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妙招

當前位置 /首頁/生活妙招 > /列表

七月十五中元節放不放假

七月十五中元節放不放假

中元節是什麼節

中元節,即七月半祭祖節,又稱施孤、鬼節、齋孤、地官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等。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

中元節原本是道教節日。據《唐六典》稱,道士有三元齋:正月十五日天官為上元,七月十五日地官為中元,十月十五日水官為下元。天官、地官、水官是道教的三神,三元節乃是道教節日。

按照中國傳統道教的説法,由於地官要過生日,大赦孤魂遊鬼,人間為免受鬼神干擾,便在七月十五日設中元普度,供奉食品及焚燒冥紙、法船,希望孤魂遊鬼收到禮物後升到極樂世界去。

後來中國的佛教盛行,中無節於是又與佛教扯上的關係,又被稱盂蘭盆節。盂蘭盆會,則是來源於佛教的習俗,比道教的中元活動要早,我國從南北朝時期的樑代開始仿行。盂蘭是梵語音譯,意為倒懸,盆是漢語,是盛供品的器皿,言此器皿可以解先亡倒懸之苦,因此,盂蘭盆會實際是個孝親節。依據《盂蘭盆經》而舉行儀式,始於梁武帝。自此以後,成為風俗,歷代帝王以及民間無不舉行盂蘭盆會,以報祖德。

現在某些地區的中元節的習俗,有中元法會、拜三官、盂蘭盆會、燒法船、祭祖、放河燈、點蓮花燈、送面羊等。

七月十五中元節放不放假

七月十五中元節不會放假。

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稱中元節,俗稱鬼節、施孤、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也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但是中元節不屬於我國的法定節假日,所以不放假。

中元節源於什麼教

中元節源於道教的三官大帝。

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合稱為“三元”,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道教認為產生天地萬物的三個基本元素是天、地、水,即“三元”,三者稱“官”,合稱為“三官大帝”,他們是天地派駐人間的代表。

其中,天官紫薇大帝賜福,誕於正月十五,稱上元節,也就是“元宵節”。地官清虛大帝赦罪,誕於七月十五,稱中元節,又稱'鬼節',佛教稱為“盂蘭盆會”。水官洞陰大帝解厄,誕於十月十五,稱下元節,就是水官解厄暘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謂是日。

中元節和除夕節、清明節、重陽節同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其產生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時祭,以及與之相關的祖靈崇拜。古時候的人們對於農事的豐收,常常寄託於神靈的庇佑。在春夏秋冬都要奉祀先祖,尤其在“秋嘗”最為重視。

歷史文獻記載來看,秋嘗祭祖的活動在先秦時代就開始了。起先是天子諸侯的事,後來逐漸影響到了民間。古人對於祭祀的重視程度可以説是至高無上的!《朱子治家格言》中講,“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

中元節的節日意義

從有關中元節的傳説,以及中元節的文化中,可以體會到中元節的意義,在於闡述懷念祖先的孝道,令人們慎終追遠,傳揚正確的孝道。

中元節是一個異彩紛呈,有着豐富文化內涵的節日。它不僅擁有佛教的宗教信仰,還有着我國道教的本土文化。中元節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個載體,它反映了人們的鬼神觀念和宗教信仰,同時還有我國文化的精髓——孝道文化。

按照佛教的説法,中元節的來源是目連救母的故事,目連不忍母親在地獄受苦,廣施十方僧人,替母親贖罪,最終將母親解脱出來。這個故事在民間流傳甚廣,故事的本身就是孝道文化的一種表現,它所宣揚的便是報答父母、生前為善的信念。

TAG標籤:中元節 十五 放假 七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