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武夷山大紅袍母樹有武警保護嗎

武夷山大紅袍母樹有武警保護嗎

根據公開報道,武夷山大紅袍母樹在保護方面得到了武警、森林公安、文保部門等多方面的保護,確保其環境安全和生長健康。同時,遊客前往觀賞時也需要遵守相關規定,如不能觸碰樹幹、不可以破壞周圍環境等。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中國武警保護的那個茶樹是什麼樹

是大紅袍樹,二十世紀30年代當地曾派兵把守,新中國成立之後,有關部門仍僱傭一農户長年看管,自從2000年武夷山申報“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成功後,武夷山大紅袍母樹就被《福建省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條例》列為重點保護對象。

2003年,武夷山市向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為現有六株(有兩株為無性繁植所生)大紅袍母株投保一億元人民幣產品責任保險。

武夷山決定2006年起,對大紅袍母樹實行特別管護,停止採摘大紅袍母樹茶葉,確保其良好生長;茶葉專業技術人員對大紅袍母樹實行科學管理,並建立詳細的管護檔案;嚴格保護“大紅袍”茶葉母樹周邊的生態環境。

擴展資料

大紅袍的樹齡已有千年,是稀世珍寶。九龍窠絕壁上僅僅有4株,它們由巖縫中滲出的泉水滋潤,不用施肥,而生長茂盛。人們每年五月的十三到十五日高高地架起雲梯採摘,產量極少,大約只有11兩,被視稀世珍寶。

武夷大紅袍,屬於品質特優的“名樅”,沖泡9次後還有着原茶的桂花香味。被譽為“武夷茶王”。“大紅袍”母樹所產茶葉極少,六株母樹年僅產茶一公斤,古代被列為貢品,價值連城。

廣州茶會上,廣州著名酒樓南海漁村以十八萬元人民幣,買走了二十克母樹“大紅袍”。武夷山開闢大紅袍旅遊文化線路以來,眾多海內外遊客加入探奇尋寶行列,一睹“大紅袍”母樹風采。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母樹大紅袍

中國最珍稀的植物,武警24小時守護,這是什麼?

茶的歷史在中國已經相當悠久,難以追溯本源,但飲茶的歷史至少在中國文明之初就已經誕生了,“茶聖”陸羽在中國第一部《茶經》當中説: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神龍氏嘗百草,發現的茶葉,並且判斷茶是一種藥。

茶在中國幾千年的發展當中,也是培育出了各種各樣茶,苦茶(變種)、白毛茶(變種)、普洱茶、多萼茶、擬細萼茶,元江茶、高樹茶等等,而勐庫大葉茶,勐海大葉茶,鳳慶大葉茶都屬於國家級良種。

這幾種國家級良種的茶雖然相當的貴重,但是隻要有錢還是能夠買到的,然而有一種茶,就算有錢也喝不到,這種茶就是母樹大紅袍。

大紅袍,主要產自福建武夷山,屬於烏龍茶,也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不過被公認最好的大紅袍,是武夷山九龍窠大紅袍那三棵六株茶樹,據説,在1385年,明朝洪武十八年,舉子丁顯上京赴考。

就在他路過武夷山時突然得病,腹痛難忍,好在遇到了天心永樂禪寺的和尚,和尚取了一些茶葉泡給他喝,病痛突然就消失了,他考中狀元之後,就來答謝和尚,在問及茶葉出處時,和尚就脱下大紅袍繞茶叢三圈,披在茶樹上,因此就稱為“大紅袍”。

那麼武夷山九龍窠那幾顆大紅袍有什麼特殊呢?這三棵六株,已經有了360多年曆史了,被稱為母樹大紅袍,這六株又共有6個品系,其中兩株為無性繁殖所生,由九龍窠產出了大紅袍也是即為尊貴。

二十世紀30年代當地部門就派兵開始把守,新中國成立後,只有一個農户在保護,2000年武夷山替母樹大紅袍申報了“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申報成功後,母樹大紅袍被列為《武夷山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

