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用除夕怎麼寫我們的節日呢

1.我們的節日 寫除夕或春節,1200字左右,初一學生作文,該怎麼寫

在爆竹聲中,我們迎來了中國人最盛大的節曰——春節,家家喜氣洋洋,掛上紅紅的燈籠,貼上紅紅的春聯,忙忙碌碌…… 正月初一,又是一個快樂的曰子。

用除夕怎麼寫我們的節日呢

以往我都是起得最晚的人,可今天我爭了個第一,因為極想聞聞那香氣撲鼻的爆竹煙味兒。一串串鞭炮在人們手中點燃,聲音真大,四處飛濺,彷彿要把每一個祝福送到千家萬户,一陣陣爆竹聲接連不斷,噼裏啪啦的,熱鬧非凡。

在鞭炮聲過後,就沒有什麼好玩的了。還是吃早餐吧,待會兒出去玩一玩! 吃過飯後,我邀幾個朋友一起去玩,在街上點燃的爆竹在地上開出了美麗的花,漂亮極了,袋裏裝着父母給的零花錢,甭提多高興了。

今天的小鳥也出來湊熱鬧,大概它們心裏也很高興吧。 街上不愧是街上,玩的吃的樣樣俱全。

看到的大多數是一些小孩,我瞧了瞧,就數麻辣攤的生意最好: “我要一串年糕!”一個胖孩子叫道。 再去別的地方瞧瞧如何?在一家文具店攤前,我又停下了腳步。

那裏有各種玩的東西:飛機模型、望遠鏡、電動汽車……盡是一些玩的東西。我發現最受歡迎的是那些玩的東西。

在其它地方,我還看見有的在賣氣球、手槍、跳繩,有的在賣小吃、點心、水果,穿的用的吃的樣樣俱全,真是無奇不有。 玩了一上午,下午我又要去走親訪友拜新年了,這無疑也是一件高興的事。

今天真是玩得太痛快了!算是一飽眼福二飽口福三飽手福了。最為幸運的是那些賣主了,今天可是生意興隆囉! 真心希望今天全國的小朋友在新的一年裏快快樂樂,沒有煩惱,但千萬不要“玩物喪志”喲! 簡評:本文以一天的見聞為線,寫出了春節的喜慶氣氛。

打爆竹,逛街,一路寫來,在熱鬧的氛圍中寫出了人們過春節時高興心情。可以説本文的“高興”可算全文之文眼。

而以一天的活動為視角切入,反映傳統春節的熱鬧與人們的無限快樂,抓住了話題“春節”的關鍵特點。 盼啊!盼啊,眼看春節就快到了,想到這,我不由得笑了起來,在春節前,人們個個喜氣洋洋,個個精神飽滿。

逛街的人絡繹不絕,有的在買年畫,有的在買年貨,有的坐着火箱圍着火爐看電視,還有的人在打麻將打撲克,等等不一而足。 反正街上五彩繽紛,各種各樣的人都有,各種各樣的貨物都齊全,琳琅滿目,人們恐怕想買什麼都難選擇! 春節前,家家户户都燈火通明,家家都把房子打扮得別具一格,各有各的個性。

他們把買來的年貨放得滿地都地。買來的年畫怎麼貼法,那就各有自己的風格和喜好了。

有的正着貼,有的倒着貼,還有的歪着貼,各有千秋。人們把買來的菜全部都弄好了,只等春節一到,就可一飽口福了。

家家備有鞭炮,人們穿上新衣服,準備迎新年,在春節前,人們一出門,如果遇上了好朋友,總是口中不忘説一句:“上街啊!” 人們殺豬宰羊,忙碌地準備着春節大吃大喝一番。 春節到了,小朋友們便早早起牀,來到爸爸媽媽的房間,開始了傳統的拜年儀式了。

