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科技

當前位置 /首頁/IT科技 > /列表

董卓是什麼人

董卓以清除宦官、保護皇帝為名,率兵進入京城,並將大將軍何進原來管轄的兵馬全部劃歸自己管理。掌握了兵權,就等於掌握了國家的命根子,董卓在一夜之間便由一個一般的西涼刺史變成了朝廷權威最重的大臣,文武百官甚至連皇帝都要看董卓的眼色行

董卓是什麼人

董卓是什麼人?

在很多人的印象裏面,董卓是個大反派,其實少年時的董卓像個俠客,後來也為東漢出生入死很多次,但這些拼搏卻抵不過東漢末年官場的混亂和黑暗,所以董卓變了。董卓開始心狠手辣,開始為了自己謀劃。董卓是個猛將,他沒有多少治國才能,但他也想

董卓,字仲穎,隴西臨洮人,生於潁川。東漢末年獻帝時的軍閥、權臣,官至太師,封郿侯。他利用漢末戰亂和朝廷勢弱,佔據京城,廢少帝,立獻帝,並挾持號令,東漢政權從此名存實亡。

董卓是一個擅權專政,為人殘暴的人。 董卓(?-192年5月22日),字仲穎,隴西臨洮(今甘肅省岷縣)人。東漢末年少帝、獻帝時權臣,涼州軍閥。官至太師,封郿侯。原本屯兵涼州,於靈帝末年的十常侍之亂時受大將軍何進之召率軍進京,旋即掌控朝中

董卓成長於涼州,好結交羌人。後來跟隨張奐平羌亂,又先後參與平定黃巾之亂、涼州之亂等戰役。中平六年(189),董卓受大將軍何進之召,率軍進京討伐專權宦官,他卻借何進被殺之機,得以掌握朝政。他隨後廢除漢少帝,改立獻帝,引發不滿。初平二年(191),董卓被孫堅擊敗,退守長安。最終為其親信呂布所殺。

講究,喜好暴力、虐殺,以鐵腕手段實行統治。當他把持天子後,更加胡作非為。用易中天先生的話説,董卓是虎,呂布是狼,其他手下是野狗。用當時朝廷中被董壓迫的人的話來説,董卓這幫人根本就不是人。他強行迫大家都要聽他的話,誰稍微有

如何評價董卓這個人?

董卓是一個狼戾賊忍,暴虐不仁,自書契已來,殆未之有也。 董卓(?-192年5月22日),字仲穎,涼州隴西臨洮(今甘肅岷縣)人,東漢末年軍閥和權臣,其種種的暴行使之成為中國歷史上總體評價極其負面的人物之一。 董卓於桓帝末年先後擔任幷州刺

董卓一生殘暴,滿懷私慾和野心。他從隴西發跡到率軍進京操縱中央政權,始終考慮和盤算的是如何滿足私慾和野心。為了達到目的,董卓不擇手段玩弄權術,破壞經濟,殘害人民,他的種種倒行逆施,造成了東漢末年政權的極度混亂,給社會的穩定帶來了巨大的破壞。東漢政權日趨衰敗、最終傾覆,雖然是由多種複雜因素所致,但是,董卓無疑加速和促進了東漢政權的滅亡。

董卓。。。。。最新的研究結論。。。。其他人。。都是葉公好龍之人。。少有實幹家。。 文長,但很有用。從基礎做起,方便大家理解。 首先,從董卓的家族説起。《三國志·魏志·董卓傳》注引《英雄記》説:"(董)卓父君雅,由微官為潁川綸氏尉。有

擴展閲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歷史上董卓是好人嗎?

董卓字仲穎,涼州隴西臨洮人,董卓一直被人冠以殘暴之名,狼戾賊忍暴虐不仁,自書契已來,殆未之有也。東漢民間流傳着一首民謠,“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仔細一看千里草合起來就是正是董字,而十日卜合起來正是卓字,足見百姓對他的恨之入骨。

無論史籍還是小説,都喜歡對董卓的殘暴無道大肆渲染,但換個角度想董字僅憑藉殘暴就能位極人臣這顯然是有失公允的,董卓殘暴是不假但他也有很獨特的優點,董卓體魄健壯,箭術高超,能騎馬左右馳射,董卓好遊俠,在家鄉有相當的知名度,並且在遊牧民族中都頗有威名。郡太守和州刺史都欣賞他的武勇,都曾招他作官。董卓在擔任地方武官時,在與盜賊和遊牧民族的戰鬥中充分顯示了其軍事才華,並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董卓在擔任涼州兵馬掾時,既要指揮作戰又要幫助長官進行戰時的謀劃,説明其並非有勇無謀,這也為他成為軍閥頭子奠定了基礎。