不過母樹大紅袍停止採摘是在2006年以後,在此之前母樹大紅袍的茶葉還是流通市面,1998年,“豪宅教父”許榮茂就以15.68萬元的高價拍下了20克母樹大紅袍,2005年4月漲到了19.8萬,2005年第七屆武夷山紅袍節20克又拍出了20.8萬的高價。

2006年之後,武夷山就實行了特別管護,並且不再繼續採摘,2005年最後一次採摘茶葉,送給了中國博物館珍藏,不僅不準採摘,還有人特別照顧母樹大紅袍,甚至在特殊情況下,武夷山還會動用保護,可以説這顆母樹大紅袍是中國待遇最高的幾顆茶樹了。

母樹大紅袍的介紹

武夷山天心巖九龍窠懸崖峭壁上現存的6棵茶樹,樹齡已有350多年,被稱為大紅袍母樹。

為保護大紅袍母樹,武夷山有關部門決定對其實行特別管護,自2006年起,當地對6株大紅袍母樹實行停採留養,茶葉專業技術人員對大紅袍母樹實行科學管理,並建立詳細的管護檔案,嚴格保護“大紅袍”茶葉母樹及周邊的生態環境。

我想了解下大紅袍的知識

編輯本段【相關揭祕】

大紅袍之所以特別引人關注,不僅因為神話有趣,更因為始終十分神祕。它的神祕,首先在於它的稀貴。歷史上的大紅袍,本來就少,而如今公認的大紅袍,僅是九龍窠巖壁上的那幾棵。滿打大紅袍滿算,最好的年份,茶葉產量也不過幾百克。自古物以稀為貴。這麼少的東西,自然也就身價百倍。時一斤就值64塊銀元,折當時大米4000斤。前幾年,有九龍窠大紅袍茶拿到市場拍賣,20克竟拍出15.68萬元的天價,創造了茶葉單價的最高紀錄!這麼稀貴的茶葉,尋常百姓哪得一見,更不用説品賞了。事實上,大紅袍自從它為世人所知,就一直以“貢茶”的身份而蒙着一層光環。可是,大紅袍究竟是否做過“貢茶”?歷史上武夷茶曾經被列為貢茶,是現在有據可查的是位於九曲溪畔的御茶園之茶,從未有過位於九龍窠的貢茶。確認大紅袍的時間,最早不過1927年。1927年時是孫中山,之後是蔣介石;49年以後,便是毛了。孫中山蔣介石是否受過大紅袍不得而知。解放後崇安地方倒是給毛送過。可惜的是,毛並不喜歡,據説還下了專門指示,今後不要再送。儘管如此,人們還是固執地認為它是受過御封的“貢茶”。既然是貢茶,那就得管好看好。據武夷山的一些人説,早在時代,大紅袍就有兵看守;解放初,也有軍人看守過,最多時曾有一個排的兵看守。前不久,還有一篇文章,記述當年一位看守過大紅袍的老兵,從北方來武夷山故地重遊的動人故事。幾棵小小的茶樹,竟要派兵看守。這在中國,恐怕是絕無僅有的了。就連名氣比大紅袍大的多的西湖龍井御封十八棵母樹,還沒有這種殊遇呢。何時何地派兵守大紅袍,未見任何史料。倒是蔣介石到過武夷山,至今天遊頂上留有遺墨牌坊,也許是為了保護蔣介石安全,在九龍窠設過崗哨?解放後的相當一段時間內,景區包括大紅袍在內的原寺產,統統劃歸附近的農場管理。於是便常有在九龍窠走動。這就是派兵守茶的由來。不過,是否有兵看守,並不重要。許多年來,大紅袍的的確確一直有人守着。直到今天,仍然有一家人長住在那裏專門看管。平時有人不用説,採摘製作時,茶葉局的領導必定親自到場監督;制好的茶葉,必須專人保管,使用時,每一片茶葉都必須批准。原武夷山市茶科所所長陳德華回憶,1964年,有位在省茶科所工作的同學來要大紅袍茶苗,是拿了省領導的批條才准許剪走5根穗條的。這樣嚴密的管理幾棵茶樹,恐怕又可以創造一個吉尼斯紀錄了,大紅袍能不神祕嗎?

