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瓷器茶壺壺型大全

瓷器茶壺壺型大全

1. 銀瓷茶壺

2. 粉青瓷茶壺

3. 寶瓶瓷茶壺

4. 青花瓷茶壺

5. 瑞獸瓷茶壺

6. 琺琅瓷茶壺

7. 隔山觀虎瓷茶壺

8. 宣德瓷茶壺

9. 青花瓷雕花茶壺

10. 熙寧三彩瓷茶壺

11. 德化瓷茶壺

12. 青花鳥瓷茶壺

13. 綠釉瓷茶壺

14. 青瓷茶壺

15. 青花博古瓷茶壺

16. 青花梅瓶瓷茶壺

17. 石英瓷茶壺

18. 青花山水瓷茶壺

19. 立柱瓷茶壺

20. 青花長命壽圖瓷茶壺。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鈞瓷茶具價格推薦及造型種類介紹

西方有咖啡,中國有茶葉,這都代表着各自國家的文化。中國的茶葉品種繁多,有紅茶、綠茶、黑茶、白茶、黃茶、烏龍茶,其製作方法不一樣,其功效也不一樣。我們中國人都知道泡茶有一定的講究,這個講究除了包括技藝的講究,同樣也包括茶具的講究,相同的茶葉、同樣的泡茶手法,不同的茶具所炮製的茶葉味道也不同。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下茶具中赫赫有名的鈞瓷茶具。

鈞瓷茶具價格推薦(價格來源網絡,僅供參考)

鈞瓷西施壺温紅遠大師作品推薦價1200元

鈞瓷秦權壺白勝利大師作品推薦價8800元

鈞瓷茶具造型種類

1、茶壺:用於泡茶的工具,整壺由壺蓋、壺身、壺底和圈足四部分組成。鈞窯茶壺根據壺把的不同可分為:側提類、提樑類、飛天類、握把類、無把類。根據壺型的造型可分為:筋紋形、幾何形、仿生形、書畫形。此外,還有以蓋、以底、以有無濾膽分類。

2、茶船:放茶壺的墊底茶具。既可增加美觀,又可防止茶壺燙傷桌面。鈞窯茶船按造型可分為:盤狀、碗狀、夾層狀。

3、小茶杯:飲茶的工具,鈞窯茶具按造型不同可發分:翻口杯、敞口杯、直口杯、收口杯、把杯、蓋杯。

4、茶碗:泡茶器具,或盛放茶湯作飲用工具。主要有圓底和尖底。

5、蓋碗:由蓋、碗、託三部件組成,泡飲合用器具或可單用。

6、大茶杯:泡飲合用器具。多為長桶形,有把或無把,有蓋或無蓋。

7、同心杯:大茶杯中有一隻濾膽,將茶渣分離出來。

8、沖泡盅:用以沖泡茶葉的杯狀物,盅口留一缺口為出水口,或杯蓋連接一濾網,中軸可以上下提壓如活塞狀,既可使沖泡的茶湯均勻,又可以使渣與茶湯分開。

中國鈞瓷茶具歷史詳解

中國鈞瓷茶具是起源於河南禹州,它產於在鈞州境內,所以被冠以“鈞窯”之名。中國鈞瓷茶具在唐朝時期就出現了,但卻不為人們所知,到了宋朝之後因為它獨具特點才慢慢受到人們的關注,並聞名於世。

中國鈞瓷茶具在宋代就已經成為眾多瓷器茶具中的佼佼者,而鈞台窯更是是中國鈞瓷茶具中的代表之作。它挖掘出的鈞瓷茶具數以千計,並且這些出土的茶具底部都刻有從一到十的數目,數字大,代表體型也大些。

我們從出土的瓷器來鈞瓷茶具,它多數是以天藍、月白釉居多,另外,諸如白地黑花、三彩、紅綠彩等品種,儘管傳承下來的不多,但是卻都有着極高的評價。中國鈞瓷茶具的製作也是較其他類別茶具複雜的,採用手工拉胚、上釉正燒等工序更讓中國鈞瓷茶具的釉面有一種“蚯蚓走泥”的獨特風格。

中國茶具的起源甚為久遠,可追溯到西漢時期。所以茶具的種類也非常之多,有陶土茶具、瓷器茶具、漆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屬茶具和竹木茶具。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鈞瓷茶具是屬於瓷器茶具。瓷器茶具按色澤分類有白瓷茶具、黑瓷茶具、青瓷茶具、彩瓷茶具四類。中國鈞瓷茶具多為彩瓷茶具,很多年輕一輩也甚是喜歡。

土巴兔在線免費為大家提供“各家裝修報價、1-4家本地裝修公司、3套裝修設計方案”,還有裝修避坑攻略!點擊此鏈接:【https://www.to8to.com/yezhu/zxbj-cszy.php?to8to_from=seo__m_jiare&wb】,就能免費領取哦~

茶壺的種類有哪些?

根據茶壺的把、蓋、底、外形等部位的不同特徵劃分,壺的基本種類有200多種,以下是最常見的茶壺。據壺把造型側提壺是壺把成耳狀,在壺嘴對面。提樑壺是壺把在壺蓋上方成虹狀者。飛天壺壺把在壺身一側上方、呈綵帶飛舞飛天壺。握把壺壺把如握柄,與壺身成直角。無把壺無握把,手持壺身頭部倒茶。--引自百度百科

茶壺按照不同的分類標準,有不同的分類方法,日常生活當中任何容器都可以作為一種茶壺,現在市面上比較流行的有玻璃製品瓷製品和紫砂壺,紫砂壺不僅僅是泡茶的工具,不僅僅是茶壺,而且自身已經發展成為一種藝術品。和收藏品眾多文玩愛好者和收藏家都喜歡用紫砂壺泡茶,紫砂壺具有良好的密閉性和吸水性,可以吸收茶葉表面的雜質作為自己的營養補充,而且紫砂壺盤表面亮形成一層厚厚的包漿。

最開始茶壺只是一種裝茶葉的容器,在茶文化的不斷髮展過程中茶壺成為了茶文化的符號象徵,沒有茶壺就沒有辦法泡茶,所以茶壺是茶具當中的必備部件,任何差距都可以缺少,就是不能缺少茶壺。

茶壺由壺蓋、壺身、壺底、圈足四部分組成。品質良好的茶壺都要經過開壺過程,開胡之後茶壺才能正常使用,才能保留茶葉原有的香氣和味道,用較多的是以紫砂陶壺或瓷器茶壺,更有古風韻味。

除了紫砂壺,你還知道哪些茶壺?