在當時外戚宦官爭鬥的局面下,董卓脱穎而出,*黃巾起義洛陽專權,但最臭名昭著的就是火燒洛陽,雖説他是為了防止諸侯聯軍奪取物資,但他有因此破化了很多的文化古蹟,使當時繁華的洛陽付之一炬。

在歷史上是沒有貂蟬這個人物的,那麼董卓是因為什麼被呂布所殺呢?在《三國志》中記載,董卓脾氣很大,脾氣上來的時候曾經隨手拿起手戟就扔向呂布,“布拳捷而避之”。而呂布也和董卓的侍女私通,一直怕被董卓知道,王允利用這一點策反呂布,於是就有了呂布刺殺董卓。

或許是因為成王敗寇,而歷史總是被勝利者所寫,所以這位倒黴的軍閥才被罵了幾千年。

董卓是個什麼人物

董卓(?-192年5月22日),字仲穎,隴西臨洮(今甘肅省岷縣)人。東漢末年少帝、獻帝時權臣,涼州軍閥。官至太師,封郿侯。原本屯兵涼州,於靈帝末年的十常侍之亂時受大將軍何進之召率軍進京,旋即掌控朝中大權。其為人殘忍嗜殺,倒行逆施,招致羣雄聯合討伐,但聯軍在董卓遷都長安不久後瓦解。後被其親信呂布所殺,餘部由李傕等人率領。

三國演義中董卓為人怎麼樣

董卓(?-192年5月22日),字仲穎,隴西臨洮(今甘肅省岷縣)人。東漢末年少帝、獻帝時權臣,涼州軍閥。官至太師,封郿侯。原本屯兵涼州,於靈帝末年的十常侍之亂時受大將軍何進之召率軍進京,旋即掌控朝中大權。其為人殘忍嗜殺,倒行逆施,招致羣雄聯合討伐,但聯合軍在董卓遷都長安不久後瓦解。後被其親信呂布所殺,餘部由李傕等人率領。[1]

人物生平

立足隴西

董卓出生於殷富的地方豪強家庭。當時岷縣屬於邊遠地區,與西北羌人的居住地相鄰。董卓自小養尊處優,少年時期便形成了一種放縱任性、粗野兇狠的性格。史書載,董卓“少好俠,嘗遊羌中”,“性粗猛有謀”。

董卓年輕時就曾經到羌人居住地遊歷,依仗地主豪強的出身和富足的資產,多與羌族部落酋長交往。

董卓不僅體魄健壯,力氣過人,還通曉武藝,騎上駿馬,能帶着兩鞋弓箭,左右馳射。他那野蠻兇狠的性格和粗壯強悍的體魄,使得當地人們都畏他三分。不僅鄉里人不敢惹他,周邊羌人也不敢有絲毫怠慢。

羌族首領豪帥為了保全自己,極力迎合趨附董卓,並且與他結為友好,以求暫時相安無事。地方豪帥們經常帶着大量的牲畜和財物前來拜望,與董卓稱兄道弟。他十分熟悉那裏的情況,見羌人如此敬畏自己,便尋思如何來利用和控制他們,在羌人中培植和收羅親信,為自己以後的長遠發展打下基礎。於是,在野心趨使下,董卓絲毫不吝惜花費自己的家產,每當羌人豪帥來家作客,他便殺牛宰羊款待羌人豪帥,以取得他們對自己的支持和擁護。

羌人一方面畏服董卓的兇悍,一方面感於董卓的“豪爽”,所以都歸附他,願意聽候他調遣。一次,一個羌人豪帥見董卓家的牛羊宰得所剩無幾,便從老遠的地方趕來上千頭牛,贈給董卓。由此 董卓漫畫形象(10張)可見,董卓當時在羌人中的影響之大。

除了結交羌人,董卓還注意保持自己在當地豪強中的地位和影響,憑着他非凡的才武,拉攏、兼併其他勢力,不斷鞏固和擴大自己的力量。他經常扮演遊俠豪傑的角色,在當地享有“健俠”的美名。同時,董卓還收羅大批失意、落魄的無賴之徒,他們為董卓的義氣所感動,後來都一直死心塌地地跟隨他。

