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茶的故事

茶的故事

許多傳説和故事都和茶有關。以下是其中一些:

1. 中國傳説説,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37年,當時中國的一位皇帝在樹下煮開水時,一片茶葉飄落到了他的杯子裏。他嚐了一口,覺得味道鮮美,便讓人去種茶樹並研究如何製茶。

2. 日本有一個關於茶道的故事。在16世紀初,一個僧侶名叫Sen no Rikyu創造了日本茶道的藝術。有一次,他邀請一個朋友來品茶,但那個朋友在茶碗裏發現了一隻蛤蟆,感到非常厭惡。Sen no Rikyu無動於衷,繼續沏茶。之後他解釋道,這樣的事情只有在“一期一會”的茶道儀式中才會發生,因為這種活動是不可重複的。

3. 英國的一個故事講述了茶葉怎樣成為英國人鍾愛的飲料。據説,一位英國商人在17世紀後期從中國進口了茶葉,但當他嘗試將其銷售給英國人時,大多數人並不喜歡它的味道。為了推銷茶,這位商人決定將其打包成貴族飲品,並且只讓一些與貴族有聯繫的商人銷售。這種“高貴”的形象捕獲了英國人的想象力,讓茶葉成為了英國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茶葉始終是一個與文化和傳統有關的物品,它不僅為人們帶來了喝的快樂,也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傳遞故事和記憶的方式。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茶故事有哪些?

茶故事有:陸納杖侄、孫皓賜茶代酒、苦口師等。

1、陸納杖侄

晉人陸納,曾任吳興太守,累遷尚書令,有"恪勤貞固,始終勿渝"的口碑,是一個以儉德著稱的人。有一次,衞將軍謝安要去拜訪陸納,陸納的侄子陸_對叔父招待之品僅僅為茶果而不滿。陸納便自作主張,暗暗備下豐盛的菜餚。

待謝安來了,陸_便獻上了這桌豐筵。客人走後,陸納憤責陸_"汝既不能光益叔父奈何穢吾素業"。並打了侄子四十大板,狠狠教訓了一頓。事見陸羽《茶經》轉引晉《中興書》。

2、孫皓賜茶代酒

據《三國志·吳志·韋曜傳》載:吳國的國君孫皓,嗜好飲酒,每次設宴,來客至少飲酒七升。但是他對博學多聞而酒量不大的朝臣韋曜甚為器重,常常破例。每當韋曜難以下台時,他便"密賜茶_以代酒"。這是"以茶代酒"的最早記載。

3、苦口師

苦口師是茶的別名。晚唐著名詩人皮日休之子皮光業(字文通),自幼聰慧,十歲能作詩文,頗有家風。皮光業容儀俊秀,善談論,氣質倜儻,如神仙中人。吳越天福二年(公元937年)拜丞相。

有一天,皮光業的中表兄弟請他品賞新柑,並設宴款待。那天,朝廷顯貴雲集,筵席殊豐。皮光業一進門,對新鮮甘美的橙子視而不見,急呼要茶喝。於是,侍者只好捧上一大甌茶湯,皮光業手持茶碗,即興吟到:"未見甘心氏,先迎苦口師"。此後,茶就有了"苦口師"的雅號。

茶文化的小故事有什麼

  中國的茶文化豐富多彩,自然也會有着很多有趣的茶文化小故事。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茶文化的小故事,一起來看看。

  茶文化的小故事1

  岳飛巧用姜鹽茶

  岳飛(1103-1142年),字鵬舉,相州湯陰(今河南)人,南宋抗金名將,著名的軍事英雄。傳説南宋紹興五年(1135年),岳飛奉朝廷之命帶兵南下與楊幺領導的農民作戰。由於岳家軍多來自北方中原大地,進入江南很多士兵出現水土不服的症狀,腹脹,嘔吐,腹瀉,乏力,眼看着難以正常作戰。平時喜讀醫書的岳飛將當地盛產的茶葉,芝麻,生薑,黃豆一起熬煮讓屬下飲用,果然治好了軍中的惡疾。此茶被稱為姜鹽茶,之後很快在附近百姓間流傳開來,至今湘陰的家庭中仍然可見。姜鹽茶,具有健脾胃,驅風寒,去膩強身的藥用效果。從中醫看來,茶性寒,姜性熱,一寒一熱,因而陰陽調和。

  茶文化的小故事2

  相傳,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有一次乾隆在茶館喝茶,突然一時興起,抓起桌上茶壺便給身邊大臣倒茶。

  大臣們頓時驚恐萬狀,不知如何是好。

  不下跪謝恩,那是天大的罪過,但是如果下跪就會暴露乾隆的身份。

  正當眾人不知所措之時時,有個大臣靈機一動,用兩個手指彎成雙腿下跪的姿勢,在皇帝面前“跪”了幾“跪”,以示謝恩。

  後來這個故事延傳開來,至今坊間仍用這種方式表示對敬茶之人的感謝。

  茶文化的小故事3

  相傳,鄭板橋有一次途經一座禪寺,寺廟方丈見鄭板橋衣着簡樸,其貌不揚,對他甚是冷淡。

  只説了聲:“坐”,對身邊的小和尚説:“茶”,交談後,老和尚發現來者談吐不凡,不似平庸之輩,於是將鄭板橋請入廂房,説:“請坐!”

  吩咐伺候的人説:“敬茶!”後來得知面前之人正是鄭板橋,老和尚連忙將他請入清雅內室,説:“請上坐!”並讓小和尚“敬香茶”!

  談話結束後,老和尚懇請鄭板橋賜字。

  鄭板橋想了一想,隨手寫下這樣一幅對聯“坐,上坐,請上坐”;“茶,敬茶,敬香茶”。

  老和尚頓時羞得無地自容。

  還有一個頗有意思的茶俗。當主人給客人倒茶續水時,客人出於禮貌,會用食指和中指輕輕敲擊桌面,並口稱“謝謝”。

 

茶的歷史故事三篇?

  茶本為一種植物,可食用、解百毒、長品易健康、長壽,經長久發展至今,茶品要順為最佳、所以就有一句茶乃天地之精華,順乃人生之根本。因此道家裏有茶順即為茗品。下面我給大家帶來。

  茶的歷史故事:太祖斬婿

  明代之初,朱元璋非常重視茶馬之法。為了有更多的戰馬保衞邊疆,在洪武四年1371年***明朝 *** 確定了以陝西,四川茶葉來與少數民族進行馬匹交易。並且,特別在壽州、洮州、河州、雅州等地設立了茶馬司,專門管理這種貿易,為了壟斷茶馬交易,朝廷發出通告。禁止茶葉走私。但是,由於馬賤茶貴,不少商人看到以茶易馬的利潤很豐厚,於是不顧禁令,紛紛販買私茶,一些邊鎮守官也利用權力參與走私。這樣,使朝廷的茶馬互市受到很大沖擊,馬匹越來越少。

  洪武三十年***1397年***,明太祖朱元璋下決心,一定要剎住茶葉走私之風,他派遣四處巡查,調集軍隊層層設防。同時,再次宣佈,對偷運私茶出境與關隘失察者,都將處於極刑。膽大包天的人,就是朱元璋的乘龍快婿,附馬都尉歐陽倫。

