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這兒拼音怎麼寫.

1. “這兒”的讀音

“啊”字在句末作語氣詞時,由於受到前一音節末尾音素的影響讀時發生如下的音變: 1.“啊”字前一音節末尾音素是a、o、e、i、v時,讀ya。

這兒拼音怎麼寫.

如: “灕江的水真清啊!”2.“啊”字前一音節末尾音素是 u(uo) 時,讀wa。如: “桂林的山真秀啊!” 3.“啊”字前一音節末尾音素是 n時,讀na。

如: “桂林的山真險啊!” 4.“啊”字前一音節末尾音素是 ng時,讀nga。如: “灕江的水真靜啊!” 5. “啊”字的前一個音節是zhi、chi、shi、er時,讀ra。

如 “多好的同志啊!”“快開門啊!” 6. 啊”字的前一個音節是zi、ci、si時,讀[za]。如 “你應該多寫幾個字啊!” 因此上面的啊字讀音為:1、這兒的花真美啊!(ya) 2、好大的一條魚啊!(wa) 3、這裏真好啊!(ya) 4、小紅多可愛啊!(ya) 5、《月光曲》多麼動聽啊!(nga)祝你進步!如果認可我的回答,請點擊為滿意答案。

2. “這兒”的讀音

“啊”字在句末作語氣詞時,由於受到前一音節末尾音素的影響讀時發生如下的音變:

1.“啊”字前一音節末尾音素是a、o、e、i、v時,讀ya。如: “灕江的水真清啊!”

2.“啊”字前一音節末尾音素是 u(uo) 時,讀wa。如: “桂林的山真秀啊!”

3.“啊”字前一音節末尾音素是 n時,讀na。如: “桂林的山真險啊!”

4.“啊”字前一音節末尾音素是 ng時,讀nga。如: “灕江的水真靜啊!”

5. “啊”字的前一個音節是zhi、chi、shi、er時,讀ra。如 “多好的同志啊!”“快開門啊!”

6. 啊”字的前一個音節是zi、ci、si時,讀[za]。如 “你應該多寫幾個字啊!”

因此上面的啊字讀音為:

1、這兒的花真美啊!(ya)

2、好大的一條魚啊!(wa)

3、這裏真好啊!(ya)

4、小紅多可愛啊!(ya)

5、《月光曲》多麼動聽啊!(nga)

祝你進步!如果認可我的回答,請點擊為滿意答案!

3. 旮旯拼音怎麼寫

旮旯(gālá)是我國北方方言詞彙,是北方居民生活中常用的一個詞,指屋子裏或院子裏的角落,或指一切角落。按照《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詮釋,是“狹窄偏僻的地方”和“角落”的意思。 近年,北京人藝演出了話劇《旮旯衚衕》,説的就是北京的一個不起眼的小巷子裏發生的故事。

有關詞組:

山旮旯子 :shān ɡā lá zǐ

1.方言。偏僻的山區。也説山旮旯兒。

嘰哩旮旯 :jī lǐ ɡā lá

1.方言。各個角落。

旮旯兒 :ɡā lá ér

〈方〉①角落:牆~。②狹窄偏僻的地方:山~ㄧ背~。

旮旮旯旯兒 :ɡā ɡā lá lá ér

〈方〉所有的角落:~都打掃乾淨了。

歇後語:

門旮旯裏伸拳頭——使暗勁;暗中使勁

詞語來歷

旮旯這個詞應該是阿爾泰語系的語言音譯過來的,它的原意是表示居住地。今天的蒙古族居住地還有很多這樣的地名,它們是與旮旯一詞發音類似的詞,像錫林格勒盟、霍林格勒市等。旮旯、格勒發音相似,寫法不同,語源應該是相同的。漢語中使用旮旯一詞的地區,正是我國長城沿線及華北、東北地區,是漢族與阿勒泰語系諸旅長期相伴生活的地區,他們的語言影響了漢語是可想而知的。現在的北京方言中就有大量的蒙、滿語詞,如“窟窿”,即借用蒙古族語“庫倫”(蒙語語意為圍起來的地方)一詞,都表示小的空間,漢語在詞意上有所變化。

那麼,漢族是怎樣借用旮旯這個詞的呢?又怎樣把它由表示重要的居住地的詞,演變成一個表示邊遠小地方以至角落的呢?我想從我們現實生活的一些詞彙演化過程,推測出過去演化的情況。例如,我們原本鄭重地稱來到中國的外國人為國際友人、外賓、外國人,後來,外國人越來越多,民間就稱他們為“老外”了。旮旯一詞的演變也應該符合這個規律。開始,阿勒泰語系某旅人來到漢地,問他們從何處來,他們自然説某某格勒。後來,來的人多了,都説是來自某某格勒。時間長了,就演化為不發達的鮮為人知的邊遠、偏僻的地方,語音也打趣地變為“旮旯”。

青島話中旮旯詞義的演化

青島話中,“旮旯”的第一個義項也是指偏僻的角落,如“牆旮旯”、“山旮旯”,意即牆角和山的偏僻處。“炕旮旯”略有不同,它是膠東半島農家火炕邊那塊供人走動的地方,是腿腳必經之地,並不偏僻,只是光線太暗,眼睛不太容易注意罷了。

與權威辭書詮釋不同的是,“旮旯”在青島話中還被當成動詞用。如果你到鞋匠那兒去修鞋,他正忙着,就會對你説:“把鞋先放這兒,你到別處去‘旮旯旮旯’吧,一會兒再來!”大概意思是,反正現在閒着沒事,你隨便到什麼地方去轉一轉,逛一逛!

