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算盤春秋時期叫什麼

算盤春秋時期叫什麼:答案是籌算。

算盤春秋時期叫什麼

算盤春秋時期叫什麼:答案是籌算。

算盤春秋時期叫什麼:答案是籌算。

算盤春秋時期叫籌算,算盤是一種手動操作計算輔助工具形式。它起源於中國,迄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古代的一項重要發明。在阿拉伯數字出現前,算盤是世界廣為使用的計算工具。算盤是中國傳統的計算工具,是由早在春秋時期便已普通使用的籌算逐漸演變而來的,它不但是中國古代的一項重要發明,而且是在阿拉伯數字出現之前曾被人們廣為使用的一種計算工具。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算盤春秋時期叫籌算,算盤是一種手動操作計算輔助工具形式。它起源於中國,迄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古代的一項重要發明。在阿拉伯數字出現前,算盤是世界廣為使用的計算工具。算盤是中國傳統的計算工具,是由早在春秋時期便已普通使用的籌算逐漸演變而來的,它不但是中國古代的一項重要發明,而且是在阿拉伯數字出現之前曾被人們廣為使用的一種計算工具。

算盤是從春秋時期的哪種計量技術演變而來的呢?

算盤是一種古老的計算工具,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春秋時期。在那個時期,古代中國人民已經開始使用一種稱為“籌算”的計量技術,它是通過將竹片或骨片上打孔來記錄數量和事件的。後來,人們開始將這些竹片或骨片串聯在一起,形成了算盤的雛形。隨着時間的推移,算盤得到了不斷改進和完善。在元朝時期,算盤已經成為了一種相當精確和高效的計算工具,被廣泛應用於商業、財務、數學和科學領域。今天,算盤雖然已經被電子計算器等現代化工具所取代,但在中國某些地區仍然有人使用算盤進行計算。

春秋時代的計算工具是什麼?

17世紀以前 中國人的智慧之光 計算工具的源頭可以上溯至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古代中國人發明的算籌是世界上最早的計算工具

算盤是孔子的夫人發明的嗎?

算盤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計算器”,有着“中國計算機”的美譽。由於運算時需要撥動盤上的算珠,因此算盤又稱“珠盤”,用算盤進行運算又叫珠算。

民間傳説,算盤是孔子的夫人發明的。

春秋時魯國的司庫大臣不擅理賬,於是有人推薦孔子來代替他。孔子也不擅理賬,就向他的夫人求教。夫人教他用繩子串珠計數,把賬目管理得井井有條。這就是傳説中算盤的來歷。

那麼,算盤真正出現到底是在什麼時候呢?

關於珠算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東漢時期的《數術記遺》,裏面記載了“太一算”、“兩儀算”、“三才算”、“九宮算”等14種古代算法,並首次提到了“珠算”這個詞。

北周人為《數術記遺》作注時説:算盤的刻板分為3個部分,每個部分各5個珠子,上1下4,上面和下面的珠子顏色不同,上面的珠子代表5,下面的珠子每個代表1。這已經是對算盤比較詳細的描繪了。

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宋代開封汴河兩岸的風物,“趙太丞家”的櫃枱上就放着一個算盤。珠算專家經過反覆觀察確認,認為這個算盤就是與現代使用的形制類似的九檔算盤。1921年,河北鉅鹿縣出土了一枚宋代的木製算盤珠,鼓形,中間有孔,與現代算盤的算珠完全一樣。

可見,北宋時期的算盤已經非常成熟、完善了。元初的啟蒙課本《新編對相四言》中,有九檔算盤圖。既然可以進入課本,説明算盤在當時已經非常常見。

宋代以後,出現了許多與珠算有關的論著。

南宋數學家楊輝的《乘除通變算寶》載有“九歸”口訣,有人認為這就是用於珠算的除法口訣。元代數學家朱世傑所著的《算學啟蒙》中,“九歸”口訣已經與現代基本相同。

珠算在明代得到了大規模的普及。明人吳敬的《九章詳註算法比類大全》記載了用於珠算的加減法口訣。1592年,程大位編寫了《直指算法統宗》,表明珠算理論已成系統,標誌着古代算術工具完成了從籌算到珠算的轉變。

總結:

算盤在中國的運用非常廣泛,並陸續傳到日本、朝鮮、印度、東南亞、美國等國家和地區,被稱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如今,雖然電子計算器廣為流行,但算盤仍以其獨特的作用保持着恆久的生命力。

中國最早的計算工具是什麼,誰發明的?

中國最早的計算工具應該是一種名為“算籌”的東西,該工具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不過具體是誰發明的並不可知。所謂“算籌”簡單來説就是一堆長度大致相同的小棍子,其製作材料多為竹子。古人會隨身攜帶“算籌”,待需要時再將其取出進行計算。這種計算工具究竟是何時出現,又是由誰發明目前暫無定論,相關學者推測該計算工具的出現應是在春秋戰國時期。

利用“算籌”這種工具進行計算時,古人會按照所需計算數字的大小將小棍子排成縱式或橫式。其中個位和百位用縱式表示,十位和千位則用橫式表示,如果零的話則不擺放。古人除了能夠利用“算籌”進行加減運算之外,還能夠利用它進行乘法運算。為了儘可能滿足計算需求,古人出門都需要攜帶兩百多根的“算籌”。所以在後來的發展中,“算籌”逐漸開始演變成直接刻數字在小棍子上從,從而提高了計算便利度。

雖説“算籌”這種計算工具並不算十分方便,但是直到明朝才逐漸被淘汰。導致“算籌”被淘汰的原因則是在於珠算術的推廣。珠算術所使用的計算工具就是大家較為熟知的算盤。算盤的發明其實一定程度上借鑑了“算籌”,不過究竟是什麼時候出現的至今沒有定論。據推測有可能出現於東漢時期,因為東漢時期一本名為《數述記遺》的書籍中曾提及珠算這種計算方法。

不過對此持有不同看法的學者也是非常多的,有的學者認為算盤發明於唐朝,也有學者認為算盤是在元朝才出現的。暫且不論算盤何時出現,可以肯定的是在明朝時期算盤這種計算工具開始得到大規模運用,因為諸多明朝時期的古籍中均曾提及算盤。也正是因為如此,“算籌”才會被全面取代。

算盤是哪個國家創造的?

算盤是中國人在長期使用算籌的基礎上發明的。古時候,人們用小木棍進行計算,這些小木棍叫“算籌”,用算籌作為工具進行的計算叫“籌算”。後來,隨着生產的發展,用小木棍進行計算受到了,於是,人們又發明了更先進的計算器--算盤。

算盤是由早在春秋時期便已普通使用的籌算逐漸演變而來的。珠算最早見於文獻的當推東漢《數術記遺》一書,可見漢代已出現用珠子計算的珠算方法及理論。算盤名稱之見於算書者以宋代《謝察微算經》為最早,可以確定至遲在宋代,有橫樑的穿檔的大珠算盤已經出現。至元代,算盤的使用已十分流行。宋元之間的劉因就寫有《算盤》詩。明代記載更多,如《瀛涯勝覽》、《九章詳註比類算法大全》諸書都有關於算盤的記載。明初時,中國算盤流傳到日本,其後又流傳到,又從傳至西歐各國,對近代文明產生了很大的影響。15世紀中葉,《魯班木經》中有製造算盤的規格。現在我們可以看到的算盤材料有木、竹、銅、鐵、玉、景泰藍、象牙、骨等等。小的可以藏入口袋,大的要人抬。

隨着算盤的使用,人們總結出許多計算口訣,使計算的速度更快了。這種用算盤計算的方法,叫珠算。在明代,珠算已相當普及,並且出版了不少有關珠算的書籍,其中流傳至今,影響最大的是程大位(1533~1606)的《直指算法統宗》(1592)。

《算法統宗》是一部以珠算應用為主的算書。全書共17卷,有595個應用題,多數問題摘自其他算書,但所有計算都改用珠算。書中載有算盤圖式和珠算口訣,並舉例説明如何按口訣在算盤上演算。其中開平方和開立方的珠算法是程大位首先提出來的。書末附錄“算經源流”記載了宋元以來的51種數學書名,其中大部分已失傳,這個附錄便成了寶貴的數學史料。

現在,已經進入了電子計算機時代,但是古老的算盤仍然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國,各行各業都有一批打算盤的高手。使用算盤和珠算,除了運算方便以外,還有鍛鍊思維能力的作用,因為打算盤需要腦、眼、手的密切配合,是鍛鍊大腦的一種好方法。

