽孢、鞭毛

碳源:无机/有机碳源 自养/异养

117、 微生物生长 氮源:加不加额外的氮源

所需的营养物质 生长因子:(维生素、氨基酸、碱基→构成酶和核酸)

水:

无机盐:

固体培养基:分离、鉴定、计数

物理性质 半固体培养基:运动、保藏菌种

液体培养基:工业生产

118、培养基 天然培养基:工业生产

化学性质 合成培养基:分类鉴定

选择培养基 青霉素→选出酵母菌、霉菌等真菌

用途 NaCl:金葡萄球菌

鉴定培养基:伊红美蓝→大肠杆菌→深紫色和金属光泽

自己设计实验:把混合在一起的圆褐固氮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区分开,并筛选纯种。

酶合成的调节 诱导酶:基因和诱导物控制

119、微生物代谢调节 酶活性的调节 结构改变 可逆 快速 准确

必需物质,一直产生 氨基酸、核苷酸、维生素

初级代谢产物 无种的特异性 多糖、脂类

120、代谢产物 非必需物质,一定阶段 抗生素、毒素

次级代谢产物 有种的特异性 四素 色素、激素

121、微生物群体生长曲线: 3

2 4

1

(1)调整期:代谢活跃,开始合成诱导酶 初级代谢产物收获的最佳时期

(2)对数期:形态和生理特性稳定,代谢旺盛;科研用菌种,接种最佳时期

(3)稳定期:次级代谢产物收获最佳时期,芽孢生成(种内斗争最剧烈)

及时补充营养物质,可以延长稳定期

(4)衰亡期:多种形态,出现畸形,释放次级代谢产物 生存环境恶劣

与无机环境斗争最激烈的是4衰亡期。

营养物质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积累PH不适宜导致3.4时期的出现。

注意:前三个时期类似“S”型增长曲线,但是多了衰亡期

122、影响微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

PH值:影响酶的活性、细胞膜的稳定性,从而影响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温度:影响酶和蛋白质的活性

O2浓度:产甲烷杆菌

123、高压蒸汽灭菌法:1/5、1/2、2/3、75% 由里向外、细密、不重复

溶化后分装前必须要 调节pH

细菌培养的过程: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搁置斜面→接种→培养观察

实例:谷氨酸发酵(短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

概念:

菌种选育:诱变育种、基因工程、细胞工程

培养基的配制:成分、比例,pH适宜

124、发酵工程 内容 灭菌:去除杂菌

扩大培养和接种:菌种多次培养达到一定数量

发酵过程:(中心阶段)控制各种条件,生产发酵产品

分离提纯 菌体:过滤、沉淀(单细胞蛋白即微生物菌体本身)

代谢产物:蒸馏、萃取、离子交换

应用 医药工业:生产药品和基因工程药品

食品工业:传统发酵产品、食品添加剂、单细胞蛋白等

125、 C/N=4/1 菌体大量繁殖但产生的谷氨酸少(P79)

记住 C/N=3/1 菌体繁殖受抑制,但谷氨酸的合成量大增

溶氧不足: 产生乳酸或琥珀酸

pH呈酸性: 产生乙酰谷氨酰胺(P95)(55555高中老师看到得多感动啊,我现在还记着呢)

高中发酵工程占比分数

高中发酵工程占比分数是指在高中生物学的考试中,发酵工程这个知识点所占的分值比重。一般来说,高中生物学考试中的发酵工程占比分数不会太高,通常不会超过10%。但是,对于一些重点中学或者高考重视发酵工程的省份来说,这个占比分数可能会更高。

对于这个知识点的考察,主要是考生对于发酵原理、发酵工艺、发酵产品等方面的理解和掌握。在考试中,可能会出现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不同类型的题目,需要考生对于不同类型的题目进行针对性的准备和复习。

对于发酵工程占比分数高的省份来说,考生需要更加重视这个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可以通过多做题、复习笔记、模拟考试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发酵工程知识水平,从而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江南大学发酵工程考研经验分享?

江南大学发酵工程考研经验分享

一.考研院校选择和专业介绍:

读研是一个学校生活的延续,通过读研一方面可以提升自己的学历,为未来提供更多的选择,包括读研、工作。

另一方面,对于微生物领域我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也想继续学习相关领域,从事相关的科研工作。

1.考研院校选择:

首先,确定了自己的专业方向(生物工程相关的专业领域)。其次通过专业课查询院校信息,比较不同院校的考试科目信息(公共课、专业课),并且结合自身的基础水平进行初步筛选。接下来比较不同专业课的专业难度,院校招生目录,历年分数线报录比确定学校与专业。最终选择了江南大学。

2.院校介绍:

江南大学坐落于江苏省无锡市,学校源于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历经国立大学、南京大学等发展时期;1952年由原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江南大学的有关系科组建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食品工业系,1958年该系整建制东迁无锡,建立无锡轻工业学院,1995年更名为无锡轻工大学;2001年1月,经教育部批准,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江南大学;2003年,东华大学无锡校区并入江南大学。

3.专业介绍:

发酵工程是指采用工程技术手段,利用生物(主要是微生物)和有活性的离体酶的某些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生物产品,或直接用微生物参与控制某些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技术。

人们熟知的利用酵母菌发酵制造啤酒、果酒、工业酒精,乳酸菌发酵制造奶酪和酸牛奶,利用真菌大规模生产青霉素等都是这方面的例子。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酵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并且已经进入能够人为控制和改造微生物,使这些微生物为人类生产产品的现代发酵工程阶段。现代发酵工程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4.主干课程: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高等数学、普通物理、英语、机零机原、机械制图、电工学、化工原理、微生物学、发酵分析、酒精与白酒工艺学、啤酒工艺学、氨基酸工艺学、代谢控制与原理等。

5.课程介绍:

(1)《微生物学(中英文版)》

《微生物学(中英文版)》作为微生物学教科书,本教材系统介绍了主要类群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代谢、生长繁殖和遗传变异等。在此基础上还对微生物生态、微生物与生物地球化学及微生物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做了介绍。本教材是国内同类教材的首次中英文版,对微生物学课程的中英文双语教学将有很好的帮助。

(2)《分析化学(第2版)》

以定量分析为主要内容,共分十章。具体包括分析化学特别是定量分析的一般概念;分析化学中的误差和数据处理方法及化学信息学简介;各种滴定分析方法和重量分析法的原理及应用;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方法及分析试样的采集、制备、富集和分解方法。

