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妙招

當前位置 /首頁/生活妙招 > /列表

打春早晚有什麼説法

打春早晚有什麼説法

打春是什麼意思

打春是立春的俗稱。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的第一個節氣,也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早在周代時,周天子就會帶領三公九卿去郊外進行迎春和祭祀,祈禱這一年可以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唐宋時期,還加入了打春牛、送小春牛的活動,表示祈求豐收的意思。這裏的春牛是用泥做的,桑木製作骨架,土要求是冬至之後取得泥土。春牛的大小高四尺,長八尺,抽打春牛的鞭子得是紅綠色的彩鞭。這個就叫打春牛,目的是為了祈求豐收。

打春牛的做法最早起源於皇宮,傳説在這一天皇室的人為了慶祝立春,會把在皇宮前預先做好的泥牛打碎表示慶祝。歷史上最早取春土製作泥牛據説是周公,有文獻記載過“周公始制立春土牛”。

《京都風俗志》裏説“東設芒神,西設春牛。”東邊放着春神的雕像,西邊放着春牛,祭祀春神之後,“眾役打焚,故謂之‘打春’。”大家就將春牛打碎,這個意思就是鞭策老牛下地耕田,是“催耕”的意思,大家會把春牛的碎片搶回家,搶到了就意味着這一年家裏就會豐收。古代因為農事是國家根本,所以立春時分的這場祭祀是很重要的,皇帝會親自出場,在宮裏舉行迎接春神和打春牛的儀式。

這個過程稱為打春,所以立春又叫打春,打春比立春也更具有歡騰的意味,熱鬧又喜慶。

打春的由來

中國民間風俗,流行於全國許多地區,舊時府縣官在立春前一天迎接用泥土做的春牛,放在衙門前,立春日用紅綠鞭抽打,以祈豐年,因此俗稱立春為打春。

這所謂的“春牛”,用桑木做骨架,冬至節後辰日取土塑成。身高4尺,長8尺,畫四時八節360日12時辰圖紋。立春前一日,人們到先家壇奉祀,然後用彩鞭鞭打,把“春牛”趕回縣府,在大堂設酒果供奉。男女老少牽“牛”扶“犁”,唱栽秧歌,祈求豐年。

關於“打春”還有一種説法,指舊時湖南一帶無業遊民,在春節前後,敲打小鑼、竹板等,唱着歌詞,挨户索取錢財,叫做打春。

打春的風俗,還有一種説法認為,最早是來自皇宮,傳説立春這一天,皇宮內外都要把它當作節日一般,是要格外隆重地慶祝一番,特別是要把皇宮門前立的泥塑春牛打碎,史書上記載“周公始制立春土牛”,若是按那樣説的話,“打春”之俗的年頭幾乎和我們中華民族一樣古老。

《京都風俗志》書中也曾記載,宮前“東設芒神,西設春牛”。禮畢散場之後,眾役打焚,故謂之“打春”。那時,將春牛打碎,有鞭策老牛下地耕田的“催耕”之意,人們紛紛將春牛的碎片搶回家,視之為吉祥的象徵。

打春早晚有啥説法

中午立春的話,會暖和的早一些,反之會冷一些。立春節氣也是受農民歡迎的節氣,因為它給人們帶來了温暖,帶來了希望。因此,有關立春的天氣諺語很多。如以晴天無雨為依據的有“立春晴,雨水勻”、“立春晴,一春晴”等;以雨雪為依據的有“立春雨淋淋,陰陰濕濕到清明”、“打春下大雪,百日還大雨”等;以雷電為依據的有“雷打立春節,驚蟄雨不歇”、“立春一聲雷,一月不見天”等;以冷暖為依據的有“立春寒,一春暖”;以風力為依據的有“立春北風雨水多”、“立春東風回暖早、立春西風回暖遲”等等立春是24節氣之首,所以古代民間都是在“立春”這一天過節,相當於現代的“春節”,陰曆正月初一稱為“元旦”。

立春躲春的主要注意事項

命理學認為,立春這一天,由於磁場和氣場的緣故,通常會比較亂,無論是家中還是辦公室,容易招惹口舌事非。因此要進行躲春,防止爭吵和是非,否則一年內你可能都非常不順利。特別是命理上,某一屬相在這一年內有什麼病災的話,那麼,立春這一天自己要躲起來,不要見生人,方可避過未來一年內的病災、口舌事非。再就是如果感覺上年自己運氣差,那麼也需要躲春。對於屬相相沖的最好要謹慎,避免發生爭吵或口舌。命理犯太歲而且太歲對自己本命不利的應該躲開交接的時間與外人接觸,最好一個人坐坐,調節自己、提醒自己,在新的一年,注意彆強爭,別找事,多幹好事多努力,太歲必然不會帶來災禍,反而給自己帶來好運氣!

TAG標籤:打春 早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