董卓勢力的擴張有着深刻的歷史背景和社會根源。自漢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政權以來,地方豪強地主勢力就相當強大。東漢末期,由於中央政權衰弱,農民起義不斷,地方豪強便趁機兼併土地,擴充勢力。朝廷對豪強勢力的膨脹雖然深感憂慮,但又無能為力。在眾多矛盾衝突併發的靈帝時期,中央政府一方面想極力抑制地方豪強,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利用地方豪強來*農民起義和少數民族的反抗,董卓便也毫不例外地成了官府利用和招撫的對象。當時董卓就出任州兵馬掾一職,負責帶兵巡守邊塞,維護地方治安。這樣一來,董卓通過控制更多的羌人,為他今後勢力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一時之間,董卓成為聞名隴西的風雲人物,不管是在官府,還是在民間,董卓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隨着自己勢力的不斷膨脹和地位的相繼上升,董卓似乎已不滿足於邊遠豪強的名分,認為自己需要更加廣闊的*空間。於是,他開始進一步蓄積力量,伺機發展。

不久,東漢朝廷急於解決西羌問題。這對於董卓來説,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發展契機。西羌問題一直是東漢政府最棘手的民族問題:自漢安帝永初二年(公元108年)開始,羌人就不斷髮動反叛,涉及範圍相當廣泛,持續時間也很長久。漢桓帝年間,西羌問題不僅沒有得到絲毫平息,反而聲勢更加浩大。羌人不堪忍受漢朝地方官吏對他們的殘酷剝削和壓迫,不斷殺死漢人官吏,侵佔州縣。而面對羌人的反抗,內憂外患的東漢政府根本就束手無策,只得求救於地方豪強,想借他們的力量來緩解西羌危機。當時,深知董卓底細的隴西地方官吏便極力向朝廷推薦董卓,這無疑給董卓創造了一個發展勢力、滿足貪慾和野心的良機。

(公元167年),董卓擔任羽林郎,統管元郡(漢陽、隴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羽林軍。不久,他升為軍司馬,跟從中郎將張奐征討幷州反叛的羌人。征戰中,董卓極力表現自己,充分發揮他勇猛強悍的優勢,縱橫衝殺,左右開弓,由於戰績突出,因功遷升為郎中,後來又因功升遷為廣武(今山西省代縣)令、郡守北部都尉(統治四川省汶川縣西南大部分地區的官名)、西域戌已校尉(掌管西部各民族事務的官名),一直徵拜至幷州刺史、河東太守。至此,董卓可謂平步青雲。只是任中郎將後,他在一次*黃巾軍的戰爭中慘遭失敗,獲罪革職,又被貶回隴西。但是,在當時特殊的社會*環境下,董卓獨特的性格和狂妄的野心決定了他不會甘於失敗和寂寞。

漢靈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冬天,北地郡的先零羌和枹罕縣的羣賊反叛,擁立羌族北宮伯玉、李文侯為將軍,殺死護羌校尉冷徵。後來,伯玉和李文侯又劫持金城(今甘肅蘭州市西北)漢人邊章和韓遂。 動畫版《三國演義》董卓

在不斷的兼併戰爭中,邊章和韓遂勢力迅猛增強,不僅殺死了金城太守陳懿,而且還於中平二年以討伐宦官為名,率領大軍,“入寇三輔,侵*園陵”。

在東漢政權面臨被推翻的緊急關頭,漢靈帝急忙啟用和徵派幾乎所有強將精兵抵禦邊章和韓遂的進攻。於是,董卓被重遷中郎將,拜破虜將軍,和司空張温、執金吾袁滂、蕩寇將軍周慎等率領步兵、騎兵共10餘萬人屯兵美陽(今雍州武功縣北),護衞園陵。

當時,邊章、韓遂也正好進兵美陽。兩軍對壘,初一交鋒,由於羌兵兇悍勇猛,而且士氣旺盛,董卓所率政府軍隊便遭遇打擊,情勢不利。張温等人心急如焚,生怕朝廷怪罪;而董卓卻神色自如,勸慰他們説:“現在我們雖然處於不利地位,但只要我們等待時機,穩定情緒,一定能擊退敵人。如果連我們當統兵將領的都驚慌失措,勢必會動搖軍心,給敵人創造進攻我們的機會!”

果然不出董卓所料,十一月中旬某天夜晚,皓月當空,羣星燦爛。由於交戰雙方一直處於相互對峙的緊張狀態,除了各自負責戒備的哨兵外,所有士兵都被戰爭拖累得精疲力竭。夜半時分,靜悄悄的夜空突然出現一道長達十餘丈的流星,半壁天空火光如柱,驚得邊章、韓遂軍營中的戰馬狂鳴不已。熟睡中的士兵驚醒後也被這一突如其來的奇怪現象嚇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他們以為這是戰爭吃敗仗的不祥徵兆,不願再留在美陽打仗,都想歸回舊地金城。頓時,整個軍營一片*亂,久久不能安靜下來。

