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妙招

當前位置 /首頁/生活妙招 > /列表

動物生物化學名詞解釋

15,膠原(蛋白)(collagen):是動物結締組織最豐富的一種蛋白質,它是由原膠原蛋白分子 22,復性(renaturation):在一定的條件下,變性的生物大分子恢復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構

一、磺胺類藥物的作用機制: 

磺胺藥是抑菌藥,它通過干擾細菌的葉酸代謝而抑制細菌的生長繁殖。與人和哺乳動物細胞不同,對磺胺藥敏感的細菌不能直接利用周圍環境中的葉酸,只能利用對氨苯甲酸(PABA)和二氫蝶啶,在細菌體內經二氫葉酸合成酶的催化合成二氫葉酸,再經二氫葉酸還原酶的作用形成四氫葉酸。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四氫葉酸的活化型是一碳單位的傳遞體,在嘌呤和嘧啶核苷酸形成過程中起着重要的傳遞作用。磺胺藥的結構和PABA相似,因而可與PABA競爭二氫葉酸合成酶,障礙二氫葉酸的合成,從而影響核酸的生成,抑制細菌生長繁殖。

可以將來自氨和天冬氨酸的氮轉化為尿素的循環。此循環是發生在脊椎動物的肝臟中的一個代謝循環。 19.脱氨(deamination):在酶的催化下從生物分子(氨基酸或核苷酸)中除

動物生物化學名詞解釋

方法

二、草酰乙酸在糖代謝中的作用。

清 王夫之 《張子正蒙注·動物》:“此篇論人物生化之理,神氣往來應感之幾,以明天人相繼之妙。”2.生物化學的簡稱。《小説月刊》1981年第8期:“我在 新加坡 一個生化研究

一、草酰乙酸是三羧酸循環中的起始物,糖氧化產生的乙酰CoA必須首先與草酰乙酸縮合成檸檬酸,才能徹底氧化。二、草酰乙酸可作為糖異生的原料,循糖異生途徑異生為糖。三、草酰乙酸是丙酮酸、乳酸及生糖氨基酸等異生為糖時的中間產物,這些物質必須轉變成草酰乙酸後才能異生為糖。

應用學科: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一級學科);脂質(二級學科) 定義2:動物體自身不能合 應用學科:水產學(一級學科);水產飼料與肥料(二級學科) 8.食品添加劑是指用於改善

動物生物化學名詞解釋 第2張

三、梅的活性

並和酶催化作用直接相關的部位。 就高等動物來説,外界事物蛋白質經消化吸收的氨基 把儲存在DNA順序中遺傳信息經過轉錄和翻譯,轉變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質分子.生物

酶活性中心:酶分子中直接與底物結合,並和酶催化作用直接相關的部位

--有些膜蛋白是生物酶或者激素的專一受體--因為膜蛋白表面有各種酶,能起生化反應和催化功能 第三個問題:細胞膜的物質轉運一般有擴散,生物汞原理(你的例子鉀鈉汞)。

四、呼吸鏈

呼吸鏈:呼吸鏈又叫電子傳遞鏈,是由位於線粒體內膜(真核)中的一系列電子傳遞體按標準氧化還原電位,由低到高順序排列組成的一種能量轉換體系。

目的:説明多糖就像多肽一樣,可以行使結構功能 植物不含有纖維蛋白,例如角蛋白(BP10)和膠原蛋白,但是它們可以用多糖來穩定結構。動物則是這兩種類型的生物大分子都要

五、等電點:分子所帶正負電荷相等,淨電荷為零的環境PH成為等電點

油脂在飼料中可以放心使用,過氧化值在50以下,不會影響動物採食量,但是可能會影響飼料轉化效率,並對動物產生毒害,超過200時,油脂毒性急劇增加(顯著變化為實驗動物肝腫大

五、等電點:分子所帶正負電荷相等,淨電荷為零的環境PH成為等電點

油脂在飼料中可以放心使用,過氧化值在50以下,不會影響動物採食量,但是可能會影響飼料轉化效率,並對動物產生毒害,超過200時,油脂毒性急劇增加(顯著變化為實驗動物肝腫大

6、糖異生的主要作用

是指除含脂肪酸和醇外,尚有其他稱為非脂分子的成分。 脂類:英語名詞:Lipid 不溶於水 食物中的脂類:醫學、營養學、運動與健康領域較關注,主要是考慮飲食與人類/動物疾病

糖異生的重要作用在於維持體內正常血糖濃度。特別是在體內糖的來源不足時,利用非糖物質轉化成糖,以保證血糖的相對穩定。另外,在劇烈運動時,肌糖酵解產生大量乳酸,乳酸在肝臟中大部分可經糖異生途徑轉化成糖。這對防止由於乳酸過多引起的酸中毒及更新肝糖原都有一定意義。在反芻動物的消化道中,經細菌作用能將纖維素轉變成丙酸,後者在體內也可轉變成糖供機體使用。

08年有詳細解答 3、中農國慶輔導班生物化學筆記 4、中農國慶輔導班所發資料:生化詳細知識點 5、中農生物化學內部核心名詞解釋 6、中農生物化學本科生期末試卷

擴展閲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生物化學名詞解釋英文版?

