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採茶撲蝶創作背景

採茶撲蝶創作背景

《採茶撲蝶》是唐朝時期李商隱所作的一首詩歌,以採茶和撲蝶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美景和生命的感悟和熱愛之情。該詩歌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風格唯美清新,被譽為唐詩中的佳品,深受讀者喜愛。

《採茶撲蝶》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據着重要地位,不僅成為了唐詩優秀代表作之一,也被廣泛傳頌和讚頌。為了弘揚文化遺產,許多文化創作和藝術表演中都會引用該詩歌,並在不斷的演繹和創新中,衍生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藝術形式,如歌曲、舞蹈、書畫等。

因此,《採茶撲蝶》這一主題在文學、藝術等領域都具有廣泛的創作空間,不僅可以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也可以通過創新和現代化的手法,為人們帶來全新的審美體驗。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採茶撲蝶的創作背景

勞動創造了人類,同時也孕育了燦爛的文化,人們在勞動中成長,在勞動中發展。《採茶燈》正是在勞動中創造出來的一首優美的福建民間歌舞。《採茶燈》起源於龍巖市新羅區蘇阪鄉美山村。二百多年來,《採茶燈》代代相傳。2005年,《採茶燈》被列為福建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撲蝶》這段音樂成為《採茶燈》的部分。1952年福建省文化局在當地一次慰問部隊演出後改名《採茶撲蝶》。1953年《採茶撲蝶》代表中國參加第四屆世界青年聯歡節並榮獲銀獎。從原生態的《採茶燈》,到改編後美輪美奐的《採茶撲蝶》,這一切的背後,是民間和專業文藝工作者對民族文化遺產的虔誠守護。

音樂小知識《採茶撲蝶》

【琵琶】【你説我彈】《採茶撲蝶》是一首福建民間舞曲,採用了五聲調式中的羽調式,旋律極富色彩性。它描繪了青青茶園中,伴隨着蝴蝶飛舞,人們穿梭其中忙碌着的美好場景。

《採茶撲蝶》起源於《採茶燈》,《採茶燈》源自龍巖市新羅區蘇阪鄉美山村。二百多年來,《採茶燈》代代相傳。在1952年改名為《採茶撲蝶》。1953年《採茶撲蝶》代表中國參加第四屆世界青年聯歡節並榮獲銀獎。

雷雨聲的作品賞析

器樂三重奏《春天來了》

雷雨聲作曲的中國主義青年團團歌

高胡、古箏三重奏《春天來了》,創作於1956年,是雷雨聲青年時代的作品。1956 年在全國第一屆音樂週上演出受到熱烈歡迎。

這首樂曲是根據福建民歌《採茶撲蝶》、雲南民歌《小河淌水》等音樂素材改編而成的。

此曲原為高胡和兩架古箏演奏的三重奏,形式新穎,色彩華麗。也可用高胡、古箏、揚琴構成三重奏形式來演奏此曲。作品充分發揮了這些樂器特有的音色——明亮、華美,以及擅長於表現歡樂情緒的特點。此改編曲較好地表現了大自然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意境。

全曲音樂格調明快流暢,具有一氣呵氣的效果。

歌曲《迎賓曲》

當時,遼寧歌劇院的作曲家雷雨聲應邀為長影的一部反映廣交會的影片《客從何來》配樂。音樂完成後,廠方要求再創作兩個電影插曲,於是他請老搭檔劉文玉一起完成這個任務。在趕赴長春的火車上,雷雨聲為劉文玉講述了影片內容,又哼唱着自己的構思旋律,劉文玉開始打腹稿。到了長影看了後,導演要求他倆10天內完成創作,結果他倆只用了3天就寫出了《迎賓曲》。

“當時廣東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我就想作品中必須有一些新潮元素,我當時就想到了‘迪斯科’,特意託人從香港給我帶回來一些相關資料,熟悉後就開始創作。作品出來了,一些人聽後覺得好,夠新潮;而更多的人覺得太新潮了,反而把我們傳統的東西丟了……”陷入兩難的雷老,腦海裏突然浮現出周總理去越南訪問時當地播放的歡迎曲,既有中國特色,更不失越南音樂的底藴,“我一下就開竅了,東西再‘洋’,骨子裏還得是中國的,不然就變了味了!”雷老於是重新創作了《迎賓曲》,在保留廣東音樂韻味的基礎上,適當增添美國、東南亞等國外音樂的元素,“劉文玉的歌詞特別好,像‘以誠相待’這樣的提法,在當時是很少有的。”