一器成名只為茗,悦來客滿是茶香

茶壺,是一種泡茶和斟茶用的帶嘴器皿。它是茶具的一種,主要用來泡茶。茶壺由壺蓋、壺身、壺底、圈足四部分組成,壺蓋有孔、鈕、座、蓋等細部。壺身有口、延(脣牆)、嘴、流、腹、肩、把(柄、扳)等部分。由於壺的把、蓋、底、形的細微差別,茶壺的基本形態就有200種。泡茶時,茶壺大小依飲茶人數多少而定。茶壺的質地很多,目前使用較多的是以紫砂陶壺或瓷器茶壺。

據壺把造型

側提壺:壺把成耳狀,在壺嘴對面。

提樑壺:壺把在壺蓋上方成虹狀者。

飛天壺:壺把在壺身一側上方、呈綵帶飛舞

握把壺:壺把如握柄,與壺身成直角。

無把壺:無握把,手持壺身頭部倒茶。

據壺蓋造型

壓蓋壺:壺蓋平壓在壺口之上,壺口不外露。

嵌蓋壺:壺蓋嵌入壺內,蓋沿與壺口平。

截蓋壺:壺蓋與壺身渾然一體,只顯截縫。

根據壺底的不同造型

捺底壺:茶壺底心捺成內凹狀,不另加足。

釘足壺:茶壺底上有3顆外凸的足。

加底壺:茶壺底加一個圈足。

據外形

圓器:主要由不同方向和曲度的曲線構成的茶壺。骨肉勻稱、轉折圓潤、雋永耐看。

方器:主要由長短不等的直線構成的茶壺。線面挺刮平整、輪廓分明,顯示出乾淨利落、明快挺秀的陽剛之美。

塑器:仿照各類自然動、植物造型並帶有浮雕半圓裝飾的茶壺。特點是巧形巧色巧工,構思奇巧、肖形而不俗套;理趣兼顧,巧用紫砂泥的天然色彩,取得神形兼備的效果。如樹癭壺、南瓜壺、梅樁壺、鬆幹壺、桃子壺等等。

筋紋壺:茶壺壺體作雲水紋理,口蓋部份仍保持圓形。如魚化龍壺、蓮蕊壺等。

長嘴壺

還值得一提的是長嘴茶壺,是茶道表演常用的一種茶壺。

我們看到的表演用的長嘴茶壺多為銅器,也有有鐵質和錫制,也稱作長流壺。有無流的泡茶水器,稱為無流壺,一樣平常也許可稍有壺流凸起;短流壺---每每指壺嘴出水口脱離壺腔三寸以內的泡茶壺;中流壺---出水口離壺腔距離約在三寸到兩尺之間;壺嘴出水口離壺腔兩尺以上的泡茶壺就稱為長流壺。古代長流壺壺嘴長度多在三尺擺佈,時下俗稱的“一米長壺”便是由此而來。

瓷器茶具分為哪幾種

瓷器茶具分為哪幾種

  瓷器茶具分為哪幾種,茶具對於泡茶來説是起着重要的作用的,而且中國的茶葉種類繁多,講究色香味形,所以需要一些能夠充分發揮各類茶葉品質的器具,下面看看瓷器茶具分為哪幾種。

  瓷器茶具分為哪幾種1

   瓷質茶具

  瓷質茶具可分為青瓷茶具、白瓷茶具、黑瓷茶具、搪瓷茶具和彩瓷茶具5種。

   (1)青瓷茶具

  由晉代開始,青瓷茶具才逐漸發展起來,當時浙江是著名的青瓷產地。

  那裏生產各類青瓷器,包括茶壺、茶碗、茶盞、茶杯、茶盤等。到了明代之後,青瓷茶具已經在國內外小有名氣,著名的龍泉青瓷曾作為稀世珍品出口法國。

   (2)白瓷茶具

  白瓷茶具色澤潔白,顏色極為高貴脱俗。不僅如此,其造型也被設計得十分精巧,茶具外壁常繪有山川河流、花鳥魚蟲、四季美景,或是印有名人書法,頗具欣賞價值。

  現在人們常常使用白瓷茶具待客,既帶來視覺上的享受,又能展現自身的高雅氣質。

   (3)黑瓷茶具

  黑瓷茶具從晚唐開始流行,到宋朝時達到鼎盛,後又流傳至今,一直經久不衰。

  以黑瓷茶具作為盛放茶的器具,不僅古樸雅緻、風格獨特,而且黑瓷本身材質較其他類茶更厚重,因而具有良好的保温作用,真可謂既美觀又實用。

   (4)搪瓷茶具

  我國的搪瓷工藝大約是在元代開始出現,因此搪瓷茶具較其他幾類瓷質茶具興起得較晚。

  除了仿瓷茶具潔白、光亮的特點,加彩搪瓷的茶具也備受茶友喜愛,它們不僅與其他同類茶具有着相同的作用,還頗具欣賞價值。

   (5)彩瓷茶具

  彩瓷茶具由於品種花色繁多而被許多人購買使用。彩瓷茶具中,最著名的要數青花瓷了。

  其色澤淡雅幽長,華而不豔;彩料塗釉,顯得滋潤明亮,平添了茶具的美感與魅力。

  由於青花瓷茶具繪畫工藝水平高,特別是將中國傳統繪畫技法運用在瓷器上,因此由古代一直流傳至今,經久不衰。

  瓷器茶具分為哪幾種2

  瓷器茶具因價格適中而更多地流行於尋常百姓家。瓷器茶具的品種很多,主要可分為白瓷茶具、青瓷茶具、彩瓷茶具和黑瓷茶具。

  白瓷茶具兼採陶和瓷的特點,多潔白無瑕、華麗精緻,能很好地反映出茶湯的色澤,適合沖泡各類茶葉。加之白瓷茶具色彩和諧悦目,有的壺身還經過素刻、鑲嵌、描金、絲綢印花等裝飾,造型各異,光彩照人,堪稱飲茶器皿中之珍品。早在唐代,河北邢窯生產的白瓷茶具便享有“假玉器”之稱,而且“天下無貴賤通用之”。到了元代,