强化了分析化学的基础理论,充实了分析化学的应用,并对当前分析化学的新技术和新成果进行了适当介绍。

可作为综合性大学和高等师范院校化学化工类专业本科分析化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参加化学及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参考书,还可供各科研和生产单位从事分析化学研究或相关工作的人员参考使用。

二.考研复习:

1.整体复习规划

7-9月基础阶段,(每天2h)进行专业课的基础知识学习,1、通过看参考书目对专业知识有清晰的认识。2、在此基础上进行真题整理

9-10月巩固阶段,(2.5h每天)阅读参考书目,根据不同题型整理真题,在对基础知识有清晰了解的基础上,结合书本、真题整理自己的笔记。

10-11月冲刺阶段(1h书本、1.5H背诵真题、)在12月之前将真题背诵记忆,翻阅笔记,整理出简答题做题技巧。

12月押题阶段,在背诵的基础上进行真题默写,确保知识点记忆正确。将笔记与真题、书本中出现的细微知识点记忆。了解一些专业研究进展。

(1)关于复习时间线的小建议

在整个专业课的复习过程中,前期不要过度着急,一上来就直接看真题是不可取的。每天至少有1h的时间阅读参考书。基础和巩固阶段一定要牢固,时间可以适当延长,这也有助于真题的背诵。

(2)备考建议

考研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就像是一个中长跑一样,所以跑步的节奏对于最后的结果至关重要。首先,循序渐进的进入考研复习的状态,切记不可一开始操之过急。俗话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没有人可以在整个考研的过程中都保持冲刺的状态。其次,调整心态,做好迎挫折的准备,在这段路途中,你会遇到很多这样的时刻,良好的心理状态会帮助你度过这些困难。最后,选择合适的复习模式,有些人喜欢结伴复习,一起探讨,有人喜欢自己钻研。总之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考研一般来讲是四门课程,以我为例,数学、英语、专业课、。在复习过程中,需要合理的规划每天的复习时间,不同阶段的复习安排。

2.初试公共课复习:

(1)

肯定就是肖秀荣的,我买的全套,其实只买了知识点精讲精练、1000题、肖八、肖四就够了。当然,虽然买的肖秀荣的书,但跟的是徐涛的视频。

马原很重要,需要跟着徐涛好好理解,思修考试就一个多选题,看与不看,无所谓了,看了也不一定做对,没看有时候也晓得选哪个。暑假复习就已经足够了,1000题做了两遍,第二遍的时候重点好好做了马原,其他的都是只看了看错题。

肖四很重要,原题是不大可能的,猜中也只不过是考的是那个知识点。因为后期实在背不下去,肖四只背了前两套,肖四选择题做得有点惨不忍睹,但是不要着急,反正也没几天就要考试了。肖八在肖四前一个星期出,当初竟然还在想要不要背肖八,不过只是熟读了前两套,但考试有一道题是上面的原题,考试的时候还是有一点点印象的。

另外,考试的时候,字一定要写得漂亮,平时选择题对的比我多,肖四背完的小伙伴儿们,分出来之后都没我高,我觉得是我的字好看整洁的原因。

(2)英语

英语最基本的就是背背单词,刚开始是在词汇书上背,偶尔听下网课,每天晚上在操场上边走边背,后来买了朱伟恋恋有词之后,就拿着书背了,后来做了真题之后,就背卷子上的生词。在这里,想给学弟学妹们说,不要不舍得做真题,我当时是觉得就这么些真题,想多背点单词,英语水平有点提升之后再做,这是大错特错的,做了真题之后,你会发现,真题上的生词就已经够背了,并且重复率还挺高。

学姐说英语真题要多做几遍,还把自己没做的试卷送给了我,结果我一遍都没做完,到最后2018和2019年的英语真题我只是随便给做了做。英语给的建议就是,使劲儿做真题,前期英语单词可以听一下网课,阅读题唐迟的比较好,可以听一下他的做题思路和技巧,最基本的还是要背单词。大、小作文不用着急,听一下王道长的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3)数学

大家基本都是在三月份开始复习,在三月份到六月份这段时间内,我先开始的数学和英语。把高数的课本跟着张宇老师过了一遍,线性代数跟着李永乐老师过了一遍,配套的学习资料是看着李永乐老师的复习全书。

高数定积分、不定积分内里的计算刚开始做的时候可能不太顺手,课本上课后习题每天做十道题,一星期下来就顺手好多了。暑假是黄金时期,用一个月的时间,每天先看一会张宇老师的高数强化课,然后做复习全书和660题,复习全书上的题实在看不动,我建议大家可以动手抄一抄。在做题的过程中,把不会做的或者做错的都做个标记,过个两三天在拿出来看看。

之后用半个多月的时间学习了李永乐老师线性代数的强化课并做相应的习题。九月到十月我又巩固了一边基础,用的张宇老师的18讲和9讲。十月份开始做真题,每天早晨八点半到十一点半,做完自己核对答案并改错。第二天做完真题我会把前一天的数学错题在做一遍。到考研前数学真题做了将近三遍。中间还做了一下汤家凤老师的模拟卷,偏基础性的练计算;张宇老师的100题,难度较大一些。

3.初试专业课复习:

专业课其实我从5月份打算参加保研时就在复习了,我的专业课是工业微生物,参考书目有两本——《生物化学》《微生物学》。

(1)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的学习我是看的B站杨广笑老师的课程,那个课程非常全面大家可以根据考纲选取对自己有用的课节来看。同时要注意因为王境岩版的《生物化学》知识点特别密集,有很多对于物理或化学原理的阐释,比如对脂肪乳化的解释中,涉及到了很多物理化学中表面张力的知识,这些层次上的知识一般来说在工科专业的要求中是只做理解部分的,大家遇到这些理解层次上的知识不需要太过纠结,适当阅读并加以理解就好。

同时因为工科专业的性质,在自命题的专业课考试之中特别喜欢考实验操作的部分(即使是没有写明含实验操作的科目)。

王境岩的书中对实验操作和原理的说明和分类十分清晰,工科专业的同学们在这些方面一定要认真留意与学习。就比如对于氨基酸分析的章节中,特别详细的按照参加反应的基团对于不同种类的反应进行分类,同时还详细的列举了不同的实验中定性与定量的差别,以及目前对这种反应的广泛应用等,这些大家一定要好好整理并且保证自己充分的理解,在考场上很可能就会让你自己对氨基酸的反应进行分类说明,如果真的充分理解是不需要死记硬背的,答案也会非常有条理。