1980年的春晚,李谷一演唱了這首歌曲,一下子紅遍全國。

王錫良作品

在九十年的藝術生涯裏,王錫良以獨具魅力的藝術風格創作了《搖籃井岡山》大型壁畫、粉彩《採茶撲蝶》圓盤、《黃山四千仞》等大量藝術珍品。

王錫良同志1921年1月出生,安徽黟縣人,1956年進入中國輕工業陶瓷研究所工作。1959年被景德鎮市首批授予“陶瓷美術家”,1979年被輕工業部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家”稱號,是新中國首批也是景德鎮市首位獲此殊榮者。

1987年被評為高級工藝美術師職稱,1992年享受頒發的“特殊津貼”,1994年被景德鎮市授予“陶瓷世家”。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先後任景德鎮市美術工作者協會、景德鎮市政協第四、第五屆委員、第六屆常務委員。

藝術創作

王錫良同志少年時期就隨叔父王大凡從事陶瓷藝術創作研究工作,擅長山水,精通人物,為中國陶瓷美術事業、陶瓷文化交流、陶瓷人才培養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2010年,江西日報傳媒集團傾力打造江南藝術館,引起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錫良的關注。

在江南都市報的邀請下,王老欣然為“江南藝術館”題名。他表示,江南藝術館的問世不僅推動了尋常百姓對藝術品價值的認識,也為藝術家和百姓間搭建了一個交流的平台,其影響力深遠。

中國輕音樂50首有哪些?

1、梁祝

《梁山伯與祝英台》(簡稱梁祝),是取材於民間傳説,吸取越劇曲調為素材,經由何佔豪、陳鋼於1958年作曲的小提琴協奏曲。

該作品於1959年5月27日在上海蘭心大戲院作為上海音樂學院向建國10週年的獻禮作品首演。由時年18歲的上海音樂學院學生俞麗拿擔任小提琴獨奏,樊承武執棒上海音樂學院學生管絃樂隊協奏。

2、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二胡名曲,是中國民間音樂家華彥鈞(阿炳)的代表作。作品於20世紀50年代初由音樂家楊蔭瀏先生根據阿炳的演奏,錄音記譜整理,灌製成唱片後很快風靡全國。

這首樂曲自始至終流露的是一位飽嘗人間辛酸和痛苦的盲藝人的思緒情感,作品展示了獨特的民間演奏技巧與風格,以及無與倫比的深邃意境,顯示了中國二胡藝術的獨特魅力,它拓寬了二胡藝術的表現力,曾獲“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作品獎”。

3、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又稱《夕陽簫鼓》、《潯陽月夜》、《潯陽曲》,是古典民樂的代表作之一。這是一首著名的琵琶獨奏曲,寫的是潯陽(今江西九江)江上月夜。因其意境深遠,樂音悠長。

4、牧童短笛

《牧童短笛》原名《牧童之笛》,是賀綠汀先生創作於1934年的一首鋼琴曲。該曲是音樂界第一首具有鮮明、成熟的中國風格的鋼琴曲。

刻畫了完全不同於西方風格的中國田園音畫,曲將西方的復調寫法和中國的民族風格相結合,將歐洲音樂理論與中國音樂傳統相結合,呈現出獨具一格的中國風格特徵,為中國鋼琴音樂作品翻開了新的一頁,是我國近代鋼琴音樂創作上一個具有創造性的範例。

5、漁舟唱晚

《漁舟唱晚》是一首頗具古典風格的箏曲。樂曲描繪了夕陽映照萬頃碧波,漁民悠然自得,漁船隨波漸遠的優美景象。這首樂曲是20世紀30年代以來,在中國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一首箏獨奏曲。

