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普洱熟茶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的

普洱熟茶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的

普洱熟茶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的:答案是1975年及以後。

普洱熟茶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的:答案是1975年及以後。

1975年及以後才有的普洱熟茶。1973年,中國茶葉總公司雲南茶葉分公司根據市場發展和消費者需求,在昆明茶廠試製,最後成功研究出加温渥堆技術,加速茶葉陳化,大大縮短髮醇時間,1975年普洱熟茶渥堆技術成型,並開始生產、流通普洱熟茶,真正意義上的普洱熟茶由此誕生。

據歷史記載,普洱熟茶最早出現在20世紀70年代。當時,雲南的普洱茶市場面臨着供大於求的局面,茶商們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開始嘗試將普洱茶進行人工發酵和儲存,讓茶葉更加陳放,更容易被收藏。經過不斷的嘗試和改進,最終在1980年代初,普洱熟茶正式問世。隨着人們對健康飲食的重視,普洱熟茶逐漸走入大眾的視野,併成為了一種備受推崇的茶品。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普洱茶熟茶從那年開始出現的

正式出現熟茶是普洱茶採用“渥堆”發酵技術,1973年始重新進行嘗試,1975年人工渥堆技術在昆明茶廠正式試製成功,從此揭開了普洱茶生產的新篇章。

普洱茶有其獨特的加工工序 , 一般都要經過殺青、揉捻、乾燥、堆捂等幾道工序。鮮採的茶葉 , 經殺青、揉捻、乾燥之後 , 成為普洱毛青。這時的毛青 , 韻味濃峻、鋭烈而欠章理。毛茶製作後 , 因其後續工序的不同分為 " 熟茶 " 和 " 生茶 " 。經過渥堆轉熟的 , 就成為 " 熟茶 "。

擴展資料

主要功效:

熟普洱茶(生茶自然發酵也同)主要的活性作用成分是紅茶素(TR)、黃茶素(TF)、茶褐素(TB)、沒食子酸和維生素C等。發酵熟制的普洱茶由於加工過程中微生物的作用,大分子多糖類物質的轉化形成了大量新的可溶性單糖和寡糖,發酵中,維生素C也成倍增加,這些物質對提高人體免疫系統功能發揮重要的作用。

發酵過程使普洱茶中所含的黃酮類物質以黃酮苷形式存在,黃酮苷具有維生素P的作用,是防止人體血管硬化的重要物質。

含有豐富有益菌羣的發酵熟普洱茶,在進入人體後不會對胃產生刺激作為,而且能夠在胃的表層形成附着膜,對胃產生有益的保護,經常飲用可以起到養胃和護胃的功效。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普洱熟茶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熟茶

普洱茶熟普是哪一年?

熟普正式出現於1973年,1975年人工渥堆技術在昆明廠正式試製成功

普洱茶的熟茶工藝是何時形成的?

究竟何時開始有了普洱熟茶?

很多人一定會説——1973年。因為在因為市面上有一款很流行的茶叫“73厚磚”, 被譽為第一批人工後發酵普洱熟茶茶磚。

但真的是這樣嗎?普洱熟茶直到1973年才橫空出世嗎?熟茶自己的演變歷程又是什麼呢?

我們分5個步驟為大家詳解:前身、記載、工藝、誕生、今世。

普洱熟茶的前身

——紅湯生普

讓我們沿着歷史往前追溯,在龍馬同慶號的內票上有一段話:

“葉色金黃而厚,水味紅濃而芬香”。

“水味紅濃”這個詞,明顯不是用來形容生茶的。但是如果它是熟茶,那麼“湯色紅濃”就説得清了。

而龍馬同慶號始創於雍正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735)年。

但這個內票也被許多人質疑:

“萬一這餅茶是存了10年以上的普洱老茶(生茶)呢?湯色紅濃的普洱不一定只有熟茶啊。”

好的,那我們接着往下看。

我們回到1948年,昆明市茶商業同業的一個文件,可以作為它的佐證資料——

文件中寫道七子圓茶(即七子餅茶)的湯色標準為紅湯。它對應的是哪種茶我們如今很難猜測,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個紅湯的七子餅茶有着一定的發酵度。