參考資料:http://ke.baidu.com/view/18627.html?wtp=tt

算盤簡稱什麼

算盤,又作祘盤,珠算盤是我們祖先創造發明的一種簡便的計算工具,珠算盤起源於北宋時代,北宋串檔算珠。算盤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創造的一種簡便的計算工具。

算盤怎麼看 算盤的起源

1、算盤的新形狀為長方形,周為木框,內貫直柱,俗稱“檔”。一般從九檔至十五檔,檔中橫以樑,樑上兩珠,每珠作數五,樑下五珠,每珠作數一,運算時定位後撥珠計算,可以做加減乘除等算法。

2、現存的算盤形狀不一、材質各異。一般的算盤多為木製(或塑料製品),算盤由矩形木框內排列一串串等數日的算珠,中有一道橫樑把珠統分為上下兩部分,算珠內貫直柱,俗稱“檔”,一般為9檔、11檔或13檔。檔中橫以樑,樑上1珠,這珠為5;樑下5珠,每珠為1。

3、算盤是中國傳統的計算工具,是由早在春秋時期便已普通使用的籌算逐漸演變而來的,它不但是中國古代的一項重要發明,而且是在阿拉伯數字出現之前曾被人們廣為使用的一種計算工具。中國是算盤的故鄉,在計算機已被普遍使用的今天,古老的算盤不僅沒有被廢棄,反而因它的靈便、準確等優點依然受到許多人的青睞。因此,人們往往把算盤的發明與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相提並論,認為算盤也是中華民族對人類的一大貢獻。然而,中國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算盤的呢?從清代起,就有許多算學家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研究,日本的學者也對此投入了不少精力。但由於缺少足夠的證據,算盤的起源問題直至今天仍是眾説紛紜。

4、清代數學家梅啟照等人認為,算盤起源於我國的東漢、南北朝時期。其依據是,東漢數學家徐嶽曾寫過一部《數術記遺》,其中著錄了14種算法,第13種即稱“珠算”,並説:“珠算,控帶四時,經緯三才。”後來,北周數學家甄鸞對這段文字作了註釋:“刻板為三分,其上下二分以停遊珠,中間分以定算位。位各五珠,上一珠與下四珠色別,其上別色之珠當五,其下四珠,珠各當一。至下四珠所領,故‘雲帶四時’。其珠遊於三方之中,故云‘經緯三才’也。”這些文字,被認為是我國最早關於珠算的記載。但是近代的一些學者認為,《數術記遺》中所描寫的珠算,充其量不過是一種記數工具或者只能作加減法的簡單算板,與後來出現的珠算不能同日而語。

算盤的起源於哪裏

算盤是由早在春秋時期便已普通使用的籌算逐漸演變而來的,算盤是中國傳統的計算工具,也是中國古代的一項重要發明,而且是在阿拉伯數字出現之前曾被人們廣為使用的一種計算工具。由於算盤製作簡單,價格便宜,珠算口訣便於記憶,運算又簡便,所以在中國被普遍使用,並且陸續流傳到了日本、朝鮮、美國和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清代數學家梅啟照等人認為,算盤起源於我國的東漢、南北朝時期。清代學者錢大聽等人則認為,算盤出現在元朝中葉,到元末明初時已被普遍使用。隨着新史料的發現,又有專家認為,算盤應該起源於唐朝、流行於宋朝。此外,持此種觀點的人還認為,在元初的蒙學課本《新編相對四言》中,有一幅九檔的算盤圖,既然在元初已為訓蒙內容,可見算盤在當時已是尋常之物,算盤的出現,至少可上推到宋代。

儘管已經進入了電子計算機時代,但古老的中國算盤,人們不能不欽佩祖先的極大智慧。一般的算盤多為木製,矩形木框內排列一串串等數目的算珠稱為檔,中有一道橫樑把珠分隔為上下兩部分,上半部每算珠代表5,下半部每算珠代表1。

每串珠從右至左代表了十進位的個、十、百、千、萬位數。加上一套手指撥珠規則的運算口訣,就可解決各種複雜運算,甚至可以開多次方。算盤是現代計算機的前身,是古代中國計算技術的符號。

算盤什麼時候發明的?

算盤發明者:劉洪。

劉洪,字元卓,東漢泰山郡蒙陰縣(今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人,東漢魯王劉興後裔,是我國古代傑出的天文學家和數學家,珠算髮明者和月球運動不均勻性理論發現者,被後世尊為“算聖”。

算盤是什麼時候被誰發明的,你知道嗎?

中國傳統的計算工具。中國古代的一項重要發明,在阿拉伯數字出現前廣為使用的計算工具。

現存的算盤形狀不一、材質各異。一般的算盤多為木製(或塑料製品),算盤由矩形木框內排列一串串等數目的算珠,中有一道橫樑把珠統分為上下兩部分,算珠內貫直柱,俗稱“檔”,一般為9檔、11檔或15檔。檔中橫以樑,樑上2珠(財會用為1珠,每珠為5;樑下5珠(財會用為4珠),每珠為1。用算盤計算稱珠算,珠算有對應四則運算的相應法則,統稱珠算法則。相對一般運算來看,熟練的珠算不遜於計算器,尤其在加減法方面。用時,可依口廖,上下撥動算珠,進行計算。珠算計算簡便迅捷,為我國商店普遍使用的計算工具。

算盤的起源與普及

算盤是由早在春秋時期便已普通使用的籌算逐漸演變而來的。珠算最早見於文獻的當推東漢《數術記遺》一書,可見漢代已出現用珠子計算的珠算方法及理論。算盤名稱之見於算書者以宋代《謝察微算經》為最早,可以確定至遲在宋代,有橫樑的穿檔的大珠算盤已經出現。至元代,算盤的使用已十分流行。宋元之間的劉因就寫有《算盤》詩。明代記載更多,如《瀛涯勝覽》、《九章詳註比類算法大全》諸書都有關於算盤的記載。明初時,中國算盤流傳到日本,其後又流傳到,又從傳至西歐各國,對近代文明產生了很大的影響。15世紀中葉,《魯班木經》中有製造算盤的規格。現在我們可以看到的算盤材料有木、竹、銅、鐵、玉、景泰藍、象牙、骨等等。小的可以藏入口袋,大的要人抬。

隨着算盤的使用,人們總結出許多計算口訣,使計算的速度更快了。這種用算盤計算的方法,叫珠算。在明代,珠算已相當普及,並且出版了不少有關珠算的書籍,其中流傳至今,影響最大的是程大位(1533~1606)的《直指算法統宗》 (1592)。

《算法統宗》是一部以珠算應用為主的算書。全書共17卷,有595個應用題,多數問題摘自其他算書,但所有計算都改用珠算。書中載有算盤圖式和珠算口訣,並舉例説明如何按口訣在算盤上演算。其中開平方和開立方的珠算法是程大位首先提出來的。書末附錄“算經源流”記載了宋元以來的51種數學書名,其中大部分已失傳,這個附錄便成了寶貴的數學史料。

算盤的種類

值得注意的是,算盤一詞並不專指中國算盤。從現有文獻資料來看,許多文明古國都有過各自的算盤。古今中外的各式算盤大致可以分為三類:沙盤類,算板類,穿珠算盤類。

①沙盤是在桌面、石板等平板上,鋪上細沙,人們用木棍等在細沙上寫字、畫圖和計算。②後來逐漸不鋪沙子,而是在板上刻上若干平行的線紋,上面放置小石子(稱為“算子”)來記數和計算,這就是算板。19世紀中葉在希臘薩拉米斯發現的一塊1米多長的大理石算板,就是古希臘算板,現存在雅典博物館中。算板一直是歐洲中世紀的重要計算工具,不過形式上差異很大,線紋有直有橫,算子有圓有扁,有時又造成圓錐形(類似現在的跳棋子),上面還標有數碼。③穿珠算盤指中國算盤、日本算盤和俄羅斯算盤。日本算盤叫“十露盤”,和中國算盤不同的地方是算珠的縱截面不是扁圓形而是菱形,尺寸較小而檔數較多。俄羅斯算盤有若干弧形木條,橫鑲在木框內,每條穿着10顆算珠。在世界各種古算盤中,中國的算盤是最先進的珠算工具。

黃帝時代有沒有算帳先生,或者説,有沒有能打會算的“會計”?當今人不得知曉。

傳説,算盤和算數是黃帝手下一名叫隸首的人發明創造的。至今在農村還流傳着隸首當初算賬時,發明的中國式的“阿拉伯”字母。80歲以上的年老人還會寫、會用。這十個字母的寫法:|、‖、�、×、�、�、�、�、夕、十。比如三斤八兩的寫法“��”二斗四升寫法是“‖×”十八丈布寫法“十�”;三尺四寸木材寫法“�×”。