  歐陽倫是朱元璋女兒安慶公主的夫婿,他自恃皇親國戚,認為法律不能約束於他。多次派手下人到陝西偷運私茶,然後販出境外,牟取暴利。那年,歐陽倫瞞着朱元璋,命令陝西布政司發文通告所屬各府縣,派遣車輛和民工為他前往河州運送私茶。這支販茶大軍一路上浩浩蕩蕩,不斷向茶農小商敲打***,臭名遠揚。終於有人一張狀紙,層層遞到了朝廷之上 朱元璋正為禁茶之事犯頭痛,一聞此事,勃然大怒。他決心要對附馬嚴懲不貸,以肅綱紀。1397年6月,朱元璋下旨,對附馬歐陽倫及其一幫爪牙一併賜死。附馬一殺,販私茶者惶惶不可終日,熾烈的走私之風也減了許多。

  茶的歷史故事:竹符調水

  文徵明是明代著名的書畫家,文徵明初名壁,以字行,後又改字徵仲。長洲***今江蘇蘇州***人。

  文徵明愛茶頗深,為人正直,不阿權貴,不交官府,他有詩吟到"門前塵土三千丈,不到薰爐茗碗旁"。表明自己不受權貴的指使,對自己有着潔身自好的追求,他的樂趣,只在於詩書畫和一杯清茶之中。

  為了躲避當世權貴的干擾,杜門謝客。常煮茶吟詩、作畫,對各門藝術都是精益求精,對烹茶之道也是如此。特別是對烹茶用水尤其認真。他常常是派專人到深山中汲取寶雲泉,作為烹茶用水。有幾次,他發覺挑夫送來的水,與以往有所不同,口感不太佳,後來一打聽,原來是挑夫貪圖省力,隨便就近舀了一點其他泉水來敷衍他。於是,文徵明想了一個辦法,他就將一根竹筒,一剖為幾片,做成籌碼樣,預先交寶雲的僧人,作為信物,挑夫每次來這裏汲取泉水,必須有僧人的竹符隨水一起帶走,作為憑證。

  從此以後,文徵明烹茶之水的品質有了保證,他自己覺得很有意思,經常作詩反映這個"竹符調水"的趣事。如"竹符調水沙泉活,瓦鼎燃鬆翟鬣香。""白絹旋開陽羨月,竹符新調惠山泉。"等等。

  茶的歷史故事:板橋茶緣

  鄭板橋***1693-1765***,名燮,字克柔,板橋是他的號。在揚州八怪中,鄭板橋的影響最大,他與茶有關的詩書畫及傳聞軼事也多為人們所喜聞樂見。

  板橋的書法作品中,有一件竹枝詞橫披,上書"湓江江口是奴家,郎若閒時來吃茶。黃土築牆茅益屋,門前一樹紫荊花"。説的是以茶為媒,締結良緣的事。 鄭板橋書《湓江江口是奴家

  鄭板橋的著作中,有一篇《揚州雜記》的文章,其中記述了一段板橋自己的"茶緣",讀來饒有趣味:

  揚州二月花時也,板橋居士晨起,由傍花村過虹橋,直抵雷塘,問玉勾斜遺蹟,去城蓋十里許矣。樹木叢茂,居民漸少,遙望文杏一株,在轉牆竹樹之間。叩門逕入,徘徊花下,有一老媪,捧茶一甌,延茅亭小坐。其壁間所貼,即板橋詞也。問曰:"識此人乎?"答曰:"聞其名不識其人。"告曰:"板橋即我也"。媪大喜,走呼曰"女兒子起來,女兒子起來,鄭板橋先生在此也"。是刻已日上三竿矣,腹餒甚,媪具食。食罷,其女豔粧出,再拜而謝曰:"久聞公名,讀公詞甚愛慕,聞有《道情》十首,能為妾一書乎?"板橋許諾,即取淞江蜜色花箋、湖穎筆、紫端石礬,纖手磨墨,索板橋書。書畢,復題西江月一闋贈之。其詞曰:"微雨曉風初歇,紗窗旭日才温,秀幃香夢半朦騰,窗外鸚哥未醒。蟹眼茶聲靜悄,蝦鬚簾影輕明。梅花老去杏花勻,夜夜胭脂怯冷"。母女皆笑領詞意。問其姓,姓饒,問其年,十七歲矣。有五女,其四皆嫁,惟留此女為養老計,名五姑娘。又曰:"聞君失偶,何不納此女為箕帚妾,亦不惡,且又慕君。"板橋許諾曰:"今年乙卯,來年丙辰計偕,後年丁已,若成進士,必後年乃得歸,能待我乎?"媪與女皆曰能。即以所贈詞為訂。明年,板橋成進士,留京師。饒氏益貧,花鈿服飾拆賣略盡,宅邊有小園五畝亦售人。有富賈者,發七百金欲購五姑娘為妾,其母幾動。女曰:"已與鄭公約,背之不義,七百兩亦有了時耳。不過一年,彼必歸,請歸之"。

  江西蓼洲人程羽宸,過真州江上茶肆,見一對聯雲:"山光撲面因朝雨,江水回頭為晚潮"。榜寫板橋鄭燮題。甚驚異,問何人,茶肆主人曰:"但至揚州問人,便知一切"。羽宸至揚州,問板橋在京,且知饒氏事,即以五百金為板橋聘資授饒氏。明年,板橋歸,復以五百金為板橋納婦之費,常從板橋遊,索書畫,板橋略不可意,不敢硬索也。羽宸年六十餘,頗貌板橋,兄事之。……

  四十三歲的鄭板橋,正是懷才不遇的落拓之人,大約是藝術家和秉性使然,此間的他,仍不乏訪古探幽的雅興,在僻靜的鄉村,得茶書交訂,續成一段良緣。那饒五孃的貞守盟約,不為富貴所移的真摯情操,在板橋筆下顯得格外動人。這一段佳事與板橋的"湓江江口是奴家,郎若閒時來吃茶……"的行書,不知兩者之間是否有着前因後果的聯絡?

茶文化的一些小故事有什麼

  中國的茶文化豐富多彩,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茶文化的一些小故事,一起來看看。

  茶文化的一些小故事

  【神農氏與茶】

  神農氏,亦稱神農,是傳説中對中華民族具有巨大貢獻的祖先。據《白虎通義▪號》記載,神農氏能夠根據天時之宜,分地之利,製作出各種農具,教民耕種,使人民獲得很多的好處,故稱神農。他不但發明了農耕技術,教會人類農業生產,還發明醫藥,教會了人民吃藥治病。中國古代第一部藥學鉅著《神農本草經》就託名為神農所作,傳説共記錄了365種藥名,多為神農氏親自嘗試瞭解得來。

  【岳飛巧用姜鹽茶】

  岳飛(1103-1142年),字鵬舉,相州湯陰(今河南)人,南宋抗金名將,著名的軍事英雄。傳説南宋紹興五年(1135年),岳飛奉朝廷之命帶兵南下與楊幺領導的農民作戰。由於岳家軍多來自北方中原大地,進入江南很多士兵出現水土不服的症狀,腹脹,嘔吐,腹瀉,乏力,眼看着難以正常作戰。平時喜讀醫書的岳飛將當地盛產的茶葉,芝麻,生薑,黃豆一起熬煮讓屬下飲用,果然治好了軍中的惡疾。此茶被稱為姜鹽茶,之後很快在附近百姓間流傳開來,至今湘陰的家庭中仍然可見。姜鹽茶,具有健脾胃,驅風寒,去膩強身的藥用效果。從中醫看來,茶性寒,姜性熱,一寒一熱,因而陰陽調和。

