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綜合知識 > /列表

雨花台歷史背景資料

雨花台歷史背景資料

雨花台位於中國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是一座重要的歷史遺址,因為在這裏曾經是中國革命的重要地點。下面是一些有關雨花台的歷史背景資料:

1. 雨花台的名字來源於一位明清時期的道教神仙,叫做呂洞賓。傳説他曾在這裏下過雨,所以這裏叫作雨花台。

2. 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後,南京簽訂了不平等條約,被迫割讓香港,開放五個通商口岸。這時,南京成為了西方列強的經濟據點,受到了極大的壓迫和剝削。民間爆發了反侵略的反抗浪潮,反侵略鬥爭的靈魂人物林則徐就居住在雨花台附近。

3. 1937年,日寇侵略中國,南京成為了日軍南進的重要目標,經歷了南京大屠殺。雨花台自然成為了中國軍民堅決抵抗的前沿陣地。中國軍民在這裏進行了長達兩個多月的浴血奮戰,最終取得了勝利。

4.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南京成為了新中國的首都,雨花台被正式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後來,雨花台建成了革命紀念館,以紀念在這裏進行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雨花台烈士陵園的歷史背景

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叛變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雨花台變成了中國黨員和愛國人士的刑場。這二十二年中,約有近十萬的黨人、工人、農民、知識分子等的志士、愛國人士在此被殺害,壯烈犧牲,這裏撒滿了烈士們的鮮血。1950年,南京人民為了紀念先烈,在這裏興建了雨花台烈士陵園。

雨花台是什麼時期

雨花台是南朝梁武帝時期。這個時期佛教盛行,高僧雲光法師在此設壇講經,感動上蒼,落花如雨,雨花台由此得名。雨花台,又名雨花禪院、雨花庵,是著名的古寺遺址,始建於明萬曆二十七年,於清順治五年重建。

雨花台,咸豐年間又被毀。同治六年智能和尚重建。禪院居莫釐峯半山腰,背山面湖,前有不蓄水的沖溝,庵後有從石隙中流出的終年不絕的翠香泉風景絕佳。l920年,東山葉氏在雨花台邊建醉墨樓,張謇為之題匾。十年中,禪院和醉墨樓均被拆毀。1986年,吳縣重建雨花禪院。

歷史

雨花台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自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踐築越城起,雨花台一帶就成為江南登高攬勝之佳地。三國時,因崗上遍佈五彩斑斕的石子,又稱石子崗、瑪瑙崗、聚寶山。明、清兩代,景區內的雨花説法和木末風高分別被列為金陵十八景和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雨花台是什麼時期的殉難地

新民主主義時期

雨花台是新民主主義時期中國黨人和愛國志士最為集中的殉難地。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決定在此興建雨花台烈士陵園,這是新中國後建成規模最大的紀念性陵園,也是中國新民主主義的紀念聖地。

雨花台位置

雨花台,位於南京城聚寶門(今中華門)以南,雨花台高約100 米、長約3.5公里,頂部呈平台狀,由3個山崗組成,有各類林木30餘萬株,綠化覆蓋率達90%以上,自古便是江南地區登高攬勝之佳地。

歷史沿革

從公元前1147年泰伯到這一帶傳禮授農算起,雨花台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

自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踐築“越城”起,雨花台一帶就成為江南登高攬勝之地。

三國時,因崗上遍佈五彩斑斕的石子,又稱石子崗、瑪瑙崗、聚寶山。南朝梁武帝時期,佛教盛行,有位高僧雲光法師在此設壇講經,感動上蒼,落花如雨,雨花台由此得名。

明、清兩代,景區內的“雨花説法”和“木末風高”分別被列為“金陵十八景”和“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1927年以後,雨花台淪為統治者黨人和志士的刑場。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黨和中國決定在此興建烈士陵園。

