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科技

當前位置 /首頁/IT科技 > /列表

玄武門之變的真實歷史是什麼

太子李建成死了之後,李世民被冊封為新太子,沒過多久,唐高祖被退位,李世民正式繼承皇位,史稱唐太宗。具歷史記載,當時李世民看上了其弟弟李元吉的妃子,並佔為己有。對於歷史上的玄武之變,真正的贏家應該算是秦王李世民吧。他不僅得到了

玄武門之變的真實歷史是什麼

玄武門之變指的是在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當天,李世民通過殺掉自己的哥哥和弟弟,奪取政權的一個事變,此事發生在玄武門,故稱玄武門之變。

經過 編輯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626年7月2日),李世民率領長孫無忌、尉遲恭、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一説為長孫無忌、尉遲恭、房玄齡、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節、秦瓊、段

在唐王朝的建立過程當中,雖然有李淵和太子李建成,但是李世民的功績也是不容小視的。當時李淵也説過,想把太子之位讓李世民承擔。李世民一方面有野心,一方面也有軍功在身,自然不願屈居人下。而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身為太子,看到李世民有如此大的威脅,自然對李世民百加。包括曾經跟李世民一起騎馬,但是讓李世民所騎的馬似乎是一匹瘋馬,差點把李世民顛下來踩死。另外有一次李建成請李世民吃飯,但是吃完飯之後李世民大吐一場,病了好幾天。

在統一戰爭不斷取得勝利、全國趨於平定、李唐皇朝的統治日漸鞏固的情況下,最高統治集團內部開始出現矛盾。這個矛盾的焦點是以太子建成為一方、秦王世民為另一方爭奪皇位繼承權的鬥爭。建成沒有參加晉陽起兵,但在晉陽起兵以後至奪取長安這一段

於是李世民就猜測,李建成可能是想除掉自己,於是心中暗自警惕。由於李建成和李世民二人之間的爭鬥俞演愈烈,於是李淵就在武德九年6月4日這一天約見二位兄弟,想讓他們和好如初。但是李建成並不樂意,並且提前想去面見李淵,説明其中的事由想提前除掉李世民。李世民得到了這個信息之後,於是伏兵在玄武門旁邊。

玄武門之變的歷史意義:為李世民的稱帝奠定基礎,也有了後來的大唐朝的盛世。 玄武門之變,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當時唐高祖李淵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長安城(今陝西省西安)太極宮的北宮門——玄武門附近發動

玄武門的看守是常何,起初是李建成的人,但是卻被李世民所收買,於是他包容李世民在玄武門周圍埋伏了一百多人的軍隊。等到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一同步入玄武門的時候,李世民帶領隨從突然發難,此時李建成和李元吉反應過來想要逃跑。其中李建成連三箭,但是無一中的,而李世民一箭就將李建成射死。李世民身邊的大將尉遲恭也一箭將李元吉射死,隨後向當時正在湖上泛舟的李淵報告此情。李淵就算知道此事,也沒有挽回的餘地,於是不久之後李淵退位,讓李世民登基稱帝,這就是玄武門事變的全部過程。

玄武之殤 唐史説建成太子乖僻跋扈。但在我心裏。他不是。他只是桀驁。作為唐公的世子,李淵的第一個兒子。建成小字‘毗沙門',毗沙門是佛教的天神,兼施福之神性,以護如來道場而聞名。梵語意即‘多聞天’,比喻福、德 ,聞於四方。李家眾子只有

