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養生

當前位置 /首頁/保健養生 > /列表

輸血袋放冰箱保存多久,輸血袋放冰箱保存多長時間

輸血袋放冰箱保存多長時間 輸血袋放冰箱保存多久

輸血袋放冰箱保存多長時間%20輸血袋放冰箱保存多久:答案是24小時。

輸血袋放冰箱保存多長時間%20輸血袋放冰箱保存多久:答案是24小時。

輸完血後血袋低温保存時間為24小時:

1. 輸血前嚴格檢查血液製品的外觀、血袋等;

2. 輸血過程中要觀察患者有無不良反應;

3. 輸血完畢後血袋應存放在2-8℃的冷藏箱中24小時,血樣應冷藏1周,以確保臨牀用血安全;

4. 血袋的使用需記錄並密封保存,輸血前與輸血結束都需要雙人核對無誤並簽字;

5. 血袋集中保存24小時後,由專業人員按照相關醫院感染管理要求進行處理。

1、血袋的保存時間為24小時。在輸血完畢後要將相關的輸血記錄詳細填寫報告單,然後將血袋送回醫院輸血科進行冷藏保存至少24小時。

2、同時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樣要在低温冷藏的條件下保存至少一週左右,這樣如果發生臨牀輸血反應或者其他不良事件等,比如出現溶血反應等,可以進一步追查原因,保證臨牀安全用血。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1、血袋的保存時間為24小時。在輸血完畢後要將相關的輸血記錄詳細填寫報告單,然後將血袋送回醫院輸血科進行冷藏保存至少24小時。

2、同時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樣要在低温冷藏的條件下保存至少一週左右,這樣如果發生臨牀輸血反應或者其他不良事件等,比如出現溶血反應等,可以進一步追查原因,保證臨牀安全用血。

輸完的血袋為什麼在冰箱裏存放24小時

輸血後的血袋也就是空血袋,輸血反應會在24小時內出現,24小時之後要經專業人員進行徹底的焚燒後掩埋

輸完的血袋為什麼在冰箱裏存放24小時

保持血液的新鮮度,避免雜質和微生物的產生,從而影響血液。

輸血完畢血袋如何處理?

輸血完畢臨牀科室將血袋保存4°C冰箱1天備查。患者無輸血反應,血袋第二天按 醫療廢棄物處理。

輸血的時候需要的是血液嗎?有沒有人自己存血放在冰箱裏?放在冰箱能存多久?

輸血有很多種,有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血漿,洗滌紅細胞,現在輸血很少輸全血,基本上按上面的方式輸,血液是不能自己存放的,要有嚴格的温度控制,一般在2--8度保存,保存期限看血袋中的抗凝劑而定,血漿負二十度以下可達兩年追問(⊙o⊙)哦

血袋小辮保存多久

1 血袋小辮保存時間較短

2 儲存在常温下,血袋小辮的保存時間約為24小時左右,儲存在4℃以下的冰箱中,可將保存時間延長至5-7天

3 血袋小辮在不同的儲存温度和時間條件下,其質量和有效期也會有所不同,因此在使用前需詳細檢查,避免使用過期血袋小辮造成不良影響。

同時,血袋小辮存放和使用過程中需嚴格遵守相關操作規程,確保血袋小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為護士輸血要注意什麼

(1)輸血前必須嚴格檢查全血的外觀,檢查血袋有無破損滲漏,血液顏色是否合格;還要認真核對患者、交叉配合報告單和待輸血液之間是否無誤,包括患者和獻血者的姓名、性別、ABO和Rho(D)血型、交叉配合試驗和抗球蛋白試驗的結果、血袋號碼、血類和血量等,並且應該有兩人核對,準確無誤方可輸血。

(2)輸血時應到患者牀前核對病案號、患者姓名、血型等,確定受血者本人後,用裝有濾器的標準輸血器(濾網孔徑約為170微米,總有效過濾面積為24—34釐米2,可以濾除血液和血液成分製品中可能存在的聚集的血小板、白細胞和纖維蛋白)進行輸血。

(3)血液臨輸注前再從冷藏箱內取出,在室温中停留的時間不得超過30分鐘。輸用前將血袋內的血液輕輕混勻,避免劇烈震盪。血液內不得加入其他藥物,如需稀釋只能用靜脈注射用生理鹽水。