小朋友們對父母説着一些吉祥話兒,爸媽就拿出壓歲錢,讓小孩子們高高興興。大家都希望今年能夠吉祥如意,招財進寶。

一些親朋好友歡聚一堂,品嚐着美酒佳餚,談着一些開心的話兒。而最高興的則是我們,可以大把大把地攢取壓歲錢,然後就歡天喜地跑到街上去買很多好玩的東西,如小汽車、四驅車、玩具槍、足球等,而我們只要嘴巴甜一點,多説些祝福的話兒,那可就大賺一筆了! 人們一直玩到深夜,嘴裏啃着美味水果,手裏燃放鞭炮煙花……大人小孩們載歌載舞,忘情地玩個痛快! 春節即將來臨了,我知道大家一定非常喜歡過春節。

因為大家可以貼春聯、看春節聯歡晚會、走親訪友…… 記得去年春節快來臨時,我在家裏學寫對聯,我站在一旁看大人們寫對聯,只見他們手拿一支毛筆,在墨水裏蘸了蘸,然後就在紅紙上寫了幾個大字。具體內容我已記不清了。

那一幅對聯寫得非常工整,我見了就對伯父説:“能教我寫對聯嗎?”我清楚地記得伯父問:“你會用毛筆嗎?你知道應該怎樣寫對聯嗎?”我搖了搖頭説:“不會。”於是他又説:“你今年又長大了一歲,居然連毛筆都還不會使用,趁着這個機會,我就教你幾招吧。”

聽了伯父的話,我高興地跳了起來。 伯父告訴我,寫字時身子要坐直,不要趴在桌子上。

然後又詳細地告訴我應該怎樣使用毛筆。聽了伯父的一番話,我終於學會了使用毛筆的一些最為基本的方法。

接着伯父又讓我寫了幾個字給他看看。我寫了五個字:“我最愛中國”。

寫得歪歪扭扭,大概是剛使用毛筆吧!伯父見了笑了笑:“字倒是寫得不錯,就是筆畫不直。” 於是伯父又教導我:“寫每個字時並不是要用同樣的力量,在寫每個字時,用的力量要有輕重變化,這樣寫出來的字就更有變化,看起來也更美觀。

伯父説完還示範地寫了幾個字讓我模仿。看着伯父寫的字,就是挺舒服。

我照着伯父的樣子試着寫了幾個字,還真有進步,比剛才寫的看上去要好多了,我開心極了。 伯父還告訴我,寫字要經常訓練,多去模仿名貼。

寫得多了,字就越寫越好看。 在這個春節,我初步學了點寫毛筆字的技巧,真是比得了壓歲錢還更高興,還更實惠。

盼啊,盼啊!終於盼到了春節的這一天。我們有得玩囉!新又到了,往事如風,把我以。

2.我要寫徵文,主題是我愛我們的節日,關於除夕,春節,端午的

作為中國古老文化節日之一,端午節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可謂是家喻户曉,人人皆知。過去,我對端午節的知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寒假裏,我讀了《我們的節日》這本書,才知道原來端午節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內涵。從這本書當中得知,端午節是在中國這麼多的節日中,名稱最多的:端午節、端陽、重五節、夏節、天中節、五月節、詩人節等。端午節的來源也有很多種,有紀念屈原説、龍説、紀念伍員説等20多種。

其中,最流行的是紀念屈原説。據説,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頭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每年這一天紛紛湧到江邊去憑弔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懸艾草的風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那爭先恐後的激烈場面就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幾千年來一直激勵着我們。

因為這深厚的文化底藴,所以端午節現在已經成為了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着強大的生命力,在我們德清,每到這一天,家家户户的門上,都會掛上菖蒲、艾草,據説可以辟邪消災。各家各户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着濃濃竹葉清香的粽子,是我們孩子們的最愛,棗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個個引人垂涎三尺呢!有的地方,人們還會佩帶着香袋,姑娘們以這五彩繽紛的香袋做飾物,既香味裊裊,又讓自己變得更美麗動人,走在大街上自然引來了不少小夥們留連的目光。

偶然間,我從網上看到去年,韓國打算向聯合國申報端午節為他們國家的遺產,我非常驚奇,覺得這是對我們中國人的羞辱,端午節是中國人的,怎麼可以讓給別的國家去申報呢!這可能跟有些人喜歡過洋人的節日有關吧!我想,我們應該行動起來,為保護宏揚我們中國自己的傳統文化,儘自己的一份力吧!

