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教育

當前位置 /首頁/學習教育 > /列表

脱貧攻堅個人事蹟心得體會範文精選

脱貧攻堅個人事蹟心得體會怎麼寫?要從哪些方面去寫,一起來看看小編今天的分享吧。

脱貧攻堅個人事蹟心得體會主要由三個部分構成。首先簡單描述需要總結的事情,即是對什麼事情的心得體會,然後就根據自己的想法,説出自己的感悟、理解與思考,最後總結我們對該事情的看法和進一步的思考以及思考後的心得和體會。

脱貧攻堅個人事蹟心得體會1

_,男,漢族,__人,中共黨員,1977年8月出生,大學學歷,現任_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負責_鎮連山寺村的農業科技人員進村開展農業產業技術扶貧工作。精準扶貧是黨的百年奮鬥目標,是中國人民的大事,作為一名農業科技人員有責任為這件事盡一份責任,做一份貢獻。半年來,根據科技扶貧工作具體牽頭單位的安排和相關文件精神,開展了以下具體工作。

自從駐村以來,_與連山寺村支書曹鬆、第一書記李楊、村主任謝玉勤等一道經常深入貧困農户,座談了解情況,找出致貧根源,利用技術諮詢優勢,因勢利導,一户一策,對症下藥,解決生產難題。截止八月十五日,共走訪農户150多户次,解決生產難題20多個,示範新技術3個,推廣新品種5個,召開培訓會6次,培訓農民300人次,張貼技術員聯繫卡62張,指導建立蔬菜產業園57.74畝,培育種養殖大户10户。

用真心幫助貧困户。貧困户謝明友,家有6口人,夫妻多病年齡均在60歲以上,兒子謝玉學兒媳許小豔均在外務工,孫子謝忠林孫女謝忠秀均為重度殘疾,自己體弱多病,無固定經濟來源。_為該户提供種養技術資料和消毒藥劑,提供了殘疾人就業培訓引導就地務工,引導兒子兒繼續外出務工,同時安排專業隊對該户危房進行整治,按照項目要求提供了_元養豬補貼,協調植保專合社對其免費實施水稻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項目,免費提供蔬菜種植所需的肥料50公斤,同時也將其納入科技示範户,配送相關物化補貼,為解決該户生產投入資金不足,協調並促成無息使用產業扶持週轉金5000元;目前該户計劃醫療救助3人、養生豬10頭、養雞鴨40只、種糧油5畝、就業培1人、種蔬菜1畝、低保享受2人、危房改造180平方米,為其提供全方位技術指導,該户生產生活步入正軌,產業已進入良性發展階段。

貧困户謝明勇,家有貧困人口2人,自已股骨頭壞死多年,老伴身患嚴重風濕病,上下肢扭曲變形,走路經常拄兩個竹杆,晚上經常徹夜難眠,困痛不堪;該户住房破爛長年失修,房子周圍零亂,該同志匯同村委和_鎮駐村幹部對他做出危房改造的規劃,並規劃了到户的生產便道,同時完善圈舍改造和雞鴨圈舍的修建,在政策兜底複核中全部納入,目前該户窗明几淨,周邊環境整潔,到户水泥路暢通,圈裏自己還買了兩生豬,雞鴨20多隻,幫扶前灰頭土臉,現在精氣神十足,再找不到以前頹廢的感覺,見人都説黨的政策好,幹部為他家能過上好日了天天辛苦了,感動的直流眼淚。

積極培育農業科技示範户。農業科技示範户是使用農業科技的帶頭人,是傳播農業科技,實現科技成果轉化的最直接的載體,為了解決連山寺村科技推廣的問題,確定了董大連、謝明友等12個種養殖科技示範户,以糧油作物、蔬菜種植、原蠶養殖和畜禽養殖作為重點,在種植養殖技術方面給予大力支持,打出示範户的招牌,組織貧困户參與評比相互參觀學習,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實現了科技人員到户,良種良法到田,科技要領到人;今年夏季他們在種養殖上產值已經突破5000元,年底有望過萬元。