雨花台的相關歷史

從公元前1147年泰伯到這一帶傳禮授農算起,雨花台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自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踐築“越城”起,雨花台一帶就成為江南登高攬勝之佳地。三國時,因崗上遍佈五彩斑斕的石子,又稱石子崗、瑪瑙崗、聚寶山。南朝梁武帝時期,佛教盛行,有位高僧雲光法師在此設壇講經,感動上蒼,落花如雨,雨花台由此得名。明、清兩代,景區內的“雨花説法”和“木末風高”分別被列為“金陵十八景”和“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雨花台還是歷代文人墨客乃至帝王將相吟詠之地,從李白、王安石、陸游、朱元璋、康熙、乾隆到魯迅、田漢、郭沫若、劉海粟,都留下了吟詠雨花台的優美詩篇。由於雨花台是南京城南的一處制高點,成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東晉豫章太守梅頤曾在此抵抗外族入侵,南宋金兵入侵,抗金名將岳飛在此痛擊金兵;此後的太平天國天京保衞戰,辛亥討伐清兵,抗日戰爭“首都保衞戰”,都曾在此掀起連天烽火,雨花台也因此逐漸荒蕪。

1927年以後,雨花台淪為統治者黨人和志士的刑場。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決定在此興建烈士陵園。

如今的雨花台,已是一座以自然山林為依託,以紅色旅遊為主體,融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為一體的全國獨具特色的紀念性風景名勝區。

相傳南朝梁天監六年(511 年),金陵城南門外高座寺的雲光法師常在石子崗上設壇説法,説得生動絕妙,感動了佛祖,天上竟落花如雨。唐朝時根據這一傳説將石子崗改名為雨花台。高座寺內有清泉二眼,名永寧泉,其水質清洌,飲之甘甜。南宋詩人陸游品其泉水後,稱之為"江南第二泉",今二泉之水雖枯,古之盛名猶存。

有關於南京雨花台曾經發生的歷史故事

雨花台,位於中華門外雨花路南端,是一處悼念民族英雄和先烈的參觀遊覽勝地。

【雨花台的成因—雨花台的歷史傳説—雨花石】

雨花台屬丘陵地帶,最高海拔60米,佔地面積113.7公頃。山崗頂部如平台,佈滿大大小小的礫石,它們都是在距今1200萬年到300萬年第三紀晚期和第四紀早期,由長江古河道的滔滔流水從安徽貴池以遠的中下游搬運而來的,途經磨擦水蝕等天然加工,磨去了稜角,有的滾圓如卵,有的扁如圓餅。這些礫石主要由石英巖、石英砂巖、硅質灰巖等一類堅硬巖石和石英、蛋白石、玉髓等一類礦物質組成,由於所含礦物質成分不同,呈現出各種美麗的色彩,有白色、乳白色、徽黃、深黃、紅色、綠色、紫色和黑色等,且多為透明或半透明狀,更顯晶瑩光澤,被稱為“雨花瑪瑙”。

因雨花台產雨花寶石,古人將這一帶山崗稱為“聚寶山”和“瑪瑙崗”,孫吳時還稱其為“石子崗”。至於雨花台的來歷,還有傳説:在1400多年前的南朝梁武帝時,有位叫雲光法師的和尚,曾在崗上的高座寺講經説法。他的一片誠心感動蒼天,頓時落花如雨,變成寶石,於是人們就把這裏稱為雨花台。明、清時期,這裏分別被列為“金陵十八景”和“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成為江南登高覽勝的佳地。

雨花石因為色彩豔麗,又有各種生動形象的山水、花鳥、魚蟲、奇花異卉等圖案,形狀也豐富多樣,有球狀、餅狀、卵狀、核桃狀等,所以深受人們喜愛。常被用作案頭、茶几、書架上的擺設;大塊的雨花石經加工後,還可成為項鍊、雞心、領帶結等“雨花石巧件”。其實早在5000多年前,當地已開始將雨花石作為裝飾品了。在鼓樓北陰陽營的氏族公共葬地,發現死者的口中和身旁有雨花石。我國著名的現代畫家徐悲鴻、敬愛的周總理也都曾對雨花石情有獨鍾。

【陵園廣場—烈士雕塑羣像】

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政變後,南京成為反動統治中心。在22年的法西斯統治時期,在雨花台殘酷殺害了十多萬名黨員和各界愛國志士,雨花台的每一塊山石都浸透了先烈的鮮血,每一寸土地都埋葬着烈士的忠骨。

