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傳統拜年的方式是什麼

傳統拜年的方式是什麼

1、叩拜:即跪拜磕頭,是晚輩給長輩,尤其是未成年人給輩分較高的長輩拜年時使用的禮儀。

2、躬身作揖:作揖的姿勢是先雙手抱拳前舉,行禮時,不分尊卑,拱手齊眉,上下加重搖動幾下,重禮可作揖後鞠躬,是晚輩向長輩,或下級向上級拜年時所用。

3、抱拳拱手: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禮儀,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鬆緊適度,拱手,自然於胸前微微晃動,不宜過烈、過高,多見於平輩間的拜年。

4、萬福:是古代婦女禮儀的一種,右手覆左手,半握拳,附於右側腰肋間,上下微晃數下,雙膝微微下蹲,有時,邊行禮邊口稱萬福。

5、鞠躬:是現代的通用禮儀,用於拜年,多在晚輩對長輩、下級對上級,亦可用於平輩間,男女皆行。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傳統拜年的方式主要是指在中國春節期間互相拜訪、祝賀和交流的習俗。以下是傳統拜年的幾種方式:

1. 親自拜訪:人們會提前準備好賀年卡或賀年禮物,然後親自去親朋好友的家中拜年。拜年時通常會互相道喜、祝福對方新年快樂、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2. 送賀年卡和禮物:在春節前,人們會購買或製作賀年卡,寫上祝福的話語,寄送給親友。同時,也會準備一些賀年禮物,如水果、糖果、餅乾、茶葉等,送給親朋好友表示祝福和關心。

3. 打電話祝福:對於遠方的親朋好友,人們也會通過電話撥打祝福,表達對他們的關心和祝福。在通話中,會互相道喜、詢問近況,並祝願對方新年快樂、事業順利。

4. 舉辦拜年聚會:在春節期間,一些親朋好友或單位組織拜年聚會,大家相聚一堂,共度歡樂時光。聚會上會進行互相祝福、交流感情、分享美食和傳統活動,如舞龍舞獅、唱春聯等。

總的來説,傳統拜年的方式強調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和祝福,藉此表達對親朋好友的關心和喜慶新春的美好祝願。

傳統拜年的方式是什麼

叩拜:即跪拜磕頭,是晚輩給長輩,尤其是未成年人給輩分較高的長輩拜年時使用的禮儀。躬身作揖:作揖的姿勢是先雙手抱拳前舉,行禮時,不分尊卑,拱手齊眉,上下加重搖動幾下,重禮可作揖後鞠躬,是晚輩向長輩,或下級向上級拜年時所用。抱拳拱手: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禮儀,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鬆緊適度,拱手,自然於胸前微微晃動,不宜過烈、過高,多見於平輩間的拜年。

1、叩拜:即跪拜磕頭,是晚輩給長輩,尤其是未成年人給輩分較高的長輩拜年時使用的禮儀。

2、躬身作揖:作揖的姿勢是先雙手抱拳前舉,行禮時,不分尊卑,拱手齊眉,上下加重搖動幾下,重禮可作揖後鞠躬,是晚輩向長輩,或下級向上級拜年時所用。

3、抱拳拱手: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禮儀,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鬆緊適度,拱手,自然於胸前微微晃動,不宜過烈、過高,多見於平輩間的拜年。

4、萬福:是古代婦女禮儀的一種,右手覆左手,半握拳,附於右側腰肋間,上下微晃數下,雙膝微微下蹲,有時,邊行禮邊口稱萬福。

5、鞠躬:是現代的通用禮儀,用於拜年,多在晚輩對長輩、下級對上級,亦可用於平輩間,男女皆行。

傳統拜年禮儀

傳統拜年禮儀

  傳統拜年禮儀,春節傳承千年,包含了從古至今的中華文化,為求新的一年吉祥如意,最好能夠做一些吉利的事情,過年的時候還需要拜年的,下面分享傳統拜年禮儀及相關資料。

  傳統拜年禮儀1

  傳統的拜年禮儀,大致有三種。

  第一是:叩拜,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説的叩頭。叩頭是晚輩給長輩的最隆重的禮儀。這個在北方來説,這樣的傳統傳承的相對較好,現在依然有人延用這樣的拜年禮儀;南方可能相對少一些。不管怎樣都是對親人表達最誠摯的祝福。

  第二是:躬身作揖,一般是晚輩向長輩拜年時所用,雙手高高舉起,向前彎腰,腰彎的越低,表示越尊敬長輩。相對來講,躬身作揖禮現在是做的比較多的一種禮儀。

  第三是:拱手禮,多用於平輩之間,手勢和作揖禮相同,不彎腰不低頭,輕搖雙手,相互祝福。

  春節,是我們閤家團圓的好日子。當然少不了走親訪友聚餐了,開心熱鬧的同時,我們聚餐之時也有兩個禁忌。禁忌一:新年期間,魚是每家的必備菜,寓意年年有餘。吃魚時,應當將魚頭和魚尾留下,寓意來年不僅有吃和穿,還有富餘。禁忌二:吃飯時,不能用開水泡飯,也忌諱用燙泡飯,否則新年裏的好運就會泡湯。