第二天清晨,東漢軍隊的探馬向董卓火速報告這一緊急軍情。董卓聽後,欣喜若狂,心想正好可以利用這一天賜良機突襲邊章、韓遂的部隊,殺他個措手不及,徹底消滅敵人。於是,董卓立即採取緊急行動,與鮑鴻等人合兵夾擊。

由於對方軍心受到影響,組織不嚴,大部分士兵根本沒有思想和防衞準備,頃刻之間遭受沉重創擊,死傷無數。董卓大獲全勝;邊章、韓遂敗走榆中(今甘肅省蘭州市金城縣中部)。

董卓見機會難得,便馬上與周慎等人率領大軍追剿逃軍。由於金城是羌人的本勢,勢力無所不及,到處都駐有軍隊,而董卓等人盲目深入西羌,又犯了“窮寇勿追”的兵家大忌,在追趕過程中,遭到數萬名羌人圍擊。孤軍深入的東漢大軍完全陷入西羌部隊的分割包圍之中。由於後方援軍無法及時趕到,不到數日,各軍糧草殆盡,而圍兵不僅沒有絲毫減退,反而進攻更加猛烈,情勢十分危急。

當時,由周慎等人率領的軍隊被徹底擊潰,只有董卓軍隊設計得脱。沉着老練的董卓在如此情況下,仍不驚慌,他命令士兵在河中築一高堤壩,截斷上游的流水。羌人對此感到莫名其妙。

董卓這時,羌騎偵察回來傳出消息説,東漢軍隊整天在壩中捕捉魚蝦。西羌將領以為董卓軍糧已盡,只得靠捕捉魚蝦充飢,於是,便放鬆了警惕,只圍不攻,想困死董卓的軍隊。可是,很久都不見動靜,等羌騎探明情況時,董卓軍隊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不知去向。原來,董卓築壩的真正目的是迷惑敵人,以此作掩護,然後伺機悄悄撤退。胡兵、羌騎聽聞董卓軍隊逃遁,前往追擊,由於河水太深,無法渡河。

因抗擊邊章、韓遂有功,表現突出,董卓不久便被封為台鄉侯,食邑千户。

漢靈帝中平三年,羌胡內部發生兵變,韓遂格殺邊章、北宮伯玉、李文侯,集結三人的部隊共10餘萬人圍攻陝西,太守李相如叛離朝廷,歸附韓遂。不久,韓遂又聯合周邊的馬騰、王國等人,合兵進攻三輔,聲勢浩大,勢不可擋。中平五年,韓遂、馬騰已攻到陳倉(今陝西省寶雞市),危及長安和洛陽。靈帝急忙拜董卓為前將軍,與左將軍皇甫嵩共同解陳倉之圍,大敗韓遂、馬騰。董卓因此又得到朝廷封賞。

不斷升遷的董卓勢力急速膨脹。東漢朝廷為了遏制董卓權勢繼續滋長和蔓延,於中平六年徵董卓為不掌實權的少府。董卓明白朝廷用意,便婉言拒絕,不肯就任。靈帝病重,急忙召見董卓,拜他為幷州牧,所屬部隊隸屬皇甫嵩。野心勃勃的董卓自然對朝廷如此安排和任命不滿,便回奏靈帝説:“士卒大小相狎彌久,戀臣畜養之恩,為臣奮一旦之命,乞將之北州,效力邊垂。”拒絕交出兵權,隨即率領自己所屬部隊進駐河東,以觀時變。

董卓自領兵征討羌胡、*黃巾軍以來,因戰功顯赫,受到朝廷多次重用,不斷升遷,尤其是擊敗韓遂等人的進攻後,他的勢力日趨壯大,形成了一支以涼州人為主體、兼雜胡人和漢人的混合軍隊。朝廷雖然對董卓加以抑制,但羽翼日趨豐滿的董卓自恃戰功與威望,越來越變得野心勃勃,目中無人。

摺疊專擅朝政

屯兵河東以後,整個隴西便成了董卓的勢力範圍,他不僅掌握強大的武裝力量,是地方軍閥豪強,而且還是朝廷命官、邊陲重臣。憑藉強大的實力,極度膨脹的野心促使董卓開始着手設計問鼎中央政權的具體步驟。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四月,漢靈帝劉宏在嘉德宮駕崩,少帝劉辯繼位。由於劉辯年幼不曉事,暫時由何太后臨朝主政,皇權更加衰微。宦官和外戚為了取得控制皇權的特殊權力,鬥爭日趨激烈。雙方不惜採用一切手段,相互排擠,殊死鬥爭。