如果你覺得,光看湯色標準不夠嚴謹的話,那我們來看看它在製茶工藝方面的紀錄。

熟茶的工藝記載

——渥堆發酵

瞭解普洱生茶、熟茶的茶友應該都知道,熟茶比生茶多了一個渥堆發酵的工藝,所以才能一次定性,發酵出“紅濃”的茶湯。

而生茶的製作技藝中,是沒有“渥堆發酵”的步驟的。

普洱生茶

普洱熟茶

但我們翻遍了很多關於雲南普洱的紀錄,卻發現,在1939年,就有記載着“渥堆發酵”。

1939年,範和鈞先生來到佛海(今勐海),考察西雙版納茶廠實力。在他的調查結果《佛海茶業》文中清楚的記載了當時的製茶工藝,有渥堆發酵的步驟。

“丙、潮茶一盤灶須高品、梭邊各百五十斤,概須潮水,使其發酵,生香,且柔軟便於揉制。潮時將揀好茶三四藍(約百五十斤)鋪地板上,厚以十寸為度,成團着則搓散之。取水三噴壺勻灑葉上…..潮畢則堆積一隅,使其發酵,熱度高時中心達106度,近邊約92度”。

——範和鈞《佛海茶業》

同樣譚方之(1944)也有很詳細地記載:

“茶葉揉制前,僱漢夷婦女,將茶中枝梗老葉用手工揀出。粗老茶片經剁碎後,用作底茶,撿好之“高品”、“梭邊”,需分別濕以百分之三十水,堆於屋隅,使其發酵。底茶不能潮水,否則揉成曬乾後,內部發黑,不堪食用。”

——譚方之

範和鈞和佛海茶廠創始團隊

而1957年,西雙版納茶廠(勐海茶廠)的負責人唐慶陽先生也説過:

“解放以來,西雙版納茶廠打破過去雨季中不能加工的做法,提前在三季度雨季中生產僑(銷)圓茶。經過一定温濕度人為技術管理,不但控制黴菌生長,而且依然能保存圓茶後發酵滋味醇厚的特點。”

可見,當時的圓茶是做成成品後進行“一定温濕度人為技術管理”的,也意味着它有一個輕度的後發酵。

而且口感是“後發酵、滋味醇厚”,從各種特徵上來説,都和現在的熟茶非常接近。

熟茶的工藝嘗試

——接近熟茶

1958年,下關茶廠試驗成功緊茶蒸汽高温快速發酵,全程翻堆兩次,最多15天。

雖然這種發酵的緊茶缺陷較大味道比較奇怪,但仍然為1975年後下關茶廠研製自己的渥堆發酵打下了基礎。

到了20世紀60、70年代,廣州成為重要通商口岸。雲南的普洱茶需要調動到廣州才能出口。

同時,由於運輸條件比以往更加便利,發到廣州,香港的雲南青茶老味不夠,於是當時以盧鑄勛為代表的香港茶商就想辦法用雲南普洱茶進行潑水發酵,他的做法是:

“每百斤茶加水20斤,用麻袋覆蓋使其發熱到75度,翻堆數次,茶約七成干時,裝入麪粉包,吊在倉庫裏。如果茶包太熱,倒出來抖一下,再放入包中。”

這時候盧鑄勛的茶無論是發酵時間、還是發酵温度都已經很接近熟茶的要求。但他發酵的目的只是為了追求老茶口感,所以發酵度不夠深。

嚴格意義上來説,盧鑄勛的茶還不算真正的熟茶。熟茶的真正誕生,還是得説回1973年。

熟茶的正式起源

——熟茶誕生

到了1973年,省茶司接到了一份來自港商的訂單。

港商想要“紅湯”的發酵普洱茶。並拿出了他們想要的樣品——在廣東發酵過的普洱熟茶。

但省茶司的當時並沒有製作過真正的熟茶。他們不知如何是好,於是就想了個法子,派人去樣品生產地學習

於是,由昆明茶廠吳啟英、勐海茶廠鄒炳良為首的七個技術人員,就來到了廣州學習發酵技術。

這裏還有一個小插曲,當時茶廠裏的老技術人員陳佩仁因故沒能去成廣州,所以較上勁了,向茶廠申請了1噸的粗老茶葉,要自己搞實驗,做出發酵普洱。

去廣州的學習小組回來後,開始在昆明茶廠大規模實驗,照搬廣州的工藝。失敗了好幾次。

因為廣州發酵時是撒熱水,且廣州空氣本身就更濕潤一些,而昆明的氣候條件和廣州不同。

在廣州小組失敗時,陳培仁已經用傳統的方法發酵成功了一批茶,率先生產出當代最早的渥堆熟茶。

而廣州考察小組也反應了過來,把廣州用的冷水替換成冷水,調整工藝後,很快也獲得了成功。

兩個小組的成品拼配在一起,組成了1973年第一批出口到香港的、正式的普洱熟茶。這也是1973年被認定為普洱熟茶元年的始末。

普洱熟茶的今世

——批量生產

後來,1974年,勐海茶廠、下關茶廠的技術員回廠後分別試驗,各自改進後,勐海有了勐海自己的工藝,下關則結合了前面所説的緊茶蒸汽熱發酵工藝,各自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產品。