黃帝統一部落後,先民們整天打魚狩獵,製衣冠 ,造舟車,生產蒸蒸日上。物質越來越多,算帳、管帳成為每家每户每個人經常碰到的事。開始,只好用結繩記事,刻木為號的辦法,處理日常算帳問題。有一次,狩獵能手於則,交回7只山羊,保管獵物的石頭只承認交回1只,於則一查實物,正好還是7只。為啥只記1只呢?原來石頭把七聽成1,在草繩上只打了一個結。又有一次,黃帝的孫女黑英替嫘祖領到9張虎皮,石頭在草繩上只打了6個結,短少了3張。所以出出進進的實物數目越來越亂,虛報冒領的事也經常發生。黃帝為此事大為惱火。

有一天,黃帝宮裏的隸首上山採野果,發現一樹熟透的山桃。他爬上樹邊摘邊吃,不知吃了多少,只覺得口流酸水,肚內發脹,再沒敢多吃,跳下樹來,坐在地上休息。

突然發現扔在地上的山桃核非常好看。他一個一個從地上揀起來,一數個,正好20個。他想:這十個桃核好比10張虎皮,另十個好比10只山羊皮。今後,誰交回多少獵物,就發給他們多少山桃核。誰領走多少獵物,就給誰記幾個山桃核。這樣誰也別想賴帳。隸首回到黃帝宮裏,把他的想法告訴給黃帝。黃帝想了想覺得很有道理。就命隸首管理宮裏的一切財物帳目。隸首擔任了黃帝宮裏總“會計”後,他命人採集了各種野果,分開類別。比如,山渣果代表山羊;栗子果代表野豬;山桃果代表飛禽;木瓜果代表老虎、豹子……不論哪個狩獵隊捕回什麼獵物,隸首都按不同野果記下帳。誰料,好景不長。各種野果存放時間一長,全都變色腐爛了,一時分不清各種野果顏色,帳目全混亂了。為這事隸首氣的直跺腳。最後,他終於想出一種辦法。他到河灘揀回很多不同顏色的石頭片,分別放進陶瓷盤子裏。這下記帳再也不怕變色腐爛了。由於隸首一時高興沒有嚴格保管。有一天,他出外有事,他的孩子引來一羣玩童,一見隸首家放着很多盤盤,裏邊放着不同顏色的美麗石片,孩子們覺得好奇,你爭我看一不小心,盤子掉地打碎,石頭片全散了。隸首的帳目又亂了。他一人蹲在地上只得一個個往回拾。隸首妻子花女走過來,用指頭把隸首頭一指説:“好笨蛋哩!你給石片上穿一個眼,用繩子串起來多保險!”聰明人就怕人點竅。隸首頓時茅塞大開,他給每塊不同顏色石片都打上眼,用細繩逐個穿起來。每穿夠 十個數或100個數,中間穿一個不同顏色的石片。這樣清算起來就省事多了。隸首自己也經常心中有 數。從此,宮裏宮外,上上下下,再沒有發生虛報冒領的事了。隨着生產不斷向前發展,獲得的各種獵物、皮張、數字越來越大,品種越來越多,不能老用穿石片來記帳目。隸首好像再也想不出什麼好辦法了。有一次,他上山尋孩子,發現滿山遍野成熟紅歐粟子。每株上邊只結十顆,全部鮮紅色的,非常好看。他順手摺了幾枝,拿在手裏左看右看;又想利用紅歐粟子作算帳的工具,但又一想,不行,過去已經失敗過。隸首獨自一人坐在地上,越想越沒主意了。這時,岐伯、風后、力牧三個人上山採草藥,發現隸首手裏幾串紅歐粟子。人坐在地上發呆。風后問隸首在想什麼?隸首扭頭一看,原是三位老臣,趕忙站起來,把剛才記帳,算帳的想法告訴了三位老臣。風后是指南車創始人之一。他聽了隸首的想法,接過隸首的話説:“我看今後記帳,算帳不再用那麼多的石片。只用100個石片,就可頂十萬八千數。”隸首忙問:“怎麼個頂法?”風后叫隸首把紅歐粟全摘下來,又折回下十根細竹棒,每根棒上穿上十顆,一連穿了十串,一併插在地上。風后説:“比如,今天獵隊交回5只鹿,你就從竹棒上往上推5顆紅歐粟子。明天再交回6只鹿,你就再往上推6顆。”隸首説:“那不行!一根棒上只穿十顆,已經推上去5顆,再要往上推6個,那就沒有紅歐粟子可推了。”風后説:“我問你,5個加6個是多少?”隸首説:“當然是11個!”風后説:“對呀!你就該向前進一位。從顆數上看,只有兩個。實際上是11個數。再有,如果獵隊交回九隻鹿,那你怎麼記算?再進一位;9個加11個是多少?當然是20個。從竹棒上的顆數看;只有兩顆紅歐粟子,實際上頂20個數。就是説,每夠十個數,每夠100個數,都要向前進一位。比如,再有獵隊交回80只鹿,那麼怎麼記算法?20加80,整100數,再進位,竹棒子顆數就成為一個紅歐粟子。實際上它頂100個數。”隸首又問:“進位後,怎麼能記得下!”力牧接着説:“這好辦,進位後,應劃個記號。比如,十個數後邊劃個圈(10);100個數後邊劃兩個圈(100);1000個數後邊劃三個圈(1000);10000個數後邊劃四個圈(10000)。這就叫個、十、百、千、萬。隸首明白了進位道理後,信心百倍增加。回家作了一個大泥盤子,把人們從龜肚子挖出來白色珍珠揀回來,給每顆上邊打成眼。每10顆一穿,穿成100個數的“算盤”。然後在上邊寫清位數;如十位、百位、千位、萬位。從此,記數、算帳再也用不着那麼多的石片了。算盤,中華民族當代“計算機”前身,5000年前就這樣誕生了。隨着時代不斷前進,算盤不斷得到改進,成為今天的“珠算”。特別是民間,當初認字人不多,但是,只要懂得了算盤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規程,人人都會應用。

所以,算盤在古老中國民間很快廣泛流傳和被應用。

算盤春秋時期叫籌算,算盤是一種手動操作計算輔助工具形式。它起源於中國,迄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古代的一項重要發明。在阿拉伯數字出現前,算盤是世界廣為使用的計算工具。算盤是中國傳統的計算工具,是由早在春秋時期便已普通使用的籌算逐漸演變而來的,它不但是中國古代的一項重要發明,而且是在阿拉伯數字出現之前曾被人們廣為使用的一種計算工具。

算盤是從春秋時期的哪種計量技術演變而來的呢?

算盤是一種古老的計算工具,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春秋時期。在那個時期,古代中國人民已經開始使用一種稱為“籌算”的計量技術,它是通過將竹片或骨片上打孔來記錄數量和事件的。後來,人們開始將這些竹片或骨片串聯在一起,形成了算盤的雛形。隨着時間的推移,算盤得到了不斷改進和完善。在元朝時期,算盤已經成為了一種相當精確和高效的計算工具,被廣泛應用於商業、財務、數學和科學領域。今天,算盤雖然已經被電子計算器等現代化工具所取代,但在中國某些地區仍然有人使用算盤進行計算。

春秋時代的計算工具是什麼?

17世紀以前 中國人的智慧之光 計算工具的源頭可以上溯至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古代中國人發明的算籌是世界上最早的計算工具

算盤是孔子的夫人發明的嗎?

算盤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計算器”,有着“中國計算機”的美譽。由於運算時需要撥動盤上的算珠,因此算盤又稱“珠盤”,用算盤進行運算又叫珠算。

民間傳説,算盤是孔子的夫人發明的。

春秋時魯國的司庫大臣不擅理賬,於是有人推薦孔子來代替他。孔子也不擅理賬,就向他的夫人求教。夫人教他用繩子串珠計數,把賬目管理得井井有條。這就是傳説中算盤的來歷。

那麼,算盤真正出現到底是在什麼時候呢?

