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中國農曆傳統節日按順序排列

中國農曆傳統節日按順序排列

中國的十二個傳統節日順序分別為——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節、臘八節、小年和除夕。傳統節日記錄着中華民族先民豐富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積澱着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內涵。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中國傳統節日順序

中國傳統節日的順序是: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節、臘八節、小年和除夕。

1、春節

春節,也稱為農曆新年,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一般在農曆正月初一慶祝,代表着新的一年開始了。在這一天家人會團聚在一起,享受美食和互贈禮物等文化活動。

2、元宵節

時間為農曆正月十五日。元宵節是在春節之後的第一個月圓之夜慶祝的,也稱為“上元節”。在這一天,中國各地都會放起燈籠、吃元宵、舞龍燈等傳統的獨特慶祝方式。元宵也是一種慰問天上神仙的節日。

3、清明節

時間為公曆四月五日或六日。習俗有踏青、掃墓、植樹、放風箏、吃青團、插柳等。清明節,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傳統祭祖節日。清明節位列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4、端午節

時間為農曆五月初五。習俗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艾草菖蒲、纏五彩繩、喝雄黃酒、避五毒、躲端午等。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龍舟節、天中節等,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是稱呼和習俗最多的傳統節日。

5、七夕節

時間為農曆七月七日。習俗有香橋會、接露水、祭拜鬼神、祈求姻緣、結紅頭繩等。七夕節是中國的傳統情人節。七夕節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説,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

6、中秋節

時間為農曆八月十五日。習俗有家人團聚、賞月、祭月、吃月餅、燃燈、花燈會、觀潮、喝桂花酒等。中秋節象徵家庭團圓和幸福。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位列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

7、重陽節

時間為農曆九月九日。習俗有登高秋遊、祭祀鬼神、吃重陽糕、喝菊花酒等。重陽節在歷史發展演變中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在民俗觀念中“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義,寄託着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

8、冬至

時間為公曆十二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習俗有祭祀先祖、吃餃子、吃湯圓、喝羊肉湯等。

9、臘八節

時間為農曆十二月初八。習俗有吃臘八粥、吃臘八醋、醃臘八蒜、吃臘八豆腐、吃臘八面等。在我國北方,有“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之説,過臘八意味着拉開了過年的序幕。

10、小年

時間為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習俗有打掃屋子、沐浴、吃灶糖、祭祀鬼神等。小年,別稱祭灶節、灶王節、掃塵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日期因地域有所不同,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三,南方大部分地區是臘月二十四。

11、除夕

時間為農曆十二月二十九日或三十日。習俗有吃年夜飯、貼對聯、燃爆竹、祭祖、守歲、掛燈籠等。除夕為歲末的最後一天,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

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歲除之夜的意思,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時值年尾的最後一個晚上。

一年的傳統節日按順序排列

中國十二個傳統節日順序排列:春節、元宵節、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臘八節、小年、除夕。

一、春節

正月初一為春節,為新的一年的開始,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春節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

二、元宵節

元宵節,又稱燈節、小正月、元夕、上元節,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三、寒食節

寒食節,亦稱“禁煙節”、“冷節”、“百五節”,在清明前二日或一日。在這一日,禁煙火,只吃冷食,所以叫做“寒食節”。

四、清明節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是每年的四月五日,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

五、端午節

端午為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龍舟節、正陽節、浴蘭節、天醫節、藥草節、天中節等。

古人歷來崇尚中、正之道,“端午”的“端”字本義為“正”,“午”為“中”。“端午”,“中正”也,這天午時則為正中之正。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

六、七夕節

七夕為農曆七月初七。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巧夕、牛公牛婆日、雙七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活動在七月七日晩上舉行,故名“七夕”。

七、中元節

中元為農曆七月十五日。中元節,是道教名稱,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節,佛教稱為盂蘭盆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

八、中秋節

中秋為八月十五,處在秋季三個月的。此時為秋分前後,秋高氣爽,月亮圓時顯得更為明亮皎潔,為家人團聚之時。

九、重陽節

重陽節,為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

十、臘八節

臘八節,俗稱“臘八”,節期在每年農曆十二月初八,主要流行於中國北方,這節日的習俗是“喝臘八粥”。臘八是佛教盛大的節日之一,這天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又稱為“法寶節”、“佛成道節”、“成道會”等。

十一、小年

小年,並非專指一個日子,由於各地風俗,被稱為“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小年期間主要的民俗活動有掃塵、祭灶等。清朝前期和中期,祭灶一直是臘月二十四,而且至少到乾隆時期,都是臘月二十四祭祀。

從清朝中後期開始,帝王家就於臘月二十三舉行祭天大典,為了“節省開支”,順便把灶王爺也給拜了,因此北方地區民間百姓爭相效仿多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南方大部分地區,仍然保持着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古老傳統。

十二、除夕

除夕,為歲末的最後一天夜晚。歲末的最後一天稱為“歲除”,意為舊歲至此而除,另換新歲。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歲除之夜的意思,又稱大年夜、除夕夜等,時值年尾的最後一個晚上。

中國傳統節日順序表

中國傳統節日的一般順序依次為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等。

1、春節

農曆正月初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也是中國人民慶祝新年的起點。

2、元宵節

農曆正月十五,是春節的最後一個節日,也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浪漫的節日之一。

3、清明節

農曆四月四日或五日前後,是祭祖掃墓的傳統節日,也是緬懷祖先的重要時刻。

4、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也叫作龍舟節,是紀念屈原的節日,以賽龍舟和吃粽子為主要活動。

5、七夕節

農曆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是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象徵着純潔的愛情。

6、中秋節

農曆八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重要節日之一,也是家人團聚、賞月和吃月餅的時刻。

7、重陽節

農曆九月九日,是中國的老年人節日,人們登高、賞菊、喝菊花酒等。

8、冬至

農曆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是中國傳統的冬季節氣,有吃湯圓等習俗。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哪些按順序

中國的傳統節日主要有:

1、春節(農曆正月初一);

2、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

3、龍抬頭(農曆二月初二);

4、社日節(農曆二月初二);

5、上巳節(農曆三月初三) ;

6、寒食節(冬至後的105或106天);

7、清明節(公曆4月5日後);

8、”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

9、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

10、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

11、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

12、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

13、下元節(農曆十月十五);

14、冬至節(公曆12月21~23日);

15、除夕(農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