3.求一篇《我愛我們的節日》主題描寫 除夕`春節`元宵

今天是大年三十,是牛年的最後一天,小姨一家都回來了,我們這一大家子變得熱鬧起來。

特別是我的小妹妹豆豆,正在呀呀學語,時不時冒出一句讓我們捧腹大笑的話,讓我們家充滿了笑聲。 過年最重要的是一家人團團圓圓在一起吃年夜飯。

大年三十一吃過午飯,大家就為年夜飯忙活開了。我和媽媽還有小姨包餃子,奶奶己經為我們準備好了餃子餡和麪團。

白菜肉餡,香噴噴的,還有那麪糰,白白胖胖的像個小胖墩。我是第一次擀餃皮,得好好學兩手啊!小姨把麪糰搓成一長條,然後切成一個個小塊,教我擀皮子。

這事看起來簡單,真正做起來可不容易哦,你看,我擀的皮子一會是扁扁的,一會厚得像雞胸脯似的,一會又像營養不良的小瘦子,着實是在考驗媽媽包餃子的功夫呢!小姨教我一隻手捏着餃皮轉,一隻手推擀麪杖,兩手開工,餃子皮終於變成圓嘟嘟的了。媽媽是包餃子高手,只見她往餃子皮裏包上餡兒,用虎口一按,一個漂亮的餃子就成形了。

不知不覺幾個小時過去了,麪糰和餡兒變成了滿滿一大盆餃子。豆豆也沒閒着,她捏了一個小麪糰,一會變成毛毛蟲,一會變成小湯糰,一會爬上桌搗搗亂,真是妙趣橫生。

再看廚房裏,奶奶和姨夫正在上演鍋碗瓢盆交響曲呢。奶奶當姨夫的夥計,忙着洗菜,切菜。

姨夫是大廚,只見他把菜往鍋裏一倒,爐火旺得直舔出來,鏟子快速地翻炒幾下,一個菜就做好了。 晚上六點鐘,爺爺下班回來了。

圓桌上己經擺滿了色香味全的菜,年夜飯正式開始了。一邊吃,爺爺一邊告訴我每道菜的寓意。

餃子,像元寶一樣,兜財的,象徵有財運;湯圓,表示團團圓圓;紅燒大鯉魚,這道菜不能全吃完的,剩下的魚代表“年年有餘”;八寶飯,表示生活甜甜蜜蜜……原來年夜飯有這麼多學問啊。 正在吃着説着呢,外面“噼噼啪啪”地在炮仗了,焰火照亮了整個夜空。

妹妹眼饞了,喊着:“我要放焰火,我要放焰火!”我也坐不住了,拉着姨夫,妹妹,奶奶下樓去放焰火了。我先挑了一個最大的,迫不及待在點燃導火線,只聽“嗵”的一聲,一個火球飛向夜空,“紅的紅的”妹妹喊了起來。

還沒等紅的消失,又竄出一個黃的,接着又是藍的、綠的……一顆接一顆劃過夜空,異常美麗。姨夫又點燃了五顏六色的魔術彈,一會兒閃耀在西邊,一會兒閃耀在東邊,還有“三角菊花”“大地開花”競相開放,真是“火樹銀花不夜天”啊! 放完了焰火,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看春晚,等待新年的鐘聲,忙碌又快樂的除夕之夜,我愛我們的節日-------過新年。

回答者:陽光在線2010-2-22結貼---刪除---生成 我愛我們的節日 牛氣沖天的一年過去了,迎來了虎虎生威的2010年。在兩年的過渡階段,有一個重要的節日----春節。