關於珠算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東漢時期的《數術記遺》,裏面記載了“太一算”、“兩儀算”、“三才算”、“九宮算”等14種古代算法,並首次提到了“珠算”這個詞。

北周人為《數術記遺》作注時説:算盤的刻板分為3個部分,每個部分各5個珠子,上1下4,上面和下面的珠子顏色不同,上面的珠子代表5,下面的珠子每個代表1。這已經是對算盤比較詳細的描繪了。

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宋代開封汴河兩岸的風物,“趙太丞家”的櫃枱上就放着一個算盤。珠算專家經過反覆觀察確認,認為這個算盤就是與現代使用的形制類似的九檔算盤。1921年,河北鉅鹿縣出土了一枚宋代的木製算盤珠,鼓形,中間有孔,與現代算盤的算珠完全一樣。

可見,北宋時期的算盤已經非常成熟、完善了。元初的啟蒙課本《新編對相四言》中,有九檔算盤圖。既然可以進入課本,説明算盤在當時已經非常常見。

宋代以後,出現了許多與珠算有關的論著。

南宋數學家楊輝的《乘除通變算寶》載有“九歸”口訣,有人認為這就是用於珠算的除法口訣。元代數學家朱世傑所著的《算學啟蒙》中,“九歸”口訣已經與現代基本相同。

珠算在明代得到了大規模的普及。明人吳敬的《九章詳註算法比類大全》記載了用於珠算的加減法口訣。1592年,程大位編寫了《直指算法統宗》,表明珠算理論已成系統,標誌着古代算術工具完成了從籌算到珠算的轉變。

總結:

算盤在中國的運用非常廣泛,並陸續傳到日本、朝鮮、印度、東南亞、美國等國家和地區,被稱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如今,雖然電子計算器廣為流行,但算盤仍以其獨特的作用保持着恆久的生命力。

中國最早的計算工具是什麼,誰發明的?

中國最早的計算工具應該是一種名為“算籌”的東西,該工具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不過具體是誰發明的並不可知。所謂“算籌”簡單來説就是一堆長度大致相同的小棍子,其製作材料多為竹子。古人會隨身攜帶“算籌”,待需要時再將其取出進行計算。這種計算工具究竟是何時出現,又是由誰發明目前暫無定論,相關學者推測該計算工具的出現應是在春秋戰國時期。

利用“算籌”這種工具進行計算時,古人會按照所需計算數字的大小將小棍子排成縱式或橫式。其中個位和百位用縱式表示,十位和千位則用橫式表示,如果零的話則不擺放。古人除了能夠利用“算籌”進行加減運算之外,還能夠利用它進行乘法運算。為了儘可能滿足計算需求,古人出門都需要攜帶兩百多根的“算籌”。所以在後來的發展中,“算籌”逐漸開始演變成直接刻數字在小棍子上從,從而提高了計算便利度。

雖説“算籌”這種計算工具並不算十分方便,但是直到明朝才逐漸被淘汰。導致“算籌”被淘汰的原因則是在於珠算術的推廣。珠算術所使用的計算工具就是大家較為熟知的算盤。算盤的發明其實一定程度上借鑑了“算籌”,不過究竟是什麼時候出現的至今沒有定論。據推測有可能出現於東漢時期,因為東漢時期一本名為《數述記遺》的書籍中曾提及珠算這種計算方法。

不過對此持有不同看法的學者也是非常多的,有的學者認為算盤發明於唐朝,也有學者認為算盤是在元朝才出現的。暫且不論算盤何時出現,可以肯定的是在明朝時期算盤這種計算工具開始得到大規模運用,因為諸多明朝時期的古籍中均曾提及算盤。也正是因為如此,“算籌”才會被全面取代。

算盤是哪個國家創造的?

算盤是中國人在長期使用算籌的基礎上發明的。古時候,人們用小木棍進行計算,這些小木棍叫“算籌”,用算籌作為工具進行的計算叫“籌算”。後來,隨着生產的發展,用小木棍進行計算受到了,於是,人們又發明了更先進的計算器--算盤。

算盤是由早在春秋時期便已普通使用的籌算逐漸演變而來的。珠算最早見於文獻的當推東漢《數術記遺》一書,可見漢代已出現用珠子計算的珠算方法及理論。算盤名稱之見於算書者以宋代《謝察微算經》為最早,可以確定至遲在宋代,有橫樑的穿檔的大珠算盤已經出現。至元代,算盤的使用已十分流行。宋元之間的劉因就寫有《算盤》詩。明代記載更多,如《瀛涯勝覽》、《九章詳註比類算法大全》諸書都有關於算盤的記載。明初時,中國算盤流傳到日本,其後又流傳到,又從傳至西歐各國,對近代文明產生了很大的影響。15世紀中葉,《魯班木經》中有製造算盤的規格。現在我們可以看到的算盤材料有木、竹、銅、鐵、玉、景泰藍、象牙、骨等等。小的可以藏入口袋,大的要人抬。

隨着算盤的使用,人們總結出許多計算口訣,使計算的速度更快了。這種用算盤計算的方法,叫珠算。在明代,珠算已相當普及,並且出版了不少有關珠算的書籍,其中流傳至今,影響最大的是程大位(1533~1606)的《直指算法統宗》(1592)。

《算法統宗》是一部以珠算應用為主的算書。全書共17卷,有595個應用題,多數問題摘自其他算書,但所有計算都改用珠算。書中載有算盤圖式和珠算口訣,並舉例説明如何按口訣在算盤上演算。其中開平方和開立方的珠算法是程大位首先提出來的。書末附錄“算經源流”記載了宋元以來的51種數學書名,其中大部分已失傳,這個附錄便成了寶貴的數學史料。

現在,已經進入了電子計算機時代,但是古老的算盤仍然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國,各行各業都有一批打算盤的高手。使用算盤和珠算,除了運算方便以外,還有鍛鍊思維能力的作用,因為打算盤需要腦、眼、手的密切配合,是鍛鍊大腦的一種好方法。

參考資料:http://ke.baidu.com/view/18627.html?wtp=tt

算盤簡稱什麼

算盤,又作祘盤,珠算盤是我們祖先創造發明的一種簡便的計算工具,珠算盤起源於北宋時代,北宋串檔算珠。算盤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創造的一種簡便的計算工具。

算盤怎麼看 算盤的起源

1、算盤的新形狀為長方形,周為木框,內貫直柱,俗稱“檔”。一般從九檔至十五檔,檔中橫以樑,樑上兩珠,每珠作數五,樑下五珠,每珠作數一,運算時定位後撥珠計算,可以做加減乘除等算法。

2、現存的算盤形狀不一、材質各異。一般的算盤多為木製(或塑料製品),算盤由矩形木框內排列一串串等數日的算珠,中有一道橫樑把珠統分為上下兩部分,算珠內貫直柱,俗稱“檔”,一般為9檔、11檔或13檔。檔中橫以樑,樑上1珠,這珠為5;樑下5珠,每珠為1。

3、算盤是中國傳統的計算工具,是由早在春秋時期便已普通使用的籌算逐漸演變而來的,它不但是中國古代的一項重要發明,而且是在阿拉伯數字出現之前曾被人們廣為使用的一種計算工具。中國是算盤的故鄉,在計算機已被普遍使用的今天,古老的算盤不僅沒有被廢棄,反而因它的靈便、準確等優點依然受到許多人的青睞。因此,人們往往把算盤的發明與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相提並論,認為算盤也是中華民族對人類的一大貢獻。然而,中國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算盤的呢?從清代起,就有許多算學家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研究,日本的學者也對此投入了不少精力。但由於缺少足夠的證據,算盤的起源問題直至今天仍是眾説紛紜。

4、清代數學家梅啟照等人認為,算盤起源於我國的東漢、南北朝時期。其依據是,東漢數學家徐嶽曾寫過一部《數術記遺》,其中著錄了14種算法,第13種即稱“珠算”,並説:“珠算,控帶四時,經緯三才。”後來,北周數學家甄鸞對這段文字作了註釋:“刻板為三分,其上下二分以停遊珠,中間分以定算位。位各五珠,上一珠與下四珠色別,其上別色之珠當五,其下四珠,珠各當一。至下四珠所領,故‘雲帶四時’。其珠遊於三方之中,故云‘經緯三才’也。”這些文字,被認為是我國最早關於珠算的記載。但是近代的一些學者認為,《數術記遺》中所描寫的珠算,充其量不過是一種記數工具或者只能作加減法的簡單算板,與後來出現的珠算不能同日而語。

算盤的起源於哪裏

算盤是由早在春秋時期便已普通使用的籌算逐漸演變而來的,算盤是中國傳統的計算工具,也是中國古代的一項重要發明,而且是在阿拉伯數字出現之前曾被人們廣為使用的一種計算工具。由於算盤製作簡單,價格便宜,珠算口訣便於記憶,運算又簡便,所以在中國被普遍使用,並且陸續流傳到了日本、朝鮮、美國和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清代數學家梅啟照等人認為,算盤起源於我國的東漢、南北朝時期。清代學者錢大聽等人則認為,算盤出現在元朝中葉,到元末明初時已被普遍使用。隨着新史料的發現,又有專家認為,算盤應該起源於唐朝、流行於宋朝。此外,持此種觀點的人還認為,在元初的蒙學課本《新編相對四言》中,有一幅九檔的算盤圖,既然在元初已為訓蒙內容,可見算盤在當時已是尋常之物,算盤的出現,至少可上推到宋代。

儘管已經進入了電子計算機時代,但古老的中國算盤,人們不能不欽佩祖先的極大智慧。一般的算盤多為木製,矩形木框內排列一串串等數目的算珠稱為檔,中有一道橫樑把珠分隔為上下兩部分,上半部每算珠代表5,下半部每算珠代表1。

每串珠從右至左代表了十進位的個、十、百、千、萬位數。加上一套手指撥珠規則的運算口訣,就可解決各種複雜運算,甚至可以開多次方。算盤是現代計算機的前身,是古代中國計算技術的符號。

算盤什麼時候發明的?