这本书对于几个具体例子的解释也应该理解并记忆,比如在蛋白质多级结构里对于血红蛋白典型的结构、四级结构、结构域的例子的解释说明、以及对多种蛋白酶功能以及有这样功能的原因的说明,都非常逻辑清晰,大家只要充分理解之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可以很轻松的举一反三。

(2)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我根据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以及杨汝德《现代工业微生物教程》自己根据章节整理笔记。一般在9月份之前结束第一轮笔记整理。

杨的书比较详细和全面,周德庆的《微生物学教程》更加提纲挈领一点,我的建议是整理笔记时先按照周德庆的书来进行第一遍的知识点学习和记录,把大纲内容先熟悉一遍,然后再看杨汝德的书,书里会有很多具体的例子,以及更详细的介绍。

比如在细菌一章里,周德庆对具体常见细菌的展示非常少,但是杨汝德的书中就有许许多多生活中常见的细菌,以及他们的形态区别和对人类的作用。这两本书结合起来一起学,同时做好笔记的记录,相信每一章都可以掌握理论+实践经验,足够应对考试中的各种题型,甚至很多题的答案就是杨汝德书上的原话。

笔记整合

在第一轮笔记整理之后,肯定是没有办法把知识点全部整合记住,但是这个时候大家没必要慌,也没有必要重新完整看一遍课或者书因为实在是很浪费时间。赶紧进入到真题练习,从9月开始到12月份,一定要不断地刷真题,遇到不会的再回去翻看笔记和书中具体章节,真题的准确率不要太在意,关键在于整理和记忆。同时生化微生物方向每年的热点问题会比较多,建议大家也多关注一下当时的热门话题如诺贝尔奖,疫苗生产新方法等。

大家可以把专业课的考纲打印出来,学完一章标记一下,因为很多学校的考纲都不会与参考书目的内容完全重合,还有很多学校每年真题会有很多超纲部分,建议根据真题再把可能考的部分补充到考纲里

三.复试经验:

复试时候其实是分笔试和面试的,笔试的时候基本上是五道题里面抽两道题,大家提前去背一下就可以了,然后面试的时候也分为专业课面试以及综合能力的面试,专业课面试基本上就是问一些书上的简单问题,然后综合素质的面试,里面会包含英语。每年的情况都不一样,但是有可能会让你翻译一篇英文文章,所以自己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在进行准备的时候看一看英文文章,去复习一下长难句翻译。

四.总结:

最后,努力的苦读,就为这一刻啰!把你的实力全部发挥,所有关爱着你的人,都会为你祝福、祈祷,相信你会考出满意的成绩,榜上有名喔!寄一份祝福给你,在这美好的日子里,愿你拥有真心的快乐与喜悦。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1.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意义的部分

  2.能量在2个营养级上传递效率在10%—20%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真菌PH5.0—6.0细菌PH6.5—7.5放线菌PH7.5—8.5

  5.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食物网流动

  6.物质可以循环,能量不可以循环

  7.河流受污染后,能够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微生物分解,很快消除污染

  8.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

  9.淋巴因子的成分是糖蛋白

  病毒衣壳的是1—6多肽分子个

  原核细胞的细胞壁:肽聚糖

  10.过敏:抗体吸附在皮肤,黏膜,血液中的某些细胞表面,再次进入人体后使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

  11.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流入该食物链的总能量

  12.效应B细胞没有识别功能

  13.萌发时吸水多少看蛋白质多少

  大豆油根瘤菌不用氮肥

  脱氨基主要在肝脏但也可以在其他细胞内进行

  14.水肿:组织液浓度高于血液

  15.尿素是有机物,氨基酸完全氧化分解时产生有机物

  16.是否需要转氨基是看身体需不需要

  17.蓝藻:原核生物,无质粒

  酵母菌:真核生物,有质粒

  高尔基体合成纤维素等

  tRNA含CHONPS

  18.生物导弹是单克隆抗体是蛋白质

  19.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

  20.原肠胚的形成与囊胚的和分化有关

  21.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

  (未)(以)

  22.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不增殖。例如:肾细胞

  有能力并不断增的:干细胞、形成层细胞、生发层

  无能力的:红细胞、筛管细胞(无细胞核)、神经细胞、骨细胞

  23.检测被标记的氨基酸,一般在有蛋白质的地方都能找到,但最先在核糖体处发现放射性

  24.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有叶绿体

  自养生物不一定是植物

  (例如:硝化细菌、绿硫细菌和蓝藻)

  25.除基因突变外其他基因型的改变一般最可能发生在减数时(象交叉互换在减数第一次时,染色体自由组合)

  26.在细胞有丝过程中纺锤丝或星射线周围聚集着很多细胞器这种细胞器物理状态叫线粒体——提供能量

  27.凝集原:红细胞表面的抗原

  凝集素:在血清中的抗体

  28.纺锤体中能看见(是因为纺锤丝比较密集)而单个纺锤丝难于观察

  29.培养基:物理状态:固体、半固体、液体

  化学组成:合成培养基、组成培养基

  用途: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

  30.生物多样性:基因、物种、生态系统

  31.基因自由组合时间:简数一次、受精作用

  32.试验中用到C2H5OH的情况

  Ⅰ.脂肪的鉴定试验:50%

  Ⅱ.有丝(解离时):95%+15%(HCl)

  Ⅲ.DNA的粗提取:95%(脱氧核苷酸不溶)

  Ⅴ.叶绿体色素提取:可替代**

  33.手语是一钟镅裕?揽渴泳踔惺嗪陀镅灾惺?/SPAN>

  34.基因=编码区+非骗码区

  (上游)(下游)

  (非编码序列包括非编码区和内含子)

  等位基因举例:AaAaAaAAAa

  35.向培养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气体是为了调节PH

  36.物理诱导:离心,震动,电刺激

  化学诱导剂:聚乙二醇,PEG

  生物诱导:灭火的病毒

  37.人工获得胚胎干细胞的方法是将核移到去核的卵细胞中经过一定的处理使其发育到某一时期从而获得胚胎干细胞,某一时期,这个时期最可能是囊胚

  38.原核细胞较真核细胞简单细胞内仅具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细胞内具有两种核酸——脱氧核酸和核糖核酸

  病毒仅具有一种遗传物质——DNA或RNA

  阮病毒仅具蛋白质

  39.秋水仙素既能诱导基因突变又能诱导染色体数量加倍(这跟剂量有关)

  40.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艾滋(AIDS)