第一章 1,氨基酸(amino acid):是含有一個鹼性氨基和一個酸性羧基的有機化合物,氨基一般連在α-碳上。 2,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指人(或其它脊椎動物)(賴氨酸,蘇氨酸等)自己不能合成,需要從食物中獲得的氨基酸。 3,非必需氨基酸(nonessential amino acid):指人(或其它脊椎動物)自己能由簡單的前體合成 不需要從食物中獲得的氨基酸。 4,等電點(pI,isoelectric point):使分子處於兼性分子狀態,在電場中不遷移(分子的靜電荷為零)的pH值。 5,茚三酮反應(ninhydrin reaction):在加熱條件下,氨基酸或肽與茚三酮反應生成紫色(與脯氨酸反應生成*)化合物的反應。 6,肽鍵(peptide bond):一個氨基酸的羧基與另一個的氨基的氨基縮合,除去一分子水形成的酰氨鍵。 7,肽(peptide):兩個或兩個以上氨基通過肽鍵共價連接形成的聚合物。 8,蛋白質一級結構(primary structure):指蛋白質*價連接的氨基酸殘基的排列順序。 9,層析(chromatography):按照在移動相和固定相 (可以是氣體或液體)之間的分配比例將混合成分分開的技術。 10,離子交換層析(ion-exchange column)使用帶有固定的帶電基團的聚合樹脂或凝膠層析柱 11,透析(dialysis):通過小分子經過半透膜擴散到水(或緩衝液)的原理,將小分子與生物大分子分開的一種分離純化技術。 12,凝膠過濾層析(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也叫做分子排阻層析。一種利用帶孔凝膠珠作基質,按照分子大小分離蛋白質或其它分子混合物的層析技術。 13,親合層析(affinity chromatograph):利用共價連接有特異配體的層析介質,分離蛋白質混合物中能特異結合配體的目的蛋白質或其它分子的層析技術。 14,高壓液相層析(HPLC):使用顆粒極細的介質,在高壓下分離蛋白質或其他分子混合物的層析技術。 15,凝膠電泳(gel electrophoresis):以凝膠為介質,在電場作用下分離蛋白質或核酸的分離純化技術。 16,SDS-聚丙烯酰氨凝膠電泳(SDS-PAGE):在去污劑十二烷基硫酸鈉存在下的聚丙烯酰氨凝膠電泳。SDS-PAGE只是按照分子的大小,而不是根據分子所帶的電荷大小分離的。 17,等電聚膠電泳(IFE):利用一種特殊的緩衝液(兩性電解質)在聚丙烯酰氨凝膠製造一個pH梯度,電泳時,每種蛋白質遷移到它的等電點(pI)處,即梯度足的某一pH時,就不再帶有淨的正或負電荷了。 18,雙向電泳(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e):等電聚膠電泳和SDS-PAGE的組合,即先進行等電聚膠電泳(按照pI)分離,然後再進行SDS-PAGE(按照分子大小分離)。經染色得到的電泳圖是二維分佈的蛋白質圖。 19,Edman降解(Edman degradation):從多肽鏈遊離的N末端測定氨基酸殘基的序列的過程。N末端氨基酸殘基被苯異硫氰酸酯修飾,然後從多肽鏈上切下修飾的殘基,再經層析鑑定,餘下的多肽鏈(少了一個殘基)被回收再進行下一輪降解循環。 20,同源蛋白質(homologous protein):來自不同種類生物的序列和功能類似的蛋白質,例如血紅蛋白。 第二章 1,構形(configuration):有機分子中各個原子特有的固定的空間排列。這種排列不經過共價鍵的斷裂和重新形成是不會改變的。構形的改變往往使分子的光學活性發生變化。 2,構象(conformation):指一個分子中,不改變共價鍵結構,僅單鍵周圍的原子放置所產生的空間排布。一種構象改變為另一種構象時,不要求共價鍵的斷裂和重新形成。構象改變不會改變分子的光學活性。 3,肽單位(peptide unit):又稱為肽基(peptide group),是肽鍵主鏈上的重複結構。是由參於肽鏈形成的氮原子,碳原子和它們的4個取代成分:羰基氧原子,酰氨氫原子和兩個相鄰α-碳原子組成的一個平面單位。 4,蛋白質二級結構(protein在蛋白質分子中的局布區域內氨基酸殘基的有規則的排列。常見的有二級結構有α-螺旋和β-摺疊。二級結構是通過骨架上的羰基和酰胺基團之間形成的氫鍵維持的。 5,蛋白質*結構(protein tertiary structure): 蛋白質分子處於它的天然摺疊狀態的三維構象。*結構是在二級結構的基礎上進一步盤繞,摺疊形成的。*結構主要是靠氨基酸側鏈之間的疏水相互作用,氫鍵,範德華力和鹽鍵維持的。 6,蛋白質四級結構(protein quaternary structure):多亞基蛋白質的三維結構。實際上是具有*結構多肽(亞基)以適當方式聚合所呈現的三維結構。 7,α-螺旋(α-heliv):蛋白質中常見的二級結構,肽鏈主鏈繞假想的中心軸盤繞成螺旋狀,一般都是右手螺旋結構,螺旋是靠鏈內氫鍵維持的。每個氨基酸殘基(第n個)的羰基與多肽鏈C端方向的第4個殘基(第4+n個)的酰胺氮形成氫鍵。在古典的右手α-螺旋結構中,螺距為0.54nm,每一圈含有3.6個氨基酸殘基,每個殘基沿着螺旋的長軸上升0.15nm. 8, β-摺疊(β-sheet): 蛋白質中常見的二級結構,是由伸展的多肽鏈組成的。摺疊片的構象是通過一個肽鍵的羰基氧和位於同一個肽鏈的另一個酰氨氫之間形成的氫鍵維持的。氫鍵幾乎都垂直伸展的肽鏈,這些肽鏈可以是平行排列(由N到C方向)或者是反平行排列(肽鏈反向排列)。 9,β-轉角(β-turn):也是多肽鏈中常見的二級結構,是連接蛋白質分子中的二級結構(α-螺旋和β-摺疊),使肽鏈走向改變的一種非重複多肽區,一般含有2~16個氨基酸殘基。含有5個以上的氨基酸殘基的轉角又常稱為環(loop)。常見的轉角含有4個氨基酸殘基有兩種類型:轉角I的特點是:第一個氨基酸殘基羰基氧與第四個殘基的酰氨氮之間形成氫鍵;轉角Ⅱ的第三個殘基往往是甘氨酸。這兩種轉角中的第二個殘侉大都是脯氨酸。 10,超二級結構(super-secondary structure):也稱為基元(motif).在蛋白質中,特別是球蛋白中,經常可以看到由若干相鄰的二級結構單元組合在一起,彼此相互作用,形成有規則的,在空間上能辨認的二級結構組合體。 11,結構域(domain):在蛋白質的*結構內的獨立摺疊單元。結構域通常都是幾個超二級結構單元的組合。 12,纖維蛋白(fibrous protein):一類主要的不溶於水的蛋白質,通常都含有呈現相同二級結構的多肽鏈許多纖維蛋白結合緊密,併為 單個細胞或整個生物體提供機械強度,起着保護或結構上的作用。 13,球蛋白(globular protein):緊湊的,近似球形的,含有摺疊緊密的多肽鏈的一類蛋白質,許多都溶於水。