(4)輸血前後用生理鹽水沖洗輸血管道。連續輸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時,前一袋血輸盡後,用靜脈汪射用生理鹽水沖洗輸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繼續輸注。

(5)輸血過程應先慢後快,再根據病情和年齡調整輸注速度,並嚴密觀察受血者有無輸血不良反應,如出現異常情況應及時處理。輸血初期10—15分鐘或輸注最初30—50毫升血液時,必須由醫護入員密切注視有無不良反應。如果發生不良反應,須立即停止輸血並報告負責醫師及時診治,同時通知輸血科或血庫做必要的原因調查。通常,輸血不必加温血液。

(6)輸血後將血袋保存於2—8℃冰箱24小時,以備出現意外情況時核查用。

(7)輸血完畢,醫護人員逐項填寫輸血反應調查回執,並於輸血完畢後第二夭退還輸血科保存。輸血科每月統計上報醫務處(科),負責醫師將輸血情況記錄在病歷中。

(8)輸血完畢後,醫務人員將輸血單第二聯貼在病歷中。

血液從血庫取出,能在常温放多久

血液從醫院血庫取出取出,在室温中停留的時間不得超過30分鐘。

注意事項:

1、嚴格輸血查對制度;

2、嚴密觀察病人有無輸血反應;

3、血袋送回血庫保存至少1天,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樣保存於2~6℃冰箱至少7天,以便必要時對輸血不良反應的原因追查

血型輸血常識

1.輸血和血型的相關知識

如果要輸血給O型血,那麼可以的血型是O型血!

如果要輸血給A型血,那麼可以的血型是A型血、O型血!

如果要輸血給B型血,那麼可以的血型是B型血、O型血!

如果要輸血給AB型血,那麼可以的血型是A(少量)、B(少量)、AB型血、O型血!

輸血的凝集反應是一種致命的症狀,可以嚴重危及人的生命。所以應避免將含有對受血者血型抗原對抗抗體的血液輸入給受血者。所以説,B型血不能輸給A型血,A型不能輸給B型。

AB型血因不含抗A和抗B抗體,理論上可以接受異型血輸入;O型血與AB正相反,即含抗A又含抗B抗體,因此不能接受異型輸血,但它不含A和B抗原,當需要的時候可以輸給A、B或AB型血的人。這就是通常把O型血稱作“萬能輸血者”的原因。

但隨着科學進展,這種説法已不成立。現在發現將含有免疫性抗體的O型血液輸給A型或B型血患者後,可使其紅細胞的脆性增加,壽命縮短,嚴重者可以出現溶血性反應。因而,O型血不是萬能供血者。

AB血型的人也不是萬能受血者。O血型人的紅細胞中雖不含有A、B抗原,但其血清內含抗A抗B抗體。如果輸用其他血型血時,極易引起輸血反應。所以,O血型不能接受其他血型的血液。

2.請問:血型有哪幾種,他們有什麼特性

血型的遺傳

血型是一種人類遺傳的性狀,從狹義來説,它是專指細胞抗原的差異,但從廣義來説也包括白細胞、血小板、血漿等血液成分抗原的不同。近年來,由於臨牀的需要,在輸血、器官移植各方面作了深入的研究,因此新的血型抗原不斷髮現,血型抗體和血型抗原的化學結構及其相互作用也有所瞭解,血型在醫學各方面的應用日趨廣泛。我國民間,早在13世紀就開始採用滴血法,在法醫上作親子的鑑定,這方法雖受當時條件的,在試驗技術和理論方面都不成熟,但這是世界上最早的血型交叉試驗的嘗試。17世紀歐洲人將動物的血液輸入人體,其目的是想治癒疾病,結果病人即往往死亡。其後改用人的血液,結果對某些疾病得到良好的效果,但對多數疾病效果仍不好,而且也會招致病人死亡,死亡的原因當時是無法理解的。自從1900年發現了ABO血型以來,人們對這種現象才有了初步的瞭解。

