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妙招

當前位置 /首頁/生活妙招 > /列表

上香拜佛的正確方法是什麼

正確上香必看現在信佛的人越來越多,每年春節及農曆初一、十五等日期,廣大民眾有到寺院燒香禮佛、祈福求安的習慣。旅遊途中參觀名寺大剎,燒香拜佛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如何燒香拜佛,為使十方善信種植福田、廣獲法益、正善正行

中國曆來都講究規矩,不管是在人前,還是在佛前。只要規矩了,至少不會帶來不好的事情。但是每一個地方和地區,上香拜佛的方法都會些許的差異,但都大同小異吧。給大家分享一下關於廣東這邊的上香拜佛的一些方法。

材料/工具

香 佛

方法

請香

去任何一個寺廟,首先需要請香。有的人會説什麼叫請香。其實就是在外面買香用。但是在外面可以説是買香,到拜佛用的香,應該叫請香。這點要注意,購買的時候注意説話的用語哦。

上香正確方法 1.用自己的火將香點燃; 2.用兩手的中指和食指夾着香杆,大姆指頂着香的尾部; 3.安置胸前,香頭平對菩薩聖像; 4.再舉香齊眉; 5.之後,放下如第3動作; 6.開始用左手分插。 插香的方法是先右,念:“誓斷一切惡。”次左,念:“誓修

上香拜佛的正確方法是什麼

請香數量

很多年輕人,就是喜歡一把一把的請。其實是沒有必要的,上香皆為單數,比較1、3、5、7、9。因為單數為陽,陽為尊。但是這三個數也是有區別的。1支香為平安香,三支香佛法香(一切佛皆可用三支香),5支香為天地五行香,7支香為北斗七行香,9支香為九九連環香。5、7、9的擺法也有講究的哦。因此需要根據不同的擺放。

這個上香拜佛的正確時間沒有特別講究的啊,只要你誠心上香拜佛都是正確的時間的。有時間的,可以每天上早課,上香拜佛。沒有時間的,可以固定每個月的初一、十五的時間上香拜佛即可。 此外,上香的香不能上化學香或者劣質香的,這個你需要注意,

上香拜佛的正確方法是什麼 第2張

點香的方法

一般拜佛都是請三支香(稱為禮香)即可。首先請到三支香,在爐邊的用右手點燒,手高,香低,香過於胸口,與佛平視。點燃後,如果香頭有火焰,則對着大門或者佛前三拜讓火焰熄滅。記得不可用嘴吹滅哦。這個是關於點香的方法。

上香的方法: - ①將香點燃後,②用兩手的中指和食指夾着香杆,大姆指頂着香的尾部, ③安置胸前,香頭平對菩薩聖像,④再舉香齊眉,⑤之後,放下如第三動作,⑥開始用左手分插。 燒香是正規的禮佛方式,但是重在真、誠,切不可向佛或菩薩供奉危害極大

上香拜佛的正確方法是什麼 第3張

進門跪拜

那點香之後,即要進入大門去跪拜。進入有佛像的門,應該從兩側進入,不可從中間大門進入。如果是左側門進,那麼先左腳進入,如果是右側進入,那就右腳先進入。並且不要腳踩門檻。進入佛殿內,不可左邊旋轉走,應該往右邊旋轉走。

如果你比較虔誠的拜佛,建議有必要注意一下上香的佛禮,並且同時注意一下拜佛的相關姿勢。 第一,上香之前,首要做的就是淨手,手要洗乾淨。最好是洗漱淨心。這個是最基本的。 第二,其次要根據你祈願,選擇你上香的根數。一般三炷為己,六炷上

上香拜佛的正確方法是什麼 第4張

拜佛

進門之後,即是去拜佛,拜佛過程中也是需要很多規矩,首先,舉香過前額,跪拜或站立都可以的。當然最好跪拜,腳應該打直,重心在後座,閉目的項目。在請的過程中,應該報明自己出生以及地址,如為他人,應報清他人的出生以及户籍和的項目。其間不可念其它無關的事情,和對佛不敬的語言