典形的球蛋白含有能特異的識別其它化合物的凹陷或裂隙部位。 14,角蛋白(keratin):由處於α-螺旋或β-摺疊構象的平行的多肽鏈組成不溶於水的起着保護或結構作用蛋白質。 15,膠原(蛋白)(collagen):是動物結締組織最豐富的一種蛋白質,它是由原膠原蛋白分子組成。原膠原蛋白是一種具有右手超螺旋結構的蛋白。每個原膠原分子都是由3條特殊的左手螺旋(螺距0.95nm,每一圈含有3.3個殘基)的多肽鏈右手旋轉形成的。 16,疏水相互作用(hydrophobic interaction):非極性分子之間的一種弱的非共價的相互作用。這些非極性的分子在水相環境中具有避開水而相互聚集的傾向。 17,伴娘蛋白(chaperone):與一種新合成的多肽鏈形成複合物並協助它正確摺疊成具有生物功能構向的蛋白質。伴娘蛋白可以防止不正確摺疊中間體的形成和沒有組裝的蛋白亞基的不正確聚集,協助多肽鏈跨膜轉運以及大的多亞基蛋白質的組裝和解體。 18,二硫鍵(disulfide bond):通過兩個(半胱氨酸)巰基的氧化形成的共價鍵。二硫鍵在穩定某些蛋白的三維結構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19,範德華力(van der Waals force):中性原子之間通過瞬間靜電相互作用產生的一弱的分子之間的力。當兩個原子之間的距離為它們範德華力半徑之和時,範德華力最強。強的範德華力的排斥作用可防止原子相互靠近。 20,蛋白質變性(denaturation):生物大分子的天然構象遭到破壞導致其生物活性喪失的現象。蛋白質在受到光照,熱,有機溶濟以及一些變性濟的作用時,次級鍵受到破壞,導致天然構象的破壞,使蛋白質的生物活性喪失。 21,肌紅蛋白(myoglobin):是由一條肽鏈和一個血紅素輔基組成的結合蛋白,是肌肉內儲存氧的蛋白質,它的氧飽和曲線為雙曲線型。 22,復性(renaturation):在一定的條件下,變性的生物大分子恢復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構象的現象。 23,波爾效應(Bohr effect):CO2濃度的增加降低細胞內的pH,引起紅細胞內血紅蛋白氧親和力下降的現象。 24,血紅蛋白(hemoglobin): 是由含有血紅素輔基的4個亞基組成的結合蛋白。血紅蛋白負責將氧由肺運輸到外周組織,它的氧飽和曲線為S型。 25,別構效應(allosteric effect):又稱為變構效應,是寡聚蛋白與配基結合改變蛋白質的構象,導致蛋白質生物活性喪失的現象。 26,鐮刀型細胞貧血病(sickle-cell anemia): 血紅蛋白分子遺傳缺陷造成的一種疾病,病人的大部分紅細胞呈鐮刀狀。其特點是病人的血紅蛋白β—亞基N端的第六個氨基酸殘缺是纈氨酸(vol),而不是下正常的穀氨酸殘基(Ghe)。 第三章 1,酶(enzyme):生物催化劑,除少數RNA外幾乎都是蛋白質。酶不改變反應的平衡,只是 通過降低活化能加快反應的速度。 2,脱脯基酶蛋白(apoenzyme):酶中除去催化活性可能需要的有機或無機輔助因子或輔基後的蛋白質部分。 3,全酶(holoenzyme):具有催化活性的酶,包括所有必需的亞基,輔基和其它輔助因子。 4,酶活力單位(U,active unit):酶活力單位的量度。1961年國際酶學會議規定:1個酶活力單位是指在特定條件(25oC,其它為最適條件)下,在1min內能轉化1μmol底物的酶量,或是轉化底物中1μmol的有關基團的酶量。 5,比活(specific activity):每分鐘每毫克酶蛋白在25oC下轉化的底物的微摩爾數。比活是酶純度的測量。 6,活化能(activation energy):將1mol反應底物中所有分子由其態轉化為過度態所需要的能量。 7,活性部位(active energy):酶中含有底物結合部位和參與催化底物轉化為產物的氨基酸殘基部分。活性部位通常位於蛋白質的結構域或亞基之間的裂隙或是蛋白質表面的凹陷部位,通常都是由在三維空間上靠得很進的一些氨基酸殘基組成。 8,酸-鹼催化(acid-base catalysis):質子轉移加速反應的催化作用。 9,共價催化(covalent catalysis):一個底物或底物的一部分與催化劑形成共價鍵,然後被轉移給第二個底物。許多酶催化的基團轉移反應都是通過共價方式進行的。 10,靠近效應(proximity effect):非酶促催化反應或酶促反應速度的增加是由於底物靠近活性部位,使得活性部位處反應劑有效濃度增大的結果,這將導致更頻繁地形成過度態。 11,初速度(initial velocity):酶促反應最初階段底物轉化為產物的速度,這一階段產物的濃度非常低,其逆反應可以忽略不計。 12,米氏方程(Michaelis-Mentent equation):表示一個酶促反應的起始速度(υ)與底物濃度([s])關係的速度方程:υ=υmax[s]/(Km+[s]) 13,米氏常數(Michaelis constant):對於一個給定的反應,異至酶促反應的起始速度(υ0)達到最大反應速度(υmax)一半時的底物濃度。 14,催化常數(catalytic number)(Kcat):也稱為轉換數。是一個動力學常數,是在底物處於飽和狀態下一個酶(或一個酶活性部位)催化一個反應有多快的測量。催化常數等於最大反應速度除以總的酶濃度(υmax/[E]total)。或是每摩酶活性部位每秒鐘轉化為產物的底物的量(摩[爾])。 15,雙倒數作圖(double-reciprocal plot):那稱為Lineweaver_Burk作圖。一個酶促反應的速度的倒數(1/V)對底物度的倒數(1/LSF)的作圖。x和y軸上的截距分別代表米氏常數和最大反應速度的倒數。 16,競爭性抑制作用(competitive inhibition):通過增加底物濃度可以逆轉的一種酶抑制類型。競爭性抑制劑通常與正常的底物或配體競爭同一個蛋白質的結合部位。這種抑制使Km增大而 υmax不變。 17,非競爭性抑制作用(noncompetitive inhibition): 抑制劑不僅與遊離酶結合,也可以與酶-底物複合物結合的一種酶促反應抑制作用。這種抑制使Km不變而υmax變小。 18,反競爭性抑制作用(uncompetitive inhibition): 抑制劑只與酶-底物複合物結合而不與遊離的酶結合的一種酶促反應抑制作用。這種抑制使Km和υmax都變小但υmax/Km不變。 19,絲氨酸蛋白酶(serine protease): 活性部位含有在催化期間起親核作用的絲氨殘基的蛋白質。 20,酶原(zymogen):通過有限蛋白水解,能夠由無活性變成具有催化活性的酶前體。 21,調節酶(regulatory enzyme):位於一個或多個代謝途徑內的一個關鍵部位的酶,它的活性根據代謝的需要而增加或降低。 