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教育

當前位置 /首頁/學習教育 > /列表

晏嬰的簡介,晏嬰的資料

晏嬰的資料 晏嬰的簡介

晏嬰(?—前500年),姬姓(一説子姓),晏氏,字仲,諡“平”,史稱“晏子”,夷維(今山東省高密市)人,春秋時期齊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嬰是齊國上大夫晏弱之子。齊靈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嬰繼任為上大夫。歷任齊靈公、莊公、景公三朝,輔政長達50餘年。以有政治遠見、外交才能和作風樸素聞名諸侯。他聰穎機智,能言善辯。內輔國政,屢諫齊王。對外他既富有靈活性,又堅持原則性,出使不受辱,捍衞了齊國的國格和國威。齊景公四十八年(前500年),晏嬰去世。其思想和軼事典故多見於《晏子春秋》。 ? 6條名句

晏子(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名嬰,字仲,習慣上多稱平仲,春秋時齊國萊地夷維人(今山東省萊州市平裏店鎮)。春秋後期齊國的國相,也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憂國憂民,敢於直諫,在諸候和百姓中享有極高的聲譽。

晏嬰之父晏弱死後,晏嬰繼任齊卿,歷任齊靈公、齊莊公、齊景公三朝的卿相,輔政長達60餘年。晏子甚是睿智,愛民,不辱使命;為春秋時期的人才之一。周敬王二十年(公元前500年),晏嬰病逝。現存晏嬰墓在山東淄博齊都鎮永順村東南約350米。其封地為晏城,在今山東省齊河縣晏城鎮。

晏嬰頭腦機靈,能言善辯,善於辭令,使楚時曾舌戰楚王,維護國家尊嚴。內輔國政,屢諫齊君。對外他既富有靈活性,又堅持原則性,出使不受辱,捍衞了齊國的國格和國威。司馬遷非常推崇晏嬰,將其比為管仲。 晏嬰是齊國上大夫晏弱之子。以生活節儉,謙恭下士著稱。

明黃道周《節寰袁公傳》:“予觀古人尚哲簡戇,因事蟬脱,如季札、蘧瑗、晏嬰、樂毅之流,皆值禍難飄然,有以自立。”

“仁”是儒家“仁政愛民”的主要學説,也是晏子施政的中心內容。晏子非常推崇管仲的“欲修改以 平時於天”。遇有災荒,國家不發糧救災,他就將自家的糧食分給災民救急,然後動諫君主賑災,深得百姓愛戴。對外則主張與鄰國和平相處,不事撻伐。齊景公要伐魯國,他勸景公“請禮魯以息吾怨,遺其執,以明吾德”,景公“乃不伐魯”;晏子輔佐齊國三公,一直勤懇、廉潔從政,清白公正做人,主張“廉者,政之本也,德之主也”。他管理國家秉公無私,親友僚屬求他辦事,合法者辦,不合法者拒。他從不接受禮物,大到賞邑、住房,小到車馬、衣服,都被他辭絕。不僅如此,晏子還時常把自己所享的俸祿送給親戚朋友和勞苦百姓;晏子生活十分儉樸,吃的是“脱粟之食”、“苔菜”,可謂“食菲薄”,用當下的話説就是粗茶淡飯素食當家;穿的是“緇布之衣”;上朝坐的是弊車駑驪;住的是“近市湫隘囂塵,不可以居”的陋仄之室。

他不僅如孔子所説的“戒得”,也十分注意“戒色”。景公見晏子妻“老且惡”,欲以愛女嫁他,他堅辭不納。他説;“去老者,為之亂;納少者,為之淫,且夫見色而忘義,處富貴而失倫,謂之逆道”;晏子虛懷若谷,聞過則喜。孔子贊他是“不以已之是,駁人之非,遜辭以避咎,義也夫!”表明了他隨和、大度,注重自身修養的品格。晏子生性樂觀,對生死淡然視之。他説人都是要死的,不論仁者、賢者、貪者、不肖者概莫例外,因此從來不“患死”、不“哀死”,把生老病死看作是自然規律。他始終保持樂觀大度的心情,身心健康延年益壽。

《晏子春秋》是一部記敍春秋時代齊國晏嬰的思想、言行、事蹟的書,也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短篇言行集。相傳是後人為晏嬰所撰,眼下一般認為是後人集其言行軼事而編成。書名始見於《史記·管晏列傳》。《漢書·藝文志》稱其《晏子》,列在儒家類。

《晏子春秋》是記述春秋末期齊國著名政治家晏嬰言行的一部著作。 分內篇、外篇兩部分,內篇分諫上、諫下、問上、問下、人上、雜下六篇,外篇分上、下二篇。諫上、諫下立要記敍晏嬰勸諫齊君的言行,問上、問下主要記敍君臣之間、卿士之間以及外交活動中的問答,雜上、雜下主要記敍晏嬰其他各種各樣的事件。外篇兩篇內容較為駁雜,與內篇六篇相通而又相別。各篇之間的內容既有相對的獨立性,又互有聯繫,個別的還有互相矛盾之處。

《晏子春秋》共八卷,二百一十五章,分內、外篇。主要記述了晏子的言行,思想、軼事等。語言簡練,情節生動,生動呈現出了晏嬰形象,具有較高的答辯性。書中寓言多以晏子為中心人物,情節完整,主題集中,諷喻性強,對後人做人處事及外交口才方面有較大的影響與啟迪。其中,《晏子使楚》被改編為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的語文課文11課,文言文版《晏子使楚》被編入蘇教版與長春版教材中,《橘逾淮為枳》編入滬教版。

TAG標籤:晏嬰 #