正確上香必看現在信佛的人越來越多,每年春節及農曆初一、十五等日期,廣大民眾有到寺院燒香禮佛、祈福求安的習慣。旅遊途中參觀名寺大剎,燒香拜佛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如何燒香拜佛,為使十方善信種植福田、廣獲法益、正善正行

上香拜佛的正確方法是什麼 第5張

上香的方法

當然請完願之後,理應將手中的香插入指定的地方,不可亂插。切記左手插香。如果上一支香,即插入即可。如果是三支香,那麼第一支應該插中間,第二支插右邊,第三支插左邊。然後退半步雙手合十半拜 一次即可。

燒香拜佛善緣心,正信因果莫羨人,深入經藏得智慧,戒惡消業免禍殃,眾善奉行福慧足,吉祥安寧自相隨。因果面前眾平等,善惡禍福皆自為,自心作福身安樂,自心造惡身受苦,心地慈悲人天路,心惡惡欲惡道臨。

上香拜佛的正確方法是什麼 第6張

在寺廟的規矩

燒香禮佛的真實意義在於表達對佛陀的尊敬、感激與懷念。去染成淨,奉獻人生,覺悟人生。 燒香的含義有四個方面: 1、表示虔誠恭敬供養三寶,以此示範接引眾生。 2、表示傳遞信息於虛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寶加持。 3、表示燃燒自身,普香十方,提醒

在佛面前,其實是有很多規矩的。首先得對佛帶着尊敬的態度,誠心的跪拜,在寺廟裏不可大聲喧鬧,吐口水等不雅行為。不可拿着手機對佛像拍照。在寺廟內不要奔跑,移步要輕,穩等等。

每當到了寺院,感受到一份超塵的清淨與安詳,生起了一份莊嚴與寧靜的心,令人自然而然的想進入大殿,禮佛三拜,表達對諸佛菩薩的禮敬、感恩,而從柔軟、徐緩而安詳的彎腰禮佛動作裏,感受到禮佛者的安定與謙卑,拜佛含有四層意義: 1.感應禮拜:為

上香拜佛的正確方法是什麼 第7張

擴展閲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正確拜佛的方法及視頻

每當到了寺院,感受到一份超塵的清淨與安詳,生起了一份莊嚴與寧靜的心,令人自然而然的想進入大殿,禮佛三拜,表達對諸佛菩薩的禮敬、感恩,而從柔軟、徐緩而安詳的彎腰禮佛動作裏,感受到禮佛者的安定與謙卑,拜佛含有四層意義:

1.感應禮拜:為了求佛、菩薩保佑,賜給幸運,免除災難,求佛接引超度,感謝恩德。

2.恭敬禮拜:對三寶恭敬,或為了感恩、崇敬,這種禮拜是從內心至誠懇切的自發產生的。

3.懺悔禮拜:也就是為懺悔而禮拜。能做懺悔禮拜的人,必定已是謙虛,或正在學習謙虛的人,因此,懺悔禮拜可以提升人的人格,改變人的氣質,使人變得誠實、温和、謙沖。

4.無相禮拜:無相拜佛是一無所求而拜,其中又分三個層次。最初知道自己在拜,體驗自己在拜的每一個動作,指揮着自己的身體在拜;進入第二個層次則是知道自己在拜,體驗自己在拜,但是指揮的心已經沒有了;最後達到第三個層次,既沒有指揮,也沒有體驗,但是清清楚楚知道人在拜,不介意這個人是誰?反正"他"在拜。

所以,拜佛時,應當要慢慢拜下,慢慢起立,一個動作、一個動作,非常清楚自然,動作緩慢一些、輕鬆一些、柔軟一些,大德拜佛示範輕鬆緩慢地體驗拜的每一個動作,以及動作的感覺,不要把拜佛的動作弄得急促、緊張。否則拜得太快,會慌、忙、急、亂,反而失去了寧靜、安定。

拜佛時,前額着地,背部保持平直,身體是柔軟的,甚至接觸的地面也是柔軟的、清涼的。拜下去之後用自己的心體驗自己的兩隻手掌,站起來之後,體驗雙手、雙腳的動作和感覺。感覺自己的體驗,體驗自己的感覺,感覺每一細微的部分。

如果拜佛的時候,只有動作而沒有用心、缺乏慚愧心,那只是磕頭如搗蒜的拜佛,對於人格的提升很難有作用。

若是不便來寺院拜佛,也可以在家中佛堂或空曠明亮處,藉由禮拜來懺悔、感恩,或舒緩身心。特別是當您感到心浮氣躁時,不妨透過拜佛的動作來安定煩亂的心思吧!