6、採茶撲蝶

《採茶撲蝶》是中國福建、安徽等地的民樂,在70年代由歌唱家李谷一演唱。

《採茶撲蝶》曲調歡快,可以使用民族樂器,如笛子、二胡等來演奏。也可以用西洋樂器,如鋼琴等來演奏。

王錫良大師瓷器作品

王錫良大師瓷器作品:粉彩《採茶撲蝶》圓盤、《西江月·井岡山》詞意浮雕、《太平窯》年畫、《歲朝圖》茶具、《荷葉》茶具、粉彩《明月鬆間照》、《黃山》大型壁畫等。

王錫良,原籍安徽省黟縣,1922年2月出生於景德鎮。幼年家境貧寒,12歲輟學隨叔父王大凡學繪瓷畫。1952年進入景德鎮美術合作社,2年後轉入景德鎮工藝社,隨後進入輕工業部陶瓷工業科學研究所,從事陶瓷美術創作、研究。

王錫良1959年被景德鎮市首批授予“陶瓷美術家”,1979年被輕工業部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為景德鎮市首位獲此殊榮者。1987年被評定為高級工藝美術師職稱,1992年享受頒發的特殊津貼專家,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景德鎮書畫院院長。

王錫良瓷板畫《明月鬆間照》

唐朝詩人王維有詩“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中國“瓷壇泰斗”、百歲工藝美術大師王錫良就有一幅以此詩入畫的瓷板畫《明月鬆間照》。該作品是王錫良大師封山之作,皎潔的明月、蒼勁的青松、潺潺的清泉、鮮活的人物,整個畫面意境幽遠、深邃,令觀者在欣賞中有無限遐思。

“王氏粉彩”技藝以72道工序自制釉料入畫,以中鋒運筆為主,章法別緻,畫法厚實而飄逸,此作品秉承了王錫良大師一貫“簡約即是最美”的風格。一掛瀑布,一道流雲,一輪明月,幾棵古樹,幾多飄逸,無拘無束,率性而真誠,看似平淡無奇卻藴含着雅緻的情懷。

音樂名作《春天來了》共分為幾個部分?

該曲表現了人們對春天來臨時生機勃勃景象的讚美之情。

全曲分為引子和三個部分。

引子。加以伸展的主題音型由高胡奏出,旋律富於浪漫主義氣息,高昂而明亮,猶如強勁的春風吹過大地,驅走了冰雪嚴寒;古箏的琶音襯托,好像萬物復甦,充滿生機。

第一部分音樂採用福建民歌《採茶燈》的音調。首先由高胡慢起漸快地奏出一支輕快、活潑的民歌旋律《採茶撲蝶》,配以節拍分明的伴奏,令人心曠神怡,彷彿置身於鳥語花香的春色之中。緊接着由高、低音箏分別在不同音區用不同音型演奏主旋律,高胡則以支聲復調(將主旋律加以適當變化、加花)等手法襯托進行,更加濃了大自然百花盛開、氣象萬千的熱烈氣氛。之後,又奏出了一段抒情、柔和的旋律,音樂具有新的色彩因素,徐緩的節奏、波浪般進行的旋律,與歡快、跳躍的第一主題形成鮮明的對比。尤其是高胡和古箏此起彼伏地交錯進行,表現了人們對春天來臨的讚美和喜悦,同時也有一種令人陶醉在春天懷抱中的幸福感。接踵而來的是第一部分的再現部,高胡以快速加花變奏第一主題加以重複,但它着重發展了原有切分節奏部分,從而使樂曲別開生面,產生一種錯落跌宕的效果。而緊接而至的一連串十六分音符連奏,猶如五彩繽紛的景色,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這段音樂也為向具有華彩特色的樂曲中段過渡作了音樂和情緒上的連接。

第二部分(即中段)是高胡主奏的華彩部分,採用雲南民歌《小河淌水》的音調,把人們引向了一個嶄新的境界。這一音調在高胡的低音區重複演奏,並加以壓縮分解,為高胡花奏的出現作了充分的準備。隨後,高胡即以熟練的技巧演奏快速上、下樂句的華彩樂段,出色地模擬了彩蝶紛飛、鳥語花香的一片春意濃郁的景象。音樂充滿了春天的活力,具有詩一般的生動意境,引人入勝。

第三部分(再現部)音樂速度加快了,情緒更熱烈,它集中了第一部分音樂中幾個最有生氣的段落,並賦予其更加華麗的色彩,使歡樂氣氛達到頂點,鮮明地刻畫了春回大地的動人意境。音樂格調明快、流暢,具有一氣呵成的藝術效果。

