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內行星有什麼共同特點

內行星有什麼共同特點

“內行星有什麼共同特點”主要包括:體積小、密度高、都為巖態、體積小、密度高、都為巖態,並且大部分用户都認為體積小更好。

內行星的共同特點是體積小、密度大、都為巖態、都位於圍繞太陽軌道上、有足夠大質量來克服固體應力達流體靜力平衡形狀(近於球形)。

內行星的共同特點是體積小、密度高、巖石狀態、都在圍繞太陽的軌道上、質量大到足以克服固體應力並達到流體靜力平衡形狀(近球形)。

內行星的共同特點是體積小、密度大、都為巖態、都位於圍繞太陽軌道上、有足夠大質量來克服固體應力達流體靜力平衡形狀(近於球形)。

“內行星有什麼共同特點”主要包括:體積小、密度高、都為巖態、體積小、密度高、都為巖態,並且大部分用户都認為體積小更好。

內行星的共同特點是體積小、密度大、都為巖態、都位於圍繞太陽軌道上、有足夠大質量來克服固體應力達流體靜力平衡形狀(近於球形)。

內行星的共同特點是體積小、密度高、巖石狀態、都在圍繞太陽的軌道上、質量大到足以克服固體應力並達到流體靜力平衡形狀(近球形)。

內行星的共同特點是體積小、密度大、都為巖態、都位於圍繞太陽軌道上、有足夠大質量來克服固體應力達流體靜力平衡形狀(近於球形)。

內行星的共同特點是體積小、密度大、都為巖態、都位於圍繞太陽軌道上、有足夠大質量來克服固體應力達流體靜力平衡形狀(近於球形)。其中,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被稱為內行星,又稱類地行星。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內行星是指位於太陽系中距離太陽比較近的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這些內行星有一些共同的特點:

1. 相對較小:內行星相對於其他行星來説比較小。水金火地四顆內行星的直徑都在13000公里以下,相比之下,巨大的外行星,如木星和土星,直徑可達十萬公里以上。

2. 固態表面:內行星都具有固態的表面,相對於氣態巨大行星的氣體外層,內行星表面通常由巖石和金屬構成。這也意味着內行星的表面相對較硬,不像氣態行星那樣沒有明確定義的表面。

3. 密度較高:由於內行星的主要成分是巖石和金屬,相對於氣態行星,它們的密度較高。例如,地球的平均密度大約是5.5克/立方厘米,而木星的密度僅為1.33克/立方厘米。

4. 相對較少的衞星:內行星相對於外行星來説通常具有較少的衞星。例如,水金火地四顆內行星的衞星數量相對較少,而外行星如木星和土星則擁有大量的衞星。

5. 較短的軌道週期:內行星的軌道週期相對較短,它們圍繞太陽運行的時間相對較短。例如,水星的軌道週期只有88地球日,而地球的軌道週期是365地球日。

這些是內行星的一些共同特點,這些特點使得內行星在太陽系中獨具魅力,並且對我們的科學研究和探索具有重要意義。

內行星有什麼共同特點?

第一,行星會在天空中行;第二,行星一般比較亮;第三,行星的光很穩定,一般不會像恆星那樣閃爍不定。

現在已經沒有九大行星了,是八大行星,包括: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剔除了冥王星。

太陽系行星,有什麼共同的特徵?

共同特徵:

1、圍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在同一平面內。

2、公轉方向相同。

3、公轉週期同它們與太陽的距離成正比。

八大行星自轉方向多數也和公轉方向一致。只有金星和天王星兩個例外。金星自轉方向與公轉方向相反。

根據這些行星的特點,將其分為三類——類地行星、巨行星、遠日行星。

類地行星:包括地球、水星、金星和火星,這些行星由硅酸鹽為主的巖石構成,又稱巖石行星,體積相對較小,密度較大,結構與地球類似。

巨行星:包括土星和木星,成分以氫、氦為主,體積質量都很大,密度相對較小,表面是氣態,又稱氣態行星。

遠日行星:包括天王星和海王星。這些行星不僅距離太陽遠,而且發現的時間也很晚。

擴展資料

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在很久以前就被各大文明所觀測到,在古代中國,人們根據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來命名。