依託專業合作社建立脱貧奔康產業園,形成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一是在1、2社建立蔬菜產業園57.74畝,種植蔬菜和油用牡丹,這個園區吸納27户貧困户以產業扶持週轉金入股分紅;二是在張家灣以黨員謝興雲建立蔬菜產業園30畝,帶動貧困户9户,發展商品蔬菜和訂單蔬菜種植,商品蔬菜已初見效益。預計今年園區僅訂單青菜可產100噸,種植這一項可增收10萬元。

加大培訓力度,提高農民科技種田水平。連山寺村以糧油作物、蔬菜種植、原蠶養殖和畜禽養殖為抓手,為了確保產業出效益,蔬菜專合社舉辦了兩次培訓會,聘請專家到場授課,現場解決生產中出現的問題。特別是八月十五日召開的產業扶貧技術培訓會,以全村62户貧困户為主,其他羣眾和黨員為輔共130多人蔘加了種養技術培訓,以蔬菜病蟲防治、家禽科學養殖為主要內容,高級農藝師王中寶、_、畜牧生產發展股劉國平到場授課,印發了技術資料200餘份。培訓從早上八點一直到上午的十二點,整個會場秩序井然,農民提問積極踴躍,專家解答細緻入微,效果良好。在此之前,還在三月、五月、六月分別召開了種養殖技術培訓會,參加培訓人次達到200人次。

扶貧攻堅,任重道遠。下半年,_將繼續圍繞產業做文章,將進一步加大培訓指導力度,初步安排在九月和十月再搞幾次針對蔬菜和畜禽養殖的專業性培訓,讓科技在扶貧工作中發揮出引領作用。同時積極主動向各級領導彙報,爭取項目支持,在資金、物質上給予大力扶持,以實際行動支持扶貧工作,以貧困户脱貧致富奔小康為科技扶貧的最終目標,踐行一個農業科技人員的價值觀,真正做到為農惠農助農增收。

脱貧攻堅個人事蹟心得體會2

健康扶貧顯真情 排憂解難暖民心

“我們要主動承擔扶貧濟困的社會責任,積極回報社會,為打贏脱貧攻堅戰再立新功。”在今年四月份召開的桂平市脱貧攻堅千人誓師大會上,_醫院院長黎明立下了軍令狀。他用行動踐行自己的誓言,最近他被評為“2017年_壯族自治區脱貧攻堅先進個人”。

抓黨建聚扶貧合力

近年來,身為院長的黎明找準黨建與脱貧攻堅的結合點,“圍繞業務抓黨建,抓好黨建促扶貧”,全面推進黎明醫院抓黨建促脱貧工作,充分發揮黨員模範帶頭作用,積極開展黨員幫扶工作,為做好脱貧攻堅工作提供了堅實的組織保障。

_、2017年,黎明積極開展黨員送醫送藥送健康醫療幫扶服務。兩年間,黎明多次組織開展黨員、醫務人員深入困難企業、社區、村、屯開展免費送醫送藥送健康活動,並於2017年6月牽頭成立了桂平市民營醫院黨建聯盟,加強9個聯盟成員單位黨組織的建設,堅持做到組織共建、資源共享、活動共辦、事務共商、人才共育、制度共創、醫風共興及發展共促,帶動更多的民營醫院參與進來,助力脱貧攻堅。截至目前,聯盟成員單位黨員志願服務隊共下鄉開展義診活動3次,扶貧慰問6次,慰問貧困户96户,發放慰問金63000元、慰問品價值_0多元;義診貧困人口700多人,免費贈送藥品價值1萬多元。

健康扶貧送温暖

黎明認真貫徹落實上級黨委、政府關於做好健康扶貧工作的指示精神,結合醫院工作實際,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健康扶貧工作實施方案,成立了由內、外、婦、兒、急等科室醫療專家組成的健康扶貧醫療隊,到鄉鎮開展與貧困患者進行一對一幫扶、免費義診及送醫送藥等工作,提升貧困村醫療服務能力。

開展關愛睏難患者大行動。給貧困患者發放健康扶貧政策明白卡,對極度貧困患者實行醫藥費優惠政策,減輕他們的負擔。截至目前,共發放貧困對象優惠卡5萬多張,患者憑卡享受優先就診、優先治療、優先取藥、免掛號費、體檢費優惠20%的待遇,幫助困難患者減輕醫療負擔。

