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妙招

當前位置 /首頁/生活妙招 > /列表

端午節的作文900字彙編七篇

端午節的作文900字彙編七篇

端午節的作文900字 篇1

韓國“端午節申遺”的文化行為對中國產生了不小的震動。如果説,當韓國把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具有概括性的精典圖案,陰陽雙魚放置在國旗上時,中國人還有幾分文化懵懂時,那麼端陽節的申遺則讓許多中國人震驚對文化遺產漠視的可怕後果。

韓國傳統文化起源於中國儒教文化,韓國人並不諱言這一點。而讓國人逐漸明白了的一點是,在近代很長時間以來,儒教文化在韓國比在中國更顯得重視,無論是孔子在國家中的地位,還是端午節等傳統節日在國內被推崇的程度。都有這種傾向。甚至讓一些新儒學派的人認為儒教在韓國根深蒂固。

但是,中韓兩國的文化畢竟還是有着諸多差異。就拿端午節來説,內容就各行其是。雖然都在農曆五月初五過,實在是各有各的過法。

中國民俗學會權威人士北大教授高丙中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韓國的端午祭實際上是由舞蹈、薩滿祭祀、民間藝術展示等內容構成,這與中國人吃粽子、划龍舟、紀念屈原是兩回事。

中國人的端陽節有着豐富的內容和象徵意義。古人認為“端午”為“陽極之日”,《風土記》説:“端者,始也,正也。五日午時為天中節,故作種種物辟邪惡。”端陽節,民間有着各式各樣的民俗,賽龍舟,百色纏手足腕,採插艾葉、菖蒲,取蟾酥,塗飲雄黃酒,調製硃砂酒,採多種草藥,要戴“五出”,也就是各種漂亮的香包,等等,原始的意義是避邪,驅五毒。這些民間活動有着悠久的圖騰含意。至於紀念屈原,已經是在端陽節的沿續中後人附會的,民間百姓對屈原理解尤其是北方的民間,其實很有限。

對端陽節魅力的流失,原因可以説是在“西學東漸”的過程中,在簡單化的“破除迷信”中,將它們整個節日過程省略了,淡化了。使一個節日的色彩,氣味,都消化了。比如,黃色的色調,野艾的氣味,不再現。連“聽取蛙聲一片”的聲音也消失了,圖騰的意味沒有了,神祕感沒有了。使得它只剩了簡單的幾項活動,賽龍舟,北方還無法賽。光有粽子吃吧,有些人,還不愛吃甜食。節日失去了聲,色,味,魅力如何保存?長此以往,我們的後代,會完全看不懂《白蛇傳》這樣精彩的故事。你不懂端陽節的內涵,如何知道蛇是五毒之一,蛇與雄黃酒有什麼關係?沒有這樣的傳統心理,當然不能明白美麗的白娘子如何會現身為一條大蛇。

多年來,介紹端午節,只講它是紀念楚國愛國詩人屈原,片面了,政治性了,幾代人逐漸喪去了美好的傳統文化整體記憶,應該恢復它原汁原味的文化形態。

節日有趣了,人們才會想着去過。

韓國未必不知道那些傳統的傳説與西學科學的矛盾,但他要申報端午節,其實,是一項打造和推廣自己的品牌文化的戰略,把儒教以及傳統文化進一步推在世界面前,甚至與中國之間進行一些所謂歸屬的紛爭,這對他的文化產業有着相當成功的推波助瀾作用。

我們再去與韓國爭論你長我短,為時己晚,倒不如我們自己把中國的端陽節過的有滋有味,這一份生活情調卻是任何人也奪不去的。

端午節的作文900字 篇2

我喜歡端午節,不僅僅因為在這一天,可以品嚐到美味的粽子,可以獲得短暫的假期,更在於它是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的間接縮影。

端午節,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之一,已經與國慶節、勞動節等具有了平等的地位,因為端午節的這一天,也成為了國假。每到這一天,學校會給予我們一天的假期。這表明了我國對於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不斷加深,而慶祝民族節日,既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