迄今已經發現20多個紅細胞血型系統。在人體紅細胞表面的種種不同血型中,最早被發現和確定的、最為重要的和常見的是ABO血型。因為為這系統的抗體是天然存在的,不是經誘發才產生的。血型種類很多,在血清學研究方面和輸血的反應上也比較複雜,但從遺傳學的角度來看,其遺傳方式即比較簡單。一個人的血型是指該個體紅細胞表面存在着各種血型抗原,這些抗原均系由遺傳物質--基因所決定。如一個人存在有A基因,則可肯定這個體的紅細胞表面存在A抗原。而且,血型基因對血型抗原產生的關係是單一的,即肯定存在着與抗原有關的某一基因。此外,基因與血型抗原表現的關係,一般不受環境條件的影響。一般地説,有關血型的基因多屬於等顯性基因,即一些常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間沒有顯性和隱性的關係,在雜合狀態時,兩種基因的作用同樣得以表現,分別地產生基因產物,這種遺傳方式稱為共顯性或等顯性,ABO血型的遺傳是一種共顯性遺傳。ABO血型有四個主要的血型,即A、B、O和AB型,這四種血型在世界上不同地區和不同人種的分佈是不相同的。據統計,人羣中ABO血型的比例是A型佔27.51%,B型佔32.33%,O型佔36.49%,AB型僅佔 9.67%。

在醫學和遺傳學上,常利用父母的血型來推斷子女血型,如父母雙方均為O型,其子女必為O型血而不可能出現別的血型。又如父母一方為O型,另一方為B型,其子女可為B型或O型。但有時就難以判斷,例如父母中一方為A型,另一方為B型,子女中就可以出現四種血型中任何一種類型。碰上這種情況就要藉助別的血型和技術綜合鑑別。ABO血型系統是人們所熟悉的,系輸血工作上極其主要的一種血型,忽視ABO血型的鑑定,或鑑定方法出現差錯,都會造成溶血性輸血反應,嚴重的可以招致死亡。雙親和子女之間ABO血型遺傳的關係見表。

人類的血型除了ABO血型外,還有其他各種血型,如Rh、MN 及Xg 等多種血型。人類紅細胞的各種血型,它們都是由不同染色體的基因所決定的,現在已知決定ABO血型的基因在第九對染色體上,而決定Rh 血型的基因則在第一對染色體上。Rh血型是人類另一種血型,Rh血型可以分為二種,即Rh陽性和Rh陰性,它們分別由二個等位基因所決定。Rh陽性的基因顯性,用Rh或D表示;Rh陰性的基因是隱性,用rh或d表示。Rh陽性個體在中國人中佔99%以上,而在白種人中只佔85%;Rh陰性個體在中國人中只佔1%左右,而雜白種人中要佔15%左右。因而白種人由胎母Rh血型的不親和而引起的新生兒溶血癥要比中國人高得多。Rh血型發現在臨牀上有很大的意義,一方面使輸血技術更臻完善,另一方面解決了由於Rh抗原--抗體反應所引起的新生兒溶血癥的診斷。

就全世界範圍來説, 有O型血的人最多,約佔總人口 46%。不過,人種為O型血比例最小,日本只佔30.1%中國為34.4%;白色人種的英國則佔47.9%;西非的黑色人種高達52.3%,澳大利亞東部的棕色人最高,為58.6%。還分RH陰性和陽性,一般人都RH陽性的,陰性的比較少,如果你是AB型血RH是陰性的那你就中獎了,小心點,你的血很稀有很值錢的~

3.血型與輸血是怎樣的

如果一個人受了傷或者在外科手術中失血 過多,就需要輸血,而人的血液有四種類型:A、B、AB和0,紅細胞表面的凝結原決定於人的血 型以及接受安全輸血的血型。

血型為A型的有 A凝結原,B型血有B凝結原,AB血型有A、B 兩種凝結原,O型血的紅細胞中A、B凝結原都 沒有。如果你是A型血,你血液中的凝血蛋白 會對B凝結原產生排斥作用,只能接受A和0 型血;B型血抗A,只能接受B型和0型血;AB 型血的凝血蛋白對四種血型均接受;0型血既 抗A又抗B,只能接受0型血。