動作解説

1、肅立合掌,兩足成外八字形,腳跟相距約二寸,腳尖距離約八寸,目光注視兩手中指尖。

2、右手先下,左手仍作合掌狀,腰徐徐下蹲,右臂向前下伸,右掌向下按於拜墊的中央(或右膝前方),左掌仍舉着不動,大德拜佛示範兩膝隨即跪下。跪下後,左掌隨着伸下,按在拜墊中央左方超過右手半掌處。禮佛時,兩腳尖勿移動或翻轉。

3、右掌由拜墊中央右方(或右膝前方)向前移動半掌,與左掌齊,兩掌相距約六寸,額頭平貼於地面。

4、兩掌握虛拳,向上翻掌,手掌打開,掌心向上掌背平貼地面,此名為"頭面接足禮"。當頭着地時,系以"額頭"接觸地面,並非"頭頂"去着地。

5、起身時,兩手握拳翻轉,手掌打開,掌心向下貼地,頭離地面或拜墊,右手移回拜墊中央(或右膝前方)。

6、左掌舉回胸前,右掌着地將身撐起,直腰起立,隻手合掌立直。

拜佛姿勢

1、佛者"覺"也,拜佛是覺性之開發,非盲目崇拜,亦非慣性動作。不知不覺被原來習慣性動作拖着走。始終收攝眼神,觀照自己-觀自在,視力集中於中線。須知道自己正在作什麼,猶如頂上有佛在觀自己.

2、立如鬆,正而鬆,兩腳以前八後二站立,頂天立地-立如鬆。以足跟支力,深吸氣,全身放鬆。以足跟支力,深吸氣,全身放鬆,檢查足趾要完全放鬆。頭如懸鐘,空靈端正,耳對肩中。後頸貼衣領,收下巴、頸椎-胸椎對直,由足跟中點-脊柱-頂門上,彷佛一線拉直。下頜關節放鬆,勿咬牙切齒,舌、軟齶、咽喉,都要放鬆柔軟。舌尖頂於上齶。舌根上空,如含一團空氣。如此,唾液腺之開口通暢,鼻中-咽喉氣道亦通暢,鬆則氣脈通,頂上清涼,易保持正念,不昏不散。

3、合掌攝心,雙手合掌當胸肩臂放鬆,拇指根在二乳尖中點。手勿壓迫胸,約離一公分,自己觀照檢查,五指併攏端正向上。小指很不易合好,須用心觀照,心散,則小指開。手雖端正,而很鬆柔勿緊張,有如左手貼右手休息,右手貼左手休息。深吸氣,肩放鬆,腋下留些空間腋勿夾緊。保持端正放鬆,吸氣充滿狀態。收攝眼神,觀兩手合縫中線,進觀後鼻孔中道之氣息。

4、俯首反觀,柔軟垂頭敬禮,頭如成熟稻穗低垂,至下巴貼胸,頸放鬆完全不用力。開始若不能做到,即是頸肌長期僵緊縮短,只要放鬆,多練幾次,有如瞌睡般,頭自然鬆落,完全不着力的動作,就可放鬆拉長頸肌,仍收攝眼神,反觀自己,拜佛是修習,動中定在動作中,眼前"境"雖變動始終都攝眼神於中。

5、躬身脊椎向後拱〔謙退〕注意:並非向前彎腰,重心偏於趾,而是向心躬身,重心保在跟,立定腳跟,趾鬆靈,不載力,垂頭,觀照中心線,觀照自己如何動作。有如要看自己足跟般之動作。如仰卧起坐之用力方式,令心口、腹、腿、膝一起退後,使脊椎向後拱起。腹、臍可退一尺,而手臂鬆不動。