  【龍井蝦仁與乾隆】

  採用清明前的龍井新芽與新鮮的河蝦烹製而成“龍井蝦仁”,清香鮮嫩,營養豐富,雅緻獨特,是一道具有濃厚地方風味的杭州名菜。相傳,乾隆微服私訪來到杭州一座酒樓,因時值清明,於是將隨身攜帶的龍井新茶讓店裏的夥計沖泡。細心的夥計看到乾隆內着的龍袍露出一角, 的茶葉緊張的告訴正在烹調蝦仁的老闆,老闆驚慌地將夥計手中的茶葉當成葱花撒在鍋裏,沒想到乾隆嘗過這道菜後,連連稱好,從此這道菜變流傳下來,直到今天。

  這些就是古人與茶葉的小故事,沒想到吧,柴米油鹽醬醋茶,開門七件事,茶也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喲,茶葉並且作為世界的三大飲品之一,超過數十億人每天飲茶,品茶,這正是茶的魅力所在。

  【華佗論茶】

  東漢末年的名醫華佗在《食論》中提到:“苦茶久食,益意思。”是説:“茶的味道苦澀,飲後能使人深思熟慮,開拓思維。”這是歷史上第一次關於茶具有藥用價值的記載。

  茶文化的發展內容

  以茶會友:客來敬茶向來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朋友相見,飲茶敍事,新切祥和。

  以茶聯誼:各種聯誼活動,採用茶話會的形式,既莊重又生動活潑。

  以茶示禮:親友相見、人際交往,無論是多麼莊重的高級會談或是重要會議,每人清茶一杯,顯示了一種尊敬的禮儀。現代社會以工為禮品者顯得高尚。

  以茶代酒:從古至今,以茶代酒者不乏其人,現代人際交往,提倡以茶代酒,實在是高尚之舉。

  以茶倡廉:清茶一杯,以示清正廉潔,是反對鋪張浪費,提倡清廉的重要舉措。

  以茶表德:日本千利休茶道精神是“和敬清寂”,中國當代茶人著名茶學專家莊晚芳先生提倡的中國茶德是“廉美和敬”。

  以茶為模:以茶的奉獻精神為模,倡導做一個正直清廉的“茶人”。

  以茶養性:從古至今不少文人雅士都提倡以茶修心養性,提高人們的道德水準。

  以茶為媒:中國歷史上茶與婚姻關係密切,以茶聯姻、婚嫁用茶的傳統流傳至今已成習俗。

  以茶祭祀:中國民間的喪祭活動,很多仍流傳用茶作祭品的習慣。

  以茶作禪:自古就有“茶禪一味”之説,寺院茶道的禪茶、普茶、施茶等都是以茶悟道的重要儀式。

  以茶作詩:歷代詩人作茶詩者很多,內容廣泛,形式多樣。

  以茶作畫:歷代描繪茶會、烹茶、飲茶等內容的書畫較多,藝術價值較高。

  以茶歌舞:以採茶、飲茶等內容的歌舞較多,生動活潑。

  以茶獻藝:各種流派的茶藝表演具有欣賞價值,不少茶類、地區、民族的飲茶習俗,藝術化以後,具有較強的感染力。

  以茶旅遊:茶鄉旅遊是現代旅遊業中的特色旅遊項目,遊名山、觀名寺、飲名茶三位一體,很受歡迎。

  以茶做菜:很多少數民族地區都有以鮮茶做菜的習俗,茶文化活動頻繁之地,以茶作菜的菜譜也是豐富多彩的。

  以茶為食:將茶添加於食品飲料中食用,逐漸流行起來,茶葉口香糖、茶葉蛋糕、茶葉麪條、茶酒等都已被人們接受。

  以茶設宴:各地的早茶、夜茶,以飲茶與吃小點心結合的方式,受到普遍歡迎。

  以茶健身:已知茶對人體健康具有多種功效,飲茶健身是很多飲茶愛好者的切身體會。

  以茶製藥:將茶葉中具有藥效功能的物質分離提取出來,製成防病治病的藥物,這是茶對人類健康的新貢獻。

關於茶葉的故事

1、神農嘗茶

  傳説,茶的起源要推究到公元前2700多年以前的神農氏時代。神農氏為了給人治病,經常到深山野嶺去採集草藥,他不僅要走很多路,而且還要對採集的草藥親口嘗試,體會、鑑別草藥的功能。有一天,神農氏在採藥中嚐到了一種有毒的草,頓時感到口乾舌麻,頭暈目眩,他趕緊找一棵大樹背靠着坐下,閉目休息。這時,一陣風吹來,樹上落下幾片綠油油的帶着清香的葉子,神農隨後揀了兩片放在嘴裏咀嚼,沒想到一股清香油然而生,頓時感覺舌底生津,精神振奮,剛才的不適一掃而空。他感到好奇怪,於是,再拾起幾片葉子細細觀察,他發現這種樹葉的葉形、葉脈、葉緣均與一般的樹木不同。神農氏便採集了一些帶回去細細研究。後來,就把它命名為"茶"。中國飲茶起源於神農氏的説法也因民間傳説而衍生出不同的觀點。有人認為茶是神農氏在野外以釜鍋煮水時,剛好有幾片葉子飄進鍋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黃,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腦,以神農氏過去嘗百草的經驗,判斷它是一種藥而發現的,這是有關中國飲茶起源最普遍的説法。

  2、乾隆御封龍井茶

  浙江杭州的西湖,三面環山,一碧如玉。西湖的西南方,有座龍井村,村的四周,峯巒秀美,雲霧繚繞,是著名的龍井產茶區。 傳説,有一年清朝皇帝乾隆下江南,來到龍井村附近的獅子峯下胡公廟休息。廟裏的和尚端上當地的名茶。乾隆精於茶道,一見那茶,不由叫絕,只見潔白如玉的瓷碗中,片片嫩茶猶如雀舌,色澤墨綠,碧液中透出陣陣幽香。他品嚐了一口,只覺得兩頰生香,有説不出的受用。於是,乾隆召見和尚,問道:“此茶何名?產於何地?”和尚回答説:“啟稟皇上,這是小廟所產的龍井茶。”乾隆一時興發,走出廟門,只見胡公廟前碧綠如染,十八棵茶樹嫩芽初發,青翠欲低,周圍羣山起伏,宛若獅形。此時乾隆龍心大悦。茶名龍井,山名獅峯,都似乎預兆着他彪炳千秋的功業,況且十八又是個大吉大利的數字。而那茶有實在賞心悦目,甘醇爽口,於是乾隆當場封胡公廟前的十八棵茶樹為“御茶”。從此,龍井茶名聲遠揚。

有哪些關於茶的故事?