擴展閲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歷史上玄武門之變到底是誰先動的手?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向李淵告發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陰謀,李淵決定次日詢問二人。李建成獲知陰謀敗露,決定先入皇宮,*李淵表態。在宮城北門玄武門執行禁衞總領常何本是太子親信,卻被李世民策反。六月四日(庚申),秦王親自帶一百多人埋伏在玄武門內。李建成和李元吉一同入朝,待走到臨湖殿,發覺不對頭,急忙拔馬往回跑。李世民帶領伏兵從後面喊殺而來。李元吉情急之下向李世民連射三箭,無一射中。李世民一箭就射死李建成,尉遲恭也射死李元吉。東宮的部將得到消息前來報仇,和秦王的部隊在玄武門外發生激烈戰鬥,尉遲恭將二人的頭割下示眾,李建成的兵馬才不得已散去。之後,李世民跪見父親,將事情經過上奏。三天後(癸亥),李世民被立為皇太子 玄武門之變

,詔曰:“自今軍國庶事,無大小悉委太子處決,然後聞奏”。兩個月後(八月……癸亥,詔傳位於太子。太子固辭,不許。甲子,太宗即皇帝位於東宮顯德殿,赦天下;關內及蒲、芮、虞、泰、陝、鼎六州免租調二年,自餘給復一年。),李淵退位,李世民登基。 (參見《舊唐書》卷*《李建成傳》:“六月三日,〔李世民〕密奏建成、元吉淫亂後宮,……高祖省之愕然,報曰:‘明日當勘問,汝宜早參。’四日,太宗將左右九人至玄武門 ……建成、元吉行至臨湖殿,覺變,即回馬,將東歸宮府。太宗隨而呼之,元吉馬上張弓,再三不彀。太宗乃射之,建成應弦而斃,元吉中流矢而走,尉遲敬德殺之”。)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清晨,一切看起來都跟平常一樣。李建成和李元吉匯合之後,從東邊走近玄武門。讓李建成比較放心的是,玄武門這個最重要的地點,守衞的將軍是自己的人。但是,他做夢也沒有想到,玄武門屯守的將軍,對於發生在眼前的戰鬥,要麼抱着觀望態度,要麼跟隨了李世民,唯獨沒有人肯為太子拼命。其中,當天在玄武門當值的常何,正是李世民從太子陣營爭取過來的軍官,而在這一天,起到了關鍵作用。史*載,李建成到達臨湖殿的時候,發現情況異樣,立刻撥馬回撤,但是已經來不及了。李世民出現了,高聲叫住李建成。我們不知道李世民説了什麼話,在大戰來臨之際,顯然李世民要從容得多。而李建成和李元吉此時發現情況不妙,李世民的伏兵出現了,他們全副武裝,殺氣騰騰。李元吉首先摘下弓箭,但是他太緊張了,雖然兄弟不容,勢同水火,但是他們看來從沒有預計過會有這樣的場面。所以,李元吉的弓箭竟然再三不彀,就是拉不開弓搭不上箭。還是李世民沉着,一箭射出,箭頭穿過李建成的喉嚨,李建成當場斃命。這一箭,李建成猝不及防,他愣在那裏,只聽得一聲弦響,接着箭頭穿透空氣,帶着風聲,直奔自己而來。就在一瞬間,李建成聽到自己喉骨的破裂之聲。他的眼睛,應該一直盯着二弟李世民,這個自己的親兄弟,這個自己的*對手。在這一刻,他拉弓射箭,動作嫻熟,瀟灑而輕鬆。李建成到死都不明白,二弟的箭法,為什麼這麼高明。這是玄武門事變的第一箭,是由李世民親自發出的,這第一箭就定了乾坤,解決了最主要的對頭。隨着李世民的第一箭劃破玄武門清晨濃重的空氣,李世民的伏兵眾箭齊發,李元吉中箭落馬。李建成和李元吉雖然隨從不多,但畢竟也有一小隊,他們應該有所還擊。 玄武門之變