新中國成立後,南京人民為緬懷先烈,在雨花台建立了烈士陵園、烈士紀念碑和烈士事蹟陳列館等,使這裏成為人們瞻仰烈士的紀念地。

烈士陵園北側建有高約11.7米的花崗石陵門,隱含走十月的道路之意。門內為陵園廣場,廣場周圍種滿了青松翠柏和名貴花木。廣場南端矗立着一座巨型烈士羣像雕塑,令人肅然起敬。這座雕塑於1980年建成。整座塑像由大小不等的179塊花崗石雕塑而成,高10.3米,寬14.2米,厚5.5米,重達1374噸,生動地展現了黨的工作者、工人、農民、知識分子、戰士、學生和報童等九位烈士英勇就義前不屈的光輝形象。他們有的昂首挺胸,有的鎮定自若,有的怒目圓睜,有的咬牙切齒,栩栩如生,神態異,充分表現了志士視死如歸的浩然正氣。

雕塑後面是當年殺害烈士的刑場之一,稱為“北殉難處”,在中台崗的東、西兩側,還有“西殉難處”和“東殉難處”。據統計,在22年的統治時期,從全國各地被捕後押解到南京,在這裏被殺害的愛國志士多達十萬之眾,其中有輝代英、鄧中夏、羅登賢等中國黨委員會委員,有領導江蘇人民進行鬥爭的候紹裘、張應春、許金遠、陳振等黨員,有蘇北聯軍抗日縱隊司令兼參謀長盧志英,有前南京孫律川,還有年僅17歲的曉莊師範學生沈雲樓和郭鳳韶,及湖南韶山第一任黨支部毛福軒等四五百名知名烈士。

【雨花台烈士紀念碑—烈士紀念館】

雨花台主峯峯頂平台上聳立的是烈士紀念碑,原碑為奠基碑,碑上刻有“死難烈士萬歲”6個金光閃閃的大字,是集毛書跡而成。新建的紀念碑碑體上“雨花台烈士紀念碑”8個大字由題寫。

雨花台烈士紀念館位於雨花台任家山上,是由原來的安隱寺改建而成的,1956年正式對外開放,1983年重建,為兩層白色古典式建築,館名由題寫。館內收集了1000萬字史料和1500件實物,展示了輝代英、鄧中夏等71位烈士的照片、遺作和輔助材料800多件。

今天,當我們踏着雨花台灑滿烈士鮮血的陵園上地,憑弔為捐軀的先烈們時,先烈那不屈不撓、視死如歸的精神,將永遠激勵我們前赴後繼、勇往直前地為理想而奮鬥。

參考資料:http://www.tpole.com/hphtml/?thread-1352.html

雨花台烈士陵園和哪些歷史事件有關?急,謝謝!

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叛變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雨花台淪為統治者黨人和志士的刑場。1950年南京人民為了紀念先烈,在這裏興建了達1.14平方千米的雨花台烈士陵園。

陵園包括雨花台主峯等5個山崗,以主峯為中心形成南北向中軸線,自南向北有南大門、 廣場、 紀念館、紀念橋、烈士紀念碑、北殉難處烈士大型雕像、北大門以及西殉難處烈士墓羣、東殉難處烈士墓羣,紀念亭等。2016年9月經批准,雨花台烈士陵園被列入民政部公佈的第六批新增96處國家級烈士紀念設施名單。

擴展資料

烈士羣雕

從景區北面大門步入雨花台,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組高大威武的烈士羣雕,這是雨花台風景名勝區的標誌。這裏就是雨花台的北殉難處。羣雕建於1979年,高10.03米、寬14.2米,由179塊花崗巖拼裝而成,總重量約1300噸,是我國同類題材花崗巖雕塑之最。

它主題突出,層次分明,上實下虛。那九位戴着鐐銬、蔑視敵人的工人,橫眉冷對的知識分子,怒目圓睜的農民,臨危不懼的女幹部,咬緊牙、抿着嘴的小報童,身陷囹圄、充滿勝利希望的女學生,栩栩如生地再現了先烈在就義前英勇不屈、視死如歸的光輝形象。羣雕是我國著名雕塑藝術家劉開渠大師設計,由廣州、上海、北京、杭州、南京等地的雕塑家集體創作完成的。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雨花台烈士陵園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雨花台風景區