  傳統拜年禮儀2

   拜年要先拜家裏人

  春節一項很重要的活動,是到親朋好友和鄰居家裏祝福新春。我國拜年的習俗已有相當長的時間。古時候有賀年和拜年之分:拜年是向長輩扣歲;賀年是平輩之間相互道賀。現在,有些機關、團體、企業、學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之為“團拜”。

   拜年一般從家裏開始。

  初一早晨,晚輩起牀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裏的長輩拜完年之後,人們外出遇見時也要滿臉堆笑地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鄰右舍或親戚好友亦會互相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有五種常見的拜年方法:

  從儀式上看,拜年“拜法”較常見的通常有幾種:

  一是叩拜,即跪拜磕頭,現在在一些農村地區,晚輩給長輩,尤其是未成年人給輩分較高的長輩拜年時,還行這種禮儀。

  二是躬身作揖,作揖的姿勢是先雙手抱拳前舉。這抱拳可不能亂抱,男子尚左,也就是男子用左手握右手,這稱作“吉拜”,相反則是“兇拜”。大過年的,來上一個右手握左手,就是觸人黴頭了。行禮時,不分尊卑,拱手齊眉,上下加重搖動幾下,重禮可作揖後鞠躬。這種禮儀一般是晚輩向長輩,或下級向上級拜年時所用。

  三是抱拳拱手,這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禮儀,抱拳,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鬆緊適度,拱手,自然於胸前微微晃動,不宜過烈、過高。這種禮儀多見於平輩間的拜年。

  四是萬福,古代婦女禮儀的一種,右手覆左手,半握拳,附於右側腰肋間,上下微晃數下,雙膝微微下蹲,有時,邊行禮邊口稱萬福。當代已經鮮有襲用。

  五是鞠躬,現代通用禮儀,用於拜年,多在晚輩對長輩、下級對上級,亦可用於平輩間,男女皆行。

  拜年穿新衣

  舊時拜年時,婦女們大多新裝盛飾,頭上簪了紅絨蝙蝠、小聚寶盆或鮮豔的絹花;老太太們的髮髻上也簪了紅石榴花;男孩兒都要換上長袍、馬褂兒或坎肩,以及新鞋、新帽;女孩都要穿上大紅、大綠的`旗袍。為什麼要穿紅色呢,主要是為了趨吉避邪,甚至舊時妓女平時不能穿紅衣裙子,但春節時都可以例外。

  現在的拜年着裝並不一定非要穿中式衣服,但一般還是講究穿新衣,從頭到腳,從裏到外,穿戴全新,質地檔次無妨。如果限於經濟條件難以全新,亦需“全潔”,整潔乾淨。色澤上亮麗,婦女以暖色為主,紅色更佳,不僅渲染喜慶,還帶着傳統意義上的趨吉避邪的意思。忌諱穿一身黑或一身白。男士的鞋一定要擦乾淨、打鞋油。着新裝的同時,別忘了理髮,俗語説“有錢沒錢,剃頭過年”,拜年時,必須將頭髮收拾乾淨整潔。

  傳統拜年禮儀3

   春節拜年基本禮儀

   1、在拜年的時間上選擇要妥當:

  如有必要,可先向主人報信,避免空跑一次,如不準備吃飯,最佳時間是上午九時至十一時之間。過早,可能人家還未起牀,節日都要休息的習慣;太遲,正適人家吃飯,不方便。下午應以三時至五時之間為宜。向長輩拜年,最好安排在節日內以示敬重。

   2、春節拜年要注意衣着整潔:

  乾乾淨淨過節日,穿衣與打扮要整潔、大方,適當穿上一些好衣服,給人一種節日的美感。 要講究稱呼的規範化:到別人家拜年,尤其到親戚家拜年,要事先對可能碰到的長輩、同輩的稱呼有所瞭解,以免出現尷尬的場面,使人感到不夠禮貌。

   3、“吉利話”要説得適宜:

  對不同的人,應有不同的祝賀語。交談的時候,要揀雙方愉快的話題,不要扯到悲哀傷感的事情上,不要高談闊論,不要信口開河,不要過分激烈地爭論問題,要在輕鬆愉快、親切自然的氣氛中,把道喜賀新的真情實意表露出來。

   4、拜年時接物要有禮貌:

  主人送茶,要起身雙手接住,並道謝。主人招待食品,可先讓給小孩,然後自己取少量受用。

   5、拜年時歡鬧要有節制:

  掌握適度。不宜大聲喧鬧,不宜通宵達旦,以免影響鄰舍,妨礙別人休息。 拜年結束之時,要表示謝意,邀請人家回訪。對主人的盛情款待,要讚美幾句。臨分手之時,可發出邀請,表示回報的意思。

拜年方式有哪些呀?