雙方的混戰開始,於是出現以下的鏡頭。李世民的馬受了驚,跑到叢林裏,被掛到樹上,一時間人馬受困,不能起身。這不是李世民應有的動作。當他發出第一箭以後,自己也被這一箭嚇呆了。大哥的眼睛,好像就沒有眨過,一直圓睜睜地看着自己。他眼看着大哥喉嚨上插着自己射出的那一箭,一聲不響地從馬上翻落,再就沒有動彈過。他知道,他的親兄弟,讓自己這一箭徹底送走了。他的內心一定不是滋味,心中方寸已亂,竟然忘記了控制坐騎。當他終於醒過來的時候,馬已經被樹枝絆住,自己也被困住不能動彈。更沒有想到的是,他受困的地點,正好距離李元吉很近。李元吉看到這個情況,立刻奔來,他取了李世民的弓箭,準備用弓弦勒死李世民。雙方展開搏鬥,千鈞一髮之際,尉遲敬德一邊大喊,一邊飛馬趕到。李元吉一看敵我懸殊,轉身逃跑,他想跑回武德殿。尉遲敬德當然不會放過,立即從他的背後開弓射箭。這是玄武門事變的第二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箭。這一箭解決了李建成陣營的第二號人物。尉遲敬德和李元吉,是天下最擅長使用長矛的兩個人,但是在最後決戰時刻,竟然沒有長矛,只有弓箭。當初,李元吉發誓要親手殺掉尉遲敬德,他可能從來沒有想到過會有今天這樣的場面,這是李元吉人生的最後一個鏡頭。長箭帶着風聲,深深地穿進李元吉的身體,李元吉一頭跌倒在地。尉遲敬德是戰場上的老手,他在一箭殺了李元吉之後,竟然知道從容取下李元吉的人頭。當然,李建成的人頭也被取下。李世民和他的伏兵一起,迅速進入玄武門。不久,東宮和齊王府的衞兵也趕到玄武門,開始攻打玄武門。這時,李世民的秦王府是沒有設防的,所以當東宮的薛萬徹高喊要去攻打秦王府的時候,守衞在玄武門上的將士非常緊張,因為那裏太容易受到攻擊了。這時,又是尉遲敬德,及時地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頭高高舉起,讓他們手下的士兵知道首領已死,繼續作戰沒有意義。於是攻打玄武門的李建成、元吉的軍隊開始潰散。 這就是玄武門之變的驚心動魄的場景。但是,至今為止,我們實際上沒有交代玄武門之變的一個重要信息:以上這些活動都是在什麼地方發生的?當然在玄武門附近。但是,是玄武門的外面還是裏面呢?很多影視作品,都認為戰鬥發生在玄武門之內,李世民是在玄武門之內設伏的。我認為,戰鬥是在玄武門之外發生的。首先,李建成他們並沒有到達李世民理想的伏擊地點,就覺察出了問題,於是撥馬回頭。李世民於是現身,高聲叫住李建成。如果是在玄武門內,李建成就是發覺也沒有回頭的可能了,因為大門已經在他們的身後關閉了。 玄武門之變

其次,李元吉曾經想跑回武德殿,結合剛才的撥馬動作,這也應該是玄武門外的事情。   再次,一定有東宮和齊王府的人跑回去了,所以東宮和齊王府增援的人馬很快到達。這也可以看做是事變發生在玄武門外的旁證。因為玄武門的守軍在這個時候沒有人站在李建成的一邊,如果發生在玄武門之內,他們當然不會允許有人再從大門逃出。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四日)高祖下令召兄弟三人進宮查問。建成、元吉進宮途經玄武門時遭到李世民及秦王府精兵伏擊,兩人被殺,這就是“玄武門之變”。 公元626年7月2日。這天李世民率領尉遲恭等人,帶了一支人馬埋伏在玄武門(長安太極宮的北面正門)。不多久,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也騎着馬來了,他們都是奉李淵之命來見駕的。可是到了玄武門,他們覺得有點不對勁,那個熟悉的領兵將軍常何不知到哪兒去了,守衞人員看起來也很陌生。正疑惑時,門官出來傳話,要他們把護衞留下,隻身去見李淵。 李建成一聽,調轉馬頭就往回跑。這時李世民一邊高叫:“站住,別走!”一邊騎馬趕了過來。李建成哪裏肯聽,只是沒命地跑,李世民眼疾手快,搭弓一箭,射死了李建成。李元吉見狀,也要拉弓射李世民,但心裏慌張,他拉了幾次弓都沒拉開。這時尉遲恭帶了七十名騎兵趕到,一陣亂箭把李元吉射下馬來。李元吉嚇得拼命逃,又被尉遲恭一刀砍死。 李淵在宮中等着三個兒子,卻聽到外面亂成一片。正不知是怎麼回事,尉遲恭已手持長矛帶着人馬湧了進來。他向李淵稟報説,李建成、李元吉陰謀作亂,已被秦王殺了,“秦王怕亂兵驚動皇上,特派我來護駕。”他又要李淵下令,讓太子宮和齊王府的護衞停止抵抗。 李淵聽了,大吃一驚。面對這樣的形勢,他只好順勢應變,立李世民為太子。兩個月後,他又傳位給李世民,史稱唐太宗。李淵自己做“太上皇”去了。 這場*件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玄武門之變”。