4.輸血,血型輸血時應注意有關血型的什麼

(1)輸血前必須嚴格檢查全血的外觀,檢查血袋有無破損滲漏,血液顏色是否合格;還要認真核對患者、交叉配合報告單和待輸血液之間是否無誤,包括患者和獻血者的姓名、性別、ABO和Rho(D)血型、交叉配合試驗和抗球蛋白試驗的結果、血袋號碼、血類和血量等,並且應該有兩人核對,準確無誤方可輸血. (2)輸血時應到患者牀前核對病案號、患者姓名、血型等,確定受血者本人後,用裝有濾器的標準輸血器(濾網孔徑約為170微米,總有效過濾面積為24—34釐米2,可以濾除血液和血液成分製品中可能存在的聚集的血小板、白細胞和纖維蛋白)進行輸血. (3)血液臨輸注前再從冷藏箱內取出,在室温中停留的時間不得超過30分鐘.輸用前將血袋內的血液輕輕混勻,避免劇烈震盪.血液內不得加入其他藥物,如需稀釋只能用靜脈注射用生理鹽水. (4)輸血前後用生理鹽水沖洗輸血管道.連續輸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時,前一袋血輸盡後,用靜脈汪射用生理鹽水沖洗輸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繼續輸注. (5)輸血過程應先慢後快,再根據病情和年齡調整輸注速度,並嚴密觀察受血者有無輸血不良反應,如出現異常情況應及時處理.輸血初期10—15分鐘或輸注最初30—50毫升血液時,必須由醫護入員密切注視有無不良反應.如果發生不良反應,須立即停止輸血並報告負責醫師及時診治,同時通知輸血科或血庫做必要的原因調查.通常,輸血不必加温血液. (6)輸血後將血袋保存於2—8℃冰箱24小時,以備出現意外情況時核查用. (7)輸血完畢,醫護人員逐項填寫輸血反應調查回執,並於輸血完畢後第二夭退還輸血科保存.輸血科每月統計上報醫務處(科),負責醫師將輸血情況記錄在病歷中. (8)輸血完畢後,醫務人員將輸血單第二聯貼在病歷中人類的紅細胞含有兩種凝集原,分別叫做A凝集原和B凝集原;人類血清中則含有與它們相對抗的兩種凝集素,分別叫做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按照紅細胞所含 A、B凝集原的不同,把人類血液分為四型:凡紅細胞只含有A凝集原的,就叫做A型;只含B凝集原的,叫做B型;A、B兩種凝集原都含有的,叫做AB型; A、B兩種凝集原都不含有的,叫做O型.同時,從調查研究中還證明,每個人的血清中都不含有與他自身紅細胞凝集原相對抗的凝集素.因此,A型人的血清中只含有抗B凝集素;B型人的血清中只含抗A凝集素;AB型人的血清中兩種凝集素都沒有;O型人的血清中則兩種凝集素全有(表8): 表8 ABO血型的凝集原和凝集素 血型 紅細胞凝集原 血清凝集素 A型 B型 AB型 O型 A B A、B 無 抗B 抗A 無 抗A、抗B 輸血的時候,主要是考慮獻血者的紅細胞與受血者的血清之間是否會發生凝集反應.因為獻血者的血漿中雖然可能含有與受血者的紅細胞凝集原相對抗的凝集素,但是這些對抗性的凝集素進入受血者的循環系統以後,可以為受血者的血漿所稀釋,而不至於造成不良後果,在一般情況下可以不予考慮.按照這個道理就可以推斷出ABO血型之間在輸血時的相互關係(表9): 表9 ABO血型之間的相互關係 獻血者紅細胞(含凝集原) 受血者血清(含凝集素) O型(抗A、抗B) A型(抗B) B型(抗A) AB型(無) O型(無) A型(A) B型(B) AB型(A、B) - + + + - - + + - + - + - - - - 注:“+”表示有凝集反應,“—”表示無凝集反應 從上表看來,除了同血型者之間可以相互輸血外,血液為AB型的人還可以接受其他各血型的血液,而O型的血液則可以輸給其他各血型的受血者. 如果異血型者之間輸血輸得太快太多,輸進來的凝集素來不及稀釋,也可能引起凝集反應.因此,輸血時應該以輸入同型血為原則.異血型者之間輸血,只有在緊急情況下,不得已才採用. 在通常情況下,由於考慮到人類的血型系統種類較多,為了慎重起見,即使在ABO血型相同的人之間進行輸血,也應該先進行交叉配血實驗,即不僅把獻血者的紅細胞與受血者的血清進行血型配合實驗,還要把受血者的紅細胞和獻血者的血清進行血型配合實驗,只有在兩種血型配合都沒有凝集反應,才是配血相合,而可以進行輸血. ABO血型與輸血的關係 為什麼只有血型相合才能輸血呢?因為當含有A(或B)凝集原的紅細胞與含有抗A(或抗B)凝集素的血清混合時,由於相對抗的凝集原和凝集素(如A與抗A)的相互作用,使紅細胞凝集成團.凝集成團的紅細胞可以堵塞小血管,引起血液循環發生障礙.接着這些紅細胞又破裂溶血,放出大量的血紅蛋白.當大量血紅蛋白從腎臟排出時,又可以堵塞腎小管而損傷腎功能,引起少尿或無尿.這一連串的反應可以引起下列症狀:皮膚髮青、四肢麻木、全身發抖、胸悶、腰疼、心跳加速、血壓下降,嚴重時甚至死亡.因此,輸血時必須注意血型的選擇,應該以輸入同型血為原則. 輸血方式 輸血是重要的搶救生命的措施之一.臨牀上輸血一般採用靜脈注射.輸血時必須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輸血方式.例如,給大面積燒傷患者輸血,最好輸入血漿,因為這種患者丟失的主要是血漿,如果輸入全血,可能使體內紅細胞濃度過高,增加血液的黏滯性而影響血液循環.給嚴重貧血患者輸血,最好輸入濃縮的紅細胞懸液,因為這種患者主要是紅細胞數。