  江西景德鎮出品的白瓷茶具更以其“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的優異品質而蜚聲海內外?景德鎮的白瓷彩繪茶具,造型新穎,清麗多姿;釉色嬌嫩,白裏泛青;質地瑩澈,冰清玉潔。它的裝飾也十分豐富,有釉上彩、釉下彩和釉中彩之分。

  有的濃豔重彩,富麗堂皇;有的輕描淡寫,高貴素雅;有的鑲金嵌銀,豪華珍貴。翎毛茶卉、人物山水,游魚走獸,畫意生動,美不勝收,不乏綺麗之觀。或綴以名人書法,使其又頗具藝術欣賞價值。一直以來,白瓷茶具的使用最為普遍。

   青瓷茶具

  以浙江所產最好,宋代浙江龍泉縣哥窯生產的青瓷茶具首次遠銷歐洲市場,立即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青瓷質地細潤,釉色晶瑩,青中泛藍,如冰似玉,有的宛若碧峯翠色,有的猶如一湖春水,再加上茶具獨特的造型,有的精煉挺秀,有的端莊淡雅,給人以極美的`視覺感受。除了運用傳統的浮雕、暗刻等工藝手法,釉色上也有嬌嫩明潤的顏色。

  “舒鐵如金之鼎,越泥似玉瓶”,“邢客與越人,皆能造瓷器,圓似月魂墮,輕如雲魄起”,“越甌犀液發茶香”。這些詩都是讚美翠玉般的越窯青瓷茶具。不過,用來沖泡紅茶、白茶、黃茶、黑茶,則容易使茶湯失去本來面目,這是其不足之處。

   彩瓷茶具

  釉色潤厚、絢麗多彩,顏色十分豐富也純正,觀之賞心悦目、樂趣無窮。彩瓷茶具的品種花色很多,其中尤以青花瓷茶具最引人注目。青花瓷主要產於我國著名的“瓷都”景德鎮,景德鎮所產的青花瓷茶具花紋藍白相映成趣,色彩淡雅幽青可人,

  華而不豔。加之是在彩料之上塗釉,顯得滋潤明亮,更平添了青花茶具的魅力。明朝時,在青花瓷的基礎上,又創造出了各種彩瓷,其產品造型精巧,胎質細膩,彩色鮮麗,畫意生動,十分名貴,暢銷海外,因此,我國在國際上享有“瓷器之國”的美譽。

   黑瓷茶具

  產於浙江、四川、福建等地,它始於晚唐,宋朝是黑瓷茶具鼎盛的時期,這是因為自宋代開始,飲茶方法已由唐朝時的煎茶法逐漸改變為點茶法,並且宋代流行的鬥茶,又為黑瓷茶具的崛起創造了條件。宋人衡量鬥茶的效果,一看茶麪湯花的色澤和均勻度,以“鮮白”為先;二看湯花與茶盞相接處水痕的有無和出現的遲早,以“無水痕”為上。蔡襄在他的《茶錄》中説:

  “視其面色鮮白,著盞無水痕為絕佳;建安鬥試,以水痕先者為負,耐久者為勝。”宋代的黑瓷茶盞,成為了瓷器茶具中的最大品種。當時的福建建窯、江西吉州窯、山西榆次窯等,都大量生產黑瓷茶具,併成為黑瓷茶具的主要產地。在這些黑瓷茶具的窯場中,以建窯生產的“建盞”最為人稱道。蔡襄在説“建安所造者……最為要用。出他處者,或薄或色紫,

  皆不及也。其青白盞,鬥試家自不用。”建盞配方獨特,在燒製過程中使釉面呈現兔毫條紋、鷓鴣斑點、日曜斑點,一旦茶湯入盞,能放射出五彩紛呈的點點光輝,增加了鬥茶的情趣。由於黑瓷兔毫盞古樸雅緻又風格獨特,而且瓷質厚重,保温性較好,因此在當時為鬥茶行家所真愛。不過,自明代開始,由於“烹點”之法與宋代不同,黑瓷建盞“似不宜用”,漸漸開始衰落。

  瓷器茶具分為哪幾種3

   蓋碗

  它是用來泡茶中經常使用的器具,還有叫做三彩碗,三才杯。蓋碗有便捷,它不吸味,散熱快,實用等優點,適用性較廣。

   茶壺

  它是用來泡茶的常用器具材質有瓷制紫砂或者玻璃紫砂茶壺,它透氣性好,保温性能也好,吸附茶汁這些優點,經常用來泡烏龍茶,普洱茶等

   飄逸杯

  它是一種根據現代化工業並結合泡茶原理設計出的與傳統茶具又不一樣的現代茶具,可以使茶葉茶湯分離並且自動過濾,可以避免茶葉在杯中浸泡時間太長,使得茶湯過於太濃或者太澀,這樣簡化了泡茶的過程,適合在辦公室等地方使用。

   茶杯

  茶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將茶葉直接放到一個瓷杯或者玻璃杯中沖泡很常見,這種瓷杯或者玻璃杯簡單,但有一個不足的特點,就是説不能做到茶水分離。這種方式喝茶頭幾口的時候,可能感覺問題不太大,但十幾分鍾之後就會茶湯過濃,洗兩遍水之後,茶湯可能感覺就沒什麼味道了。

  茶具的種類繁多,它的分類方法也不一樣,我們可以按照材質不同可以分為:瓷質茶具,紫砂茶具,玻璃茶具。還可以按照用途不同分為:日常沖泡茶具和功夫茶茶具。很多的茶具造型優美,除了有使用價值外,好的茶具也是一種藝術品,有着收藏的價值。可以根據茶葉的特點和個人的喜好選擇適合的茶具,還可以欣賞茶具的美感,感受品茗的情趣。

茶壺的款式種類

茶壺的款式種類:

茶壺是泡茶工具中的主體,用於泡茶、讓茶葉茶味釋放。茶壺造型多變,依不同大小、材質、沖泡茶種有所不同。除了常見的桔子型,還有瓜型、菱形、鼓型、六角形等。常見的材質有陶、瓷、紫砂、玻璃、塑料等。