同年1974年,勐海渥堆熟茶試製後開始出口,由於湯色沒有達到預期要求,被稱為雲南青;

1975年,勐海茶廠的普洱熟茶基本定型,普洱熟茶園茶7452,7572開始批量生產;下關茶廠則推出出由渥堆熟茶製作的7663。

該茶在1976年後大量出口法國,這就是後面的銷法沱。而昆明茶廠推出7581熟茶磚。

也就是説盡管普洱熟茶1973年是指製作成功,而產品大規模上市是從1975年開始。1973年是以散茶的形式出口的,直到1975年才有第一款壓制成磚的嘜頭茶7581。

所以,普洱茶熟茶的產生經歷了潮茶工藝,緊茶的潑水工藝,再到香港泰國的仿製老茶工藝,最終才成為現在我們看到的普洱茶熟茶工藝。

經過幾十年的完善,這才誕生了我們現有的普洱熟茶的渥堆技術。形成了各式各樣、 優良品質、口感豐富、温和順滑的普洱熟茶。

總結:

——普洱生熟區別

劃重點,熟茶誕生的年份—1973年,誕生地—昆明茶廠;熟茶也不是煮熟、炒熟、燒熟,而是人工渥堆發酵,堆熟的。

為避免上當受騙,請牢記,在1973年之前沒有真正的人工渥堆熟茶。(之前的普洱茶,於今天的標準來看,都是普洱生茶。)

也就是説,普洱熟茶從誕生到現在只有48的時間,如果你聽到茶店老闆賣着上百年的普洱熟茶,你就可以一笑了之了。

普洱生茶和熟茶的區別,可以是多角度,多方面,多層次來談論,但簡單來説,可以記住3點:

# 普洱生熟區別 #

1、工藝不同。

生茶的主要步驟是“殺青-揉捻-乾燥”。而熟茶的工藝主要步驟是“殺青-揉捻-渥堆-乾燥”,多了一個渥堆工藝,發酵度也產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2、湯色、口感不同。

生茶茶湯黃亮透明,而熟茶的湯色則是紅濃明亮。生茶清香,熟茶醇厚。

3、性質不同。

生茶會隨着時間的變化而發生陳化(後發酵),而熟茶是在渥堆的時候已經初步定性。雖然也會“越陳越香”,但變化遠沒有生茶明顯。

還想知道更多的普洱熟茶知識,請關注我們“學茶研習社”。

普洱茶什麼時候有生茶和熟茶區分時間

普洱茶什麼時候有生茶和熟茶區分時間?

普洱茶是中國茶文化中的一種,是雲南省產的一種發酵茶。普洱茶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生茶,也叫青餅,另一類是熟茶,也稱熟餅。那麼普洱茶什麼時候有生茶和熟茶的區分呢?下面將詳細介紹。

普洱茶的歷史

普洱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1年的秦朝時期。在南詔、大理等地區的古代民族中,普洱茶已經有了較為廣泛的應用。在明代初年,普洱茶流傳至雲南地區,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和應用。

隨着時間的推移,經過多年的演變和發展,普洱茶被歸納為綠茶、紅茶、白茶、黑茶之一。其中,普洱茶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具有很高的保健和藥用價值,能夠降血壓、減肥、降脂、解酒等。

生茶和熟茶的區別

生普洱茶是指未經過人工堆肥加工,以天然方式發酵並保存的新鮮茶葉。從某種程度上來説,生茶可以看做是青茶的一種,由於發酵不夠完全,茶葉中的鮮味和生氣依舊很濃烈,茶水中含有的各種營養物質也更加豐富。

而熟普洱茶是經過加工處理的,茶葉會被堆放在密閉的場所中進行人工發酵,促使茶葉中的鞣酸等物質與氧氣發生反應,茶葉的顏色、香味和口感等方面也相應有所改變。

區分生茶和熟茶的時間

普洱茶區分生茶和熟茶,通常是根據它們的製作時間。生茶一般會在每年的3月至5月進行製作,而熟茶則在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二月進行製作。

當然,這只是一般的時間區分,並不是普遍的情況。根據具體的習慣和製茶工藝,生茶和熟茶的製作時間也會有所調整。但總的來説,這個時間區分是較為常見的。

結尾

總之,生普洱茶和熟普洱茶的區分主要是根據其製作工藝和保存方式來進行的。生茶非常適合茶友們收藏和品鑑,而熟茶則更加適合初次接觸普洱茶的人羣。一些專家學者認為,隨着時間的推移,普洱茶的口感和品質會越來越好,尤其是像普洱茶這樣需要長時間陳化才能達到更好品質的茶葉來説,越老越貴也就更為合理。

您知道生.熟普洱茶的來歷嗎?望告知!謝謝!