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因自己身處的國家——楚國被秦國所滅,他萬念俱灰,但不願成為亡國之人,寧死也不辱節。就這樣,他以一死表明了自己的赤膽忠心——投汨羅江。當時的士大夫認為死是十分崇高的,以死方能明志。屈原投江之後,楚國人民十分焦急和悲傷,但心中仍留存着一絲希望,就坐船在汨羅江中不斷搜尋屈原。可惜已經太遲了,屈原的靈魂就此要長眠於湍急的汨羅江水之中。人們擔心無知的魚兒會啃食這位悲情的士大夫的肉體,就在江中投下了很多米團,供魚兒們食用。這樣,頑皮的魚兒就會“嘴下留情”了。發展至今,屈原投江的那天被定為“端午節”,當年搜尋屈原的船演變成了“龍舟”,產生了“賽龍舟”這項運動。青色外皮的“粽子”也是基於當年米團的原型。

每到端午節這天,幾乎每家都要吃粽子。一般常見的粽子是三稜錐型的,碧青的蘆葉中包裹着的是雪白的糯米。糯米的口味大相徑庭,有肉餡的、蜜棗餡的,還有顆顆紅豆點綴的。在我小時候,最喜歡的是蜜棗餡的。因為我覺得帶糯性的食物如果和甜的味道相融合,就會很完美。如今長大了,但對於粽子依然很偏愛。至今,粽子似乎已經發展成了一種飲食文化,各種外形的粽子屢見不鮮,除了常見的三稜錐型的,別出心裁的四稜錐型、長方形的也進入了銷售市場。各種口味的一應俱全,包括水果系列的。迷你型的小粽子,最能吸引小孩子們的眼球了。由此觀之,粽子作為端午節這一節日的代表,其影響已經深入人心了。

對於我們而言,端午節最大的特徵非吃粽子莫屬。其實在很多地區,賽龍舟也是一項必不可少的運動。比賽開始,兩舟在河面競渡。伴隨着船槳的有力舞動,河面激起了白色的浪花,那爭先恐後之勢,實在激動人心。雖然我未曾親眼目睹,但僅從熒幕上就可以一覽參賽者們的風采,便也無憾了。

有些地區在端午這天有喝雄黃酒的習俗。沈從文的《邊城》就有對這一情景的描繪。湘西人民在端陽這天喝雄黃酒,婦女孩子,還需蘸着雄黃酒在額頭上畫個“王”,目的是辟邪,保佑平安。

端午節,是為了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而設立的,這一點我們永遠都不能忘記。無論是美味可口的粽子,振奮人心的賽龍舟大賽,還是辟邪的雄黃酒,都寄託着我們對於這一偉大愛國者的悼念。屈原的亡魂不會孤單,因為有我們這些活着的人為他祈福。我們更需要記住的,是他的愛國主義精神,這一點,我們應該具備。做到了這些,我們的紀念才會具有更深遠的意義啊!

端午節的作文900字 篇3

端午節是我們這塊神州大地上的一個傳統節日。到了那時,可熱鬧了!人人門前懸上艾草,掛上鍾馗,有的地方還有賽龍舟,但這些還是吸引不了我,我最喜歡吃粽子,爸爸對我説,端午節包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在遭到不公正待遇的時候,不願離開生他養他的故土,為了祖國,為了民族,投江殉國。我想,愛國主義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是凝聚國家和民族團結支柱,屈原精神的偉大,在於他心憂天下,忠貞不渝的愛國主義精神。

包粽子首先要有箬葉。媽媽對我説,箬葉要到山上採,山上會有箬葉樹,我和夥伴們,大人們一塊兒去採箬葉,山上有人工栽種的箬葉樹,所以我們不用瞎瞄瞎撞,直接去採就行了。我每次都會與夥伴們競賽,看誰採的多。箬葉採回家後,還得用剪刀剪去箬葉的兩端,放在水裏泡個一天半會兒的,才能包!有了箬葉還不行,還得有糯米和餡料,我家是吃葷的,所以當然是去買肉了!