近年來,黎明醫院累計為1550名貧困白內障患者進行白內障復明手術醫療救助,讓患者得以重見光明,累計減免、優惠費用達400多萬元。

產業扶貧見成效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黎明在扶貧工作中,注意培養貧困户的脱貧技能,讓他們掌握技術,有效遏制返貧。

_年,該院與_鎮龐村結對,更與該村龐光明、樑樞全2户貧困户簽訂產業幫扶協議,提供養雞資金2萬元。兩家貧困户通過飼養600羽土雞,實現增收脱貧,並輻射帶動龐村30户羣眾養殖土雞共3000羽。引導貧困户發展種植業,截至目前共帶動龐村種植百香果35畝、粉馬蹄示範基地40畝,為增收打下堅實基礎。

脱貧攻堅個人事蹟心得體會範文精選

脱貧攻堅個人事蹟心得體會3

一盤三峽農婦製作的雞塊兒,成為“中國最佳名小吃”;一盒鬼城的麻辣雞塊兒,入選山城十大非購不可禮品;一枚林下的綠殼雞蛋,在網絡上悄然走紅;一手精製雞塊兒的祕技,成為_非物質文化遺產;一隻渝東的農家土雞,變成羣眾脱貧的商機、百姓致富的金雞……

這些都源自_市_麻辣兄弟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_祥瑞土雞股份合作社理事長_——情暖脱貧路、愛暖眾鄉親。

精準服務暖百姓

披荊斬棘謀出路。作為渝東農家之女的_,最懂農業的脆弱、農民的辛酸。針對廣大農村青壯年外出的實況,她和丈夫商量,利用打工積攢的第一桶金,依靠自學的養殖技術,組織農民養殖土雞。那些時日,她不分白天黑夜、頂着酷暑低温、帶隊翻山越嶺,在溝壑縱橫的土地上找尋創業基地。最終,她把公司發展原材料基地選城郊種有萬畝桉樹的虎威鎮,流轉250畝土地,建起全縣首個規範化的土雞孵化養殖示範園,年可提供優質雞苗20萬隻,解決了農户優質雞苗無保障的難題,大大降低了養殖疫病風險;幫助農户建立養殖基地6個,每年定向回收雞蛋1000噸左右。

勤幫技術對思路。從此過後,主動要求與_合作的農户越來越多。作為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帶頭人,眼見羣眾沒有技術卻又急於養殖的現狀,她邀請農户到自己創辦的林下養殖基地參觀,接着就在自辦的基地學校參加技術培訓,累計舉辦20餘期惠及_多人次;平時,邀請西南大學等有關專家教授、組織縣內畜牧幹部、公司技術骨幹,深入農家院落一對一培訓、手把手指導、面對面交流,同時還為羣眾免費提供防疫藥物和養殖技術資料,價值超過10萬餘元;開發了麻辣雞、綠色生態土雞蛋、滷雞蛋等新產品,擴大利潤空間,使土雞成為_農民脱貧致富的主導產業、放心項目。

保障收益暖人家

承諾回購暢銷路。當公司步入正軌後,為了帶動更多農户參與養雞,_常常深入農家夜談算帳。為了減輕養殖户的投資成本和市場擔憂,她採取先供苗有效益再付款的方式來激發農户養殖熱情,並與養殖農户簽定收購合同,按不低於保護價全額回收土雞和綠殼雞蛋,讓農户少了後顧之憂,全縣15個鄉鎮3000多家農户簽訂了養殖協議。_年因為禽流感影響,土雞價格一度跌到7元/斤,她仍然按照13.5元/斤的承諾保護價回購,雖然犧牲了部分企業利益,但贏得了羣眾稱讚,成為大家心目中有社會責任,有擔當的企業家。

鏈接利益留後路。為讓更多農户能從養雞產業中獲得更多收益,_通過優先聘用貧困户到自已的企業務工、流轉農户土地入股、出租羣眾閒置農房、集中為缺乏勞動力和技術的貧困户進行託養、品牌包裝銷售和土雞深加工等,讓農户享受到“入企務工有薪酬、自願入股有分紅、企業增值有分成、閒置資產有收益、產業風險有保障”等五重紅利。她牽頭成立的祥瑞土雞合作股份合作社,惠及5000多農户;建成了2萬隻的貧困户綠殼蛋雞託養中心,真正使貧困户從產業中得到持續增收。僅綠殼蛋雞,在_虎威鎮貧困户覆蓋率達到100%,户均養殖規模從30只至300只不等,陳萬喜、陳光斌等貧困户通過養殖綠殼蛋雞年收入超2萬元,其餘貧困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回饋社會暖民心

