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妙招

當前位置 /首頁/生活妙招 > /列表

多個年號的皇帝

不對,年號只是一個皇帝制定的。到了下一個皇帝又會制定新年號。但是一個皇帝在位可以使用多個年號,且不重疊。 基本上明、清兩朝的皇帝是一個皇帝終生只用一個年號,之前的皇帝很多都有多個年號 。 比如漢武帝就有很多年號:建元(前140-前135

年號,是中國封建制度一大“發明”,系古代皇帝用於紀年的專有名號,被認為是帝王正統標誌。不同的皇帝需有不同的年號,一般不用另一個皇帝的年號,否則會被認為是藩屬、臣服的標誌。最早的帝王紀年年號始於西漢武帝劉徹,自武帝肇始以來,從此歷代帝王即位,一般大多立有年號,直至袁世凱復闢帝制,他使用的“洪憲”年號是最後一個也是最短命的帝王年號。而以前帝王紀年沒有年號,只有年數,比如周武王二年。而在明清之前,一個皇帝往往有幾個年號,下面就讓樂奀和朋友們一起看看哪位皇帝使用年號最多吧。

方法

武周聖神皇帝武則天--18個年號

建元 漢武帝(前140) 晉康帝(343) 齊高帝(479) 太初 漢武帝(前104) 宋劉劭(453) 元康 漢昭帝(前85) 晉惠帝(291) 甘露 漢宣帝(前58) 魏高貴鄉公(256) 永光 漢元帝(前43) 宋前廢帝(465) 建武 漢光武帝(25) 晉惠帝(304)

在中國歷史上使用年號最多的帝王,當非中國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帝武則天莫屬(唐高宗時代,民間起義,曾出現一個女皇帝陳碩真)。這位繼位年齡最大的皇帝(67歲即位),在她當政的武周時期(690—705),卻使用了十四個年號:天授、如意、長壽、延載、證聖、天冊萬歲、萬歲登封、萬歲通天、神功、聖歷、久視、大足、長安、神龍;更為有趣的是在聖歷三年,武則天三次更換年號。這可謂空前絕後。若加上以太后名義臨朝稱制(683—690)時期的4個年號:光宅、垂拱、永昌、載初,前後不過二十一年的時間裏,則共有18個之多。

百度知識靠的是什麼?負責任嗎?竟然將第一個定年號的帝皇定為漢武帝!可笑之至!第一個設立年號的是漢武帝之祖父,漢文帝劉恆。劉恆於公元前179年登基,十六年<公元前163年>後設立歷史上第一個年號為<後元>,前155駕崩,傳子劉啟接位,為景

多個年號的皇帝

唐高宗李治—14個年號

年號只是一個皇帝制定的。到了下一個皇帝又會制定新年號。但是一個皇帝在位可以使用多個年號,且不重疊。

唐高宗李治是唐朝第三位皇帝,曾在皇后武則天的建議下使用“天皇”稱號,與天后武則天並稱二聖,故史稱“唐天皇”,是亞洲第一位創制且採用“天皇”的皇帝。唐高宗共在位三十四年(649---683),用過14個年號:永徽、顯慶、龍朔、麟德、乾封、總章、咸亨、上元、儀鳳、調露、永隆、開耀、永淳、弘道。高宗在位前期立下赫赫武功。滅西突厥、將倭國逐出百濟、徵滅高句麗,幫助新羅統一朝鮮半島,使大唐帝國版圖擴張到最大的程度,經濟繁榮,國家太平,史稱“永徽之治”。

供您參考: 為了區別上一任皇帝,新皇帝根據自己的思想,起一個新的年號。年號,作為五千年的中華帝國時代中國皇帝的專有產物,伴隨着現今文明社會,早已成為歷史,但年號的功績是不可磨滅的,它是中國歷史中的精神文化遺產。 先秦至漢初無

多個年號的皇帝 第2張

漢武帝劉徹—11個年號

年號是指用於紀年的名號。一般由皇帝發起,但也有以國家名(國家誕生時間)來紀念的。發端於中國,年號被認為是帝王正統的標誌,稱為“奉正朔”。 一個政權使用另一個政權的年號,被認為為藩屬、臣服的標誌之一。這種現象主要發生在中國的時期

最早的帝王紀年年號當屬西漢武帝劉徹。劉徹即位之年(公元前140年),即為建元元年。大慨漢武帝很滿意自己的這一項發明,在位五十餘年,前後一共使用了十一個年號: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漢、太始、延和(一作徵和)、後元。

所謂年號,是中國曆代帝王用以紀年的名號,往往也是時運變化的標誌。按慣例,新君即位大多會頒行新年號,稱為改元。年號藴涵着帝王君臨天下、宣示正統的特殊意義,君臣朝野為之矚目,司其事者索遍枯腸,絞盡腦汁。 漢武帝以前,無年號之名目。史