中國十種茶的傳説x0dx0ax0dx0a(一)龍井茶與虎跑泉的傳説傳説乾隆皇帝下江南時,來到杭州龍井獅峯山下,看鄉女採茶,以示體察民情。這天,乾隆皇帝看見幾個鄉女正在十多棵綠蔭蔭的茶蓬前採茶,心中一樂,也學着採了起來。剛採了一把,忽然太監來報:“太后有病,請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聽説太后娘娘有病,隨手將一把茶葉向袋內一放,日夜兼程趕回京城。其實太后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時肝火上升,雙眼紅腫,胃裏不適,並沒有大病。此時見皇兒來到,只覺一股清香傳來,便問帶來什麼好東西。皇帝也覺得奇怪,哪來的清香呢?他隨手一摸,啊,原來是杭州獅峯山的一把茶葉,幾天過後已經幹了,濃郁的香氣就是它散出來了。太后便想嚐嚐茶葉的味道,宮女將茶泡好,茶送到太后面前,果然清香撲鼻,太后喝了一口,雙眼頓時舒適多了,喝完了茶,紅腫消了,胃不脹了。太后高興地説:“杭州龍井的茶葉,真是靈丹妙藥。”乾隆皇帝見太后這麼高興,立即傳令下去,將杭州龍井獅峯山下胡公廟前那十八棵茶樹封為御茶,每年採摘新茶,專門進貢太后。至今,杭州龍井村胡公廟前還保存着這十八棵御茶,到杭州的旅遊者中有不少還專程去察訪一番,拍照留念。x0dx0ax0dx0a龍井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虎跑泉素稱“杭州雙絕”。虎跑泉是怎樣來的呢?據説很早以前有兄弟二人,哥弟名大虎和二虎。二人力大過人,有一年二人來到杭州,想安家住在現在虎跑的小寺院裏。和尚告訴他倆,這裏吃水困難,要翻幾道嶺去挑水,兄弟倆説,只要能住,挑水的事我們包了,於是和尚收留了兄弟倆。有一年夏天,天旱無雨,小溪也乾涸了,吃水更困難了。一天,兄弟倆想起流浪過南嶽衡山的“童子泉”,如能將童子泉移來杭州就好了。兄弟倆決定要去衡山移來童子泉,一路奔波,到衡山腳下時就昏倒了,狂風暴雨發作,風停雨住過後,他倆醒來,只見眼前站着一位手拿柳枝的小童,這就是管“童子泉”的小仙人。小仙人聽了他倆的訴説後用柳枝一指,水灑在他倆身上,霎時,兄弟二人變成兩隻斑斕老虎,小孩躍上虎背。老虎仰天長嘯一聲,帶着“童子泉”直奔杭州而去。老和尚和村民們夜裏作了一個夢,夢見大虎、二虎變成兩隻猛虎,把“童子泉”移到了杭州,天亮就有泉水了。第二天,天空霞光萬朵,兩隻老虎從天而降,猛虎在寺院旁的竹園裏,前爪刨地,不一會就刨了一個深坑,突然狂風暴雨大作,雨停後,只見深坑裏湧出一股清泉,大家明白了,肯定是大虎和二虎給他們帶來的泉水。為了紀念大虎和二虎,他們給泉水起名叫“虎刨泉”。後來為了順口就叫“虎跑泉”。用虎跑泉泡龍井茶,色香味絕佳,現今的虎跑茶室,就可品嚐到這“雙絕”佳飲。x0dx0ax0dx0a(二)黃山毛峯的傳説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是著名的遊覽勝地,而且羣山之中所產名茶“黃山毛峯”,品質優異。講起這種珍貴的茶葉,還有一段有趣的傳説呢!x0dx0ax0dx0a明朝天啟年間,江南黟縣新任縣官熊開元帶書童來黃山春遊,迷了路,遇到一位腰挎竹簍的老和尚,便借宿於寺院中。長老泡茶敬客時,知縣細看這茶葉色微黃,形似雀舌,身披白毫,開水沖泡下去,只見熱氣繞碗邊轉了一圈,轉到碗中心就直線升騰,約有一尺高,然後在空中轉一圓圈,化成一朵白蓮花。那白蓮花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團雲霧,最後散成一縷縷熱氣飄蕩開來,清香滿室。知縣問後方知此茶名叫黃山毛峯,臨別時長老贈送此茶一包和黃山泉水一葫蘆,並囑一定要用此泉水沖泡才能出現白蓮奇景。熊知縣回縣衙後正遇同窗舊友太平知縣來訪,便將沖泡黃山毛峯表演了一番。太平知縣甚是驚喜,後來到京城稟奏皇上,想獻仙茶邀功請賞。皇帝傳令進宮表演,然而不見白蓮奇景出現,皇上大怒,太平知縣只得據實説道乃黟縣知縣熊開元所獻。皇帝立即傳令熊開元進宮受審,熊開元進宮後方知未用黃山泉水沖泡之故,講明緣由後請求回黃山取水。熊知縣來到黃山拜見長老,長老將山泉交付予他。在皇帝面前再次沖泡玉杯中的黃山毛峯,果然出現了白蓮奇觀,皇帝看得眉開眼笑,便對熊知縣説道:“朕念你獻茶有功,升你為江南巡撫,三日後就上任去吧。”熊知縣心中感概萬千,暗忖道“黃山名茶尚且品質清高,何況為人呢?”於是脱下官服玉帶,來到黃山雲谷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正志。如今在蒼松入雲、修竹夾道的雲谷寺下的路旁,有一檗庵大師墓塔遺址,相傳就是正志和尚的墳墓。x0dx0ax0dx0a(三)鐵觀音的傳説安溪是福建省東南部靠近廈門的一個縣,是閩南烏龍茶的主產區,種茶歷史悠久,唐代已有茶葉出產。安溪境內雨量充沛,氣候温和,適宜於茶樹的生長,而且經歷代茶人的辛勤勞動,選育繁殖了一系列茶樹良種,目前境內保存的良種有60多個,鐵觀音、黃旦、本山、毛蟹、大葉烏龍、梅佔等都屬於全國知名良種。因此安溪有“茶樹良種寶庫”之稱。在眾多的茶樹良種中,品質最優秀、知名度最高的要數“鐵觀音”了。x0dx0ax0dx0a鐵觀音原產安溪縣西坪鎮,已有200多年的歷史,關於鐵觀音品種的由來,在安溪還留傳着這樣一個故事,相傳,清乾隆年間。安溪西坪上堯茶農魏飲製得一手好茶,他每日晨昏泡茶三杯供奉觀音菩薩,十年從不間斷,可見禮佛之誠。一夜,魏飲夢見在山崖上有一株透發蘭花香味的茶樹,正想採摘時,一陣狗吠把好夢驚醒。第二天果然在崖石上發現了一株與夢中一模一樣的茶樹。於是採下一些芽葉,帶回家中,精心製作。製成之後茶味甘醇鮮爽,精神為之一振。魏認為這是茶之王,就把這株茶挖回家進行繁殖。幾年之後,茶樹長得枝葉茂盛。因為此茶美如觀音重如鐵,又是觀音託夢所獲,就叫它“鐵觀音”。從此鐵觀音就名揚天下。鐵觀音是烏龍茶的極品,其品質特徵是:茶條鄭曲,肥壯圓結,沉重勻整,色澤砂綠,整體形狀似晴蜓頭、螺旋體、青蛙腿。沖泡後湯色多黃濃豔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蘭花香,滋味醇厚甘鮮,回甘悠久,俗稱有“音韻”。茶音高而持久,可謂“七泡有餘香”。x0dx0ax0dx0a(四)大紅袍的傳説大紅袍(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是福建省武夷巖茶(烏龍茶)中的名叢珍品。是武夷巖茶中品質最優異者,產於福建崇安東南部的武夷山。武夷山栽種的茶樹,品種繁多,有大紅袍、鐵羅漢、白雞冠、水金龜“四大名樅”。此外還有以茶生長環境命名的不見天、金鎖匙;以茶樹形狀命名的醉海棠、醉洞賓、釣金龜、鳳尾草等;以茶樹葉形命名的瓜子金、金錢、竹絲、金柳條、倒葉柳等。x0dx0ax0dx0a大紅袍的來歷傳説很好,傳説古時,有一窮秀才上京趕考,路過武夷山時,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廟老方丈看見,泡了一碗茶給他喝,果然病就好了,後來秀才金榜題名,中了狀元,還被招為東牀駙馬。