玄武門詳細歷史文化

唐以四神獸命名禁闕四門.北方為玄武門,主殺伐,所以李唐家族 內部經常在玄武門用殺戮解決家族矛盾.

唐高祖李淵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李淵次子世民與太子建成爭奪皇位繼承權,世民先發制人,率比部郎中長孫無忌、左二副護軍尉遲敬德伏兵玄武門發動政變,世民射死太子建成,尉遲敬德殺建成的同黨、李淵的另一個兒子齊王元吉,擊敗東宮和齊王的衞隊,並殺死建成、元吉諸子。李淵遂立世民為太子,到八月傳位給世民,是為太宗。淵自稱太上皇。李世民發動的這次玄武門之變的玄武門為長安本極宮(又稱西內)宮城北面正門,故址在今陝西省西安市舊城北。 

      神龍元年(公年705年)已82歲的武則天病勢加重,她的男寵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倆想乘機謀反。正月。皇太子李顯、宰相張柬之、崔玄韋與羽林將軍李多祚、駙馬都尉王同皎等率羽林軍500餘人闖入玄武門,當時聖神皇帝武則天在迎仙宮,張易之、張昌宗均在此,遂斬二張於廊廡下,二張的黨羽全部收捕,把腦袋割下來,掛在洛陽天津橋南面。不久武則天傳位給皇太子李顯。李顯於是從嗣聖元年(公元684年,也就是睿宗文明元年,則天后臨朝興宅元年)二月被廢,至此復位。這次政變的玄武門是洛陽宮北面正門。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陽市。 

      唐中宗李顯的韋皇后認為太子重俊不是她的親生子,就勾結上官婉兒、武三思,與一心妄想當皇太女的安樂公主準備廢太子。景龍元年(公元707年)七月,皇太子重俊與羽林將軍李多祚率羽林千騎兵300餘人殺武三思、安樂公主之夫武崇訓及其親黨十餘人,又引兵肅章門入關,叩門索上官婉兒。中宗與韋后、安樂公主、上官婉兒驚慌登玄武門樓避兵鋒,重俊  引兵到樓下,中宗用富貴利祿引誘千騎兵殺李多祚,餘眾皆散。重俊及百餘人逃到鄂(今陝  西省户縣),為部下所殺。 

      景雲元年(公元710年),中宗李顯的韋皇后想效仿武則天臨朝稱制與安樂公主合謀毒死唐中宗,立中宗第四子重茂為少帝(也就是殤帝),進封韋后為韋太后,韋太后臨朝稱制,引用其黨羽分握權柄。不久,睿宗李旦第三子李隆基與朝邑尉劉幽宗、苑總監鍾紹京率羽林軍入玄武門殺韋太后及安樂公主,又殺諸韋、武黨羽,少帝重茂讓帝位於李旦,李旦從則天后天授元年(公元690年)九月登位改周號為周起,降皇嗣,至此復位。 