端午節是門前懸掛的艾草,菖蒲,可以驅鬼辟邪,求得平安;青年們説,端午節是河上的一條條龍舟,可以盡情展示自己;小孩子們説,端午節是腰上掛着的一個個香袋,每一個都裝有一個童趣的心。只要擁有過她的人,哪怕只聽過她的故事,都會有刻骨銘心的感覺,我又豈能例外。

肉買來後,一切都準備好了,只欠"媽媽"這陣東風了!媽媽包粽子前,當然要先把糯米攪勻,再依次放下三勺鹽,兩勺醬油,兩勺味精,一勺辣椒粉,接着,才可以包。媽媽把箬葉折成三角形,流下一個空洞,先放一半糯米,再放下餡兒,然後又把糯米添滿,再將箬葉包在糯米上,用線一綁,就形成了一個枕頭形。我看着媽媽做了許久,做得糯米沒了,餡料空了,才停下來。停下來後,我望着一個個粽子,真是直流口水呀!就催着媽媽快點煮幾個,可媽媽説,一時半會兒也煮不熟,叫我先出去,我看着都直流口水,又怎麼肯出去呢但媽媽一定要我先出去玩會兒,我只得依依不捨地離去。來到街上,我見到許多夥伴也在街上,我一問才知道,他(她)們也和我一樣,都是被媽媽"趕"出來的。我們各自説着想象中自家的粽子應該是多麼多麼的好吃!

過了一會兒,我們各自懷着滿腔喜悦回家了。早就唾沫流了"三尺"的我飛一般跑回家,一到門前就聞到了一陣陣撲鼻而來的香味,馬上跑到廚房,早就把一路跑回家的疲勞拋到九霄雲外了。我一看盤中正冒香氣和熱氣的粽子,也不管燙不燙,隨手抓起一個,還真燙,我一下子把粽子扔到這隻手,一下子把粽子拋到那隻手,一下子又這隻手抓抓,一下子又那隻手撓撓,可我畢竟是皮肉之軀,太燙了也受不了,就把粽子用衣服包起來,再用小刀將粽子切開,一下子香噴噴的氣味撲鼻而來,我饞的一下子禁不住咬了一口,啊,回味無窮!我馬上跑到街上,一會兒跑到這家,一會兒跑出那家,一會兒又蹦進了另一家,相互品嚐着,各自分享着自己的喜悦!

科技在發達,時光在飛逝,但端午節吃粽子習俗不會變。它將在神州大地上永遠流傳下去,越來越旺盛……

端午節的作文900字 篇4

童年時期的許多故事,隨着時光的流逝和年齡的增長,到現在大都淡忘了。可發生在端午節裏的一些往事和細節,卻還是記憶猶新的。

那時候,像大多數普普通通百姓家庭一樣,母親永遠是這個中國傳統節日的主角。我記得每逢端午節即將到來的前兩天,母親就開始張羅着買雞蛋、鴨蛋等,還要籌備好包粽子的原料江米、竹葉和紅棗等。讓我們兄弟姐妹幾個非常興奮,心中也有了盼頭,甚至迫不及待地渴望着那個日子能夠快快的來臨。

端午節的早晨,天剛矇矇亮的時候,母親就一個人獨自悄悄地起來了。她先是把雞蛋、鴨蛋等放進鍋裏煮上,然後就開始很麻利地包粽子,嘴裏還哼着沒有歌詞的小曲。朦朦朧朧中感覺着母親的準備工作,我們的晨夢也覺得非常的温馨。母親的呼吸和哼着的小曲漸漸地近了,彷彿就在我們的耳邊,她把事先精心編織好的五彩線系在我們的脖子上、手腕和腳踝上,這個過程我們幾個孩子是知道的,暗暗的體會就像一股股暖流貫通了全身、貫通了幼小的心靈。細心的母親,還會把她製作的小掃帚、小荷包等掛在我們的左衣襟上,並且告訴我們,是為了驅邪、保佑平安,千萬不要擅自就摘掉。等到我們要走出家門,到野外採柳枝、艾蒿的時候,母親又叮囑一定要把這些綠色的葉子放在山間的小溪裏,掬水洗一把臉,可以保證一年神清氣爽、無災無難。

