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4更是幾時

4更是幾時

4更是幾時:答案是晨一時至三時。

四更是漢語詞彙,拼音sì gēng,指晨一時至三時。出自唐·杜甫《月》詩。

4更是凌晨一點到三點。在中國古代的更是按時間算的,從19點到第二天5點,一共10個小時分為五更,每兩個小時為一更。19:00-21:00為一更;21:00-23:00為二更;23:00-01:00為三更;01:00-03:00為四更;03:00-05:00為五更。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四更是幾點?

四更天時間段:凌晨1點到3點(丑時)

在中國古代的更是按時間算的,從19點到第二天5點,一共10個小時分為五更,每兩個小時為一更。

1、19:00-21:00為一更

2、21:00-23:00為二更

3、23:00-01:00為三更

4、01:00-03:00為四更

5、03:00-05:00為五更

我國古代把一天分為12個時辰,與現代時間對照。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北京時間09時至11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北京時間13時至15時)。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北京時間15食至17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北京時間17是至19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北京時間21時至23時)。

擴展資料:

古代不一定具備嚴格的時間意義,而又常見常用的有關名稱亦頗不少。一般地説,日出時可稱旦、早、朝、晨,日入時稱夕、暮、晚。太陽正中時叫日中、正午、亭午,將近日中時叫隅中,偏西時叫昃、日昳。

日入後是黃昏,黃昏後是人定,人定後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後是雞鳴,雞鳴後是昧旦、平明——這是天已亮的時間。古人一天兩餐,上餐在日出後隅中前,這段時間就叫食時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後日入前,這段時間叫晡時。

晚上7點到9點為一更,9點到11點為二更,午夜11點到1點為三更,凌晨1點到3點為四更,凌晨3點到5點為五更。

更,是古代人夜間用來計時的單位。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等於一個時辰。地球自轉一週為一晝夜,稱為“太陽日”,晝夜的形成即由此。

四更天是指晚上幾點鐘?

四更天指晚上1點到3點左右。

在古代四更是在醜正二刻,丑時為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名雞鳴,又名荒雞。四更天,在古代夜間五更記時法中屬丁夜。

古人將一天的開始定為從晚上23點開始,也就是子時,我們華夏文明的發源地是黃河流域、中原地帶,生活在這裏的祖先經過計算。

一天當中平均有陽光的白天是7個時辰,夜晚平均是5個時辰,所以就把從日落開始的那個時辰到日出開始的那個時辰統稱為“更時”,也就是古裝劇中的“幾更天”。

擴展資料

古人把一夜劃分為5個時辰,每個時辰為“一個更時”

1、戌時:19點——21點  一更天

2、亥時:21點——23點  二更天

3、子時:23點——1點   三更天

4、丑時: 1點——3點   四更天

5、寅時: 3點——5點   五更天

祖先利用太陽光影的原理髮明瞭早起的計時設備“日晷(guǐ)”,在“日晷”盤上等分出十二等份,每一等份用“十二地支”來做計量,將每一個等份的時間稱作“時辰”,每個時辰下屬四個“刻時”,每個“刻時”為30分鐘。

“子時、丑時、寅時、卯時、辰時、巳時、午時、未時、申時、酉時、戌時、亥時”,換算成現在用的計時單位“小時”,就是一天“十二時辰”=“24小時”,一個時辰=一個大時=2個小時。

因為新中國成立以後統一使用了新的以60分鐘為限的計時單位“小時”,我們傳統的古代120分鐘為計時的單位“大時(時辰)”就被棄用。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四更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時辰

四更是幾點

  “四更”指的是凌晨1:00至3:00。古代,人們可以通過打更的聲音來判斷夜裏的時間。古代將一夜分為五更,通常情況下,一更為19:00~21:00,二更為21:00~23:00,三更為23:00至次日凌晨1:00,四更為1:00~3:00,五更為3:00~5:00。