雷雨聲是一位在歌曲創作上成績斐然的作曲家,他的許多作品都屬於“既獲獎又受大眾歡迎、廣為流傳的好歌”:1982年,《黨好,黨親》獲全國民族團結徵歌一等獎;《迎賓曲》獲遼寧省獎;《三月三》獲全國第五屆音樂作品評選作品獎。1988年5月8日,在中國主義共青團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光榮啊,中國共青團》(胡宏偉詞)被定為代團歌。1990年,《開拓者進行曲》獲全國廣播歌曲金獎。

萬葉的人物生平

萬葉,原名萬金水,1937年生,江西廣豐人。當代著名戲曲史家、曲藝家、戲劇編劇。江西省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江西省文化廳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組成員。曾任《中國戲曲志·江西卷》常務副主編,《中國曲藝志·江西卷》常務副主編,並參與《中國戲曲劇種大辭典》編著工作。出版有《弋陽腔叢書》、《弋陽腔音樂探析與傳承》等著作。

年少時便多才才藝,尤其酷愛戲曲。1954年,讀高二時的萬葉(當時叫萬金水)便粉墨登場,在京劇《打漁殺家》中扮演反面人物漁霸。不僅會唱會演,他還能説擅寫,對文學有一種特殊的愛好。1955年《長江文藝》第8期發表了他與好友黃文錫共同創作的詩篇《鐵龍歌》。當時的《長江文藝》是中南五省唯一的一個面向全國發行的文藝刊物,一個偏僻小縣城的中學生能在全國性的刊物上發表作品,立刻產生了轟動的效應。1956年2月,由萬葉創作的《採茶撲蝶》舞,在華東地區農村文藝匯演中榮獲表演獎。

五十年代末進入剛剛組建的江西省贛劇團工作,在團裏,他積極參與古老贛劇的搶救和保護,記錄唱腔,整理劇本,發掘劇目,為繁榮贛劇不遺餘力。期間筆耕不輟,創作了大型弋陽腔《方誌敏》,參加江西省1977年紀念井崗山根據地創建五十週年文藝匯演,獲創作演出獎。、

文化大期間,萬葉曾下放贛東北弋陽縣。正是這段經歷,讓他對明代四大聲腔之首,有着近八百年曆史、號稱“地方戲曲之祖”的古老弋陽腔有了更多的瞭解。也這是這段下放的經歷,使萬葉調回省文化廳藝術研究院後,對戲曲史有極大的興趣。之後他潛心研究贛劇弋陽腔、青陽腔等江西古老劇種腔調,以及江西其它民間傳統藝術如曲藝、説唱、傀儡戲等,研究它們的起源、發展,後又致力於江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研究和保護工作,併為此不遺餘力地四處奔走,成為深受江西文化人士和民間藝人尊崇的“非遺鬥士”。

我上大班了教案優秀6篇

我上大班了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殘疾人在生活中會遇到很多困難,體驗殘疾人的難處,懂得尊重殘疾人,並能積極主動地幫助他們。

2、嘗試用簡單的手語表達一定的意思。

3、激發幼兒從小有愛心,樹立心中有他人的情感,用感恩的心去面對生活。

活動準備:

1、殘疾人的生活錄像,殘運會視頻片段。

2、歌曲vcd《感恩的心》、殘疾人生活工具(如:枴杖、輪椅等)。

活動過程:

1、觀看dvd殘運會舞蹈《牽手》,引出話題。

“剛才的舞蹈好看嗎?那上面的演員和我們平時看到的演員有什麼不同?”(引導幼兒知道是殘疾人)

2、觀看殘疾人的生活實錄,瞭解殘疾人在生活中會遇到很多困難。

提問:剛才你看到了什麼?他們怎麼了?

3、自由選擇各種殘疾人的生活工具來體驗殘障帶來的不便。

(1)請幼兒矇眼體驗盲人的感覺;

(2)使用枴杖走路。

(3)坐輪椅。

4、交流討論、小結。

“剛才你使用這些工具後有什麼感想?”

“你曾在哪也遇見過殘疾人,他遇到過什麼困難?”

“我們該如何去關心幫助他們呢?”