算盤發明者:劉洪。

劉洪,字元卓,東漢泰山郡蒙陰縣(今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人,東漢魯王劉興後裔,是我國古代傑出的天文學家和數學家,珠算髮明者和月球運動不均勻性理論發現者,被後世尊為“算聖”。

算盤是什麼時候被誰發明的,你知道嗎?

中國傳統的計算工具。中國古代的一項重要發明,在阿拉伯數字出現前廣為使用的計算工具。

現存的算盤形狀不一、材質各異。一般的算盤多為木製(或塑料製品),算盤由矩形木框內排列一串串等數目的算珠,中有一道橫樑把珠統分為上下兩部分,算珠內貫直柱,俗稱“檔”,一般為9檔、11檔或15檔。檔中橫以樑,樑上2珠(財會用為1珠,每珠為5;樑下5珠(財會用為4珠),每珠為1。用算盤計算稱珠算,珠算有對應四則運算的相應法則,統稱珠算法則。相對一般運算來看,熟練的珠算不遜於計算器,尤其在加減法方面。用時,可依口廖,上下撥動算珠,進行計算。珠算計算簡便迅捷,為我國商店普遍使用的計算工具。

算盤的起源與普及

算盤是由早在春秋時期便已普通使用的籌算逐漸演變而來的。珠算最早見於文獻的當推東漢《數術記遺》一書,可見漢代已出現用珠子計算的珠算方法及理論。算盤名稱之見於算書者以宋代《謝察微算經》為最早,可以確定至遲在宋代,有橫樑的穿檔的大珠算盤已經出現。至元代,算盤的使用已十分流行。宋元之間的劉因就寫有《算盤》詩。明代記載更多,如《瀛涯勝覽》、《九章詳註比類算法大全》諸書都有關於算盤的記載。明初時,中國算盤流傳到日本,其後又流傳到,又從傳至西歐各國,對近代文明產生了很大的影響。15世紀中葉,《魯班木經》中有製造算盤的規格。現在我們可以看到的算盤材料有木、竹、銅、鐵、玉、景泰藍、象牙、骨等等。小的可以藏入口袋,大的要人抬。

隨着算盤的使用,人們總結出許多計算口訣,使計算的速度更快了。這種用算盤計算的方法,叫珠算。在明代,珠算已相當普及,並且出版了不少有關珠算的書籍,其中流傳至今,影響最大的是程大位(1533~1606)的《直指算法統宗》 (1592)。

《算法統宗》是一部以珠算應用為主的算書。全書共17卷,有595個應用題,多數問題摘自其他算書,但所有計算都改用珠算。書中載有算盤圖式和珠算口訣,並舉例説明如何按口訣在算盤上演算。其中開平方和開立方的珠算法是程大位首先提出來的。書末附錄“算經源流”記載了宋元以來的51種數學書名,其中大部分已失傳,這個附錄便成了寶貴的數學史料。

算盤的種類

值得注意的是,算盤一詞並不專指中國算盤。從現有文獻資料來看,許多文明古國都有過各自的算盤。古今中外的各式算盤大致可以分為三類:沙盤類,算板類,穿珠算盤類。

①沙盤是在桌面、石板等平板上,鋪上細沙,人們用木棍等在細沙上寫字、畫圖和計算。②後來逐漸不鋪沙子,而是在板上刻上若干平行的線紋,上面放置小石子(稱為“算子”)來記數和計算,這就是算板。19世紀中葉在希臘薩拉米斯發現的一塊1米多長的大理石算板,就是古希臘算板,現存在雅典博物館中。算板一直是歐洲中世紀的重要計算工具,不過形式上差異很大,線紋有直有橫,算子有圓有扁,有時又造成圓錐形(類似現在的跳棋子),上面還標有數碼。③穿珠算盤指中國算盤、日本算盤和俄羅斯算盤。日本算盤叫“十露盤”,和中國算盤不同的地方是算珠的縱截面不是扁圓形而是菱形,尺寸較小而檔數較多。俄羅斯算盤有若干弧形木條,橫鑲在木框內,每條穿着10顆算珠。在世界各種古算盤中,中國的算盤是最先進的珠算工具。

黃帝時代有沒有算帳先生,或者説,有沒有能打會算的“會計”?當今人不得知曉。

傳説,算盤和算數是黃帝手下一名叫隸首的人發明創造的。至今在農村還流傳着隸首當初算賬時,發明的中國式的“阿拉伯”字母。80歲以上的年老人還會寫、會用。這十個字母的寫法:|、‖、�、×、�、�、�、�、夕、十。比如三斤八兩的寫法“��”二斗四升寫法是“‖×”十八丈布寫法“十�”;三尺四寸木材寫法“�×”。

黃帝統一部落後,先民們整天打魚狩獵,製衣冠 ,造舟車,生產蒸蒸日上。物質越來越多,算帳、管帳成為每家每户每個人經常碰到的事。開始,只好用結繩記事,刻木為號的辦法,處理日常算帳問題。有一次,狩獵能手於則,交回7只山羊,保管獵物的石頭只承認交回1只,於則一查實物,正好還是7只。為啥只記1只呢?原來石頭把七聽成1,在草繩上只打了一個結。又有一次,黃帝的孫女黑英替嫘祖領到9張虎皮,石頭在草繩上只打了6個結,短少了3張。所以出出進進的實物數目越來越亂,虛報冒領的事也經常發生。黃帝為此事大為惱火。

