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表示寓言故事的成語

表示寓言故事的成語

。有很多成語其實就是預言故事,比如。坐井觀天、井底之蛙、狐假虎威、揠苗助長。自相矛盾、掩耳盜鈴、南轅北轍、畫蛇添足。杯弓蛇影、買櫝還珠、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夜郎自大、黔驢技窮、杞人憂天、狐假虎威。畫蛇添足、井底之蛙、庖丁解牛、望洋興歎。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表示寓言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表示寓言故事的成語有:掩耳盜鈴、守株待兔、坐井觀天、亡羊補牢、買櫝還珠、杯弓蛇影、黔驢技窮、愚公移山、拔苗助長、狐假虎威

1、掩耳盜鈴 [yǎn ěr dào líng]

解釋:自己把自己的耳朵捂住偷鈴鐺,以為自己聽不見,別人也不會聽見,比喻自己欺騙自己。掩:遮蔽,遮蓋;盜:偷。

出處:《呂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錘毀之,鍾況然有聲。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

2、守株待兔 [shǒu zhū dài tù]

解釋:株:露出地面的樹根。原比喻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倖心理。現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

出處:《韓非子·五蠹》記載:戰國時宋國有一個農民,看見一隻兔子撞在樹根上死了,便放下鋤頭在樹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3、坐井觀天 [zuò jǐng guān tiān]

解釋: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見識少。

出處:唐·韓愈《原道》:“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4、亡羊補牢 [wáng yáng bǔ láo]

解釋:亡:逃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 羊逃跑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出處:《戰國策·楚策》:“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5、買櫝還珠 [mǎi dú huán zhū]

解釋:櫝:木匣;珠:珍珠。買下木匣,退還了珍珠。比喻沒有眼力,取捨不當。

出處:《韓非子·外儲説左上》:“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為木蘭之櫃,薰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羽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

6、杯弓蛇影 [bēi gōng shé yǐng]

解釋:將映在酒杯裏的弓影誤認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懼。

出處:漢·應劭《風俗通義·世間多有見怪》:“時北壁上有懸赤弩照於杯,形如蛇。宣畏惡之,然不敢不飲。”

7、黔驢技窮 [qián lǘ jì qióng]

解釋:黔:今貴州省一帶;技:技能;窮:盡。 比喻有限的一點本領也已經用完了。

出處: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驢》

8、愚公移山 [yú gōng yí shān]

解釋:比喻做事有十分堅強的毅力和不怕困難不怕犧牲的精神。

出處:清·黃宗羲《張蒼水墓誌銘》:“愚公移山;精衞填海;常人藐為説鈴;賢聖指為血路也。”

9、拔苗助長 [bá miáo zhù zhǎng]

解釋: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反而壞事。

出處:《孟子·公孫丑上》:“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茫茫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10、狐假虎威 [hú jiǎ hǔ wēi]

解釋:假:借。 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勢。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

出處:《戰國策·楚策一》:“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關於寓言的成語有那些?

來自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語有很多,比如坐井觀天、井底之蛙、刻舟求劍、狐假虎威、守株待兔、揠苗助長、葉公好龍、自相矛盾、掩耳盜鈴、南轅北轍、畫蛇添足、濫竽充數、亡羊補牢、杯弓蛇影等。

擴展資料:

成語解析:

一、坐井觀天

【解釋】: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見識少。

【出自】:唐·韓愈《原道》:“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白話文:“坐在井,看天,説是小的,不是天大小的。”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二、井底之蛙

【解釋】: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麼大的一塊天。比喻見識狹窄的人。

【出自】:《莊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

白話文:“井底之蛙不可以談論大海的,因為受到居住地方的侷限。”

【語法】:偏正式;作主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三、刻舟求劍

【解釋】: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

【出自】:《呂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白話文:“楚國有個渡江的人,他的劍從船上掉到水裏,就契那船説:‘這寶劍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從他所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找劍的。船已經走了,而劍不走,這樣尋找寶劍,這不是糊塗嗎?”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四、狐假虎威

【解釋】:假: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勢。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

【出自】:《戰國策·楚策一》:“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白話文:虎求百獸而吃的,得到狐狸。老虎認為這樣……,所以就跟他走。獸見之都跑,老虎不知道野獸害怕自己才逃跑的,以為是怕狐狸呢。”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貶義

五、守株待兔

【解釋】:株:露出地面的樹根。原比喻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倖心理。現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

【出自】:《韓非子·五蠹》記載:戰國時宋國有一個農民,看見一隻兔子撞在樹根上死了,便放下鋤頭在樹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語法】:連動式;作賓語、定語;含貶義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坐井觀天

百度百科-井底之蛙

百度百科-刻舟求劍

百度百科-狐假虎威

百度百科-守株待兔

關於寓言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寓言故事的成語如下:

1、懸樑刺股:形容學習非常刻苦。

2、鑿壁偷光:指想盡辦法刻苦讀書。

3、四分五裂:形容不完整或不團結。

4、雙管齊下:比喻兩件事情同時進行。

5、開天闢地:現在常常比喻前所未有。

6、道聽途説:指傳聞,沒有根據的話。

7、人傑地靈:指傑出人物生於靈秀之地。

8、手不釋卷:形容勤奮學習或看書入迷。

9、魚目混珠:比喻以假亂真,以次充好。

10、刻舟求劍:比喻辦事刻板拘泥不知變通。

11、完璧歸趙:比喻將物品完好地歸還原主。

12、門庭若市:形容來的人很多,非常熱鬧。

13、百發百中:形容射箭或射擊技術非常高明。

14、聞雞起舞:比喻有志向的人及時奮發努力。

15、出類拔萃:比喻人的品德和才能超出一般人。

16、熟能生巧:指做事情熟練了,就會掌握竅門。

17、退避三舍:比喻退讓和迴避,以免引起衝突。

18、如釋重負:形容人們解除了負擔後的輕鬆心情。

19、無價之寶:無法估價的寶物。指極珍貴的東西。

20、空中樓閣:比喻脱離實際的謬論或虛構的事物。

21、以貌取人:只根據外貌來判斷人品質能力的好壞。

22、得過且過:形容工作馬虎、敷衍了事,過一天算一天。

23、庸人自擾:指本來沒事,自己找麻煩。 

24、量體裁衣:按照身材裁剪衣服。比喻按照實際情況辦事。

25、為力:多指沒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情或解決某個問題。

26、鶴立雞羣:比喻一個人的儀表出眾或學問、品德高於別人。

27、如魚得水:比喻得到與自己很投合的人或很適合自己的環境。

28、南轅北轍:想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行。比喻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

29、守株待兔:比喻不知道變通或妄想不經過努力而僥倖得到成功。

30、望洋興歎:多比喻做事因為力量不夠或條件不充分而感到無可奈何。

31、邯鄲學步:比喻學人的長處沒學到家。

32、柳暗花明:本意是形容美麗的景色。

33、黃粱一夢:比喻虛幻,一場空。

34、事半功倍:比喻費力小,收效大。

35、起死回生:形容醫術高明。也比喻把已經沒有希望的事物挽救過來。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語(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語50個)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語有: 刻舟求劍、葉公好龍、守株待兔、亡羊補牢、對牛彈琴、掩耳盜鈴、狐假虎威、班門弄斧、緣木求魚、望梅止渴、井底之蛙、雪中送炭、自相矛盾、懸樑刺股、打草驚蛇、囫圇吞棗、邯鄲學步、毛遂自薦、黔驢技窮、鄭人買履、拔苗助長、龜兔賽跑、百步穿楊、指鹿為馬、螳螂捕蟬、無價之寶、庖丁解牛等。

  故事:

  1、望梅止渴,意思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故事:魏武帝(曹操)行軍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們都非常口渴,於是他傳令道:" 前邊有一片梅子林,結了很多果子,梅子酸甜可以解渴。" 士兵聽了後,嘴裏的口水都流了出來,曹操利用這個辦法促使部隊儘快趕到了前方,找到了水源。

  2、三顧茅廬,現常用來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拜訪有專長的賢人。

  故事:公元206年冬至公元207年春,當時屯兵新野的劉備,帶着大將關羽、張飛,三次到南陽郡鄧縣隆中請諸葛亮輔佐的故事。

  3、四面楚歌,讀音為sì miàn chǔ gē,形容人們遭受各方面攻擊或迫的人事環境,而致陷於孤立窘迫的境地。

  故事:相傳項羽被劉邦帶領的軍隊困在垓下,沒有糧食的支撐,士兵也越來越少,夜裏包圍他的軍隊唱起了楚地的民歌,項羽心裏喪失了鬥志,後來騎馬逃走,自刎江邊。

  4、卧薪嚐膽,讀音是wò xīn cháng dǎn,漢語成語,意思是形容一個人忍辱負重,發憤圖強。

  故事吵搜:越王勾踐在兵敗吳國之後,受盡屈辱,三年後回國,為了不貪圖享樂,在吃飯時嘗一口苦膽,日日睡在薪草上,勵精圖治,最後打敗吳國。

  5、背水一戰,拼音是bèi shuǐ yī zhàn,意思是背後臨近河水擺陣;或佈下的陣勢。

  故事:楚漢相爭的時候,劉邦命手下大將韓信領兵攻打趙國。趙王帶了二十萬大軍在太行山的井陘關迎擊。當亮者時,韓信只帶敬碰薯了一萬二千人馬。為了打敗趙軍,他將一萬人駐紮在河邊列了一個背水陣。另外派兩千輕騎潛伏在趙軍軍營周圍。

  交戰後,趙營二十萬大軍向河邊的一萬漢軍殺來。漢軍面臨大敵,後無退路,只能拼死奮戰。這時潛伏的那兩千士兵乘虛攻進趙營。

  趙軍遭到前後夾擊,很快被韓信打敗。 戰後有人問韓信:“背水列陣乃兵家大忌,將軍為何明知故犯?”韓信笑着説:“置之死地而後生,這也是兵書上有記載的呀。”

TAG標籤:寓言故事 成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