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科技

當前位置 /首頁/IT科技 > /列表

驚蟄是什麼

驚蟄,古時候稱為“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在每年公曆的3月5日至7日中的一天,當太陽到達黃經345°時,就為驚蟄。

驚蟄是什麼

驚蟄第一候桃始華。桃花紅,杏花白,氣温回暖,村裏的桃花都盛開了,遠遠望去一樹樹桃花就好像一朵朵粉色的雲。驚蟄第二侯倉庚鳴。古時候人們將黃鸝叫做倉庚,驚蟄時期,黃鸝感受到春天的氣息發出悦耳的鳴叫聲,以此尋找伴侶。驚蟄第三候鷹化為鳩,鳩就是指斑鳩,鷹化為鳩,實際上,這是古人對周圍的景物觀察不夠仔細造成的誤解。在驚蟄節氣前後,動物開始繁殖,附近的鷹開始悄悄地躲起來繁育後代,而布穀鳥則活躍在田間地頭,隨處可見,人們就誤以為是鷹變成了鳩。

驚蟄過後萬物復甦,是春暖花開的季節,同時卻也是各種病毒和細菌活躍的季節。驚蟄時節人體的肝陽之氣漸升,陰血相對不足,養生應順乎陽氣的升發、萬物始生的特點,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氣血也如春日一樣舒展暢達,生機盎然。

中國勞動人民自古很重視驚蟄節氣,把它視為春耕開始的日子。此時,華北冬小麥開始返青生長,土壤仍凍融交替,及時耙地是減少水分蒸發的重要措施。

驚蟄的主要習俗有蒙鼓皮、驅蟲、打小人、吃梨等。

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宋代詩人陸游寫的一首關於“驚蟄時節”的詩:《春晴泛舟》“兒童莫笑是陳人,湖海春回發興新。雷動風行驚蟄户,天開地闢轉鴻鈞。鱗鱗江色漲石黛,裊裊柳絲搖麴塵。欲上蘭亭卻回棹,笑談終覺愧清真。”

擴展閲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農曆驚蟄是什麼意思

驚蟄就是春天的第一聲驚雷,所謂“春雷驚百蟲”,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一歲(年)十二個月,每月對應一卦,卯月(包括驚蟄和春分兩個節氣)對應的是雷天大壯一卦;大壯卦的卦象就是天上開始打雷了,雷在天上響,非常形象。

驚蟄是卯月之始,“卯”,冒也,萬物冒地而出,代表着生機;所以卯月(二月)也是能量迸發的月份,一年春耕由此開始了。驚蟄節氣的標誌性特徵是春雷乍動、萬物生機盎然。從我國各地自然物候、氣候進程看,“驚蟄始雷”僅與我國南方部分地區的自然節律相吻合。

我國的星象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人很早開始就探索宇宙的奧祕,並由此演繹出了一套完整深奧的觀星文化。二十四節氣原以北斗七星斗柄的旋轉指向確定,北斗七星循環旋轉,這斗轉星移與季節變換有密切關係。

北斗七星是北半球(我國位於北半球)的重要星象,斗轉星移時北半球的黃赤交角及其附近一帶的氣候、物候亦在漸變,因此成為上古時代人們判斷季節、節氣變化的依據,即所謂“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

驚蟄的節氣習俗是什麼?

驚蟄的節氣習俗是

1、吃梨子

驚蟄時節,天氣比較乾燥,吃梨可以潤肺清熱,預防咳嗽。除了梨子,這時也可以多吃大棗、山藥等甜食養脾。

2、炒蟲

驚蟄時節,許多禍害莊稼的蟲子從泥土中鑽了出來,南方部分地區的人們此時會將黃豆、米穀炒着吃,象徵害蟲被消滅。這個風俗被稱為“炒蟲”。

3、祭白虎

白虎在古代被視為口舌是非之神,傳説驚蟄時節,白虎會被雷聲驚醒,出來危害人間。所以,此時人們會到宇宙中祭拜白虎雕像,用豬油塗抹它的嘴巴,以減少是非之禍,祈求萬事順利。

驚蟄是什麼意思 驚蟄的含義

驚蟄,古稱"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3個節氣,更是干支歷卯月的起始;時間點在公曆3月5-6日之間,太陽到達黃經345°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驚蟄時間在公曆3月5-6日之間這是正確的。以前有人説"時間點在農曆每年二月初一前後",這是不對的,農曆與公曆日期是較大的出入。

這時天氣轉暖,漸有春雷,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而"驚蟄"即上天以打雷驚醒蟄居動物的日子。這時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

農諺"到了驚蟄節,鋤頭不停歇。"到了驚蟄,中國大部地區進入春耕大忙季節。真是:季節不等人,一刻值千金。大部分地區驚蟄節氣平均氣温一般為12℃至14℃,較雨水節氣升高3℃以上,是全年氣温回升最快的節氣。日照時數也有比較明顯的增加。

但是因為冷暖空氣交替,天氣不穩定,氣温波動甚大。華南東南部長江河谷地區,多數年份驚蟄期間氣温穩定在12℃以上,有利於水稻和玉米播種,其餘地區則常有連續3 天以上日平均氣温在12℃以下的低温天氣出現,不可盲目早播。

驚蟄雖然氣温升高迅速,但是雨量增多卻有限。華南中部和西北部驚蟄期間降雨總量僅10毫米左右,繼常年冬幹之後,春旱常常開始露頭。這時小麥孕穗、油菜開花都處於需水較多的時期,對水分要求敏感,春旱往往成為影響小春產量的重要因素。植樹造林也應該考慮這個氣候特點,栽後要勤於澆灌,努力提高樹苗成活率。

驚蟄是什麼意思 驚蟄有什麼習俗

驚蟄,古稱"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3個節氣,更是干支歷卯月的起始;時間點在公曆3月5-6日之間,太陽到達黃經345°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驚蟄時間在公曆3月5-6日之間這是正確的。以前有人説"時間點在農曆每年二月初一前後",這是不對的,農曆與公曆日期是較大的出入。

這時天氣轉暖,漸有春雷,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而"驚蟄"即上天以打雷驚醒蟄居動物的日子。這時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

“驚蟄”前後,之所以偶有雷聲,是大地濕度漸高而促使近地面熱氣上升或北上的濕熱空氣勢力較強與活動頻繁所致。從我國各地自然物候進程看,由於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鳴的時間遲早不一。

驚蟄的習俗:

在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驚蟄吃梨源於何時,無跡可尋。

驚蟄象徵二月份的開始,會平地一聲雷,喚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蟲鼠蟻,家中的爬驚蟄民間習俗,蟲走蟻又會應聲而起,四處覓食。所以古時驚蟄當日,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薰家中四角,以香味驅趕蛇、蟲、蚊、鼠和黴味,久而久之,漸漸演變成不順心者拍打對頭人和驅趕黴運的習慣,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驚蟄一過是什麼意思

驚蟄,古稱“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3個節氣,在太陽到達黃經345°時。這時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

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蟄是藏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説:“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實際上,昆蟲是聽不到雷聲的,大地回春,天氣變暖才是使它們結束冬眠,“驚而出走”的原因。

我國古代將驚蟄分為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黃鸝)鳴;三候鷹化為鳩。”描述已是桃花紅、李花白,黃鶯嗚叫、燕飛來的時節,大部分地區都已進入了春耕。驚醒了蟄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種昆蟲的時候,此時過冬的蟲卵也要開始卵化,由此可見驚蟄是反映自然物候現象的一個節氣。本回答被提問者採納

TAG標籤:驚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