扶貧濟困寬心路。_從小就在貧寒的農家長大,對辛勞的農民包含深情。自從養雞產業步入良性發展後,作為中共黨員、縣人大代表,她充分彰顯了武陵山區妹子的仁愛之心,主動為興義鎮貧困大學生陳玲梅愛心募捐2.88萬元,每年也資助其它貧困生數千元;以高於市價5元/斤的超標準,上門收購因病致貧的龍河鎮秦利軍養殖的土雞;為龍河特大水災等捐贈數萬元;經常上門慰問福利院等地的孤寡老人,為他們送去現金、電視機、食用油、大米等生活用品。

創新經營築富路。作為麻辣兄弟食品有限公司的負責人,_採取“公司+專業合作社+基地+大户+散户”的模式,實行“統一供種、統一技術培訓、統一疫病防治、統一購銷、統一品牌”的“五統一”經營管理模式,健全了孵化、育雛、養殖、加工、銷售、研發一體的產業鏈條,建設80萬隻麻辣雞深加工廠房,麻辣雞塊加工原料來自渝東南和渝東北等地,全國現有100多家連鎖加盟店,開通網絡電商平台,初步形成了“總部在_、基地在全市、市場在全國”的發展格局,入選_市“渝大嫂”巾幗生態養殖扶貧循環項目執行單位,在支撐百姓全面小康征程中發揮着重要作用。

長江碧水潤沃土,武陵青山扶宏志。在精準扶貧的大路上,_一直奔走在前……

脱貧攻堅個人事蹟心得體會4

貧困山區的致富帶頭人 貧困家庭的脱貧主心骨

_,42歲,中共黨員,_市_縣_族鄉_村人,現任_縣_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他堅守大山11年,從一名返鄉創業人員一躍成為遠近聞名的“蔬菜大王”;引領帶動當地羣眾種植反季節蔬菜15000多畝,實現年產值5000萬元以上,讓綠色蔬菜成為高山鄉鎮的支柱產業。

“我只是天天跟鄉親打交道的農民頭兒”

8月27日,記者在_縣扶貧辦工作人員的引導下,經過近三個小時的蜿蜒跋涉,終於驅車來到了深藏在大山裏的_公司“菜藍子”基地。

所行之處,記者就被漫山遍野的蔬菜所震撼了。“看,那些地裏全是蔬菜,有蘿蔔、甘藍(又名包包菜)、白菜等。”同行的工作人員介紹説,這些蔬菜成熟後,都將送到_的公司裏去,集中粗加工後再運向外地銷售。

汽車在蔬菜園子裏咆哮着奔跑了近二十分鐘後,到達了_農業開發公司。剛下車,記者看到該公司門前的壩子裏,十多個婦女揹着揹簍,圍着一個穿着西裝的男子討論着什麼。“那就是我們此行要見的人_。”工作人員説。

“賬單子拿過來我看看,你家裏今年不錯哦,兩個月收入4000多。”_數着人民幣,微笑着跟對面的婦女交流着。

“這還不得感謝你,沒得林老闆的大力支持,我們這些菜早就進豬圈了。”旁邊的婦女跟着附和起來,隨即就是一陣爽朗的大笑聲。

我們並沒打擾這和諧的一幕,十多分種後,挨個數完錢,這些婦女們滿帶着微笑和收穫離開,_才注意到我們的到來。

“不好意思,讓你們久等了,聽扶貧辦的人説你們要來採訪,沒想到這麼快就到了。其實沒什麼好採訪的,我只是一個天天跟鄉親打交道的‘農民頭兒’。”_説,剛剛那些婦女,都是周邊零散的村民,自家種植的甜玉米吃不完,都是一揹簍一揹簍背過來賣的,只要能變現的農副產品,_一律收下。

“成功總是留給有準備並能堅持到底的人”

