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清明是幾號呀?

清明是幾號呀?

清明節在每年公曆4月5日前後。清明節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其融匯自然節氣與人文風俗為一體,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先祖們追求“天、地、人”的和諧合一,講究順應天時地宜、遵循自然規律的思想。除了中國,世界上還有一些國家和地區也過清明節,比如越南、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清明節是在每個月的幾號?

只有一個清明節在4月5日。

清明節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8天,節氣是按照陽曆制定的,陽曆沒有閏年。

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擴展資料:

各民族和地區都有自己的節日。一些節日源於傳統習俗,如中國的春節、中秋節、清明節、重陽節等。有的節日源於宗教,比如教國家的聖誕節。

有的節日源於對某人或某件事件的紀念,比如中國的端午節、國慶節、青年節等等。另有國際組織提倡的運動指定的日子,如勞動節、婦女節、母親節。隨着時間推移,節日的內涵和慶祝方式也在發生着變化。

而現時節日經常與假日相混淆,事實上大多數節日都沒有法定假期,如中國部分傳統節日仍沒有假期,如重陽節。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節日

清明是幾月幾號

清明既然是農曆節氣,它自有遵循的規律。清明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是春季第五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15度,便是清明。清明時,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既是節氣,又是節日。作為節氣,清明是春耕春種的大好季節;作為節日,清明是民間寄放情感和慰勞自己的傳統日子。

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每年清明節都是4月4日或者5日,這兩天應該是那一天要看是閏年還是平年,閏年2月份是29天,清明節就是4月5日,平年2月份是28天,清明節就是4月4日。

清明節的由來和傳説

很多傳統節日都和古老的傳説有關係,清明節也是如此,這個節日的由來,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相傳春秋晉國時期,晉文公受到,因此在國外四處流浪,而忠臣介子推一直都陪伴在他身邊,吃了不少苦頭。有一次晉文公餓到昏倒,介子推就割下了大腿的肉做成湯給主公吃,救了他一命。後來晉文公重回朝堂,賞賜了很多幫助過他的人,唯獨漏掉了介子推。

介子推不以為意,但是攜老母隱居山野,他離開之後,晉文公回想往事才覺得愧對忠臣,於是帶領部下去找介子推,沒想到苦尋無果。晉文公認為對方是在怨恨自己,於是放火燒山想介子推出來,沒想到對方剛正不阿,寧願被火燒死也不出來。他死之後,留下的血書“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令晉文公感到後悔,為了紀念他,就把放火燒山這一天定為“寒食節”,下令每年此時百姓只能吃素紀念介子推。這個日子後來逐漸演變成了清明節,成為人們懷念忠烈與祖先的日子。

清明節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有句俗言,十里習俗大不同。那裏的習俗都是抨惡揚善,積極向上為出發點的理念。清明節是二十四節的第五個節,立春代表正月之始,清明代表三月之始(農曆),五為陽,三為陽,以陽生陰遁之理,農曆正月為三陽,三陽開泰是也。

四月為四陽,四為雙為陰,三月為五陽,三、五為奇為陽,清為純,明為陽,清明表示純陽之氣。習俗踏青,人納純陽之氣,是向上理念的踐行。清明祭祀,祭,際也,祀,巳的時間為上午9點至11點,巳表示火之意,火向上。

清明是鬼節,只是俗傳。鬼節應為中元節,正月十五為上元節,也是天官節,七月十五為中元節,也是地官節(鬼節),十月十五下元節,也是水官節。祭祀的三官有稱天、地、水神之説。早清明晚十月初一,是放魂、收魂之意,先人之魂佑護家人之之言,人與鬼,仙與神是一步之遙。鬼、仙、神,為人服務。人感恩,懷念而矣。哈哈哈,理由心生。

清明節幾月幾號

清明節的時候人們會在這天進行掃墓祭祖與踏青郊遊,那清明節是每年的幾月幾日呢?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

清明節一般是在每年陽曆4月4-6日。清明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節”(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之一,與端午節、春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清明節原是指春分後十五天,一般是在公曆4月5號前後。掃墓活動通常是在清明節的前10天或後10天。有些籍貫人士的掃墓活動長達一個月。