5、欣賞歌曲《感恩的心》。

(1)介紹《感恩的心》的創作背景——一個聾啞女孩的故事。

(2)欣賞歌曲《感恩的心》。

(3)談談你聽了這首歌的感想。

6、嘗試用手語來表達歌曲。

(1)學習簡單的手語來表達一些意思:愛、走、呼喚、心、看、聽、眼淚。

(2)嘗試用手語來表演歌曲。

7、師生在音樂聲中結束活動。

延伸活動:

參觀福利院,為孤兒獻愛心。

我上大班了教案篇2

設計思路:

福建省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民間歌舞"採茶撲蝶",起源於龍巖市新羅區蘇阪鄉美山村,迄今已有280多年的歷史。作品情節生動有趣,角色形象詼諧,是福建民間藝術中的奇葩。我們結合《綱要》,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在欣賞民間歌舞《採茶燈》的基礎上,以音樂遊戲的形式,讓幼兒充分體驗、感受民間音樂的藝術美。

活動目標:

1、感受民間音樂旋律和情緒,嘗試用動作有節奏地表現"採茶"與"撲蝶"的不同內容。

2、傾聽音樂會在樂句的鼓點響起時"停"和"撲"。

3、學習遵守遊戲規則,體驗與同伴相互嬉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課前欣賞龍巖民間歌舞《採茶燈》、初步瞭解歌舞表現的內容。

2、物質準備:幼兒每人一把小蒲扇、小蝴蝶若干只;圖譜一張。

活動過程:

一、律動入室:幼兒隨《採茶撲蝶》音樂,手持小扇子走小碎步入室。

二、完整欣賞《採茶撲蝶》音樂,瞭解ab兩段音樂表現的內容。

1、幼兒完整欣賞。

師:茶園裏響起了《採茶撲蝶》的旋律,我們一起來聽聽,這可以分幾段?每段在説什麼?

2、欣賞後提問:可以分幾段?第一段在説什麼?第二段呢?茶女是怎麼採茶的呢?

三、分段欣賞與遊戲表現

(一)欣賞第一段"採茶"部分音樂

1、提問:茶女怎麼採茶的?她們是用什麼裝茶葉的?(引導幼兒學習採茶的基本動作以及高低左右的動作方位變化)

2、幼兒嘗試使用扇子隨音樂採茶。

(二)欣賞第二段"撲蝶"部分音樂

1、教師拿蝴蝶示範逗幼兒遊戲一遍。

提問:第二段誰來了?蝴蝶是怎麼和茶女做遊戲的呢?

2、利用圖譜,引導幼兒感受樂句的最後重音。

(1)出示圖譜,師隨音樂指圖譜,引導幼兒感覺樂句的最後重音。

提問:蝴蝶是什麼時候停呢?

(2)幼兒扮演蝴蝶隨音樂做蝴蝶飛、停動作。

(3)幼兒扮演茶女隨音樂用扇子有節奏地撲蝴蝶

3、兩人結伴玩遊戲:撲蝶

(1)教師引導幼兒商量遊戲玩法。

遊戲玩法:蝴蝶隨着音樂飛來飛去,當鑼聲響起的時候蝴蝶就停在自己身上,這時扇子就輕輕地去撲蝴蝶。

(2)幼兒兩兩相對,一人當蝴蝶,一人撲蝶,進行遊戲。

遊戲後:遊戲時是否聽音樂進行遊戲,是否遵守遊戲規則。

3、交換角色再遊戲一遍。

四、幼兒聽音樂完整遊戲"採茶撲蝶"

1、遊戲第一遍:男孩採茶,女孩當蝴蝶

2、遊戲第二遍:女孩採茶,男孩當蝴蝶

3、遊戲第三遍:請客人老師當蝴蝶,全體幼兒採茶

:剛才這個遊戲玩了什麼感覺?回去可以和誰一起玩?我相信你們一定玩得很開心。

五、律動出室:幼兒手拿小扇子,隨"採茶撲蝶"音樂小碎步律動出室。

我上大班了教案篇3

  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正確表現人體各部分的結構關係和髮型、鞏固畫正面人的技能。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繪畫表現能力

  3、加深幼兒對老師的熱愛之情。

  4、感受到教師節的快樂。

  5、知道教師節是幾月幾號。

  活動準備:

  1、請配班老師配合上課。範例。

  2、繪畫紙、油畫棒。

  3、範畫。

  活動過程:

  一、引出教師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小朋友,我們班上有幾位老師?你們怎樣稱呼她們?今天老師想請小朋友們給老師畫張像,畫好後,就送給那位老師好不好?