22,別構酶(allosteric enzyme):活性受結合在活性部位以外的部位的其它分子調節的酶。 23,別構調節劑(allosteric modulator):結合在別構調節酶的調節部位調節該酶催化活性的生物分子,別構調節劑可以是激活劑,也可以是抑制劑。 24,齊變模式(concerted model):相同配體與寡聚蛋白協同結合的一種模式,按照最簡單的齊變模式,由於一個底物或別構調節劑的結合,蛋白質的構相在T(對底物親和性低的構象)和R(對底物親和性高的構象)之間變換。這一模式提出所有蛋白質的亞基都具有相同的構象,或是T構象,或是R構象。 25,序變模式(sequential model):相同配體與寡聚蛋白協同結合的另外一種模式。按照最簡單的序變模式,一個配體的結合會誘導它結合的亞基的*結構的變化,並使相鄰亞基的構象發生很大的變化。按照序變模式,只有一個亞基對配體具有高的親和力。 26,同功酶(isoenzyme isozyme):催化同一化學反應而化學組成不同的一組酶。它們彼此在氨基酸序列,底物的親和性等方面都存在着差異。 27,別構調節酶(allosteric modulator):那稱為別構效應物。結合在別構酶的調節部位,調節酶催化活性的生物分子。別構調節物可以是是激活劑,也可以是抑制劑。 第四章 1,維生素(vitamin):是一類動物本身不能合成,但對動物生長和健康又是必需的有機物,所以必需從食物中獲得。許多輔酶都是由維生素衍生的。 2,水溶性維生素(water-soluble vitamin):一類能溶於水的有機營養分子。其中包括在酶的催化中起着重要作用的B族維生素以及抗壞血酸(維生素C)等。 3,脂溶性維生素(lipid vitamin):由長的碳氫鏈或稠環組成的聚戊二烯化合物。脂溶性維生素包括A,D,E,和K,這類維生素能被動物貯存。 4,輔酶(conzyme):某些酶在發揮催化作用時所需的一類輔助因子,其成分中往往含有維生素。輔酶與酶結合鬆散,可以通過透析除去。 5,輔基(prosthetic group):是與酶蛋白質共價結合的金屬離子或一類有機化合物,用透析法不能除去。輔基在整個酶促反應過程中始終與酶的特定部位結合。 6,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和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含有尼克酰胺的輔酶,在某些氧化還原中起着氫原子和電子載體的作用,常常作為脱氫酶的輔。 7,黃素單核苷酸(FMN)一種核黃素磷酸,是某些氧化還原反應的輔酶。 8,硫胺素焦磷酸(thiamine phosphate):是維生素B1的輔形式,參與轉醛基反應。 9,黃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是某些氧化還原反應的輔酶,含有核黃素。 10,磷酸吡哆醛(pyidoxal phosphate):是維生素B6(吡哆醇)的衍生物,是轉氨酶,脱羧酶和消旋酶的酶。 11,生物素(biotin):參與脱羧反應的一種酶的輔助因子。 12,輔酶A(coenzyme A):一種含有泛酸的輔酶,在某些酶促反應中作為酰基的載體。 13,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由異戊二烯組成的脂溶性光合色素。 14,轉氨酶(transaminase):那稱為氨基轉移酶,在該酶的催化下,一個α-氨基酸的氨基可轉移給別一個α-酮酸。 第五章 1,醛糖(aldose):一類單糖,該單糖中氧化數最高的C原子(指定為C-1)是一個醛基。 2,酮糖(ketose):一類單糖,該單糖中氧化數最高的C原子(指定為C-2)是一個酮基。 3,異頭物(anomer):僅在氧化數最高的C原子(異頭碳)上具有不同構形的糖分子的兩種異構體。 4,異頭碳(anomer carbon):環化單糖的氧化數最高的C原子,異頭碳具有羰基的化學反應性。 5,變旋(mutarotation):吡喃糖,呋喃糖或糖苷伴隨它們的α-和β-異構形式的平衡而發生的比旋度變化。 6,單糖(monosaccharide):由3個或更多碳原子組成的具有經驗公式(CH2O)n的簡糖。 7,糖苷(dlycoside):單糖半縮醛羥基與別一個分子的羥基,胺基或巰基縮合形成的含糖衍生物。 8,糖苷鍵(glycosidic bond):一個糖半縮醛羥基與另一個分子(例如醇、糖、嘌呤或嘧啶)的羥基、胺基或巰基之間縮合形成的縮醛或縮酮鍵,常見的糖醛鍵有O—糖苷鍵和N—糖苷鍵。 9,寡糖(oligoccharide):由2~20個單糖殘基通過糖苷鍵連接形成的聚合物。 10,多糖(polysaccharide):20個以上的單糖通過糖苷鍵連接形成的聚合物。多糖鏈可以是線形的或帶有分支的。 11,還原糖(reducing sugar):羰基碳(異頭碳)沒有參與形成糖苷鍵,因此可被氧化充當還原劑的糖。 12,澱粉(starch):一類多糖,是葡萄糖殘基的同聚物。有兩種形式的澱粉:一種是直鏈澱粉,是沒有分支的,只是通過α-(1→4)糖苷鍵的葡萄糖殘基的聚合物;另一類是支鏈澱粉,是含有分支的,α-(1→4)糖苷鍵連接的葡萄糖殘基的聚合物,支鏈在分支處通過α-(1→6)糖苷鍵與主鏈相連。 13,糖原(glycogen): 是含有分支的α-(1→4)糖苷鍵的葡萄糖殘基的同聚物,支鏈在分支點處通過α-(1→6)糖苷鍵與主鏈相連。 14,極限糊精(limit dexitrin):是指支鏈澱粉中帶有支鏈的核心部位,該部分經支鏈澱粉酶水解作用,糖原磷酸化酶或澱粉磷酸化酶作用後仍然存在。糊精的進一步降解需要α-(1→6)糖苷鍵的水解。 15,肽聚糖(peptidoglycan):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唾液酸交替連接的雜多糖與不同的肽交叉連接形成的大分子。肽聚糖是許多細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 16,糖蛋白(glycoprotein):含有共價連接的葡萄糖殘基的蛋白質。 17,蛋白聚糖(proteoglycan):由雜多糖與一個多肽連組成的雜化的在分子,多糖是分子的主要成分。 第六章 1,脂肪酸(fatty acid):是指一端含有一個羧基的長的脂肪族碳氫鏈。脂肪酸是最簡單的一種脂,它是許多更復雜的脂的成分。 2,飽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不含有—C=C—雙鍵的脂肪酸。 3,不飽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至少含有—C=C—雙鍵的脂肪酸。 