  41.已获得免疫的机体再次受到抗原的刺激可能发生过敏反应(过敏体质),可能不发生过敏反应(正常体质)

  42.冬小麦在秋冬低温条件下细胞活动减慢物质消耗减少单细胞内可溶性还原糖的含量明显提高细胞自由水比结合水的比例减少活动减慢是适应环境的结果

  43.用氧十八标记的水过了很长时间除氧气以外水蒸气以外二氧化碳和有机物中也有标记的氧十八

  44.C3植物的叶片细胞排列疏松

  C4植物的暗反应可在叶肉细胞内进行也可在维管束鞘细胞内进行

  叶肉细胞CO2→C4围管束鞘细胞C4→CO2→(CH2O)

  45.光反应阶段电子的最终受体是辅酶二

  46.蔗糖不能出入半透膜

  47.水的光解不需要酶,光反应需要酶,暗反应也需要酶

  48.脂肪肝的形成:摄入脂肪过多,不能及时运走;磷脂合成减少,脂蛋白合成受阻。

  49.脂肪消化后大部分被吸收到小肠绒毛内的毛细淋巴管,再有毛细淋巴管注入血液

  50.大病初愈后适宜进食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但蛋白质不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51.谷氨酸发酵时

  溶氧不足时产生乳酸或琥珀酸

  发酵液PH呈酸性时有利于谷氨酸棒状杆菌产生乙酰谷氨酰胺。

  52.尿素既能做氮源也能做碳源

  53.细菌感染性其他生物最强的时期是细菌的对数期

  54.红螺菌属于兼性营养型生物,既能自养也能异养

  55.稳定期出现芽胞,可以产生大量的次级代谢产物

  56组成酶和诱导酶都胞是胞内酶。

  57.青霉菌产生青霉素青霉素能杀死细菌、放线菌杀不死真菌。

  58.细菌:凡菌前加杆“杆”、“孤”、“球”、“螺旋”

  真菌:酵母菌,青霉,根霉,曲霉

  59.将运载体导入受体细胞时运用CaCl2目的是增大细胞壁的通透性

  60.一切感觉产生于大脑皮层

  61.生物的一切性状受基因和外界条件控制,人的肤色这种性状就是受一些基因控制酶的合成来调节的。

  62.“京花一号”小麦新品种是用花药离体培养培育的

  “黑农五号”大豆新品种是由杂交技术培育的。

  67.间期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没有高尔基体和内质网。

  68.注意:细胞内所有的酶(非分泌蛋白)的合成只与核糖体有关,分泌酶和高尔基体,内质网有关

  69.叶绿体囊状结构上的能量转化途径是光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

  70.一种高等植物的细胞在不同新陈代谢状态下会发生变化的是哪些选项?

  ⑴液泡大小√吸水失水

  ⑵中心体数目×高等植物无此结构

  ⑶细胞质流动速度√代表新陈代谢强度

  ⑷自由水笔结合水√代表新陈代谢强度

  72.高尔基体是蛋白质加工的场所

  73.HIV病毒在寄主细胞内复制繁殖的过程

  病毒RNA→DNA→蛋白质

  RNA→DNA→HIV病毒

  RNA→RNA

  74.流感、烟草花叶病毒是RNA病毒

  75.自身免疫病、过敏都是由于免疫功能过强造成

  76.水平衡的调节中枢使大脑皮层,感受器是下丘脑

  78.骨骼肌产热可形成ATP

  79.皮肤烧伤后第一道防线受损

  80.纯合的红花紫茉莉

  82.自养需氧型生物的细胞结构中可能没有叶绿体可能没有线粒体(例如:蓝藻)

  83.神经调节:迅速精确比较局限时间短暂

  体液调节:比较缓慢比较广泛时间较长

  84.合成谷安酸,谷氨酸↑抑制谷氨酸脱氢酶活性可以通过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来缓解

  85.生产赖氨酸时加入少量的高丝氨酸是为了产生一些苏氨酸和甲硫氨酸使短杆菌正常生活

  86.生长激素:垂体分泌→促进生长主要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

  促激素:垂体分泌→促进腺体的生长发育调节腺体分泌激素

  胰岛:胰岛分泌→降糖

  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尤其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影响

  孕激素:卵巢→促进子宫内膜的发育为精子着床和泌乳做准备

  催乳素:性腺→促进性器官的发育

  性激素:促进性器官的发育,激发维持第二性征,维持性周期

  87.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和分解者

  88.植物的个体发育包括种子的形成和萌发(胚胎发育),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胚后发育)

  89.有丝后期有4个染色体组

  90.所有生殖细胞不都是通过减数产生的

  91.受精卵不仅是个体发育的起点,同时是性别决定的时期

  92.杂合子往往比纯合子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93.靶细胞感受激素受体的结构是糖被

  靶细胞感受激素受体的物质是糖蛋白

  94.光能利用率:光合作用时间、光合作用面积、光合作用效率(水,光,矿质元素,温度,二氧化碳浓度)

  95.离体植物组织或器官经脱分化到愈伤组织经在分化到根或芽等器官再到试管苗

  96.16个细胞的球状胚体本应当4次而实际5次

  基细胞

  受精卵→

  顶细胞→16个细胞的球状胚体

  97.受精卵靠近珠孔

  98.细胞融合细胞内有4个染色体组

  99.内胚层由植物极发育其将发育成肝脏、心脏、胰脏

  胚层、外胚层由动物极发育成

  100.高等动物发育包括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中关键的时期是原肠胚时期其主要特点是具有内胚层、中胚层、外胚层并形成原肠胚和囊胚腔两个腔

  101.生物体内的大量元素:CHONPSKCaMg

  102.生物群落不包括非生物的物质或能量

  103.细胞免疫阶段靶细胞渗透压升高

  104.C4植物

  叶肉细胞仅进行二氧化碳→C4(正常)

  仅光→活跃的化学能(NADP,ATP)

  围管束鞘细胞C4→CO2→三碳化合物

  (无类囊状结构薄膜)

  ATP+NADP―→辅酶二+ADP

  供氢供能

  105.关于基因组的下列哪些说法正确

  A.有丝可导致基因重组×

  B、等位基因分离可以导致基因重组×

  C.无性生殖可导致基因重组×

  D.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

  106.判断:西瓜的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是3个不同的物种×(三倍体是一个品种,与物种无关)

  107.生物可遗传变异一般认为有3种

  (1)将转基因鲤鱼的四倍体与正常二倍体鲤鱼杂交产生三倍体鱼苗(染色体变异)

