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春社日的來歷簡介

導讀: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一個文化習俗。關於春社,很多人不知道是什麼意思,更別提知道春社日是怎樣一個節日,春社日的由來是什麼了。以下是小編對春社日的來歷簡介,感興趣的朋友來瞧瞧吧。

春社日的來歷簡介

春社日的由來

古人相信世間有神明的存在,所以每個傳統節日古人都會大肆舉行祭祀活動。祈求上天保佑福泰安康,風調雨順。春社便是古代民間祭祀土地神和五穀神的節日。

在中國古代的社日一共有兩個,一個是春社日,一個是秋社日。春社日是為了祈求土地神和五穀神賜福,祈盼能獲得一個豐收年。秋社日則是為了答謝土地神和五穀神為人民帶來的豐收,再者與之分享又是喜獲豐年的喜訊。

在《荊楚歲時記》中就有記載春社日這天的祭祀情形。春社日這天,所有人集結在社樹下搭建棚屋,殺牛宰羊獻祭酒,舉行祭天儀式以祭社神。祭神後在一起享用祭祀用過的酒肉。由此可以看出,春社日在古代是一個非常隆重的節日。其實,也是可以理解的。古代最重要的就是農耕,要想獲得糧食,就離不開農耕。

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一個文化習俗。同元宵節吃湯圓、端午節吃粽子一樣,春社日也會吃社酒社飯。當然中國地大物博,各地文化各不相同。在山西陽曲一帶,人民會在這一天吃社面。山西潞安一帶則吃社糕。福建建陽一帶則是早上熬社粥喝。但是大多數地方都是吃含有豬羊肉等的社飯。

不過就算文化不同,每個地方舉行社祭儀式都會吃社肉、喝社酒。社酒就是祭祀用的中和酒、宜春酒。社酒也叫“治聾酒”。據説,社酒可以治療耳疾。當然,這種説法是沒有得到科學的印證的。

春社日在甲骨文中就有所記載。元朝以前,人們對春社節非常看重,每年都會大肆慶祝。現在只有少部分地區還沿襲着這一傳統習俗。

春社日的來歷簡介

春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古無定日,先秦、漢、魏、晉各代擇日不同。自宋代起,以立春後第五個戊日為社日。然此後又有官社、民社之分。民社下為二月二日,俗稱“土地公公生日”;官社日期不變,其祭祀為國家祀典,在社稷壇舉行。古代春社日,官府及傳統民間皆祭社神祈求豐年,裏中有飲酒、分肉、賽會、婦女停針線之俗。

《禮記。明堂位》:“是故夏勺、秋嘗、冬烝、春社、秋省,而遂在蠟,天子之祭也。”唐張籍《吳楚歌詞》:“庭前春鳥啄林聲,紅夾羅襦縫未成。今朝社日停針線,起向朱櫻樹下行。”唐王駕《社日》詩:“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元方太古《社日出遊》詩:“村村社鼓隔溪聞,賽祀歸來客半醺。”

春社日

春社是源自中國的傳統民俗節日,春社的時間一般為立春之後的第五個戊日(此處為中國古代干支紀日法,大體來講,古時紀日時,按干支順序以60日為一循環,如某日用干支紀日法記為甲子日,則次日為乙丑日,三日為丙寅日,四日為丁卯日……十一日為甲戌日……十三日為丙子日……六十一日重新為甲子日,六十二日為乙丑日,具體見干支。戊日,即是以天干“戊”為開頭的日期,下文提到的“酉日”、“丁日”等,皆是如此。)

春社是什麼

春社是最為古老的中國傳統民俗節日之一,在商、西周時期,是男女幽會的狂歡節日,而後來則主要用於祭祀土地神。春社的時間一般為立春之後的第五個戊日,約在春分前後,但在中國民間也有二月初二、二月初八、二月十二、二月十五之説。

春社在甲骨文中就有相關的記載,距今已有兩千年以上的歷史,在元朝以前,在中國一直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但目前在中國大陸和台灣,僅有部分地區存在二月二拜土地公的習俗,並稱此日為土地誕、福德誕等,但與傳統的春社不盡相同。

TAG標籤:來歷 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