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奈何在古代的意思是什麼,奈在古代是怎麼寫的

1.奈何在古代的意思是什麼

基本解釋

奈在古代是怎麼寫的 奈何在古代的意思是什麼

1. [how]∶怎麼辦

無可奈何

2. [how]∶如何

奈何不禮

不予我城奈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為之奈何。——《史記·項羽本紀》

3. 又

且為之奈何。

奈何取之盡錙銖。(錙銖(zīzhū ),古代重量單位,一銖等於二十四分之一兩,六銖為一錙,喻微小。)—— 唐· 杜牧《阿房宮賦》

奈何飲於酒肆。——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4. [do sth.to a person]∶懲治;對付

等我慢慢的奈何他

補充:詳細解釋

1. 怎麼,為何。

《禮記·曲禮下》:“國君去其國,止之曰‘奈何去社稷也’;大夫曰‘奈何去宗廟也’;士曰‘奈何去墳墓也’。” 宋 葉適 《題韓尚書帖》:“當時有識者皆怪訝,謂‘此乃古人遺風,前輩雅韻,奈何反被劾也!’” 冰心 《往事(二)》八:“奈何以青年有為之身,受十方供養?”

2. 怎麼樣;怎麼辦。

《戰國策·趙策三》:“ 辛垣衍 曰:‘先生助之奈何?’ 魯連 曰:‘吾將使 樑 及 燕 助之。 齊 楚 則固助之矣。’”《楚辭·九歌·大司命》:“羌愈思兮愁人,愁人兮奈何?”

3. 猶言辦法。

《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難逢夫》:“ 王定 沒奈何,只得來到下處,開了皮箱,取出五十兩元寳四個,並尺頭碎銀。” 柳青 《創業史》第一部第六章:“你家裏有事情,但有三分奈何,甭耽擱她的功課。”

4. 謂採取手段、辦法整治對方。

《水滸傳》第二回:“為因新任一個 高太尉 ,原被先父打翻,今做殿帥府太尉,懷挾舊仇,要奈何 王進 。” 元 嶽伯川 《鐵枴李》第一折:“ 張千 ,休教走了這老子,等我慢慢的奈何他。”《平山冷燕》第三回:“﹝ 晏文物 ﹞如此躊躇了一夜,欲要隱忍,心下卻又不甘;欲要奈何他,卻又沒法。”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阻奸》:“啐!半夜三更,只管軟裏硬裏,奈何的人不得睡。”《紅樓夢》第七四回:“我想太太分明不短,何苦來要尋事奈何人!”

2.古代的字是怎麼寫的

中國古代文字演變過程

漢字經過了6000多年的變化,其演變過程是: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隸書 → 草書→ 楷書 → 行書。以上的“甲金篆隸草楷行”七種字體稱為 “漢字七體” 。

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甲骨文大部分符合象形、會意的造字原則,形聲字只佔20%。主要使用石刀劃刻

金文(鐘鼎文):殷代圖像金文,先秦稱銅為金,故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叫鐘鼎文、彝器款識。與甲骨文相比,金文象形程度更高,顯示了更古的文字面貌。金文填實的寫法,使形象生動逼真,渾厚自然。與甲骨文筆道細、直筆多、轉折處多為方形有所不同,金文筆道肥粗,彎筆多,團塊多。主要使用金屬銘刻

周宣王時鑄成的《毛公鼎》上的金文很具有代表性,其銘文共32行,497字,是出土的青銅器銘文最長者。

篆書:篆書分為大篆和小篆。同時期產生了毛筆,主要使用毛筆書寫,之後均主要採用毛筆書寫

大篆:西周後期,漢字發展演變為大篆。史籀是周宣王的史官,他別創新體,以趨簡便。大篆又有籀文、籀篆、籀書、史書之稱。因其為史籀所作,故世稱"籀文"。大篆散見於《説文解字》和後人所收集的各種鐘鼎彝器中。其中以周宣王時所作石鼓文最為著名。大篆的發展結果產生了兩個特點:一是線條化,早期粗細不勻的線條變得均勻柔和了,它們隨實物畫出的線條十分簡練生動;二是規範化,字形結構趨向整齊,逐漸離開了圖畫的原形,奠定了方塊字的基礎。