  (2)血红蛋白氨基酸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导致血红蛋白病(基因突变)

  (3)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出一个既白化又色盲的男孩(基因重组)

  108.目的基因被误插到受体细胞的非编码区,受体细胞不能表达此性状,而不叫基因重组(插入编码区内叫基因重组)

  109.判断(1)不同种群的生物肯定不属于同一物种×(例:上海动物园中的猿猴和峨眉山上的猿猴是同一物种不是同一群落)

  (2)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

  (3)在物种形成过程中必须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不一定有地理隔离,只需生殖隔离即可)

  109.达尔文认为生命进化是由突变、淘汰、遗传造成的

  110.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111.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112.种群的数量特征:出生率、死亡率、性别组成、年龄组成

  113.基因分离定律:等位基因的分离

  自由组合定律:非同源染色体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连锁定律

  114.河流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和无机自然界物由于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能够

  较长时间的保持动态平衡

  115.乔木层↑

  灌木层↑由上到下分布

  草本层↑

  而为了适应环境乔木耐受光照的能力最强,当光照强度渐强时叶片相对含水量变化不大

  116.被捕食者一般营养级较低所含的能量较多且个体一般较小总个体数一般较多

  117.生态系统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自然界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118.湿地是由于其特殊的水文及地理特征且具有防洪抗旱和净化水质等特点

  119.效应B细胞没有识别靶细胞的能力

  120.可以说在免疫过程中消灭了抗原而不能说杀死了抗原

  121.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汗液等

  第二道防线:杀菌物质(例如:泪液)、白细胞(例如:伤口化脓)

  122.胞内酶(例如:呼吸酶)组织酶(例如:消化酶)不在内环境中

  123.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是协同作用

  124.肾上腺素是蛋白质

  125.低血糖:40~60mg正常:80~120mgdL

  高血糖:130mgdL尿糖160mgdL~180mgdL

  126.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2有3层作用

  ⑴使效应T细胞的杀伤能力增强

  ⑵诱导产生更多的效应T细胞

  ⑶增强其他有关免疫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能力

  127.酿脓链球菌导致风湿性心脏病

  128.HIV潜伏期10年

  129.三碳植物和四碳植物的光合作用曲线

  130.C4植物

  光反应在叶肉细胞中进行ATPNADPH进入围管束鞘细胞中,叶肉细胞CO2固定形成C4,C4被运入维管束鞘细胞形成CO2生成C3后变成糖类物质

  140.将豆科植物的种子沾上与该豆科植物相适应的根瘤菌这显然有利于该作物的结瘤固氮

  141.高尔基体功能:加工分装蛋白质

  142.植物的组织培养VS动物个体培养

  143.细胞质遗传的特点:母系遗传出现性状分离不出现性状分离比

  144.性内切酶大多数在微生物中

  DNA连接酶连接磷酸二脂键

  145.质粒的复制在宿主细胞内(包括自身细胞内)

  146.mRNA→一条DNA单链→双链DNA分子

  蛋白质→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单链DNA→双链DNA

  147.单克隆抗体是抗体(单一性强灵敏度高)

  148.厌氧型:链球菌严格厌氧型:甲烷杆菌

  兼性厌氧型:酵母菌

  149.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

  150.植物培养时加入:蔗糖生长素有机添加物

  动物培养时加入:葡萄糖

  151灭活的病毒能诱导动物细胞融合

  152.制备单克隆抗体需要两次筛选,筛选杂交瘤细胞,筛选产生单克隆抗体的细胞

  153.细胞壁决定细菌的致病性

  154.根瘤菌固氮的场所是细胞膜

  155.放线菌产生抗生素,而青霉素多产生于真核生物

  156.利用选择培养基可筛选:

  酵母菌、青霉菌——运用的试剂是青霉素

  金葡萄球菌——运用的试剂是高浓度氯化钠

  大肠杆菌——运用的试剂是依红美兰

  157.研究微生物的生长规律用液体培养基

  158.PH改变膜的稳定性(膜的带电情况)和酶的活性

  159.发酵工程内容⑴选育

  ⑵培养基的配置:①目地要明确

  ②营养药协调

  ③PH要适宜

  ⑶灭菌

  ⑷扩大培养

  ⑸接种

  160.发酵产品的分离和提纯⑴过滤和沉淀(菌体)

  ⑵蒸馏萃取离子交换(代谢产物)

  161.判断:

  ×⑴固氮微生物的种类繁多既有原核生物又有真核生物(无真核生物)

  ×⑵自生固氮微生物异化作用类型全为需氧型

  (反例:梭菌为厌氧性)

  √⑶固氮微生物同化作用类型既有自养型,又有异样型(蓝藻,园褐固氮菌)

  ×⑷共生固氮微生物同化作用类型全为异养性

  (蓝藻+红萍、蓝藻+真菌成为地衣)

  163.诱变育种的优点提高突变频率创造对人类有力的突变化学诱变因素有硫酸二乙酯、亚、秋水仙素

  164.胆汁的作用是物理消化脂类

  165.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

  166.人体内糖类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成脂肪,而脂肪却不可能大量转化成糖类,说明营养物质之间的转化时是有条件的,且转化程度有差异。人体内主要是通过糖类氧化分解为生命提供能量,只有当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才由脂肪和蛋白质氧化供能。这说明三大营养物质相互转化相互制约

  167.注射疫苗一般的目的是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特定抗体

  168.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具有定向性化学递质需要穿过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169.遗传规律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170.中枢神经不包含神经中枢

  17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是典型的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的综合应用

  172.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的运输方式⑴主动运输⑵自有扩散

  173.动物有丝时细胞中含有4个中心粒

  174.染色体除了含有DNA外还含有少量的RNA

  175.蛋白质和DNA在加热时都会变性而当温度恢复常温时DNA恢复活性而蛋白质不恢复活性

  176.离体的组织培养成完整的植株

  ⑴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型⑵这种技术可用于培养新品种快速繁殖及植物的脱毒⑶属于细胞工程应用领域之一⑷利用这种技术将花粉粒培育成植株的方式

高中总复习生物化学知识点

生物 必修教材结论性语句总结

绪论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 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6.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一章 生命的物质基础

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9.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10.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

11.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2.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

13.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4.核崾且磺猩锏囊糯镏剩杂谏锾宓囊糯湟旌偷鞍字实纳锖铣捎屑匾饔谩?