有一天,黃帝宮裏的隸首上山採野果,發現一樹熟透的山桃。他爬上樹邊摘邊吃,不知吃了多少,只覺得口流酸水,肚內發脹,再沒敢多吃,跳下樹來,坐在地上休息。

突然發現扔在地上的山桃核非常好看。他一個一個從地上揀起來,一數個,正好20個。他想:這十個桃核好比10張虎皮,另十個好比10只山羊皮。今後,誰交回多少獵物,就發給他們多少山桃核。誰領走多少獵物,就給誰記幾個山桃核。這樣誰也別想賴帳。隸首回到黃帝宮裏,把他的想法告訴給黃帝。黃帝想了想覺得很有道理。就命隸首管理宮裏的一切財物帳目。隸首擔任了黃帝宮裏總“會計”後,他命人採集了各種野果,分開類別。比如,山渣果代表山羊;栗子果代表野豬;山桃果代表飛禽;木瓜果代表老虎、豹子……不論哪個狩獵隊捕回什麼獵物,隸首都按不同野果記下帳。誰料,好景不長。各種野果存放時間一長,全都變色腐爛了,一時分不清各種野果顏色,帳目全混亂了。為這事隸首氣的直跺腳。最後,他終於想出一種辦法。他到河灘揀回很多不同顏色的石頭片,分別放進陶瓷盤子裏。這下記帳再也不怕變色腐爛了。由於隸首一時高興沒有嚴格保管。有一天,他出外有事,他的孩子引來一羣玩童,一見隸首家放着很多盤盤,裏邊放着不同顏色的美麗石片,孩子們覺得好奇,你爭我看一不小心,盤子掉地打碎,石頭片全散了。隸首的帳目又亂了。他一人蹲在地上只得一個個往回拾。隸首妻子花女走過來,用指頭把隸首頭一指説:“好笨蛋哩!你給石片上穿一個眼,用繩子串起來多保險!”聰明人就怕人點竅。隸首頓時茅塞大開,他給每塊不同顏色石片都打上眼,用細繩逐個穿起來。每穿夠 十個數或100個數,中間穿一個不同顏色的石片。這樣清算起來就省事多了。隸首自己也經常心中有 數。從此,宮裏宮外,上上下下,再沒有發生虛報冒領的事了。隨着生產不斷向前發展,獲得的各種獵物、皮張、數字越來越大,品種越來越多,不能老用穿石片來記帳目。隸首好像再也想不出什麼好辦法了。有一次,他上山尋孩子,發現滿山遍野成熟紅歐粟子。每株上邊只結十顆,全部鮮紅色的,非常好看。他順手摺了幾枝,拿在手裏左看右看;又想利用紅歐粟子作算帳的工具,但又一想,不行,過去已經失敗過。隸首獨自一人坐在地上,越想越沒主意了。這時,岐伯、風后、力牧三個人上山採草藥,發現隸首手裏幾串紅歐粟子。人坐在地上發呆。風后問隸首在想什麼?隸首扭頭一看,原是三位老臣,趕忙站起來,把剛才記帳,算帳的想法告訴了三位老臣。風后是指南車創始人之一。他聽了隸首的想法,接過隸首的話説:“我看今後記帳,算帳不再用那麼多的石片。只用100個石片,就可頂十萬八千數。”隸首忙問:“怎麼個頂法?”風后叫隸首把紅歐粟全摘下來,又折回下十根細竹棒,每根棒上穿上十顆,一連穿了十串,一併插在地上。風后説:“比如,今天獵隊交回5只鹿,你就從竹棒上往上推5顆紅歐粟子。明天再交回6只鹿,你就再往上推6顆。”隸首説:“那不行!一根棒上只穿十顆,已經推上去5顆,再要往上推6個,那就沒有紅歐粟子可推了。”風后説:“我問你,5個加6個是多少?”隸首説:“當然是11個!”風后説:“對呀!你就該向前進一位。從顆數上看,只有兩個。實際上是11個數。再有,如果獵隊交回九隻鹿,那你怎麼記算?再進一位;9個加11個是多少?當然是20個。從竹棒上的顆數看;只有兩顆紅歐粟子,實際上頂20個數。就是説,每夠十個數,每夠100個數,都要向前進一位。比如,再有獵隊交回80只鹿,那麼怎麼記算法?20加80,整100數,再進位,竹棒子顆數就成為一個紅歐粟子。實際上它頂100個數。”隸首又問:“進位後,怎麼能記得下!”力牧接着説:“這好辦,進位後,應劃個記號。比如,十個數後邊劃個圈(10);100個數後邊劃兩個圈(100);1000個數後邊劃三個圈(1000);10000個數後邊劃四個圈(10000)。這就叫個、十、百、千、萬。隸首明白了進位道理後,信心百倍增加。回家作了一個大泥盤子,把人們從龜肚子挖出來白色珍珠揀回來,給每顆上邊打成眼。每10顆一穿,穿成100個數的“算盤”。然後在上邊寫清位數;如十位、百位、千位、萬位。從此,記數、算帳再也用不着那麼多的石片了。算盤,中華民族當代“計算機”前身,5000年前就這樣誕生了。隨着時代不斷前進,算盤不斷得到改進,成為今天的“珠算”。特別是民間,當初認字人不多,但是,只要懂得了算盤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規程,人人都會應用。

所以,算盤在古老中國民間很快廣泛流傳和被應用。

算盤春秋時期叫籌算,算盤是一種手動操作計算輔助工具形式。它起源於中國,迄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古代的一項重要發明。在阿拉伯數字出現前,算盤是世界廣為使用的計算工具。算盤是中國傳統的計算工具,是由早在春秋時期便已普通使用的籌算逐漸演變而來的,它不但是中國古代的一項重要發明,而且是在阿拉伯數字出現之前曾被人們廣為使用的一種計算工具。

算盤是從春秋時期的哪種計量技術演變而來的呢?

算盤是一種古老的計算工具,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春秋時期。在那個時期,古代中國人民已經開始使用一種稱為“籌算”的計量技術,它是通過將竹片或骨片上打孔來記錄數量和事件的。後來,人們開始將這些竹片或骨片串聯在一起,形成了算盤的雛形。隨着時間的推移,算盤得到了不斷改進和完善。在元朝時期,算盤已經成為了一種相當精確和高效的計算工具,被廣泛應用於商業、財務、數學和科學領域。今天,算盤雖然已經被電子計算器等現代化工具所取代,但在中國某些地區仍然有人使用算盤進行計算。

春秋時代的計算工具是什麼?

17世紀以前 中國人的智慧之光 計算工具的源頭可以上溯至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古代中國人發明的算籌是世界上最早的計算工具

算盤是孔子的夫人發明的嗎?

算盤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計算器”,有着“中國計算機”的美譽。由於運算時需要撥動盤上的算珠,因此算盤又稱“珠盤”,用算盤進行運算又叫珠算。

民間傳説,算盤是孔子的夫人發明的。

春秋時魯國的司庫大臣不擅理賬,於是有人推薦孔子來代替他。孔子也不擅理賬,就向他的夫人求教。夫人教他用繩子串珠計數,把賬目管理得井井有條。這就是傳説中算盤的來歷。

那麼,算盤真正出現到底是在什麼時候呢?

關於珠算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東漢時期的《數術記遺》,裏面記載了“太一算”、“兩儀算”、“三才算”、“九宮算”等14種古代算法,並首次提到了“珠算”這個詞。

北周人為《數術記遺》作注時説:算盤的刻板分為3個部分,每個部分各5個珠子,上1下4,上面和下面的珠子顏色不同,上面的珠子代表5,下面的珠子每個代表1。這已經是對算盤比較詳細的描繪了。

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宋代開封汴河兩岸的風物,“趙太丞家”的櫃枱上就放着一個算盤。珠算專家經過反覆觀察確認,認為這個算盤就是與現代使用的形制類似的九檔算盤。1921年,河北鉅鹿縣出土了一枚宋代的木製算盤珠,鼓形,中間有孔,與現代算盤的算珠完全一樣。

可見,北宋時期的算盤已經非常成熟、完善了。元初的啟蒙課本《新編對相四言》中,有九檔算盤圖。既然可以進入課本,説明算盤在當時已經非常常見。

宋代以後,出現了許多與珠算有關的論著。

南宋數學家楊輝的《乘除通變算寶》載有“九歸”口訣,有人認為這就是用於珠算的除法口訣。元代數學家朱世傑所著的《算學啟蒙》中,“九歸”口訣已經與現代基本相同。

珠算在明代得到了大規模的普及。明人吳敬的《九章詳註算法比類大全》記載了用於珠算的加減法口訣。1592年,程大位編寫了《直指算法統宗》,表明珠算理論已成系統,標誌着古代算術工具完成了從籌算到珠算的轉變。

總結:

算盤在中國的運用非常廣泛,並陸續傳到日本、朝鮮、印度、東南亞、美國等國家和地區,被稱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如今,雖然電子計算器廣為流行,但算盤仍以其獨特的作用保持着恆久的生命力。

中國最早的計算工具是什麼,誰發明的?

中國最早的計算工具應該是一種名為“算籌”的東西,該工具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不過具體是誰發明的並不可知。所謂“算籌”簡單來説就是一堆長度大致相同的小棍子,其製作材料多為竹子。古人會隨身攜帶“算籌”,待需要時再將其取出進行計算。這種計算工具究竟是何時出現,又是由誰發明目前暫無定論,相關學者推測該計算工具的出現應是在春秋戰國時期。

利用“算籌”這種工具進行計算時,古人會按照所需計算數字的大小將小棍子排成縱式或橫式。其中個位和百位用縱式表示,十位和千位則用橫式表示,如果零的話則不擺放。古人除了能夠利用“算籌”進行加減運算之外,還能夠利用它進行乘法運算。為了儘可能滿足計算需求,古人出門都需要攜帶兩百多根的“算籌”。所以在後來的發展中,“算籌”逐漸開始演變成直接刻數字在小棍子上從,從而提高了計算便利度。

雖説“算籌”這種計算工具並不算十分方便,但是直到明朝才逐漸被淘汰。導致“算籌”被淘汰的原因則是在於珠算術的推廣。珠算術所使用的計算工具就是大家較為熟知的算盤。算盤的發明其實一定程度上借鑑了“算籌”,不過究竟是什麼時候出現的至今沒有定論。據推測有可能出現於東漢時期,因為東漢時期一本名為《數述記遺》的書籍中曾提及珠算這種計算方法。

不過對此持有不同看法的學者也是非常多的,有的學者認為算盤發明於唐朝,也有學者認為算盤是在元朝才出現的。暫且不論算盤何時出現,可以肯定的是在明朝時期算盤這種計算工具開始得到大規模運用,因為諸多明朝時期的古籍中均曾提及算盤。也正是因為如此,“算籌”才會被全面取代。

算盤是哪個國家創造的?