温馨除夕夜 海門人把大年初一稱為過年(春節),但別忘了大年三十的除夕夜。我常去鄉下過除夕。

我們一家人歡歡喜喜地來到鄉下,望着田野裏的菜,馬路邊的樹,有一種迴歸的親切感。爺爺腿落下了殘疾,平常很孤單,我一去便和他開懷暢聊。

媽媽和嫂嫂邊聊邊嗑瓜子,爸爸幫奶奶少年夜飯,小屋裏溢滿了歡聲笑語。半個時辰左右,重頭戲年夜飯上場了。

姐姐,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嫂嫂,大伯 ,我,一起坐在小牧桌旁圍着吃飯,是一幅多麼温馨的場景!先上冷炒,才吃一點,熱炒就一盆一盆的上來了。雖不比飯店裏的山珍海味,卻獨有一番真味。

大家你一塊,我一勺的品嚐着,在大冬天裏吃得渾身熱呼呼的,好菜也被一搶而光。 噼啪鞭炮聲 不知為什麼,一提到年耳邊就響起了霹靂巴拉的鞭炮聲。

聽説有一個叫“年”的怪獸怕鞭炮,所以過年就要放鞭炮。小時候的我,是很喜歡玩鞭炮的。

前幾天整理櫥櫃,翻到一件“傷痕累累”的衣服,想必是放鞭炮所致,卻也勾起了我的回憶----那時我常玩“滑炮”“飛毛腿”,與夥伴們玩得不亦樂乎。現在大了,只喜歡在家裏坐聽"beng----pa"的聲音。

雖不是自己玩了,卻也在霹靂巴拉聲中品味到年的味道。 燈火元宵節 一般來説,寒假在大年初時結束,而正月十五就是元宵,所以我就自然而然的把元宵節大作了春節的一部分。

元宵節我也叫它燈節,因為他最大的特色除了吃圓子就是觀燈。晚上,解放路上成了燈的天下。

燈火通明,一條街好似一條火龍。有擺燈的,耍燈的,賣燈的。

小孩子拉着兔子燈“遊行”,販子們耍着“光火陀螺”吆喝。.. 回首牛年,度過春節,展望虎年。

春節作為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之一,深受我的喜愛。中華名族的深邃文化就是在節日中各種各樣的民俗風情中體現出來的,我們要過好中國節,將這些習俗永遠延續下去。

我愛我們的節日! 回答者:陽光在線2010-2-22結貼---刪除---生成 我愛我們的節日 我知道許多節日的起源和關於節日的文化。有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的由來與風俗,不難看出,貫穿着這些節日的正是:樹正氣、揚美德、顯智慧、懲惡揚善的民族精神,這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是需要我們傳承和弘揚的內容。

我可是非常非常愛我們的節日,現在我就為大家介紹介紹我們中國的兩大傳統節日—— 先説春節吧,它是我國最隆重,也是最熱鬧的民族傳統節日。我喜歡春節,因為春節總要貼春。

4.以我愛我們的節日為話題圍繞除夕、春節、元宵節寫800字左右的作文

春節將至。

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説,春節才算是真正值得一過的“年”,於是乎即使不是在體力上、至少也是在心理上開始忙碌起來。在一片過年氣氛中,卻有不少人在問,這個年該怎麼過? 如何過年,竟成了問題。

這個問題對遊子及遊子的家庭來説,是極易解答的。風塵僕僕地在除夕前趕回家,把自己作為一份大大的年禮獻給家人。

家人盼迴游子,想着法子給他以温馨。忙忙碌碌中,年就飽滿而充實地過去了。

這是年的經典過法,上過無數次銀幕熒屏的。我等平凡小市民,象棵植物一樣地生於斯長於斯,極少挪窩,無緣如此過年。

看那些進城的民工,帶着給家人的禮物,兜裏揣着剛領到的人民幣,擠上歸家的春運專列。“回家過年嘍”,他們歡天喜地叫着。

這才叫過年,這才象過年。他們辛苦一年,換來這份過年的喜悦。

這是他們應得的喜悦,讓人羨慕。 也有人説,過年嘛,就是弄點吃吃。

做主婦的最聽不得這種説法,她們會説,這是“吃的燈草灰,説的輕巧話。弄點吃吃,這是容易的?”確實,如今的飯桌上,哪天不是雞鴨魚肉、時鮮菜蔬?再弄點什麼新鮮的吃物以討得大家的歡心竟成了難事。