編輯本段【相關評價】

中國政協委員、國家茶葉質檢中心主任駱少君,福建農林大學校長鄭金貴,國家一級評茶師、福建省茶葉質量檢測中心站站長陳鬱榕等茶界著名專家在春茗會上接受了海峽電視台的採訪,他們對大紅袍推崇備至,向到場嘉賓與電視觀眾詳細解説大紅袍的發展、品質、營養價值與保健作用。對於時下熱門的“母樹大紅袍停採留養”一事,駱少君認為,武夷山停採母樹大紅袍,把它保護起來,這是一個非常明智的舉措。她説,按照植物生長的規律,母樹大紅袍停止採摘後,茶樹的生長態勢肯定會比現在好,生命力也會更強,“身為茶人,我當然非常希望茶葉王國中名門望族代表的大紅袍能長生不老,就像雲南的野生大茶樹一樣。”她還向大家解釋,“經過無性繁育,武夷山大紅袍已形成規模,大家可以放心,它的質量和母樹是一樣的。事實上,我們喝茶只要喝到品質一樣就行了,沒必要去追尋它的源頭。”由福建農林大學鑑定的大紅袍的保健功能也在此次春茗會上發佈,鄭金貴説,經過福建農林大學茶學學科這個學位委員會批准的博士點鑑定,由於武夷山的特殊條件,大紅袍有茶多酚、茶多糖、茶氨酸三種有益成分特別高,具有抗癌、降血脂、增強記憶力,降血壓等良好的作用。一是茶多酚特別多,其中最重要的EGCG具有抗癌功能;茶多糖含量是紅茶的3.1倍,綠茶的1.7倍,它可以增強人體免疫力,降低血脂;作為茶葉特有的氨基酸——茶氨酸的含量達1.1%,它可以促進腦部血液循環,具有增強記憶力、降低血壓的作用。而作為普通消費者,如何鑑別市場上的大紅袍是他們非常關心的問題。陳鬱榕女士告訴大家:“我經常喝武夷山大紅袍,它和其他地方的茶還是有區別的。具體來説,可以從外形、顏色、香氣、滋味等四個方面來甄別:大紅袍外形呈條索狀,成品茶顏色綠褐油潤或是背青帶褐油潤,沖泡後湯水呈橙;雖然由於不同廠家工藝的差別,大紅袍的香氣千姿百態,但它們大都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巖骨的花香,而且大紅袍入口醇厚回甘,具有巖韻當中特殊的地域特徵。”言簡意賅的回答,恰如其份的解説,專家的話語令在場嘉賓再次領受了武夷茶的風采。

編輯本段【紅袍詩賦】

大紅炮,茶之王者也。生於武夷峭崖懸壁之間。自然純粹,品高自顯,向謂“巖茶之首”。三百六十餘年間,其臻山川精英秀所所鍾,藴巖骨花香至味為涵,空谷佳人,芬芳自賞。依武夷丹山碧水之貌,顯天地神妙造化之功,展茗林別一格之容。其傳奇也深遠,韻味也深厚,寄喻也深長。比之同儕,斯茶量少而難求,尤其彌足珍貴;味純而近禪,更加見性知靈。去之歲遠,為貢品,深居帝王之家,而聊聊眾生殊不可得。今茶業興旺,始有萬眾品飲之盛況。未逢盛世,豈有妙品入凡世之舉?信耶。品茶即悟道,近此茶者更近禪性。以[有形]之茶入[無我]之境,清靜一體,修已結緣。此中真趣,非吾同好,實不足為人道也。博一笑耳。