   擴展資料:

  “鼓角”、“鐘鼓”都是古時用來打更的器具。電視上打更時人們還會喊着:“天乾物燥,小心火燭!”等提示語。民間雞叫的傳説:一更火二更賊。就是説雞在一更天叫將會有火災,二更天叫有賊。

  古人將夜裏的時間還分為更和點。一夜有五更,兩更之間的時間是1.2個時辰,從晚上七時十二分起更,九時三十六分左右第二更,半夜零時左右第三更,凌晨二時二十四分左右第四更,凌晨四時四十八分左右第五更。

  古人把一晝夜分為12個時辰,用12地支表示,每個時辰等於現代的二個小時。古時與現時對照:子時從夜間十一點到次日凌晨一點,丑時從一點到三點,寅時從三點到五點,依此類推,每隔兩小時分別為卯時、辰時、巳時、午時、未時、申時、酉時、戊時、亥時。

四更是幾點

四更指凌晨一時至三時。

古人把一夜分為五個時辰,夜裏的每個時辰被稱為更。一夜即為五更,即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每更為現今的兩個小時。

一更是19點至21點,二更是21點至23點,依次類推,四更即凌晨一時至三時。

四更在丑時,名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雖説,三更過後天就應該慢慢變亮,但四更仍然屬於黑夜,且是人睡得最沉的時候,於是在這伸手不見五指的夜裏,就有賊人趁着這黑夜開始搗起了亂。所以四更也可稱為是“狗盜”之時。

四更過後是五更,五更在寅時,稱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這個時候,雞仍在打鳴,而人們也逐漸從睡夢中清醒,開始迎接新的一天。

俗話有“一更人,二更鑼,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

四更指的是幾點 四更是現在的幾點

1、四更指的是凌晨一點到三點,這個時候仍處於黑夜,是人們睡的最沉的時候,相傳很多賊人會趁機作亂。在五更交替之時,有專門的更夫會用梆子和鑼鼓敲打出聲音,提醒人們,也被稱為打更。

2、古代將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其中夜晚一共有五個時辰,被稱為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其中四更在丑時,名為荒雞,指的是凌晨一點到三點這個時間段。

3、四更天的時候仍屬於黑夜,且是人們睡得最沉的時候,相傳很多賊人會趁着這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開始搗亂,所以四更也可被稱為是“狗盜”之時,而俗話説“一更人,二更鑼、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也是對此最好的概括。

4、在五更交替之時,會有專門的更夫拿起梆子和鑼鼓敲打出聲音,提醒人們,也被稱為打更,這個場景我們經常在電視劇中看到,其實也是有一定的史料依據的。

四更指的是幾點呢?

四更指的是夜間一點零四分,在丑時二刻,即左右,也稱為荒雞,雞鳴。 古時候,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一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兩小時。子時,是在夜間11點至0點,以此類推,亥時為夜晚9點至10點,而夜晚分成四個時段,開始到清晨的五個節點,更夫會敲鑼擊鼓,提醒人們到了何時。

四更的內容

出處唐朝杜甫的月一詩,四更山吐月,殘夜水明樓,宋,陸游除夜雪,北風吹動四更初,嘉瑞天教及歲除,陳祗時立春日早起詩,四更不寐穿衣起,但願時春體也春。

四更在醜正二刻,丑時為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名雞鳴,又名荒雞,四更天,在古代夜間五更記時法中屬丁夜,雖説,三更過後天就應該慢慢變亮,但四更仍然屬於黑夜,且是人睡得最沉的時候,於是在這伸手不見五指的夜裏,就有賊人趁着這黑夜開始搗起了亂,所以四更也可稱為是狗盜之時。

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分別是幾點

古人晚上通過打更的方式來通報時辰,一更指戌時(19點到21點)、二更指亥時(21點到23點)、三更指子時(23點到1點)、四更指丑時(1點到3點)、五更指寅時(3點到5點)。