4,必需脂肪酸(occential fatty acid):維持哺乳動物正常生長所必需的,而動物又不能合成的脂肪酸,Eg亞油酸,亞麻酸。 5,三脂酰苷油(triacylglycerol):那稱為甘油三酯。一種含有與甘油脂化的三個脂酰基的酯。脂肪和油是三脂酰甘油的混合物。 6,磷脂(phospholipid):含有磷酸成分的脂。Eg卵磷脂,腦磷脂。 7,鞘脂(sphingolipid):一類含有鞘氨醇骨架的兩性脂,一端連接着一個長連的脂肪酸,另一端為一個極性和醇。鞘脂包括鞘磷脂,腦磷脂以及神經節苷脂,一般存在於植物和動物細胞膜內,尤其是在中樞神經系統的組織內含量豐富。 8,鞘磷脂(sphingomyelin):一種由神經酰胺的C-1羥基上連接了磷酸毛裏求膽鹼(或磷酸乙酰胺)構成的鞘脂。鞘磷脂存在於在多數哺乳動物動物細胞的質膜內,是髓鞘的主要成分。 9,卵磷脂(lecithin):即磷脂酰膽鹼(PC),是磷脂酰與膽鹼形成的複合物。 10,腦磷脂(cephalin):即磷脂酰乙醇胺(PE),是磷脂酰與乙醇胺形成的複合物。 11,脂質體(liposome):是由包圍水相空間的磷脂雙層形成的囊泡(小泡)。 12,生物膜(bioligical membrane):鑲嵌有蛋白質的脂雙層,起着畫分和分隔細胞和細胞器作用生物膜也是與許多能量轉化和細胞內通訊有關的重要部位。 13,內在膜蛋白(integral membrane protein):插入脂雙層的疏水核和完全跨越脂雙層的膜蛋白。 14,外周膜蛋白(peripheral membrane protein):通過與膜脂的極性頭部或內在的膜蛋白的離子相互作用和形成氫鍵與膜的內或外表面弱結合的膜蛋白。 15,流體鑲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針對生物膜的結構提出的一種模型。在這個模型中,生物膜被描述成鑲嵌有蛋白質的流體脂雙層,脂雙層在結構和功能上都表現出不對稱性。有的蛋白質“鑲“在脂雙層表面,有的則部分或全部嵌入其內部,有的則橫跨整個膜。另外脂和膜蛋白可以進行橫向擴散。 16,通透係數(permeability coefficient):是離子或小分子擴散過脂雙層膜能力的一種量度。通透係數大小與這些離子或分子在非極性溶液中的溶解度成比例。 17,通道蛋白(channel protein):是帶有中央水相通道的內在膜蛋白,它可以使大小適合的離子或分子從膜的任一方向穿過膜。 18,(膜)孔蛋白(pore protein):其含意與膜通道蛋白類似,只是該術語常用於細菌。 19,被動轉運(passive transport):那稱為易化擴散。是一種轉運方式,通過該方式溶質特異的結合於一個轉運蛋白上,然後被轉運過膜,但轉運是沿着濃度梯度下降方向進行的,所以被動轉達不需要能量的支持。 20,主動轉運(active transport):一種轉運方式,通過該方式溶質特異的結合於一個轉運蛋白上然後被轉運過膜,與被動轉運運輸方式相反,主動轉運是逆着濃度梯度下降方向進行的,所以主動轉運需要能量的驅動。在原發主動轉運過程中能源可以是光,ATP或電子傳遞;而第二級主動轉運是在離子濃度梯度下進行的。 21,協同運輸(contransport):兩種不同溶質的跨膜的耦聯轉運。可以通過一個轉運蛋白進行同一方向(同向轉運)或反方向(反向轉運)轉運。 22,胞吞(信用)(endocytosis):物質被質膜吞入並以膜衍生出的脂囊泡形成(物質在囊泡內)被帶入到細胞內的過程。 第七章 1,核苷(nucleoside):是嘌呤或嘧啶鹼通過共價鍵與戊糖連接組成的化合物。核糖與鹼基一般都是由糖的異頭碳與嘧啶的N-1或嘌呤的N-9之間形成的β-N-糖鍵連接。 2,核苷酸(uncleoside):核苷的戊糖成分中的羥基磷酸化形成的化合物。 3,cAMP(cycle AMP):3ˊ,5ˊ-環腺苷酸,是細胞內的第二信使,由於某部些激素或其它分子信號刺激激活腺苷酸環化酶催化ATP環化形成的。 4,磷酸二脂鍵(phosphodiester linkage):一種化學基團,指一分子磷酸與兩個醇(羥基)酯化形成的兩個酯鍵。該酯鍵成了兩個醇之間的橋樑。例如一個核苷的3ˊ羥基與別一個核苷的5ˊ羥基與同一分子磷酸酯化,就形成了一個磷酸二脂鍵。 5,去氧核糖核酸(DNA):含有特殊去氧核糖核苷酸序列的聚去氧核苷酸,去氧核苷酸之間是是通過3ˊ,5ˊ-磷酸二脂鍵連接的。DNA是遺傳信息的載體。 6,核糖核酸(RNA):通過3ˊ,5ˊ-磷酸二脂鍵連接形成的特殊核糖核苷酸序列的聚核糖核苷酸。 7,核糖體核糖核酸(Rrna,ribonucleic acid):作為組成成分的一類 RNA,rRNA是細胞內最 豐富的 RNA . 8,信使核糖核酸(mRNA,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一類用作蛋白質合成模板的RNA . 9, 轉移核糖核酸(Trna,transfer ribonucleic acid):一類攜帶激活氨基酸,將它帶到蛋白質合成部位並將氨基酸整合到生長着的肽鏈上RNA。TRNA含有能識別模板mRNA上互補密碼的反密碼。 10,轉化(作用)(transformation):一個外源DNA 通過某種途徑導入一個宿主菌,引起該菌的遺傳特性改變的作用。 11,轉導(作用)(transduction):藉助於病毒載體,遺傳信息從一個細胞轉移到另一個細胞。 12,鹼基對(base pair):通過鹼基之間氫鍵配對的核酸鏈中的兩個核苷酸,例如A與T或U , 以及G與C配對 。 13,夏格夫法則(Chargaff’s rules):所有DNA中腺嘌呤與胸腺嘧啶的摩爾含量相等(A=T),鳥嘌呤和胞嘧啶的摩爾含量相等(G=C),既嘌呤的總含量相等(A+G=T+C)。DNA的鹼基組成具有種的特異性,但沒有組織和器官的特異性。另外,生長和發育階段`營養狀態和環境的改變都不影響DNA的鹼基組成。 14,DNA的雙螺旋(DNAdouble helix):一種核酸的構象,在該構象中,兩條反向平行的多核甘酸鏈相互纏繞形成一個右手的雙螺旋結構。鹼基位於雙螺旋內側,磷酸與糖基在外側,通過磷酸二脂鍵相連,形成核酸的骨架。鹼基平面與假象的中心軸垂直,糖環平面則與軸平行,兩條鏈皆為右手螺旋。雙螺旋的直徑為2nm,鹼基堆積距離為0.34nm, 兩核甘酸之間的夾角是36゜,每對螺旋由10對鹼基組成,鹼基按A-T,G-C配對互補,彼此以氫鍵相聯繫。維持DNA雙螺旋結構的穩定的力主要是鹼基堆積力。雙螺旋表面有兩條寬窄`深淺不一的一個大溝和一個小溝。 15.大溝(major groove)和小溝(minor groove):繞B-DNA雙螺旋表面上出現的螺旋槽(溝),寬的溝稱為大溝,窄溝稱為小溝。大溝,小溝都、是由於鹼基對堆積和糖-磷酸骨架扭轉造成的。