多個年號的皇帝 第3張

漢桓帝劉志—7個年號

年號是封建皇帝紀年的名號,由西漢武帝首創,他的第一個年號為“建元”。以後每個朝代的每一個新君即位,必須改變年號,叫做改元。明朝以前,封建皇帝每遇軍國大事或重大祥瑞災異,常常改元。如漢帝在位五十四年,先後用了建元、元光、元朔、元狩

漢桓帝劉志,東漢第十位皇帝(146年—167年在位),15歲即皇帝位,在位21年,曾七度改元:即位第二年改元建和,三年後改元和平,僅一年又改元元嘉,三年後改元永興,二年後改元永壽,四年後改元延熹,十年後又改元永康。由於外戚專權,樑太后臨朝聽制,前13年基本上是一個傀儡皇帝。漢桓帝不僅改元多,皇后宮女也多,後宮宮女多大萬人,先後冊封皇后三位:樑、鄧、竇,所封貴人有十幾人之多,才女更是無數。但是,她們只為桓帝生下三位公主而沒有子嗣。

中國史上,年號最多的是武周聖神皇帝武則天,她有18個年號。 在中國歷史上使用年號最多的帝王,當非中國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帝武則天莫屬(唐高宗時代,民間起義,曾出現一個女皇帝陳碩真)。這位繼位年齡最大的皇帝(67歲即位),在她當政的武周時期

多個年號的皇帝 第4張

晉惠帝司馬衷—7個年號

因為皇太極有兩個年號——天聰,崇德。 皇太極即位時還是大金(後金),年號天聰。後將國號改為大清,改年號崇德,改族名為滿州。 (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年號天命 (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 年號天聰 (世祖)愛新覺羅*福臨 年號順治 (聖祖)

晉惠帝司馬衷(259-306),晉武帝司馬炎第二子,西晉的第二代皇帝,公元290-306年在位,是史上有名的白痴皇帝。任內發生了醜皇后賈南風專權、“八王之亂”,加速了西晉的滅亡。在任期間曾7度改元:永熙、永平、永康、永寧、太安、永興、光熙。

中國史上,年號最多的是武周聖神皇帝武則天,她有18個年號。 在中國歷史上使用年號最多的帝王,當非中國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帝武則天莫屬(唐高宗時代,民間起義,曾出現一個女皇帝陳碩真)。這位繼位年齡最大的皇帝(67歲即位),在她當政的武周時期

多個年號的皇帝 第5張

此外,還有多位皇帝皇帝擁有5個年號,如漢朝最後一任皇帝--傀儡皇帝漢獻帝劉協,公元189-220年在位,曾使用過永漢、初平、興平、建安、延康5個年號,其中被曹操挾持的25年(196年-220年),年號均為建安,這在小説《三國演義》應該看得比較多了。傳説是中國兵法家孫武后裔、三國時期吳國的開國皇帝吳大帝孫權,公元222年孫權稱吳王,229年正式稱帝,在位期間,共使用過黃武(稱吳王期間)、黃龍、嘉禾、赤烏、太元5個年號。宋太宗趙光義在公元976—997年間在位時使用了太平興國、雍熙、端拱、淳化、至道5個年號。宋真宗趙恆在公元997—1022年間在位時使用過鹹平、景德、大中祥符、天禧、乾興5個年號。

明朝以前的皇帝,一般都有超過2個的年號,但是到了明太祖朱元璋的時候便改了這一規矩,從他開始中國的每個皇帝都只有一個年號了,人們以後就更經常用年號來稱呼某個皇帝了

由於年號太多難免有導致紀年混亂之弊。所以自明至清,歷任帝王,從登基到駕崩,只使用一個年號(明英宗朱祁鎮除外,1436年——1449年、1457年——1464年兩次在位,分別使用正統、天順年號),這也才有可能用年號來稱呼皇帝。如清聖祖玄燁雖然在位長達六十一年之久,已是中國曆代皇帝中執政時間最長者,而其年號“康熙”也是中國歷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年號,後人也拿其年號稱之為康熙皇帝。其它類似還有很多:執政時間長達六十年之久、號稱十全老人的清高宗弘曆“乾隆”(年號)皇帝;明神宗朱翊鈞是明代歷史中在位最久(48年)的皇帝,年號萬曆,史稱萬曆皇帝;在位45年的明世宗朱厚熜,年號嘉靖,這就是史上有名的、差點喪命後宮的嘉靖皇帝。這些皇帝因為在年號上沒有什麼新的創意,也正因為如此才得以讓今人能夠如此清楚地記住他們的年號,但往往不知其名和諡號、廟號。

1、努爾哈赤:清王朝的奠基者,1616年建後金。建元“天命”。“天命”年號源出於《周易》無妄卦“彖傳”,意為“大享以正,天之命也”。即帝皇以為“君權神授”,自命“受命於天”。 1、皇太極:後金第二位統治者,努爾哈赤的第八子,1626年即汗位,年號“天

擴展閲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為什麼清朝有12個皇帝卻有13個年號?