編輯本段【神奇之處】

大紅袍乃武夷巖茶之王,是烏龍茶中的極品。它在武夷山栽培已有350多年的歷史。民間流傳着許多關於大紅袍神奇的故事,如大紅袍系神仙所栽,能治百病,茶樹受紅袍加身,由皇帝賜其名,等等。由於它的神祕玄妙,古往今來,吸引了無數中外遊人,一睹其芳容為快。當然能品其味的,傳説只有帝王將相、達官顯貴。 解放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為滿足世人既能觀賞大紅袍的丰姿,又能品嚐其滋味神韻,當地茶葉科技人員,經長時間的刻苦探索科研攻關,終於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獲得無性繁殖成功。後經福建省科委組織有關專家鑑定,一致認為無性繁殖的大紅袍保持母本優良特徵特性,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在武夷山特定的生態環境條件下,可以推廣。經過二十多年的推廣和改進工藝、科學配製,大紅袍已得到空前的大發展。它已從歷史名牌一躍成為行銷世界各地、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的品牌。2005年4月在武夷山舉行大紅袍節期間,20克大紅袍拍賣出20.8萬元人民幣的天價,更是蜚聲四海。為保護這一品牌,國家技術監督總局,批准武夷巖茶(大紅袍)為原產地域保護產品,併發布製作大紅袍質量強制性標準;同時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批准使用“武夷山大紅袍”證明商標。在市茶管會監督下,武夷山各巖茶廠家,嚴格按照國家標準生產大紅袍。凡經市茶管會進行質量檢測,達到香氣濃長清幽,滋味醇甘爽,巖韻明顯的,並有原產地域產品保護和證明商標標誌的,才允許上市。而廣大消費者也只認準有上述標誌的大紅袍為真品,不再受所謂一代、二代冒牌大紅袍的誤導。而今大紅袍品牌聲譽與日俱增,“大紅袍、紅天下”,名不虛傳。

武夷山“特殊”的樹,距今300多年,“結的果實”卻很昂貴 自古以來,我國擁有着非常悠久的茶文化。古人將喝茶作為一種愛好,地方也會向朝廷上貢茶葉,比如特別有名的 大紅袍和碧螺春 ! 在武夷山,存在着的六棵大紅袍母樹,有着300多年的 歷史 ,具有非常良好的價值與意義。

既然人們提起了大紅袍樹,那就一定不要忽略風景秀麗的武夷山。武夷山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並憑藉自身優勢成為5景區。自秦漢以來,許多修身養性之人會到達武夷山,因此,現如今的武夷山留下了大量的道觀。隨着武夷山的 歷史 意義和 旅遊 意義得以顯現,遊客絡繹不絕,增加了當地的 旅遊 業收入。雖然它的 佔地面積高達999.75平方公里,但整體的海拔高度並不高 。該處氣候為典型的中帶氣候, 特別適合茶樹生長 ,這才使得大紅袍母樹由來已久。

早在唐朝時期,我國民間就已經互相贈送茶葉,以寄託美好的祝福。宋朝時期,皇上和身邊的皇親國戚獲得茶葉的具體信息,如此一來,茶葉成為皇家貢品之一。元朝時期,武夷山茶葉得到了更多的關注,甚至,相關部門在武夷山設置了專門的御茶園。明朝末期到清朝初期,皇室之人對茶葉的需求量越來越高,武夷山茶葉聞名已久,專業人員不斷地將武夷山茶葉進行培植。直到康熙時期,我國才真正實現了茶葉出口,武夷山茶葉得到眾多外國人的喜愛。

事實上, 大紅袍作為武夷山最具特色的茶葉之一,一直得到了不錯的評價和銷售量 。在此之前,大部分人認為山上只有一棵現存300多年以上的大紅袍母樹,事實並非如此, 大紅袍母樹分為六棵 。由於大紅袍母樹的產量特別稀少,相關部門直接管理了大紅袍母樹,並將其作為贈送外賓的禮品之一。

1998年,一位來自澳洲的許先生花費了15.68萬元,購買20克,僅限彌足珍貴,普通人很難購入。

2002年,茶葉產量變得越發稀少,20克茶葉的銷售價格達到了18萬。

2005年,價格再一次上漲,大紅袍母樹的茶葉銷售價格達到19.8萬。

正是由於大紅袍母樹茶葉的珍貴性,這才使得相關工作人員開始進行大紅袍母樹的繁殖與培育。現如今,人們對大紅袍茶葉的需求量直線上升,現有的武夷山母樹茶葉不可能滿足眾多消費者對茶葉的需求量。為了進一步解決該問題, 工作人員成功實現武夷山大紅袍無性繁殖 ,在保留原有口味的基礎上,還能夠利用武夷山獨特的地理環境與氣候環境,提高武夷山大紅袍茶葉的產量。