到野外去、到山坡上去,對於我們這些孩子是快樂的。而回家後,看到母親已經準備好的端午節早餐,就更加高興了。餐桌上擺滿了熱騰騰的雞蛋、鴨蛋、粽子、雞蛋羹等……那個年代,一般普通老百姓的家庭生活都是很困難的,桌子上的所有東西都是要由母親來分配的。儘管不能大快朵頤,更不能毫無顧忌地狼吞虎嚥,但對於我們貧困家庭的孩子來説已經是非常難得的生活改善了。我一直耿耿於懷,一直就認定所謂的端午節就是吃雞蛋和粽子的節日。

後來,聽了讀過“國高”的姑奶奶對我講的端午節的來歷,知道了伍子胥的故事,懂得了屈原,明白了汨羅江,心中開始感慨起來。再後來,長大了的我,自己也讀書了,走近了吳越春秋史,在《離騷》、《天問》的浸潤中逐漸地理解了端午節的內涵。而我至今依然對煮雞蛋情有獨鍾,並且還會經常沒有節制地狼吞虎嚥,大概與童年時期因為家庭生活的困窘,而滿足不了我的食慾不無關係吧。

如今,總是千方百計地設計、張羅端午節的母親已經離開人世17多年了,可我始終不能忘懷母親哼着的小曲旋律,不能忘懷脖子上、手腕和腳踝上的五彩線,不能忘懷母愛的縈繞是多麼的令人感到温馨和幸福。母親啊,您在那邊的世界裏見到了伍子胥、幸會過屈原嗎?所謂的天堂裏也會過端午節嗎?

端午節的作文900字 篇5

端午節就要到了,每當這個節日來到。插艾蒿,點雄黃、包棕子、戴香包、賽龍舟等各種活動都會把我們的思緒帶回到那個令人惋惜的歷史事件中,再一次想起楚王國,想起汨羅江,想起在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留下名字的文學家和詩人屈原。

除了屈原,應該還有很多自己的親人在這一天被我們一同懷念,我在每年的端午節,都會無比思念我長眠在商州地下的奶媽,我知道,她也一定會思念我的。

我們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她對我的哺育和愛卻遠遠超出了血緣的範圍,在她精心呵護和愛撫下,快樂考試吧的童年一直是我最美好的回憶。特別是端午節的棕子和香包,更讓我無比懷念我的奶媽——那位漂亮健康寬容豁達的年輕女子。

是她在一個幼小的生命需要奶水的時候向我敞開了温暖的懷抱。我在她的懷中貪婪地吸允着、索取着自己的需要,在她的懷抱中一天天飽滿、長大、變美。

我長大了,要進幼兒園和上學,城裏和鄉下的距離把我拉離了她的懷抱,但我的心卻無法離開她。因為她把母愛的種子深深種在了我的心裏。於是,週末就成了我每天的期盼,通往鄉下的小路和小橋,奶媽家的柴門小院也成了我心中最美的圖畫。

那時候每年的端午節,我在睡夢中就能聞到棕子的清香和香包的花香,那是奶媽讓小舅挽着藍子天不亮就送來的煮了一夜,走完十幾里路還温熱的棕子,裏面的各種豆兒和棗兒把糯米染得紅紅的。吃起來軟軟的,甜甜的,香香的,我的小肚皮也被棕子撐得溜圓。