因為皇太極百有兩個年號——天聰,崇德。 皇太極即位時還是大金(後金),年號天聰。後將國號改為大清,改年號崇德,改族名為滿州。

(太祖)愛新度覺羅*努爾哈赤 年號天命

(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 年號天聰

(世祖)愛新覺羅*福臨 年號順治知

(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年號康熙

(世宗)愛新覺羅*胤禎 年號雍正

(高道宗)愛新覺羅版*弘曆 年號乾隆

(仁宗)愛新覺羅*永琰 年號嘉慶

(宣宗)愛新覺羅*綿寧 年號道權光

(文宗)愛新覺羅*奕寧 年號咸豐

(穆宗)愛新覺羅*載淳 年號同治

(德宗)愛新覺羅*載恬 年號光緒

愛新覺羅*溥儀 年號宣統

中國史上,年號最多的皇帝是?

中國史上,年號最多的是武周聖神皇帝武則天,她有18個年號。

在中國歷史百上使用年號最多的帝王,當非中國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帝武則天莫屬(唐高宗時代,民間起義,曾出現一個女皇帝陳碩真)。這位度繼位年齡最大的皇帝(67歲即位),在她當政的武周時期(690—705),卻使用了十四個年號:天授、如意、長壽、延載、證聖、天冊萬歲、萬歲登封、萬歲通天、神功、聖歷、久視、大足、長安、神龍;更為有趣的是在聖知歷三年,武則天三次更換年號。這可謂空前絕後。若加上以太后名義臨朝稱制(683—690)時期道的4個年號:光宅、垂拱、永昌、載初,前後不過二十一年的時間裏,則共有18個之多。

為什麼有的皇帝一生只用一個年號呢?而有的皇帝有用了好幾個年號?

明朝以前的皇帝,一般都有超過2個的年號,但是到了明太祖朱元璋的時候便改了這一規矩,從他開始中國的每個皇帝都只有一個年號了,人們以後就更經常用年號來稱呼某個皇帝了

清朝皇帝的各個年號都有何寓意

1、努爾哈赤:清王朝的奠基者,1616年建後金。建元“天命”。“天命”年號源出於《周易》無妄卦“彖傳”,意為“大享以正,天之命也”。即帝皇以為“君權神授”,自命“受命於天”。

1、皇太極:後金第二位統治者,努爾哈赤的第八子,1626年即汗位,年號“天聰”,意“得上天之智慧輔助”e69da5e887aa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365643639。1636年改國號“金”為“清”,稱皇帝,改元“崇德”。“崇德”即“崇尚德化”,指皇太極在“國立之初,崇尚德化”,是他當時*理念的反映。皇太極也是有清一代帝皇中為數不多的有兩個年號的皇帝之一。

3、順治帝:大清入關後第一位皇帝,皇太極第九子,名福臨。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極薨,福臨繼位。同年清人實現了入主中原的願望,福臨昭告天下,定明年改元順治。順,順利;治,治理。順治,即“治國順利,實現華夏一統”。在位期間肅清前朝殘餘及各地方反抗勢力,基本實現了“華夏一統”的願望。

4、康熙帝:名玄燁,順治帝第三子。在順治時期,前朝殘餘勢力及各地方武裝反抗勢力已進本肅清,華夏實現了一統,打下“江山”後實現國泰民安,是新的時代主題。“康熙”二字就反映了這一理想。康,安寧;熙,興盛。康熙,即“萬民康樂安寧,天下興盛”。

5、雍正帝:名胤禛,康熙第四子,封雍親王,康熙六十一年(1722)繼位,次年改元“雍正”。“雍正”是“雍親王得位正、為君正”的意思,他想以此強調自己皇位的“正當性”。

6、乾隆帝:名弘曆,雍正第四子,雍正十三年(1735年)即位,明年改元乾隆,乾隆帝的使命是如何進一步增強國力,讓國家進入全盛時期。“乾”表示“天”,“乾隆”即“天道昌隆”之意,以此為年號,同樣反映治國理想。

7、嘉慶帝:名顒炎(原名永琰),生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乾隆帝第十五子,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被封為嘉親王,乾隆六十年(1795年)冊立為皇太子,次年即位,改元嘉慶。慶,普天同慶。“嘉慶”的意思是“嘉親追答王即位,國泰民安,普天同慶”。