一個春日,狀元來到武夷山謝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前呼後擁,到了九龍窠,但見峭壁上長着三株高大的茶樹,枝葉繁茂,吐着一簇簇嫩芽,在陽光下閃着紫紅色的光澤,煞是可愛。老方丈説,去年你犯鼓脹病,就是用這種茶葉泡茶治好。很早以前,每逢春日茶樹發芽時,就鳴鼓召集羣猴,穿上紅衣褲,爬上絕壁採下茶葉,炒制後收藏,可以治百病。狀元聽了要求採製一盒進貢皇上。第二天,廟內燒香點燭、擊鼓鳴鐘,召來大小和尚,向九龍窠進發。眾人來到茶樹下焚香禮拜,齊聲高喊“茶發芽!”然後採下芽葉,精工製作,裝入錫盒。狀元帶了茶進京後,正遇皇后肚疼鼓脹,卧牀不起。狀元立即獻茶讓皇后服下,果然茶到病除。皇上大喜,將一件大紅袍交給狀元,讓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賞。一路上禮炮轟響,火燭通明,到了九龍窠,狀元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將皇上賜的大紅袍披在茶樹上,以示皇恩。説也奇怪,等掀開大紅袍時,三株茶樹的芽葉在陽光下閃出紅光,眾人説這是大紅袍染紅的。後來,人們就把這三株茶樹叫做“大紅袍”了。有人還在石壁上刻了“大紅袍”三個大字。從此大紅袍就成了年年歲歲的貢茶。x0dx0ax0dx0a(五)君山銀針的傳説湖南省洞庭湖的君山出產銀針名茶,據説君山茶的第一顆種子還是四千多年前娥皇、女英播下的。後唐的第二個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時候,侍臣為他捧杯沏茶,開水向杯裏一倒,馬上看到一團白霧騰空而起,慢慢地出現了一隻白鶴。這隻白鶴對明宗點了三下頭,便朝藍天翩翩飛去了。再往杯子裏看,杯中的茶葉都齊嶄嶄地懸空豎了起來,就像一羣破土而出的春筍。過了一會,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墜落一般。明宗感到很奇怪,就問侍臣是什麼原因。侍臣回答説“這是君山的白鶴泉(即柳毅井)水,泡黃翎毛(即銀針茶)緣故。”明宗心裏十分高興,立即下旨把君山銀針定為“貢茶”。君山銀針沖泡時,棵棵茶芽立懸於杯中,極為美觀的。x0dx0ax0dx0a(六)白毫銀針的傳説福建省東北部的政和縣盛產一種名茶,色白如銀形如針,據説此茶有明目降火的奇效,可治“大火症”,這種茶就叫“白毫銀針”(十大名茶之一)。x0dx0ax0dx0a傳説很早以前有一年,政和一帶久旱不雨,瘟疫四起,在洞宮山上的一口龍井旁有幾株仙草,草汁能治百病。很多勇敢的小夥子紛紛去尋找仙草,但都有去無回。有一户人家,家中兄妹三人志剛、志誠和志玉。三人商定輪流去找仙草。這一天,大哥來到洞宮山下,這時路旁走出一位老爺爺告訴他説仙草就在山上龍井旁,上山時只能向前不能回頭,否則採不到仙草。志剛一口氣爬到半山腰,只見滿山亂石,陰森恐怖,但忽聽一聲大喊“你敢往上闖!”,志剛大驚,一回頭,立刻變成了這亂石崗上的一塊新石頭。志誠接着去找仙草。在爬到半山腰時由於回頭也變成了一塊巨石。找仙草的重任終於落到了志玉的頭上。她出發後,途中也遇見白髮爺爺,同樣告訴她千萬不能回頭等話,且送她一塊烤餈粑,志玉謝後繼續往前走,來到亂石崗,奇怪聲音四起,她用餈粑塞住耳朵,堅決不回頭,終於爬上山頂來到龍井旁,採下仙草上的芽葉,並用井水澆灌仙草,仙草開花結子,志玉採下種子,立即下山。回鄉後將種子種滿山坡。這種仙草便是茶樹,,這便是白毫銀針名茶的來歷。x0dx0ax0dx0a(七)白牡丹的傳説福建省福鼎縣盛產白牡丹茶(十大名茶之一),傳説在西漢時期,有位名叫毛義的太守,因看不慣貪官當道,於是棄官隨母去深山老林歸隱。倆來到一座青山前,只覺得異香撲鼻,經探問一位老者得知香味來自蓮花池畔的十八棵白牡丹,倆見此處似仙境一般,便留了下來。一天,母親因年老加之勞累,病倒了。毛義四處尋藥。一天毛義夢見了白髮銀鬚的仙翁,仙翁告訴他“治你母親的病須用鯉魚配新茶,缺一不可。”毛義認為定是仙人的指點。這時正值寒冬季節,毛義到池塘裏踴冰捉到了鯉魚,但冬天到哪裏去採新茶呢?正在為難之時,那十八棵牡丹竟變成了十八仙茶,樹上長滿嫩綠的新芽葉。毛義立即採下曬乾,白毛茸茸的茶葉竟像是朵朵白牡丹花。毛義立即用新茶煮鯉魚給母親吃,母親的病果然好了。後來就把這一帶產的名茶叫做“白牡丹茶”。x0dx0ax0dx0a(八)茉莉花的傳説很早以前北京茶商陳古秋同一位品茶大師研究北方人喜歡喝什麼茶,陳古秋忽想起有位南方姑娘曾送給他一包茶葉未品嚐過,便尋出請大師品嚐。沖泡時,碗蓋一打開,先是異香撲鼻,接着在冉冉升起的熱氣中,看見有一位美貌姑娘,兩手捧着一束茉莉花,一會功夫又變成了一團熱氣。陳古秋不解就問大師,大師説:“這茶乃茶中絕品‘報恩茶’”。陳古秋想起三年前去南方購茶住客店遇見一位孤苦伶仃少女的經歷,那少女訴説家中停放着父親屍身,無錢殯葬,陳古秋深秋深為同情,便取了一些銀子給她。三年過去,今春又去南方時,客店老闆轉交給他這一小包茶葉,説是三年前那位少女交送的。當時未沖泡,誰料是珍品。“為什麼她獨獨捧着茉莉花呢?”兩人又重複沖泡了一遍,那手捧茉莉花的姑娘又再次出現。陳古來一邊品茶一邊悟道:“依我之見,這是茶仙提示,茉莉花可以入茶。”次年便茉莉花加到茶中,從此便有了一種新茶類茉莉花茶(十大名茶之一)。x0dx0ax0dx0a(九)碧螺春(十大名茶之一)的傳説相傳很早以前,西洞庭山上住着一位名叫碧螺的姑娘,東洞庭山上住着的一個名叫阿祥小夥子。兩人心裏深深相愛着。有一年,太湖中出現一條兇惡殘暴的惡龍,揚言要碧螺姑娘,阿祥決心與惡龍決一死戰,一天晚上,阿祥操起漁叉,潛到西洞庭山同惡龍博鬥,直到鬥了七天七夜,雙方都筋疲力盡了,阿祥昏倒在血泊中。碧螺姑娘為了報答阿祥救命恩,她親自照料阿祥。可是阿祥的傷勢一天天惡化。一天,姑娘找草藥來到了阿祥與惡龍博鬥的地方,忽然看到一棵小茶樹長得特別好,心想:這可是阿祥與惡龍博鬥的見證,應該把它培育好,至清明前後,小茶樹長出了嫩綠的芽葉,碧螺採摘了一把嫩梢,回家泡給阿祥喝。説也奇怪,阿祥喝了這茶,病居然一天天好起來了。阿祥得救了,姑娘心上沉重的石頭也落了地。就在兩人陶醉在愛情的幸福之中時,碧螺的身體再也支撐不住,她倒在阿祥懷裏,再也睜不開雙眼了。阿祥悲痛欲絕,就把姑娘埋在洞庭山的茶樹旁。從此,他努力培育茶樹,採製名茶。“從來佳茗似佳人”,為了紀念碧螺姑娘。人們就把這種名貴茶葉取名為“碧螺春”。x0dx0ax0dx0a(十)凍頂烏龍茶的傳説據説台灣凍頂烏龍茶是一位叫林鳳池的台灣人從福建武夷山把茶苗帶到台灣種植而發展起來的。林鳳池祖籍福建。一年,他聽説福建要舉行科舉考試,心想去參加,可是家窮沒路費。鄉親們紛紛捐款。臨行時,鄉親們對他説:“你到了福建,可要向咱祖家的鄉親們問好呀,説咱們台灣鄉親十分懷念他們。”林鳳池考中了舉人,幾年後,決定要回台灣探親,順便帶了36棵烏龍茶苗回台灣,種在了南投鹿谷鄉的凍頂山上。經過精心培育繁殖,建成了一片茶園,所採製之茶清香可口。後來林鳳池奉旨晉京,他把這種茶獻給了道光皇帝,皇帝飲後稱讚好茶。因這茶是台灣凍頂山採製的,就叫作凍頂茶。從此台灣烏龍茶也叫“凍頂烏龍茶”。