打更的時辰和口訣:

一更:戌時,19點到21點,天乾物燥,小心火燭。

二更:亥時,21點到23點,關門關窗,防偷防盜。

三更:子時,23點到1點,平安無事。

四更:丑時,1點到3點,天寒地凍。

五更:寅時,3點到5點,早睡早起,保重身體。

古代打更的敲法

一更天:一慢一快,連打三次,聲音如“咚——咚!”,“咚——咚!”,“咚——咚!”。

二更天:打一下又一下,連打多次,聲音如“咚,咚!”。“咚,咚!”。

三更天:一慢兩快,聲音如“咚!——咚,咚!”。

四更天:一慢三快,聲音如“咚——咚,咚,咚”。

五更天:一慢四快,聲音台“咚——咚,咚,咚,咚!”。

四更是幾點

漢代皇宮中值班人員分五個班次,按時更換,叫“五更”,由此便把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為一個時辰。戌時為一更,亥時為二更,子時為三更,丑時為四更,寅時為五更,其對應如下:

一更天:戌時 19:00

-

21:00

二更天:亥時 21:00

-

23:00

三更天:子時 23:00

-

01:00

四更天:丑時 01:00

-

03:00

五更天:寅時 03:00

-

05:00

四更天是幾點

四更天是凌晨1點到3點。

漢代皇宮中值班人員分四個班次,開班、三次、收班,叫“五更”,因此,一夜有五更,兩更之間的時間為2.4小時。戌初一刻為一更,亥初三刻為二更,子時整為三更,醜正二刻為四更,寅正四刻為五更。

宋以後把十二時辰中每個時辰平分為初、正兩部分,這樣,子初、子正、醜初、醜正......依次下去,恰為二十四時辰,同現在一天二十四小時時間一致。

十時辰制

出現於先秦。晝夜各五分。據《隋書.天文志》,晝為朝、禺、中、晡、夕;夜為甲、乙、丙、丁、戊(後用五更來表示)。即更點———古代把晚上戌時作為一更,亥時作為二更,子時作為三,丑時為四,寅時為五更。把一夜分為五更,按更擊鼓報時,又把每更分為五點。

每更就是一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小時,即120分鐘,所以每更裏的每點只佔24分鐘。由此可見“四更造飯,五更開船”相當於現在的“後半夜1時至3時做飯,3時至5時開船”。“五更三點”相當於現在的早晨3時又72分鐘,即4時12分,“三更四點”相當於現在的晚上11時又96分鐘,即0時36分。

四更天是幾點鐘

凌晨1點-3點。

一夜等分為五更,一更也等於現在的二個小時,從晚上七時開始起更,五更時刻對照表:

戌時一更:19點-21點,天乾物燥,小心火燭。

亥時二更:21點-23點,關門關窗,防偷防盜。

子時三更:23點-1點,平安無事。

丑時四更:1點-3點,天寒地凍。

寅時五更:3點-5點,早睡早起,保重身體。

古代的時間名稱

1、子時:古人稱為夜半,又名子夜、中夜。時間為23時至1時。

2、丑時:古人稱為雞鳴,又名荒雞。時間為1時至3時。

3、寅時:古人稱為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時間為3時至5時。

4、卯時:古人稱為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時間為5時至7時。

5、辰時:古人稱為食時,又名早食。時間為7時至9時。

6、巳時:古人稱為隅中,又名日禺。時間為9 時至11時。

7、午時:古人稱為日中,又名日正、中午,時間為11時至13時。

8、未時:古人稱為日昳,又名日跌、日央,時間為13時至15時。

9、申時:古人稱為哺時,又名日鋪、夕食,時間為15時至17時。

10、酉時:古人稱為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時間為17時至19時。

11、戌時:古人稱為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時間為19時至21時。

12、亥時:古人稱為人定,又名定昏等定、定昏。時間為21時至23時。

TAG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