在西方,人們以羅馬神話中人物命名,將水星(Mercury)稱作赫耳墨斯,金星(Venus)是維納斯,火星(Mars)是戰神阿瑞斯,木星(Jupiter)是朱諾(希臘神話中叫宙斯),土星(Saturn)是農神薩圖爾努斯。

然後過了好長時間,直到1781年,天王星(Uranus)才被發現,並以希臘神話中天神烏拉諾斯命名,漢譯天王星。

在這期間,天文學發生了很多變化,從“日心説”取代了“地心説”,開普勒提出天體運行三定律,再到牛頓基於萬有引力創建的宇宙體系,大行星只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和土星。

天王星發現後,天文學家發現天王星運動軌跡與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不符,一些天文學家推測天王星外側還有行星,天王星受到其引力作用,天文學家基於這一假設,計算出海王星的軌道週期,在1846年觀測到海王星(Neptune)、

所以海王星也被稱為“筆尖下發現的行星”,海王星以羅馬神話中海神尼普頓(希臘神話中叫波塞冬)命名,漢譯海王星。

有行星,一直沒有收穫,直到1930年美國業餘天文學家湯博觀測到,後以羅馬神話中冥神普魯託命名,漢譯冥王星。這事件被一些美國人認為是美國天文學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的標誌。當時錯估冥王星(Pluto)質量,誤以為冥王星比地球還大。冥王星被當成了行星,成為九大行星之一。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行星

太陽系中行星具有的共同特徵

(1)八大行星同的運動特徵是近圓性、同向性、共面性.

(2)八大行星分為類地行星、巨行星和遠日行星.類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3)小行星帶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

故答案為:

(1)近圓性、同向性、共面性.

(2)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3)火星;木星.

內行星的共同特點是?

體積小、密度大、都為巖態,望採納。

內行星共同的特點

第一,行星會在天空中行;第二,行星一般比較亮;第三,行星的光很穩定,一般不會像恆星那樣閃爍不定。

現在已經沒有九大行星了,是八大行星,包括: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剔除了冥王星。

九大行星及其特點

九大行星(Solar System)是太陽系的內行星,按照離太陽的距離從近到遠,它們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2006年8月24日下午,在第26屆國際天文聯會通過第5號決議,由天文學家以投票正式將冥王星劃為矮行星 ,自行星之列中除名。)  

現況:太陽系暫時只有8顆大行星。

特點:

八大行星自轉方向多數也和公轉方向一致。只有金星和天王星兩個例外。金星自轉方向與公轉方向相反。

水星:最接近太陽,是太陽系中最小的行星。

金星:在所有行星中,金星的軌道最接近圓,偏差不到1%。

地球:我們的家園。

火星:呈紅色,亮度常有變化;而且在天空中運動,有時從西向東,有時又從東向西,情況複雜。

木星:最大的一顆,比所有其他的行星的和質量大2.5倍(地球的318倍)。

土星:第二大的行星。

天王星:從直徑來看,是太陽系中第三大行星。天王星的體積比海王星大,質量卻比其小。

海王星:在直徑上小於天王星,但質量比它大。

擴展資料:

基本介紹

新的天文發現不斷使“九大行星”的傳統觀念受到質疑,美國天文學家錯估了冥王星的質量,將冥王星列入了九大行星之內。後來,發現冥王星的質量低於月球,被排除九大行星之外。

天文學家先後發現冥王星與太陽系其他行星的一些不同之處。冥王星所處的軌道在海王星之外,屬於太陽系外圍的柯伊伯帶,這個區域一直是太陽系小行星和彗星誕生的地方。

20世紀90年代以來,天文學家發現柯伊伯帶有更多圍繞太陽運行的大天體。比如,美國天文學家布朗發現的“2003UB313”,就是一個直徑和質量都超過冥王星的天體。因此,從“九大行星”改為“八大行星”就不難理解了。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九大行星

銀河系九大行星

內太陽系

內太陽系在傳統上是類地行星和小行星帶區域的名稱,主要是由硅酸鹽和金屬組成的。這個區域擠在靠近太陽的範圍內,半徑還比木星與土星之間的距離還短。   內行星 所有的內行星