清明祭掃墳塋是和喪葬禮俗有關的節俗。據載,古代“墓而不墳”,就是説只打墓坑,不築墳丘,所以祭掃就不見於載籍。後來墓而且墳,祭掃之俗便有了依託。秦漢時代,墓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漢書.嚴延年傳》載,嚴氏即使離京千里也要在清明“還歸東海掃墓地”。就中國人祖先崇拜和親族意識的發達、強固來看,嚴延年的舉動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後世把上古沒有納入規範的墓祭也歸入五禮之中:“士庶之家,宜許上墓,編入五禮,永為常式。”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風必然大盛。

清明節是一個紀念祖先的節日。主要的紀念儀式是掃墓,掃墓是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的具體表現,基於上述意義,清明節因此成為華人的重要節日。

資料拓展:

1935年中華明定4月5日為國定假日清明節。2007年12月7日,第198次常務會議通過了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其中規定“清明節,放假1天(農曆清明當日),2008年,清明節正式成為法定節假日,放假一天。2009年,又改為三天。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寒食節的正確日子是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約在清明前後,因兩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將清明與寒食合併為一日。

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烈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更重要的是認識先輩。看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帶動後人。感悟人生的價值,去除先輩遺留的乾枝枯葉,保留可借鑑的新芽,弘揚正能量。

來源

談到清明節,有點歷史知識的人,都會聯想到歷史人物介子推。據歷史記載,在兩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艱苦,跟隨他的介子推不惜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塊肉讓他充飢。後來,重耳回到晉國,做了國君(即晉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賞所有跟隨他在外的隨從,惟獨介子推拒絕接受封賞,他帶了母親隱居綿山,不肯出來,

晉文公無計可施,只好放火燒山,他想,介子推孝順母親,一定會帶着老母出來。誰知這場大火卻把介子推燒死了。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每年的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這就是寒食節的來源。

寒食節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久而久之,人們便將寒食與清明合而為一。現在,清明節取代了寒食節,拜介子推的習俗,也變成清明掃墓的習俗了。

紀念方式

清明節紀念祖先有多種形式:

掃墓是清明節最早的一種習俗,這種習俗延續到今天,已隨着社會的進步而逐漸簡化。掃墓當天,子孫們先將先人的墳墓及周圍的雜草修整和清理,然後供上食品鮮花等。在清明節這一天,可到先人墳地、骨灰放置所或寺廟的靈位前靜默鞠躬。

由於火化遺體越來越普遍,其結果是,前往骨灰置放所拜祭先人的方式逐漸取代掃墓的習俗也有當天有些人家在家裏拜祭祖先的。新加坡華人也在廟宇裏為死者立神主牌,廟宇因此也成了清明祭祖的地方。當天有些人家也在家裏拜祭祖先。

在清明節這一天,可到先人墳地、骨灰放置所或寺廟的靈位前靜默鞠躬。

不論以何種形式紀念,清明節最基本的儀式是到墳前、骨灰放置處或靈位前追念祖先。為了使紀念祖先的儀式更有意義,我們應讓年輕一代的家庭成員瞭解先人過去的奮鬥歷史。

清明節是幾月幾日

清明節一般是4月4日至4月6日之間的日期,不過最常見的日期是4月4號和4月5號,其中4月5日清明節最多。

最初的“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北斗七星斗柄的指向來確定的。斗柄從“寅位”開始,順時針旋轉,當斗柄指向“乙位”時,就是清明節氣。“乙位”也就是太陽黃經達到15度,剛好這一時間就在每年農曆的4月5日前後。人們為了方便記憶,於是就直接將清明節的時間記錄為4月4日-4月6日。

清明節的習俗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例如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在四川,有采清明菜做清明粑的習俗。清明菜書名叫鼠麴草,清明節前後,在開花之前,將清明菜採回家,切爛加入麪粉或糯米粉,再加上鹽或糖攪和在一起,烙成粑粑,就成了軟軟糯糯的清明粑。

清明節祭祖掃墓、追念先人功德的活動,與中國文化深層的祖先崇拜、孝的文化之間有着深刻的關係,而這種文化正是中國社會幾千年來得以和諧穩定發展的支柱,有助於在古人與今人、前人與後人之間建立和諧的代際關係,進而促進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係,這也是清明節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民間根基。

TAG標籤:清明 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