  二、引導幼兒觀察教師特徵。

  教師:現在我們看看x老師的頭髮是什麼樣的?(長髮、短髮、直髮、捲髮、辮子等)穿的衣服是什麼顏色?什麼樣式?衣服上有什麼特點?(比如説圖案什麼的)

  請幼兒仔細觀察、並請幼兒回答。

  教師:我們看看x老師的胳膊在身體的什麼部位?腿在身體的什麼部位?胳膊和腿是怎麼動的?再看臉上眼睛的位置,眼睛上面是頭髮,現在每人用手摸摸自己的頭髮,是不是光長在頭頂上面呢?

  請幼兒仔細觀察、並請幼兒回答。

  三、交代要求,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教師:我們可以畫一位老師,也可以畫兩位老師。要把老師的頭髮和服裝的詳細的特點畫出來,先畫頭,再畫身體,最後畫胳膊和腿,大要把老師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1、鼓勵幼兒大膽作畫,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畫出每個老師的不同特點。

  2、幫助能力弱的幼兒掌握人體的結構關係和各部分的比例。

  3、鼓勵能力強的幼兒可以畫老師的側面。

  四、評價作品,結束活動。

  1、教師:我們來找一找,哪幾張畫畫的是賴老師?哪幾張畫畫的是楊老師?

  2、幼兒相互欣賞作品。

  小百科:教師節,旨在肯定教師為教育事業所做的貢獻。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多次以不同的日期作為過教師節。直至1985年,第六屆全國常委會第九次會議通過了關於建立教師節的議案,才真正確定了1985年9月10日為中國第一個教師節。

我上大班了教案篇4

活動目標:

知道家人為自己的成長付出了很多,很辛苦。能用多種方式表達對家人的愛,並記錄下來。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表達對家人的愛。

活動準備:

圖片,繪本,音樂,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以圖片導入活動,激發幼兒興趣

1、出示媽媽大肚子的圖片、孩子哭鬧的圖片、媽媽餵奶的圖片、爸爸逗孩子開心的圖片等。

2、提問:你們從圖片上都看到了些什麼,有什麼感受和想法,請你説一説。

3、小結:家人養育我們非常辛苦,現在我們長大了,我們也要愛他們,回報他們,為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幼兒討論:我們長大了。

提問:你今年幾歲了?你覺得你長大了嗎?那你可以做些什麼?

二、欣賞繪本《敬茶》,感受繪本里小朋友對家人的愛

幼兒自由討論:除了可以給家人敬茶,我們可以為家人做些什麼?

請幼兒來説一説,自己可以為家人做些什麼?鼓勵幼兒多説,但要説得實際,是自己這個年齡可以做到的。(如掃地、做清潔、泡腳、按摩等)

三、填寫記錄表

1、出示記錄表,請幼兒用繪畫的方式記錄下你想為家人做的事情。教師可簡單示範一幅,不要求幼兒畫得有多好,能形象表達出做的什麼事情即可。

2、播放音樂《感恩的心》,幼兒填寫記錄表。

四、分享記錄表

請幼兒拿着自己的記錄本給大家分享一下,説説自己能為家長做些什麼,鼓勵幼兒大膽分享。

活動延伸:

要求幼兒按照自己的記錄表,回家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上大班了教案篇5

一、活動目標

1、感知搖擺裝入不同物品的瓶子會發出不同聲音的效果。

2、嘗試用撕、畫、貼等方法裝飾瓶子。

3、自制各種的瓶子樂器,並演奏簡單的樂曲。

二、活動準備

1、自制裝有豆子、石頭、沙子樂器各一個。

2、收集各種飲料瓶(塑料)。

3、各種豆子、石頭、沙子和工具若干。

4、即時貼條、形狀若干。

5、音樂一段、指揮棒一根、頭飾一個。

三、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遊戲:猜猜瓶子裏面有什麼?

教師搖擺裝入不同物品的瓶子,讓幼兒猜測瓶子裏面裝的是什麼。提問:

a、為什麼我的瓶子會"唱歌"?(幼兒自由討論)

b、你們想不想要一個和老師一樣的會唱歌的瓶子呢?

