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教育

當前位置 /首頁/學習教育 > /列表

薄技造句

造句指懂得並使用字詞,按照一定的句法規則造出字詞通順、意思完整、符合邏輯的句子。依據現代語文學科特徵,可延伸為寫段、作文的基礎,是學生寫好作文的基本功。造句來源清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八:“其用意,其造句,均以纖巧勝。” 夏丏尊葉聖陶《文心雕龍》 四:“造句也共同斟酌,由 樂華 用鉛筆記錄下來。”

下面為您提供關於【薄技造句】內容,供您參考。

1、這對於一個見異思遷的人,對於一般鄙薄技術以為不足道,以為無出路的人,也是一個極好的教訓。

2、這可是眾多高手名人,用血之教訓換來的,何況自己血薄技淺一名不符實的弓手!可繞道而行吧,又人生地不熟,方向也弄不清。

3、學手藝也好,家財萬慣,不如薄技在身。

4、我師傅雖薄技在身,但也只得一二勉強自衞,與王爺相比之下自甚不如。

5、在下雖無林公、滌生兄等之大才,只有略微薄技旁身,但也願為國出仕,以盡一份小小心力……。

6、諺日:“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使之易習而可貴者,無過讀書也。世人不問愚智,皆欲識人之多,見事之廣,而不肯讀書,是猶求飽而懶勞饌,欲暖而惰裁衣也。

7、又不得效薄技於前,以希一字之褒貶。

8、劉驚雷夫婦一聽覺得好笑,不過也在理,家有家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何況將來還有工資加。

9、官人見諒,小可雖略有薄技,平生卻有三不與賭!

10、這對於一班見異思遷的人,對於一班鄙薄技術工作以為不足道、以為無出路的人,也是一個極好的教訓。

11、殿下,香雪還有一點薄技在身,你緊隨其後,奴婢誓死相護!

12、郅氏靠磨刀這樣的薄技而享受豪華的筵席,濁氏乾製作胃脯這類小事而擁有高車駟馬,張裏憑馬醫的本領而過上王侯般的生活。

13、家有千金,不如薄技隨身。

14、那我下了,別罵我不陪你了,知道你有潑婦罵街的薄技在身,屈才吧,有一天我把你惹怒了,你再展示。

15、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

16、草民現在無職無權,唯有這釀酒的薄技在身。

17、他還勉勵全體學員記裝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的道理。

18、唉!老先人話沒錯呀!家有千傾良田不如薄技在身。

19、小姐的心境很含糊,看不清搗心者,雨蓮雖然是薄技在身,但我的醫歷不高,還沒有這個能力

20、他勉勵學生説,要好好學、用心學,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只要真正掌握一門手藝,就能把一輩子的飯碗端起來。

21、書上常説呢,家財萬貫,不如薄技在手。

22、無情妹子説笑,我這點薄技還入不了你的法眼吧!

23、這對於鄙薄技術工作的人,也是一個極好的教訓。

24、師妹丰姿依然,師兄我可是受寵若驚,自當傾盡薄技,只怕貽笑大方,師妹可要多點鼓勵。

25、小侄也有一些薄技,可惜叔叔不知道而已。

薄技造句

句子是語言運用的基本單位,它由詞或詞組構成,能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如告訴別人一件事,提出一個問題,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種感慨。它的句尾應該用上句號、問號或感歎號。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幾種:

一、在分析並理解詞義的基礎上加以説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這樣造:“我站在廣場上瞻仰革命烈士紀念碑。”因為“瞻仰”是懷着敬意抬頭向上看。

二、用形容詞造句,可以對人物的動作、神態或事物的形狀進行具體的描寫。如用“鴉雀無聲”造句:“教室裏鴉雀無聲,再也沒有人説笑嬉鬧,再也沒有人隨意走動,甚至連大氣都不敢出了。”這就把“鴉雀無聲”寫具體了。

三、有的形容詞造句可以用一對反義詞或用褒義詞貶義詞的組合來進行,強烈的對比能起到較好的表達作用。如用“光榮”造句:“講衞生是光榮的,不講衞生是可恥的。”用“光榮”與“可恥”作對比,強調了講衞生是一種美德。

四、用比擬詞造句,可以藉助聯想、想象使句子生動。如用“彷彿”造句:“今天冷極了,風颳在臉上彷彿刀割一樣。”

五、用關聯詞造句,必須注意詞語的合理搭配。比如用“儘管……可是……”造句:“儘管今天天氣很糟,但是大家都沒有遲到。” 這就需要在平時學習中,把關聯詞的幾種類型分清並記住。

六、先把要造句的詞擴展成詞組,然後再把句子補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組成“增添設備”、“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後再造句就方便多了。

隨着信息新媒體的發展,網絡已經成為繼報紙、收音機、電視之後的主流媒體,並有將其整合的趨勢。網民數量的激增使得網絡話題的熱議和網絡語言迅速成為流行語。出現了很多新現象:網絡造句——當某一新聞事件在網絡迅速流傳之後,新聞事件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詞語,在網友們的推廣下,成為造句的主體,並迅速在網絡流行展開。比如李剛事件中,我爸叫李剛成為流行語,以它進行的造句活動在網絡鋪開。例如: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剛;給我一個李剛,我能撐起整個地球等。而在360與騰訊的3Q網絡大戰之後,一句“我很艱難的做出決定”也迅速流行。這類造句的特徵主要是將已有的詩句、文章等進行改變而成。

TAG標籤:薄技 造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