算盤是中國人在長期使用算籌的基礎上發明的。古時候,人們用小木棍進行計算,這些小木棍叫“算籌”,用算籌作為工具進行的計算叫“籌算”。後來,隨着生產的發展,用小木棍進行計算受到了,於是,人們又發明了更先進的計算器--算盤。

算盤是由早在春秋時期便已普通使用的籌算逐漸演變而來的。珠算最早見於文獻的當推東漢《數術記遺》一書,可見漢代已出現用珠子計算的珠算方法及理論。算盤名稱之見於算書者以宋代《謝察微算經》為最早,可以確定至遲在宋代,有橫樑的穿檔的大珠算盤已經出現。至元代,算盤的使用已十分流行。宋元之間的劉因就寫有《算盤》詩。明代記載更多,如《瀛涯勝覽》、《九章詳註比類算法大全》諸書都有關於算盤的記載。明初時,中國算盤流傳到日本,其後又流傳到,又從傳至西歐各國,對近代文明產生了很大的影響。15世紀中葉,《魯班木經》中有製造算盤的規格。現在我們可以看到的算盤材料有木、竹、銅、鐵、玉、景泰藍、象牙、骨等等。小的可以藏入口袋,大的要人抬。

隨着算盤的使用,人們總結出許多計算口訣,使計算的速度更快了。這種用算盤計算的方法,叫珠算。在明代,珠算已相當普及,並且出版了不少有關珠算的書籍,其中流傳至今,影響最大的是程大位(1533~1606)的《直指算法統宗》(1592)。

《算法統宗》是一部以珠算應用為主的算書。全書共17卷,有595個應用題,多數問題摘自其他算書,但所有計算都改用珠算。書中載有算盤圖式和珠算口訣,並舉例説明如何按口訣在算盤上演算。其中開平方和開立方的珠算法是程大位首先提出來的。書末附錄“算經源流”記載了宋元以來的51種數學書名,其中大部分已失傳,這個附錄便成了寶貴的數學史料。

現在,已經進入了電子計算機時代,但是古老的算盤仍然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國,各行各業都有一批打算盤的高手。使用算盤和珠算,除了運算方便以外,還有鍛鍊思維能力的作用,因為打算盤需要腦、眼、手的密切配合,是鍛鍊大腦的一種好方法。

參考資料:http://ke.baidu.com/view/18627.html?wtp=tt

算盤簡稱什麼

算盤,又作祘盤,珠算盤是我們祖先創造發明的一種簡便的計算工具,珠算盤起源於北宋時代,北宋串檔算珠。算盤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創造的一種簡便的計算工具。

算盤怎麼看 算盤的起源

1、算盤的新形狀為長方形,周為木框,內貫直柱,俗稱“檔”。一般從九檔至十五檔,檔中橫以樑,樑上兩珠,每珠作數五,樑下五珠,每珠作數一,運算時定位後撥珠計算,可以做加減乘除等算法。

2、現存的算盤形狀不一、材質各異。一般的算盤多為木製(或塑料製品),算盤由矩形木框內排列一串串等數日的算珠,中有一道橫樑把珠統分為上下兩部分,算珠內貫直柱,俗稱“檔”,一般為9檔、11檔或13檔。檔中橫以樑,樑上1珠,這珠為5;樑下5珠,每珠為1。

3、算盤是中國傳統的計算工具,是由早在春秋時期便已普通使用的籌算逐漸演變而來的,它不但是中國古代的一項重要發明,而且是在阿拉伯數字出現之前曾被人們廣為使用的一種計算工具。中國是算盤的故鄉,在計算機已被普遍使用的今天,古老的算盤不僅沒有被廢棄,反而因它的靈便、準確等優點依然受到許多人的青睞。因此,人們往往把算盤的發明與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相提並論,認為算盤也是中華民族對人類的一大貢獻。然而,中國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算盤的呢?從清代起,就有許多算學家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研究,日本的學者也對此投入了不少精力。但由於缺少足夠的證據,算盤的起源問題直至今天仍是眾説紛紜。

4、清代數學家梅啟照等人認為,算盤起源於我國的東漢、南北朝時期。其依據是,東漢數學家徐嶽曾寫過一部《數術記遺》,其中著錄了14種算法,第13種即稱“珠算”,並説:“珠算,控帶四時,經緯三才。”後來,北周數學家甄鸞對這段文字作了註釋:“刻板為三分,其上下二分以停遊珠,中間分以定算位。位各五珠,上一珠與下四珠色別,其上別色之珠當五,其下四珠,珠各當一。至下四珠所領,故‘雲帶四時’。其珠遊於三方之中,故云‘經緯三才’也。”這些文字,被認為是我國最早關於珠算的記載。但是近代的一些學者認為,《數術記遺》中所描寫的珠算,充其量不過是一種記數工具或者只能作加減法的簡單算板,與後來出現的珠算不能同日而語。

算盤的起源於哪裏

算盤是由早在春秋時期便已普通使用的籌算逐漸演變而來的,算盤是中國傳統的計算工具,也是中國古代的一項重要發明,而且是在阿拉伯數字出現之前曾被人們廣為使用的一種計算工具。由於算盤製作簡單,價格便宜,珠算口訣便於記憶,運算又簡便,所以在中國被普遍使用,並且陸續流傳到了日本、朝鮮、美國和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清代數學家梅啟照等人認為,算盤起源於我國的東漢、南北朝時期。清代學者錢大聽等人則認為,算盤出現在元朝中葉,到元末明初時已被普遍使用。隨着新史料的發現,又有專家認為,算盤應該起源於唐朝、流行於宋朝。此外,持此種觀點的人還認為,在元初的蒙學課本《新編相對四言》中,有一幅九檔的算盤圖,既然在元初已為訓蒙內容,可見算盤在當時已是尋常之物,算盤的出現,至少可上推到宋代。

儘管已經進入了電子計算機時代,但古老的中國算盤,人們不能不欽佩祖先的極大智慧。一般的算盤多為木製,矩形木框內排列一串串等數目的算珠稱為檔,中有一道橫樑把珠分隔為上下兩部分,上半部每算珠代表5,下半部每算珠代表1。

每串珠從右至左代表了十進位的個、十、百、千、萬位數。加上一套手指撥珠規則的運算口訣,就可解決各種複雜運算,甚至可以開多次方。算盤是現代計算機的前身,是古代中國計算技術的符號。

算盤什麼時候發明的?

算盤發明者:劉洪。

劉洪,字元卓,東漢泰山郡蒙陰縣(今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人,東漢魯王劉興後裔,是我國古代傑出的天文學家和數學家,珠算髮明者和月球運動不均勻性理論發現者,被後世尊為“算聖”。

算盤是什麼時候被誰發明的,你知道嗎?

中國傳統的計算工具。中國古代的一項重要發明,在阿拉伯數字出現前廣為使用的計算工具。

現存的算盤形狀不一、材質各異。一般的算盤多為木製(或塑料製品),算盤由矩形木框內排列一串串等數目的算珠,中有一道橫樑把珠統分為上下兩部分,算珠內貫直柱,俗稱“檔”,一般為9檔、11檔或15檔。檔中橫以樑,樑上2珠(財會用為1珠,每珠為5;樑下5珠(財會用為4珠),每珠為1。用算盤計算稱珠算,珠算有對應四則運算的相應法則,統稱珠算法則。相對一般運算來看,熟練的珠算不遜於計算器,尤其在加減法方面。用時,可依口廖,上下撥動算珠,進行計算。珠算計算簡便迅捷,為我國商店普遍使用的計算工具。

算盤的起源與普及

算盤是由早在春秋時期便已普通使用的籌算逐漸演變而來的。珠算最早見於文獻的當推東漢《數術記遺》一書,可見漢代已出現用珠子計算的珠算方法及理論。算盤名稱之見於算書者以宋代《謝察微算經》為最早,可以確定至遲在宋代,有橫樑的穿檔的大珠算盤已經出現。至元代,算盤的使用已十分流行。宋元之間的劉因就寫有《算盤》詩。明代記載更多,如《瀛涯勝覽》、《九章詳註比類算法大全》諸書都有關於算盤的記載。明初時,中國算盤流傳到日本,其後又流傳到,又從傳至西歐各國,對近代文明產生了很大的影響。15世紀中葉,《魯班木經》中有製造算盤的規格。現在我們可以看到的算盤材料有木、竹、銅、鐵、玉、景泰藍、象牙、骨等等。小的可以藏入口袋,大的要人抬。