(二)基本部分

1、幼兒自制瓶子樂器。(教師先示範)

a、將豆子、沙子、石頭放入瓶子中。(不能裝太多的物品、小心不要弄如到口鼻眼中、蓋子需擰緊。)

b、把即時貼條狀裝飾,並貼上眼睛、嘴巴。(大拇指和食指慢慢的撕、圓形當眼睛、嘴巴。)

2、感知瓶子發出的聲音,並與常用的樂器進行比較、匹配。

提問:你覺得的樂器發出的是什麼樂器的聲音?(請個別幼兒説)

(三)結束部分

1、用自制的樂器演奏樂曲。

指導語:我們可以用這些樂器做什麼?我們一起來演奏吧!(分成三組)

a、教師講解示範。

b、(放音樂)幼兒自己為曲子伴奏一次或兩次。

2、結束語:今天我們用飲料瓶製作了樂器,小朋友,你們想想看,在我們生活當中還有什麼東西可以製作樂器呢?(紙箱、牛奶瓶、鐵盒)真棒!那小朋友回家後和爸爸媽媽一起用我們剛剛説的那些廢舊材料做做看,聽聽發出來的聲音是不是一樣的,好嗎?好了,現在我們去給小班的弟弟妹妹演奏一曲吧!

課前準備

1、熟悉各種樂器發出的聲音。

2、打擊樂器的經驗。

3、場地設置。

我上大班了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感受民間音樂旋律和情緒,嘗試用動作有節奏地表現“採茶”與“撲蝶”的不同內容。

2、傾聽音樂,會在樂句的鼓點響起時“停”和“撲”。

3、學習遵守遊戲規則,體驗與同伴相互嬉戲的快樂。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課前欣賞龍巖民間歌舞《採茶燈》、初步瞭解歌舞表現的內容。

2、物質準備:ppt、幼兒每人一把小紙扇

活動過程:

一、律動進入

1、幼兒隨《採茶撲蝶》音樂進入

師:小朋友,今天我們一起到茶園裏去採茶,好嗎?

二、完整欣賞《採茶撲蝶》音樂,瞭解ab兩段音樂表現的內容。

1、幼兒完整欣賞。

師:茶園裏響起了優美的的旋律,我們一起來聽聽,這首音樂這可以分幾段?每段在説些什麼?

2、欣賞後提問:剛才的音樂可以分幾段?(兩段)

第一段在説什麼?(茶女在茶園裏採茶)

第二段呢?(蝴蝶也飛來跟茶女做遊戲啦!)

三、分段欣賞與遊戲表現

(一)欣賞第一段“採茶”部分音樂

1、欣賞前提問:茶女是怎麼採茶的呢?我們一起來聽聽。

欣賞後提問:茶女怎麼採茶的?誰能來采采看?(請個別幼兒表現,其他幼兒跟着一起學)

師:我看到你是用大拇指和食指找到一片茶葉摘下來。(動作演示)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1)提問:那我們看不到的茶葉可以怎麼採呢?(請幼兒表現撥的動作,一起來學動作)

(2)提問:茶女採茶的時候動作有哪些變化呢?誰來試一試。(請個別幼兒表現高低左右的動作方位變化)

(3)提問:茶女採了這麼多茶葉用什麼裝茶葉呢?(手叉腰當籮筐)

2、幼兒表演採茶動作

師:你們想不想也到茶園裏去采采茶呢?(想)那我們輕輕地走到茶園中間找到一棵茶樹。(引導茶樹有高有低)

(二)欣賞第二段“撲蝶”部分音樂

1、欣賞前提問:第二段誰來了?

欣賞後提問:第二段誰來了?蝴蝶是怎麼和茶女做遊戲的呢?

2、利用圖譜,引導幼兒感受樂句的最後重音。

(1)出示圖譜,師隨音樂指圖譜,引導幼兒感覺樂句的最後重音。

提問:蝴蝶是什麼時候停呢?

(2)幼兒扮演蝴蝶隨音樂做蝴蝶飛、停動作。

(3)幼兒扮演茶女隨音樂用扇子有節奏地撲蝴蝶

3、兩人結伴玩遊戲:撲蝶

(1)教師引導幼兒商量遊戲玩法。

小結遊戲玩法:蝴蝶隨着音樂飛來飛去,當鑼聲響起的時候蝴蝶就停在自己身上,這時扇子就輕輕地去撲蝴蝶。

(2)幼兒兩兩相對,一人當蝴蝶,一人撲蝶,進行遊戲。

遊戲後評價:遊戲時是否聽音樂進行遊戲,是否遵守遊戲規則。

(3)交換角色再遊戲一遍。

四、幼兒聽音樂完整遊戲“採茶撲蝶”

小結:剛才這個遊戲玩了什麼感覺?回去可以和誰一起玩?我相信你們一定玩得很開心。

五、結束活動:

幼兒手拿小扇子,隨“採茶撲蝶”音樂離開。

《撲蝶》的原文是什麼?