市面上,我們可以買到的武夷山大紅袍茶葉大都是來自六棵大紅袍母樹 。早在2006年,大紅袍母樹的產量就呈現出直線下降的趨勢。如果不加以保護,很有可能導致大紅袍母樹面對着非常嚴峻的生存挑戰。因此, 相關部門禁止採摘大紅袍母樹的茶葉,投保了1個億,並且還會對其進行特殊的保護和照顧 。

正因如此,市面上,大紅袍茶葉的銷售價格並不相同, 純種大紅袍茶葉的銷售價格遠遠高於非純種大紅袍茶葉的銷售價格 。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説,人們一定要認準正規銷售渠道,並非購買到味道與價格不成正比的大紅袍茶。

總的來説,我國擁有着非常悠久的茶葉 歷史 ,早在唐朝時期,我國民間就已經出現了茶葉的身影。現如今,每家每户都會購買不同類型的茶葉,其中包括性價比非常高的大紅袍。儘管我們無法購買到純正意義上的大紅袍母樹茶葉,但我們卻可以通過正規渠道購買到極具性價比的大紅袍。其實, 武夷山六棵大紅袍母樹依舊在生長中,只不過六棵武夷山大紅袍母樹的茶葉產量較低,這才出現了後期的純種大紅袍以及無性繁殖的大紅袍茶 。

武夷山“特殊”的樹,距今300多年,“結的果實”卻很昂貴

武夷山大紅袍母樹,距今300多年,有1個億的保險

武夷山大紅袍母樹歷史

武夷山大紅袍母樹的樹齡至少已有上千年了,武夷山大紅袍母樹有三棵六株,有360多年曆史,大紅袍屬於烏龍茶,是一種半發酵茶,是烏龍茶的名貴品種,也是全國十大名茶之一,武夷山的大紅袍母樹現在僅有的六株母樹大紅袍基本不對外銷售。

武夷山大紅袍母樹歷史

武夷山大紅袍母樹的歷史至少已有上千年了,母樹大紅袍作為主要自然景觀和文化遺存與景觀之一,是福建省武夷山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2006年5月,大紅袍母樹開始實行停採留養的特別保護和管理,從此不再用大紅袍母樹生產製作茶葉了,最後一次採製的產品收藏在故宮博物院。

大紅袍母樹是灌木茶叢,葉質較厚,芽頭微微泛紅,以往每到春茶採摘的季節,是由專家、科技人員組成,高架雲梯進行採摘,年產量不足一公斤,從元明以來就是皇室貢品,不過2006年起,國家就對母樹大紅袍停止採摘了。

武夷山母樹大紅袍被投入了一個億的保險,武夷山的大紅袍為什麼如此“珍貴”?

提起武夷山,我想大家一定都不會覺得陌生吧,去過武夷山的人也應該都知道,武夷山上有一顆大紅袍母樹,而這顆大紅袍母樹曾被投入一個億的保險,武夷山的大紅袍為什麼如此“珍貴”呢?

大紅袍母樹可以説是中國最珍貴的樹木了,而在武夷山的天心巖九龍窠懸崖上就生長着這樣一棵大紅袍母樹,大紅袍這三個字還是朱德曾經題刻的,大紅袍母樹可以説是我國的古樹名木了,因為它還被列入了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之中,由此可見大紅袍母樹的珍貴。

我們飲茶時正常茶衝到7泡的時候未到就已經很淡了,但是大紅袍卻不一樣,大紅袍衝到9泡時,味道還是非常濃郁的,因此大紅袍也有“茶中之王”之稱,大紅袍之所以珍貴其實跟它的生長環境是有很大關係的,大紅袍母樹生長在狹小的巖縫之中,巖頂終年有泉水滴落,而這些泉水中含有豐富的有機物,因此有利於大紅袍的生長。