求一些有關茶的故事來歷。

1、烏龍茶

清朝雍正年間,在福建省安溪坑鄉南巖村裏有一個退隱將軍,也是打獵能手,姓蘇名龍,因他長得黝黑健壯,鄉親們都叫他“烏龍”。

一年春天,烏龍腰掛茶簍,身背獵上山採茶,採到中午,一頭山獐突然從身邊溜過,烏龍舉射擊但負傷的山獐拼命逃向山林中,烏龍也隨後緊追不捨,終於捕獲了獵物,當把山獐背到家時已是掌燈時分,烏龍和全家人忙於宰殺、品嚐野味,已將製茶的事全然忘記了。

翌日清晨全家人才忙着炒制昨天採回的“茶青”。沒有想到放置了一夜的鮮葉,已鑲上了紅邊了,並散發出陣陣清香,當茶葉制好時,滋味格外清香濃厚,全無往日的苦澀之味,並經心琢磨與反覆試驗,經過萎雕、搖青、半發酵、烘焙等工序,終於製出了品質優異的茶類新品——烏龍茶。

2、鐵觀音

相傳,1720年前後,安溪堯陽鬆巖村(又名松林頭村)有個老茶農魏蔭(1703-1775),勤於種茶,又篤信佛教,敬奉觀音。每天早晚一定在觀音佛前敬奉一杯清茶,幾十年如一日,從未間斷。

有一天晚上,他睡熟了,朦朧中夢見自己扛着鋤頭走出家門,他來到一條溪澗旁邊,在石縫中忽然發現一株茶樹,枝壯葉茂,芳香誘人,跟自己所見過的茶樹不同。

第二天早晨,他順着昨夜夢中的道路尋找,果然在觀音侖打石坑的石隙間,找到夢中的茶樹。仔細觀看,只見茶葉橢圓,葉肉肥厚,嫩芽紫紅,青翠欲滴。魏蔭十分高興,將這株茶樹挖回種在家小一口鐵鼎裏,悉心培育。因這茶是觀音託夢得到的,取名“鐵觀音”。

3、六安瓜片

1905年前後,六安茶行一評茶師,從收購的綠大茶中揀取嫩葉,剔除梗樸,作為新產品應市,獲得成功。信息不脛而走,金寨麻埠的茶行,聞風而動,僱用茶工,如法採製,並起名“封翅”(意為峯翅)。

此舉又啟發了當地一家茶行,在齊頭山的後衝,把採回的鮮葉剔除梗芽,並將嫩葉、老葉分開炒制,結果成茶的色、香、味、形均使“峯翅”相形見絀。於是附近茶農競相學習,紛紛仿製。這種片狀茶葉形似葵花籽,逐稱“瓜子片”,以後即叫成了“瓜片”。

4、廬山雲霧茶

傳説孫悟空在花果山當猴王的時候,常吃仙桃、瓜果、美酒,有一天忽然想起要嚐嚐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喝過的仙茶,於是一個跟頭上了天,駕着祥雲向下一望,見九洲南國一片碧綠,仔細看時,竟是一片茶樹。

此時正值金秋,茶樹已結籽,可是孫悟空卻不知如何採種。這時,天邊飛來一羣多情鳥,見到猴王后便問他要幹什麼,孫悟空説:“我那花果山雖好但沒茶樹,想採一些茶籽去,但不知如何採得。”

眾鳥聽後説:“我們來幫你採種吧。”於是展開雙翅,來到南國茶園裏,一個個銜了茶籽,往花果山飛去。多情鳥嘴裏銜着茶籽,穿雲層,越高山,過大河,一直往前飛。

誰知飛過廬山上空時,巍巍廬山勝景把它們深深吸引住了,領頭鳥竟情不自禁地唱起歌來。領頭鳥一唱,其他鳥跟着唱和。茶籽便從它們嘴裏掉了下來,直掉進廬山羣峯的巖隙之中。從此雲霧繚繞的廬山便長出一棵棵茶樹,出產清香襲人的雲霧茶。

5、君山銀針

湖南省洞庭湖的君山出產銀針名茶,據説君山茶的第一顆種子還是四千多年前娥皇、女英播下的。

後唐的第二個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時候,侍臣為他捧杯沏茶,開水向杯裏一倒,馬上看到一團白霧騰空而起,慢慢地出現了一隻白鶴。

這隻白鶴對明宗點了三下頭,便朝藍天翩翩飛去了。再往杯子裏看,杯中的茶葉都齊嶄嶄地懸空豎了起來,就像一羣破土而出的春筍。過了一會,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墜落一般。

明宗感到很奇怪,就問侍臣是什麼原因。侍臣回答説:“這是君山的白鶴泉(即柳毅井)水,泡黃翎毛(即銀針茶)緣故。”明宗心裏十分高興,立即下旨把君山銀針定為“貢茶”。君山銀針沖泡時,棵棵茶芽立懸於杯中,極為美觀的。

中國茶文化的小故事

1、古代有位茶農,平常非常喜歡種茶。茶農篤信佛教,日夜參拜觀音,並以清茶供奉。某夜,茶農睡夢中夢見自己走到了一條河流旁邊,在河流邊有一株茶樹,只見茶葉橢圓,葉肉肥厚,嫩芽紫紅,青翠欲滴。後來,茶農就挖回家中種植在鐵鼎中,這株茶樹因觀音託夢所得,故而取名為“鐵觀音”。

2、華佗論茶東漢末年的名醫華佗在《食論》中提到:“苦茶久食,益意思。”意思是“茶的味道苦澀,飲後能使人深思熟慮、開拓思維。”這是歷史上第一次關於茶具有藥用價值的記載。