陶壺:陶壺為陶土燒製成的茶壺,是最常見的茶壺材質。因為茶壺的熱傳導性很好,適合發酵度較高、重喉韻的茶類。包括鐵觀音、重焙烏龍茶都很合適。瓷壺:和陶壺一樣,為常見的茶壺材質。它的特性是傳導熱很好,但散熱也較快。適合泡比較清、注重韻味的茶。例如清茶、高山茶、東方美人茶沖泡都很合適。

茶壺

茶壺(teapot)是一種供泡茶和斟茶用的帶嘴器皿,也是茶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茶壺主要用來泡茶,也有直接用小茶壺來泡茶和盛茶,獨自酌飲的。茶壺由壺蓋、壺身、壺底、圈足四部分組成,壺蓋有孔、鈕、座、蓋等細部;壺身有口、延(脣牆)、嘴、流、腹、肩、把(柄、扳)等部分。

由於壺的把、蓋、底、形的細微差別,茶壺的基本形態就有近200種;泡茶時,茶壺大小依飲茶人數多少而定。茶壺的質地很多,使用較多的是以紫砂陶壺或瓷器茶壺。

泡紅茶最佳壺型 四種茶壺供你選擇

1、紫砂壺:紫砂壺是陶器茶具的佼佼者,早在北宋初期就已“成名”造型簡練大方,色調淳樸古雅的特點,外形有似竹結、蓮藕、鬆段和仿商周古銅器形狀的,明代大為流行。

由於成陶火温在1000-1200攝氏度,質地緻密,既不滲漏,又有肉眼看不見的氣孔,能吸附茶汁,長時間使用,紫砂壺的顏色會變得越來越自然,而在壺內泡着的茶會滲進壺體內,使壺藴含茶味。

2、鑄鐵壺:鐵壺的好,在於能充分改善水質,提升品茗的醇和感受。市面上的鑄鐵壺,紋路樣式多數沿用日本南部鐵器的小格、龍甲、線紋、櫻花等傳統紋路,着色純樸,紋樣細膩古樸。

鑄鐵壺之所以回潮,還有茶友們對它養生價值肯定的因素——鐵壺在煮茶時由於火焰的灼燒,會釋放人體易吸收的二價鐵離子,起到一定的補鐵作用。有茶友反映,鐵成分會讓水更具柔性,還原茶香。因此,在茶友的心目中,鑄鐵壺兼具了實用和收藏的價值。

3、銀壺:銀壺泡紅茶的功效很多,對身體有諸多益處。銀壺會釋放銀離子,具有殺菌消毒的作用。一升水中只要有五百億份之一的銀離子,就足以使細菌無法生存。用銀壺盛放過的飲水,可以保持幾個月不。

銀離子不僅能殺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等六十餘種有害病菌,還能促進人體排毒養生,加速新陳代謝,增強對疾病的抵禦能力。銀壺煮水,能使水質變軟變薄,古人謂之“若絹水”就是説水質柔薄爽滑猶如絲絹。

另外,本身潔淨無味,而且熱化學性質穩定,不易鏽,不會讓茶湯沾染異味。銀的熱傳導性在所有的金屬中是最突出的,它能夠迅速散發血管的熱量,因此可以有效預防多種心血管疾病。

4、玻璃壺:玻璃茶具通透明亮,用玻璃壺泡茶,品茶的同時也可以觀賞茶葉在茶具中唯美的形態,所以玻璃茶具泡茶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玻璃茶具泡茶在於散熱較快,有利於水温的掌握,保持茶葉原有的風味特點。

在所有材質的杯子裏,玻璃杯是最健康的。玻璃茶具使用高硼硅耐熱玻璃吹制而成,在燒製的過程中不含有機的化學物質,當人們用玻璃杯喝水或其他飲品的時候,不必擔心化學物質會被喝進肚裏去。

陶瓷茶壺的種類

茶具,在古代泛指製茶、飲茶使用的各種工具,包括採茶、製茶、貯茶、飲茶等大類。現在所指專門與泡茶有關的專門器具,主要指飲茶器具。芳香甘醇的茶葉配上質優雅緻的茶具,更能襯托茶汁的湯色,保持濃郁的茶香。一套精製的茶具,既可沏茶品飲,又能使人從中得到美的享受。我國的茶具最早以陶器為主。瓷器發明之後,陶質茶具就逐漸為瓷質茶具所代替。瓷器茶具的品種很多,其中主要的有: 青瓷茶具、白瓷茶具、黑瓷茶具和紅瓷茶具等。這些茶具在中國茶文化發展史上,都曾有過輝煌的一頁。

青瓷茶具

早在東漢年間,就已開始生產色澤純正、透明發光的青瓷。晉代浙江的越窯、婺窯、甌窯已具相當規模,主要產地在浙江,最流行的是一種叫“雞頭流子”的有嘴茶壺。 六朝以後,許多青瓷茶具擁有蓮花紋飾。唐代的茶壺又稱“茶注”,壺嘴稱“流子”,形式短小,取代了晉時的雞頭流子。宋代飲茶,盛行茶盞,茶盞又稱茶盅,是一種小型茶碗,它有利發揮和保持茶葉的香氣滋味。隨着宋代瓷窯的競爭,技術的提高,使得茶具種類增加,出產的茶盞、茶壺、茶杯等品種繁多,式樣各異。其中最為著名的由浙江龍泉縣哥窯生產的青瓷茶具,甚至首次遠銷歐洲市場。明代,青瓷茶具更以其質地細膩,造型端莊,釉色青瑩,紋樣雅麗而蜚聲中外。

當代,浙江龍泉青瓷茶具又有新的發展,不斷有新產品問世。這種茶具除具有瓷器茶具的眾多優點外,因色澤青翠,用來沖泡綠茶,更有益湯色之美。不過,用它來沖泡紅茶、白茶、黃茶、黑茶,則易使茶湯失去本來面目。