大紅袍母樹的樹齡至今為止已經有千年了,可以説是稀世珍寶了,這樣看起來大紅袍母樹被投入一個億的保險,也是情有可原的了,因為它確實非常的珍貴,如果出現了任何意外,那都是將是我們的損失。

大紅袍母樹現在也是武夷山的一處景區了,並且受到了很多遊客的喜歡,來到這裏的遊客都會爭相與大紅袍母樹拍照,面對如此珍貴的樹木,我們也確實應該珍惜愛護它。

武夷山大紅袍的歷史傳説

傳説某年有位秀才進京趕考,路過武夷山時病倒在路上,巧遇天心寺老方丈下山化緣,便叫入把他抬回寺中,見他臉色蒼白,就將九龍窠採製的茶葉用沸水沖泡給秀才喝,連喝幾碗,就覺得身體舒適,如此幾天基本康復。

秀才便拜別方丈説:“方丈見義相救,小生若今科得中,定重返故地謝恩。”不久秀才果然高中狀元,並蒙皇帝恩准直奔武夷山天心寺,拜見方丈道:“本官特地來報方丈大恩大德。”

方丈説:“這不是什麼靈丹仙草,而是九龍窠的茶葉,狀元深信神茶能治病,意欲帶些回京進貢皇上,此時正值春茶開採季節,茶葉由狀元帶回京師,此後狀元派人把天心寺廟整修一新。

誰知狀元回到朝中,又遇上皇后得病,百醫無效,狀元便取出那罐茶葉獻上,皇后飲後身體漸康,皇上大喜,賜紅袍一同時派入看營,年年採製,悉數進貢,不得私匿,從此,這三株大紅袍就成為貢茶,朝代有更迭,但看守大紅袍的人從未間斷過。

擴展資料

名稱由來

武夷大紅袍,因早春茶芽萌發時,遠望通樹豔紅似火,若紅袍披樹,因此得名。大紅袍素有“茶中狀元”之美譽,乃巖茶之王。

大紅袍屬“葉紅鑲邊”半發酵茶。其條形壯結、 勻整,色澤深褐鮮潤,沖泡後茶湯呈深橙,清澈豔麗;葉底軟亮,葉緣硃紅 ,葉心淡綠帶黃;兼有紅茶的甘醇、綠茶的清香。

現狀

現存真正第一代大紅袍茶樹,只有六棵 ,受國家一級保護,茶葉產量每年不足一公斤,而且只用作研究用途,根本不可能流出市面,而市面上買到的大紅袍真正的已經是經過十幾代的接枝,價格亦不便宜,任何巖茶亦可稱為大紅袍,真假難辨。至於味道如何,喜惡各有不同而已。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武夷大紅袍

大紅袍母樹

大紅袍母樹的習性、分佈?

名山出名茶。

早在公元二世紀,福建武夷山就開始種植茶葉。南北朝時期,武夷巖茶已聲名遠播。

生長在武夷天心巖九龍窠高巖峭壁上的六株“大紅袍”母樹,兩旁巖壁矗立,日照短,氣温穩定,巖上終年有涓涓細泉從巖頂滴落,滋潤茶樹,隨水而落的枯葉、苔蘚等植物腐爛形成的有機物,不斷為茶樹補充養分,使母樹在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中生長,品質超羣。傳統精湛的加工技術,更使母樹所產“大紅袍”巖韻獨特,馳名中外。

“大紅袍”母樹所產茶葉極少,六株母樹年僅產茶1公斤,古代被列為貢品,價值連城。去年11月25日廣州茶會上,廣州著名酒樓南海漁村以18萬元人民幣,買走了20克母樹“大紅袍”。

武夷山開闢大紅袍旅遊文化線路以來,眾多海內外遊客加入探奇尋寶行列,一睹“大紅袍”母樹風采。

母樹大紅袍產於哪裏? -

在第七屆中國武夷山大紅袍茶文化節上,重量僅為20克的母樹大紅袍茶葉竟然拍賣出了20.8萬元的高價,是目前所有茶品中,價格最為昂貴的一種茶。

大紅袍產於福建省的武夷山區,景區內的天心巖九龍窠是出產高品質武夷巖茶的地方,共中尤以大紅袍最為名貴,號稱“茶中之王”。大紅袍是一種外形條索緊結,色澤綠褐鮮潤,沖泡後茶水橙黃明亮,香氣持久,滋味醇和的茶品。