15.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第二章 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16.活细胞中的各种代谢活动,都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密切关系。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17.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18.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19.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20.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21.内质网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

22.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23.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2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25.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6.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7.细胞以是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8.细胞有丝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29.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但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30.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

第三章 生物的新陈代谢

31.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3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33.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并且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

34.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35.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36.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一层半透膜,二是这层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37.植物根的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的过程。

38.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

39.高等多细胞动物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40.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稳态。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1.对生物体来说,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二是为体内其它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第四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42.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

43.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往往具有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一般来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44.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子果实。

45.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是受单一激素的调节,而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

46.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47.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48.神经系统调节动物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49.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够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50.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51.动物建立后天性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

52.判断和推理是动物后天性行为发展的最高级形式,是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也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53.动物行为中,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是相互协调作用的,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的地位。

54.动物行为是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器官共同协调下形成的。

第五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55.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因此对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重要意义。

56.营养生殖能使后代保持亲本的性状。

57.减数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的减少了一半。

58.减数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性;同源的两个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则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59.减数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中。

60.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形成四个精细胞,精细胞再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精子。

61. 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62. 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63. 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64. 很多双子叶植物成熟种子中无胚乳,是因为在胚和胚乳发育的过程中胚乳被胚吸收,营养物质贮存在子叶里,供以后种子萌发时所需。

65. 植物花芽的形成标志着生殖生长的开始。

66.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可以分为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胚胎发育是指受精卵发育成为幼体。胚后发育是指幼体从卵膜孵化出来或从母体内生出来以后,发育成为性成熟的个体。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

67.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而噬菌体的各种性状也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这两个实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68.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遗传物质除DNA以外还有RNA。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69.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70.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

71.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72.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

73.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74.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75.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76.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又决定了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特性。

77.生物的一切遗传性状都是受基因控制的。一些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基因控制性状的另一种情况,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

78.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

79.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80.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存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8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82.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的实质是:在进行减数形成配子时,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常常连在一起进入配子;在减数形成四分体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有时会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因而产生了基因的重组。

83.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XY型,另一种是ZW型。

84.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85.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86.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基因重组,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这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生物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七章 生物的进化

87.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88.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其基本观点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第八章 生物与环境

89.光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90.生物的生存受到很多种生态因素的影响,这些生态因素共同构成了生物的生存环境。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91.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等,都是生物在进化过程中,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而逐渐形成的适应性特征。

92.适应的相对性是遗传物质的稳定性与环境条件的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

93.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94.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同种的个体形成种群,不同的种群形成群落。种群的各种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和生物群落的结构,都与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95.在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各种类型的生物群落。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群落的结构都有差别。但是,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统一的整体。

96.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阳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这些能量是沿着食物链(网)逐级流动的。

97.对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

高中生物复习归纳

一、常现生物:

1.细菌:原核类:具细胞结构,但细胞内无核膜和核仁的分化,也无复杂的细胞器,包括:细菌(杆状、球状、螺旋状)、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

①细菌:三册书中所涉及的所有细菌的种类:

乳酸菌、硝化细菌(代谢类型);

肺炎双球菌S型、R型(遗传的物质基础);

结核杆菌和麻风杆菌(胞内寄生菌);

根瘤菌、圆褐固氮菌(固氮菌);

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土壤农杆菌(为基因工程提供运载体,也可作为基因工程的受体细胞);

苏云金芽孢杆菌(为抗虫棉提供抗虫基因);

假单孢杆菌(分解石油的超级细菌);

甲基营养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短杆菌(微生物的代谢);

链球菌(一般厌氧型);

产甲烷杆菌(严格厌氧型)等

②放线菌:是主要的抗生素产生菌。它们产生链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环丝氨酸、多氧霉素、环已酰胺、氯霉素和磷霉素等种类繁多的抗生素(85%)。繁殖方式为分生孢子繁殖。

③衣原体:砂眼衣原体。

2.病毒:病毒类:无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包括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① 动物病毒:RNA类(脊髓灰质炎病毒、狂犬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口蹄疫病毒、脑膜炎病毒、SARS病毒)

DNA类(痘病毒、腺病毒、疱疹病毒、虹彩病毒、乙肝病毒)

②植物病毒:RNA类(烟草花叶病毒、马铃薯X病毒、黄瓜花叶病毒、大麦黄化病毒等)

③微生物病毒:噬菌体。

3.真核类:具有复杂的细胞器和成形的细胞核,包括:酵母菌、霉菌(丝状真菌)、蕈菌(大型真菌)等真菌及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大草履虫、小草履虫、变形虫、间日疟原虫等)等真核微生物。

① 霉菌:可用于发酵上工业,广泛的用于生产酒精、柠檬酸、甘油、酶制剂(如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等)、固醇、维生素等。在农业上可用于饲料发酵、生产植物生长素(如赤酶霉素)、杀虫农药(如白僵菌剂)、除草剂等。危害如可使食物霉变、产生毒素(如黄曲霉毒素具致癌作用、镰孢菌毒素可能与克山病有关)。常见霉菌主要有毛霉、根霉、曲霉、青霉、赤霉菌、白僵菌、脉胞菌、木霉等。

4.微生物代谢类型:

① 光能自养:光合细菌、蓝细菌(水作为氢供体)紫硫细菌、绿硫细菌(H2S作为氢供体,严格厌氧)2H2S+CO2 [CH2O]+H2O+2S

② 光能异养:以光为能源,以有机物(甲酸、乙酸、丁酸、甲醇、异丙醇、丙酮酸、和乳酸)为碳源与氢供体营光合生长。阳光细菌利用丙酮酸与乳酸用为唯一碳源光合生长。

③ 化能自养:硫细菌、铁细菌、氢细菌、硝化细菌、产甲烷菌(厌氧化能自养细菌)CO2+4H2 CH4+2H2O

④ 化能异养:寄生、腐生细菌。

⑤ 好氧细菌:硝化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短杆菌等

⑥ 厌氧细菌:乳酸菌、破伤风杆菌等

⑦ 中间类型:红螺菌(光能自养、化能异养、厌氧[兼性光能营养型])、氢单胞菌(化能自养、化能异养[兼性自养])、酵母菌(需氧、厌氧[兼性厌氧型])

⑧ 固氮细菌:共生固氮微生物(根瘤菌等)、自生固氮微生物(圆褐固氮菌)

5.植物:C3和C4植物、阳生和阴生植物、豌豆、荠菜、玉米、水稻(2×12)、洋葱(2×8)、香蕉(3n)、普通小麦(六倍体)、八倍体小黑麦、无籽西瓜(3n)、无籽番茄、抗虫棉、豆科植物等。