《撲蝶》的原文:

寶釵逶迤往瀟湘館來。忽然抬頭見寶玉進去了,寶釵便站住低頭想了想:寶玉和林黛玉是從小兒一大,他兄妹間多有不避嫌疑之處,嘲笑喜怒無常【庚辰側批:道盡二玉連日事。】;況且林黛玉素習猜忌,好弄小性兒的。此刻自己也跟了進去,一則寶玉不便,二則黛玉嫌疑【甲戌(庚辰、蒙府)側批:道盡黛玉每每小性,全不在寶釵身上。】。罷了,倒是回來的妙。想畢抽身回來。

剛要尋別的姊妹去,忽見前面一雙玉色蝴蝶,大如團扇,一上一下迎風翩躚,十分有趣。寶釵意欲撲了來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來,向草地下來撲【甲戌(庚辰、蒙府)側批:可是一味知書識禮女夫子行止?寫寶釵無不相宜。】。只見那一雙蝴蝶忽起忽落,來來往往,穿花度柳,將欲過河去了。倒引的寶釵躡手躡腳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嬌喘細細【庚辰側批:若玉兄在,必有許多張羅。】。寶釵也無心撲了【庚辰側批:原是無可無不可。】,便欲回來。

出處:

情景出自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楊妃戲彩蝶 埋香冢飛燕泣殘紅",描述了四月二十六這天,薛寶釵在滴翠亭附近賞春撲蝶的場景,表現了寶釵活潑、曠達的性格。此事之後發生的"滴翠亭事件",則體現了寶釵的善良機智。

賞析:

作者通過對寶釵內心活動的描寫,顯示了寶釵平和、穩重的性格。不過,寶釵雖是平和穩重,但畢竟是個少女,少女那種天真活潑的情趣,也就當然會在她身上表露出來,給人一種輕快的感覺!

背景:

古詩文中,對於仕女撲蝶的讚美性描寫甚多。比如:

"紫袖握蟬聲欲絕,紅巾撲蝶勢潛高。"(唐·李郢《贈別》)

"撲蝶西園隨伴走。花落花開,漸解相思瘦。"(宋·蘇軾《蝶戀花·佳人》)

"攤錢臨小窗,撲蝶穿斜徑。"(宋·呂渭老《生查子》)

"輕紈笑自捻,撲蝶鴛鴦徑。"(宋·陳允平《四園竹》)

"撲蝶花陰,怕看題詩團扇。"(宋·王沂孫《鎖窗寒·春思》)

"撲蝶催開文綺扇,簪花學戴火珠釵。"(清·李寅《長平莊歌》)

"嬌痴撲蝶攜諸弟,好勝敲棋背阿孃。"(清·金逸《與姊別後頗無意緒感舊述懷得七律十六韻》)

"撲蝶試看新扇影,鬻蠶應傍舊桑條。"(清·永珹《花朝》)

另外,自北宋起,花朝節的撲蝶會活動就是廣泛流行的民俗。據楊萬里《誠齋詩話》記載:"東京二月十二日曰花朝,為撲蝶會。"上述永珹《花朝》詩中所謂"撲蝶試看新扇影"寫的也是清代女子參與撲蝶會活動的景況。在繪畫方面,明朝的仇英、清朝的陳宇都畫過《撲蝶仕女圖》,在民間歌舞方面,福建地方還流傳有民間歌舞《採茶撲蝶》,描述採茶姑娘追撲茶樹間雙雙蝴蝶的情形。可以説,在中國古代文學和藝術作品中,少女撲蝶乃是最為人津津樂道的美景之一。

所以,曹雪芹寫四月二十六日這天羣芳"餞花神"實際是模仿民間花朝節的風俗。而如上所述,從宋代到清代,花朝節這天都有撲蝶會的活動。因此,作者在此一回中寫到寶釵撲蝶是很自然的。

參考資料

曹雪芹.《紅樓夢》.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

TAG標籤:創作 採茶 撲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