6、鬆肩放下,保持垂頭,躬身。合掌之手,對準跟中下垂,掌仍合好,沿中線用些向下伸之拉力可把雙肩大德拜佛示範拉下,拉開,消除平日肩背緊張之障礙。手下垂對準足跟中點,尚可作為指標來檢查,身是否已充分後退。以下7.8.之連續動作是手觸地跪前,瞬間之過渡動作。雖很快就過約三秒,但對保持重心不動,及開發足跟-丹田之力很重要,故不可草率忽過,須明白觀照。

7、曲膝-躬身而降恭敬而柔軟,持續以上俯首-躬身-垂手。保持小腿垂直而曲膝,直到手觸地,彷佛後有椅子,而小腿貼靠椅腳,向後坐下般。眼神專注中線二跟中點,臍沿此中線,直下趨向跟中直到手能觸地,柔軟分手在小腿旁,手心轉向後方便按地。初學者難免蹲時小腿向前斜,請參考後面之練習法。

注:因前躬身動作時,腿和膝已曾向後退,故接着屈膝時,小腿尚能垂直,而不致斜向前。若小腿直:重心在跟-自然物理重心屈膝時,不耗力於平衡,腿不酸,可鬆。屈膝時若小腿斜:重心偏前,則非自然物理重心,須耗力於平衡,緊張,腿痠。

8、按地跪下〔謙恭到底〕至雙手指尖觸地,可以手作支點時,足跟才離地,以膝着地,跪下,跪之瞬間-腳底和腳趾間的關節會充分拉開,每隻腳趾之筋都拉到,運動到了。手按地之恰當位置,是讓膝跪下時,正好指尖齊膝,兩膝分開些約開5公分,不必太開,以免趴下時脊椎塌下,膝一到地,手即放鬆柔軟,不白費力僵持,始終保持單一重心。

9、跪坐放鬆〔狂心歇息〕坐下-足底向上呈"V"字,二大指輕輕相接觸,而不相壓,坐在二足跟之內側,跪着坐定,以體重壓開二足跟,可拉開踝關節,刺激淋巴反射點,此時重心仍在跟中點。

10、伸手迎佛〔背塵合覺〕坐定、重心在後跟中,身放鬆,保持垂首勿抬頭。雙手柔軟,向前方中央伸直如"八"字,雙手指尖貼地滑行。手雖伸直而鬆柔,不僵硬,但有拉開二肩之拉力。此時是小腹向地面貼近,上身鬆柔,力在丹田。

大德拜佛示範11、五體投地(深投覺地〕坐定"跪姿"保持重心在後腳跟中,以中指尖為支點,按地。兩肘向外前方撐開,順便貼地,肘對齊耳孔。二肩拉開肩背平勿聳肩侷促,腋下拉開放大心量,加大肺活量,指、掌、完全平貼於地"平等心"。撐開肘之同時,上身也趴下,"印堂"向下方貼地。不必太向前趴,向下即可,使脊椎向上拱起。如此方可作徹底深呼吸,太向前趴,腰背肌肉會緊張,而迫使腰脊向腹部塌入,造成呼e68a84e8a2ade799bee5baa631333337613233吸、及血流神經之壓迫和障礙,此姿勢頂門、臍、跟中約呈一直線。

12、翻掌接佛〔轉凡成聖〕先輕輕半握拳由小指帶動,在將手掌翻轉向上,如蓮花開,如掏心供佛。此表決志轉變自己,向佛學。翻掌時,儘量翻平,使掌心平面向上,勿傾斜,但勿僵持使力,須立刻放鬆,使手指如蓮花瓣輕柔,以此"蓮手"承接佛足。雙手約於頭前拳處,雙手中指約距4寸,手指雖鬆,而須整齊柔軟。

13、與佛會心(生佛交徹)翻掌接佛時,觀想佛立於我蓮手上接受禮拜,此時與佛會心一笑。佛放光照我,佛光由頂門直入,充滿全身心,此時全身放鬆,微笑自然徹底深呼吸,由外可見,全身如充氣般鼓起,甚至兩腰脅部亦鼓起,此是肺充分膨脹之吸氣。