雨花台區的歷史沿革

雨花台區名源於雨花台,雨花台系二、三百萬年前古長江及其支流古秦淮河的堆積物所形成。相傳樑代高僧雲光法師在此設壇講經,感泣天神,落花如雨,故名雨花台。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5月10日,南京市成立,為直轄市,下設13個區:鼓樓、白下、雨花台、建鄴、玄武、棲霞、下關、秦淮、大廠、浦口。8月增設1個郊區(鐘山區)。

1955年10月,南京市第十一區也就是現在的雨花台區成立,同年12月南京市向遞交申請,決定將當時的江寧縣自西南面開始的雙閘鄉、西善橋鄉、鐵心橋鄉、板橋鄉、沙洲鄉、江東門鄉、紅花鄉、寧南鄉、石門坎鄉和雨花鎮(今雨花新村和賽虹橋一帶)劃規到南京市管理併成立組成南京市十一區雨花台區。

1956年1月1號正式批覆將上述地區劃歸到南京市。1955年到1985年雨花台區轄9鄉1鎮,分別為雙閘鄉,西善橋鄉,江東門鄉,鐵心橋鄉,沙洲鄉,板橋鄉,紅花鄉,寧南鄉,石門坎鄉,和雨花鎮(今天的雨花新村賽紅橋一帶)。

1985年到1995年雨花台區實行區域面積整合,整合後將江東門鄉劃歸到鼓樓區,將紅花鄉劃歸到秦淮區,將石門坎劃歸到白下區。整合後雨花台區轄雙閘鎮,西善橋鎮,沙洲街道,板橋鎮,鐵心橋鎮,雨花新村街道,寧南街道和賽紅橋街道。

1995年南京市明確為副省級市,市轄區為副廳級。調整市區行政區劃。將雨花台區石門坎鎮,棲霞區孝陵衞鎮的苜蓿園、後莊2個行政村,劃歸白下區管轄。秦淮區:將雨花台區紅花鎮和大校場機場用地範圍,劃歸秦淮區管轄。建鄴區:將雨花台區江東鎮所轄的河南、所街、興隆、向陽、東林5個行政村和仁東橋、棉花堤、螺絲橋3個居委會,以及原茶亭行政村,劃歸建鄴區管轄。鼓樓區:將雨花台區江東鎮建制及江東鎮所轄的清江、江東、河北3個行政村和中保村南半部分,以及江東門、新河口、二道橋3個居委會,劃歸鼓樓區管轄。下關區:將雨花台區江東鎮中保村北半部分和棲霞區的小市鎮、邁皋橋鎮的五塘村歸下關區管轄。雨花台區:將江寧縣東山鎮的農花村,江寧鎮的永安、孫家、邵莊、新建、三山5個行政村和谷裏鄉的梅村用地範圍,劃歸雨花台區管轄。

2002年,雨花台區沙洲、雙閘劃歸建鄴區管轄;雨花台區沙洲、雙閘事處的秦淮新河以南部分劃歸雨花台區西善橋事處管轄;建鄴區朝天宮、止馬營事處劃歸白下區管轄;建鄴區漢中門大街及其西延至長江段以北部分劃歸鼓樓區江東事處管轄;鼓樓區漢中門大街及其西延至長江段以南部分劃歸建鄴區興隆事處管轄。經過上述調整,白下、建鄴、鼓樓、雨花台四區的總人口數分別為:52.36萬、25.65萬、55.60萬和22萬。