熟普洱茶是指經過渥堆發酵處理製作而成的普洱茶。普洱熟茶是1973年研製出來的新工藝,適於現飲,在日後陳化過程中的口感變化較少。具有茶性温和、湯色紅濃、滋味濃醇、葉底紅褐的品質特徵。

1.生普洱茶是採用傳統的製茶工藝,未經過渥堆發酵處理製作而成。生茶茶性較烈、刺激,新制或陳放不久的生茶根據茶質的不同會伴有不同程度的苦味、澀味,湯色較淺或黃綠。隨着年份的不同及存放環境的不同,生普洱茶外形色澤會不斷變化,一般呈青棕、棕褐色,湯色也會由黃變紅,香氣會變的純高、滋味醇厚、口感清爽滑潤具有回甘、生津的特點。

生茶隨陳放時間不斷變化,充分體現了普洱茶越陳越香的獨特魅力,而且陳年生普洱茶比熟茶更具保健功效,因而具有更大的升值空間和投資價值,非常適合熱愛普洱的人士長久儲存。

2、熟普洱茶是指經過渥堆發酵處理製作而成的普洱茶。普洱熟茶是1973年研製出來的新工藝,適於現飲,在日後陳化過程中的口感變化較少。具有茶性温和、湯色紅濃、滋味濃醇、葉底紅褐的品質特徵。

普洱茶的鑑別

1、 生茶與熟茶的區別

生茶沒有經過渥堆發酵是在自然條件下逐步陳化變熟的,熟茶則是製作過程中通過渥堆發酵使茶葉實現快速熟化。生茶在自然熟化的過程中因儲存條件的不同以及存放時間的長短形成了獨特的氣韻和滋味,普洱茶品飲者更多喜愛生茶,以擁有和飲老生茶為趣.世面上陳年的生茶一般要比熟茶貴出很多,利益驅使一些不法商家,用熟茶、輕度發酵茶、生茶搭配的茶冒充老生茶欺騙消費者,牟取暴利。

年限短的生茶和熟茶通過葉條的顏色可以一眼分出,生茶為青綠或墨綠色,熟茶為褐紅色或黑紅色。而陳年生茶熟化後顏色會變成棕褐或褐紅,外觀上和熟茶相近,很難區分,只有通過香氣滋味,葉底等來進行判別。從香氣滋味判別:普洱熟茶因為經過渥堆,會產生一股熟味,這種渥堆出來的熟味一般要存儲十年以上才會在茶的冷嗅中消失,但茶湯中仍然可以感覺出熟味來。老的生茶除了有陳年的韻味外,還會因茶質的不同轉化出蘭花香型、樟香型、玫瑰香型、蜜香型等香味,而陳年的熟茶一般會有一股沉香,沉香是由熟味經過長期幹倉陳化轉變過來的熟茶茶香。熟味和沉香是最直接而有效分辨生茶和熟茶的方法之一。從葉底辨別:陳年普洱生茶沖泡後的葉底褐中帶青,葉條有新鮮感,以手捻葉底,生茶有韌性、彈性,即便是幾十年的老茶,已經有點炭化,可以雙指捻成碎末,但仍不會稀爛如泥。熟茶的葉底多呈現暗慄或黑色,用手揉捻有感。

2、 幹倉普洱與濕倉普洱的區別

幹倉普洱與濕倉普洱,有時可以從茶的表面看出來,濕倉普洱茶一般年代較短,有經驗的品飲者一喝便知。幹倉陳年普洱茶湯亮、醇和、温潤、香高、甘甜、純正。而市場上的濕倉普洱茶除湯色變深外,茶湯滋味粗雜不醇,有強烈的漂浮感,缺乏厚度。嚴重黴變的濕倉普洱茶大多氣味黴濁,失去茶葉應有的光澤,給人以欠純正、不自然的感覺。黴變過的濕倉普洱茶香氣與幹倉普洱茶差異較大,難以混同。濕倉普洱茶可通過沖泡來鑑別:選擇較多的投茶量、較高的水温、較長的浸泡時間,採用重複沖泡的方法,觀其色、聞其香、品其味,再看其葉底,即可辨其品質優劣。

