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下午3點是什麼時辰

下午3點是什麼時辰

。下午3點是十二時辰中的申時。時辰是古代計時單位,中國古時將一晝夜按十二地支的順序分為十二個時段,每段稱作一個時辰,合現今兩個小時,以地支名稱命名,從夜間十一點算起,第一個時辰是子時,為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十二時辰制的出現時間不是很清楚,有西周説、戰國説、漢朝説等,現在大多認為是在先秦。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下午3點是什麼時辰?

是申時,十二地支代表的時間具體分別如下:

1、子時:(23時至01時)。

2、丑時:(01時至03時)。

3、寅時:(03時至05時)。

4、卯時:(05時至07時)。

5、辰時:(07時至09時)。

6、巳時:(09時至11時)。

7、午時:(11時至13時)。

8、未時:(13時至15時)。

9、申時:(15時至17時)。

10、酉時:(17時至19時)。

11、戌時:(19時至21時)。

12、亥時:(21時至23時)。

擴展資料:

時間來歷

古代勞動人民最初描述時間主要參照顯而易見的天象、動物生物鐘和日常作息,比如雞鳴、平旦、朝食、日中、人定等,後來逐漸改用授時設備讀數來描述;

後來也逐漸給這些授時設備讀數配上了五行。比如,給甲乙兩字配上木(4:48-9:36)、給丙丁兩字配上火(9:36-14:24)、給戊己兩字配上給土(14:24-19:12)、給庚辛兩字配上金(19:12-24:00)、給壬癸兩個字配上水(0:00-4:48)。

下午三點是什麼時辰

下午三點是申時。時辰是中國傳統計時單位。把一晝夜平分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個時辰,合現在的兩小時。十二個時辰分別以地支為名稱,從半夜起算,半夜十一點到一點是子時,中午十一點到一點是午時。

在中國古代,人們用“銅壺滴漏”的方法計時,把一晝夜分為十二時辰,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對應於今天的二十四小時。半夜十一點到一點的時間為子時,一點到三點為丑時,三點到五點為寅時,其餘的以此類推。古代的一個時辰相當於今天的兩個小時,所以,當鐘錶剛剛傳入中國時,就有人把一個時辰叫做“大時”,新時間的一個鐘點叫做“小時”。以後,隨着鐘錶的普及,“大時”一詞也就消失了,而“小時”卻沿用至今。

下午三點是什麼時辰

下午3點是十二時辰中的申時。申時是下午3時正至下午5時正,別稱哺時、日哺,如杜甫《徐步》詩有“荒庭日欲哺”之句。

下午3時正至下午5,申時,太陽偏西,或者雨過天晴,天氣顯得清爽起來。

《資治通鑑·唐紀》裏也有使用“晡時”的例子:“晡時,門壞。無濟於城上請罪,進誠梯而下之。”

古代中國人民還常常以“晡”這個字來代替“晡時”而寫入作品中,如白居易的《宿杜曲花下》:“但惜春將晚,寧愁日漸晡。”

古代將一晝夜分為十二時辰,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一時辰相當於現代的兩個小時。古人根據中國十二生肖中的動物的出沒時間來命名各個時辰。子時23~1點,丑時1~3點,寅時3~5點,卯時5~7點,辰時7~9點,巳時9~11點,午時11~13點,未時13~15點,申時15~17點,酉時17~19點,戌時19~21點,亥時21~23點。

十二時辰製出現於先秦。晝夜各五分。

據《隋書.天文志》,晝為朝、禺、中、晡、夕,夜為甲、乙、丙、丁、戊(後用五更來表示)。即更點———古代把晚上戌時作為一更,亥時作為二更,子時作為三,丑時為四,寅時為五更。把一夜分為五更,按更擊鼓報時,又把每更分為五點。

每更就是一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小時,即120分鐘,所以每更裏的每點只佔24分鐘。由此可見“四更造飯,五更開船”相當於現在的“後半夜1時至3時做飯,3時至5時開船”。

“五更三點”相當於現在的早晨3時又72分鐘,即4時12分,“三更四點”相當於現在的晚上11時又96分鐘,即0時36分。

時辰養生歌訣

總結一首歌訣,有助於您更好地遵照12個時辰來養生:

寅時天亮便起身,喝杯開水樓下行;

定時如廁輕如許,卯時晨練最宜人;

辰時看書戲幼孫,巳時入廚當灶君;

午時進餐酒少飲,未時午休要抓緊;

申時讀報寫詩文,酉時户外看流雲;

戌時央視新聞到,閉目聆聽好養神;

亥時過半快洗漱,子時夢中入畫屏;

丑時小解一時醒,輕摩“三丹”氣血盈;

脈絡通暢心如水,一覺睡到金雞鳴。

下午3點出生的是什麼時辰

申時

下午三四點出生是申時。申時是下午三點到五點之間。子、醜、寅、卯、辰、巳,是夜裏11點至上午11點前的時間,例如子是指夜裏11點至凌晨1點前的時間;午、未、申、酉、戌、亥,是上午11點至夜裏11點前的時間,例如午是上午11點至下午1點前的時間。每隔兩小時為一個時辰。

TAG標籤:時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