5.怎樣根據血型來輸血呢

血型 血型是血液分類的方法,是根據紅 細胞上所含有的抗原種類而定的。我們 在曰常生活中最常見的是ABO血型系 統。

科學研究發現,人類的紅細胞含有 兩種凝集原,分別叫做A凝集原和B凝 集原;人類血清中則含有與它們相對抗 的兩種凝集素,分別叫做抗A凝集素和 抗B凝集素。 按照紅細胞所含A、B凝 集原的不同,把人類血液分為四型:凡紅 細胞只含有A凝集原的,就叫做A型; 只含B凝集原的,叫做B型;A、B兩種凝 集原都含有的,叫做AB型;A、B兩種凝。

集原都不含有的,叫做〇型。同時,每個 人的血清中都不含有與他自身紅細胞凝 集原相對抗的凝集素。

例如,A型人的 血清中只含有抗B凝集素;B型人的血 清中只含抗A凝集素;AB型人的血清 中兩種凝集素都沒有;〇型人的血清中 則兩種凝集素全有。它們的關係如 下表。

輸血 輸血不能夠亂輸,而是要考慮獻血 者的紅細胞與受血者的血清之間是否會 發生凝集反應。 即獻血者和受血者的血 型必須相容,否則受血者血液內的抗體 (凝集素)將攻擊獻血者的血細胞,通過 凝集反應而形成血凝塊。

從上表看來,除了同血型者之間可 以相互輸血外,血液為AB型(被譽為 “全能接收者”)的人還可以接受其他各 血型的血液,而〇型的血液(被譽為“全 能捐贈者”)則可以輸給其他各血型的受 血者。 值得注意的是,輸血前應該進行 交叉配血實驗,輸血時應該以輸入同型 血為原則。

異血型者之間輸血,只有在 緊急情況下,不得已才採用。 受/輸血者 A型 B型 AB型 〇型 A型 不凝集 凝集 凝集 不凝集 B型 凝集 不凝集 凝集 不凝集 AB型 不凝集 不凝集 不凝集 不凝集 0型 凝集 凝集 凝集 不凝集 血型 基因型 紅細胞上 的凝集原 血清凝集素 A IAIA、IAi A凝集原 抗B凝集素 B IBIB、IBi B凝集原 抗A凝集素 AB IAIB A和B凝集原 無 O ii 無 抗A凝集素 抗B凝集素 。