      寶應元年(公元762)四月,上皇李隆基死,肅宗李亨亦病危,張皇后與肅宗第二子越王系以閒廄使李輔國和飛龍廄副使程元振作亂為名,命內謁者監段恆俊選宦官有武力者200餘人授甲長生殿。這裏所説的長生殿是長安大明宮寢殿,而唐一般寢殿均稱長生殿。白居易的《長恨歌》中“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的長生殿是華清宮的長生殿(故址在今西安市臨潼)。越王系授甲長生殿後召太子李豫進宮。程元振得知其陰謀在於害死太子,就與李輔國伏兵玄門武以西的陵霄門候太子到時立刻迎護到玄武門外面的飛龍廄,李、程率兵收捕越王系、段恆俊等百餘人殺之,遷張皇后於別殿,等肅宗死後,太子李豫即位,是為代宗,不久殺張皇后。 追問不好意思。一開始沒有看到。不過回答的挺好的。感謝!

李世民玄武門之變中的9員大將,是哪幾位??

唐高祖即位以後,封李建成為太子,李世民為秦王,李元吉為齊王。三個人當中,數李世民功勞最大。太原起兵,原是他的主意;在以後幾次戰鬥中,他立的戰功也最多。李建成的戰功不如李世民,只是因為他是高祖的大兒子,才取得太子的地位。

李世民不但有勇有謀,而且手下有一批人才。在秦王府中,文的有房玄齡、杜如晦等,號稱十八學士;武的有尉遲敬德、秦叔寶、程咬金等著名勇將。太子建成自己知道威信比不上李世民,心裏妒忌,就和弟弟齊王元吉聯合,一起排擠李世民。

建成、元吉知道唐高祖寵愛一些妃子,就經常在這些寵妃面前拍馬送禮,討她們的歡喜。李世民就沒有這樣做。李世民平定東都之後,有的妃子私下向李世民索取隋宮裏的珍寶,還為她們的親戚謀官做,都被李世民拒絕了。於是,寵妃們常常在高祖面前説太子的好話,講秦王的短處。唐高祖聽信寵妃的話,跟李世民漸漸疏遠起來。

李世民多次立功,建成和元吉更加忌恨,千方百計想除掉李世民。

有一次,建成請李世民到東宮去喝酒。世民喝了幾盅,忽然感到肚子痛。別人把他扶回家裏,他一陣疼痛,竟嘔出血來。李世民心裏明白,一定是建成在酒裏下了毒,趕快請醫服藥,總算慢慢好了。

建成、元吉想害李世民,但是又怕世民手下勇將多,真的動起手來,佔不到便宜,就想先把這些勇將收買過來。

建成私下派人送了一封信給秦王手下的勇將尉遲敬德,表示要跟尉遲敬德交個朋友,還給尉遲敬德送去一車金銀。

尉遲敬德跟建成的使者説:“我是秦王的部下。如果私下跟太子來往,對秦王三心二意,我就成了個貪利忘義的小人。這樣的人對太子又有什麼用呢。”説着,他把一車金銀原封不動地退了。

建成受到尉遲敬德的拒絕,氣得要命。當天夜裏,元吉派了個刺客到尉遲敬德家去行刺。尉遲敬德早就料到建成他們不會放過他。一到晚上,故意把大門打開。刺客溜進院子,隔着窗户偷看,只見尉遲敬德斜靠在牀上,身邊放着長矛。刺客本來知道他的名氣,怕他早有防備,沒敢動手,偷偷地溜回去了。

建成、元吉一計不成,又生一計。那時候,突厥進犯中原,建成向唐高祖建議,讓元吉代替李世民帶兵北征。唐高祖任命元吉做主帥後,元吉又請求把尉遲敬德、秦叔寶、程咬金三員大將和秦王府的精兵都劃歸元吉指揮。他們打算把這些將士調開以後,就可以放手殺害世民。