1993年,_高中畢業後,便遠赴_磚廠打工。但他對笨重的體力活兒沒有興趣,輾轉來到山東壽光蔬菜基地做經紀人,他敏鋭發現其中商機無限,便將經紀人活動流程記錄了下來,準備將來回鄉創業。_年,_聯繫到廣州江南蔬菜批發市場的一位老闆,一邊負責生鮮配送,一邊學習觀察批發市場的運作方式,累積了經驗。

_年,_回到家鄉,依靠打工賺回來的經驗和資本,結合本地特色,個人投資150萬承包土地300多畝,利用龍橋鄉1200至1800米的海拔優勢,發展高山無公害反季蔬菜。

“根據在壽光和廣州學回來的經驗,一開始就施行‘訂單農業’的模式,跟周邊農户協作發展。”_回憶説,那時候規模還不算大,所以一切十分順利,農户賺了,他自己的腰包也鼓起來了,這時候他便想着擴大規模發展,於_成立了_農業開發公司。

“成立公司的這一年,由於不懂種植、加工和管理方面的技術,僅收穫期的一個月就虧損了80萬元,這一棒差點將我打趴下。”_談起往事仍心有餘悸。“還好當年打工時結識的_老闆聽説後,派出3名技術人員駐地指導了近兩個月,救我於危難之時,在下一個收穫期的兩個月時間裏,終於實現了扭虧為盈。”

這更堅定了_的信心,他決定進一步擴大規模,讓越來越多的農户加入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真正實現“百姓發財,公司發展”的目的。

“成功總是留給有準備並能堅持到底的人!”_這樣説到。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

在_的倡導下,公司積極履行企業幫村產業帶動責任,採取“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户”的發展模式,按照“產前投入、產中技術指導、產後合同價回收”的方式,以“訂單農業”示範帶動_族鄉五個村_多户村民,對所有貧困户交售給公司的蔬菜給予40元/噸的額外補助。

“好多貧困户逐漸富裕起來了,都走出了貧困。現在公司幫帶的村民中還剩下200多户貧困家庭。”_説,這200户當中,有21户是深度貧困户,他把這21户當成重點照顧對象,採取“無形股”的方式進行重點幫扶,同時聘用到公司做幫工,加上土地分紅等利好,_有信心在一年時間裏讓這些農户實現脱貧。

為此,我們走訪了深度貧困户黃思波一家,因為他也是領到提前分紅的貧困户之一。從種植基地出發繼續深入大山區近半個小時的路程,到達黃思波家中,他們是地地道道的土家族人。

“旁邊這兩間小平房是去年才修的新房。新添置了電視、洗衣機、農耕機等。”黃思波帶着我們參觀他新落成的房子,那年舊的木板老屋依然保存在那裏,與新房構成了鮮明對比。“兩個女兒一個上大二了,一個上高中,如果不是跟着林總種菜,這一年不知道怎麼過日子。”

據黃思波講述,在種菜之前,靠種植土豆、玉米等農作物,一年收入只夠家用,更別談孩子的學費了,那一年兩萬多的支出,讓農家漢子覺得十分無力。

在黃思波的蔬菜地裏,_帶着技術人員將近段時間應該注意的事項進行特別傳授。“一定要注意管護,對病變的菜要及時清理,需要肥料我先墊資你直接拉過來,把你女兒上學的錢先準備好。”_知道黃思波的難處,主動提出欠款提肥,後期出產再支付,這無疑解決了黃思波當前的燃眉之急。

“今年在林總的幫助下種了20多畝蔬菜,大部分是蘿蔔,保守估計收入在6萬元左右。”黃思波信心十足地説,今年完全不為孩子們上學的事發愁了,這得感謝_的真心實意的幫助。

我們探究_真心真情幫助貧困羣眾的動力從何而來,_這樣回答我們,“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共產黨員,我深知‘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的道理。”

_將公司發展植根於家鄉廣袤的田野,將個人追求融入到廣大羣眾脱貧致富的夢想,走出了一條產業扶貧新路,受到社會各界高度肯定。公司先後獲得“_縣家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_縣優秀私營企業”“_市民族團結先進集體”、“_市種菜能手”等稱號;_個人曾當選_市第三屆勞動模範、_市第三屆第四屆人大代表,被評為_年_市優秀共產黨員、_年_市科普惠農帶頭人、_市首屆“十佳”返鄉創業明星。

脱貧攻堅個人事蹟心得體會5

_,男,漢族,1977年出生於_縣_鎮_村,小學畢業後輟學外出務工,在_漳州創辦太爾科技有限公司併成功上市。在商海打拼的_時刻不忘家鄉發展,竭力捐資助學,為_脱貧攻堅作出積極貢獻。

“脱貧攻堅需要多方發力,作為一名從_走出去的企業家,我應該盡一份力!”