白瓷茶具

白瓷具有坯質緻密透明,上釉、成陶火度高,無吸水性,音清而韻長等特點。因色澤潔白,能反映出茶湯色澤,傳熱、保温性能適中,加之色彩繽紛,造型各異,堪稱飲茶器皿中之珍品。唐代飲茶之風大盛,促進了茶具生產的相應發展,全國不少地方的瓷業都很興旺,形成了一批以生產茶具為主的著名窯場。各窯場爭美鬥奇,相互競爭。元代,江西景德鎮白瓷茶具已遠銷國外。

如今,白瓷茶具更是被廣泛應用於人們生活中。白釉茶具,適合沖泡各類茶葉,加之白瓷茶具造型精巧,裝飾典雅,其外壁多繪有山川河流,四季花草,飛禽走獸,人物故事,或綴以名人書法,又頗具藝術欣賞價值。

黑瓷茶具

自宋代開始,飲茶方法已由唐時煎茶法逐漸改變為點茶法,而宋代福建鬥茶之風盛行,又為黑瓷茶具的崛起創造了條件。宋人衡量鬥茶的效果,一看盞麪湯花色澤和均勻度,以"鮮白"為先;二看湯花與茶盞相接處水痕的有無和出現的遲早,以"著盞無水痕"為上。鬥茶者們根據經驗認為建安窯所產的黑瓷茶盞瓷質厚重,保温性能較好,用來鬥茶最為適宜,因而馳名。所以,宋代的黑瓷茶盞,成了瓷器茶具中的最大品種。

福建建窯、江西吉州窯、山西榆次窯等,都大量生產黑瓷茶具,成為黑瓷茶具的主要產地。黑瓷茶具的窯場中,建窯生產的"建盞"最為人稱道。建盞配方獨特,在燒製過程中使釉面呈現兔毫條紋、鷓鴣斑點、日曜斑點,一旦茶湯入盞,能放射出五彩紛呈的點點光輝,增加了鬥茶的情趣。另外浙江餘姚、德清一帶也曾出產過漆黑光亮、美觀實用的黑釉瓷茶具,最流行的是一種雞頭壺,即茶壺的嘴呈雞頭狀。 明代開始,由於"烹點"之法與宋代不同,黑瓷建盞"似不宜用",僅作為"以備一種"而已。

紅瓷茶具

紅瓷又稱釉裏紅。顧名思義,紅瓷以中國傳統的大吉大利大紅色為主色,大紅的瓶身上裹着用黃金等貴金屬烤制而成的精美圖案,整件器物洋溢着富貴、吉祥。紅色瓷之所以名貴,除了它的光澤顏色俱佳、材質貴重外,更因為它工藝獨特、煉製過程複雜而成為瓷中珍品,在封建社會,只有皇家才能享用。

中國紅瓷始於晚唐,但從工藝角度分析,紅瓷的技術成熟期是元朝。元朝景德鎮發展並創新了前朝以來的釉裏紅技術,開始了批量生產釉裏紅的歷史。 明清是紅瓷發展的極盛期。明洪武是釉裏紅髮展史上的第一個極盛期,本朝釉裏紅大多色呈較淡,紅色暈散,紋飾以花卉為主,有較多扁菊花紋是一大時代特徵。明宣德是釉裏紅瓷發展的又一高峯,該時期紅瓷創新性分為釉裏紅和青花釉裏紅兩大類。 清代在紅瓷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清康熙紅瓷製造工藝相當突出,

有什麼高顏值茶壺推薦?可以簡單描述一下嗎?

喝茶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而如果能再有一把別緻的茶壺當然更加美好,今天就給大家整理了幾款簡約獨特的高顏值三界泡茶壺,希望你能喜歡。

一、活力四射玻璃泡茶壺

這是一款很適合泡茶的玻璃水壺,長濾網的設計很好地解決了茶水分離的問題,平常不想用濾網的時候也可以直接取下來,非常的方便。壺身用的是高硼硅玻璃材質,温差耐受150℃,熱衝冷泡都行,容量也很大,用來養生泡茶是個很不錯的選擇。

二、顏值加分玻璃側把壺

這款玻璃水壺用的是比較現代的側把壺設計,不同於木質把柄,這款泡茶壺用的是玻璃材質,別出心裁的運用了跑道型防滑設計,不僅保留了玻璃的質感也不易滑落,拿握的手感更好。耐高温的壺身,可以適應各類加熱器具,用來煮紅茶、老白茶、普洱等都是很不錯的選擇。

三、實用安全不鏽鋼茶壺

這款茶壺是三界茶具新作,保留了簡簡單單的不鏽鋼原色,沒有多餘色彩,1升的大容量,一家人也夠用,比一般的玻璃茶壺體積都要小很多,放哪都合適。不會有金屬茶具的厚重感,再配上慣有的磁吸壺蓋設計,提壺倒水都很輕鬆,單手也不會費力。

四、造型滿分提樑西壺

這款茶壺的壺型是比較偏復古中式的風格,特色的提樑把手運用了徽派建築的靈感,將復古中國風巧妙的融合,顏值持續在線。不鏽鋼耐高温壺身,電陶爐、電磁爐這些加熱器具都能用, v 型壺嘴,倒水的時候出水很利落,有黑白兩色,無論怎麼搭配都好看。

以上就是我的四款推薦,希望對你的茶壺選擇有所幫助與參考,也希望提高你的喝茶體驗。

茶壺的種類

茶具,古代亦稱茶器或茗器。

“茶具”一詞最早在漢代已出現。

據西漢辭賦家王褒《憧約》有“烹茶盡具,酺已蓋藏”之説,這是我國最早提到“茶具”的一條史料。

到唐代,“茶具”一詞在唐詩裏觸處可見,諸如唐詩人陸龜蒙《零陵總記》説:“客至不限匝數,競日執持茶器。

” 白居易《睡後茶興憶楊同州詩》“此處置繩牀,旁邊洗茶器。

”唐代文學家皮日休《褚家林亭詩》有“蕭疏桂影移茶具”之語。

宋、元、明幾個朝代,“茶具”一詞在各種書籍中都可以看到,如《宋史•禮志》載:“皇帝御紫哀殿,六參官起居北使……是日賜茶器名果”宋代皇帝將“茶器”作為賜品,可見宋代“茶具”十分名貴,北宋畫家文同有“惟攜茶具賞幽絕”的詩句。