每年的這幾天,我的主食就是奶媽的棕子,我一直到現在都認為奶媽的棕子是最好吃的,誰都比不上。

裝棕子的藍子上還掛着奶媽親手做的香包,那香包好看極了。是用各種絲線纏繞的小棕子的模樣,小巧玲瓏,香氣芬芳,我掛在脖子上在學校向女同學炫耀着,高興着,美着……

那感覺讓我每次回憶都如同回到了童年時代,回到了奶媽身邊。

也有那麼幾次趕上在奶媽家過節,於是,包棕子就成了我最高興的事,儘管我不會包,但還是象模象樣地挽起袖子,坐在大盆子邊上,拿着棕葉包着米和豆兒,拿着草捆紮,每到這時候,奶媽都會高興的一邊包着手裏的,一邊教着我,還把我包的棕子也放入鍋裏一起煮,結果可想而知,我的棕子不是找不着,就是裏面成了稀飯,儘管這樣,她也從未責怪過我,還任我用手在盆裏撈來撈去繼續搗亂。

親愛的媽媽,女兒現在仍然不會包棕子,不會纏香包,不是女兒不想學,而是女兒要把媽媽的棕子和香包永遠永遠留在記憶中,那是什麼樣的棕子和香包都無法替代的美的記憶,美的味道,美的感受。

就要過節了,不知道天堂裏有沒有棕子,有沒有香包?

女兒在這裏為媽媽送上一份節日禮物,願與您在夢中相會,親手為您剝棕子,戴香包,親口祝您端午節快樂!

欣聞國家已經把端午節和春節、中秋節一起列為文化遺產進行保護,雖然還沒有規定為法定假日,但重視傳統節日的步子已經邁出,我想您聽到這個消息也一定會高興的,因為您愛這個節日。

端午節的'作文900字 篇6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節不久就到了,想必大家對每年過端午節的情形記憶猶新吧!

奶奶常跟我説起她童年的往事,在故事裏,端午節是一個充滿好奇而又充滿期待的節日:在初夏那個節日的晚上,剝開一個粽子,滿屋飄香,大家圍在一起,小孩纏着大人講那個熟悉卻百聽不厭的故事:兩千多年前,古老的中國戰火紛飛,農曆五月初五的那天,有一位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看到自己國家面臨着亡國危運,而他心中的抱負卻無法實現,他悲痛欲絕懷抱着石頭投向波濤滾滾的汨羅江,他就是屈原;漁民划着船,四處尋找他們愛戴的屈原,他們為了讓水中的魚兒吃掉屈原的身體,就把糯米裹在散發着清香的竹葉裏,投到了江裏……每當故事講到這裏,大人們就會指着天空説:“你看,天空中那顆最明亮的星星,就是屈原化成的。”小孩子們便會抬起頭遙望着那深邃的天空,尋找那顆最明亮的星星。

端午節吃粽子已經成為了我國的民族風俗,年年如此,家家如此。粽子可是個美味,香噴噴的粽子在口中,黏黏的粽子不時地在嘴裏散發出一連串的鹹味,鮮美的湯汁從中溢出,猶如波濤一般在口中翻滾,又好像鞦韆一樣在其中搖盪。臘肉更是爽口,臘肉看起來膩膩的。可一放到嘴裏味道卻截然不同,軟嫩的臘肉在嘴中滑而不膩。鹹鹹的粽子配上軟嫩的臘肉令人一個勁叫好。

吃粽子當然要包粽子,這包粽子可不想吃粽子那麼簡單,這粽子好不好吃,全看包的好不好。我跟着奶奶學了起來。奶奶先把洗乾淨的粽葉疊成一個“蛋筒”形狀,上面露出一片“大葉子”,再把糯米倒入“蛋筒”中,塞肉,然後再倒糯米,用筷子剁實,最後,把粽子折成一個狗頭形狀,用繩子把它捆起來。就這樣,一個粽子完成了,看起來挺簡單的。我開始動手,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學着她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摺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得意了,比想象中還順利地完成了一大半。當我再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跳出來。我急得直跺腳,幸好有奶奶她替我“解了圍”——割掉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氣。到了最簡單的步驟——扎棕繩,看我大顯身手。我想粽子要包紮嚴實才好吃。我接過棕繩,把粽子五花大綁捆了一圈。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準備放入碗中,可是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繩那短的一部分,只聽得“嘩啦”一聲,粽葉散開了,糯米們飛快的飛出粽葉……

故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悦和歡樂啊!端午粽飄香,龍舟響噹噹,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和讚頌!