14、恢復跪坐〔歡喜信受〕接佛後亦先半握拳以小指帶動領受佛力,再翻掌向下平貼地面"平等佈施",趁吸氣之勢,自然吸,非刻意吸。由頂上拉起,恢復跪坐,手亦收於膝旁指尖齊膝。由頂上拉起,如木偶之吊大德拜佛示範繩被拉起"被佛拉起",全身鬆,不用力,並非靠腰背使力坐起來。

15、跪翻腳掌〔歡喜起行〕以膝作支點,雙手於膝旁稍扶而已,由頂上中線拉起,自然臀離坐,使腳能靈活翻轉"V"變"八",身放鬆才能靈活,肩、手勿沉重載力下按。

翻法:二大趾向外點地"距8寸",二足跟向內靠攏"距2寸"。

目的是使站起時,腳之位置如最初站立之"前八後二",如此才能立於原位。

16、恢復立姿〔堅固不退〕趁着吸氣之勢,非刻意吸,是自然吸時,如木偶被拉一般,由頂上"中心線"拉起來,很鬆靈,瞬間就恢復立姿。起立完全不費腰肌之力,亦不是靠雙手往下按地之力,而是頂上拉力,頭始終在最高點,須用心體會此起身之要領-是如由頂上拉起般,心勿罣礙身體其它各部位。

注意:不宜先抬臀部,後抬頭,如此則腰很吃力,腰痠背痛。

一身復現剎塵身

一一遍禮剎塵佛

如何正確上香,如何拜佛許願,燒香原則規矩

上香,實質是以香供養佛菩薩,這是有功德的。但功德大小,取決於發心,也就是説copy,你的發心越好,功德越大,發心越小,功德越小,如果發心不好,無功德而有罪。

什麼是發心大?就是發心善。比如,上香拜佛是為了度眾生,為了成佛度眾,為了家人的健康,等等。什麼是發心小,就是隻為自己。發心不好,就是上香的目的是害人。

拜畢,記住把上香供養拜佛的功德迴向給自己所希望的事項實現。

因此,許願,是以自己的功德來求佛菩薩保佑自己的理想實現,而不是説,我給佛菩薩送禮物求佛菩薩辦事。許願的前提是有功德。除了上香拜佛,還有放生、印經、誦經持咒,學雷鋒做好事、助學,等等,只要是利益別人或動物的,就有功德,就能通過迴向,幫助實zd現自己的願望。

上香的方法,一般是取香三支或者一枝,恭敬點燃插入香爐,然後禮佛三拜即可。

拜佛燒香的正確姿勢

如果你比較虔誠的拜佛,建議有必要注意一下上香的佛禮,百並且同時注意一下拜佛的相關姿勢。

第一,上香之前,首要做的就是淨手,手要洗乾淨。最好是洗漱淨心。這個是最基本的。

第二,其次要根據你祈願,選擇你上香的根數。一般三炷為己,六炷上度下兩代人,九炷就是為全家祈福了。當然還有上十三炷香的不過非功德*不建議妄為。上香適合自己的就好。

第三,關於選香,燒香知拜佛,其實香也是非常重要的,好的香更道能傳達你的祈願,傳遞信息於虛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寶加持。如果有心,可以考慮在無相銅爐官方專門預訂幾盒適合你的祈福香。

第四,關於拜佛,上香以後便是拜佛了,如果一般拜佛三次便可。佛教禮儀,三拜。指內頂禮三次,表示尊重。若行三次三拜則稱九拜。三拜之後雙手合什默默許願。更具體的拜佛姿勢,如果你容不是佛家居士也不必太過拘束。如果你是佛家居士,我相信不用我介紹了。