有人把這個祕密計劃報告了李世民。世民感到形勢緊急,連忙找他舅子長孫無忌和尉遲敬德商量。兩人都勸李世民先發制人。李世民説:“兄弟互相殘殺,總不是件體面的事。還是等他們動了手,我們再來對付他們。”

尉遲敬德、長孫無忌都着急起來,説如果世民再不動手,他們也不願留在秦王府白白等死。李世民看他的部下十分堅決,就下了決心。

當天夜裏,李世民進宮向唐高祖告了一狀,訴説太子跟元吉怎麼謀害他。唐高祖答應等明天一早,叫兄弟三人一起進宮,由他親自查問。

第二天早上,李世民叫長孫無忌和尉遲敬德帶了一支精兵,埋伏在皇宮北面的玄武門,只等建成、元吉進宮。

沒多久,建成、元吉騎着馬朝玄武門來了,他們到了玄武門邊,覺得周圍的氣氛有點反常,心裏犯了疑。兩人撥轉馬頭,準備回去。

李世民從玄武門裏騎着馬趕了出來,高喊説:“殿下,別走!”

元吉轉過身來,拿起身邊的弓箭,就想射殺世民,但是心裏一慌張,連弓弦都拉不開來。李世民眼明手快,射出一支箭,把建成先射死了;緊接着,尉遲敬德帶了七十名騎兵一起衝了出來,尉遲敬德一箭,把元吉也射下馬來。

東宮和齊王府的將士聽到玄武門出了事,全部出動,猛攻秦王府的兵士。李世民一面指揮將士抵抗,一面派尉遲敬德進宮。

唐高祖正在皇宮裏等着三人去朝見,尉遲敬德手拿長矛氣吁吁地衝進宮來,説:“太子和齊王發動叛亂,秦王已經把他們殺了。秦王怕驚動陛下,特地派我來保駕。”

高祖這才知道外面出了事,嚇得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宰相蕭瑀等説:“建成、元吉本來沒有什麼功勞,兩人妒忌秦王,施用奸計。現在秦王既然已經把他們消滅,這是好事。陛下把國事交給秦王,就沒事了。”

到了這步田地,唐高祖要反對也沒用了,只好聽左右大臣的話,宣佈建成、元吉罪狀,命令各府將士一律歸秦王指揮。過了兩個月,唐高祖讓位給秦王,自己做太上皇。李世民即位,就是唐太宗。

《隋唐英雄》裏玄武門之變之後李世民為何抱着太子痛苦?

《隋唐英雄》裏的玄武門之變太具有戲劇性了,將李建成太子改為了自殺,還安排了李世民抱着李建成痛哭的橋段,劇版把李世民塑造的太好了反而不符合史實。

《隋唐演義》裏李世民和李建成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他們之間感情還不錯但是奈何後來還是為了皇位權利去互相殘殺,劇裏在玄武門之變時,最後是大哥李建成羞愧自殺,三弟李元吉也被殺害。本來好好的兄弟三人就這樣因為玄武門之變陰陽兩隔。電視劇本來就會為了烘托主角光環而刻意激化情節以顯示人物特點,這個劇也不例外,所以《隋唐英雄》將這一場歷史上的血腥政變多加了點柔情。

但是就我個人來説不是很喜歡這個劇這樣的改法,李世民歷史上一個殺兄*父退位,自己上位,開創唐朝“貞觀之治”的男人,我不是很相信他會讓李建成自殺,他肯定是親手去解決這個威脅他繼承皇位的最大障礙。一個這樣可以掀起腥風血雨的人,心中或許有柔情和親情,但是那對於他的抱負和權利的渴望來説真的算不了什麼。

唐朝史書上記載的唐太宗李世民一直很好,説原太子李建成本就不是李淵最中意的繼承人,説李建成沒有李世民的天子氣魄,但是我們也要明白史書從來都是成功的人書寫的,所以我們不能否認李世民繼位之後會把史書按照他的意見來改寫,對於史書的記載我們也只能分析着去接近歷史的*。

李世民殺兄弟殺侄子*父親退位 為何歷史上評價仍然很高?