8、道光帝:名旻寧,生於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嘉慶帝次子,嘉慶十八年(1813年)被封為智親王,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即位,明年改元為“道光”,意為“大道光輝

9、咸豐帝:名奕詝,道光第四子,生於道光十一年(1831年),道光三十年(1850年)即皇位,明年改元“咸豐”。鹹,普遍;豐,富足。“咸豐”即“普天之下,豐衣足食”之意。“咸豐”二字反映了他渴望百姓安康的願望。

10、同治帝:名載淳,咸豐帝和慈禧之子,他是清代帝王中最順理成章、最沒有爭議政變之後,慈安與慈禧(咸豐帝的皇后和貴妃,慈禧在同治帝登基後被尊為太后)垂簾聽政,並取消“祺祥”年號,採納大學士周祖培的奏議,改用“同治”,隱含兩宮太后臨朝同治之意或者説兩宮太后與眾大臣共理朝政之意。

11、光緒帝:名載湉,是醇賢親王愛新覺羅·奕譞與慈禧胞妹葉赫那拉·婉貞的兒子,出生於同治十年(1871年),同治十三年(1874年)登基,明年改元“光緒”。光,光大;緒,未竟之功業。“光緒”即“光大未竟之功業”。“光緒”這個年號反映了當時清臣希望清廷重振國力的願望。

12、宣統帝:清末代皇帝,名溥儀,清宣宗道光帝的曾孫,醇賢親王奕譞之孫,光緒帝弟弟攝一生擁有兩個年號,即宣統和康德。宣,大之意;統,帝位、帝業。根據《清史稿·德宗紀一》:“傳懿旨,以上繼文宗為子,入承大統,為嗣皇帝”(德宗為光緒帝,文宗指咸豐,即宣統帝過繼於同治帝載淳,同時兼承光緒帝之祧,一人祧兩房)。但溥儀繼位時,反清浪潮席捲華夏,大清王朝已經風雨飄搖,搖搖欲墜,因此,“宣統”二字即有“大統”之意,又有為清王朝統治正當性辯護的意思。

清朝各個皇帝的年號都什麼意思?

1

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年號: 天命

解釋:君權神授,造反的人要想取得合法地位都要自稱受命於天,故謂之天命。

2

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

年號: 天聰,崇德

解釋:

天聰取“天賦聰明”之意,代表自己才是正統。後來覺得不雅,改了年號。崇德取“崇尚德化”之意,反映了皇太極當時的*理念,治理天下要——以德服人。

3

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

年號: 順治

解釋:“治國順利,實現華夏統一”。這個年號表明了順治的理想和目標。

4

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年號:康熙

解釋:康,安寧;熙,興盛。康熙即“萬民康樂安寧,天下興盛”之意,不是民間説的:康熙康熙,吃糠喝稀。

5: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

年號:雍正

解釋:雍正即“雍親王得位正、為君正”的意思,雍正以此強調自己皇位的“正當性”。

6: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

年號:乾隆

解釋:乾,表示“天”;乾隆的意思是“天道昌隆”。以此為年號,反映了乾隆的治國理想。他確實做到了,不過只是在位前20年。

7:清仁宗:愛新覺羅·顒琰

年號:嘉慶

解釋:“嘉親王即位,國泰民安,普天同慶”,沒有一點創新精神,人如其名,其名如人。

8: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

年號:道光

解釋:意思是“大道光輝”之意,結果道光朝一點光明沒瞅見,7a686964616f31333337373730從此朝開始,中國走上了一條歷史上最黑暗的大道。

9:清文宗:愛新覺羅·奕詝

年號:咸豐

解釋:鹹,普遍;豐,富足。“咸豐”意思是“普天之下,豐衣足食”,這個目標只完成了一半,貪官污吏們富了,人們造反了。

10

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

年號:同治

解釋:以肅順為首的八大輔政大臣有自己的想法,他們準備以“祺祥”作為幼君的年號。結果慈禧發動政變,改用“同治”二字,隱含兩宮太后與眾大臣共理朝政。

11

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

年號:光緒

解釋:光,光大;緒,未竟之功業。“光緒”意思是“光大未竟之功業”。這個年號反映了重振國力的願望。我覺得這個年號還有預知未來的嫌疑,載湉這一生就是“光緒”二字的真實寫照。

12

清憲(恭)宗:愛新覺羅·溥儀

年號:宣統

解釋:宣統即“大統”。溥儀即位時,反清風暴席捲華夏。“宣統”這個年號是對清王朝統治的正當辯護。結果沒到三年,袁世凱就告訴溥儀,何為“正統”。

TAG標籤:年號 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