總不成另向珍稀動植物開闢新的食源?別的且不説,食性過雜,也不合現代文明呀。 倒回去二、三十年時的過年,似乎有套程序,而組成這個程序的每一個環節,都給孩子們帶來大大的歡喜。

離過年還有半個月,大人們就開始備年貨了。數着手裏的那點定量供應的“票子”精打細算,家禽只有一隻,買了雞不能買鴨,魚一斤蛋半斤,還有精確到以兩計算的炒貨糖果。

但大人們總有辦法再弄到點什麼,末了總會有一頓一年裏最豐盛的年夜飯操辦出來。過年前幾天,大人象趕小豬似的帶着家裏一羣孩子到公共浴室或單位澡堂去洗刷一清,暖堂堂的蒸汽和充足的熱水讓孩子們的臉紅得象蘋果。

大年初一穿上新衣新鞋,可能只是舊棉襖外的一件花布罩衣,就能讓小丫頭美得“骨頭沒有四兩重”。還有在年裏面各家影院劇場都是滿座,黑暗中能聽到看客們嗑瓜子的聲音…… 那種純樸的快樂,真是不可得了。

現在我們的舌蕾對美味麻木了,添件新衣也過於稀鬆平常,家裏的純平大彩電不僅讓我們懶得上影院劇場,甚至已經讓我們懶得看電視節目…… 物質貧乏的年代,我們從食物、衣服、沐浴、看節目中得到的快樂,在物質豐富的今天,卻是一去不復返了…… 你看,那邊就有個先生,蹙着額,象哈姆雷特般地在為難:怎麼過年,這是個問題…… 第二篇: 過年 最近的陰雨天氣確實不怎麼令人高興,可過年的喜氣早已滿滿地擠進了陰雨的天空,有時看見了街上的人們都提着大包小包的東西急匆匆地往家趕,每個人的臉上都是笑逐顏開,他們的手上還提着新衣服,這不禁使我聯想到過新年穿新衣的習俗。 小時候穿新衣總是那麼高興,不管新衣的式樣和品牌,只要是新的,就會歡欣不已,就會覺得是過年最好的象徵,是一年裏最好的衣服。

早在春節降臨前,為了接待親戚朋友上門拜年,我們都會把住家裏的裏裏外外,打掃得乾乾淨淨,還會在門上貼上一幅春聯,祈求好運。 傳統的對聯是在紅紙上寫上黑色或金色的聯語,什麼“財源廣進”“步步高昇”“富貴滿堂”的,反正都是些吉祥的話語。

送灶神是過春節前的一件大事。聽奶奶説,送灶神是在農曆的十二月二十四日,這天灶神迴天庭向玉皇大帝報告人間的事情。

人們都希望灶神上天説好話,因此這一天人們都會特別準備了豐盛的供品拜祭灶神。 除夕這一天對人們來説是極為重要的。

這一天人們準備辭舊迎新,吃團圓飯。一年一度的團年飯能充分地表現出家庭成員的互敬互愛。

在吃完團圓飯後,就開始守歲了。 最值得小孩子們高興的不僅僅是在過年的時候能穿新衣,玩鞭炮,最為重要的是能夠收到大人們給的壓歲錢,收壓歲錢也可以説是收紅包,因為紅色象徵活力、愉快與好運。

大人們派發紅包給未成年的晚輩,是表示把祝願和好運帶給他們。紅包裏的錢多少並不重要,主要是讓孩子們開心,其主要意義是在紅紙,因為它象徵好運。

在爆竹聲中,春節就早已過去了,但年味兒仍是揮之不去,仍給了人們無盡的回味。 第三篇: 快樂春節 盼啊!盼啊,眼看春節就快到了,想到這,我不由得笑了起來,在春節前,人們個個喜氣洋洋,個個精神飽滿。