華佗常年奔波在江淮一帶採藥,為民治病,積累了豐富的醫療經驗。據説他累的時候,只要喝到一杯清茶,疲憊頓時消失,於是深深地體會出“苦茶久食,益意思”的見解。

3、相傳,乾隆微服私訪來到杭州一座酒樓,因時值清明,於是將隨身攜帶的龍井新茶讓店裏的夥計沖泡。細心的夥計看到乾隆內着的龍袍露出一角, 的茶葉緊張的告訴正在烹調蝦仁的老闆,老闆驚慌地將夥計手中的茶葉當成葱花撒在鍋裏,沒想到乾隆嘗過這道菜後,連連稱好,從此這道菜變流傳下來,直到今天。

4、傳説南宋紹興五年(1135年),岳飛奉朝廷之命帶兵南下與楊幺領導的農民作戰。由於岳家軍多來自北方中原大地,進入江南很多士兵出現水土不服的症狀,腹脹,嘔吐,腹瀉,乏力,眼看着難以正常作戰。平時喜讀醫書的岳飛將當地盛產的茶葉,芝麻,生薑,黃豆一起熬煮讓屬下飲用,果然治好了軍中的惡疾。

5、“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有一天,神農氏嚐到了一種綠色的葉子,葉子在他透明的肚子裏上上下下,好像是在為身體做檢查似的,於是為這種綠葉取名為“查”,後來逐漸成了“茶”。後來發現,“茶”可以為他解毒。“神農嘗茶”的故事也便流傳千古為後人稱讚。

關於茶的故事

                    關於茶的故事

    俗話説得好,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雖然排在最末一位,但,在現在的現實生活中似乎它的地位還是更重要些。特別是上點年紀的(這裏不分男女),飲茶几乎是一天生活中的主要項目,什麼紅茶黑茶白茶綠茶黃茶的,要麼是泡上一大杯,牛飲;要麼是用茶具泡,慢工出細活,花功夫品嚐;要麼是用一紫砂壺,手中把玩、嘴上品香。總之,對於茶,一切隨個人喜好來選擇,不亦樂乎?

    其實,這個茶走進我們的生活是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國家進行改革開放時開始的,但真正走進我們平民的生活裏,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因為在此之前大家的温飽尚在每天企盼中,何有閒情逸致,飲茶品茗。那時候普通的人家渴了就是喝白開水,有的甚至是直接舀一瓢涼水牛飲。只有講究的人家,家裏來客人了才翻箱倒櫃的扒出不知放了多長時間的茶葉(茶品種幾乎是未知,可能茉莉花茶居多)給客人來一杯。還有的是到茶館裏提一壺放了一把茶梗的茶水,平常少有人花專門時間來飲茶,更別説用礦泉水來泡什麼普洱、大紅袍、福鼎白茶啦。

                              一

      説實在的,我第一次喝到純正的茶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的中葉。那時我差不多也就十歲剛剛出頭,父親下放的豫東小縣的某鄉鎮教書,家裏弟兄們多,我就跟隨父親一起生活。父親同事蘇老師在學校的住處跟父親和我住的房間是緊挨着的,用現在的話説是鄰居。那住處説白了就是拿不用的舊教室隔成的單間房,每個老師一間,即是辦公室又是卧室。蘇老師是學校的體育老師,不是本地人,老家在我們省最東南的商城縣,他師範學校畢業後,分到了豫東小縣某鄉鎮學校工作的。他在這工作,愛人遠在幾百公里外的商城縣(河南省商城縣和安徽省搭界)工作,倆人兩地分居,但他愛人每年夏天暑假都來蘇老師工作的學校探親。

      蘇老師的愛人姓熊,這姓氏在當地很少見。當時因為是在學校裏,大家見到她都尊稱她為熊老師,其實她是紡紗廠的工人。熊老師雖説也是我們河南人,但如果她不説普通話,那她説的話我們幾乎都聽不懂,依稀記得當時她把“別胡説”説成“莫胡雪”。現在知道她説的那是信陽話,但那時我年齡小,不懂那麼多的事兒,就認為這個滿口講“蠻”話的熊老師是地地道道南方人。

      熊老師每次來學校探親,似乎是我們住在一起的鄰里鄰居們期盼的大事兒,彷彿每次她不是來探望她丈夫蘇老師的,而是來探望我們大家的。熊老師那時三十多歲,人長得非常漂亮,不胖不瘦,高高的身條,丰姿綽約;一雙大大丹鳳眼特別好看,瓜子臉一笑兩個酒窩,而且她的嗓子還特別好,唱起電影《閃閃的紅星》裏的插曲《映山紅》,簡直和原唱一模一樣;唱起來京劇《沙家浜》智鬥一場戲,她把阿慶嫂模仿得那是惟妙惟俏,活脱脱演繹出一個鮮活的阿慶嫂。所以她一來探親,蘇老師的那一間不大的辦公室兼卧室的房間常常是擠滿了人,有老師也有學生。一是大家覺得熊老師説話特別,喜歡逗她説話;二是來聽她唱歌唱戲;三是熊老師每次來都帶來我們北方人沒有見過的食物,比如年糕、餈粑、臘肉、茶葉等等。也就是從熊老師這,我第一次見識了什麼是真正的茶葉。

    記得那年暑假,學生和一部分老師都回家去了,校園裏空蕩蕩的。這可成了我自由的天地,瘋天瘋地得在校園裏上樹掏鳥窩下地挖爬叉(蜕變前的蟬的幼蟲),足足地玩了一個上午。大熱的天氣出汗多,水分消耗大,嗓子幹得冒火,差點把我渴死了。於是我急忙跑回去在宿舍門口的壓井(那時候鄉鎮沒有自來水)邊水缸裏,舀一瓢涼水就往肚子裏灌,正在旁邊洗衣服的熊老師看見後當時就制止了我。

    “小馬駒,快別喝,生水喝了要拉肚子的!”

      熊老師大聲説着站起身從我手裏拿下水舀子,拉着我到她和蘇老師的住室,遞給我一杯微黃泛青的水親切地説:“喝吧,清涼解渴!”

        我感激地望着熊老師,接過杯子也不客氣,大口喝起來。

      水一入口,一股沒有體驗過的味道從舌尖略過,第一個感覺就是微苦。但因為太渴了也不顧這些了,一杯水讓我“咕咚咕咚”幾下就牛飲下肚子裏了。完畢,摸了一把嘴問道:

      “熊老師,這是什麼水?”

      熊老師看着我喝相和滿臉髒兮兮的汗道道,忍不住笑了起來:“什麼水,仙水!好喝嗎?”她説着用毛巾給我擦了把臉。

        “好喝,就是有點説不出的味道,苦苦澀澀又有點甜!”我不好意思地説道:“熊老師,這到底是什麼水呀,真好喝!”

        “嘻嘻,這是茶葉水,我們那叫大葉茶,又叫毛尖! ”

        “毛尖?”我有點聽不懂了。

        熊老師笑着説道:“嘻嘻,你小孩子家還挺會品茶,還能品出苦苦澀澀的味,這是信陽毛尖!茶葉的一種。好多小孩子都不喜歡喝,你能感覺好喝,那就再喝一杯,這次就慢慢地喝!細細品味!”説着熊老師又給我倒了一杯讓我慢喝細品。

    以前只知道渴了喝水,哪知道飲、品啊。從熊老師這我第一次聽説品茶這個字眼,這也是我人生第一次真正意義上地喝有名的茶葉“信陽毛尖”!