拜年方式:

一是叩拜,即跪拜磕頭,現在在一些農村地區,晚輩給長輩,尤其是未成年人給輩分較高的長輩拜年時,還行這種禮儀。

二是躬身作揖,作揖的姿勢是先雙手抱拳前舉。這抱拳可不能亂抱,男子尚左,也就是男子用左手握右手,這稱作“吉拜”,相反則是“兇拜”。大過年的,來上一個右手握左手,就是觸人黴頭了。行禮時,不分尊卑,拱手齊眉,上下加重搖動幾下,重禮可作揖後鞠躬。這種禮儀一般是晚輩向長輩,或下級向上級拜年時所用。

三是抱拳拱手,這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禮儀,抱拳,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鬆緊適度,拱手,自然於胸前微微晃動,不宜過烈、過高。這種禮儀多見於平輩間的拜年。

四是萬福,古代婦女禮儀的一種,右手覆左手,半握拳,附於右側腰肋間,上下微晃數下,雙膝微微下蹲,有時,邊行禮邊口稱萬福。當代已經鮮有襲用。

五是鞠躬,現代通用禮儀,用於拜年,多在晚輩對長輩、下級對上級,亦可用於平輩間,男女皆行。

怎麼拜年

  馬上就要過年了,過年的時候要到親戚家裏去拜年,親朋好友聚在一起吃飯聊天,拜年這種習俗已經有了很長一段時間,一般在大年初一的時候就會開始,一直需要持續很長一段時間,拜年每一個地方的規矩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根據當地的習俗來拜年就可以了,下面就來跟着來看一下怎麼拜年。

什麼時候拜年

  一般拜年的時間是在大年初一到初七初八,因為每一個地方的習俗不一樣,所以也會有一些差別,向長輩拜年一般都是上午,由於平時是比較忙碌的,很多人在過年期間就會起的比較晚,如果太早拜年的話,就會讓別人比較措手不及,所以拜年也不需要過早,應該在開飯之前的一個多小時拜年,不要等到要開飯的時候才去拜年,應該留一些聊天以及寒暄的時間。

大年初一怎麼拜年

  大年初一拜年不管是大人和孩子都應該稍微早一點起來,大人招待客人,而小孩子就出門拜年,拜年的順序應該是從家族中最近的開始,然後再向外擴大範圍,一直到整個家族,每一個地方的拜年方式不一樣,一般都是大人帶着孩子到家附近的親戚家裏面去拜年,可以收到紅包以及好吃的東西。

怎麼給老人拜年

  給老人拜年一定要得體,一定不能叫錯人,平時比較難見到的長輩過年都是會在一起的,見到長輩肯定要先叫人,稱呼一定要恰當,給老人拜年可以使用叩拜,未成年的孩子一般都用這種方式給長輩拜年,穿着新的衣物,兩個腿彎曲跪下,頭和手都需要觸地,如果比較講究的話,要拜下站起共三次,還需要説一些激勵的話,有一部分地區新過門的媳婦也要在大年初一的早上叩拜公婆,送一些點心以及茶水,但是這種習俗已經慢慢的開始消失了。

  和老人拜年還可以用弓身作揖的方式,在看古裝戲的時候我們經常會看到這種方式,先把兩個手疊在一起,然後做半鞠躬的形式,這個動作其實很多電視劇裏面做得非常不標準,應該右邊的手握拳,左手除了拇指以外,四個手指的末端應該放在右邊手的食指中間關節地方,就好像是被包裹住一樣,但卻沒有握拳,這種手勢在伴隨着30度的鞠躬,算是一種比較新形式的拜年方法,一般成年以後的小輩這樣做,下屬和老上司拜年的時候也可以用這種方法。

  還可以用抱拳拱手的方式拜年,也是上面一種拜年方式演變過來的,把左邊的手包裹住右手,然後進行鞠躬,伴隨着鞠躬,需要拱手,不要過於激烈,也不要有搖晃的情況出現,恭敬才是很重要的,拜年誠心應該放在第一位,其它的只是一種形式,一些吉祥的話如果自己不會説,可以先在網上找一下,然後再進行拜年

  可以使用鞠躬的方法,這是給老人拜年比較簡單的一種形式,鞠躬90度,然後再説一些吉祥的話,也是現在比較常見的一種拜年形式。

拜年要説什麼

  拜年肯定需要説一些比較吉利的話,這樣才比較得體,比較常見的就是説新年快樂,恭喜發財,還可以根據不同的生肖來説一些吉利的話,這樣才能表達對別人的祝福之情。

中國古代是如何拜年的

  古時候的拜年方法肯定和現在有很大的不同,古時候的人在初一起牀以後,首先應該要在堂屋供桌比較顯眼的地方,把逝去祖先的遺像給擺好,把供品擺好以後上香,然後再向祖先叩頭,並且需要三叩首,還需要向各路神仙磕頭,即便在路上已經見面也應該親自登門,到每家的供桌之前給祖先拜年,晚輩需要和長輩拜年,一般都是先向逝去的祖先叩拜,然後再向活着的長輩叩拜,行叩頭禮,然後再祝賀身體健康以及新年快樂等內容,在拜過祖先以及長輩以後,再向街坊鄰居互相拜年,然後再多寒暄幾句,追憶一下往事,再憧憬一下美好的未來。

  上面給大家介紹的就是怎麼拜年,看了上面的介紹,大家應該也有了一定了解,每一個地方拜年的習俗都不一樣,現在拜年的規矩也變得越來越少,很多人在過年的時候也會全家一起出門旅遊,現在過年的氛圍也變得越來越不熱鬧,大家都應該想辦法讓過年的氣氛提高起來,這樣才能夠更加有年味,和親朋好友在一起肯定是非常開心的事情,所以應該趁着過年的時候多聚一聚。