“旮旯”成了動詞,許多説法就應運而生了。如將搬弄是非散佈流言飛語的行為説成是“旮旯淡話”,把一些拐彎抹角硬拉扯上的親戚叫成“旮旯親戚”,將一些互不關聯的事理穿鑿附會到一起叫成“胡旮旯”等。

更有意思的是,“旮旯”在這裏從動詞又重新返回了名詞,也就是從前面説的“轉一轉”又演繹成畫個圓圈叫作“畫個旮旯”,用鐵絲彎個圓圈也叫“圈個旮旯”。

青島話中還有一個與“旮旯”同音異義字不同的詞,叫“尕落”。前面經常加一個“小”字,“小尕落”意即“小小的東西”。在西北方言中,“尕”就是“小”的意思。

江淮方言

旮旯 江淮方言泰興話中的詞彙。(角落。因音義皆同,現多寫成“角落”,會意字,意為9個太陽才能照到的地方。地方小,且偏僻也稱“角落頭”、“隔落頭”)

4. 過拼音怎麼寫的拼音

拼 音

guò guo guō

部 首 辶

筆 畫 6

五 行 木

繁 體 過

五 筆 FPI

生詞本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 guò ]

1.從一個地點或時間移到另一個地點或時間; 經過某個空間或時間:~來。~去。~河。~橋。~年。~節。日子越來越好~了。

2.從甲方轉移到乙方:~户。~賬。

3.使經過(某種處理):~羅。~篩子。~濾。~淋。~磅。~秤。~油肉。~~數兒。

4.用眼看或用腦子回憶:~目。把昨天的事在腦子裏~了一遍。

5.超過(某個範圍和限度):~分。~期。~猶不及。樹長得~了房。

6.分子結構中有過氧基(—O—O—)結構的:~硫酸根(SO5-)。~氧化氫(H2O2)。

7.探望;拜訪:~訪。

8.去世:老太太~了好幾天了。

9.過失(跟“功”相對):~錯。記~。勇於改~。

10.傳染:這個病~人。

11.用在動詞後,表示經過:走~廣場。把他送~了橋。

12.用在動詞後,表示掉轉方向:翻~一頁。他回~頭看了看。

13.用在動詞後,表示超過或勝過:我比不~你。一匹馬比得~兩頭驢。

[ guo ]

1.用在動詞後,表示完畢:吃~飯再走。杏花和碧桃都已經開~了。

2.用在動詞後,表示某種行為或變化曾經發生,但並未繼續到現在:他去年來~北京。我們吃~虧,上~當,有了經驗了。

[ guō ]

姓。

5. 過的拼音怎麼寫

過 guò

1. 從這兒到那兒,從此時到彼時:~江。~賬。~程。~渡。~從(交往)。經~。

2. 經過某種處理方法:~秤。~磅。~目。

3. 超出:~於。~度(dù)。~甚。~獎(謙辭)。~量(liàng)。~剩。~猶不及。

4. 重新回憶過去的事情:~電影。

5. 從頭到尾重新審視:把這篇文章再~一~。

6. 次,回,遍:把文件看了好幾~兒。

7. 錯誤:~錯。記~。

● 過 guo

1. 用在動詞後表示曾經或已經:看~。用~。

2. 用在動詞後,與“來”、“去”連用,表示趨向:拿~來。走~去。

● 過 guō ◎ 姓。

6. 哪裏的拼音

哪裏拼音 [ nǎ lǐ ] nǎ :聲母n,韻母a,變調讀第二聲。

lǐ:聲母l,韻母i,讀第三聲。 基本釋義: 1、疑問代詞。

2、問什麼處所:你住在哪裏?。 3、泛指任何處所:農村和城市,無論哪裏, 都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氣象。

4、虛指某一處所:我好像在哪裏見過他。 5、用於反問句,表示意在否定:這樣美好的生活,哪裏是過去能想到的? 6、謙辭,用來婉轉地推辭對自己的褒獎:“你這篇文章寫得真好!”“哪裏, 哪裏!” 擴展資料: “哪”組詞: 一、哪怕 [ nǎ pà ] 基本釋義:表示姑且承認某種事實;即使。

二、哪樣 [ nǎ yàng ] 基本釋義: 1、問性質、狀態等:你要哪樣兒顏色的毛線? 2、泛指性質、狀態:這兒的毛線顏色齊全,你要哪樣的就有哪樣的。三、哪能 [ nǎ néng ] 基本釋義: 1、怎麼能夠。

用於反問的語氣,意在否定。 2、方言。

怎樣。詢問方式。

3、方言。怎樣。

用於任指。

7. 噴湧而出的出的拼音怎麼寫

過(過)guò從這兒到那兒,從此時到彼時:過江。

過賬。過程。

過渡。過從(交往)。

經過。經過某種處理方法:過秤。

過磅。過目。

超出:過於。過度(d?)。

過甚。過獎(謙辭)。

過量(li刵g)。過剩。

過猶不及。重新回憶過去的事情:過電影。

從頭到尾重新審視:把這篇文章再過一過。次,回,遍:把文件看了好幾過兒。

錯誤:過錯。記過。

功過(過)用在動詞後表示曾經或已經:看過。用過。

用在動詞後,與“來”、“去”連用,表示趨向:拿過來。走過去。

功過(過)guō姓。功筆畫數:6;部首:辶;筆順編號:124454。

TAG標籤:拼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