端午節的作文900字 篇7

家鄉的端午節習俗基本上與別處一樣,有吃粽子、懸艾、藥浴、佩香囊等。

每到端午節,大人們就到山坡上採艾葉、菖蒲,把艾草懸於堂中,菖蒲插於門榻,可以散發芳香,驅趕飛蟲,清除污濁空氣。小孩子則喜歡把艾葉帶在身上,不時拿出來聞一聞香氣。晚上,大人就將花草與水煮開洗澡,清除身上污垢,舒筋活血,有利於身體健康。另外,在端午節時,小孩要佩香囊。這是聽大人們講的,我不知道我是否佩帶過。現在,端午節前後,都有人在廣場上賣香囊,但是香味泛泛,我不喜歡。

我最喜歡吃粽子。每到端午節,我都眼巴巴地盼着吃粽子。端午節的前一天,外婆將糯米洗淨,用清水浸泡再撈乾與一定量的大米混合在一起作陷兒。然後準備好麻竹葉,將麻竹葉洗淨、晾乾。麻竹葉包出來的粽子有一股淡淡的竹葉的清香。我們學校在端午節前後賣的粽子也是竹葉包的粽子,個頭雖小但是味美。外公包的粽子很好看,他教我們包粽子。因為麻竹葉薄,所以我們用兩片疊在一起來包。小小的竹葉在外公手裏一晃就變成了一個個綠色的小粽子。我也學着外公的樣子包起粽子來。先拿兩片麻竹葉疊在一起,再把它們裹成一個倒立的錐型,然後我開始放陷兒。外婆看到了笑着説:“別貪心,小心你的粽子‘吃’破了肚皮。”我一看,原來我把餡兒放得太多了,於是我倒出了一些餡兒,接着包起來,最後用繩子捆紮實,就這樣我的第一隻粽子就包好了。我得意地把粽子在表姐眼前晃了晃,表姐撲哧一下笑了出來,“你那也叫粽子?”我仔細地與外公包的粽子作比較,原來我不小心把粽子包走了樣了,別的粽子有稜有角,而我包的只有一個角,成了蛋卷冰淇淋了,我也忍不住笑了起來。然後,我仔細地包了一個又一個,結果包得很好的沒幾個,管它呢,只要能吃就行了。

第二天早上,外婆很早就起來煮粽子了,等我們起來之後,外婆讓我們把芝麻弄碎,我們幾個小孩都搶着幹,誰也不想在旁邊打下手,於是我們就輪流起來幹。小表妹在旁邊看熱鬧,不知是誰提議放幾顆花生在芝麻裏,於是我們把花生、瓜子與芝麻混在一起弄碎,等我們忙完了,粽子也煮好了。我們一手抓一個,顧不上精挑細選,生怕自己看好的被別人搶了,也不怕燙手,抓起來就解開繩子,把竹葉剝開,沾點芝麻就開吃。結果飯都不想吃了,每個人都拿着粽子在飯桌上啃。我們還在粽子裏放上豬肉混着吃,味道真是好極了。外婆歎了口氣,説:“真是服了你們了,連粽子都能吃出個新花樣。”我們聽了都笑了起來。是呀,如今生活好了,連粽子的吃法也多了。超市裏的粽子光陷不同的就有好多種,但吃起來終究沒有家裏自己包的粽子的那種味道。

TAG標籤:彙編 端午節 七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