清代,這種極為珍貴的茶品僅有母樹6株,年產量不到1000克。20世紀80年代初期,科學家們試驗的大紅袍茶葉無性繁殖獲得成功,大紅袍茶樹開始大面積種植開來。

目前在武夷山區大紅袍茶園有4萬多畝。

大紅袍母樹一年產量是多少?

大紅袍母樹,從2007年10月10日起,不再採摘。

自從2000年武夷山申報“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成功後,武夷山大紅袍母樹就被《福建省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條例》列為重點保護對象。

2003年,武夷山市 *** 向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為現有六株(有兩株為無性繁植所生)大紅袍母株投保一億元人民幣產品責任保險。

武夷山決定2007年起,對大紅袍母樹實行特別管護:停止採摘大紅袍母樹茶葉,確保其良好生長;茶葉專業技術人員對大紅袍母樹實行科學管理,並建立詳細的管護檔案;嚴格保護“大紅袍”茶葉母樹周邊的生態環境。

2007年10月10日,“烏龍之祖 國茶巔峯——武夷山母樹大紅袍送藏國家博物館”儀式在紫禁城外的端門大殿舉行。最後一次採摘自福建武夷山350年母樹大紅袍茶葉20克正式由武夷山市人民 *** 贈送給中國國家博物館珍藏。

大紅袍母樹三棵六株,為什麼這麼叫?是三棵還是六棵?

母樹看去有六顆,但只有三棵是。另外三棵是北斗無性繁殖出的。

1、產於福建武夷山,屬烏龍茶,品質優異。中國特種名茶。其外形條索緊結,色澤綠褐鮮潤,沖泡後湯色橙黃明亮,葉片紅綠相間。品質最突出之處是香氣馥郁有蘭花香,香高而持久,“巖韻”明顯。除與一般茶葉具有提神益思,消除疲勞、生津利尿、解熱防暑、殺菌消炎、解毒防病、消食去膩、減肥健美等保健功能外,還具有防癌症、降血脂、抗衰老、等特殊功效。大紅袍很耐沖泡,沖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飲“大紅袍”茶,必須按“工夫茶”小壺小杯細品慢飲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嚐到巖茶之顛的禪茶韻味。注重活 、甘、清、香。

2、名稱來歷:1385年,明朝洪武十八年,舉子丁顯上京赴考,路過 武夷山時突然得病,腹痛難忍,巧遇 天心永樂禪寺一和尚,和尚取其所藏茶葉泡與他喝,病痛即止。考中狀元之後,前來致謝和尚,問及茶葉出處,得知後脱下大紅袍繞茶叢三圈,將其披在茶樹上,故得“大紅袍”之名。狀元用錫罐裝取大紅袍帶回京城。狀元回朝後,恰遇皇后得病,百醫無效,便取出那罐茶葉獻上,皇后飲後身體漸康,皇上大喜,賜紅袍一件,命狀元親自前往 九龍窠(讀 kē)披在茶樹上以示龍恩,同時派人看管,採製茶葉悉數進貢,不得私匿。從此,武夷巖茶大紅袍就成為專供皇家享受的 貢茶,大紅袍的盛名也被世人傳開。傳説每年朝廷派來的官吏身穿大紅袍,解袍掛在貢茶的樹上,因此被稱為大紅袍。

3、形態特徵:植株灌木型,樹冠半披張,樹高可達2米以上,主幹尚明顯,分枝較密,葉梢向上斜生長,葉,一般在6~7cm,長者可達11~11cm;寬一般3cm左右,寬者可達4~4.3cm,中葉型,近闊橢圓形,先端鈍略下垂、葉緣略向面、葉綠光亮,葉肉稍厚微隆質脆、 葉尚淺尚明27~28對,葉脈79對,花型尚大,直徑3cm左右,花瓣6片,萼片5片、花絲稀疏稍長,高低不齊, 二倍體,茶果中等。嫩芽梢尚壯,深綠微紫,夏梢葉更顯帶紅毫尚顯,萌芽、開採期比肉桂品種遲,一般在5月10日左右(緩冬年份)。

三從六株大紅袍母樹的價值?