隨着算盤的使用,人們總結出許多計算口訣,使計算的速度更快了。這種用算盤計算的方法,叫珠算。在明代,珠算已相當普及,並且出版了不少有關珠算的書籍,其中流傳至今,影響最大的是程大位(1533~1606)的《直指算法統宗》 (1592)。

《算法統宗》是一部以珠算應用為主的算書。全書共17卷,有595個應用題,多數問題摘自其他算書,但所有計算都改用珠算。書中載有算盤圖式和珠算口訣,並舉例説明如何按口訣在算盤上演算。其中開平方和開立方的珠算法是程大位首先提出來的。書末附錄“算經源流”記載了宋元以來的51種數學書名,其中大部分已失傳,這個附錄便成了寶貴的數學史料。

算盤的種類

值得注意的是,算盤一詞並不專指中國算盤。從現有文獻資料來看,許多文明古國都有過各自的算盤。古今中外的各式算盤大致可以分為三類:沙盤類,算板類,穿珠算盤類。

①沙盤是在桌面、石板等平板上,鋪上細沙,人們用木棍等在細沙上寫字、畫圖和計算。②後來逐漸不鋪沙子,而是在板上刻上若干平行的線紋,上面放置小石子(稱為“算子”)來記數和計算,這就是算板。19世紀中葉在希臘薩拉米斯發現的一塊1米多長的大理石算板,就是古希臘算板,現存在雅典博物館中。算板一直是歐洲中世紀的重要計算工具,不過形式上差異很大,線紋有直有橫,算子有圓有扁,有時又造成圓錐形(類似現在的跳棋子),上面還標有數碼。③穿珠算盤指中國算盤、日本算盤和俄羅斯算盤。日本算盤叫“十露盤”,和中國算盤不同的地方是算珠的縱截面不是扁圓形而是菱形,尺寸較小而檔數較多。俄羅斯算盤有若干弧形木條,橫鑲在木框內,每條穿着10顆算珠。在世界各種古算盤中,中國的算盤是最先進的珠算工具。

黃帝時代有沒有算帳先生,或者説,有沒有能打會算的“會計”?當今人不得知曉。

傳説,算盤和算數是黃帝手下一名叫隸首的人發明創造的。至今在農村還流傳着隸首當初算賬時,發明的中國式的“阿拉伯”字母。80歲以上的年老人還會寫、會用。這十個字母的寫法:|、‖、�、×、�、�、�、�、夕、十。比如三斤八兩的寫法“��”二斗四升寫法是“‖×”十八丈布寫法“十�”;三尺四寸木材寫法“�×”。

黃帝統一部落後,先民們整天打魚狩獵,製衣冠 ,造舟車,生產蒸蒸日上。物質越來越多,算帳、管帳成為每家每户每個人經常碰到的事。開始,只好用結繩記事,刻木為號的辦法,處理日常算帳問題。有一次,狩獵能手於則,交回7只山羊,保管獵物的石頭只承認交回1只,於則一查實物,正好還是7只。為啥只記1只呢?原來石頭把七聽成1,在草繩上只打了一個結。又有一次,黃帝的孫女黑英替嫘祖領到9張虎皮,石頭在草繩上只打了6個結,短少了3張。所以出出進進的實物數目越來越亂,虛報冒領的事也經常發生。黃帝為此事大為惱火。

有一天,黃帝宮裏的隸首上山採野果,發現一樹熟透的山桃。他爬上樹邊摘邊吃,不知吃了多少,只覺得口流酸水,肚內發脹,再沒敢多吃,跳下樹來,坐在地上休息。

突然發現扔在地上的山桃核非常好看。他一個一個從地上揀起來,一數個,正好20個。他想:這十個桃核好比10張虎皮,另十個好比10只山羊皮。今後,誰交回多少獵物,就發給他們多少山桃核。誰領走多少獵物,就給誰記幾個山桃核。這樣誰也別想賴帳。隸首回到黃帝宮裏,把他的想法告訴給黃帝。黃帝想了想覺得很有道理。就命隸首管理宮裏的一切財物帳目。隸首擔任了黃帝宮裏總“會計”後,他命人採集了各種野果,分開類別。比如,山渣果代表山羊;栗子果代表野豬;山桃果代表飛禽;木瓜果代表老虎、豹子……不論哪個狩獵隊捕回什麼獵物,隸首都按不同野果記下帳。誰料,好景不長。各種野果存放時間一長,全都變色腐爛了,一時分不清各種野果顏色,帳目全混亂了。為這事隸首氣的直跺腳。最後,他終於想出一種辦法。他到河灘揀回很多不同顏色的石頭片,分別放進陶瓷盤子裏。這下記帳再也不怕變色腐爛了。由於隸首一時高興沒有嚴格保管。有一天,他出外有事,他的孩子引來一羣玩童,一見隸首家放着很多盤盤,裏邊放着不同顏色的美麗石片,孩子們覺得好奇,你爭我看一不小心,盤子掉地打碎,石頭片全散了。隸首的帳目又亂了。他一人蹲在地上只得一個個往回拾。隸首妻子花女走過來,用指頭把隸首頭一指説:“好笨蛋哩!你給石片上穿一個眼,用繩子串起來多保險!”聰明人就怕人點竅。隸首頓時茅塞大開,他給每塊不同顏色石片都打上眼,用細繩逐個穿起來。每穿夠 十個數或100個數,中間穿一個不同顏色的石片。這樣清算起來就省事多了。隸首自己也經常心中有 數。從此,宮裏宮外,上上下下,再沒有發生虛報冒領的事了。隨着生產不斷向前發展,獲得的各種獵物、皮張、數字越來越大,品種越來越多,不能老用穿石片來記帳目。隸首好像再也想不出什麼好辦法了。有一次,他上山尋孩子,發現滿山遍野成熟紅歐粟子。每株上邊只結十顆,全部鮮紅色的,非常好看。他順手摺了幾枝,拿在手裏左看右看;又想利用紅歐粟子作算帳的工具,但又一想,不行,過去已經失敗過。隸首獨自一人坐在地上,越想越沒主意了。這時,岐伯、風后、力牧三個人上山採草藥,發現隸首手裏幾串紅歐粟子。人坐在地上發呆。風后問隸首在想什麼?隸首扭頭一看,原是三位老臣,趕忙站起來,把剛才記帳,算帳的想法告訴了三位老臣。風后是指南車創始人之一。他聽了隸首的想法,接過隸首的話説:“我看今後記帳,算帳不再用那麼多的石片。只用100個石片,就可頂十萬八千數。”隸首忙問:“怎麼個頂法?”風后叫隸首把紅歐粟全摘下來,又折回下十根細竹棒,每根棒上穿上十顆,一連穿了十串,一併插在地上。風后説:“比如,今天獵隊交回5只鹿,你就從竹棒上往上推5顆紅歐粟子。明天再交回6只鹿,你就再往上推6顆。”隸首説:“那不行!一根棒上只穿十顆,已經推上去5顆,再要往上推6個,那就沒有紅歐粟子可推了。”風后説:“我問你,5個加6個是多少?”隸首説:“當然是11個!”風后説:“對呀!你就該向前進一位。從顆數上看,只有兩個。實際上是11個數。再有,如果獵隊交回九隻鹿,那你怎麼記算?再進一位;9個加11個是多少?當然是20個。從竹棒上的顆數看;只有兩顆紅歐粟子,實際上頂20個數。就是説,每夠十個數,每夠100個數,都要向前進一位。比如,再有獵隊交回80只鹿,那麼怎麼記算法?20加80,整100數,再進位,竹棒子顆數就成為一個紅歐粟子。實際上它頂100個數。”隸首又問:“進位後,怎麼能記得下!”力牧接着説:“這好辦,進位後,應劃個記號。比如,十個數後邊劃個圈(10);100個數後邊劃兩個圈(100);1000個數後邊劃三個圈(1000);10000個數後邊劃四個圈(10000)。這就叫個、十、百、千、萬。隸首明白了進位道理後,信心百倍增加。回家作了一個大泥盤子,把人們從龜肚子挖出來白色珍珠揀回來,給每顆上邊打成眼。每10顆一穿,穿成100個數的“算盤”。然後在上邊寫清位數;如十位、百位、千位、萬位。從此,記數、算帳再也用不着那麼多的石片了。算盤,中華民族當代“計算機”前身,5000年前就這樣誕生了。隨着時代不斷前進,算盤不斷得到改進,成為今天的“珠算”。特別是民間,當初認字人不多,但是,只要懂得了算盤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規程,人人都會應用。

所以,算盤在古老中國民間很快廣泛流傳和被應用。

TAG標籤:算盤 春秋時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