四顆內行星或是類地行星的特點是高密度、由巖石構成、只有少量或沒有衞星,也沒有環系統。它們由高熔點的礦物,像是硅酸鹽類的礦物,組成表面固體的地殼和半流質的地幔,以及由鐵、鎳構成的金屬核心所組成。四顆中的三顆(金星、地球、和火星)有實質的大氣層,全部都有撞擊坑和地質構造的表面特徵(地塹和火山等)。內行星容易和比地球更接近太陽的內側行星(水星和金星)混淆。行星運行在一個平面,朝着一個方向。   水星(Mercury)(0.4 天文單位)是最靠近太陽,也是最小的行星(0.055地球質量)。它沒有天然的衞星,僅知的地質特徵除了撞擊坑外,只有大概是在早期歷史與收縮期間產生的皺摺山脊。 水星,包括被太陽風轟擊出的氣體原子,只有微不足道的大氣。目前尚無法解釋相對來説相當巨大的鐵質核心和薄薄的地幔。假説包括巨大的衝擊剝離了它的外殼,還有年輕時期的太陽能抑制了外殼的增長。   金星 (Venus)(0.7 天文單位)的體積尺寸與地球相似(0.86地球質量),也和地球一樣有厚厚的硅酸鹽地幔包圍着核心,還有濃厚的大氣層和內部地質活動的證據。但是,它的大氣密度比地球高90倍而且非常乾燥,也沒有天然的衞星。它是顆炙熱的行星,表面的温度超過400°C,很可能是大氣層中有大量的温室氣體造成的。沒有明確的證據顯示金星的地質活動仍在進行中,但是沒有磁場保護的大氣應該會被耗盡,因此認為金星的大氣是經由火山的爆發獲得補充。   地球(Earth)(1 天文單位)是內行星中最大且密度最高的,也是唯一地質活動仍在持續進行中並擁有生命的行星(至今科學家還沒有探索到其他來自太空的生物)。它也擁有類地行星中獨一無二的水圈和被觀察到的板塊結構。地球的大氣也於其他的行星完全不同,被存活在這兒的生物改造成含有21%的自由氧氣。它只有一顆衞星,即月球;月球也是類地行星中唯一的大衞星。地球公轉(太陽)一圈約365天,自轉一圈約1天。(太陽並不是總是直射赤道,因為地球圍繞太陽旋轉時,稍稍有些傾斜。)   火星(Mars)(1.5 天文單位)比地球和金星小(0.17地球質量),只有以二氧化碳為主的稀薄大氣,它的表面,例如奧林匹斯山有密集與巨大的火山,水手號峽谷有深邃的地塹,顯示不久前仍有劇烈的地質活動。火星有兩顆天然的小衞星,戴摩斯和福伯斯,可能是被捕獲的小行星。

中太陽系

太陽系的中部地區是氣體巨星和它們有如行星大小尺度衞星的家,許多短周期彗星,包括半人馬羣也在這個區域內。此區沒有傳統的名稱,偶爾也會被歸入“外太陽系”,雖然外太陽系通常是指海王星以外的區域。在這一區域的固體,主要的成分是“冰”(水、氨和甲烷),不同於以巖石為主的內太陽系。   外行星    所有的外行星

在外側的四顆行星,也稱為類木行星,囊括了環繞太陽99%的已知質量。木星和土星的大氣層都擁有大量的氫和氦,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大氣層則有較多的“冰”,像是水、氨和甲烷。有些天文學家認為它們該另成一類,稱為“天王星族”或是“冰巨星”。這四顆氣體巨星都有行星環,但是隻有土星的環可以輕鬆的從地球上觀察。“外行星”這個名稱容易與“外側行星”混淆,後者實際是指在地球軌道外面的行星,除了外行星外還有火星。   木星(Jupiter)(5.2 天文單位),主要由氫和氦組成,質量是地球的318倍,也是其他行星質量總合的2.5倍。木星的豐沛內熱在它的大氣層造成一些近似永久性的特徵,例如雲帶和大紅斑。木星已經被發現的衞星有63顆,最大的四顆,甘尼米德、卡利斯多、埃歐、和歐羅巴,顯示出類似類地行星的特徵,像是火山作用和內部的熱量。甘尼米德比水星還要大,是太陽系內最大的衞星。   土星(Saturn)(9.5 天文單位),因為有明顯的環系統而著名,它與木星非常相似,例如大氣層的結構。土星不是很大,質量只有地球的95倍,它有60顆已知的衞星,泰坦和恩塞拉都斯,擁有巨大的山,顯示出地質活動的標誌。泰坦比水星大,而且是太陽系中唯一實際擁有大氣層的衞星。   天王星(Uranus)(19.6 天文單位),是最輕的外行星,質量是地球的14倍。它的自轉軸對黃道傾斜達到90度,因此是橫躺着繞着太陽公轉,在行星中非常獨特。在氣體巨星中,它的核心温度最低,只輻射非常少的熱量進入太空中。天王星已知的衞星有27顆,最大的幾顆是泰坦尼亞、歐貝隆、烏姆柏裏厄爾、艾瑞爾、和米蘭達。   海王星(Neptune)(30 天文單位)雖然看起來比天王星小,但密度較高使質量仍有地球的17倍。他雖然輻射出較多的熱量,但遠不及木星和土星多。海王星已知有13顆衞星,最大的崔頓仍有活躍的地質活動,有着噴發液態氮的間歇泉,它也是太陽系內唯一逆行的大衞星。在海王星的軌道上有一些1:1軌道共振的小行星,組成海王星特洛伊羣。