南宋詩人翁卷寫有“一軸黃庭看不厭,詩囊茶器每隨身。

”的名句,元畫家王冕《出峽圖詩》有“酒壺茶具船上頭。

”明初號稱“吳中四傑”的畫家徐責一天夜晚邀友人品茗對飲時,他趁興寫道:“茶器晚猶設,歌壺醒不敲。

”不難看出,無論是唐宋詩人,還是元明畫家,他們筆下經常可以讀到“茶具”詩句。

説明茶具是茶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現代人所説的“茶具”。

主要指茶壺、茶杯這類飲茶器具。

事實上現代茶具的種類是屈指可數的。

但是古代“茶具”的概念似乎指更大的範圍。

按唐文學家皮日休《茶具十詠》中所列出的茶具種類有“茶塢、茶人、茶筍、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甌、煮茶。”

其中“茶塢”是指種茶的凹地。

“茶人”指採茶者,如《茶經》説:“茶人負以(茶具)採茶也。

”“茶籯”是箱籠一類器具。

唐陸龜蒙寫有一首《茶籯詩》“金刀劈翠筠,織似波紋斜。

”可知“茶籯”是一種竹製、編織有斜紋的茶具。

“茶舍”多指茶人居住的小茅屋,唐皮日休《茶舍詩》日“陽崖忱自屋,幾日嬉嬉活,棚上汲紅泉,焙前煎柴蕨,乃翁研茶後,中婦拍茶歇,相向掩柴扉,清香滿山月。

”詩詞描寫出茶舍人家焙茶、研(碾)茶、煎茶、拍茶辛勞的製茶過程。

古人煮茶要用火爐(即炭爐),唐以來煮茶的爐通稱“茶灶”,《唐書•陸龜蒙傳》説他居住松江甫裏,不喜與流俗交往,雖造門也不肯見,不乘馬,不坐船,整天只是“設蓬席齋。

束書茶灶。

”往來於江湖,自稱“散人”,宋南渡後譽為“四大家”之一的楊萬里《壓波堂賦》有“筆牀茶灶,瓦盆藤尊”之句。

唐詩人陳陶《題紫竹詩》寫道:“幽香入茶灶,靜翠直棋局。

”可見,唐宋文人墨客無論是讀書,還是下棋,都與“茶灶”相傍,又見茶灶與筆牀、瓦盆並例,説明至唐代開始,“茶灶”就是日常必備之物了。

古時把烘茶葉的器具叫“茶焙”。

據《宋史•地理志》提到“建安有北苑茶焙。

”是有名的,又依《茶錄》記載説,茶焙是一種竹編,外包裹箬葉(箬竹的葉子),因箬葉有收火的作用,可以避免把茶葉烘黃,茶放在茶焙上,要求温度小火烘製,就不會損壞茶色和茶香了。

除了上述例舉的茶具之外。

在各種古籍中還可以見到的茶具有:茶鼎、茶甌、茶磨、茶碾、茶臼、茶櫃、茶榨、茶槽、茶憲、茶籠、茶筐、茶板、茶挾、茶羅、茶囊、茶瓢、茶匙……等。

究竟有多少種茶具呢?據《云溪友議》説:“陸羽造茶具二十四事。

”如果按照唐代文學家《茶具十詠》和《云溪友議》之言,古代茶具至少有24種。

這段史料所言的“茶具”概念與今是有很大不同的。

唐宋時期所言的“茶具”似有大概念與小概念之分。

如唐、宋、元、明許多詩人筆下的“茶具”主要指與飲茶有關的茶罏、茶壺、茶杯等器具,所以是小概念的。

從大概念來看,依唐文學家皮日休《茶具十詠》所指出的有十大件,其中包括製茶、盛茶、烘焙茶具、飲茶有關的器具,甚至包括茶人、茶舍。

又按《云溪友議》提到有“二十四種”茶具,顯然,後兩者是大概念的茶具,這一概念與今有許多不同。

唐宋以來,銅和陶瓷茶具逐漸代替古老的金、銀、玉製茶具,原因主要是唐宋時期,整個社會興起一股家用銅瓷,不重金玉的風氣。

據《宋稗類鈔》説“唐宋間,不貴金玉而貴銅磁(瓷)”銅茶具相對金玉來説,價格更便宜,煮水性能好。

陶瓷茶具盛茶又能保持香氣,所以容易推廣,又受大眾喜愛。

這種從金屬茶具到陶瓷茶具的變化,也從側面反映出,唐宋以來,人們文化觀,價值觀,對生活用品實用性的取向有了轉折性的改變,在很大程度上説,這是唐宋文化進步的象徵。

唐宋陶瓷工藝生產的發展與陶瓷茶具的發展

唐宋以來,陶瓷茶具明顯取代過去的金屬、玉製茶具,這還與唐宋陶瓷工藝生產的發展直接有關。

一般來説,我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瓷器生產開始出現飛躍發展,隋唐以來我國瓷器生產進入一個繁榮階段。

如唐代的瓷器製品已達到圓滑輕薄的地步,唐皮日休説道:“邢客與越人,皆能造磁器,圓似月魂墮,輕如雲魄起。

”當時的“越人”多指浙江東部地區,越人造的磁器形如圓月,輕如浮雲。

因此還有“金陵碗,越瓷器”的美譽。

王蜀寫詩説:“金陵含寶碗之光,祕色抱青瓷之響”。

宋代的制瓷工藝技術更是獨具風格,名窯輩出,如“定州白窯”。

宋世宗時有“柴窯”。

據説“柴窯”出的瓷器“顏色如天,其聲如磐,精妙之極”。

北宋政和年間,京都自置窯燒造瓷器,名為“官窯”。

北宋南渡後,有邵成章設後苑,名為“邵局”,並仿北宋遺法,置窯於修內司造青器,名為“內窯”。

內窯瓷器“油色瑩徹,為世所珍。

”宋大觀年間(1107—1110年)景德鎮陶器色變如丹砂(紅色),也是為了上貢的需要。

大觀年間朝廷貢瓷要求“端正合制,瑩無暇庇,色澤如一。

”宋朝廷命汝州造“青窯器”,其器用瑪瑙細未為油,更是色澤潔瑩。

當時只有貢御宮廷多下來一點青窯器方可出賣。

“世尤難得”。

汝窯被視為宋代瓷窯之魁,史料説當時的茶盞,茶罌(茶瓶)價格昂貴到了“鬻(賣)諸富室,價與金玉等(同)。

”世人爭為收藏,除上例之外:宋代還有不少民窯,如烏泥窯、餘杭窯、續窯等生產的瓷器也非常精美可觀。

一言蔽之,唐宋陶瓷工藝的興起是唐宋茶具改進與發展的根本原因。

茶具的分類

茶具,按其狹義的範圍是指茶杯、茶壺、茶碗、茶盞、茶碟、茶盤等飲茶用具。

我國的茶具,種類繁多,造型優美,除實用價值外,也有頗高的藝術價值,因而馳名中外,為歷代茶愛好者青睞。

由於製作材料和產地不同而分為陶土茶具、瓷器茶具、漆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屬茶具和竹木茶具等幾大類。