動物營養名詞解釋? 飼料添加劑名詞解釋?

飼料添加劑是指在飼料生產加工、使用過程中添加的少量或微量物質,在飼料中用量很少但作用顯著。飼料添加劑是現代飼料工業必然使用的原料,對強化基礎飼料營養價值,提高動物生產性能,保證動物健康,節省飼料成本,改善畜產品品質等方面有明顯的效果。1、動物營養2、營養物質3、總能4、消化能5、淨能6、蛋白質7、必需氨基酸8、非必需氨基酸9、*性氨基酸10、理想蛋白質模式11、必需脂肪酸12、常量礦物質元素13、微量礦物質元素14、飼料營養物質表觀消化率15動物的營養需要:16飼養標準:17維持:18維持需要:19基礎代謝:20絕食代謝:21粗飼料:22青貯飼料:23、青綠飼料:24、能量飼料:25、蛋白質飼料:26、餅粕:27、飼料添加劑:28益生素:29、寡糖:30天然植物提取物添加劑:1、配合飼料:2、全價配合飼料:3、蛋白質濃縮料:4、添加劑預混料:5、反芻動物的精料補充料:1、指動物攝取、消化、吸收、利用飼料中營養物質的全過程,是一系列化學、物理和生理變化過程的總稱。2、動物為了生存、生長、繁衍後代,必須從外界攝取食物,動物的食物稱為飼料。飼料中凡能被動物用以維持生命、生產產品的物質稱為營養物質。3、飼料中有機物質在完全燃燒時所釋放出來的全部熱能,它是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所含能量的總和。4、動物攝入飼料的總能與糞能之差,即飼料可消化養分所含的能量。5、飼料消化能減去尿能及消化道氣體能後剩餘的能量。6、淨能是飼料的代謝能減去熱增耗後的剩餘能量,它是飼料中用於動物維持生命和生產產品的能量。6、蛋白質是由氨基酸組成的高分子含氮有機物。7、在動物體內不能合成,或合成的數量少、合成的速度慢,不能滿足動物的營養需要,必須通過飼料提供的氨基酸。8、非必需氨基酸是指可以在動物體內合成,無須靠飼料直接提供即可滿足需要的氨基酸。9、某一種或幾種必需氨基酸低於動物的需要量,而且由於它們的不足*了動物對其它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利用的氨基酸被稱為*性氨基酸,其中缺乏最嚴重的稱第一*性氨基酸,其餘按相對缺乏的嚴重程度相應為第二、第三……*性氨基酸。10、可消化蛋白質中所含可利用氨基酸的比例與動物生長、生產所需要的氨基酸比例相一致的蛋白質,稱為理想蛋白質。它要求各種必需氨基酸以及供合成非必需氨基酸的氮源之間具有最佳比例。11、不飽和脂肪酸中,有幾種不飽和脂肪酸,在動物體內不能合成,必須由飼料供給,或者通過體內特定的先體物質形成,對機體正常機能和健康具有重要的保護作用的多不飽和脂肪酸稱為必需脂肪酸。12、在動物體內含量在 0.01% 以上的各種礦物質元素稱為常量元素。屬於這類元素有鈣、磷、鉀、鈉、鎂、硫、氯 7 種。13、在動物體內含量低於0.01% 的元素稱為微量元素。微量元素一般是酶系統的激活劑或有機化合物的成分, 因此其需要量很少。如鐵、銅、鈷、錳、硒、碘、鋅等。 食入飼料中某營養素-糞中某營養素14、飼料某營養物質表觀消化率(%)=─────────────────----×100 食入飼料中某營養素15動物營養需要是指動物在最適宜的環境條件下,正常、健康生長或達到一定的生產水平時,對各種營養物質的最低需要量。營養需要量是一個羣體平均值,不包括一切可能增加需要量而設定的保險係數。16根據大量飼養試驗結果和動物實際生產的總結,對各種特定動物每天每頭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物質的定額做出規定,這種系統的營養定額規定稱為飼養標準。17指健康動物體重不增不減不進行生產,體內各種養分處於收支平衡,分解代謝和合成代謝過程處於零平衡的狀態。18、動物處於維持狀態下對能量,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等營養素的需要量。此時動物所食入的營養素只用於維持體重不變,而用於生產的營養素為零19、體況良好的動物在理想條件下維持自身生存所必要的最低限度的能量代謝。這時的代謝只限於維持細胞內必要的生化反應和有關組織器官必要的和基本的活動。基礎代謝消耗的能量主要用於心跳、循環,呼吸及細胞內必要代謝過程中的生化反應和維持體温所需要的能量。20、將基礎代謝放寬到實際條件下可以測定的代謝,即動物處於適温環境條件,健康且營養狀況良好,動物處於完全飢餓和空腹狀態,動物處於安靜和放鬆狀態,動物可以站立並有一定活動,情緒安定程度隨其自然狀態下測得的最低限度的能量代謝。21、粗飼料是一類可利用養分少、粗纖維含量高、體積大、難消化的飼料,其中在絕幹物質中粗纖維的含量大於等於18%。22、是指在密封的條件下,通過微生物發酵使青綠飼料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保持質量相對不變的一種加工方法。23、是一類來源廣泛、天然含水量大於等於60%的飼料,其營養價值較為全面,但有效能值較低。24、指在絕幹物質中粗纖維含量小於18%,粗蛋白質含量小於20%的一類飼料。這類飼料包括穀物籽實類、穀物籽實加工副產品、澱粉質的塊根塊莖類及液體能量飼料。25、是指絕幹物質中粗纖維含量小於18%,粗蛋白質含量大於或等於20%的一類飼料。蛋白質飼料包括四類:植物性蛋白質飼料、動物性蛋白質飼料、單細胞蛋白質飼料、非蛋白氮。26、油料作物的籽實經壓榨或浸提處理將油脂提取後所剩副產品統稱為餅或粕。通常該類產品在畜牧生產中多作為植物性蛋白質飼料使用。27、飼料添加劑是為了滿足動物的需要向飼料中添加的少量或微量的物質。它是現代飼料工業中必然使用的原料,對於提高配合飼料的飼養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28指添加到飼料中的、能在動物體內生長、繁殖,並起到有益微生物作用的活的微生物製劑。它安全無殘留、副作用少,研究和使用益生素是取代抗生素的途徑之一。29、是由2~10個單糖單位通過糖苷鍵連接而成的、具有支鏈或直鏈的低度聚合體的總稱,它具有類似於益生素的作用。30以一種或多種天然植物的全株或其部分作為原料,經物理提取或生物發酵法加工,具有營養、促生長、提高飼料利用率和改善動物產品品質等功效的飼料添加劑。1、配合飼料是指根據動物飼養標準及飼料原料的營養特點,結合實際生產情況設計配方,並根據飼料配方將各種飼料原料按一定的比例均勻混合的飼料產品。2、它是由能量飼料、蛋白質飼料、礦物質飼料及添加劑預混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是一種可用以直接飼餵單胃動物的營養平衡飼料。3、濃縮飼料是蛋白質飼料、鈣、磷及食鹽等礦物質飼料、添加劑預混合飼料,按配方製成的均勻混合物。濃縮料的蛋白質含量很高,因此不能直接飼餵動物,必須與一定比例的能量飼料相混合,才可製成全價飼料或精料。4、是一種或多種飼料添加劑在加入到配合飼料前與適當比例的載體或稀釋劑配製而成的均勻混合物。預混合飼料不能單獨作為飼料直接飼餵動物,只有通過與其他飼料原料配合使用,才能發揮作用。5、是由濃縮飼料配以能量飼料製成,與全價配合飼料不同的是,它是用來飼餵反芻動物、並在飼餵反芻動物過程中需要加入大量的青綠飼料、粗飼料,且精料補充料與青粗飼料的比例要適當,它是用以補充反芻動物採食青粗飼料、青貯飼料時的營養不足。