6.动物:人(2×23)、果蝇(2×4)、马(2×32)、驴(2×31)、骡子(63)等。

二、常用物质和试剂:

1.常用物质:

ATP、PE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G(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NADPH(还原型辅酶Ⅱ)、过敏原、植物激素、生长素、生长素类似物、动物激素、丙酮酸、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分子、质粒、性内切酶、DNA连接酶等。

2.常用试剂:

斐林试剂、苏丹Ⅲ、苏丹Ⅳ、双缩脲试剂、二苯胺、50%的酒精溶液、15%的盐酸、95%的酒精溶液、龙胆紫溶液、醋酸洋红、20%的肝脏、3%的过氧化氢、3.5%的氯化铁、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3%的蔗糖溶液、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5%的盐酸、5%的氢氧化钠、碘液、丙酮、层析液、二氧化硅、碳酸钙、0.3g/mL的蔗糖溶液、钾溶液、0.1g/mL的柠檬酸钠溶液、2mol/L和0.015mol/L的氯化钠溶液、95%的冷酒精溶液、75%的酒精溶液、胰蛋白酶、秋水仙素、氯化钙等。

三、重要的名词、观点、结论

(一)重要的名词:

1.应激性、细胞、自由水、结合水、肽键、多肽、真核细胞、原核细胞、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细胞的分化、细胞的癌变、细胞的衰老、致癌因子、有丝、细胞周期、无丝

2.酶、ATP、高能磷酸化合物、高能磷酸键、渗透作用、原生质、原生质层、质壁分离、质壁分离复原、选择性吸收、光反应、暗反应、光合作用效率、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内环境、稳态、脱氨基作用、氨基转换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3.向性运动、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激素调节、顶端优势、反馈调节、协同作用、拮抗作用、反射、反射弧、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突触、高级神经中枢、先天性行为、后天性行为

4.有性生殖、无性生殖、营养生殖、双受精、受精作用、减数、性原细胞、初级性母细胞、次级性母细胞、染色体、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四分体、染色体组、性染色体、常染色体、个体发育、胚的发育、胚乳的发育、顶细胞、基细胞、胚胎发育、胚后发育、卵裂、囊胚期、原肠胚、动物极、植物极

5.DNA、RNA、碱基互补配对、半保留复制、基因、转录、翻译、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相对形状、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正交、反交、伴性遗传、交*遗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杂交育种、人工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优生学

6.自然选择学说、基因库、基因频率、隔离、地理隔离、生殖隔离

7.生物圈、生态学、生态因素、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种群、种群密度、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生物群落、生态系统(森林、海洋、草原、农业、湿地、城市)、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级、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生物圈的稳态、碳循环、氮循环、硫循环、生态农业

8.人体的稳态、人体的平衡及调节、糖尿病、营养物质、营养、特异性免疫、免疫系统、抗原、抗体、抗原决定簇、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

9.生物固氮、共生固氮微生物、自生固氮微生物

10.细胞核遗传、细胞质遗传、母系遗传、编码区、非编码区、RNA聚合酶结合位点、外显子、内含子、人类基因组计划、基因工程、质粒

11.生物膜、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细胞工程、植物组织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细胞的全能性、愈伤组织、脱分化、再分化、动物细胞培养液、原代培养、传代培养、细胞株、细胞系、单克隆抗体

12.微生物、菌落、衣壳、核衣壳、囊膜、刺突、碳源、氮源、生长因子、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初级代谢产物、次级代谢产物、组成酶、诱导酶、微生物的生长曲线、接种、发酵罐、发酵工程、单细胞蛋白

(二)重要的观点、结论: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

本质的区别。

3.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生物的遗传特

性,使生物物种保持相对稳定。生物的变异特性,使生物物种能够产生新的性状,以致形

成新的物种,向前进化发展。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5.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 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6.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葡萄糖是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淀粉和糖元是植物、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体现者。 脂肪是生物体的储能物质。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7.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只有这些化合物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8.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9.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核糖体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10.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 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11.原核细胞最主要的特点是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

12.细胞以的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13.细胞有丝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14.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

15.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

16.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要能量的直接来源。

17.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一部分氨基酸和脂肪也是光合作用的直接产物。所以确切 地说,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 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包括三个步骤:光能转换成电能;电能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活跃的化学能转换成稳定的化学能。

18.植物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的过程。

19.C4植物的叶片中,围绕着维管束的是呈“花环型”的两圈细胞:里面的一圈是维管束鞘细胞,外面的一圈是一部分叶肉细胞。

20.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1.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

22.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包括神 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的作用处于主导地位。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23.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少,生长得慢;背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多,生长得快。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往往具有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一般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籽果实。

24.垂体除了分泌生长激素促进动物体的生长外,还能分泌促激素调节、管理其他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通过反馈调节作用,血液中的激素经常维持在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水平。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25.(多细胞)动物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基本结构是反射弧(即: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26.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只能从一个神 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传递。

27.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因此对生物的 生存和进化具重要意义。 营养生殖能使后代保持亲本的性状。

28.减数的结果是,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精(卵)原细胞减少了一半。减数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中。 减数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性;同源的两条染色体移向哪极是随机的,不同源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29.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只形成一个卵细胞(一种基因型)。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形成四个精子(两种基因型)。

30.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31.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32.很多双子叶植物成熟种子中无胚乳(如豆科植物、花生、油菜、荠菜等),是因为在胚和胚乳发育的过程中胚乳被子叶吸收了,营养贮藏在子叶里,供以后种子萌发时所需。单子叶植物一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山东

1 生物的基本特征:自我更新、自我复制、自我调节

1.1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2 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1.2.1包括物质转变(合成与分解)、能量转换(储存与释放)和信息传递

1.2.2在代谢基础上,生物表现出应激性,生长、发育和生殖,遗传和变异等特性。

1.3 生命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2 生命的物质基础

2.1 以C、H、O、N、P、S为主的几十种化学元素

生命的物质性;化学成分的同一性;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

2.2 以蛋白质、核酸和脂类为主要成分的各种化合物

2.2.1 水——生命源于水,也依赖于水

水在细胞中的两种存在方式及其功能;结合水和自由水的含量比与细胞代谢的关系

2.2.2 无机盐

无机盐离子与代谢的关系(组成成分和调节作用)

2.2.3 糖类——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淀粉、糖元—→C6H12O6—→CO2+H2O+能量