陶土茶具

陶土茶具是指宜興製作的紫茶具。

用紫砂茶具泡茶,即不奪茶真香,又無熟湯氣,能較長時間保持茶葉的色、香、味。

瓷器茶具

我國的瓷器茶具產於陶器之後,按產品分為白瓷茶具、青瓷茶具和黑瓷茶具等幾個類別。

白瓷茶具以色白如玉而得名。

其產地甚多,而江西景德鎮的產品最為著名,是當今最為普及的茶具之一。

漆器茶具

漆器茶具較為著名的有北京雕漆茶具、福州脱胎茶具、江西波陽、宜春等地生產的脱胎漆器等,均別具魅力。

其中以福州漆器茶具最佳。

玻璃茶具

玻璃茶具素以它的質地透明、光澤奪目,外形可塑性大,形狀各異,品茶飲酒兼用而受人青睞。

如果用玻璃茶具沖泡,如龍井、碧螺春、君山銀針等名茶,就能充分發揮玻璃器皿透明優越性,觀之令人賞心悦目。

搪瓷茶具

由於經久耐用,攜帶方便,實用性強,在五六十年代我國各地廣泛流行,以後又為其它茶具所代替。

現代已很少採用了。

一般來説,現在通行的各類茶具中以瓷器茶具、陶器茶具最好,玻璃茶具次之, 搪瓷茶具再次之。

特別是宜興紫砂用來沏茶最好。

現將流行廣、應用多,或在茶具發展史上曾佔有重要地位的茶具,結合主要產地,分類介紹:

金屬茶具

金屬用具是指由金、銀、銅、鐵、錫等金屬材料製作而成的器具。

它是我國最古老的日用器具之一,早在公元前18世紀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前的1500年間,青銅器就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先人用青銅製作盤盛水,製作爵、尊盛酒,這些青銅器皿自然也可用來盛茶。

自秦漢至六朝,茶葉作為飲料已漸成風尚,茶具也逐漸從與其他飲具共用中分離出來。

大約到南北朝時,我國出現了包括飲茶器皿在內的金銀器具。

到隋唐時,金銀器具的製作達到高峯。

本世紀80年代中期,陝西扶風法門寺出土的一套由唐僖宗供奉的鎏金茶具,可謂是金屬茶具中罕見的稀世珍寶。

但從宋代開始,古人對金屬茶具褒貶不一。

元代以後,特別是從明代開始,隨着茶類的創新,飲茶方法的改變,以及陶瓷茶具的興起,才使包括銀質器具在內的金屬茶具逐漸消失,尤其是用錫、鐵、鉛等金屬製作的茶具,用它們來煮水泡茶,被認為會使"茶味走樣",以致很少有人使用。

但用金屬製成貯茶器具,如錫瓶、錫罐等,卻屢見不鮮。

這是因為金屬貯茶器具的密閉性要比紙、竹、木、瓷、陶等好,具有較好的防潮、避光性能,這樣更有利於散茶的保藏。

因此,用錫製作的貯茶器具,至今仍流行於世。

瓷器茶具

瓷器茶具的品種很多,其中主要的有:青瓷茶具、白瓷茶具、黑瓷茶具和彩瓷茶具。

這些茶具在中國茶文化發展史上,都曾有過輝煌的一頁。

⑴青瓷茶具 以浙江生產的質量最好。

早在東漢年間,已開始生產色澤純正、透明發光的青瓷。

晉代浙江的越窯、婺窯、甌窯已具相當規模。

宋代,作為當時五大名窯之一的浙江龍泉哥窯生產的青瓷茶具,已達到鼎盛時期,遠銷各地。

明代,青瓷茶具更以其質地細膩,造型端莊,釉色青瑩,紋樣雅麗而蜚聲中外。

16世紀末,龍泉青瓷出口法國,轟動整個法蘭西,人們用當時風靡歐洲的名劇《牧羊女》中的女主角雪拉同的美麗青袍與之相比,稱龍泉青瓷為"雪拉同",視為稀世珍品。

當代,浙江龍泉青瓷茶具又有新的發展,不斷有新產品問世。

這種茶具除具有瓷器茶具的眾多優點外,因色澤青翠,用來沖泡綠茶,更有益湯色之美。

不過,用它來沖泡紅茶、白茶、黃茶、黑茶,則易使茶湯失去本來面目,似有不足之處。

⑵白瓷茶具 具有坯質緻密透明,上釉、成陶火度高,無吸水性,音清而韻長等特點。

因色澤潔白,能反映出茶湯色澤,傳熱、保温性能適中,加之色彩繽紛,造型各異,堪稱飲茶器皿中之珍品。

早在唐時,河北邢窯生產的白瓷器具已"天下無貴賤通用之。

"唐朝白居易還作詩盛讚四川大邑生產的白瓷茶碗。

元代,江西景德鎮白瓷茶具已遠銷國外。

如今,白瓷茶具更是面目一新。

這種白釉茶具,適合沖泡各類茶葉。

加之白瓷茶具造型精巧,裝飾典雅,其外壁多繪有山川河流,四季花草,飛禽走獸,人物故事,或綴以名人書法,又頗具藝術欣賞價值,所以,使用最為普遍。

⑶黑瓷茶具 黑瓷茶具,始於晚唐,鼎盛於宋,延續於元,衰微於明、清,這是因為自宋代開始,飲茶方法已由唐時煎茶法逐漸改變為點茶法,而宋代流行的鬥茶,又為黑瓷茶具的崛起創造了條件。