水星和金星有什麼共同點?

太陽星座、月亮星座和上升星座跟我們的基本人格有關,但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私生活形態卻和水星與金星有關。

水星和金星一樣,都是在地球繞日軌道的內面運行,所以稱為「內行星」。水星是最靠近太陽的行星,並且最遠不會和太陽有超過二十八度的角度。在出生圖中,水星若不是和太陽在同一個星座,就是太陽前一個或後一個星座。

在占星術中,水星象徵什麼意義呢?水星代表我們看什麼、聽什麼與講什麼。也就是吸收資訊、理解資訊與轉化資訊的方向。每一種人的心智是多麼的不相同,這都因為每個人的水星位於不同星座之故,理論與抽象觀念是屬於心智上與記憶上的範圍,普通的一般思緒過程也是屬於心智的運轉,人們日常生活中事務的處理也包含在這個範圍之內。水星主宰呼吸系統、腦部的表面意識和神經系統。水星代表個人的思考模式、知識的來源、溝通的方法,與表達能力有關,也和每日的交通(個人的汽車、摩托車、自行車)有關。

金星是太陽系的第二顆內行星,其軌道和水星的一樣,也在地球繞日軌道的內側。從地球上看來,它也和水星一樣,離太陽很近,金星和太陽在黃道面所呈的角度從不超過四十八度。金星在出生圖中若不是和太陽在同一星座,就是在其前後兩個的星座之中。

在誕生天宮圖中的金星,意味着社交是否受別人的歡迎,異性之間的好惡。惰性與追尋快樂,金星有些意味着人生表面的歡樂態度,也暗示着幸運,金星影響人愛人的能力、情感、資產、金錢、藝術、社交生活、美麗、裝飾、衣着、時尚。

在西洋占星術裏,要知道男慕哪種女性、追求哪種女性,須從金星的星座來推算。也可以依女性本身的金星星座,分析當事人的愛情特質,看看各星座的男性對這位女性是期待着怎樣的愛情。金星表現着「魅力」,即吸引人的力量,或是帶來與他人和解及調和的力量。另外,愛與被愛伴着期待的力量,一切人生的愉快方針,都藉由金星所在位置的星座一一説明。

要觀察我們私生活的形態,一些生活上的細節,都是從金星和水星所落入的位置來判斷。

太陽系中類地行星的主要特徵是

類地行星它們的共同特徵是:結構大致相同:它們距離太陽近,表面温度較高,大小與地球差不多, 體積小、密度大、主要由硅酸鹽質巖石所構成;內部具有殼、幔、核層圈結構。它們的表面一般都有峽谷、隕石坑、山和火山。有一個主要是鐵的金屬中心。類地行星的成員為: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其中以地球為代表,故稱作“類地行星”。

參考資料:http://ke.baidu.com/view/364085.htm

太陽系八大行星是什麼?他們之間有什麼區別?

按照距離太陽的遠近,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這八大行星分兩類:

“類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共同點是具有堅硬的巖石外殼、比重大;

“類牧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共同點是沒有巖石外殼、比重小.

但是剛剛被“開除”的冥王星,卻是一個“類地行星”.

TAG標籤:內行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