小篆:小篆又名秦篆,為秦朝丞相李斯等人所整理出的標準字體。由大篆簡化而成。又名玉筋篆,因其具有筆力遒勁之意。小篆之形體結構規正協調,筆勢勻圓整齊,偏旁也作了改換歸併。與大篆相比較無象形性。從大篆到小篆的文字變革,其在中國文字史上具有極重大的意義。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點,那就是它的線條用筆書寫起來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幾乎在同時也產生了形體向兩邊撐開成為扁方形的隸書。

隸書:從小篆向隸書演變的第一步,最顯着的變化是從婉曲的錢條變為平直的筆畫,從無角變成有角。

漢代,隸書發展到了成熟的階段,漢字的易讀性和書寫速度都大大提高。

草書:隸書之後又演變為章草,而後今草,至唐朝有了抒發書者胸臆,寄情於筆端表現的狂草。草書,又稱破草、今草,由篆書、八分、章草,沿襲多種古文字變化而成。草書本於章草,而章草又帶有比較濃厚的隸書味道,因其多用於奏章而得名。章草進一步發展而成為“今草”,即通常人們習稱的“一筆書”。今草大部分較章草及行書更趨於簡捷。草書給予觀者豪放不羈、流暢之感。

楷書:糅和了隸書和草書而自成一體的楷書(又稱真書)在唐朝開始盛行。我們今天所用的印刷體,即由楷書變化而來。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的是行書,它書寫流暢,用筆靈活,據傳是漢代劉德升所制,傳至今日,仍是我們日常書寫所習慣使用的字體。“楷書“又名真書、正書、今隸。楷書有一種穩重而衍生出寧靜之感;文字因個人書寫的方式、性格之異,而有不同風格的同一字體。

行書:“行書”,是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的,運筆自由的一種書(字)體。行書不同於隸、楷,其流動程度可以由書寫者自由運用。行書表現出浪漫唯美的氣息。行書代表作中最著名的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序》。前人以“龍跳天門,虎卧鳳閣”形容其字雄強俊美,讚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3.東在古代是怎麼寫的

概念:“東”繁體字為:東,古人稱太陽升起的地方為“東”,稱太陽落山的地方為“西”,或説“東”是“橐”的初文。

東dōng

〈名〉

(1) (會意。從木,官溥説,從日在木中。本義:東方,日出的方向)

(2) 同本義 [east]

東,動也。——《説文》

東方者,動方也,萬物始動生也。——《白虎通·五行》

東方木也。——《淮南子·天文訓》。按:“日所出也。從日在木中,會意。”

東君,日也。——《廣雅·釋天》

東鄰。——《易·既濟》。虞注:“震為東。”

東方者,陽也。——《白虎通·情性》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宋·辛棄疾《清平樂·村居》

(3) 又如:關東;旭日東昇;東夏(指中國東部);東朝(東宮);東極(東方邊遠之處);東君(神話中與西王母相對的東王公);東坦(女婿);東裔(東方邊遠地方);東村女(即東施);東方作(日出);東記(古代傳説中的日出處。亦泛指東方極遠之地)

(4) 特指東西向,與南北向相對 [east and west]。如:東畝(使田壟東西向)

(5) 東道主的略稱。主人 [host;owner]。在社交或商業活動中接待客人或顧客的人。古時主位在東,賓位在西,所以主人稱東。如:房東;股東;今天我們作東;東主(東家;店主;房東)

(6) 春天 [spring]。如:東皇(指春種;司春之神);東君(春神);東作(春耕;指春季作物)

(7) 指廁所 。即“東廁”。舊時廁所設於北房左側,故稱東廁[toilet;lavatory]。如:登東(上廁所);東淨(廁所);東廝(廁所);東司(廁所)

4.圖、奈、鼎 這幾個字的造字法分別是什麼

顯然,鼎是象形法,圖和奈是會意法

圖寫作囗裏面一個啚,啚與囗,合起來表示規劃一件事,需慎重考慮,相當不容易。本義:謀劃,反覆考慮)