宋人衡量鬥茶的效果,一看茶麪湯花色澤和均勻度,以"鮮白"為先;二看湯花與茶盞相接處水痕的有無和出現的遲早,以"盞無水痕"為上。

時任三司使給事中的蔡襄,在他的《茶錄》中就説得很明白:"視其面色鮮白,著盞無水痕為絕佳;建安鬥試,以水痕先者為負,耐久者為勝。

"而黑瓷茶具,正如宋代祝穆在《方輿勝覽》中説的"茶色白,入黑盞,其痕易驗"。

所以,宋代的黑瓷茶盞,成了瓷器茶具中的最大品種。

福建建窯、江西吉州窯、山西榆次窯等,都大量生產黑瓷茶具,成為黑瓷茶具的主要產地。

黑瓷茶具的窯場中,建窯生產的"建盞"最為人稱道。

蔡襄在《茶錄》中這樣説"建安所造者……最為要用。

出他處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

"建盞配方獨特,在燒製過程中使釉面呈現兔毫條紋、鷓鴣斑點、日曜斑點,一旦茶湯入盞,能放射出五彩紛呈的點點光輝,增加了鬥茶的情趣。

明代開始,由於"烹點"之法與宋代不同,黑瓷建盞"似不宜用",僅作為"以備一種"而已。

⑷彩瓷茶具 彩色茶具的品種花色很多,其中尤以青花瓷茶具最引人注目。

它的特點是花紋藍白相映成趣,有賞心悦目之感;色彩淡雅幽菁可人,有華而不豔之力。

加之彩料之上塗釉,顯得滋潤明亮,更平添了青花茶具的魅力。

直到元代中後期,青花瓷茶具才開始成批生產,特別是景德鎮,成了我國青花瓷茶具的主要生產地。

由於青花瓷茶具繪畫工藝水平高,特別是將中國傳統繪畫技法運用在瓷器上,因此這也可以説是元代繪畫的一大成就。

明代,景德鎮生產的青花瓷茶具,諸如茶壺、茶盅、茶盞,花色品種越來越多,質量愈來愈精,無論是器形、造型、紋飾等都冠絕全國,成為其它生產青花茶具窯場模仿的對象,清代,特別是康熙、雍正、乾隆時期,青花瓷茶具在古陶瓷發展史上,又進入了一個歷史高峯,它超越前朝,影響後代。

康熙年間燒製的青花瓷器具,更是史稱"清代之最"。

綜觀明、清時期,由於制瓷技術提高,社會經濟發展,對外出口擴大,以及飲茶方法改變,都促使青花茶具獲得了迅猛的發展,當時除景德鎮生產青花茶具外,較有影響的還有江西的吉安、樂平,廣東的潮州、揭陽、博羅,雲南的玉溪,四川的會理,福建的德化、安溪等地。

此外,全國還有許多地方生產"土青花"茶具,在一定區域內,供民間飲茶使用。

紫砂茶具

紫砂茶具,由陶器發展而成,是一種新質陶器。

它始於宋代,盛於明清,流傳至今。

據説,北宋大詩人蘇軾在江蘇宜興獨山講學時,好飲茶,為便於外出時烹茶,曾燒製過由他設計的提樑式紫砂壺,以試茶審味,後人稱它為"東坡壺"或是"提樑壺"。

蘇軾詩云:"銀瓶瀉油浮蟻酒,紫碗莆粟盤龍茶",就是詩人對紫砂茶具賞識的表達。

但從確切有文字記載而言,紫砂茶具則創造於明代正德年間。

今天紫砂茶具是用江蘇宜興南部及其毗鄰的浙江長興北部埋藏的一種特殊陶土,即紫金泥燒製而成的。

這種陶土,含鐵量大,有良好的可塑性,燒製温度以攝氏1150度左右為宜。

優質的原料,天然的色澤,為燒製優良紫砂茶具奠定了物質基礎。

宜興紫砂茶具之所以受到茶人的鐘情,除了這種茶具風格多樣,造型多變,富含文化品位,以致在古代茶具世界中別具一格外,還與這種茶具的質地適合泡茶有關。

後人稱紫砂茶具有三大特點,就是"泡茶不走味,貯茶不變色,盛暑不易餿。"

目前我國的紫砂茶具,質量以產於江蘇宜興的為最,與其毗鄰的浙江長興亦有生產。

經過歷代茶人的不斷創新,"方非一式,圓不相同"就是人們對紫砂茶具器形的讚美。

一般認為,-一件姣好的紫砂茶具,必須具有三美,即造型美、製作美和功能美,三者兼備方稱得上是一件完善之作。

怎樣鑑定紫砂壺

在眾多紫砂壺中,如何挑選到一把好壺,豈只是紫砂新生的難題,對悠遊紫砂陶多年的老手,同樣也是一個嚴肅的課題。

紫砂壺既是着重功能性的實用品,又是可以把玩、欣賞的藝術品。

所以,一把好的紫砂壺應在實用性、工藝性和鑑賞性三方面獲得極高的肯定。

壺藝愛好者在選購紫砂壺時,不妨就這三個重點加以考量。

壺的結構

壺的結構:壺由壺蓋、壺身、 壺底 、 圈足 四部分組成,壺蓋有孔、鈕、座、蓋等細部。 壺身有口、延(脣牆)、嘴、流、腹、肩、把(柄、扳)等部分。

 由於壺的把、蓋、底、形的細微差別,茶壺的基本形態就有200種。 泡茶時,茶壺大小依飲茶人數多少而定。 茶壺的質地很多,使用較多的是以 紫砂 陶壺或 瓷器 茶壺。 

選擇茶壺,好壞標準有四字訣,曰:“小、淺、齊、老。 ”茶壺有二人罐,三人罐,四人罐等的分別。 以 孟臣 、鐵畫軒、秋圃、尊圃、小山、袁熙生等製造的最受珍視。

壺的式樣很多,有小如桔子,大似蜜柑者,也有 瓜形、柿形、菱形、鼓形、梅花形、六角形、栗子形……等等,一般多用鼓形的,取其端正渾厚故也。

TAG標籤:瓷器 茶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