6.輸血與血型是什麼

(一)血型 Blood Group 1。

概念:血型是指紅細胞表面特異抗原的類型。 它作為機體免疫系統鑑別“自身”和“異物”的標誌。

在臨牀上,血型鑑定是輸血與組織、器官移植成敗的關鍵。 2。

根據紅細胞表面的抗原特異性的不同,已確認人類血液中有15個主要的血型系統。 下面我們主要討論臨牀上最重要和常見的ABO血型系統和Rh血型系統。

(二)ABO血型系統 ABO Blood Group ABO血型的玻片檢查法1。ABO血型系統的分型依據:紅細胞膜表面所含特異抗原(凝集原)的種類。

紅細胞表面的凝集原包括有A凝集原和B凝集原兩種。 血清中天然產生的抗體(凝集素)包括有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兩種。

2。抗原、抗體的反應為免疫反應--紅細胞凝集反應 Agglutination of Erythrocyte 紅細胞凝集反應指的是相對應的抗原(凝集原)與抗體(凝集素)的免疫反應,使紅細胞緊緊地粘連在一起,成為一簇簇不規則的細胞團的現象。

這是一個不可逆的反應,紅細胞凝集最終會發生溶血。若在機體的中發生是一種能危及生命的嚴重的輸血反應。

溶血:當凝集的紅細胞破裂時,有血紅蛋白逸出的現象,稱為溶血。 3。

臨牀上ABO血型的鑑定方法 用已知的標準A型血血清(含抗B凝集素)和B型血血清(含抗A凝集素),分別與被鑑定人的紅細胞混懸液相混合,依其發生凝集反應的結果,判定被鑑定人紅細胞表面上所含的凝集原的種類,再根據含有的凝集原類別確定血型。 (三)輸血原則 Transfusion Rules 交叉配血示意圖1。

嚴格進行交叉配血試驗。即供血者的紅細胞混懸液和受血者的血清相混合,稱主側或直接配血;受血者的紅細胞混懸液和供血者的血清相混合,稱為次側或間接配血(左圖)。

2。正常情況下同型輸血是首選的輸血原則。

即交叉配血兩側均無凝集反應。因為同型血液之間不會存在相對應的凝集原與凝集素,不會發生溶血反應,安全可靠。

3。無法得到同型血液的特殊情況下,異型血相輸採取交叉配血主側不凝集原則。

但輸血時應量少,速度緩慢,並在輸血過程中嚴密監視。 4。

若交叉配血時,主側有凝集者,不管次側結果如何均為配血不合,絕對不能相輸。 (四)Rh血型 1。

Rh血型分型依據:紅細胞膜表面是否存在有Rh凝集原。有的為Rh陽性血型,沒有的為Rh陰性血型。

2。Rh血型系統的特點是: ① 在人羣中,Rh陽性佔多數(中國大致為99%以上),只有少數人為Rh陰性。

② 人的血清中不存在能與Rh抗原(凝集原)起反應的天然抗體。 Rh陰性的人,在接受Rh抗原後,可通過體液免疫產生抗Rh抗體。

3。臨牀Rh血型反應現象 (1)Rh陰性的人,接受Rh陽性的血液後,可產生抗Rh抗體。

當此人第二次接受Rh陽性血液時,即可發生輸入的紅細胞被凝集的現象。 (2)Rh陰性的母親,在第一次妊娠期中,若胎兒為Rh陽性,其紅細胞因某種原因進入母體後,可產生抗Rh抗體。

母親再次妊娠時,抗Rh抗體可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使又為Rh陽性的胎兒發生新生兒溶血反應。

7.輸血與血型的資料

輸血配型的原則是輸入的紅細胞不能具有受血者所缺的抗原。

臨牀器官移植中選擇供者和受者時,必須使紅細胞血型相配合,其原理與輸血配型完全相同。 紅細胞血型 有26個血型系統,包括紅細胞抗原400多種。

與人類輸血關係最密切的是ABO血型系統,其次是Rh血型系統。 1.ABO血型系統及其亞型:ABO抗原受控於H、A、B基因,不同個體紅細胞膜上表達不同的抗原,形成了A、B、O、AB四種正常型別和許多亞型。