如何保存普洱茶

一般而言,決定普洱茶陳化狀況主要有四個條件:温度、濕度、通風、無雜味。普洱茶要在濕度、温度適中,通風透氣的環境中存放,避免陽光直射或雨淋,保持清潔,無雜味。流通的空氣中有較多的氧份有利於茶葉中微生物的繁衍,可加速茶葉變化,但不能將普洱茶置放在風口上。普洱茶放置的温度不可太高或太低,温度以正常的室內温度即可。

個人在家中存放,可選用陶瓷瓦罐,將普洱散茶拆去外包裝直接放於缸內,封好缸門即可,相同的茶品,單餅放置、原竹篾筒身、封存紙箱與存於甕中會有明顯差異。藏家多數都認同以紫砂甕存放所呈現的茶品最佳。紫砂甕存茶具有透氣性佳、温濕度穩定、香氣不外逸、氧化速度適中、隔絕灰塵與昆蟲動物等特點,但陳化速度相對緩慢,且佔空間。潮濕地方放置紫砂甕時甕低要離開地面至少十公分以上,否則,水氣容易滲入甕中,影響茶質。

竹箬包裝存放也是常見的收藏方法,竹箬是雲南大竹子上的筍殼,不但韌性好,還可以防潮,過濾雜味,是包裝普洱茶的最好材料。

普洱茶的生熟有什麼區別?

原創 | 義芳君

普洱茶有生熟之分,主要是工藝上的區別。這在1973年之前是不存在。一直到1973年,雲南成功發明了“渥堆發酵”新工藝以來,普洱熟茶才正式走進了人們的視線。

某種意義上來説,普洱熟茶是人工快速“催熟”,填補了人們對於類似老普洱保健養生的想象空間。

但普洱生茶與熟茶,從茶葉外觀到內質,及功效上區別是很明顯的。

一、茶葉外觀。

普洱熟茶有散茶和緊壓茶,市面上流通以壓制成茶餅居多,顏色為紅褐色或者深黑色,幹聞通常有類似黴味的味道,有的是帶棗香、樟香之類的陳香味。

而普洱生茶同樣有散茶和緊壓茶,茶葉以青綠或者墨綠色為主,隨着時間年份的增加,開始轉變為黃褐色、黃紅色。幹聞一般帶毫香或清香,上了年份後逐漸呈現慄香、陳香。

二、製作工藝。

普洱熟茶是將曬青毛茶經過人工渥堆發酵處理後再進行下一道工序,而普洱生茶就沒有這一道工序。

三、茶葉內質。

普洱熟茶茶湯顏色呈暗紅色,有人形容為“醬油色”,入口醇厚綿軟,稍帶堆味;葉底呈紅棕色或深褐色。

而普洱生茶茶性偏寒,茶湯顏色呈黃綠,口感強烈,散發一股清香,苦而帶澀,回甘迅速;葉底黃綠,活性較高。

四、茶葉功效。

普洱熟茶經過發酵,茶性温和,長期飲用在養胃、助消化、預防“三高”等方面具有較為明顯效果。

普洱生茶(未經陳化)的茶性偏寒,具有較強刺激性,在清熱解毒、消食通便等方面效果比較好,但減肥效果明顯不如發酵後的熟茶。

普洱茶是從什麼時候有生茶熟茶之分的?

嚴格來説,七三年以後熟茶工藝成熟了,就有兩個區分。

學茶記:普洱熟茶是怎麼變熟的

一、普洱熟茶的定義

普洱熟茶,是以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渥堆發酵等工藝加工而成的茶製品。色澤褐紅,滋味純和,具有獨特的陳香。

二、普洱熟茶發展史

到2015年為止,普洱熟茶工藝的發展一共可劃分為四代。

第一代的代表人物為盧鑄勛,其所做的“熟茶”實質上是仿老茶;

第二代的代表人物為吳啟英、鄒炳良,就是今天主流的大堆發酵工藝;

第三代的代表人物為周紅傑,其強調的是微生物菌羣接種;