深知朝廷派系之爭的董卓得知靈帝駕崩的消息後,心中竊喜,他密切注視朝廷各派動向,隨時準備相應措施,見機行事。 董卓獨霸京師

不久,在河東伺機而動的董卓便收到大將軍何進的密令。何進是少帝的舅舅,代表外戚勢力。靈帝死後,他與司隸校尉袁紹共同謀計誅殺張讓,遭到何太后的反對。於是,何進便誘董卓以好處,以聖旨名義召他立即進京討伐張讓,並以此來脅迫何太后。董卓接到聖旨後,大喜過望,立即召集人馬,連日引軍進京,並按何進的意思,上書少帝,要求“逐君側之惡”,“收讓軍,以清奸穢”。

可是,董卓卻萬萬沒有想到,在他還沒來得及趕到洛陽之前,何進就在爭鬥中被張讓等人殺死。

這時,虎賁中郎將袁術(?一公元199年)也在洛陽統兵,聽到何進被殺的消息後,便放火燒燬了南宮,並追殺張讓等人。張讓和中常侍段硅慌忙劫持少帝劉辯和陳留王劉協半夜出逃至黃河渡口小平津(今河南省鞏縣西南)。行進中的董卓遠遠望見京城一片火海,知道情況有變,打聽到少帝在北芒,董卓又急忙率兵前往。少帝被蜂擁而至的大軍嚇得驚慌失措,淚流滿面。董卓威風凜凜,大搖大擺地走上前去參見少帝,並且向他詢問事變經過。少帝結結巴巴,語無倫次,倒是站立一旁的陳留王劉協主動上前向董卓講述了整個事變的經過,敍述毫不含糊,條理清楚。當時,劉協只有9歲,比少帝還小整整5歲。董卓大為歡喜,認為劉協要比劉辯強得多,而且又因他是董太后親自撫養的,於是,便有了罷黜劉辯、擁立劉協的最初念頭。

董卓把少帝奉迎至皇宮後,挾天子以令諸侯,開始干預整個東漢中央政權。

長期統兵打仗的董卓深深體會到:要想征服百官,控制朝廷,必須先得掌握強大的軍事後盾。初到洛陽時,董卓部屬的兵力不超過3千人,為了一開始就給洛陽造成一種強烈的軍事威懾影響,他每隔四五天就命令所部晚上悄悄溜出洛陽,第二天早上再浩浩蕩蕩開進洛陽,戰鼓震天,旌旗招展,儼然千軍萬馬源源不斷。包括朝廷官員在內的所有洛陽人們,都被董卓如此強大的實力所嚇倒,不敢有絲毫越軌行為。

雖然假象能暫時迷惑人,但終會被人識破。董卓此舉當然只能是權宜之計,稍稍調整後,他便開始採取實際行動,以擴充兵力,收攬兵權。

大將軍何進被張讓伏殺後,他的部曲將領吳匡對何進的弟弟何苗(時任車騎將軍)怨恨很深,認為何苗存心不肯與何進合作,而且還懷疑他與張讓勾結,共同對付何進。吳匡念何*日對自己有恩,發誓要殺死何苗,替何進報仇。他發動手下士兵,告訴他們説:“是車騎將軍何苗勾結張讓殺死了大將軍,我們一定要替大將軍報仇!”於是,便聯合董卓的弟弟董旻,共同攻殺何苗。何苗死後,董卓坐收漁翁之利,不費一兵一卒收編了何進、何苗的部隊。

控制中央政權,掌握洛陽衞戊軍隊的兵權極為重要,董卓便具體部署,派心腹大將呂布殺掉執金吾,接收全部京城防衞部隊。從此,董卓不僅控制大量常規部隊,而且還掌握着洛陽的直屬部隊,完全具備了左右朝政的軍事基礎。這為他的野心進一步膨脹增加了相當分量的籌碼。

當時,鮑信就對董卓軍事勢力的膨脹有較清醒的覺察和認識,他曾對袁紹説:“董卓擁有強兵,素有野心,如果現在不想辦法除掉他,今後必將受其牽制。如今董卓軍隊人員混雜,軍心不穩,組織不嚴,正可趁早除掉。”可是袁紹因懼怕董卓,優柔寡斷,未採取行動。

有了強大的軍事後盾,董卓便有恃無恐,為所欲為。首先他迫使朝廷免除司空劉弘的職務,自己取而代之。接着,為了進一步獨攬中央政權,董卓決定召集文武百官商議廢除少帝,另立新皇帝。