生物化學 的名詞解釋誰有

1.核小體(nucleosome):用於包裝染色質的結構單位,是由DNA鏈纏繞一個組蛋白核構成的。2.DNA變性(DNAdenaturation)在理化因子的作用下,DNA雙螺旋的兩條互補鏈鬆散而成為單鏈,從而導致DNA的理化性質及生物學性質發生改變,這種現象稱DNA的變性。3.DNA復性:變性的DNA在適當的條件下又可使兩條分開的鏈重新締合成為雙螺旋結構的過程。4.熔解温度(melting temperature,Tm):在DNA熱變性中,紫外吸收增加的中點值所對應的温度。或稱熱解鏈温度。5.增色效應hyperchromic effect: 當DNA變性後,對260nm處紫外光光吸收度增加的現象。6.減色效應(hypochromic effect):隨着核酸復性,紫外吸收降低的現象。7.核酸內切酶(exonuclease): 核糖核酸酶和去氧核糖核酸酶中能夠水解核酸分子內磷酸二酯鍵的酶。8.核酸外切酶(exonuclease):從核酸鏈的一端逐個水解核甘酸的酶。9.*性內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一種在特殊核甘酸序列處水解雙鏈DNA的內切酶。Ⅰ型*性內切酶既能催化宿主DNA的甲基化,又催化非甲基化的DNA的水解;而Ⅱ型*性內切酶只催化非甲基化的DNA的水解。10.重組DNA技術(recombination DNA technology):也稱之為基因工程(genomic engineering).利用*性內切酶和載體,按照預先設計的要求,將一種生物的某種目的基因和載體DNA重組後轉入另一生物細胞中進行復制、轉錄和表達的技術。11.基因(gene):泛指被轉錄的一個DN*段。在某些情況下,基因常用來指編碼一個功能蛋白或DNA分子的DN*段。12.新陳代謝:生物體與外界環境不斷進行的物質和能量交換過程。13.巴斯德效應(Pasteur effect):氧存在下,酵解速度放慢的現象。14.糖醛酸途徑(glucuronate pathway):從葡萄糖-6-磷酸或葡萄糖-1-磷酸開始,經UDP-葡萄糖醛酸生成葡萄糖醛酸和抗壞血酸的途徑。但只有在植物和那些可以合成抗壞血酸的動物體內,才可以通過該途徑合成維生素C。15.呼吸電子傳遞鏈/(氧化)呼吸鏈:需氧細胞內代謝物被脱氫酶脱氫,經一系列電子傳遞體(遞氫體+遞電子體)傳遞作用,最終將質子和電子傳遞給被激活的氧原子,從而生成H2O,並放出能量的全過程16.酮體(acetone body):在肝臟中由乙酰CoA合成的燃料分子(β-羥基丁酸,乙酰乙酸和丙酮)。在飢餓期間酮體是包括腦在內的許多組織的燃料,酮體過多會導致中毒。17.生物固氮作用(biological nitrogen fixatio):大氣中的氮被原還為氨的過程。生物固氮只發生在少數的細菌和藻類中。18.尿素循環(urea cycle):是一個由4步酶促反應組成的,可以將來自氨和天冬氨酸的氮轉化為尿素的循環。此循環是發生在脊椎動物的肝臟中的一個代謝循環。19.脱氨(deamination):在酶的催化下從生物分子(氨基酸或核苷酸)中除去氨基的過程。20.氧化脱氨(oxidative deamination):α-氨基酸在酶的催化下脱氨生成相應的α-酮酸的過程。氧化脱氨實際上包括氧化和脱氨兩個步驟。(脱氨和水解)