在家上香拜佛怎樣才算正確

上香拜百佛沒有標準,釋尊並沒有提過必須要按一個什麼樣的儀規來做。

上香拜佛全在一心,放下執念,清靜便如法,過度度執着無異着魔。

通常,會上一支香,或三支香,也有問四支香(插於臨近自己的位置,為供*)。到底應該用多少支,答這個純依個人的心境(也是一種執着),數只為表意專。

拜佛,如果是皈依*,傳承有要求那麼依傳承去做,沒有那就以屬恭敬心,直立三拜。

上香拜佛的正確方法什麼時間上香

上香的方法 ­

①將香點燃後,②用兩手的中指和食指夾着香杆,大姆指頂着香的尾部,③安置胸前,香頭平對菩薩聖像,④再舉香齊眉,⑤之後,放下如第三動作,⑥開始用左手分插。第一支香插中央,插時默唸:“供養十方三世三寶。”第二支香插右邊,插時默唸“供養歷生父母師長。”(注:本篇拈香之法全為在家居士所寫,故與出家眾所觀想默唸者不同。但出家眾如是個人敬香禮佛,則可同用此法。)第三支香插左邊,插時默唸:“供養十方法界一切眾生和我某某的冤債障類。” ­

插香的第二種方法是先右,念:“誓斷一切惡。”次左,念:“誓修一切善。”後中,念:“誓度一切眾生。” ­

插香的第三種方法是最簡單的,和第一法一樣,但念得比較簡單,第一支香插中間,念:“供養佛。”第二支香插右邊,念:“供養法。”第三支香插左邊,念:“供養僧。”總括而簡單。 ­

插完香,合掌,心中默唸:“願此香華雲,直達三寶所(或念:“直達諸佛所”)懇求大慈悲,施與眾生樂。” ­

如果是上環香,就要以點燃之處向佛,兩e68a84e8a2ad7a6431333363363364手像持長香的方式一樣,舉香時,只要口中默唸:“供養十方三世三寶。”願此香華雲,直達三寶所,懇求大慈悲,施與眾生樂。”即可。 ­

要是上檀香(即檀木劈成之小枝)時,就要用雙手大指和食指拿着香的兩頭,中指、無名指、小指都張開伸直,高舉齊眉,前後放進香爐;第一根檀香用左手拈起,右手接過送入;第二支則利用右手拈起,左手送入;第三支又和第一支一樣。觀想默唸的方法都要和上長香時一樣。 ­

如何拜佛. 拜佛宜從佛制,其拜法與俗制不同,茲將拜法詳述如下: ­

(一)兩手(十指併攏)和掌(斜向上)當胸,站於*之前, 兩足作八字式,左右足跟距離約二寸左右,足尖距離約八寸; ­

(二)分右掌向下,按於*之中心,左掌不動,兩膝跨開,跪於*上 ­

(三)以左掌按於*之前左邊; ­

(四)以右掌從中心移於*之前右邊,兩掌相離六寸許; ­

(五)以頭按於兩掌中間之*上; ­

(六)以兩手掌向外邊翻轉(手心向上,意在以兩手承佛足,頭面接足禮); ­

(七)以兩手曲指反轉,仍按於*之原處; ­

(八)頭離*由伏而起; ­

(九)以右掌移於*之中心; ­

(十)以左掌離*,置於胸前如合掌之狀; ­

(十一)以右掌用力撐起(兩膝同時離*),合於左掌當胸,此為一拜,至少三拜,多則以三數迭加,如六拜、九拜、十二拜等。追答拜畢後尚有一禮,如世俗之作揖,名曰問訊,乃剛拜畢兩手合掌當胸時,即以所合之掌微側向下(是時鞠躬)放至近腹處。後以右掌置於左掌之內,疊成拳式,緩緩從下向上舉起與眉齊(是時已直齊躬),再以兩手徐徐放下合掌當胸,手心向上,右手疊至左手至上,兩大拇指相接,此即大三昧印也(彌陀印即左手疊至右至上餘與三昧印同),此為拜佛禮畢,頭再略一低而已,手便撒開而退。­

上香拜佛沒有標準,釋尊並沒有提過必須要按一個什麼樣的儀規來做。

上香拜佛全在一心,放下執念,清靜便如法,過度執着無異着魔。

通常,會上一支香,或三支香,也有四支香(插於臨近自己的位置,為供*)。到底應該用多少支,這個純依個人的心境(也是一種執着),數只為表意。

拜佛,如果是皈依*,傳承有要求那麼依傳承去做,沒有那就以恭敬心,直立三拜。

TAG標籤:拜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