就是現在的清潔化生產,強調離地發酵,的技術吸取了之前的經驗,但還需要時間和市場去驗證。

其中第一代的代表人物盧鑄勛,在紅茶試做失敗之後,卻意外做成了熟茶,經過不斷摸索和嘗試,熟茶在他的帶領下走向輝煌,而他也因此成為了“熟茶之父”。

三、普洱熟茶的形成過程

1、技術:普洱熟茶採用“渥堆”發酵技術,從1973年開始重新進行嘗試,1975年人工渥堆技術在昆明茶廠正式試製成功,從此揭開了普洱茶生產的新篇章。人工發酵技術研製的原因是為了解決普洱茶自然後發酵時間過長(往往十幾數十年)的問題,所以通過人工採用一些技術來模仿自然發酵的過程以達到快速陳化普洱茶的目的。

渥堆,是普洱茶熟茶製作過程中的發酵工藝,也是決定普洱熟茶品質的關鍵點,是指將曬青毛茶堆放成一定高度(通常在70CM左右)後灑水,在茶堆上覆蓋麻布,促進茶葉酵素髮揮作用,使曬青毛茶在濕熱作用下發酵24小時左右,待茶葉轉化到一定的程度後,再攤開來晾乾。經過渥堆後的茶葉,隨着渥堆程度的差異,顏色會由綠轉黃、慄紅、慄黑。

既然説到了渥堆,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它的誕生背景:雲南自古是茶葉的原鄉,土地面積廣大,又地處邊陲,人口密度較低,所以自然環境受到破壞的程度較小,也使得茶樹保留了最原始的“野性”,這類原始的茶樹品種茶質厚重,從茶樹採摘下來後,經過簡單的加工就可以製成毛茶。如果要直接飲用,估計許多人的腸胃會不勝負荷,因為茶性實在太寒太烈了。早年因為交通不發達,通過茶馬古道來運輸的茶葉,在長時間的旅程中,都已經又經歷了一次轉化,再加上香港茶樓不經意的存茶行為,使得普洱茶越陳越佳的口碑不脛而走。然而隨着飲茶人口的增加,茶葉需求量的增大,雲南的茶人開始苦苦思考加速茶葉陳化的方式,而渥堆法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研製出來的製茶工序。

2、發酵:發酵前需要做好,檢驗水質,養地,製作工具,下料四個方面的工作。

3、工具:在進行普洱茶的發酵需要用到很多操作工具,有的可以買到,有的需要專門定製。

4、渥堆發酵:做好上述的準備工作後,就可以開始茶葉的渥堆發酵了。

以上為普洱熟茶的形成過程,看完,可能你會有這樣的疑問:渥堆起到的作用是什麼?沒有它可不可以

渥堆的作用可以分成兩類:一是使微生物對茶葉產生直接作用,形成其特有的香味和顏色;二是由微生物產生的胞外酶對茶葉的間接作用,主要影響茶葉的味道。相信大部分的茶友都喝過普洱熟茶,只是你們並不清楚,普洱熟茶的味道為何如此獨特。那麼看了這一段,你就會知道啦。渥堆進行的過程中還會產生連帶效果,即茶葉中的氨基酸被微生物分解後成為氮源利用物,部分氨基酸減少的同時,有一些對人體有益的氨基酸明顯增加,如賴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纈氨酸等(這些專業化學術語,看看就可以啦)。知道了渥堆的作用你就知道普洱熟茶少了這一工序是沒法成為熟茶的哦。

綜上,我們從三個方面對普洱熟茶進行了介紹,知道了它是什麼樣的茶,以及它是怎麼製作而成的,那麼希望大家在看了以後,會讓你在學習普洱熟茶的時候得到一定的幫助哦

普洱茶碎銀子是從什麼時候才被人們發現的並且開始喝的

所謂的“碎銀子”也叫“老茶頭”,是熟茶發酵過程中形成的膠質粘結,從上世紀70年代中期生產熟茶技術發明以後,就一直存在。

在熟茶發酵工藝的使用中,由於温度較高。相對鮮嫩的茶葉會析出自身的果膠,在不斷地翻堆過程中沉澱凝聚,最終形成無法解塊的凝固體。在發酵技術不夠成熟的年代,從鮮葉到成茶沒有足夠的滅菌衞生措施,這些凝固體大多被灰塵包裹,同時粘有枯枝等雜物,是當時的熟茶副產物。儘管茶頭與熟茶是一起出現的,但並沒有人把眼光投向在渥堆底部的它,因此它也沒有進入大眾的視野。

公認的第一件商品是2005年大益出品的“老茶頭”,這方面網上有很多資料。

TAG標籤:普洱 熟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