拜年的正確方法有哪些 有什麼拜年方式

1、拜年的方式有上門拜年,這種方式適合於左鄰右舍、親戚、特別要好的朋友等,鄉村地區尤為合適,對於城市中互不認識的小區鄰居可以增進交流、促進鄰里情感,春節期間大家相互走動、拜年、聚一聚是很愜意的事。

2、拜年的方式有電話拜年,這種方式適合於老者、長輩、領導等,用電話拜年,不僅表示尊重,能夠聽見聲音,顯得親切,對於在千里之外的親人用電話拜年顯得尤為合適、親切。

3、拜年的方式有短信拜年,這種方式適合於與自己年齡、經歷相仿的朋友、同事、同學等,很多朋友的拜年短信幾乎是一致,這樣就顯得乏味,簡短質樸真誠的自己原創拜年祝福顯得更具有意義。

4、拜年的方式有網上拜年,這種方式適合於經常上網的朋友,和網友、同事、同學,可利用網絡和微博等、留言、評論表達祝福,給好友發個郵件、留言等即快捷簡便又温馨。

5、拜年的方式有電視拜年,國家領導、地方、名人明星等通過電視拜年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式,向全國人民傳達新年的祝福。

拜年的方式有哪些

口頭問好,手上作揖,半鞠躬,磕頭等等。

現在由於通訊方便,可以手機,短信,信件,郵箱,qq,等等。

如果你想新奇的,什麼親吻,擁抱,隨便問候方式都不是不可以,只要嘴上説,過年好就行了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 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

宋人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卷六中描寫北宋汴京時雲:"十月一日年節,開封府放關撲三日,士庶自早相互慶賀。"明中葉陸容在《菽園雜記》卷五中説"京師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來交錯道路者連日,謂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親友多出實心。朝官往來,則多泛愛不專……"。清人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描寫,"男女以次拜家長畢,主者率卑幼,出謁鄰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賀,謂之‘拜年‘。至有終歲不相接者,此時亦互相往拜於門……。"

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節:"是月也,片子飛,空車走。"成為時尚。"大户人家特設"門簿",以記客人的往來和飛片,門簿的首頁多虛擬"親到者"四人:一曰壽百齡老太爺,住百歲坊巷;一曰富有餘老爺,住元寶街;一曰貴無極大人,住大學士牌樓;一曰福照臨老爺,住五福樓。以圖吉利討口彩。至今的春節贈送賀年片、賀年卡,是古代互送飛帖的遺風。

網絡(MSN、MAIL、電子賀卡),利用休閒網絡遊戲

2.新年快樂!萬事如意!心想事成(這是最重要的阿~)!閤家歡樂!財源廣進!

春節拜年方式

春節拜年方式

  春節拜年方式,春節是我國最主要的傳統節日,很多人都會放下繁忙的工作,回到家走親戚拜,提前瞭解拜年的形式,避免慌慌張張引起出錯。以下為大家分享春節拜年方式。

  春節拜年方式1

   拜年的形式

  一是拜家裏長輩。拜年一般從家裏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牀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後,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二是走親戚。初一或初二必須到岳父、母家,並須帶禮物。進門後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禮,然後再給長輩們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飯、玩耍。

  三是禮節性的拜訪。如給同事、朋友拜年,一進屋門,僅向佛像三叩首,如與主人系平輩則只須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長,仍應主動跪拜,主人應走下座位做攙扶狀,連説免禮表示謙恭。這種情況一般不宜久坐,寒喧兩句客套話就要告辭。主人受拜後,應擇日回拜。

  四是感謝性的拜訪。凡一年來對人家欠情的(如律師、醫生等)就要買些禮物送去,借拜年之機,表示謝枕。

  五是串門式的拜訪。對於左鄰右舍的街坊,素日沒有多大來往,但見面都能説得來,到了年禧,只是到院裏,見面彼此一抱拳説:"恭禧發財"、"一順百順",在屋裏坐一會兒而已,無甚過多禮節。

   春節的習俗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説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着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户户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着歡歡喜喜搞衞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樑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鬥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

   貼窗花和倒貼“福”字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户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

   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户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着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 隨着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單調的主題,變得豐富多彩,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 我國出現了年畫三個重要產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形成了中國年畫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國現今我國收藏最早的年畫是南宋《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的木刻年畫,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和綠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間流傳最廣的是一幅《老鼠娶親》的年畫。描繪了老鼠依照人間的風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場面。初年,上海鄭曼陀將月曆和年畫二者結合起來。這是年畫的一種新形式。這種合二而一的年畫,以後發展成掛曆,至今風靡全國。

   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誌》: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閒聊,等着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徵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習俗後來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説。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户户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隨着時間的推移,爆竹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品種花色也日見繁多,每逢重大節日及喜事慶典,及婚嫁、建房、開業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慶賀,圖個吉利。現在,湖南瀏陽,廣東佛山和東堯,江西的宜春和萍鄉、浙江温州等地區是我國著名的花炮之鄉,生產的爆竹花色多,品質高,不僅暢銷全國,而且還遠銷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由於登門拜年費時費力,後來一些上層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貼相互投賀,由此發展出來後來的“賀年片”。