在一次會議上,董卓肆無忌憚地説:“少帝愚昧懦弱,不能敬奉宗廟,沒有資格擔任天下的君主。為了國家和漢室江山着想,我想效法伊尹放太甲,霍光廢昌邑的故事,廢掉少帝,改立陳留王劉協為天子!”在場官員大多懾於董卓的淫威,對他獨斷專行、隨心所欲的行為敢怒不敢言。只有尚書盧植當面提出反對意見,認為少帝只是年紀幼小,行為品性根本就不能與太甲和昌邑王相提並論。董卓大怒,沒想到盧植如此不敬,膽敢當眾反對自己,便立即命令士兵將他推出斬首,幸虧侍中蔡邕極力勸阻,盧植才免於一死。之後,董卓廢掉少帝,將他貶為弘農王;另立陳留王劉協,即為漢獻帝。

廢立皇帝之後,董卓又對何太后看不順眼,認為她有礙自己在朝廷上下自由行動和樹立威信。於是,董卓又大會羣臣,向大臣們數落太后所謂的罪行,説她如何如何*迫婆母永樂皇太后(靈帝劉宏的母親),以致皇太后憂慮而死。這種違背婆媳常理、不講孝順禮節的教法,應當受到嚴厲懲處。之後,董卓便責令何太后遷居永安宮,不久,董卓又藉故殺死少帝劉辯,毒死何太后。

通過對中央政權最高階層人員的更換和處理,整個東漢政府幾乎完全受制於董卓: 電視劇《三國演義》董卓皇帝的廢立、朝臣的任免、重大政策的制定,都由董卓説了算。此時,野心極度膨脹的董卓,已經目空一切。

改立獻帝之後,董卓將自己升遷為太尉,成為三公之一,掌管全*事和前將軍事務,後又自封郿侯,拜國相,躍居三公之首,掌宰相權。董卓雖然名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國相,但實際上卻遠遠超越皇帝,享有“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等特權。

一人得道,雞犬*。自己加官進爵後,董卓還利用自己手中的特權,大肆加封董氏家族成員。他首先封自己的母親為池陽君,越禮配備家令和家臣,地位與皇家公主相當。同時,董卓又拜弟弟董旻為左將軍,封雩侯,另外還封自己年幼的孫女為謂陽君。更有甚者,“卓侍妾懷抱中子,皆封侯,弄以金紫”(《英雄記》)。

為了更有效地控制皇帝,董卓不顧朝臣反對,脅迫獻帝將都城從洛陽西遷至長安。董卓還無視禮制和皇威,在自己的封地修築了與長安城牆規模相當的塢堡,高厚達七丈,明目張膽地用“萬歲塢”來命名,並規定,任何官員經過他的封地時,都必須下馬,恭恭敬敬地對他行大禮。

初到洛陽時,董卓手下雖然也集結了一批心腹親信,但是,要在龐大的中央官僚體系中縱橫捭闔,單靠這些人是遠遠不夠的。況且當時朝中許多有一定勢力和影響的官僚,根本就不服董卓。對此,董卓在玩弄權術的過程中,暗中培養爪牙,廣為收羅親信,用拉攏、*、排擠等手段打擊和陷害一切於己不利的勢力和集團。封侯後,董卓極力拉攏司徒黃琬,司空楊彪。三人在朝中拉幫結派,沆瀣一氣,抬舉和扶植已被貶斥的陳蕃、竇武等人。董卓不光全部恢復陳蕃等人以前的爵位,還擢升他們的子孫,以使他們世世代代為己所用。

據史載,董卓利用手中特權,重新提升和任用大批黨人,如吏部尚書周鉍、侍中伍瓊、尚書鄭公業、長史何顒、司空伍處士等。不僅如此,只要是與以上人員有關的黨錮之徒,董卓都把他們拔為列卿,一時之間,“幽滯之士,多所顯拔”。當朝大文學家蔡邕也曾被董卓拉攏和徵召。

當初,議郎蔡邕因直言上書皇帝而被放逐朔方,後來遇赦返回鄉里。當地官吏王智原來與蔡邕有私怨,便*蔡邕有誹滂政府的言論,蔡邕又*離家逃命,浪跡江湖,歷時十二年。董卓對蔡邕的盛名和才氣早有所聞,便特別徵召他進京任官,蔡邕不想再涉及*,婉言拒絕。董卓便威脅蔡邕:“如不聽命,我將誅殺你們全族。”蔡邕恐懼,只好回到洛陽。董卓大喜,任命他為祭酒,十分敬重蔡邕,後來又不斷升遷他的官職。史書載,蔡邕三天之內,歷遍“三台”,官至宮廷隨從官。

董卓除了在中央各部佈置親己勢力外,還通過任命太守、刺史等手段安插地方爪牙。這樣,董卓通過層層安置耳目,基本上已經控制了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力量,只要是不滿他的官員稍有動作,他便毫不留情地予以徹底剷除,殺雞駭猴,威懾朝野。