逛街的人絡繹不絕,有的在買年畫,有的在買年貨,有的坐着火箱圍着火爐看電視,還有的人在打麻將打撲克,等等不一而足。 反正街上五彩繽紛,各種各樣的人都有,各種各樣的貨物都齊全,琳琅滿目,人們恐怕想買什麼都難選擇! 春節前,家家户户都燈火通明,家家都把房子打扮得別具一格,各有各的個性。

他們把買來的年貨放得滿地都地。買來的年畫怎麼貼法,那就各有自己的風格和喜好了。

有的正着貼,有的倒着貼,還有的歪着貼,各有千秋。人們把買來的菜全部都弄好了,只等春節一到,就可一飽口福了。

家家備有鞭炮,人們穿上新衣服,準備迎新年,在春節前,人們一出門,如果遇上了好朋友,總是口中不忘説一句:“上街啊!” 人們殺豬宰羊,忙碌地準備着春節大吃大喝一番。 春節到了,小朋友們便早早起牀,來到爸爸媽媽的房間,開始了傳統的拜年儀式了。

小朋。

5.以"我們的傳統節日"為主題 寫一篇有關除夕,春節和元宵節的作文

爆竹聲聲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這是古人.現代人常用的語句,常言説 春回大地萬物復甦,隨着新年鐘聲的敲響,虎年到了,金牛離去 辭舊迎新。 記得一到過年最高興的就是為大家拜年,當然拜年的其主要目的呢 就是要紅包了。

新年好 過年好。 除夕之夜,放鞭炮 吃餃子 和家人圍坐在一起看着春晚,吃着糖果 瓜子。

除夕 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重大的節日之一,每逢農曆最後一天的晚上每家每户往往通宵不眠,這就叫守歲,而這天晚上則叫除夕。 古有蘇軾的: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譁。

這不正是描寫了除夕之夜的熱鬧場景了嗎。 其實,每個與我一般大的孩子最喜歡的還是春節了,在這一天不但到處串門拜年,更重要的是可以得到長輩的祝福與壓歲錢。

可惜的是,父母總是對我説 這壓歲錢我替你收着,等你長大了再給你。 過年好,過年好。

每一聲問候雖很短暫 但是卻包含了很多祝福。 來~~~來~~~來:吃湯圓咯,賣湯圓 賣湯圓 今年的湯圓是園又圓,你一個 我一個 我一個還是我一個。

各地風俗不同,我比較喜歡叫湯圓叫做元宵,白白的 圓圓的 等到下鍋之後四處尋找黑芝麻餡的元宵,一邊吃一邊喝着湯。美味也。

元宵節,古人對於農曆的元月稱之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古人稱之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此叫法一直流傳至今。 不過元宵節最有意思的不是吃元宵 而是看花燈 對對聯,古代的文人墨客讚美元宵花燈的詩句數不勝數,如今讀來仍然是其味無窮啊。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門燈火夜似晝”,元宵 就這樣過去了,虎年已經開始。 再次祝大家新年快樂。

6.“我愛我們的節日”徵文,圍繞除夕、春節、元宵三大傳統節日,寫感

小時候只有過年才是最快樂的日子,經常會想為什麼一年中快樂的日子如此短暫並且如此容易消失,能不能那些漫長而不快樂的日子都不過了,只過那幾天行嗎。或者能不能一年中都是如過年那樣快樂的日子。