  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説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牀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

  春節拜年方式2

   春節禮儀

   一、説話禮儀

   要點一:見人稱呼不可少

  一般來説,比較常見的親人,懂禮貌的寶寶們都會稱呼,如外公、外婆、叔叔、阿姨等。但是,春節期間的客人比較多,這就要靠父母提前教導該怎樣稱呼就要見面的客人。由於一些稱呼孩子平常少用,叫的時候比較口生。如果你等與客人見面了才教孩子稱呼,孩子或許覺得彆扭不肯開口,若你在見客人之前和孩子“排練”着稱呼一下,孩子稱呼起來就很自然了。

   要點二:祝福話語要多説

  一歲左右的寶寶會説的話還不太多,爸爸媽媽們可以事先教會寶寶用手勢打招呼:抱拳作揖、看到親朋好友微笑打招呼。兩歲以上的寶寶就可以教他們説“恭喜發財”、“新年快樂”、“歲歲平安”之類的吉祥話和祝辭。有些寶寶的發音未必完全正確,或未必能完整地説出這四個字,這點爸爸媽媽還需多多體諒。

   二、紅包禮儀

  過年最讓孩子們欣喜的就是拿紅包了,不過,要知道,拿紅包也是要講究禮儀的哦。接紅包與拆紅包,都是有技巧的。掌握這些小禮儀更能體現孩子的乖巧懂事,家長們也更加的有面子。

   要點一:接過紅包要致謝

  長輩給紅包的時候,寶寶們要雙手接過並向長輩們説聲謝謝。如果寶寶太小還不會做,爸爸媽媽可以扶着寶寶的手,雙手接過紅包,然後帶着寶寶一起説“謝謝”。

   要點二:紅包不可當面拆

  2歲以下的幼兒,不會知道紅包是什麼,只要告訴他別人給他時,要説聲謝謝,然後放進自己口袋或給媽媽。寶寶稍懂事後,要事前跟他們説好,接過紅包,千萬不能當着客人面拆開,最好的做法是馬上把紅包放到爸爸媽媽的袋子或寶寶自己的袋子裏。

   三、餐桌禮儀

  過年過節,少不了宴請客人。如果在平時,一家人在一起的時候,孩子吃飯隨意點倒也沒什麼。不過,當有客人在場的時候,餐桌禮儀就不得不注意啦,這樣才是一個懂事有禮的好孩子。

   要點一:好吃的東西別獨享

  大人一般都比較慣孩子:孩子愛吃的東西會有意讓孩子多吃。但是有客人在場的話就要教育孩子講究禮貌。吃飯之前要跟孩子講好:“好東西大家都喜歡,所以飯桌上有好東西,你不要自己一個人吃光,要留點給別人吃才行。太自私的孩子沒人喜歡的。”

   要點二:用餐衞生要注意

  有的孩子吃飯喜歡挑來揀去,家長們要記得和孩子説:“吃飯時,我們取菜要取自己面前的,看準那塊就夾,不要翻來覆去抄,那是非常沒禮貌的表現。帶湯汁的肉菜更要小心夾,以免濺髒了衣服,人家會説你是不講衞生的.孩子的。吃完飯後放下碗,要有禮貌地説:‘請大家慢用’。”

   四、待客禮儀

  春節期間,家裏面會有許多的客人,不僅大人們要講究待客禮儀,小寶寶們也要注意。有客人在場的時候,言行舉止都有講究,這些小細節,家長們可不要忽略。

   要點一:對待客人要親切

  有客人時,家長要引導和鼓勵孩子親切、主動地和客人打招呼,客人進屋後,大一點的孩子,可以做些簡單的招待工作,如:招呼客人坐下、給客人倒茶水等。

   要點二:大人講話莫插嘴

  在大人談話時,要讓孩子明白安靜地做自己的事才是乖孩子,來回走動和隨便插話是對客人的不尊重。

   五、做客禮儀

  過年,除了迎接客人們的到來,家長們也免不了帶着寶寶去走訪親友,去別人家裏做客。那麼,去別人家裏做客,孩子們又要注意哪些細節,才能體現孩子的謙謙有禮呢?

   要點一:主動問候説聲謝

  領着孩子去別人家做客,進門後,家長要引導孩子在問好之後主動把脱下的鞋子排整齊。當孩子受到招待時記着讓孩子説聲“謝謝”。

   要點二:他人東西別亂動

  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奇,在陌生的環境中更是如此,告訴孩子隨便亂動別人的東西是不禮貌的,如果想玩玩具或看書,一定要經過主人的同意。在自己玩時記住不要打擾大人談話,玩過之後,記着讓孩子把東西放好。

   六、交際禮儀

  春節期間,無論是帶着孩子做客還是有客人到來,相信總少不了一些小客人的到訪。家長們都會讓孩子們一起玩耍。這時候,孩子與孩子之間也要講究社交禮儀哦。特別是平時不善於交際的孩子,家長們可要惡補一下啦。