董卓觀察到手握實權的袁紹和曹操對己不利,必須儘早除掉。

早在廢立皇帝之前,董卓就想利用袁紹來支持他,可是遭到袁紹的極力反對。一次,袁紹説:“東西兩漢王朝恩德佈滿四海,萬民擁戴,國豢民安。今皇上年紀雖小,但並沒有惡行傳佈天下。你如果要罷黜皇上,改立新帝,恐怕沒有人贊同你的意見。”董卓聽後,兇相畢露,持劍怒叱袁紹説:“我是有意看重你,沒想到你如此不識抬舉,今天不殺掉你,今後總是禍害!”袁紹也手按劍柄,針鋒相對,董卓不敢輕舉妄動。當夜,袁紹就逃奔勃海郡避難。因為袁紹是世家,董卓也不敢追究。

董卓軍進駐洛陽時,曹操也在京城,而且手中掌握有一定兵權。董卓在擴充兵力、統收兵權的過程中,也曾想通過誘之以利來吃掉曹操。但曹操識破董卓的陰謀,拒絕與他合作,不辭而別,逃離洛陽。

衞尉張温曾擔任太尉,素來對董卓飛揚跋扈、野蠻殘忍的行為極為不滿。董卓也視張温為眼中釘,為了除掉這一心頭大患,董卓便在朝中散佈謠言,誣衊張温與袁術長期勾結,對抗朝廷。不久,便以“莫須有”的罪名,笞殺張温。

在董卓的淫威*迫和陰謀陷害下,他的競爭對手和朝中許多忠義之臣,不是被*迫出逃,就是被剷除消滅。

貪慾驅使下的董卓,野心幾度膨脹,為了滿足和達到自己的野心,他恣意玩弄權術,濫殺無辜,引起廣大官員和人們的強烈憤慨和反對。

摺疊倒行逆施

董卓入朝亂政,“性殘忍不仁,遂以嚴刑協眾,睚眥之隙必扳,人不自保”。董卓的殘暴本性與*野心相結合,便直接導致了他對東漢政權和社會的巨大破壞。

董卓率軍初次進兵洛陽時,見城中富足貴族府第連綿,家家殷實,金帛財產無數,便放縱手下士兵,實行所謂“收牢”運動。這些士兵到處殺人放火,姦淫婦女,劫掠物資,把整個洛陽城鬧得雞犬不寧,怨聲載道。

控制中央政權後,董卓殘忍不仁的惡性更加膨脹,經常派遣手下士兵四處劫掠,殘暴百姓。

漢獻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二月,董卓部屬的羌兵在陽城搶劫正在鄉社集會的老百姓。士兵們殺死全部男子,兇殘地割下他們的頭顱,血淋淋地並排在車轅上,令人觸目驚心。此外,他們還趁機擄走大批婦女和大量財物。回到洛陽後,他的手下將領把頭顱集中起來加以焚燒,而把婦女和財物賞賜給士兵,卻對外人宣稱是戰勝敵人所得。

一次,朝中許多官員被董卓邀請去赴宴。官員們都莫名其妙,不知董卓葫蘆裏到底裝的什麼藥。宴會上,董卓興致高昂,招呼大家不要顧忌,暢懷痛飲。酒過三巡,董卓突然起身,神祕地對在場的人説:“為了給大家助酒興,我將為各位獻上一個精彩的節目,請欣賞!”説完,擊掌示意,狂笑不已。頓時,整個宴席變成了肅殺的刑場。董卓把誘降俘虜的幾百名北方反叛者押到會場正中央,先命令士兵剪掉他們的舌頭,然後有的人被斬斷手腳,有的人被挖掉眼睛。其手段之殘忍,令所有在場官員和士兵慘不忍睹,許多賓客手中的筷子都被嚇得抖落在地。董卓卻若無其事,仍然狂飲自如,臉上還流露出洋洋得意的神色。

另有一次,董卓把俘虜來的數百名起義士兵先用布條纏綁全身,頭朝下倒立,然後澆上豬油,點火活活將他們燒死,可謂殘忍至極。

遷都長安時,為了防止官員和人民逃回故都洛陽,董卓將整個洛陽城以及附近二百里內的宮殿、宗廟、府庫等大批建築物全部焚火燒燬。昔日興盛繁華的洛陽城,瞬時之間變成一片廢墟,淒涼慘景令人頓首痛惜。

為了攫取財富,董卓還派呂布洗劫皇家陵墓和公卿墳冢,盡收珍寶。

整個洛陽城狼藉不堪,在董卓肆意踐踏破壞下,已是千瘡百孔,滿目瘡夷。曹操對此悲憤不已,他寫了一首詩《薤露行》,予以譏諷:

賊臣持國柄,殺主死宇京。蕩覆帝基業,宗廟以燔喪。播越西遷移,號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為哀傷。

董卓掌權後,國家制度朝令夕改,反覆無常,嚴重阻礙了整個國家政權機器的正常運轉。其中,他頒佈的法律刑罰尤為混亂無度,不成體統:對普通老百姓往往實施嚴刑酷法,而對親信家族,則違法不究,一切都取決於董卓個人的意志。《魏書》記載:董卓專門指派司隸校尉劉器登記所謂“為子不孝,為臣不忠,為吏不清,為弟不順”的臣民,凡是冊上有名者,都應處死,財產沒收。不久,整個社會便民怨沸騰,冤獄遍地。

為了自己聚斂鉅額財富,董卓大量毀壞通行的五銖錢,還下令將所有的銅人、銅鐘和銅馬打破,重新鑄成小錢。粗製濫造的小錢不僅重量比五銖錢輕,而且沒有紋章,錢的邊緣也沒有輪廓,不耐磨損。小錢的流通直接導致了嚴重的通貨膨脹:貨幣貶值,物價猛漲。據史*載,當時買一石谷大概要花數萬錢。老百姓苦不堪言,生活陷於極度痛苦之中。董卓卻利用搜括來的錢財,整日歌舞昇平,尋歡作樂,生活荒淫無度。

罪孽難逃

惡有惡報,董卓的倒行逆施終於激起了廣大人民的憤怒與反抗。許多有志之士出於對國家危亡的考慮,長期與董卓進行不屈鬥爭,在很大程度上打擊和動搖了董卓的地位和基礎,同時也緩解了董卓對整個東漢政權的破壞影響。

起初,議郎楊勛與左將軍皇甫嵩祕密商議,準備共同討伐董卓,只是後來由於皇甫嵩被徵調,楊勛勢單力薄,才就此罷休。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冀州刺史韓馥、兗州刺史劉岱、豫州刺史孔伷、南陽太守張諮和袁紹等10餘人都紛紛起兵反對董卓,從此便開始掀起了大規模持續反抗董卓的鬥爭浪潮。

不久,長沙太守孫堅率領豫州各郡軍隊征討董卓,在樑地(今汝州樑縣西南)被董卓部將徐榮打敗,聯合孫堅反董卓的潁州太守李曼也被生擒。

刺殺董卓的人叫什麼先

並沒有叫什麼先的,刺殺過董卓的一共四個人尚書丁管:金殿之上欲以象簡擊卓,未遂,被擒而殺之。越騎校尉伍孚:金殿之上懷匕刺卓,未遂,被擒而殺之。曹操:假意獻刀刺卓,未遂,逃出洛陽。呂布:聯合司徒王允刺卓,終於成功。

董卓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董卓(?~192),字仲穎,隴西臨洮(今甘肅山民縣)人,性殘忍而有謀斷。早年與羌中豪帥相交往,以健俠知名當時。後為州兵馬椽,駐守邊塞。桓帝末詔良家子為羽林郎,從中郎將張奐為軍馬,再拜郎中,累遷西域戊己校尉、幷州刺史、河東太守。中平元年(184年)北地先零羌、湟中義從胡和金城人邊章、韓遂乘中原黃巾起事舉兵反,董卓先後以東中郎將、中郎將、破虜將軍等身分奉命*,雖屢戰屢北,手中已握有重兵。憑藉手中兵權,在靈帝歿後乘機入京專權。又廢少帝,立獻帝,進位至相國。董卓縱兵大肆誅殺劫掠,京城人人自危。初平元年(190年)袁紹等興兵討卓,卓挾獻帝自洛陽遷都長安。次年自稱太師。三年,司徒王允設計聯絡董卓親信呂布,使其殺董卓。卓全家被誅滅。

可見,董卓就是個十惡不赦的混蛋,洛陽被他搞的一塌糊塗,臨走還一把火燒了

真正的好人被描寫的十惡不赦的是曹操,曹操一開始要救國 可以從孟德在當洛陽北部尉是看出來 殺了上軍校尉蹇碩的叔叔 這蹇碩是漢靈帝寵信的宦官(太監)完全可以看出這時的曹操是好人 後來看到漢室不可興 董卓在洛陽亂來 各路諸侯也沒反映 於是他絕望了 與其讓別人把國家弄亂 不如自己把國家治理好。 要雄霸天下?他當皇帝了嗎?孫權叫他稱帝,孟德説孫權要把他放在火爐上烤。

所以説真正被羅貫中歪曲的人是曹操

TAG標籤:董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