當然,隨着年齡的增長,漸漸明白,日子要一天天地過下去的。只是在漫長的成長歲月中,我不認為成年人的智力就如他的身體一樣越長越高大。

因為有一天,我發現,我們的節日太多了,一個接着一個象一羣沒有狂歡就無法生存的羣體。只是,所有的節日中,真的就都能使我們如童年感受過年那樣感受到快樂嗎。

在這些快樂的節日當中,我只能理解這樣幾個節日,一個是中國的春節,一個是清明節,一個是端午節,中秋節還有國慶節,在我心目中無限地重要。春節,是萬象更新的日子,是所有中國人共同慶祝的年節交替的日子,包含了我們歷史中眾多的中華文化、快樂、信仰和對未來的期待;清明節是中國人與那些逝去了的祖先和親人們溝通的節日,這樣一個形而上的節日既有物質現實意義,又有精神意義;還有一個是端午節,這是一個全體中國共同紀念一個詩人的節日,詩人啊,就衝這一點,我都因為自己是個中國人而感到驕傲,因為我們的民族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是紀念一個詩人的節日。並且能夠在如此漫長的時間在我們的生活和歷史中傳遞下來。要知道這段歷史中,有多少一時得勢的帝王、野心家、富豪想把自己的名字烙在歷史當中啊。只是,無論是屠殺還是精神上的威懾,無論他們多麼顯赫多麼威猛最後連一個節日都改變不了。想想吧,這樣的民族多麼值得驕傲。所有的節日中沒有一個被大家認可的節日是紀念一個帝王,哪怕他是盛世的明君,但卻有一個節日是紀念一個悲壯的詩人。

所有的暴力、權貴、屈辱都是暫時的,我們的血液裏有祖先傳承給我們的儒雅。在我們的內心深處,只崇尚真正的智慧、覺悟、愛和儒雅。

中秋節是一個團圓的節日,一個和月亮有關的節日,和千家萬户渴望安寧、和睦、團圓有關的節日,是一個血脈和愛還有浪漫息息相關的節日。

國慶節,提醒我還有我的孩子們我們賴以生存的祖國需要我們的辛勤勞動還有勇敢和智慧,是一個非同尋常的日子。

這些節日成為我生命中最值得驕傲、快樂和自豪的節日。當然,在我的卧室、洗手間還有辦公室的牆上掛着的日曆上,遠不只這些節日。有很多很多,幾乎隔幾天就是一個節日,這些節日裏,聖誕節很令我敬重,因為那是一個和信仰和愛有關的節日,只是我不是一個基督徒,對這個節日只保持敬意,在理解上只能理解成西方的新年。和我們的元旦差不多。

有人會説,那西方的母親節父親節是很講究孝道的呀,和東方文明異異曲同工之處,總該被認可吧,這一點我承認,只是我覺得西方這個玩意兒來的很淺薄。因為東方中國有一個著名的蒙童必讀的經典叫《弟子規》,開篇就是“聖人訓,首孝悌”。

經典和節日是兩個概念,從這一點上來看,東方來的更深刻,相比之下,西方的父親節、母親節不過是娛樂和兒戲。至於那些所謂的情人節、愚人節、西紅柿節等等莫名其妙的節日在我看來全是垃圾。不值一提。

7.春節除夕怎麼寫作文

每年春節我都很開心.天天都盼着這節日早點到來.每年的春節人們都會拜訪親友.今天拜訪這家,明天拜訪那家,會持續上十來天呢!春節意味着新年的開始和一年的結束.在此時,所有的人都會增長一歲.小朋友都更要懂事些,不再像去年一樣頑皮.人們在訪問親戚朋友時,都會給未成年的小朋友一些壓歲錢,同時對方也會説出祝福的話.拿壓歲錢的時刻是小朋友們最開心的事.大家還會買些小爆竹或煙花之類的去放,去玩,很開心!在一聲聲的爆竹聲中,大家訴説着各自的新年願望.這時勞累了一年的大人們也可以放鬆一下,在歡聲笑語中度過這美好的節日.除夕之夜,人們會早早地吃過年夜飯,然後大家齊刷刷地坐到電視前觀看一年一度的春節聯歡晚會.其中的小品會讓人笑得前俯後仰,歌聲動聽得使人陶醉其中.第二天早上,人們仍會談論那搞笑的小品,動聽的歌聲,好看的節目.節目中有些語段也會成為人們生活中經典的常用語.我們中華民族的春節真讓我難忘啊!團聚和親情,歡樂的種子瀰漫在了整個華夏大地上。

TAG標籤:除夕 節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