   要點一:主動分享別吝嗇

  當有小客人時,大方地拿出玩具和小客人一起玩,會讓小客人格外開心。客人走時家長可以領着孩子送客人一段,家長可以和孩子説:“和小朋友説再見,有空再來!”即使是家長教孩子説的,從孩子嘴裏説出來也會令客人感到快樂。在這樣的耳濡目染之後,孩子一定會成為一個有禮貌的小主人。

   要點二:和睦相處要忍讓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在家裏是小皇帝,家裏沒人跟他們爭奪什麼。可是到有孩子的人家家裏做客,或者有孩子來自己的家裏做客,情況就不同了。若不加以教育,孩子之間常會鬧個不愉快。春節期間正是教育孩子與人和睦相處的好機會。因為他將來長大了,也要具備謙讓、團結的品德。趁春節帶孩子做客其間,教育孩子交際禮儀,讓孩子年齡多一歲,懂事多一點。

   七、電話禮儀

  過年時,有一些遠方的親友們會通過電話的方式來傳達祝福。在家長接聽電話或者代家長們接聽電話的時候,有一些電話禮儀的小細節,也是需要孩子們掌握的哦。

   要點一:接電話時有問有答

  接電話的基本禮儀要求,可供家長們在教育孩子時借鑑:孩子接電話的時候要學會説“你好”、“請問”、“請等一下”這樣的禮貌用語;接電話時聲音要放輕一些,不要在電話中大聲嚷嚷;接電話時要有問有答,回答問題時要大方,不可以長時間不迴應對方的問題,也不要在不知如何回答時,把電話一扔跑到別處去;

   要點二:打電話時注意時間

  大人打電話時,孩子不要在一旁插嘴或搶話筒;打電話時要先報上自己的名字,並説明要找的人;不要一邊吃東西一邊接電話;掛話筒時,要輕拿輕放,不可以摔話筒,或重重地掛電話;接打電話時,要學會説“再見”,然後再掛電話,不要只管自己講完就掛電話;要注意打電話的時間,通話時間不可太長,也不要選擇太早或太晚的時間打電話,以免影響別人的休息。

  春節拜年方式3

   春節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原名“元旦”,“元”的本意為“頭”,後引申為“開始”。這一天是一年的頭一天,春季的頭一天,正月的頭一天,所以稱為“三元”。

  初一早晨,人們要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人們早早起牀,打扮整齊,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新年。

   正月初二

  正月初二,出嫁的女兒要回孃家,而且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這一天,回孃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孃家的小孩,並且在孃家吃午飯,但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被稱為“正月不空房”。在過去,一家人也會選擇這一天拍張全家福。

  北方在正月初二還會祭財神。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過去老北京的大商號會在這天大舉祭祀活動,祭品還要用五大供,即整豬、整羊、整雞、整鴨、紅色活鯉魚等,祈望今年要發大財。

   正月初三

  在全國大部分地方,“回孃家”的時間一般都安排在正月初二,但在山東等地,卻是初三才“回孃家”。

  一些北方地區將初三稱之為“掃帚日”。因為這天可以把大年初一、初二這兩天的垃圾集中清理掉,拿起自家的掃帚打掃房間了,而且在打掃的時候要從外往裏掃,表示聚財的意思。

   春節的別稱

  我們都知道時間可以使很多的事情都改變,比如服裝每一個朝代都不一樣,節日也是一樣,春節不同時代有不同名稱。在先秦時叫“上日”、“元日”、“改歲”、“獻歲”等;到了兩漢時期,又被叫為“三朝”、“歲旦”、“正旦”、“正日”;魏晉南北朝時稱為“元辰”、“元日”、“元首”、“歲朝”、“歲首”等;到了唐宋元明,則稱為“元旦”、“元”、“歲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春節歷史淵源

  中國自古以來是一個農業社會。在農耕社會,古人不斷觀察時間變化,季節更迭,逐步掌握了一年四季周而復始的自然規律。“春節”是“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的日子,意味着春天的開始和希望的萌生,它是中國最重要的節日。

  春節俗稱“過年”,殷商時期的甲骨文中就有“年”的記載。信奉自然神靈的古人認為豐收是神的恩賜,要舉行祭祀活動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這種祭祀一年舉行一次,具有很強的週期性,過年就是增歲。商周時期,上至宮廷下至民間,除夕之夜都要舉行驅邪逐疫儀式,慶祝豐收、祭祀祖先和求神降福,期望保佑一年的祥和平安。

  現代的春節活動中仍有一些相關的習俗和信仰,便是這種古老文化保留至今的歷史遺存。

拜年有哪些風俗,傳統拜年的方式是什麼

春節也叫“過年”,過年是中國人比較期待的一個日子,象徵一家人團團圓圓。根據相關史載,中國人過春節有四千多年曆史了,一直延續至今,而且春節期間家家户户還會有拜年的習俗,也是一種表達美好祝願的方式,那麼拜年有哪些風俗,傳統拜年的方式是什麼?