生化名詞解釋大全

生化釋義:

1.生息化育。《文子·上德》:“地平則水不流,輕重均則衡不傾,物之生化也,有感以然。”《漢書·五行志上》:“國君,民之父母;夫婦,生化之本。” 金 元好問 《曲阜紀行》詩之八:“一朝斷生化,萬國隨荊椿。” 清 王夫之 《張子正蒙注·動物》:“此篇論人物生化之理,神氣往來應感之幾,以明天人相繼之妙。”2.生物化學的簡稱。《小説月刊》1981年第8期:“我在 新加坡 一個生化研究所,領導一個研究室,是主任。”

食品生物化學的名詞解釋

1.水分活度是指食品中水分存在的狀態,即水分與食品結合程度(遊離程度)。水分活度值越高,結合程度越低;水分活度值越低,結合程度越高。2.澱粉在常温下不溶於水,但當水温至53℃以上時,澱粉的物理性能發生明顯變化。澱粉在高温下溶脹、*形成均勻糊狀溶液的特性,稱為澱粉的糊化(Gelatinization)。3.稀澱粉溶液冷卻後,線性分子重新排列並通過氫鍵形成不溶性沉澱。濃的澱粉糊冷卻時,在有限的區域內,澱粉分子重新排列較快,線性分子締合,溶解度減小。澱粉溶解度減小的整個過程稱為老化。4.中文名稱:必需脂肪酸英文名稱:essentialfattyacid;EFA定義1:不能被細胞或機體以相應需要量合成或從其膳食前體合成,而必需由膳食供給的多不飽和脂酸。對哺乳動物而言,亞油酸與亞麻酸皆是營養必需的。應用學科: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一級學科);脂質(二級學科)定義2:動物體自身不能合成必須由飼料提供的脂肪酸。應用學科:水產學(一級學科);水產飼料與肥料(二級學科)5.中文名稱:必需氨基酸英文名稱:essentialaminoacid定義1:體內合成的量不能滿足機體需要,必須從食物中攝取的氨基酸。其氨基酸種類與機體發育階段和生理狀態有關,*維持氮平衡必需的是亮氨酸、異亮氨酸等8種氨基酸,兒童生長必需的還有精氨酸和組氨酸。應用學科: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一級學科);氨基酸、多肽與蛋白質(二級學科)定義2:人和動物自身不能合成必須由食物供給的氨基酸。應用學科:水產學(一級學科);水產飼料與肥料(二級學科)6.中文名稱:酶英文名稱:enzyme定義:催化特定化學反應的蛋白質、RNA或其複合體。是生物催化劑,能通過降低反應的活化能加快反應速度,但不改變反應的平衡點。絕大多數酶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具有催化效率高、專一性強、作用條件温和等特點。應用學科: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一級學科);酶(二級學科)7.中文名稱:維生素英文名稱:vitamin定義1:生物的生長和代謝所必需的微量有機物。分為脂溶性維生素和水溶性維生素兩類。前者包括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等,後者有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人和動物缺乏維生素時不能正常生長,併發生特異性病變,即所謂維生素缺乏症。應用學科: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一級學科);激素與維生素(二級學科)定義2:生物生長和代謝所必需的一類微量有機物。應用學科:水產學(一級學科);水產飼料與肥料(二級學科)8.食品添加劑是指用於改善食品品質、延長食品保存期、便於食品加工和增加食品營養成分的一類化學合成或天然物質。食品添加劑是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質,以及為防腐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合物質或者天然物質。9.完全蛋白質是指那些含有的必需氨基酸種類齊全,含量充足,相互比例適當,能夠維持生命和促進生長髮育的一類蛋白質。10.油脂還能老化?沒聽過啊。。。。。。。。。。。。。。。。。。。。。。。。。。11.酶的最適温度就是酶催化活性最高時的温度,低於最適温度時催化活性沒有達到最大值,高於最適温度時酶可能會永久性失去活性,控制反應温度維持在最適温度可以使反應速率達到最大12.膠體溶液是指一定大小的固體顆粒藥物或高分子化合物分散在溶媒中所形成的溶液。13.蛋白質是分子膠體,會發生凝聚,加入電解質或加熱都會使蛋白質沉澱。鹽析就是加入電解質鹽使蛋白質凝聚的過程。14.在蛋白質水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中性鹽,如硫酸銨、硫酸鈉、氯化鈉等,會增加蛋白質分子表面的電荷,增強蛋白質分子與水分子的作用,從而使蛋白質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增大。LZ我弄這些很辛苦吖,多來點分唄,做人別這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