ABO血型系統的共同特點是紅細胞上含有某種抗原,紅細胞上就不存在對應的抗原。ABO血型系統正常型別和絕大多數亞型個體均符合這種規律,故可根據此規律用血型單株抗體檢測紅細胞上的抗原(正定血型),或用標準紅細胞檢測檢者血清中的抗體(反定血型)來判斷被檢者血型。

此外,體液中還存在小分子可溶性ABO血型抗原的型物質,為半抗原。可通過被檢者唾液中型物質的檢定來輔助鑑定血型。

2.Rh血型系統:Rh血型能識別的抗原共43種,常見的抗原有五種,分別是D、C、E、c、e。此係統與ABO系統不同的是很少有天然抗體,大部分抗體均由免疫 *** 後產生。

由於D抗原的抗原性最強,故常以其存在與否定為Rh陽性或陰性。 【臨牀意義】 1.溶血性輸血反應:①ABO血型鑑定主要用於獻血與輸血,如硬獻血者與受血者血型不同則引起嚴重的溶血性輸血反應;②Rh陰性的患者輸入Rh陽性和血液後,可 *** 病人產生免疫性抗體,當再次接受Rh陽性血液時,可造成溶血反應甚而導致病人死亡。

2.新生兒溶血癥:“O”型血母親孕育A型或B型血胎兒時,或Rh陰性的母親孕育了Rh陽性的胎兒後再次妊娠時,即可導致新生兒溶血癥;若Rh陰性孕婦曾輸過Rh陽性血液,則第一胎就可發生新生兒溶血癥。 3.某些原因不明的輸血反應時,應考慮少見的血型抗原 *** 。

4.ABO血型與遺傳有關,故在法醫學上常用於親子鑑定。 配血試驗 交叉配血:病人血清加獻血者紅細胞,獻血者血清加病人紅細胞,二者均無凝集、證明血型相同且無其他特殊凝集素,可輸血;否則不可輸血。

其他血型系統:臨牀還可見到MNSs系統、P系統、Lewis系統、Diego系統、Kell系統、Ii系統等十分罕見的血型系統。

庫存血在4℃的環境內可保存多久?

庫存血在4℃的環境內可保存2~3周。

含ACD-B、CPD血液保存液的全血保存期為21 d;含CPDA-1(含腺嘌呤)血液保存液的全血保存期35 d。使用其他血液保存液時,按其説明書規定的保存期執行。

血液存放區的空間應滿足整潔、衞生和隔離的要求,具有防火、防盜、防鼠等安全設施。血液存放區應分別設置待檢測血液隔離存放區、合格血液存放區和報廢血液隔離存放區,標識清晰、明確。

相關信息:

儲存於普通血袋時保存期24h。儲存於血小板專用血袋時保存期5d,或按照血小板專用血袋説明書執行。 

當密閉系統變為開放系統,保存期6h,且不超過原保存期。 當數個濃縮血小板彙集到同一個血袋成混合濃縮血小板,須保持可追溯性,開放系統彙集後保存期6h,且不超過原最短保存期。

密閉系統彙集後儲存於血小板專用血袋,保存期5d(或按照血小板專用血袋説明書執行),且不超過原最短保存期。當無專用血小板保存設備進行持續輕緩振搖時,保存期24h,且不超過原保存期。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血液儲存要求

輸血後保留血袋幾小時才能處理

血袋回收工作是切斷病原體傳播途徑的一個重要環節,積極配合輸血科進行血袋回收,促進安全輸血是臨牀醫護人員的責任。

第一、為了保證臨牀安全用血,減少血液傳播疾病的發生,嚴格執行血袋回收登記處理制度。

第二、病人輸血結束後,值班將血袋刺針孔處摺疊,用膠粘貼好防止餘血流出,將血袋外標註使用科室、病人姓名及住院號。

第三、臨牀科室的人員將血袋用專用容器送至輸血科,並做好相應的登記和簽名。

第四、發出輸血袋的數目與輸血完畢送返的血袋數必須一致。

第五、輸血科將血液放在2到8度的專用冰箱24小時以備出現意外情況時核查用。

第六、用後的輸血器不需要送返輸血科,處理的方法同輸液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