2002年,經省批准,南京市對白下、建鄴、鼓樓和雨花台4區的部分行政區劃作出調整。具體調整方案為:將雨花台區,沙洲、雙閘2個事處秦淮新河以北地區及其建制劃歸建鄴區管轄;將鼓樓區漢中門大街及其西延至長江以南地區劃歸建鄴區管轄,其中,江東北路—江東南路以西部分歸興隆事處管轄,江東北路—江東南路以東、集慶門大街以北部分歸南湖事處管轄,江東南路以東、集慶門大街以南部分歸南苑事處管轄。將建鄴區朝天宮、止馬營2個事處劃歸白下區管轄。將建鄴區莫愁湖事處漢中門大街以北地區及其建制劃歸鼓樓區管轄;漢中門大街以南部分劃歸建鄴區南湖事處管轄。雨花台區沙洲、雙閘2個事處秦淮新河以北地區劃歸建鄴區管轄後,原沙洲、雙閘2個事處秦淮新河以南地區劃歸雨花台區西善橋事處管轄。區劃調整後,新的建鄴區將覆蓋整個河西地區,與鼓樓、白下、雨花台3個區基本上以河、路分界。調整後,建鄴區面積82平方千米,人口24.46萬人,轄7個街道;白下區面積28平方千米,人口48萬人,轄10個街道;雨花台區面積134.6平方千米,人口22萬人,轄7個街道;鼓樓區面積30平方千米,人口60萬人,轄6個街道。

2012年7月雨花台區街道區劃調整,寧南事處與雨花新村事處合併,新組建為“雨花街道”。以雨花南路為界,將雨花南路以北的原雨花新村街道轄區範圍劃入新組建的雨花街道,將雨花南路以南的原雨花新村街道轄區範圍劃入賽虹橋街道。雨花台區轄雨花、鐵心橋、板橋、西善橋、賽虹橋、梅山6個街道。

南京雨花台風景區修建於什麼時候?南京在古代的名稱叫什麼,它是哪幾個王朝的京都?那位學者知道請告訴我

1、南京雨花台風景區修建於什麼時候?

從公元前1147年泰伯到這一帶傳禮授農算起,雨花台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自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踐築“越城”起,雨花台一帶就成為江南登高攬勝之佳地。三國時,因崗上遍佈五彩斑斕的石子,又稱石子崗、瑪瑙崗、聚寶山。南朝梁武帝時期,佛教盛行,有位高僧雲光法師在此設壇講經,感動上蒼,落花如雨,雨花台由此得名。1927年以後,雨花台淪為統治者黨人和志士的刑場。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黨和決定在此興建烈士陵園。如今的雨花台,已是一座以自然山林為依託,以紅色旅遊為主體,融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為一體的全國獨具特色的紀念性風景名勝區。

2、南京在古代的名稱叫什麼?

先後有冶城、越城、石頭城、金陵、秣陵、建業、揚州、建鄴、建康、秦淮、升州、蔣州、上元、白下、集慶、應天、江寧、天京等名稱。

3、它是哪幾個王朝的京都?

三國的東吳,東晉,南北朝的宋、齊、樑、陳,南唐、大明、太平天國、中華相繼十個朝代在此建都。

雨花台烈士紀念館的歷史背景

1927年蔣介石發動了“四.一二”反政變後,雨花台成為反動派殺害人民的刑場。數萬名黨人和愛國志士為了人民的解放事業,在此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譜寫了中國史上悲壯的史篇。 為了緬懷先烈、教育人民,黨和於1950年在雨花台興建了烈士陵園,陳列烈士的英勇鬥爭事蹟,供人們瞻仰學習

著名旅遊景點雨花台位於哪個城市

雨花台是位於江蘇省南京市下關區的一處著名旅遊景點。這個景點以其悠久的歷史和令人印象深刻的景色而聞名於世。它是一座紀念抗日戰爭中犧牲了許多無名英雄的烈士陵園,也是一座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紀念碑。

雨花台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40年的鴉片戰爭時期。在這個時期,南京成為了英國和法國的佔領地。在這一時期,雨花台成為了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象徵。1948年,雨花台再次成為了抗日戰爭的重要戰場。中國人民在這裏擊敗了日本侵略者,為中國的和解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今天,雨花台是一個充滿歷史意義和文化遺產的地方。遊客可以在這裏欣賞到壯觀的景色,參觀歷史文物和紀念碑,以及瞭解中國人民在歷史上的英勇抵抗外來侵略的歷史。對於那些對中國歷史和文化感興趣的人來説,雨花台是一個必去的旅遊景點。

TAG標籤:歷史背景 雨花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