在民間拜年時間也是有規定的,一般拜年時間是初一到初五,其中不同拜年時間的拜年對象也有規定,比如是初一應該向長輩拜年,一般不出遠門拜年,正月初二嫁出去的女兒會帶着女婿一起回家拜年,當然去別人家拜年之前最好約定時間,提前給主人家準備時間。

拜年的時候通常是先先向逝去祖先叩拜,再向活着長輩叩拜,拜年涵蓋的習俗內容有叩頭施禮、祝福長輩身體健康,福壽綿長。長輩受拜後可以給晚輩發壓歲錢,據説長輩發的壓歲錢能夠壓住邪祟,有的長輩還會拿點心、糖食等予以款待小輩。

其實從儀式上來看,傳統拜年常見方式是跪拜磕頭、作揖、鞠躬、萬福等,其中叩拜這種禮儀在一些農村地區最多見,特別是小孩子給輩分高的長輩拜年時會行跪拜磕頭的拜年禮儀。

春節拜年形式

  拜年也是有講究的,臨近過年,但是還有很多人不懂拜年的禮儀,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關於春節拜年的形式,歡迎大家閲讀。

  春節拜年形式 1

  一是拜家裏長輩。拜年一般從家裏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牀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後,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二是走親戚。初一或初二必須到岳父、母家,並須帶禮物。進門後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禮,然後再給長輩們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飯、玩耍。

  三是禮節性的拜訪。如給同事、朋友拜年,一進屋門,僅向佛像三叩首,如與主人系平輩則只須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長,仍應主動跪拜,主人應走下座位做攙扶狀,連説免禮表示謙恭。這種情況一般不宜久坐,寒喧兩句客套話就要告辭。主人受拜後,應擇日回拜。

  四是感謝性的拜訪。凡一年來對人家欠情的(如律師、醫生等)就要買些禮物送去,借拜年之機,表示謝枕。

  五是串門式的拜訪。對於左鄰右舍的街坊,素日沒有多大來往,但見面都能説得來,到了年禧,只是到院裏,見面彼此一抱拳説:"恭禧發財"、"一順百順",在屋裏坐一會兒而已,無甚過多禮節。

  春節拜年形式 2

  拜年,是我國傳統的民間風俗。每逢春節,通過拜年這一特殊交際方式,既表達相互間的祝賀與祝福,又有利於增進友誼和聯絡感情。但拜年很有講究。選擇合適的時間,乃拜年的第一要素。由於平時勞碌。年節期間人們一般起得較晚。若過早登門拜年,往往讓主人措手不及。有人喜歡選擇晚上拜年,一坐好幾小時,也難免影響主人休息。作客逗留時間一般以半小時至40分鐘為宜,這樣,既不失禮貌,又不影響主人接待其他客人,拜年時,若進門問聲“新年好”,旋即匆匆離去,會給人以“缺少誠意”的感覺。禮物也應得體。給長輩、教師、師傅拜年時,應適當帶點禮物。禮物既不宜太昂貴豪華,又應能“拿得出手”。捧上一束鮮花,送上一張精美的賀卡,近年已成為都市現代人浪漫温馨的拜年方式。拜年禮物還應講究衞生,比如,別人送給自己的糕點,一般不宜轉送他人,否則食品在“旅遊”中難免會腐爛變質;給年邁或患病者拜年,所送的水果等應該有益於對方強身健康,以免造成浪費甚至引起誤解。此外還應注意節儉。比如,自己動手製作一個精美的小禮物送給同學、戀人、同事等,既可表達真摯的情誼,又可顯現自己的才華。拜年時,鄰里相坐、同學相逢、朋友相聚,皆應“過年言好事,出口稱吉祥”,縱然平日有所積怨,亦不應提起,至於聊侃時不談粗俗之事,不講無聊低級話語,就更是常識、常理了。

  古時,倘或坊鄰親朋太多,難以登門遍訪,就使遣僕人帶名片去拜年,稱為“飛帖”,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上寫“接福”兩字,即為承放飛帖之用。此俗始於宋朝上層社會。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節:“是月也,片子飛,空車走,成為時尚。”户人家特設門簿,以記客人的往來和飛片,門簿的首頁多虛擬親到者四人:一曰壽百齡老太爺,住百歲坊巷;一曰富有餘老爺,住元寶街;一曰貴無極*人,住大學士牌樓;一曰福照臨老爺,住五福樓。以圖吉利討口彩。至今的春節贈送賀年片、賀年卡,便是這種古代互送飛帖的遺風。

  古代文人雅士則流行互送拜年鑽。拜年鑽就是如今的賀年片,是由古代的名片演變而成。據清代趙翼考證,西漢時沒有紙,削竹木為刺,上書名姓,叫“名刺”。後來還用大紅絨線在織錦上繡字為“名片”。東漢後用紙代木,叫做“名紙”。六朝時簡稱為“名”,唐代叫“門狀”。宋代還別稱“手刺”、“門刺”。明清時曾叫做“寸褚”、“紅單”。

  據明朝陸容《菽園雜記》記載,拜年習俗最早行於明朝京都。朝官往來,不管認識與否都要互拜,百姓則各拜親友。清代時興在春節時送“拜盒”,即將賀年帖放在精緻美觀的飾盒裏送給親友,以示莊重。今日中國民間,“拜年”已成為一種傳統習俗,至親愛友和同事們,走家串户、登門拜年,互致問候。