  核糖、脱氧核糖以及纤维素的重要作用

2.2.4 脂类

脂肪和糖类的氧化供能特点

磷脂与细胞各种膜结构的关系

2.2.5 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蛋白质的化学组成:氨基酸——→多肽链——→蛋白质

 蛋白质的多种生物学功能:组织蛋白、酶蛋白、运输蛋白、激素蛋白、抗体蛋白等

2.2.6 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核苷酸——→多核苷酸链——→核酸(DNA和RNA)

3 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3.1 真核细胞主要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

实验研究法:分级离心法(细胞匀浆的制备和超速离心技术)

固定观察法、活体观察法、离体培养法等等

3.1.1细胞膜——物质交换的门户

以细胞膜为代表的各种膜结构的特点

证明膜具流动性的实验:人鼠细胞的融合实验

膜的选择透过性——物质通过膜的主要方式

跨膜运输(自由扩散、主动运输);非跨膜运输(内吞作用、外排作用)

3.1.2细胞质——代谢的中心

参与能量转换的两种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

与主要功能相适应的膜结构特点

在不同细胞内的分布与细胞的代谢强度之关系

与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有关的膜结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线粒体

具膜性结构的细胞器和非膜性结构的细胞器

3.1.3 细胞核——遗传的中心

核膜的结构特点(双层膜和核孔)与功能

染色体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形态变化的遗传学意义

3.1.4一个细胞就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整体:证明细胞核和细胞质关系的实验

3.2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有无核膜;有无具膜结构的细胞器;基因结构中的编码区是否含有非编码序列

3.3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各种生物膜在化学组成上的同一性和结构上的一定连续性

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明确分工,而更重要的是紧密联系

</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

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及研究意义

4 细胞的增殖、分化、癌变和衰老

4.1 体细胞进行有丝的周期性——细胞周期

4.1.1 间期的特点:DNA分子的复制

4.1.2 期各时期的主要特点(以含有两对染色体的高等植物细胞为例)

4.1.3动、植物细胞有丝之比较

4.1.4细胞有丝图象的变式认识——二维坐标图

4.2 细胞的分化、癌变(畸形分化)和衰老

5 细胞工程

5.1 细胞的全能性

5.2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体细胞的杂交

5.3 动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动物细胞的培养(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细胞株和细胞系)

动物细胞的融合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杂交瘤细胞的获得—培养—免疫分析、筛选—再培养—提取</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

第二单元 代谢——生物最基本的特征

1 酶与代谢之关系

1.1 酶的发现及化学属性:蛋白酶与非蛋白酶(如RNA酶)

1.3 酶的性质及实验研究

高效性、专一性及需要适宜的条件

1.3.1 证明酶催化效率高低的几个实验:

1.3.2 用曲线图分析影响酶活性的各种因素:(温度、pH、酶的浓度、反应物浓度)

2 生物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ATP

2.1 ATP等高能磷酸化合物的知识在课本中的分布

2.2 ATP的结构特点与能量变化之关系:

2.3 ATP的形成途径及形成场所

3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

3.1 渗透作用的原理;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具备的条件

3.2 证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现象的发生原因:(内因与外因)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研究还可用于:判断植物细胞的死活;推测细胞液的浓度

3.3 水分的运输、利用和散失与合理灌溉

4 植物的矿质营养

4.1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14种)

4.2 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熟悉原理,讨论问题)

4.3 矿质元素的运输和利用特点

4.4 合理施肥与无土栽培

4.5 矿质元素的吸收与呼吸作用、水分代谢、光合作用的关系

5 光合作用(碳素同化作用)

5.1 光合作用的发现及实验研究:萨克斯实验、恩吉尔曼实验、同位素示踪法的应用

5.2 熟识光合作用全过程的图解

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的进行部位、物质转变和能量转换的特点

C3植物和C4植物的概念及叶片结构特点之比较

5.3 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曲线图分析):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和环境温度

5.4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原理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问题讨论与习题解析)

6 人和动物体内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

6.1 糖代谢:以“血糖浓度相对稳定的维持”为中心,理出“血糖的三个来源和三个去路”

6.2 脂类代谢:脂肪在人和动物体内的变化

6.3 蛋白质代谢:“组织蛋白质的形成所需氨基酸的来源”;“氨基转换作用和脱氨基作用”

6.4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在一定的条件下可相互转化,又相互制约

6.5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合理膳食的重要性:糖的足量;脂肪的适量和磷脂的补充;蛋白质的定量,等等。

7 细胞呼吸

7.1 生命活动的主要供能方式——有氧呼吸:(再析图解)

7.2. 三大有机物彻底氧化供能的特点:(与有机物分子中的氢元素含量比例相关) 比 较 项 目

</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FONT>糖 类

</FONT></FONT></FONT></FONT></FONT>脂 肪

</FONT></FONT></FONT></FONT></FONT>蛋白质

</FONT></FONT>需氧量(相同条件、相同质量下)

</FONT></FONT></FONT></FONT>少

</FONT></FONT></FONT></FONT>多

</FONT></FONT></FONT></FONT>-

</FONT></FONT></FONT></FONT>代谢水:mL/100 g

</FONT></FONT>55

</FONT></FONT>107

</FONT></FONT></FONT>41

</FONT></FONT></FONT>释放能量:kj /g

</FONT></FONT> 17.15

</FONT></FONT> 38.91

</FONT></FONT> 17.14

</FONT></FONT>7.3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进行场所、物质和能量转变特点、实质)

7.4 影响呼吸作用的外界条件:温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曲线图分析)

7.5 呼吸作用的重要意义:主要为生命活动提供ATP

7.5.1 参与能量转移的最关键物质——ATP

7.5.2 人体不同运动状态中的能量供应特点:

8 生物固氮

共生固氮(根瘤菌及代谢特点)与自生固氮

生物固氮的意义(氮循环)和应用

9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微生物的类群:细菌的结构和繁殖;病毒的结构和增殖

微生物的营养:碳源、氮源、生长因子;培养基的配制原则和种类

微生物的代谢:代谢产物(初级产物和次级产物);

代谢的调节(酶合成的调节和酶活性的调节)

微生物的生长:群体生长规律的曲线(调整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

发酵工程简介:菌种选育、培养基的配置、灭菌、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分离提纯等。

10.代谢的概念及代谢类型的划分

10.1 代谢概念的表解: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关系

10.2 生物界中的不同代谢类型: 需氧自养型;需氧异养型;厌氧异养型;厌氧自养型

TAG标签:知识点 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