                            二

      再次喝茶的事兒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

      那一年進入省城求學,同宿舍的六位舍友有一個是來自信陽茶鄉的,姓程。程同學的口音一聽就和熊老師的口音一樣,最難得的是這位同學從家鄉帶來了家裏自產的信陽毛尖,使得我們享受了綠茶的美味。但是那時候還不知道信陽毛尖這種綠茶喝了會使人興奮。一天晚上,程同學心血來潮把珍藏的信陽毛尖拿出來泡,讓我們宿舍的每人都盡情喝。室友説這“鐵公雞”終於捨得拿出他的寶貝茶了,平常像寶貝蛋似的,看都不讓我們看一眼。哈哈,幾個傢伙兒心情激動,邊説邊聊喝了半天。喝完,這一下問題來了。入睡了,宿舍裏六個人,只有信陽茶鄉的那位程同學睡得鼾聲如雷,其他的——我們五位,躺在牀上那是輾轉反側,夜不能寐啊。看着程同學香甜地睡着,我們幾個睡不着的人相互交流了一下,一致認為:睡不着是那位信陽的程同學在茶水裏做了手腳。幾個傢伙兒這麼一嘀咕,異口同聲:“整他!”

    於是,大半夜的,我們幾個七手八腳地掀開了程同學的被子,拉住他的手腳四肢。説時遲,那時快,不由分説,把正在做美夢的程同學抬到宿舍門外的水泥地上,又極其迅速地跑回室內,躺回在各自的牀上。

    剛剛還睡得香香、死豬一樣的程同學,突然一下子被冰涼的水泥地刺激醒了。他睜眼一看,長長的走廊靜悄悄,昏黃的燈掛在天花板上,鬼火一樣隨風晃動!程同學定了定神兒,確認這是宿舍門外走廊,自己嚇了一跳:“媽呀,我的天呢!自己晚上在牀鋪上睡得好好的,怎麼會躺在宿舍門外呢?”

    他“騰騰”從地上爬起來,揉着惺忪的睡眼,嘴裏嘟囔着:“這、這是咋非事兒,一定是屋裏那幫小子使得壞。”一急,信陽話冒出來了:“咋非事?”我們的話説:"咋回事?”

    頓時,程同學心中升騰起一團無名的怒火,簡直是達到怒不可遏。於是他趕緊推開門(他沒有跺門,因為程同學膽子比較小,也不喜歡惹事)衝進了室內,打開了燈。但開燈後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驚:同宿舍的我們五個人,一個個都在呼呼嚕嚕在深睡中。他自己詫異了:“怎麼回事呀?他們睡得好好的呀!難得是我夢遊了?難道是我得夢遊症了???我的媽呀!”

      就在程同學感到詫異時,我忍住笑,裝着剛剛從美夢中醒來,大聲地呵斥他説:“程,程,你小子想幹什麼?半夜三更不睡覺,搗什麼亂?影響大家休息!”

      我這一説其他四位也順勢裝着剛剛醒來,紛紛指責程同學不該半夜打擾大家休息。

        “你夜遊了吧!”

        “犯什麼神經病啦?”

        “哼,明天早操我起不來找你算賬!”

          …… ……

        大家七嘴八舌的,裝得一個比一個像,反正睡不着,嘴個個像機關一樣懟着他。不知的程同學見惹火了大家,於是趕緊不聲不響的關了燈,躺倒牀上睡了。其實他心裏還在糾結:咦,奇怪呀,自己咋會就跑出去躺地下呢?許久,他兩眼瞪着窗外面,望着如鈎的下弦月,久久不能睡去。

      我們幾個也是瞪着眼差不多到天快矇矇亮才慢慢睡去。

      後來我知道了,如果毛尖茶不經常喝,偶爾喝一次尤其是晚上喝或者喝多了是會失眠的。程同學之所以能適應 ,那是因為他生在茶鄉,從小到大天天喝,練出來了。(未完待續)

 

     

有關茶的傳説或典故

1、神農嘗茶的傳説

很早以前,中國就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傳説。説的是神農有一個水晶般透明的肚子,吃下什麼東西,人們都可以從他的胃腸裏看得清清楚楚。那時候的人,吃東西都是生吞活剝的,因此經常鬧病。神農為了解除人們的疾苦,就把看到的植物都嘗試一遍,看看這些植物在肚子裏的變化,判斷哪些無毒哪些有毒。當他嚐到一種開白花的常綠樹嫩葉時,就在肚子裏從上到下,從下到上,到處流動洗滌,好似在肚子裏檢查什麼,於是他就把這種綠葉稱為"查"。以後人們又把"查"叫成"茶"。神農長年累月地爬山涉水,嘗試百草,每天都得中毒幾次,全靠茶來解救。但是最後一次,神農來不及吃茶葉,還是被毒草毒死了。據説,那時候他見到一種開着小花的小草,那花萼在一張一合地動着,他感到好奇,就把葉子放在嘴裏慢慢咀嚼。一會兒,他感到肚子很難愛,還沒來得及吃茶葉,肚腸就一節一節地斷開了,原來是中了斷腸草的毒。後人為了崇敬、紀念農業和醫學發明者的功績,就世代傳頌着這樣一個神農嘗百草的故事。

2、陸羽煎茶的傳説

唐朝代宗皇帝李豫喜歡品茶,宮中也常常有一些善於品茶的人供職。有一次,竟陵今湖北天門)積公和尚被召到宮中。宮中煎茶能手,用上等茶葉煎出一碗茶,請積公品嚐。積公飲了一口,便再也不嘗第二口了。皇帝問他為何不飲,積公説:"我所飲之茶,都是弟子陸羽為我煎的。飲過他煎的茶後,旁人煎的就覺淡而無味了。"皇帝聽罷,記在心裏,事後便派人四處尋找陸羽,終於在吳興縣苕溪的天杼山上找到了他,並把他召到宮中。皇帝見陸羽其貌不揚,説話有點結巴,但言談中看得出他的學識淵博,出言不凡,甚感高興。當即命他煎茶。陸羽立即將帶來的清明前採製的紫筍茶精心煎後,獻給皇帝,果然茶香撲鼻,茶味鮮醇,清湯綠葉,真是與眾不同。皇帝連忙命他再煎一碗,讓宮女送到書房給積公去品嚐,積公接過茶碗,喝了一口,連叫好茶,於是一飲而盡。他放下茶碗後,走出書房,連喊"漸兒(陸羽的字)何在?",皇帝忙問"你怎麼知道陸羽來了呢?"積公答道:"我剛才飲的茶,只有他才能煎得出來,當然是到宮中來了。"

3、乾隆御封龍井茶

浙江杭州的西湖,三面環山,一碧如玉。西湖的西南方,有座龍井村,村的四周,峯巒秀美,雲霧繚繞,是著名的龍井產茶區。

傳説,有一年清朝皇帝乾隆下江南,來到龍井村附近的獅子峯下胡公廟休息。廟裏的和尚端上當地的名茶。乾隆精於茶道,一見那茶,不由叫絕,只見潔白如玉的瓷碗中,片片嫩茶猶如雀舌,色澤墨綠,碧液中透出陣陣幽香。他品嚐了一口,只覺得兩頰生香,有説不出的受用。於是,乾隆召見和尚,問道:“此茶何名?產於何地?”和尚回答説:“啟稟皇上,這是小廟所產的龍井茶。”乾隆一時興發,走出廟門,只見胡公廟前碧綠如染,十八棵茶樹嫩芽初發,青翠欲低,周圍羣山起伏,宛若獅形。此時乾隆龍心大悦。茶名龍井,山名獅峯,都似乎預兆着他彪炳千秋的功業,況且十八又是個大吉大利的數字。而那茶有實在賞心悦目,甘醇爽口,於是乾隆當場封胡公廟前的十八棵茶樹為“御茶”。從此,龍井茶名聲遠揚。

TAG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