公元626年7月2日,初夏。

洛陽城裏刀光劍影,玄武門邊兄弟殘殺。隨着秦王李世民一箭中的,皇太子李建成當場斃命,史書上赫赫有名的“玄武門之變”就此爆發。

在這場影響了唐朝歷史進程的流血政變中,除了皇太子李建成被李世民射死,齊王李元吉被李世民手下大將尉遲恭射死外,李世民還以斬草除根的果決,處死了李建成的5個兒子和李元吉的5個兒子。

此外,李世民還*迫唐高祖李淵將皇位禪讓給他。

按照傳統的道德觀念,李世民殺兄弟、殺侄子、*父親退位,不忠不孝、不仁不義,基本上就是一個十惡不赦的壞人。可是眾所周知,李世民在歷史上的評價很高。

《舊唐書》誇他“聰明神武”,《新唐書》贊他為“至治之君”,歐陽修形容其“除隋之亂,比跡湯、武;致治之美,庶幾成、康。”司馬光説他“文武之才,高出前古。”朱元璋稱他“英姿蓋世,武定四方,貞觀之治,式昭文德”乾隆帝贊他“聽言納諫,君臣上下,如家人父子,情誼浹洽。”

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李世民殺兄弟殺侄子*父親退位,為何歷史上評價仍然很高?大致有如下原因。

一、“玄武門之變”沒有釀成更大規模的流血政變

回過頭來看,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中總共殺了2個兄弟10個侄子。放在歷史長河中的類似政變中來看,並不算很血腥。

此前的隋煬帝楊廣發動政變奪取皇位,殺盡兄弟、侄子之外,還株連殺掉了一批功臣,而且將他們的兒子流放,妻子充做奴婢。

此後的明成祖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從侄子建文帝手中奪取皇位,光是3年戰爭中就死了不少了。朱棣成功奪位後,對建文帝舊臣舉起了殺戮之刀,京城一片血雨腥風。

“玄武門之變”結束後,李世民部將打算殺掉李建成和李元吉的100多名親信。在尉遲恭再三勸阻,李世民部將停止了追殺。後來,李世民還主動赦免了參與“玄武門之變”的馮立、謝叔方和薛萬徹等人的罪行,繼續讓他們做官。

二、李世民治理國家的成績太好

李世民登基為帝后,在*上,知人善任、從諫如流、整飭吏治;在經濟上,薄賦尚儉、休養生息、注重民生;在軍事上,恩威並施、抵禦外敵;在文化上,收集書籍、鼓勵創作、不設禁區。

難能可貴的是,中國曆朝歷代,或多或少都有不同程度的*現象。“一代明君”乾隆帝,僅僅因為人家的文章中有兩處“弘”字,沒有避諱他的名字“弘曆”,就將他凌遲處死,還殺掉他全家成年男子。就連素以善待士大夫知名名的宋朝,也出現過“烏台詩案”,將蘇東坡嚇得要死。終李世民一朝,從來沒有因為在詩文中諷刺社會、批評現實受到過朝廷懲罰的。貴為天子,李世民下令,不必避諱他的名字,“??其官號人名,及公私文籍,有‘世’及‘民’兩字不連讀,並不須避。”

有了寬容豁達的皇帝,有了一幫盡職盡責的大臣,“貞觀之治”就水到渠成。“貞觀之治”期間,官吏清正廉潔、社會安定團結、人民豐衣足食、經濟發展迅速、邊疆穩固平和,成為隋末亂世以來的第一個盛世。

常言道:“一俊遮百醜”。李世民可是“百俊遮一醜”,自然贏得滿堂喝彩。

【參考資料:《資治通鑑》《貞觀政要》等】

TAG標籤:玄武門 之變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