母樹大紅袍,清代即已名揚天下的大紅袍母樹僅6株,生長於武夷山景區天心巖九龍窠,是武夷巖茶高貴品質的象徵,具有豐厚的文化內涵。

上個世紀80年代初,母樹大紅袍無性繁殖獲得成功;1995年省科委組織專家鑑定認為,“無性繁殖的大紅袍保持了母本的優良特徵特性,在武夷山特定的生態環境下,可以大面積推廣。”目前,武夷山大紅袍茶葉生產已具一定規模,全市可供製作的大紅袍茶園面積有4萬多畝。

,至今已有350多年的歷史,根據聯合國批准的《武夷山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大紅袍母樹作為古樹名木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是為貢品,無價。

你真的瞭解它嗎?大紅袍篇

武夷大紅袍,產於福建武夷山,茶樹為灌木型,為武夷巖茶之首。武夷大紅袍是武夷巖茶中品質最優異者,被譽為“茶中之王”,素有“茶中狀元”之美譽,是巖茶之王。

武夷大紅袍產自武夷山,武夷山國家自然保護區於1979年經批准,是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鍵地區與示範基地。大紅袍生長的巖谷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如巖谷陡峭、幽谷澗水、温光得宜、土壤豐沃、巖理茶物質豐富等,其沖泡後湯色橙黃明亮,杯底顯現硃紅湯斑,味泉醇厚,有明顯的甘爽回味。

關於武夷大紅袍的品質,有一個有趣的故事。清末時,全城哄傳“狀元賣茶”的事,並撰成故事廣為傳頌。説的是清咸豐某年(1859年),武夷山天遊峯下有個“綠緣”茶廠,其創始人趙州(原名趙獻可,後改為趙昌言),是武夷山的一個窮秀才。趙州所制“綠緣”茶,香味濃郁,品質上乘,他把茶葉送到福州參加“南台會”評比,得丁上等獎。但赴會時是借“魁梅魏”茶廠之名,充作該廠產品參加評比而得獎的。時隔一年,“綠緣”茶已很有名氣。而趙州有個獨生子,剛中咸豐甲寅恩科(1854年)進士,名叫趙時敏。趙時敏為官清正,不畏權勢。他中了進士之後,欽點翰林、進京做官。那時,京官喜歡附庸風雅,收藏書畫古玩的人很多。而紫砂茶壺是京官收藏中必不可少之物。趙時敏為祝賀朋友升遷,便把家鄉的紫砂茶壺帶到京城去送人。其中有一把是硃紅色、雕有“九龍戲珠”圖案的茶壺,由於製作者邵友廷技藝高超,雕琢精細,一時為人所重。這把茶壺被當時任兵部給事中的福建人方大湜買走了。第二年(1860年),趙時敏辭職回到家鄉。這時方大湜從京都來信説願得“九龍茶具”而回贈趙時敏以“大紅袍”茶葉。因“大紅袍”茶葉只有武夷山的天遊寺的一株茶樹才能採到。“九龍戲珠”茶具既為趙時敏所贈,趙昌言便將“綠緣”茶廠改名為“強茶廠”,其用意是“強於贈茶之交”。當時武夷山有個文人名吳步雲,為趙昌言強茶廠寫了一篇廣告性質的散文,內有“吾武夷之山,天遊寺之立……有天壤之殊矣。然天遊寺之‘大紅袍’茶亦與‘九龍戲珠’壺稱雙絕……使一壺一碗得兼而享之,固當為平生第一快事!”這樣,“強茶廠”生產的“綠緣”茶與方大湜的“九龍戲珠”壺齊名,吳步雲的廣告宣傳又為“綠緣”茶增加了名氣,於是“綠緣”茶廠盛極一時。

希望以上信息能幫助您解決問題。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