1990年,小學畢業、年僅13歲的_揣着奶奶借來的50元路費,離開家鄉,跟着老鄉前往海南打工。幹過搬磚、扛鋼筋、清理下水道的髒活累活,學過武術,當過武術教練,積累一定的人脈和經驗後,與朋友一起創立太爾科技有限公司。_年,_率領太爾科技在新三板成功上市,成為骨傳導聲學領域第一股。

回望外出打拼的軌跡,_無限感慨地説:“咱們_人吃得苦!”正式憑着這一股拼勁兒,_在_漳州打拼成一片天地。作為從_走出去的企業家,他時刻關注家鄉的發展。從通高速到建機場,從紅葉節到全域旅遊,從_脆李到農產品開發,家鄉的每一點變化都讓_興奮不已。_年,黨中央作出扶貧開發部署後,_更關注家鄉脱貧攻堅工作。_年10月17日,在全國第二個扶貧日活動中,_委託縣人大活動辦為困難羣體和孤寡老人一次性捐款500萬元。

“知識是戰勝貧窮的最好利器,作為一名曾經輟學的打工仔,我有責任幫助家鄉貧困大學生!”

_年6月,_縣人大常委會在開展“代表主題活動”中,向各級人大代表和_籍企業人士發出資助貧困大學生的倡議。遠在_漳州的_從網上得知消息後立即與_縣人大活動辦取得聯繫。

“因為早年輟學,我深知失學之苦。”_動情地説,“作為從_走出來的企業家,我願意以個人名義資助家庭貧困的高中應屆畢業生。”隨後,縣人大常委會活動辦會同縣教委和相關學校對符合條件的高中應屆畢業生進行篩選,擬定資助名單。為讓企業家的資助真正惠及貧困大學生,縣人大常委會主任譚觀銀親自率隊走訪擬資助學生家庭,取消不符合條件的資助對象3人,因確實困難新增加2人。當年,35名大學新生獲得每年6000元的資助,共資助4年。第一批獲資助的學生均出自_中學、官渡中學等_本地中學,目前正在西南大學、山東大學等高校就讀。

今年高考結束後,官渡鎮店子村11組魏洪燕考取成都理工大學,因父母雙雙殘疾,拿到通知書的魏洪燕卻高興不起來。得知魏洪燕的家境後,_承諾資助其完成大學學業。像魏洪燕一樣,全縣65名貧困大學生新生獲得_每年6000元的資助,共資助4年。去年以來,_捐資助學金額達240餘萬元。

“扶貧先扶志,作為一名在外打拼的創業者,我用自身經歷激勵家鄉學子!”

為讓貧困大學生走出大山,用知識改變命運,_在捐資助學的同時,更關注資助對象成長成才。_年3月和8月,_兩次專程回到_,走訪資助對象家庭,與貧困大學生座談。

“貧困是暫時的,我們要有信心和決心擺脱貧困,你們當務之急是要念好書,學好知識,掌握本領,用自己的智慧為家鄉和家庭作貢獻!”在與_中學貧困學生座談時,_一遍遍鼓勵貧困學生髮奮讀書,用知識改變命運。

為適時瞭解掌握資助對象的讀書情況,_與近百名貧困學生建立了微信羣。_每天都要抽時間與學生互動,解答學生的疑慮,鼓勵學生立志成才。抱龍鎮泉水村5組高達品的父親癱瘓八年之久,一家三口全靠母親種地為生。成績優異的他今年高考被廈門大學臨牀醫學院錄取。説起填報醫學院的初衷,高達品含着眼淚説:“_叔叔的勵志故事讓我很感動,我要學好專業為像父親一樣的病人服務,回饋社會。”

反哺家鄉在路上。_表示,資助家鄉貧困大學生是他的第一個願望,他還希望在_建設一所綜合性的大學和一家三甲醫院,切實改善家鄉人民的就學和就醫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