漢字造字法 【介紹】

一般來説,漢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我國古代對造字法有“六書”的提法,除了上述四種外,還包括轉註和假借。但嚴格説來這兩種應屬於用字的方法。

關於漢字的造字法,從漢朝以來,相沿有“六書”的説法。六書之首,就是象形法。

【分類】

1. 所謂象形法,象形字當中,也有一些不是直接用來表示具體實物,而是用來表示與實物有關的概念。例如:“大”字,原來是像一個正面直立的人的形狀,手足展開,就表示“大”的意思了。這種從名詞推廣到形容詞的造字法,是後來發展出來的。象形字雖然起源最早,但數量卻最少。因為宇宙間的事物很多,不可能按每一事物的特徵都造一個象形字,很多抽象的概念根本畫不出來,而且即使畫得出,這種依樣畫葫蘆的造字法也太笨了。後來為了克服象形字的侷限性,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就又發明了另一種造字法——指事法。

2. 所謂指事法,就是用象徵性的符號或在圖形上加上指示性符號來表示意義的造字法。這種造字法大體上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單純性的符號,即不成圖形的符號(成了圖形,就是象形字了)。另一類是附合在圖形上的符號。

用指事法造字,這是漢字從象形發展到表意的第一步。但這種方法還不能普遍地應用到很多的事物上,而且作為符號的點、橫等跟其他筆畫混在一起不容易分辨,於是我們的祖先又想出了一個辦法,用幾個圖畫合起來表示一個意思,即會意法。

3. 所謂會意法,就是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按意義合起來表示一個新的意義的造字法。

漢字發展到這一步,還不能滿足表示的需要。因為有些意思畫三四個圖還不能解決問題。要是畫五六個或七八個圖才能解決問題,那就不像一個字,倒像是一幅年畫了。要是真的這樣,那今天我們寫起來多麻煩啊,寫一篇短短的文章,就等於編一本厚厚的連環畫了。我們的祖先有着無窮的智慧,他們想到了文字是記錄説話的,説話跟聲音有關,那麼文字是不是可以把聲音記下來呢?於是就又發明了形聲字。

4. 所謂形聲法,就是由形旁和聲旁拼合而成的造字法。形聲字是在象形、指事、會意的基礎上產生的。儘管它還屬於表意性質的文字,但已突破了漢字形體的束縛,溝通了方塊漢字與語音的聯繫,這是漢字從表意邁向表音的一個重大發展,成了漢字發展的主流。今天我們所用的漢字,80%以上都是形聲字。用形聲法造字非常方便,與金木水火、鳥獸蟲魚有關的字以及歎詞、擬聲詞,幾乎都是形聲字。這種造字法,直至今天還可以不斷地造出新字來。比如較近發現的化學元素“鎇、鋦、鐒”等,都是用新造的形聲字來命名的。拿簡化繁體字來説,形聲法也是被優先採用的,如“優”、“響”等等,舉不勝舉。

“六書”當中除了上面講的四種造字法以外,還有兩種:轉註法和假借法。

5.所謂轉註法,過去的説法很多,比較流行的説法是為了適應方音分歧和語音的發展而採取的一種造字法。如原有一個“老”,表示年紀大的意思,而由於時間和地區的不同,又有用kǎo這個音表示老的意思,於是又造出了一個與“老”字部首相同、讀音相近和意義相同的“考”字。但“考”字的形旁是“إ”,聲旁是“ئ”,因此,“考”字就其造字法而言,也是形聲字。

6.所謂假借法,就是借用同音字表示新義的一種方法(“假”也是借的意思),如“汝”本是水名,借為第二人稱代詞。這種假借現象,當初大多是因為沒有本字而暫借一個同音字替代,但後來一直沿用下來,久借不還,鵲巢鳩佔了。有的字本身的意義,倒是後來另找出路才有着落的。例如“然”,本是燒的意思,底下四點已經是火了,可是被“然否”借用後,只好自己在旁邊再加一把火,變成“燃”字(形聲)。

由此可見,轉註法和假借法並沒有造出新字來。漢字造字法,主要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四種。

TAG標籤:奈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