  上層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賀的習俗。宋人周輝在《清波雜誌》中説:“宋元佑年間,新年賀節,往往使用傭僕持名刺代往”。當時士大夫交遊廣,若四處登門拜年,既耗費時間,也耗費精力,因此有些關係不很密切的朋友就不親自前往,而是派僕人拿一種用梅花箋紙裁成的二寸寬、三寸長,上面寫有受賀人姓名、住址和恭賀話語的卡片前往代為拜年。明代人們以投謁代替拜年。

  這段文字揭示了當時的一種社會心態。除了拜親友是由於實心實意,餘則大打折扣。官場往來,出於應酬,講究點的人家,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寫“接福”二字,為放置“飛帖”之用。所謂望門投剌(送名片),有點像現今街上奉送小廣告似的,順手給一份,不問是否交往,與其説“心到神知”,不如説“有一搭無一搭”,所以就休怪看門人“卻人不納”、“閉門不納”了。最辛苦的要算那些跑官的人了,雖説按理應向父母先拜年,為仕途計,得往後靠,先給有職有權的“大人”磕頭要緊。

  明朝中葉,陸容在《菽園雜記》中記述道:“京師元日後,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來交錯道路者連日,謂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親友,多出實心。朝官往來,則多泛愛不專。如東西長安街,朝官居住最多。至此者不問識與不識,望門投剌,有不下馬,或不至其門令人送名帖者,遇黠僕應門,則皆卻人不納,或有閉門不納者。在京仕者,有每旦朝退即結伴而往,至入更酣醉而還。三四日後,始暇拜其父母。”

  春節裏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鄰那裏祝賀新春,舊稱拜年。我國拜年的習俗行之已久。古時有拜年和賀年之分:拜年是向長輩叩歲;賀年是平輩相互道賀。現在,有些機關、團休、企業、學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之為"團拜"。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 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

  隨着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現在人們除了沿襲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興起了禮儀電報拜年和電話拜年等。

  春節的習俗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説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着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户户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着歡歡喜喜搞衞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樑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鬥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

  貼窗花和倒貼“福”字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户上貼上各種--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户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着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隨着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單調的'主題,變得豐富多彩,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我國出現了年畫三個重要產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形成了中國年畫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國現今我國最早的年畫是南宋《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的木刻年畫,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和綠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間流傳最廣的是一幅《老鼠娶親》的年畫。描繪了老鼠依照人間的風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場面。初年,上海鄭曼陀將月曆和年畫二者結合起來。這是年畫的一種新形式。這種合二而一的年畫,以後發展成掛曆,至今風靡全國。

  守歲

  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誌》: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閒聊,等着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徵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習俗後來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説。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户户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隨着時間的推移,爆竹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品種花色也日見繁多,每逢重大節日及喜事慶典,及婚嫁、建房、開業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慶賀,圖個吉利。現在,湖南瀏陽,廣東佛山和東堯,江西的宜春和萍鄉、浙江温州等地區是我國著名的花炮之鄉,生產的爆竹花色多,品質高,不僅暢銷全國,而且還遠銷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稱為“團拜”。由於登門拜年費時費力,後來一些上層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貼相互投賀,由此發展出來後來的“賀年片”。

  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説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牀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

中國傳統的拜年有哪些方式?

拜年,是春節期間的重要活動,它與除夕夜的團圓飯一樣,是最能體現“年味”的春節習俗。在過去家庭拜年順序為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高堂。一般大年初一晚輩給長輩拜年,祝願長輩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新年後給親戚拜年,一般的規矩是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親戚。在同學、同事、朋友、合作者、鄰里之間也要相互拜年。在“過年好”的道賀聲中,拉近了心與心的距離,增進了人與人的感情。正如古語所説,拜年“以聯年誼、以敦鄉情”。

關於民間的拜年形式,可以根據不同的社會關係分為不同的四類。一是走親戚:必須到岳父、親戚家去拜年;二是禮節性的拜訪:給同事、朋友拜年;三是感謝性的拜訪:凡一年來對人家欠情的就要買些禮物送去,借拜年之機,表示謝忱;四是串門式的拜訪:對於左鄰右居的街坊,進行禮尚往來式的拜年。

春節團拜是我國古已有之的春節習俗。過去,拜年的人要圍成一圈,以便互相看得見,不至於拜不到。現在,每年春節和都要舉行春節團拜會,屆時黨和國家領導人向全國各族人民、港澳同胞、台灣同胞以及海外僑胞拜年,並與各界人士歡聚一堂,辭舊迎新,共慶新春。

如今,信息社會,拜年方式更加豐富多彩,傳統的團拜、登門拜訪依然沿襲,但電話拜年、短信拜年、網上拜年等新興拜年方式也愈來愈時興。這些方式雖然不如登門拜年直觀、感性,但非常方便、高效,人們可以更隨意、更恰當地把握拜年時間,適合現代人的生活觀念和生活節奏,是古老的年節民俗與現代信息化生活方式相結合的產物。

同時,短信拜年把拜年內容與優美詩意的文采、真誠幽默的情感巧妙精緻地結合,內容極富個性,或輕鬆幽默、或充滿情趣、或極富哲理、或諄諄教誨、或温馨浪漫、或真誠祝福,形成拜年民俗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其實,不管過去、現在,還是未來,無論拜年形式怎麼變化,發自人們內心的春節祝願和祝福是永遠不變的。

TAG標籤:拜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